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是研究制度变迁的两个重要概念。
路径依赖理论是指一个制度的演化路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发展的路径决定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限制。
制度变迁路径是指一个制度从产生、发展到最终消亡的历史轨迹。
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
不同的制度变迁路径,会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后果。
路径依赖则是指一个制度在其演化过程中,会受到之前所建立的制度结构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路径依赖的理论认为,历史的路径对于制度变迁具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往往会在既有的制度路径上进行调整和改进,而不是完全放弃旧的路径重新建立。
路径依赖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原因。
路径依赖是由于制度的一致性和惯性效应。
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稳定性和自我保护的功能,人们往往会倾向于维持现有的制度结构,而不易改变。
路径依赖的形成还受制于制度的外部环境和资源约束。
人们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也会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可行性等问题。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路径依赖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
积极的作用表现在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上,可以为社会带来一定的效益和利益。
路径依赖也可能导致制度的僵化和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这时,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改革来打破路径依赖,引导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是相互关联的。
制度的变迁路径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而路径依赖也是制度变迁的结果和表现。
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路径依赖的机制和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制度变迁理论综述
制度变迁理论综述杨芳()摘要: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社会实践的推动下,在学者们对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下,制度变迁理论获得了较大发展,并对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分析变化了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人口结构、产权、道德文化、意识形态等等如何向人们提供新的获利机会,从而提供变革旧制度、创造新制度的动机,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或节约某些交易成本,人们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只有当环境改变时,才会又发生对新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关键字: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含义及其动力对制度变迁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论述。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否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在生产关系基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变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中的某个环节,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由此,旧的生产关系被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的制度变迁,属于社会革命性质的制度变迁,而变革生产关系中的某个环节所引致的制度变迁,属于社会改革性质的制度变迁。
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制度变迁,包含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意义。
然而,新制度经济学则把制度变迁的意义等同于制度创新或制度发展的理解。
V W拉坦(1978)认为,制度创新或制度发展是“一种特定组织的行为的变化;这一组织与其环境之间是相互关系的变化;在一种组织的环境中支配行为与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化”。
但这一系列变化须以成本—收益的法则加以权衡而决定其发生的可能,当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收益小于其成本,这些变化就会被终止。
诺斯在诠释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式时更加表达这一含义,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交替行为,这一获利行为可以通过政府引入法律、政策和命令的强制性方式进行,也可以由个人或团体为追求获利机会自发性或自愿合作方式倡导和组织。
一言以蔽之,制度变迁的动力来自于行为人的预期净收益超过预期成本的追求。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一、理论概述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 C. North)在研究中重新发现了制度因素的重要作用,他的新经济史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使其在经济学界声誉雀起,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并因此获得了199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的: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团体的产权理论;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变化的不同反映的意识形态理论。
诺思所讲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都是指这一意义上的制度。
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正式制约(例如法律)、非正式制约(例如习俗、宗教等)以及它们的实施,这三者共同界定了社会的尤其是经济的激励结构。
所谓的制度变迁是指一种制度框架的创新和被打破。
制度变迁的原则是:制度可以视为一种公共产品,它是由个人或组织生产出来的,这就是制度的供给。
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资源的稀缺性,制度的供给是有限的、稀缺的。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自身理性程度的提高,人们会不断提出对新的制度的需求,以实现预期增加的收益。
