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运代理案例分析
国际货运代理案例分析

国际货运代理案例分析[案例一]我国A公司与某国B公司于2001年10月20日签订购买52500吨化肥的CFR 合同。
A公司开出信用证规定,装船期限为2002年1月1日至1月10日,由于B公司租来运货的“顺风号”轮在开往某外国港口途中遇到飓风,结果装货至2002年1月20日才完成。
承运人在取得B公司出具的保函的情况下,签发了与信用证条款一致的提单。
“顺风号”轮于1月21日驶离装运港。
A公司为这批货物投保了水渍险。
2002年1月30日“顺风号”轮途经巴拿马运河时起火,造成部分化肥烧毁。
船长在命令救火过程中又造成部分化肥湿毁。
由于船在装货港口的延迟,使该船到达目的地时正遇上了化肥价格下跌,A公司在出售余下的化肥时价格不得不大幅度下降,给A公司造成很大损失。
请根据上述事例,回答以下问题:(1)途中烧毁的化肥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2)途中湿毁的化肥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3)A公司可否向承运人追偿由于化肥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为什么?分析:(1)途中烧毁的化肥属于单独海损,首先应由受损方A公司承担损失。
因为依CFR术语,风险由A公司即买方承担,而A公司购买了水渍险,保险人承保范围包括失火造成的货损,因此最终由保险公司承担。
(2)湿毁的化肥属于共同海损,首先应A公司与船公司分别承担,由于共同海损属于保险人承保范围,所以,最终由保险公司承担。
(3)可以。
因为承运人迟延装船,又倒签提单,须对迟延交付负责。
[案例二]国外一家贸易公司与我国某进出口公司订立合同,购买小麦500吨。
合同规定,2002年1月30日前开出信用证,2月5日前装船。
1月28日买方开来信用证,有效期至2月10日。
由于卖方按期装船发生困难,故电请买方将装船期延至2月17日并将信用证有效期延长至2月20日,买方回电表示同意,但未通知开证银行。
2月17日货物装船后,卖方到银行议付时,遭到拒绝。
请问:(1)银行是否有权拒付货款?为什么?(2)作为卖方,应当如何处理此事?分析:银行有权拒绝议付。
承运人责任与风险转移:国际货运代理案例分析

承运人责任与风险转移:国际货运代理案例分析案例详情:2018年11月,张某某公司作为买方与国外供应商签订了一份货物购买合同,合同规定卖方将货物运至码头船边交货(FAS)。
货物由国外供应商委托A货运代理公司负责运输,A公司又将货物交由B货运代理公司运输。
1月3日,B公司在青岛将货物转交给C航空公司准备运往北京,但在转交过程中发现货物灭失。
B公司随即通过A公司通知张某某公司货物已灭失。
张某某公司认为,货物灭失的责任应由承运人B公司承担,但B公司则认为,张某某公司在购买货物时,理应知道国内段的运输风险已转至自身,应自行承担风险。
案例分析:本案例涉及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货物灭失的责任归属;二是风险转移的判断。
首先,根据国际贸易术语FAS的规定,卖方将货物运至码头船边交货时,货物的丢失或损坏风险转移至买方。
但在本案例中,货物在青岛转交给C航空公司时灭失,此时货物尚未运抵船边,风险尚未转移,因此B公司作为承运人应承担货物灭失的责任。
其次,关于张某某公司是否应自行承担风险,需考虑其是否已采取合理措施转移风险。
根据案例描述,张某某公司在购买货物时,并未委托他人代为转移风险,也未自行转移风险。
但考虑到张某某公司作为买方,对国内段的运输风险并不熟悉,且B公司作为专业的货运代理公司,应主动提醒张某某公司注意风险转移问题。
因此,B公司在风险转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过失。
案例启示:本案例对买方和承运人都有一定的启示。
对买方而言,在国际贸易中,应充分了解不同贸易术语下的风险转移规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
同时,买方还应与卖方或货运代理公司明确风险转移的具体环节,必要时可委托专业的货运保险机构进行风险转移。
对承运人而言,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确保货物安全、及时地送达目的地。
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承运人还应主动与买方沟通,提醒其注意风险转移问题,避免因风险转移不清而产生纠纷。
法律依据:本案例涉及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国际航空货运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国际货运代理全程运输案例

国际货运代理全程运输案例今天我要给你讲个超有趣的国际货运代理的全程运输故事。
主角是一家位于中国的玩具制造商,叫欢乐玩具厂。
他们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大订单,要把一大批可爱的毛绒玩具运到美国去。
第一步:接单与准备。
欢乐玩具厂的老板老王可高兴啦,但是这么多玩具怎么运呢?他就找到了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名叫速运货代。
速运货代的小李接了这个单子。
小李一看,哟,这可不是个小活儿。
小李首先得搞清楚这批货物的具体情况。
他跑到欢乐玩具厂的仓库,看到那些毛绒玩具堆得像小山一样。
他要统计货物的数量、重量、体积,还要看看包装是否符合运输要求。
