大学语文重点句翻译练习
必修四重点句子翻译 - 答案
![必修四重点句子翻译 -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a90e7327d3240c8447eff6.png)
必修四重点句子翻译制作人:胡超审核人:段守艳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用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它们)灭亡的原因。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就越厉害。
5.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讨好秦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8.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赵国曾经与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9.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杀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出高低来)呢。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a5e9be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e.png)
【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学习但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6.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7.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8. 自己想要立足,也要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9.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 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原文】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11. 前方的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上下寻求答案。
12.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13. 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14.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https://img.taocdn.com/s3/m/193d6351eefdc8d376ee3279.png)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庄子·养生主(节选)》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偏》十一篇,《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偏》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中心论点)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4、视为止,行为迟。
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二、《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最典型政治家。
字玄成,河北人,唐初政治家。
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于史,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著作《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帝位将会聚集高耸至天般的的险峻,所以皇帝应该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3、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道德不经常丰厚,性情不堪欲望驱使。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大凡众多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德性就衰减了。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人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湖、越那样遥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翻译题练习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翻译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42a550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0.png)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翻译题练习导语:翻译题是文言文题,考察学生的文言文理解才能。
下面是xx年成人专升本翻译题练习,欢送参考!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6、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7、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9、其高低之势,岈然洼然,假设垤假设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10、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那么逝矣。
1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1、不要耽误了耕耘收获的季节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敬老人、亲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诲他们2、从没有停顿过,但海水并未枯竭一年四季都不发生变化,不受陆上水灾旱灾的影响3、放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对的国家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给予匪徒粮食啊4、油灯里的油充足,它发出的光就特别的亮讲仁义道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非常温暖(指内容充实、气势充分)5、城市的城墙超过一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患如今今不合制度您将会受不了6、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按照文书执行面带怒色回到自己的军部迷惑走错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7、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制造夸张失实的邪说帮助他们攻击张巡、许远。
语文必修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语文必修重点句子翻译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72a9fb0242a8956bece467.png)
第一册《劝学》1、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身,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
4、借助船和桨的人,并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5、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无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累土壤堆成山脉,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积累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崇高的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头脑里具备了。
7、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8、雕刻东西但是中途停止了,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东西并且中途不停止,金属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9、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啊。
《师说》1、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3、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并且以他为老师。
4、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此吧。
6、不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但是大的方面却遗漏了,我看不出他高明之处啊。
7、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胜过弟子,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国君曾对晋文公不以礼相待,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亲近楚国。
2、我没有能够及早任用您,现在在危急时刻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
3、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4、如果放过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出使的人来往经过,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11 教材文言文重点课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原卷版)
![11 教材文言文重点课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8546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a.png)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教材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册专项训练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1.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 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赤壁赋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023年贵州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
![2023年贵州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902567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a.png)
《秋水》节选——《庄子》1、加点字: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 穷尽。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 被。
大方之家: 明白大道理旳人。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 危险。
5、拘于虚也。
——于: 被。
6、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 夸耀。
7、天下之水, 莫不小于海。
——莫:没有谁。
8、此其过江河之流, 不可为量数。
——量:数量。
9、计中国之在海内。
——中国: 中原地区。
10、望洋向若而叹。
——望洋: 仰望旳样子。
11、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
——时: 按照季节。
1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始吾弗信。
——少仲尼之闻: 认为孔子旳学识少。
闻:学识, 学问。
轻伯夷之义: 认为伯夷旳义行轻。
少、轻, 形容词用作动词。
少: 小看, 轻视。
1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 而受气于阴阳。
——自多: 自我夸耀, 自我赞美。
于是焉河伯时旋其面目。
——旋: 转, 转变。
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
——东面:面向东, 脸朝东。
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笃:固, 局限。
2、翻译: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乎, 河伯洋洋自得, 认为天下旳美景都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4、闻道百, 认为莫若己者, 我之谓也。
——听到了多种各样旳道理, 认为没有比得上自己旳, 说旳就是我呀。
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并且我曾听有人小看孔子旳学识, 轻视伯夷旳义行。
6、计中国之海内,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盘算着中原在四海之内, 不就像小米粒在大粮仓中同样吗?7、伯夷辞之认为名, 仲尼语之认为博, 此其自多也。
——伯夷以辞让君位来博取名声, 孔子以谈说天下来显示学识渊博, 这就是他们旳自我夸耀。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
——不能与穷乡僻壤旳读书人谈论道, 是由于他们被受到旳教育所局限。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没法和夏天旳虫子谈论冬天里旳冰, 由于受到了时令季节旳限制。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37619f27d3240c8547ef38.png)
翻译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情愿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
〔如果〕您现在公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游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快乐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
抱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12.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完整版)必修三文言重点句翻译和答案
![(完整版)必修三文言重点句翻译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346e4680eb6294dd886cbe.png)