当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均衡时,制度是稳定的;当现存制度不能使人们的需求满足时,就会发生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对于促进或推迟制度变迁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反之亦反。
推动制度变迁的力量主要有两种,即“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两者都是决策主体。
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即对制度变迁起主要作用的集团;第二,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主要方案;第三,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第四,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即起次要作用的集团;第五,两个集团共同努力去实现制度变迁。
根据充当第一行动集团的经济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制度变迁分为“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和“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的变化,通常包括漫长的发展、接受新的思想和经验,以及适应新环境的适应过程。
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
其中路径依赖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路径依赖理论即认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定事件和选择,会在后续的发展中产生效应,这些效应会形成路径依赖,即人们往往在原有选择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决策,而并非从零开始。
路径依赖是指某一制度的特定选择和做法在历史中的重复出现,因此这些制度在未来的发展中会被继续沿用。
路径依赖理论将制度看作是在特定时间点做出的特定选择和决策的累积。
制度变迁路径是指制度变迁的过程和方式,路径依赖是这一路径上的限制和影响因素,它可以阻碍某些制度的变迁。
路径依赖理论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被用于解释和分析诸如政策变化、法律制度、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问题。
路径依赖理论最初在经济学领域中被提出,其中著名的代表性作品是保罗·戴维德森的《路径依赖、创新与进化》。
在政治学领域,路径依赖理论的一位著名的作者是新制度主义学派的大卫·诺斯斯。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有三个阶段:path dependence(路径依赖)、path creation(路径创新)和path shifting(路径转换)。
path dependence是指历史中特定事件和做法对当前和将来的制度有影响,这种影响导致了制度的路径依赖;path creation 是指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创新和变化,这种创新和变化导致了新的制度路径;path shifting是指在新的制度路径上,政治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产生了新的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的主要阻碍,政策的推动必须从利用路径依赖来创造新的路径开始。
政策制定者应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新的标准和规则来打破路径依赖,以满足时代需要。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诺斯(Douglass Cecil North)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制度变迁理论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及意义。
一、制度的概念及作用在诺斯的理论框架中,制度是指一系列规范、行为准则和组织形式,旨在解决经济和社会中的协调问题。
制度可以分为形式制度和非形式制度,形式制度包括法律、宪法、条例等明确规定的规则,而非形式制度则指习俗、行为习惯、信用等无形的规范。
制度在经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制度为经济主体提供了稳定的框架,使其能够有序地开展经济活动。
其次,制度对于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行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最后,制度还对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二、诺斯的制度变迁观点1. 制度演化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历史过程的产物,通过演化和适应的过程不断发展变化。
他提出了制度演化论,认为制度变迁是由于不断调整和演化的结果。
制度的变迁不仅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内在经济与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和调整。
2. 制度的路径依赖诺斯进一步提出了制度的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制度的演化进程是具有惯性的。
过去的制度安排和历史上形成的习俗和规定会对现有制度的选择和变迁产生深远的影响。
路径依赖的存在导致了现有制度的惯性,并使得社会难以从一种制度转变为另一种制度。
3. 制度的转型尽管路径依赖的存在会使得制度难以转变,但诺斯认为转型是可能的。
当制度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制度会面临适应性危机,必须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变革。
在转型过程中,关键的改革策略是改变激励机制和重新分配权力,以促使新的制度产生。
三、制度变迁理论的现实意义1. 解释经济发展差异制度变迁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顺利,而另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安排和变迁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制度变迁对于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作用。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诺斯一直致力于发展一种分析长期制度变迁的框架,而《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是诺斯对制度研究的系统总结。
诺斯的结论和研究,不仅涉及到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对当今中国更有实践意义。
标签:诺斯制度变迁中国诺斯把制度纳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内,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和供求均衡分析法来分析制度的变迁。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了制度变迁理论。
把诺斯的制度变迁引入中国近二十年,中国学者从介绍、传播新制度经济学,转向分析和研究,并应用其理论对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一、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1.制度变迁的定义。
诺斯给制度下了定义:“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指出“制度变迁一般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组合的边际调整”。
