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运代理案例分析2

合集下载

国际货运代理案例

国际货运代理案例

国际货运代理案例案例一:选择承运人有误,货运代理承担责任某货运代理作为进口商的代理人,负责从A港接受一批艺术作品,在120 海里外的B港交货。

该批作品用于国际展览,要求货运代理在规定的日期之前于B港交付全部货物。

货运代理在A港接收货物后,通过定期货运卡车将大部分货物陆运到B港。

由于定期货运卡车出现季节性短缺,一小部分货物无法及时运抵。

于是货运代理在卡车市场雇佣了一辆货运车,要求于指定日期之前抵达B港。

而后,该承载货物的货车连同货物一起下落不明。

案例二:承运人施诈,货运代理受牵连承担责任某香港出口商发运一批半成品礼服到孟买,交易价格为CFR。

他委托一货运代理代为履行发运事宜。

按照信用证要求,必须在1月31日前发货。

该货运代理向一关系较好的班轮公司订舱,该船期为1月26日到达香港,28日启航。

但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该船延误,于2月2日到达香港,船舶代理决定接受托运,但不同意货运代理的要求倒签提单以符合信用证的规定。

然而,一个非班轮公司的船舶恰好在泊,同意接受该批运至孟买的货物,运费率很低,且同意倒签提单。

这种承诺使货运代理很快接受,并且出口商也知道此情况,于是货物由该船装运。

然而此船舶并未抵达孟买,且用任何方法也无法查到其去向。

案例三: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香港某出口商委托一多式联运经营人作为货运代理,将一批半成品的服装经孟买转运至印度的新德里。

货物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在其货运站装入2个集装箱,且签发了活洁提单,表明货物处于良好状态下接收的。

集装箱经海路从香港运至孟买,再由铁路运至新德里。

在孟买卸船时发现其中1个集装箱外表损坏。

多式联运经营人在该地的代理将此情况于铁路运输前通知了铁路承运人。

当集装箱在新德里开启后发现,外表损坏的集装箱所装货物严重受损;另一集装箱虽然外表完好、铅封也无损,但内装货物已受损。

香港出口商要求多式联运经营人赔偿其损失。

问题:多式联运经营人对2箱货损是否负责,如负责,其赔偿责任如何,可否享受责任限制?案例四:收取全程运费的货运代理须对全程负责印度孟买某电视机进口商与日本东京一厂家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

货运代理案例分析:国际货物运输与交接案例集锦

货运代理案例分析:国际货物运输与交接案例集锦

- ⼀、约定装运期时卖⽅考虑⽋周致损案 案例 中国某外贸公司(卖⽅)曾在⼴州秋交会上与英国某商⼈(买⽅)按CIF伦敦条件签订了⼀项出⼝⽩薯⼲的合同.由于卖⽅货源充⾜,急于出售,所以当⽉成交时便约定当⽉交货.后因卖⽅租不到船,未能按期交货,致使双⽅产⽣争议,买⽅遂提请在中国仲裁,结果,卖⽅败诉. [案例分析]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按CIF条件成交,卖⽅必须⾃费洽租船舶,并在约定期限内将其出售的货物装上运往指定⽬的港的船舶,且向买⽅提交有关单据,以履⾏其交货义务。

因此,签订CIF合同时,卖⽅不能只考虑货源,同时还应考虑船源情况。

本案合同项下的卖⽅在签约时只顾成交,不管运输,只考虑⼿中有货⽽不考虑租船是否困难,就采⽤当⽉成交、当⽉交货的做法,这是导致本案争议产⽣的主要原因。

对此,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因装运批次合同致损案 案例1 我某公司对南⾮出⼝⼀批化⼯产品2000公吨,采⽤信⽤证⽀付⽅式。