必修三文言重点句翻译,注意落实好加点词的意思,有特殊句式在后面指出来。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冬冬地敲响战鼓,两军兵器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就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住脚。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判断句)译文: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判断句 )译文: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宾语前置句 )译文: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称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译文:黄河以内的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河内;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是这样办。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状语后置句 )译文: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7.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宾语前置句 )译文:蓄养鸡、狗、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时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8.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译文: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来归顺了。
”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状语后置句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变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10.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文言文高频句子翻译题
![文言文高频句子翻译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f5b9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0b.png)
一、原文: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翻译:1. 春天的风又使江南的岸边变绿了,明亮的月亮何时才能照见我归来的路?2. 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3. 在这广阔的世界上,只要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如同近在咫尺。
4. 人在得意的时候应该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空空的酒杯对着明亮的月亮发呆。
5. 红豆生长在我国的南方,春天来了,它们又发了多少枝?三、解析:1.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翻译时要注意“春风”、“江南岸”、“明月”等意象的传达。
2. 这句话出自《论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翻译时要注意“学而时习之”的结构和“说”字的用法。
3. 这句诗表达了友谊的深厚和距离的相对性。
翻译时要注意“海内”、“知己”、“天涯”等词语的准确表达。
4. 这句诗表达了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的观点。
翻译时要注意“得意”、“尽欢”、“金樽”等意象的传达。
5. 这句诗描绘了红豆的生长景象,寓意着对故乡的思念。
翻译时要注意“红豆”、“南国”、“春来”等意象的传达。
四、练习题: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翻译:1. 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情怀。
只因为你的缘故,我沉吟至今。
2. 天地运行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
3. 落日的余晖与孤独的鸟儿一同飞翔,秋水与广阔的天空连成一片。
4. 岁月寒冷,才能看出松柏的坚韧;在患难中,才能看出真情的可贵。
5. 前方的道路漫长而遥远,我将不断上下求索。
六、解析:1.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思念之情。
翻译时要注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沉吟”等意象的传达。
2. 这句话出自《易经》,强调君子应当自强不息的精神。
大学语文语文背诵和翻译
![大学语文语文背诵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f79f157ec3a87c24128c442.png)
翻译: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一个人本身的行为端正,即使他不下令,别人也会奉行,一个人本身行为就不端正,即使他下达命令,别人也不会遵从。
或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因此,太山不拒绝细小的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弃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们的深邃;当帝王的不驱赶老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3.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四是看作品中不同的表现方式,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律。
4.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作家先在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中;读者却是先看作品,然后才深入作家内心。
或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触动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背诵:1.子曰: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
2.“正气歌”全文不带序;3.“采薇”4.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5.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文言文高频句子翻译题库
![文言文高频句子翻译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64283b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06.png)
一、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自己要立身处世,也要帮助别人立身处世;自己要通达事理,也要帮助别人通达事理。
二、原文1.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翻译: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
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到了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翻译:不按照规矩,就不能成为方形或圆形。
4. 谦受益,满招损。
翻译:谦虚可以得到益处,自满则会招致损失。
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人如果没有信用,那就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可取之处。
三、原文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即自然规律)永不停息地运行,君子应该自强不息。
2.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地(即大地)包容万物,君子应该以厚重的德行承载万物。
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天将要给予这个人重大的责任,必定先让他经历心灵的磨难,身体的劳累,身体的饥饿,生活的贫困,以及行为上的挫折。
4.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礼法的事情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前方的道路漫长而遥远,我将努力寻找答案。
以上为《文言文高频句子翻译题库》的部分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高频句子及其翻译。
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重点句子翻译总复习
![重点句子翻译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17ff53cbd64783e09122bf6.png)
《岳阳楼记》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 洋洋者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醉翁亭记》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马说》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论语》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三峡》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谢中书书》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5.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资料整理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79807b87c24028905fc33b.png)
樊迟、仲弓问仁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建工程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同事中相处融洽,亲属中和睦友爱。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
”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
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齐桓晋文之事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题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3c36fd700abb68a982fb45.png)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翻译】君子不能瞬间离开了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要这样。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孟子·公孙丑上》)【译文】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
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
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
那一种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累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
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那种气就会疲软了。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译文】姜氏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不如早一点给她安排一个地方,不要使得他们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否则就难以对付了。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译文】于是乘坐着车,高举着他的剑,探望他的朋友说:“孟尝君以我为客。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李斯《谏逐客书》)【译文】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壮大诸侯,使天下有才干的人远离秦国而不敢往西,停止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译文】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买货的门路,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销售的途径,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一样,日日夜夜,永无休止,不用召唤他们自己就会赶来,物产不用征求,百姓自己就能生产出来。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cb634e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1.png)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庄子·养生主(节选)》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偏》十一篇,《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偏》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中心论点)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4、视为止,行为迟。
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二、《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最典型政治家。
字玄成,河北人,唐初政治家。
以敢于犯颜直谏着称于史,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着作《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帝位将会聚集高耸至天般的的险峻,所以皇帝应该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3、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道德不经常丰厚,性情不堪欲望驱使。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
大凡众多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着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德性就衰减了。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人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湖、越那样遥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8、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期末复习之现代文重点句子翻译