有些玩具的包装有点薄,小李就建议老王加固一下,不然在运输途中可容易损坏呢。
老王觉得小李说得很有道理,赶紧安排工人重新包装。
第二步:选择运输方式。
接下来就是选择运输方式啦。
小李给老王介绍了几种选择。
有海运,速度比较慢,但是价格很便宜,适合大量货物;有空运,速度超快,但是费用高昂;还有陆运铁路运输,价格和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老王一盘算,这玩具虽然急着上架销售,但毕竟数量多,为了控制成本,还是选择海运吧。
小李点点头,开始着手安排海运相关的事宜。
第三步:订舱与报关。
小李联系了一家经常合作的航运公司,订了一个合适的舱位。
这个过程就像预订酒店房间一样,得告诉航运公司货物的具体信息,什么时候要上船之类的。
同时,报关工作也不能马虎。
报关就像是给货物办护照,得向海关说明这是什么货物,价值多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等。
小李让欢乐玩具厂提供各种报关文件,像商业发票、装箱单、报关单之类的。
但是呢,老王的财务人员不小心把货物价值写错了一个小数点,差点就被海关扣下。
还好小李经验丰富,及时发现并纠正了错误,货物顺利通过报关。
第四步:装船与运输。
到了装船的日子啦。
小李早早地来到港口,监督装船的过程。
那些毛绒玩具被小心翼翼地装进集装箱,然后用吊车吊到船上。
这时候可不能出差错,要是哪个箱子没放稳,在海上晃来晃去的,玩具可就惨了。
国际货运理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全球化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合同条款不明确等原因,国际货运代理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
本案即是一起典型的国际货运代理法律纠纷案例,涉及货损赔偿问题。
二、案情简介原告:XX货代公司(以下简称“货代公司”)被告:YY货主公司(以下简称“货主公司”)案由:货损赔偿纠纷案情:2019年5月,货主公司与货代公司签订了一份国际货运代理合同,约定由货代公司负责将一批货物从中国出口至美国。
合同中明确了货物的运输方式、保险条款、费用支付等内容。
同年6月,货物由货代公司委托的承运人运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承运人操作不当,导致货物在途中发生严重损坏。
货主公司在收到货物后,经检验发现货物损失价值约人民币50万元。
货主公司遂向货代公司提出索赔,要求其承担货损赔偿责任。
货代公司认为,货损是由于承运人操作不当造成的,责任应由承运人承担,货代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双方协商未果,货主公司将货代公司诉至法院。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货损赔偿责任主体:货代公司是否应承担货损赔偿责任?2. 货损原因:货损是由于承运人操作不当造成的,还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3. 货损赔偿金额:货损赔偿金额应如何确定?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后认为:1. 货代公司与货主公司签订的国际货运代理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2. 货损是由于承运人操作不当造成的,货代公司作为货物的代理人,在委托承运人运输货物时,未尽到合理审慎的义务,对货损的发生存在一定过错。
3. 货代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货损赔偿责任,但考虑到货主公司未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损失扩大,货代公司的赔偿责任应适当减轻。
根据以上认定,法院判决货代公司赔偿货主公司货损损失人民币30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国际货运代理法律纠纷具有以下特点:1. 合同关系复杂:本案中,货代公司与货主公司之间存在直接的货运代理合同关系,同时货代公司与承运人之间存在委托运输合同关系。
国际货运代理案例分析

国际货运代理案例分析[案例一]我国A公司与某国B公司于2001年10月20日签订购买52500吨化肥的CFR 合同。
A公司开出信用证规定,装船期限为2002年1月1日至1月10日,由于B公司租来运货的“顺风号”轮在开往某外国港口途中遇到飓风,结果装货至2002年1月20日才完成。
承运人在取得B公司出具的保函的情况下,签发了与信用证条款一致的提单。
“顺风号”轮于1月21日驶离装运港。
A公司为这批货物投保了水渍险。
2002年1月30日“顺风号”轮途经巴拿马运河时起火,造成部分化肥烧毁。
船长在命令救火过程中又造成部分化肥湿毁。
由于船在装货港口的延迟,使该船到达目的地时正遇上了化肥价格下跌,A公司在出售余下的化肥时价格不得不大幅度下降,给A公司造成很大损失。
请根据上述事例,回答以下问题:(1)途中烧毁的化肥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2)途中湿毁的化肥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3)A公司可否向承运人追偿由于化肥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为什么?分析:(1)途中烧毁的化肥属于单独海损,首先应由受损方A公司承担损失。