制度变迁包括制度创新。
2.制度变迁的原因和条件。
诺斯从相对价格变动中去寻找制度变迁的原因。
诺斯认为农奴制度的兴起是由于土地丰裕而劳动力短缺,因而建立一种农奴——领主契约是有效率的,随着人口增长,要素价格发生变化,于是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诺斯根据成本受益分析方法,只有当制度变迁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其产生的预期成本时,制度变迁才能实现,反之,制度变迁将受到阻碍。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
潜在利润就是指外部利润,是指在现有制度下不可能得到的利润。
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规模经济、外部性的内部化、交易费用的降低和风险的分担。
由于生产中的规模经济的要求,以及实现外部性内在化、降低交易成本,经济组织有必要进行创新。
诺斯断言大多数都是风险的厌恶者,如果有能克服风险倾向的制度创新,制度就会发生变迁。
3.制度变迁的路径。
由于市场不完全,制度变迁不可能总是按过去的选择一直进行下去而不发生改变,可能一个偶然事件就会改变制度变迁的方向。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 期,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 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 的分析,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 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研究成果 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即使发生革命性变迁,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不会因革命而中断联系。一个民 族的传统意识形态不会因为某个革命而被消灭、中断、取而代之,新的意识形态 不会随革命成功而迅速形成。
1.3.4 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
诺斯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形成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集团; 第二,确定选择集合; 第三,确定变迁方案即菜单选择; 第四,形成次级行动集团; 第五,两个集团完成变迁。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主要体现在1973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1981年 出版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990年出版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三本著作中。
制度变迁理论
1 理论概述 1.1 方法论 1.2 理论基础 1.3 制度变迁过程
2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 3 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键因素。如果路径选择正确,制度变迁就会沿着预定的方向快速推进,并能极大 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从事收益最大化的活动,促进市场发 展和经济增长,这反过来又成为推动制度进一步变迁的重要力量,双方呈现出互 为因果、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因此,制度变迁的国家必须不断解决“路径 依赖”问题。
1.3.2 制度变迁的动力------相对价格的变化和追求制度创新的收益 从单个制度变迁主体的行为动机或追求来解释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
路径依赖理论:审视党内监督制度的新视角
路径依赖理论:审视党内监督制度的新视角本文试图用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来研究我党的党内监督制度,使我们认识到党内监督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解党内监督制度为什么很难跳出同一路径的依赖,明确党内监督制度必须坚持“破”与“立”相结合,继承完善好良性制度,打破重建恶性制度,为不断加强党内监督效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标签:路径依赖;党内监督;制度一、路径依赖理论“路径依赖”是指,一旦事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与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惯性的依赖,在这种依赖的过程中会逐渐的自我强化,这就使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很有可能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的选择。
第一次明确提出“路径依赖”理论的是道格拉斯·诺思。
他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变迁规律。
诺思把路径依赖解释为“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指出“历史确实是起作用的,人们今天的各种决定、各种选择实际上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路径依赖”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某种初始制度形成后,这种制度体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效果,能够推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随着制度的变迁,相应的配套制度不断产生,制度之间形成了系统的合力,相关制度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同向发力,这是一种良性的“路径依赖”。
另一种是在初始制度演进的过程中,出现的制度变迁异化了初始制度本身,制度演变过程中出现了效率降低,制度体系运行不畅,甚至出现了制度开始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象,这是一种恶性的“路径依赖”。
显而易见,为了发挥制度的效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要维护有效的制度,不断地继承、发展、优化良性制度成果,让有效的制度“路径依赖”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果。
另一方面,要破除恶性的制度锁定,避免恶性的制度演变成利益集团的工具。
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制度变迁和维护制度稳定都是正确的,关键我们要因时因地而定,要看这种制度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二、党内监督制度的路径依赖道格拉斯·诺思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变迁规律。
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
第2期总第101期2010年3月浙 江 工 商 大 学 学 报J O URNAL O F ZHEJ I ANG GO NGSHANG UN I VERS I T Y No .2Vol .101Mar .2010收稿日期:2010-01-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1052)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05JA790031)资助,并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姜晨、傅沂、燕波、唐牡丹、廖雪洁、宫晓羽等同学的帮助,顺致谢意作者简介:刘汉民,男,山东青岛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理论、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比较制度分析等研究。