国外来证规定:“禁⽌分批装运,允许转运”。

该证并注明:按《UCP600》办理。

现已知:装运期临近,已订妥⼀艘驶往南⾮的“黄⽯”号货轮,该船先停靠新港,后停靠青岛。

但此时,该批化⼯产品在新港和青岛各有1000公吨尚未集中在⼀起。

如你是这笔业务的经办⼈,选择哪种处理⽅法。

为什么? [案例分析] 结论:应选择新港、青岛各装1000公吨。

理由: (1)根据《UCP600》规定,运输单据表⾯上注明是使⽤同⼀运输⼯具装运并经同⼀线路运输,即使运输单据上注明的装运⽇期或装运港不同,只要运输单据注明是同⼀⽬的地,将不视为分批装运。

(2)本案中找出⼝公司如在新港、青岛各装10 0 0公吨于同⼀船(黄⽯号)、同⼀航次上,提单虽注明不同装运港和不同装运期限,则不视作分批装运。

因此,这种做法应认为符合信⽤证的规定,银⾏理应付款。

案例2 我某出⼝公司收到⼀国外来证,货物为 40000只打⽕机,总价值为4万美元,允许分批装运,采⽤海运⽅式。

国际货运代理全程运输案例

国际货运代理全程运输案例

国际货运代理全程运输案例今天我要给你讲个超有趣的国际货运代理的全程运输故事。

主角是一家位于中国的玩具制造商,叫欢乐玩具厂。

他们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大订单,要把一大批可爱的毛绒玩具运到美国去。

第一步:接单与准备。

欢乐玩具厂的老板老王可高兴啦,但是这么多玩具怎么运呢?他就找到了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名叫速运货代。

速运货代的小李接了这个单子。

小李一看,哟,这可不是个小活儿。

小李首先得搞清楚这批货物的具体情况。

他跑到欢乐玩具厂的仓库,看到那些毛绒玩具堆得像小山一样。

他要统计货物的数量、重量、体积,还要看看包装是否符合运输要求。

有些玩具的包装有点薄,小李就建议老王加固一下,不然在运输途中可容易损坏呢。

老王觉得小李说得很有道理,赶紧安排工人重新包装。

第二步:选择运输方式。

接下来就是选择运输方式啦。

小李给老王介绍了几种选择。

有海运,速度比较慢,但是价格很便宜,适合大量货物;有空运,速度超快,但是费用高昂;还有陆运铁路运输,价格和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老王一盘算,这玩具虽然急着上架销售,但毕竟数量多,为了控制成本,还是选择海运吧。

小李点点头,开始着手安排海运相关的事宜。

第三步:订舱与报关。

小李联系了一家经常合作的航运公司,订了一个合适的舱位。

这个过程就像预订酒店房间一样,得告诉航运公司货物的具体信息,什么时候要上船之类的。

同时,报关工作也不能马虎。

报关就像是给货物办护照,得向海关说明这是什么货物,价值多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等。

小李让欢乐玩具厂提供各种报关文件,像商业发票、装箱单、报关单之类的。

但是呢,老王的财务人员不小心把货物价值写错了一个小数点,差点就被海关扣下。

还好小李经验丰富,及时发现并纠正了错误,货物顺利通过报关。

第四步:装船与运输。

到了装船的日子啦。

小李早早地来到港口,监督装船的过程。

那些毛绒玩具被小心翼翼地装进集装箱,然后用吊车吊到船上。

这时候可不能出差错,要是哪个箱子没放稳,在海上晃来晃去的,玩具可就惨了。

国际货运理法律纠纷案例(3篇)

国际货运理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全球化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合同条款不明确等原因,国际货运代理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

本案即是一起典型的国际货运代理法律纠纷案例,涉及货损赔偿问题。

二、案情简介原告:XX货代公司(以下简称“货代公司”)被告:YY货主公司(以下简称“货主公司”)案由:货损赔偿纠纷案情:2019年5月,货主公司与货代公司签订了一份国际货运代理合同,约定由货代公司负责将一批货物从中国出口至美国。