因为依CFR术语,风险由A公司即买方承担,而A公司购买了水渍险,保险人承保范围包括失火造成的货损,因此最终由保险公司承担。
(2)湿毁的化肥属于共同海损,首先应A公司与船公司分别承担,由于共同海损属于保险人承保范围,所以,最终由保险公司承担。
(3)可以。
因为承运人迟延装船,又倒签提单,须对迟延交付负责。
[案例二]国外一家贸易公司与我国某进出口公司订立合同,购买小麦500吨。
合同规定,2002年1月30日前开出信用证,2月5日前装船。
1月28日买方开来信用证,有效期至2月10日。
由于卖方按期装船发生困难,故电请买方将装船期延至2月17日并将信用证有效期延长至2月20日,买方回电表示同意,但未通知开证银行。
2月17日货物装船后,卖方到银行议付时,遭到拒绝。
请问:(1)银行是否有权拒付货款?为什么?(2)作为卖方,应当如何处理此事?分析:银行有权拒绝议付。
中国外运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中国外运(以下简称“外运”)是我国著名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公司,为客户提供包括海运、空运、陆运等在内的全方位物流服务。
某年,外运接受了一笔跨国货物运输业务,负责将一批电子产品从中国广州运往美国洛杉矶。
然而,在运输过程中,货物不幸丢失,导致外运与客户之间产生了纠纷。
二、案件事实1. 委托合同签订2019年6月,外运与客户签订了一份《货物运输代理合同》,约定外运负责将客户位于广州的电子产品运往美国洛杉矶。
合同中明确了货物的名称、数量、重量、体积、起运港、目的港、运输方式、保险条款等内容。
2. 货物丢失货物于2019年7月1日从广州港装船,预计于7月15日抵达洛杉矶港。
然而,在货物抵达目的港后,客户发现部分货物丢失,经清点,丢失的货物价值约50万美元。
3. 索赔请求客户认为,外运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重大过失,导致货物丢失,因此要求外运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包括货物损失、运费损失、保险费损失等,共计约60万美元。
4. 外运抗辩外运认为,货物丢失并非由于外运的过失,而是由于承运人或其他第三方的原因导致的。
外运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不存在违约行为,因此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三、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外运作为货物运输代理,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将货物安全、及时地运送到目的地。
在本案中,外运未能按照约定将货物安全送达,构成违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规定,承运人对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延迟交付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外运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约定,货物运输保险由外运代为办理。
因此,外运在货物丢失后,应当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外运未能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导致货物丢失,存在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国际物流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国际贸易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某货运代理公司(以下简称“被告”)签订了一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合同,约定由被告负责将原告从中国广州出口至美国洛杉矶的货物委托给某货运公司(以下简称“承运人”)运输。
合同中明确了货物种类、数量、运输方式、保险条款、费用支付方式等内容。
然而,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由于被告的疏忽,导致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重大损失。
原告因此向被告提出索赔,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最终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被告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是否存在过错?2. 货物损失的责任应由哪一方承担?3. 索赔金额如何确定?三、法院判决法院经过审理,认定以下事实:1. 被告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职责,未能及时对货物进行检查,导致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损失。
2. 被告在签订合同时,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未对承运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存在过错。