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刘汉民(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摘 要: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引介到中国以后,“路径依赖”成为日益流行的概念。
但国内对“路径依赖”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有必要对路径依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基本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简要地回顾了路径依赖理论在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加以评析,以期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路径依赖;技术变迁;制度变迁;进化博弈;所有制;公司治理中图分类号:F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05(2010)02005815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 )概念来自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生物学。
1957年,W addingt on 在研究物种进化分叉和物种等级次序时发现,物种进化一方面决定于基因的随机演变和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还决定于基因本身存在的等级序列控制[1]。
所以,当物种进化时,偶然性随机因素启动序列控制机制,使物种进化产生各种各样的路径,这些路径互不重合、互不干扰,这就是路径依赖的本意。
其后,古尔德(1999)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间断均衡现象(Punctuated Equilibriu m )和熊猫拇指进化问题时,进一步提出了生物演进路径的机制和路径可能非最优的性质,并明确了“路径依赖”的概念[2]。
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对经济发展模式的作用及影响关键词:路径依赖经济制度自我强化惯性转变封锁摘要: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斯,他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
诺斯考察了西方近代经济史以后,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现象。
他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在现代化过程中,对经济制度的改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制度具有的路径依赖的特征决定了历史决定着现实制度改革路径的选择。
在经济制度的变迁中,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结果在痛苦的深渊中越陷越深,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
“路径依赖”是指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
在经济学上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其原有经济基础、制度环境、社会结构和技术特点的密切相关性。
当时诺斯创立了制度变迁的“轨迹”概念,从制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所有的国家并没有走同样的发展道路,有的国家长期陷入不发达,总是走不出经济落后制度低效的怪圈等问题。
他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历程中,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现象,“路径依赖”类似于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
简单的说,路径依赖指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下去。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旦一个国家或地区沿一种轨迹开始发展,改变发展道路的成本非常高。
尽管存在其他的道路选择,但已建立的制度会阻碍这种改变。
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三大范式
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 研究的三大范式
郭忠华
制度 是 社 会 发 展 过 程 中 长 期 形 成 或 建 立 起 来 的 ,用以减少风险和增加信任的行为规则 。随着时 间的推移 ,制度会因发生磨损而出现短缺 ,因此将打 破旧的制度安排而形成新的制度供给 。这种制度创 立 、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即是制度 变迁的表现 ①。制度变迁总是遵循一定路径 ,沿着 特定的轨迹演化的 。但是 ,由于制度变迁过程中受 到不同变量的作用 ,其路径选择也体现出多样性特 征 。本文梳理了新制度主义视角下制度变迁的三种 路径理论 :路径依赖 、路径替代和路径偶然 ,以期对 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选择方式进行总体性概括 。
① [ 美 ]道格拉斯·诺斯《: 制度 、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 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150 页 。
② North and Douglass Cecil , Institution ,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2 nomic Performanc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0 , p1921
二 、路径替代
“诺思悖论”和东亚国家的制度转型从理论和实 践上说明了国家对于制度变迁存在的重大意义 ,而 且 ,同样自明的是人类历史上不乏“突变性制度变 迁”(abrupt institutional change) 的例子 。有鉴于此 ,部 分新制度主义者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路径替代 (path alternation) ”理论 。路径替代指的是通过政府等权威 力量改变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质而建立全新制度 安排的制度变迁方式 。国内学者黄少安指出 ,路径 替代不仅是存在的 ,而且是必要的 。他认为 ,20 世 纪中后期 ,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国家的市场化进程 已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自然地形成 ,而必须由政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路径与路径依赖制度变迁是指社会中的重要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断推动着制度的演进和发展。
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制度变迁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
而路径依赖理论则是对于制度变迁的解释理论。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现今社会的制度变迁,受到了先前历史阶段制度结构的约束和因素的影响,历史发展被认为是“锁定”了特定的发展路径。