合同中明确了货物的运输方式、保险条款、费用支付等内容。

同年6月,货物由货代公司委托的承运人运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承运人操作不当,导致货物在途中发生严重损坏。

货主公司在收到货物后,经检验发现货物损失价值约人民币50万元。

货主公司遂向货代公司提出索赔,要求其承担货损赔偿责任。

货代公司认为,货损是由于承运人操作不当造成的,责任应由承运人承担,货代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双方协商未果,货主公司将货代公司诉至法院。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货损赔偿责任主体:货代公司是否应承担货损赔偿责任?2. 货损原因:货损是由于承运人操作不当造成的,还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3. 货损赔偿金额:货损赔偿金额应如何确定?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后认为:1. 货代公司与货主公司签订的国际货运代理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2. 货损是由于承运人操作不当造成的,货代公司作为货物的代理人,在委托承运人运输货物时,未尽到合理审慎的义务,对货损的发生存在一定过错。

3. 货代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货损赔偿责任,但考虑到货主公司未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损失扩大,货代公司的赔偿责任应适当减轻。

根据以上认定,法院判决货代公司赔偿货主公司货损损失人民币30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国际货运代理法律纠纷具有以下特点:1. 合同关系复杂:本案中,货代公司与货主公司之间存在直接的货运代理合同关系,同时货代公司与承运人之间存在委托运输合同关系。

国际航空货运代理纠纷疑难案例评析

国际航空货运代理纠纷疑难案例评析

国际航空货运代理纠纷疑难案例评析摘要: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业务涉及多方合作,容易引发纠纷。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对国际航空货运代理纠纷进行深入分析和评析,探讨相关法律规定和解决途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际航空货运代理、纠纷、案例、评析1. 引言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业务发展迅速,然而纠纷频发。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案例,评析纠纷的原因、解决途径和相关法律规定,旨在增进行业从业人员对纠纷处理的认识与理解。

2. 案例描述案例为一家国际航空货运代理公司A与一家国际航空公司B的合作纠纷。

A代理B公司的航空货运业务,并承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延误和货损。

B 公司不满意服务质量,要求终止合作关系并追究A公司的责任。

3. 纠纷原因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纠纷的主要原因是A公司在运输过程中未能提供合理的服务。

这可能是因为A公司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处理不当,导致货物的延误或损坏。

这给B公司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并对其声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相关法律规定在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业务中,相关法律法规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货物运输总则》规定了货物运输过程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各国的民事法律也会对此类纠纷进行一定的调整和管理。

5. 解决途径对于这类国际航空货运代理纠纷,最好的解决途径是通过协商和调解来解决问题。

A 公司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然后,双方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达成解决纠纷的方案。

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可以考虑诉诸仲裁或法院解决。

6. 案例评析在这个案例中,A公司未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导致纠纷发生。

A公司应该对自身的管理和操作进行审查和改进,提高服务质量,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B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更加审慎,认真考察供应商的信誉和能力。

双方都应加强合作关系中的沟通和协调,以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7. 建议与总结为了避免类似的纠纷发生,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合作伙伴的选择应更加审慎,重视供应商的信誉和能力。

国际物流法律纠纷案例(3篇)

国际物流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国际贸易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某货运代理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签订了一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合同,约定由被告负责将原告从中国广州出口至美国洛杉矶的货物委托给某货运公司(以下简称“承运人”)运输。

合同中明确了货物种类、数量、运输方式、保险条款、费用支付方式等内容。

然而,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由于被告的疏忽,导致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重大损失。

原告因此向被告提出索赔,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最终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被告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是否存在过错?2. 货物损失的责任应由哪一方承担?3. 索赔金额如何确定?三、法院判决法院经过审理,认定以下事实:1. 被告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职责,未能及时对货物进行检查,导致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损失。

2. 被告在签订合同时,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未对承运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存在过错。