3. 货物损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被告的疏忽和承运人的运输不当造成的。
基于以上事实,法院认为:1. 被告未能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存在过错,应对货物损失承担主要责任。
2. 承运人作为实际运输方,也应对货物损失承担一定责任。
3. 原告的损失主要包括货物价值损失、保险费损失、处理损失的费用等。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货物价值损失及处理损失的费用共计人民币10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国际物流法律纠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法律问题:1. 货运代理合同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货运代理合同是货运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原告与被告签订的货运代理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2. 货运代理人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规定》,货运代理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1)按照委托人的要求,选择合格的承运人;2)对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3)对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进行赔偿。
国际货运代理考试案例分析精选

国际货运代理考试案例分析精选(3)案例1中国A贸易出口公司与外国B公司以CFR洛杉矶、信用证付款的条件达成出口贸易合同。
合同和信用证均规定不准转运。
A贸易出口公司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委托C货代公司将货物装上D班轮公司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达提单办理了议付,国外开证行也凭议付行的直达提单予以付款。
在运输途中,船公司为接载其它货物,擅自将A公司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它船舶运往目的港。
由于中途延误,货物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直达船的抵达时间晚了20天,造成货物变质损坏。
为此,B公司向A公司提出索赔,理由是A公司提交的是直达提单,而实际则是转船运输,是一种欺诈行为,应当给予赔偿。
A公司为此咨询C货代公司。
假如你是C货代公司,请回答A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理由何在?B 公司可否向船公司索赔?答案:(1)A公司对此货损不承担责任。
(2)A公司已按信用证的规定将货物如期装上直达班轮并提供了直达班轮提单,卖方义务已经履行。
(3)按CFR条件成交,货物在装运港装上驶往目的港的船舷时风险即转移。
货物何时到达目的港,是否到达目的港,包括船公司中途擅自转船的风险概由买方承担,而与卖方无关。
(4)B公司可凭直达提单向承运人索赔。
案例2托运人向航空公司托运一批胆固醇,货运单号为999-81944715,记载:Airport of Departure: PARIS;Airport of Destination: SHANGHAI;No. of Pieces: 25;Gross Weight: 173KGS;Declared Value for Carriage: USD4850.00;Handling Information: KEEP COOL。
货物到港后因工作人员大意未将货物放至冷库保存,造成全部变质损坏。
请问:(1) 航空公司是否应赔偿?理由何在?(2) 如果应该赔偿,应赔偿多少?答:(1)航空公司应该赔偿。
因为空运单上记载KEEP COOL,由于航空公司的过失导致货物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1我方某公司进口一批货物,按信用证方式结算货款。
受益人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向国外议付行交单议付。
议付行经审查合格后即向受益人议付货款。
我方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规定不符,请问我方是否可以要求开证行拒绝向议付行付款?为什么?案例 2某公司出口货物一批,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红小豆10吨,单层新麻袋装,准许分批装运。
该公司即致电进口方,要求将“红小豆10吨”按合同规定改为“10公吨”。
修改后信用证规定:红小豆10公吨,单层新麻袋装,不准分批装运。
公司认为“不准分批装运”条款不符合同规定,仍按原计划分批装运。
请问该公司的做法是否合理?案例 3我方某公司出口一批钢材,国外开来即期信用证中未表明可撤消与否。
信用证金额10万美元,允许分批装运及分批付款。
我方已凭此信用证发出5万美元货物,并在中国银行议付5万美元货款。
