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情理课堂的认识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情理课堂”教学模式诠释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情理课堂”教学模式诠释人教版新课标一、小学语文“情理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尴尬现状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1.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感性的。
新课改之后,广大教师普遍认为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感性的。
小学语文是情感性学科,语言文字在记载知识的同时,还刻画形象、表达情感、传递态度。
从丰富的内容上看,自然科技、人文艺术、精神生活等等,构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都与人的感性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教学的目标上看,语文学习的目标不在于语文本身,而在于实际生活,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文素养水平和现实生存品质;从学习的主体上看,小学生的心智还未发展成熟,更多的是用感性的方式去获取知识、认知世界。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感性无处不在。
然而,在新课改“感性语文”的大旗下,许多教师又有新的困惑,他们不敢在课堂上涉及有关文章的分析、结构的解剖、方法的指导等理性范畴,唯恐扣上“老传统”的帽子,致使语文教学效益的严重滑坡。
2.小学语文课堂不能没有理性。
新课改之后的课堂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重情轻理”的倾向,突出表现为语文课堂的理趣的欠缺和语文学习的理性的忽视。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了理性,特别偏重知识的分析与讲解,导致课堂的死板,学生主体性的丢失。
语文教学理当纠正以往语文教育中过分理性,但也不应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一些理性思维的培养,比如:怀疑、批判、思辨、探索、逻辑等等,相比较我国传统的感悟文化而言,这些理性思维或许正是我们所缺少的而又必须补上的。
于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又呼唤“理性的回归”。
(二)情境教学理论的启发指导李吉林老师提出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形真。
就是把课文所写的景物形象真切地再现出来,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强化学生的感知过程,为学生所能接受。
情境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化教学便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教学理念。
以下是我对情境化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情境化教学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情境化教学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境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情境化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沟通、表达等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情境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包括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情境创设的能力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情境化教学的实践策略1. 创设真实情境真实情境是指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体验、学习。
2. 优化教学设计情境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情境因素。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方法,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3. 注重师生互动情境化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活动。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4. 强化评价反馈评价是情境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5. 拓展课外活动情境化教学不仅限于课堂,还可以拓展到课外。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三、情境化教学的应用案例1. 语文教学: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播放视频、组织辩论等形式,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
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语文德育教学一直被视为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既包含了语言文字的学习,也包含了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语文德育教学中,“情”与“理”两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我们来谈谈“理”。
理是指道理、知识、规律等方面的东西。
在语文德育教学中,“理”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维的培养上。
小学语文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和篇章等。
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语言文字的知识,才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德育教育中,“理”也包含了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的行为规范等。
通过语文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文学经典,还能够体会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在语文德育教学中,老师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理性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做一个有理智的人。
而“情”则是另一方面的重点。
情是指感情、情感、情绪等方面的东西。
在语文德育教学中,“情”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情感色彩上。
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情感投入是语文德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所传递的内在情感,让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从中领悟并体验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用文字展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的情感。