![期末复习之现代文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003e4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7.png)
期末复习之现代文重点句子翻译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 南宋·文天祥English transla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there is no one who is not destined to die. Only the unyielding spirit can shine through history."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元代·朱熹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清代·元好问English translation: "How much sorrow do you experience? It flows away eastward like a river of spring."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 唐代·王勃English translation: "The falling clouds and lonely birds fly together, while the autumn water merges with the boundless sky."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 唐代·朱熹English translation: "How does this stream remain so clear? Because it is constantly fed by fresh springs."6.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 明代·辛弃疾English translation: "The green mountains cannot impede it, in the end, it flows eastward."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学古文翻译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古文翻译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d9089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3.png)
大学古文翻译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句翻译题1. 请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学习之后不断地复习它,不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2. 请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3. 请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知道的事情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二、段落翻译题1. 将下列古文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案:当大道得以实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职务,讲究信用,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只敬爱自己的父母,不仅仅只疼爱自己的子女,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成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儿童能够健康成长,鳏寡孤独和残疾人都能够有所依靠。
2. 将下列古文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在多个人的行动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我会选择那些好的地方来学习,对于那些不好的地方则加以改正。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题1.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落,并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问题:请解释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的“三十而立”的含义。
答案:“三十而立”意味着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一个人应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德标准,能够独立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务。
2.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落,并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问题:孔子在这里是如何区分“君子”和“小人”的?答案:孔子在这里通过是否以道义为行动准则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君子注重道义,而小人则注重个人利益。
四、古文写作题1. 根据以下提示,写一段文言文。
大学语文重点句翻译练习
![大学语文重点句翻译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9509ab4f8c75fbfc77db2a2.png)
重点句翻译一、《诗经》1、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疾,我行不来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二、《郑伯克段于鄢》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亻它邑唯命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3、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4、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5、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6、厚将得众,不义不暱,厚将崩7、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8、公赐之食,食舍肉9、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0、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君将不堪1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三、《燕昭王求士》1、先趋而后患,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3、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4、燕兵独追北,人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5、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6、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7、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四、《管晏列传》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2、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6、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7、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为我不肖,知我不遭时也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9、知与之为政,政之宝也10、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五、《苏武传》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2、见犯乃死,重负国3、复举剑拟之,武不动4、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5、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6、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7、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8、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9、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10、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11、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12、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六、《先秦诸子语录》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3、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七、《谏逐客书》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3、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八、《驳复仇议》1、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2、向使刺谳其诚伪,烤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3、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4、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5、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终于一而已矣6、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九、《留侯论》1、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2、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4、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句翻译
一、《诗经》
1、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疾,我行不来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二、《郑伯克段于鄢》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亻它邑唯命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4、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5、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6、厚将得众,不义不暱,厚将崩
7、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8、公赐之食,食舍肉
9、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0、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君将不堪
1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三、《燕昭王求士》
1、先趋而后患,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3、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4、燕兵独追北,人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5、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6、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7、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四、《管晏列传》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2、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6、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7、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为我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1
9、知与之为政,政之宝也
10、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五、《苏武传》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4、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5、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6、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7、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8、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9、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10、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11、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12、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六、《先秦诸子语录》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七、《谏逐客书》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3、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八、《驳复仇议》
1、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2、向使刺谳其诚伪,烤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3、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4、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5、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终于一而已矣
6、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
九、《留侯论》
1、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2、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4、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