议付后第二天,中国银行收到开证行撤消信用证的通知,请问开证行对业已议付的5万美元货款有无拒付权利?我方是否应继续发货?案例 41978年3月,美国Beyene公司向也门Mohammed Sofan出售一批货物。
合同签定后,买方通过也门复兴开发银行开出信用证,并指定美国欧文银行为该信用证保兑行。
1979年5月,卖方发货后,将单据提示给欧文银行付款,该银行发现提单中所载通知人名字系Mohammed Soran而非Mohammed Sofan,认为不符信用证,虽然该银行也曾向也门复兴开发银行请求授权付款而不管上述不符点,但开证行坚持拒绝授权付款。
Beyene公司认为,因一个字母打错而拒绝付款是开证行过分挑剔,遂向地方法院起诉,要求保兑行付款,并负担因其未按信用证付款而使原告(受益人)蒙受的损失。
案例 5中国某外贸公司按信用证付款方式出售一批货物,买方通过日本银行开来不可撤消的信用证,其中有下列条款:“Credit amount USD 50000 according to invoice value:75% to be paid at sight,the remaining 25% to be paid at 60 days after shipment arrival.”卖方收到信用证后,依约发运了货物,并在信用证有效期内,通过议付行向开证行提交了有关单据,经检验单证相符,开证行即付75%货款,计37000美元。
但货到60天后,开证行以开证申请人声称到货品质欠佳为由,拒付其余25%的货款。
案例 6买卖双方按信用证付款方式签定了买卖合同。
卖方收到信用证后,即按合同规定装船后,向通知行交单议付,并声称因航程短,他已将空白背书的全套正本提单直接寄给了开证申请人,要求通知行向开证行请求授权提单副本付款,开证申请人则授权开证行凭副本提单付款。
当通知行向受益人付款后,开证行向通知行偿付了款项,便通知开证行申请人付款赎单。
开证申请人在付款赎单的第二天,声称货已到港,但尚未收到正本提单而无法提货,遂请求开证行出具提货担保书。
当开证申请人提货后一周,开证行又收到委托行代委托人(非信用证受益人)人寄来的托收指示书,并附有应在本信用证下提交的正本提单、即期汇票和商业发票等单据。
此时,开证行试图与开证申请人联系,但该公司已经破产,且已无法联系,致使银行受骗上当,蒙受损失。
1、我国A公司与某国B公司于2001年10月20日签订购买52500吨化肥的CFR合同。
A公司开出信用证规定,装船期限为2002年1月1日至1月10日,由于B公司租来运货的“顺风号”轮在开往某外国港口途中遇到飓风,结果装至2002年1月20日才完成。
承运人在取得B公司出具的保函的情况下签发了与信用证条款—致的提单。
“顺风号”轮于1月21日驶离装运港。
A公司为这批货物投保了水渍险。
2002年1月30日“顺风号”轮途经巴拿马运河时起火,造成部分化肥烧毁。
船长在命令救火过程中又造成部分化肥湿毁。
由于船在装货港口的延迟,使该船到达目的地时正遇上了化肥价格下跌.A公司在出售余下的化肥时价格不得不大幅度下降,给A公司造成很大损失。
请根据上述事例,回答以下问题:(1)途中烧毁的化肥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2)途中湿毁的化肥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3)A公司可否向承运人追偿由于化肥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为什么?(1)属单独海损,应由保险公司承担损失。
途中烧毁的化肥属于单独海损,依CFR术语,风险由A公司即买方承担;而A公司购买了水渍险,赔偿范围包含单独海损,因此由保险公司承担。
(2)属共同海损,应由A公司与船公司分别承担。
因船舶和货物遭到了共同危险,船长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又合理地造成了化肥的湿毁。
(3)可以。
因为承运人迟延装船,又倒签提单,须对迟延交付负责。
2、某货代公司接受货主委托,安排一批茶叶海运出口。
货代公司在提取了船公司提供的集装箱并装箱后,将整箱货交给船公司。
同时,货主自行办理了货物运输保险。
收货人在目的港拆箱提货时发现集装箱内异味浓重,经查明,该集装箱前一航次所载货物为精茶,致使茶叶受精茶污染。
请问:(1)收货人可以向谁索赔?为什么?(2)最终应由谁对茶叶受污染事故承担赔偿责任?(1)可向保险人或承运人索赔。
因为根据保险合同,在保险人承保期间和责任范围内,保险人应承担赔付责任。
因为根据运输合同,承运人应提供“适载”的COC(carriers own container 船公司箱),由于COC存在问题,承运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2) 由于承运人没有提供“适载”的COC,而货代在提空箱时没有履行其义务,即检查箱子的义务,并且在目的港拆箱时异味还很浓重,因此,承运人和货代应按各自过失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如承运人承担60%,货代承担40%的责任。
3、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至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往舱中灌水灭火。
火虽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决定雇佣拖轮将货船拖回新港修理,检修后重新驶往新加坡。
其中的损失与费用有:(1)1000箱货被火烧毁;(2)600箱货由于灌水受到损失;(3)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4)拖轮费用;(5)额外增加的燃料、船长及船员工资。