也就是说,过去的选择和决策将会对未来的选择和决策产生长期的影响。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最初是方向受到了早期选择的影响,然后由这种影响到了后来。
它也将选择和路径两个重要因素结合在一起,即选择和路径的双向作用。
在路径依赖理论中,路径一般指的是历史上制度变迁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断的演进变化,给制度的当前功能和形式塑造奠定了基础。
因此路径的特点在于其一齐以上的约束和惯性。
路径依赖理论的出现,旨在探索制度变迁的机制。
按照路径依赖理论的观点,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不是简单的产生、发展、衰落,而是一个有内在逻辑的系统。
这个系统的时间结构、内在机制直接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和速度。
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经济制度的演进与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上下文和历史的制约,从而导致造成历史轨迹的锁定。
例如,常常会发现某些行业在演变过程中呈现惯性,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存在,后难以被替代。
这种情况称之为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现象反映了历史过程的“惯性”,制度模式的进行对后续模式的“锁定”与影响,专家经验的加入为推动社会变迁开创“新路”带来很大挑战。
因此,要改变制度既需继承昨天的文化和制度的优良传统,也需要考虑新的制度安排,这一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总之,路径依赖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制度变迁发生的机制和原因。
历史上的选择和决策不可逆,也会对未来产生长远的影响。
选择与路径相互作用,对社会制度的变迁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制度变迁路径和路径依赖理论,对于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政策建设都非常重要。
政治发展路径
如何认识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1.路径依赖的理论起源路径依赖是西方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制度变迁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种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诺斯将技术演变过程中自我强化和路径依赖理论应用到了制度变迁,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过程与技术变迁过程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在这个理论中,诺斯认为有两种力量会规范制度变迁的路线,一种是报酬递增,即制度设计和发展所带来的高昂的成本、学习效应、合作效应和适应性预期;高昂的建立成本是指设计一项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设置成本,而随着这项制度的推进,单位成本和追加成本都会下降。
学习效应是指适应一项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会抓住制度框架提供的获利机会。
合作效应是指因为制度的产生而导致组织与组织之间产生的合作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一系列正式规则或非正式规则。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对某制度的预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特性,认识到这项制度未来还会继续流行,个人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将减少这项制度持续下去的不确定性。
报酬递增过程也可以称为自我强化或正反馈过程”,当行为主体通过上述四种方式得到收益递增的时候,很难从初始的条件中跳出来重新寻找新的路径,从而导致路径的锁定。
一种是有显著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不完全市场,制度变迁还受不完全市场的制约。
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信息的分割,高昂的交易费用又使行为者不愿实现制度创新和发展。
路径依赖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是利益因素。
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左右制度选择的根本原因,行动者是选择既定制度还是放弃原有制度,视哪一种选择蕴涵的预期收益率更高而定。
尤其是受制度初始安排中的报酬递增特征的诱使,将衍生出一些维系现存制度约束的组织或利益集团,这些组织和利益集团将按他们的利益来决定政治进程,选择现有的制度会获利更高的预期使他们对现存路径有着强烈的维护,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选择新的路径,哪怕新的体制更有效率。
从而使得一些非效率的制度可能长期存在,甚至导致制度路径锁定。
马克思与诺思关于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比较分析
可缺少 , 因在 于 , 原 国家规 定 着 产权 结 构 。 国家 最 终
势 直 接 的 外 在 表 现 , 根 到 底 是 人 的 思 维 方 式 的 归
结果。
行运作 的过程 中 , 果 制度 能 够 与它 们 相 匹 配 , 么 如 那
谈到制度变迁理论 , 就不能不谈诺思的路径依赖 理论 , 早 引入 路径 依赖 方法 的是 经 济学 家保 尔 ・ 较 戴
制 度 的变 迁有 其 自身 的规律 及 其客 观必 然性 , 生
E TY》解 释 了打 字 机 键 盘 的字 母 排 列 怎 么被 标 准 R ,
产方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人的本性的内在需求直 接 推动 着 制度 的不 断 演 化 与 变 迁 , 是 , 于制 度 变 但 由
迁 与演 化 的路 径不 同 , 造成 不 同 国家 在历 史 大致 相 同 时期制 度 变迁 与社 会转 型 的速度 与 绩效 差别 很 大 , 即
作 者简介 : 张志勇( 98一 , , 1 7 )男 河南鄢陵人 , 哲学 博士 , 讲师 。主要从 事马克思主义理论 、 人学 、 发展哲 学的研究
。
1
安徽 广播 电视 大学 学报 2 1 年第 3期 01
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不 断完善创新 , 二者相互促进 、 相 得益彰 , 这是一种相互依存 的良性路径依赖。反之 , 如果在市场竞争不完全、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建立起来 的制度会给一些掌握资源和信息的人或者集 团以特 权 , 而产生利益集 团 , 从 这些利益集 团会 维护 和加 强现 存的制度, 从而使无效的制度变迁持续下去 , 发展成一
化并被固定下来 。布莱恩 ・ 阿瑟运用路径依赖解释 技术 变迁 问题 , 思将 路径 依 赖引入 到 社会 制度 变迁 诺
路径依赖理论研究综述
制度 变迁 受 四 种 形式 的报 酬递增制 约 : ( l) 制 度重 新
创立 时 的建设成 本 ( se t 一 uP co st) ; (2 ) 与 现存 的制 度 框架 和 网 络 外 部 性 以 及 制 度矩 阵 有 关 的学 习 效 应
( l e am i gn e let ct ) ; ( 3) 通 过 合 约 与 其 他 组 织 和 政 治 团
花费 巨 大 的代 价 ; 三 级 路径 依赖 是 指 有 关无 效 选 择
的 良好信 息是 具 备 的 , 但 由于 没有 办法 与 别 人 协 调 集体选 择 更有 效 率 的替 代 物 , 缺 乏效 率 的技 术 仍 然
被采 用 。
这和
M ar
k
.