3. 货物损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被告的疏忽和承运人的运输不当造成的。

基于以上事实,法院认为:1. 被告未能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存在过错,应对货物损失承担主要责任。

2. 承运人作为实际运输方,也应对货物损失承担一定责任。

3. 原告的损失主要包括货物价值损失、保险费损失、处理损失的费用等。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货物价值损失及处理损失的费用共计人民币10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国际物流法律纠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法律问题:1. 货运代理合同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货运代理合同是货运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原告与被告签订的货运代理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2. 货运代理人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规定》,货运代理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1)按照委托人的要求,选择合格的承运人;2)对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3)对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进行赔偿。

国际货代法律纠纷案例(3篇)

国际货代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国际货代公司(以下简称“货代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企业。

某货物出口商(以下简称“出口商”)因出口一批货物,与货代公司签订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合同。

合同约定,货代公司负责将出口商的货物从国内运至目的国,并承担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和责任。

然而,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由于货代公司的疏忽,导致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损。

出口商认为货代公司未能履行合同义务,遂将货代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货代公司承担货物损失的全部责任。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货代公司是否尽到了运输义务,是否存在过错?2. 货物损失的责任如何承担?3. 货代公司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三、法院判决1. 货代公司是否尽到了运输义务,是否存在过错?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合同条例》的规定,货代公司作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人,有义务在运输过程中保证货物的安全,并对货物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案中,货代公司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未能尽到谨慎义务,导致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损,存在过错。

2. 货物损失的责任如何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合同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货代公司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不可抗力或者不可归责于货代公司的事由,造成货物损失的,不承担赔偿责任;由于货代公司的过错造成货物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货物损失并非不可抗力或者不可归责于货代公司的事由,而是由于货代公司的过错所致。

因此,货代公司应当承担货物损失的全部责任。

3. 货代公司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法院认为,货代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运输义务,导致货物损失,已经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货代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货代公司赔偿出口商货物损失的全部费用,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国际货运代理案例分析 2

国际货运代理案例分析 2

案例一我国A公司与某国B公司于某年10月20日签订购买52500吨化肥的CFR合同。

A公司开出信用证规定,装船期限为次年1月1日至1月10日,由于B公司租来运货的“顺风号”货轮在开往某外国港口途中遇到飓风,结果装至次年1月20日才完成。

承运人在取得B公司出具的保函的情况下签发了与信用证条款—致的提单。

“顺风号”轮于1月21日驶离装运港。

A公司为这批货物投保了水渍险。

次年1月30日“顺风号”轮途经巴拿马运河时起火,造成部分化肥烧毁。

船长在命令救火过程中又造成部分化肥湿毁。

由于船在装货港口的延迟,使该船到达目的地时正遇上了化肥价格下跌.A 公司在出售余下的化肥时价格不得不大幅度下降,给A公司造成很大损失。

请根据上述事例,回答以下问题:(1)自学提单业务知识,了解本例中承运人签发的提单属于什么性质的提单?(2)途中烧毁的化肥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3)途中湿毁的化肥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4)A公司可否向承运人追偿由于化肥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按货物是否装船及装船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收货待运提单,(Received for Shipment B/L)已装船提单(Shipped On Board B/L,On Board B/L)倒签提单(Anti-dated B/L,Back Dated B/L)预借提单(Advanced B/L)顺签提单1、属于倒签提单倒签提单定义:倒签提单是指承运人应托运人的要求在货物装船后,提单签发的日期早于实际装船完毕日期的提单。

扩展,顺签提单:指货物装船后承运人或船代应货主的要求,以晚于该票货物实际装船完毕的日期作为提单签发日期的提单。

2、途中烧毁的化肥属于单独单独海损,应由保险公司承担损失。

途中烧毁的化肥属于单独单独海损,依CFR术语,风险由A公司即买方承担;而A公司购买了水渍险,赔偿范围包含单独海损,因此由保险公司承担。

3、属于共同海损,应由A公司与船公司分别承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货运代理案例分析2
案例一
中国A公司与某国B公司于某年10月20日签订购买52500吨化肥的CFR合同。