请指出这些损失中哪些是单独海损,哪些是共同海损?(1)1000箱货被火烧毁,属单独海损(2)600箱货中由于灌水造损失属共同海损(3)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属单独海损(4)拖轮费用以及(5)额外增加的燃料、船长及船员工资都属共同海损。
4、我出口公司A向新加坡公司B以CIF新加坡条件出口一批土特产品,B公司又将该批货物转卖给马来西亚公司C。
货到新加坡后,B公司发现货物的质量有问题,但B公司仍将原货转销至马来西亚。
其后,B公司在合同规定的索赔期限内凭马来西亚商检机构签发的检验证书,向A公司提出退货要求。
请问:A公司应如何处理?为什么?A公司应拒绝退货要求。
马来西亚商检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无效。
新加坡B公司已经转卖给马来西亚C公司,意味着对货物的部分接受,部分接受视同整体接受,B公司已经丧失了对货物的检验权。
5、进口方委托银行开出的信用证上规定:卖方须提交“商品净重检验证书”。
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后,发现除质量不符外,卖方仅提供重量单。
买方立即委托开证行向议付行提出拒付,但货款已经押出。
事后,议付行向开证行催付货款,并解释卖方所附的重量单即为净重检验证书。
问:(1)重量单与净重检验证书一样吗?(2)开证行能否拒付货款给议付行?(1)商品净重检验证书是由商检机构签发的关于货物重量的公证文件,而重量单为发货人所出具的货物重量说明文件,二者是不同的。
(2)信用证中要求卖方提供商品净重检验证书,而议付行误以为重量单即商品净重检验证书,则议付行必须为此过失承担责任。
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开证行有权对议付行拒付,而议付行可向出口商追索押汇款项。
6、合同中的检验条款规定:“以装运地检验报告为准”。
但货到目的地后,买方发现货物与合同规定不符,经当地商品检验机构出具检验证书后,买方可否向卖方索赔?为什么?不一定。
“以装运地检验报告为准”表明:卖方对交货后货物所发生的变化不承担责任,实际上排除了买方的复验权。
除非买方能证明,他所收到的与合同规定不符的货物是由于卖方的违约或货物的固有瑕疵所造成的。
实际全损:一般是指被保险货物全部灭失,或全部变质或全部不能归还货主所有等情形而言。
①保险标的物完全灭失。
②保险标的物丧失。
③保险标的物发生变质,失去原有使用价值。
④船舶失踪达到一定时期。
推定全损:一般是指保险标的物受损后并未全部灭失,但若进行施救、整理、修复所需的费用或者这些费用再加上续运至目的地的费用的总和,估计要超过货物在目的地的完好状态的价值。
①保险标的实际全损已经无法避免,或者是为了避免实际全损,需要花费的施救费用,将超过获救后标的的价值。
②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后,使被保险人失去标的的所有权,而收回这一所有权所需花费的费用,将超过收回后的价值。
③保险标的受损后,整理和续运到目的地的费用,超过货物到达目的地的价值。
④保险标的受损后,修理费用已超过货物修复后的价值。
共同海损:是指载货船舶在海上遇到灾害、事故,威胁到船货等各方面的共同安全,为了解除这种威胁,维护船货安全,使航程得以继续完成,船方有意识地、合理地采取措施,造成某些特殊损失或者支出特殊额外费用。
具备条件:①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或者是不可避免而产生的,不是主观臆测的。
②消除船、货共同危险而采取的措施,必须是有意识的和合理的。
③必须是属于非正常性质的损失。
④费用支出是额外的。
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的区别:(1)致损原因不同。
单独海损是由海上风险直接导致船、货受损;而共同海损是为解除或减轻风险,人为地有意识地造成的损失。
(2)损失的承担者不同。
单独海损的损失由受损方自行承担,而共同海损的损失是由各受益方按获救财产价值的多少,按比例分摊。
(3)损失的内容不同。
单独海损的损失,一般是被保险货物,即保险标的物;而共同海损的损失,除保险标的外,还包括支出的特殊费用。
除外责任:(1)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或过失所造成的损失。
(2)属于发货人的责任所引起的损失。
(3)在保险责任开始承担前,被保险货物已存在品质不良或数量短差所造成的损失。
(4)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及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的损失或费用。
(5)战争险条款和罢工险条款所规定的责任及除外责任。
平安险的责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整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推定全损。
○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搁浅、沉没、触礁、互撞、与流冰或其他物体碰撞,以及失火、爆炸等意外事故造成货物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在运输工具已经发生搁浅、触礁、沉没、焚毁等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货物在此前后又在海上遭受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