J
R 佣 的分析 看 上去 是 一致 的 。
R-( 犯
不可 预期 的结 果 可 能 会产 生 。 因此 , 制度 的相 互依
赖可 以 定 义 为这样 一种 事 实 : “ 我们 赖 以 到达 今天 的 制度 的过 程是 相 关的 , 并 限 制着未来 的选择 。 ” 或 者
的发 明并 没 有 太 大 的 、 科 学 上 可 以 信赖 的 优 势 ; 第 三 , 打字 机生 产者之 间 的竞争 比通 常报道 的要激 烈 ;
第 四 , 大量 的打字 比赛 的存 在 提供 了 充 足 的机 会 证 明可 选 择 的 打 字 安 排 的 优 越 。 他 们 的 研 究 发 现 ,
体在 互 补活 动 中的协 调效 应 ( C o ld i an t ion e 任兜 t ) ; ( 4)
以 制度 为基 础增 加 的签 约 由于持 久 而减少 了不 确定
性 的 适 应 性 预 期 ( 司即 it ve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诺斯制度变迁理论(North's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ory)是由诺斯(Douglass C. North)提出的一种解释制度变迁的理论。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种组织社会结构、资源分配和权力运行的规则和约束机制,而制度变迁则是制度内部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化所导致的制度调整和演进的过程。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主要通过三个关键要素来解释制度变迁:制度路径依赖、制度外部性和制度性的权力。
首先,制度路径依赖指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既定制度在变迁过程中具有惯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既定制度是经历了一系列相互作用和适应过程后形成的,具有持久且不易改变的特性。
尽管既定制度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由于其内部和外部的稳定因素,使得制度变迁相对较为困难。
因此,制度变迁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和协商,通过改革和重建来推动。
其次,制度外部性是指制度与其他制度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现象。
制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制度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互动的。
制度外部性可以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政策和市场力量等来改变。
例如,国家政策的变化、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技进步都可以对制度产生影响,从而引发制度变迁。
最后,制度性的权力是指在制度变迁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权力。
制度性的权力通常来自于各种影响制度变迁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利益集团、社会组织等。
这些利益相关者利用他们的权力来推动或阻碍制度的变迁。
除了利益相关者之外,制度性的权力还涉及到对规则和惯例的认同和遵守。
当人们对一种制度有了足够的认同和遵守时,制度变迁才能够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通过路径依赖、制度外部性和制度性的权力这三个要素来解释制度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在实践中,制度变迁需要对既定制度进行调整和重建,并通过各种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来推动。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和引导制度变迁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和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的探讨路径依赖的经济学讨论最早可追溯到大卫?保罗(A. David Paul) 于1975年出版的《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随后,谢林(Thomas C. Schelling ,1 978)在《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一书中,又提出了“互动性行为” (interactive behavior) 问题,他指出,经济结果严重依赖于行为发生时的秩序,因此,即使面临着更有利的选择,一些次优的结果可能非常流行。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经济学家大卫?保罗和阿瑟(W. B. Arthur) 用路径依赖方法来研究技术变迁,它才引起经济学界广泛的关注。
保罗(1994) 认为某一过程的路径依赖后果是指:具有正反馈机制(positive feedback) 的随机非线性动态系统,一旦为某种偶然事件所影响,就会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或路径一直演化下去;即使有更佳的替代方案,既定的路径也很难改变,即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自我强化趋向” (U.Witt ,1993)。
阿瑟(1989) 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中的报酬递增与路径依赖的关系上,并指出一种技术的市场份额不仅依赖于偏好和技术的可能性,而且还依赖于报酬递增而导致锁定效应(lockin) 的历史小事件。