A公司开出信用证规定,装船期限为次年1月1日至1月10日,由于B公司租来运货的“顺风号”货轮在开往某外国港口途中遇到飓风,结果装至次年1月20日才完成。

承运人在取得B公司出具的保函的情况下签发了与信用证条款—致的提单。

“顺风号”轮于1月21日驶离装运港。

A公司为这批货物投保了水渍险。

次年1月30日“顺风号”轮途经巴拿马运河时起火,造成部分化肥烧毁。

船长在命令救火过程中又造成部分化肥湿毁。

由于船在装货港口的延迟,使该船到达目的地时正遇上了化肥价格下跌.A公司在出售余下的化肥时价格不得不大幅度下降,给A公司造成很大损失。

请根据上述事例,回答以下问题:(1)自学提单业务知识,了解本例中承运人签发的提单属于什么性质的提单?
(2)途中烧毁的化肥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3)途中湿毁的化肥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4)A公司可否向承运人追偿由于化肥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为什么?
按货物是否装船及装船时间分类能够分为以下几类:
收货待运提单,(Received for Shipment B/L)
已装船提单(Shipped On Board B/L,On Board B/L)倒签提单(Anti-dated B/L,Back Dated B/L)
预借提单(Advanced B/L)
顺签提单
1、属于倒签提单
倒签提单定义:倒签提单是指承运人应托运人的要求在货物装船后,提单签发的日期早于实际装船完毕日期的提单。

扩展,顺签提单:指货物装船后承运人或船代应货主的要求,以晚于该票货物实际装船完毕的日期作为提单签发日期的提单。

2、途中烧毁的化肥属于单独单独海损,应由保险公司承担损失。

途中烧毁的化肥属于单独单独海损,依CFR术语,风险由A公司即买方承担;而A公司购买了水渍险,赔偿范围包含单独海损,因此由保险公司承担。

3、属于共同海损,应由A公司与船公司分别承担。

因船舶和货物遭到了共同风险,船长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又合理地造成了化肥的湿毁。

4、能够。

因为承运人延迟装船,又倒签提单,须对延迟交付负责。

案例二
国外一家贸易公司与中国某进出口公司订立合同,购买小麦500吨。

合同规定,年1月20日前开出信用证,2月5日前装船。

1月28日买方开来信用证,有效期至2月10日。

由于卖方按期装船发生困难,故电请买方将装船期延至2月17日并将信用证有效期延长至2月20日,买方回电表示同意,但未通知开证银行。

2月17日货物装船后,卖方到银行议付时,遭到拒绝。

问题:
(1)银行是否有权拒付货款?力什么?
(2)作为卖方,应当如何处理此事?
1、首先要了解一下信用证的特点:是一种银行信用;是一种自足文件;是一种单据买卖。

银行信用证是一种独立的。

银行有权拒绝议付。

由于是2月5日装船,截止日期是2月10日。

银行只受原信用证条款约束,而不受买卖双方之间的约束。

合同条款改变,信用证条款未改变,银行就只按原信用证得到银行的统一,银行能够拒付。

2、作为卖方,当银行拒付时,可依修改后的合同条
款,直接要求买方履行付款义务。

案例三
某出口公司按CIF条件成交货物一批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水渍险,货物在转船过程中遇到大雨,货到目的
港后,收货人发现货物有明显的雨水浸渍,损失达70%,因而向我方提出索赔。

问题:我方能接受吗?
1、不能接受。

首先要了解CIF:CIF术语的中译名为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其原文为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d port of desti-nation)按此术语成交,货价的构成因素中包括从装运港至约定目的地港的一般运费和约定的保险费,故卖方除具有与CFR术语的相同的义务外,还就为买方办理货运保险,交支付保险费,按一般国际贸易惯例,卖方投保的保险金额应按CIF价加成10%。