他认为,技术通过两种机制显示报酬递增:首先是用中学,技术被采用得越多,由此获得的经验越多,它们被改进得越多,从而被采用得越多;其次是网络外部性或协调外部性。
历史小事件和报酬递增的联合作用,导致了劣等技术占主导地位和锁定效应的发生。
诺思(Douglass C. North)是从技术变迁领域引入路径依赖方法进行制度研究的第一人。
继他之后,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研究十分活跃,例如Stark (1992) 、Campbell(1991;1996;1997)、Hausner(1995) 、Grief(1994 ;1997)、Pierson(2000 ;2004)、Caroline (2001)、青木昌彦(2001)和A.爱伦?斯密德(2004) 等都参与了此项研究活动。
他们大多认识到制度变迁( 演化)受到制度遗产、集团讨价还价的能力、有限理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并且试图解释或揭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形成机制。
近年来,哈佛大学的皮尔森(P.Pierson ,2004)的新著《时间进程中的政治学:历史、制度和社会分析》与诺思(2005) 的新书《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都试图揭示历史变迁的动态过程中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生成或传递机制,代表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最新发展水平,引起了相关领域学者的高度重视。
诺思作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领军人物,国内学者多热衷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来解释诸如企业改革、诚信建设和经济发展等问题。
虽然姚洋(2002) 、刘汉明(2003) 、秦海(2004) 和周业安(2005) 等都注意到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但是,对于诺思是如何提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它的涵义究竟是什么?如何认识和评价诺思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等问题,少有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欲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国外有关文献,阐述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提出过程,从而揭示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涵义,最后对该理论做出若干评价。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 一书中,诺思指出,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制度变迁,因为报酬递增性质的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拥有这些技术的组织竞争,因此,技术变迁机制同样适用于制度变迁。
具体说来,制度变迁受4种形式的报酬递增的制约:(1) 大量的创设成本或固定成本;(2) 与现行的制度框架、网络外部性和制度矩阵有关的学习效应;(3)通过合约直接与其他组织和间接诱致政府在互补性活动中投资的协调效应;(4) 以制度为基础增加的因签约持久而降低了不确定性的适应性预期。
“制度矩阵相互依赖的网产生了大量的报酬递增”,由此,不可预期的结果就具有 4 个特征:(1) 多重均衡——即可能存在多重解而结果又不确定;(2) 可能的非效率——高效率的制度可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而未能被采纳,从而替代一些非效率的制度;(3) 锁定——一旦社会被锁定一个均衡点,就很难从中摆脱出来;(4)路径依赖——一些小事件或随机环境的结果决定某些解,而这些特定的解一旦形成,就导致一种特定的制度变迁路径。
因此,制度的路径依赖可以定义为“人们在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或者说“从概念上缩小了选择束并自始至终与决策相连的情形”。
将路径依赖方法引入制度分析时,诺思强调了他的分析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有两点差别:第一,报酬递增的基本原因不同,制度变迁与现行的制度框架、网络外部性和制度基体网络相关,而不是与某个特定的制度相关,即制度安排会诱致互补性组织形式,而后者反过来又鼓励新的互补性制度的形成。
第二,政治、经济市场的不完备,交易费用高昂,使得非效率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如果相应的市场是竞争性的,或大致接近零交易费用,报酬递增造成的对低效率路径依赖很容易得到校正。
但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存在心智模式的不完备及其信息反馈的不完备和政治市场的交易费用高昂,因此,在一些对生产活动无激励效应的制度初始安排中所具有的报酬递增这个特征,将衍生出一些维系现存制度约束的组织或利益集团,这些组织和利益集团将按“他们的利益来决定政治( 进程) ”,从而使得一些非效率的制度可能长期存在,甚至导致制度路径锁定。
因此,在从技术报酬递增转向具体的制度时,诺思从心智模式、政治过程两个方面对路径依赖做了解释,并据此断言,由于经济、政治的交互作用和文化遗产的制约,制度变迁比技术变迁更复杂。
随着时间的推移,诺思日益强调他与路径依赖技术观的差别,逐渐发展出一个更具原创性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随后诺思(1994;1997) 逐步远离了技术性路径依赖概念,发展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概念。
以经济史为背景,诺思试图说明世界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经济绩效)的差别。
他在1994 年获诺- 贝- 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提到经济史中的路径依赖与发展差距有关,即由于各国初始条件不同,发展速度各异,一般说来,欠发达国家难以赶上发达国家,因此,历史是路径依赖的。
同时,针对后社会主义国家,诺思(1997) 指出了路径依赖就是制度框架使各种选择定型化(shape) 并约束可能被锁入人为的制度路径的事实。
至此,诺思清楚地阐明了制度变迁受文化、政治这两个重要的累积过程的影响。
首先,诺思指出,个体改善经济绩效的能力仰赖于其信念和心智模式,而后者又受到社会累积的知识存量(文化) 的影响;积累起来的知识存量又被置人我们的学习中,并成为路径依赖、即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巨大影响的渊源。
其次,制度变迁受累积的政治过程的影响,“制度,或者至少是正式规则是那些拥有谈判力的人创造的,从而维护他们的利益。
”因此,“经济变革的难度受政治市场性质的影响”,强烈的不确定性、政治协定实施的困难等因素,都会引起了政治市场的不完备。
因此,制度的路径依赖使得政府在短期内改进经济绩效的能力十分有限。
后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对制度变迁作简单化的理解而实行快速私有化,那就是毫无头脑的政策,因为这样做显然低估了转型过程的长期性及转型的难度。
近来,诺思(2004 ;2005)进一步揭示了路径依赖的传递途径和认知根源,他认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先从认知层面开始,经过制度层面,最后达到经济层面。
信念决定了制度结构,因为认知的路径依赖,制度也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性。
在制度框架既定和社会激励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借助于价格信号,市场当事人的信念与技术互动,可能引导该社会沿着一种鼓励技术进步的方向前进。
因此,认知和制度的路径依赖将会导致经济的路径依赖。
通过诺思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诺思的分析不仅仅在于强调历史是重要的,历史上的选择具有不可逆性,而更在于制度的选择要受现行的制度安排、权力关系、政治斗争、国家行为和文化传统的约束。
具体说来,它有着以下特殊的含义:第一,政治过程影响制度选择,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讨价还价、度量和强制的交易成本,其结果往往是非效率的,制度选择和路径依赖是不同利益集团的政见的反映。
显然,诺思已经认识到权力的重要性,与制度框架“共生的”相互依赖的组织和利益集团会竭力维护现行的制度,阻挠制度变迁,因此,重大的制度变迁就发生在“大危机”时期,因为危机极大地削弱了利益集团维持现状的能力(诺思,2001)。
第二,制度变迁是一个适应性学习的过程。
诺思(1994)认为,制度反映了当事人的信念,或者至少反映了制定规则的当事人的信念;信念则反映了当事人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学习是个体的心智模式对环境的反馈所作的适应性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
人类学习的特征既是心智模式的调整过程,又是“表象重述”的过程。
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概括的能力和应用模拟的能力是这种重述过程的一部分。
这种能力不仅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而且是决定人类决策的意识形态和信念体系的源泉。
因此,诺思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决定了制度的演进方式(诺思,1994;2004)。
第三,制度的非效率是历史的常态(而非例外);制度变迁是一个非历态(non —ergodicity)的过程。
诺思(1997)指出,由于制度的报酬递增,制度变迁过程的政治效应可能被锁人某一制度轨道;技术锁定的重要性远不如制度锁定,即(源于制度和政治安排僵化的)路径依赖和互不相同的人类信念构成了经济政策长期性和系统性失灵的原因。
三、诺思路径依赖理论的简要评述1990 年代诺思之所以把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方法引入制度研究领域,表面上似乎是因为作为经济史学家的诺思敏锐地把握了制度变迁和技术变迁具有相同的特性: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等引起的报酬递增。
但是,实际上,如果结合诺思的学术思想演变历史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诺思早期(20 世纪90年代之前)制度变迁体系的内在抵牾,即他长期信奉的新古典经济学工具无力分析诸如“为什么无效率的制度会长期存在,如何解释引起了经济的繁荣或衰退的制度框架的演变”之类的问题。
首先,新古典分析框架无法处理“报酬递增”的范畴。
基于报酬递减的假设,新古典经济学断言,均衡是一种最优结果,而资源的配置也是最优的。
但是,诺思认为制度变迁是人口、知识存量和决定社会激励结构的制度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从动态角度来考察知识、技术、制度和外部性等范畴,就必须将报酬递增机制纳入分析框架。
因为知识特别是默示知识的变迁和技术变迁都具有学习效应、演进积累效应等特点,特别是由于外部性的纳入,就必然意味着制度、技术在形成和创新过程中具有外溢的网络效应、协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