如买卖双方未约定具体险别,则卖方只需取得最低限底的保险险别,如买方要求加保战争险,在保险费由买方负担的前提下,卖方应予加保,卖方投保时,如能办到,应以合同货币投保。

因此货物被雨水浸湿属淡水雨淋险范围,保险公司和卖方对货损都不负责,由买方承担损失。

案例四
某年我某外贸公司出售一批核桃给数家英国客户,采用CIF术语,凭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证付款。

由于销售核桃的销售季节性很强,到货的迟早,会直接影响货物的价格,因此,在合同中对到货时间作了以下规定:“10月份自中国装运港装运,买方保证载货轮船于12月2日抵达英国目的港。


载货轮船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在买方要求下,卖方必须同意取消合同,如货款已经收妥,则须退还买方。

”合同订立后,我外贸公司于10月中旬将货物装船出口,凭信用证规定的装运单据(发票、提单、保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

不料,轮船在航运途中,主要机件损坏,无法继续航行。

为保证如期抵达目的港,我外贸公司以重金租用大马力拖轮拖带该轮继续前进。

但因途中又遇大风浪,致使该轮抵达目的港的时间,较合同的限定的最后日期晚了数小时。

适遇核桃市价下跌除个别客户提供外,多数客户要求取消合同。

我外贸公司最终因这笔交易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问题:(1)我外贸公司与英国客户所签定的合同,是真正的CIF合同吗?为什么?
(2)从此案例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1、因为国际惯例是货物越过船弦后,货物的风险和损失由买方承担,只要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内装船,就完成了她的义务。

但在该案例中,合同条款规定卖方须保证货物抵达目的港的时间,这一规定与CIF术语的风险划分相矛盾,因此不是真正的合同。

2、就本例分析,若接受该点,要考虑,从中国到英国的船航行时间较长(我预计在35天左右),这样卖方就要保证在10月27日日前备货装船,另外,最关键的是,卖方根本
无法保证船在12月2日前到港,这个风险不应由卖方承担(一是因为航程长,中途出差错的几率大,二是因为船司一般有规定,延迟到港6个月内都是正常拖班,不会因此承担延迟到港的费用)
该合同中规定付款后在货物不能及时抵达目的港的情况下,应买方要求,须退款。

这一要求与付款条款的规定(凭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相矛盾,因此在履行合同时卖方承担很大风险。

因此我们能够吸取这次贸易的教训,在今后交易中尽力避免制定此类不切实际合同
案例5
有一年中国外贸公司向德国出口大麻一批,合同规定水分最高15%,杂质不超过3%,但在成交前,我方曾向对方寄过样品,合同订立后我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

货到德国后,买方出具了货物品质比样品低7%的检验证明,并要求赔偿600英镑的损失。

我方拒绝赔偿,并陈述理由说:我批商品在交货时是经过挑选的,因为是农产品,不可能做到与样品完全相符。

但也不至于比样品低7%。

问题:我方失误在哪里?是否能够该商品并非凭样成交为由而不予理赔?
1、我方要留有样品。

卖方避免对交易货物的品质承担双重担保义务(既凭规格又凭样品);虽卖方电文中告诉对方货物与样品相似,而不是完全相符,但买方有权保留所赔
的权利;买出具品质比样品低7%的证明,虽不符合实情,卖方拿不出留存样品,故要赔偿600英镑。

案例6
在80年代,有一进口商同国外买方达成一项交易,合同规定的价格条件为CIF,当时正值海湾战争期间,装有出口货物的轮船在公海上航行时,被一导弹误中沉没,由于在投保时没有加保战争险,保险公司不赔偿。

问题:买卖双方应由哪方负责?为什么?
注意保险责任的范围;由买方自己负责;按照UCP500的解释,在买方没有提出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卖方投保责任范围最小的险别是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