在实际的教学中,情与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才能使情感表达变得真切,在理性与情感的结合中,才能真正做到语文德育教学的综合发展。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并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理性思维的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理相润 言意共生——浅谈我的课堂教学主张
14
究。与此同时,也应当在授课的过程中 将 更 多 的 目 光 放 在 学 生状态上面,通过引入一些文章中的典型 语 句 来 进 行 更 加 灵 活的语文基础知 识 应 用。 在 教 学 的 过 程 中,要 善 于 观 察,多 与学生进行沟通,深 入 挖 掘 每 一 个 学 生 的 个 性,再 根 据 每 一 个 学 生 的 个 性 进 行 差 异 化 教 学 ,因 材 施 教,不 能 一 概 而 论。 例如在进行“一帮一”语文课堂授课的 过 程 中,教 师 便 可 以 通 过训练学生在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 后,来பைடு நூலகம்进 行 相 关 的 说 话、仿写、续写、改写 等 训 练,通 过 这 种 导 入 让 每 一 名 学 生 都 能够感受到“语用”的 重 要 性,同 时 也 对 其 观 察 能 力、审 美 能 力 进 行 了 培 养 ,为 建 立 全 新 的 语 文 课 堂 体 验 提 供 帮 助 。
周刊
情理相润 言意共生
———浅谈我的课堂教学主张
李招娟
摘 要: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时刻应坚持言语实践中的“言”与“意”的互转,在 着 力 于“情”与“理”相 互 融 合 的 过 程 中 完成相关教学目标的转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言”主要是指 通 过 语 言、阅 读 来 进 行 表 达;而 所 谓 “意”则 是 强 调 文 字 背 后 的 情 感、 核 心 以 及 见 解 等 。 本 文 结 合 实 际 教 学 经 验 以 及 个 人 课 堂 教 学 主 张 ,对 “情 理 相 润 、言 意 共 生 ”展 开 研 究 。
情理教学,魅力课堂——浅谈小学数学实施情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情理教学,魅力课堂——浅谈小学数学实施情理教学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中心小学福建泉州 362803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对小学数学实施情理教学的价值及其有效策略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旨在于让小学数学焕发出细腻的人文性以及条理清晰的数学性,以此推动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进而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理教学;概念;价值;策略情理教学是新近被提出的一个科学教育理念,引发了广大教师们的关注与探讨。
那么,情理教学的概念是什么?小学数学教师又当如何从自身的教育实践出发践行情理教学理念以让其最大限度上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及其效用呢?下面,我仅对实施情理教学所打造的小学数学魅力课堂这一主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情理教学的概念所谓情理教学,情指的是感情、情感、情境、情趣等彰显感性、人文色彩的因素,理指的是道理、条理、学理等凸显理性、思辨、逻辑等色彩的因素。
情理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既要关注人文、情感等的锻炼,又要想法促进学生理性、思辨等的发展,力求促进学生实现感性、理性的共同进步图提升。
二、小学数学实施情理教学的有效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乐于探理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倾向于结合实际情况巧妙创设情境,以情境诱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们置身于情境之中产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焕发主动求知、积极学习的欲望,并能与情境发生作用的同时以一种轻松而有趣的方式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创设适宜的、灵巧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理。
例如,在教学“负数”这一节数学知识时,对于这一新接触的数学概念,不少小学生们愿意学,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热情。
基于此,我不仅向学生们展示了负数的相关数学知识,包括负数的定义、表现形式等,而且更是向学生们着重讲解了负数背后的丰富人文内涵,像最早记载负数的是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其中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正”、“负”这一对术语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到现如今……“负数”知识是我国数学史上的璀璨智慧明珠,在接触这些负数数学史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容易由内心深处迸发强烈的探究兴趣与了解的积极性,也产生了浓浓的自豪感,由此,既向学生们讲解了数学负数相关知识,而且也向学生们巧妙渗透了负数的人文史,效果一举两得。
我对情效课堂的认识
我对情效课堂的认识“情效课堂”是站在生命和谐发展的高度,以师生情感正效为切入点,以情商、智商的正效发展为原则,力求统筹兼顾,科学的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期实现高融合、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追求。
它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其次才是一种教育方法。
教育有痕, 任何教育行为都会在受教育者身上引发某种结果或现象,产生或强或弱的效应。
促使被教育者沿着施教者的期望,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我们称它为正效应;与施教者的期望背道而驰、阻碍生命健康成长的,我们称它为负效应。
教育就是抑制负效、追求情智和谐正效,追求情商发展的正效、追求智商发展的正效。
师生情感正效是课堂信息和谐交流的基础,是课堂心理安全、身体安全的保障。
师生愉悦的情感是消除课堂暴力、克服课堂恐惧、医治扭曲人格、开启心智的良药,是健全人格养成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的底线和根本。
没有情感做基础的课堂,将会缺少生命的灵动与智慧、会变得乏味枯燥,使师生缺少了生命互相润泽的意蕴,是对生命的漠视,更是对教育终极目标的背离。
教师要带着爱心、激情、微笑走进教室,尊重、信任、包容、关爱每个学生,用真诚的情感赢得学生的情感,要及时的鼓励、真诚的称赞每一名学生,不断磨练学生意志,提升学生的品格。
如果教师受个人教学能力的限制,即使不能让学生能力充分发挥,但也要守住课堂安全这个底线,让学生能够在情感愉悦的课堂中得到生命的呵护、人格的健全。
情商智商发展正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情商、智商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正效发展,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健全发展,需为学生创设发展能力舞台,把时间、课堂、能力还给学生。
(情—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情感商数,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智—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高质量高效益的追求,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规律,统筹兼顾,服务发展”的科学理念,科学设计课堂、科学的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最大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科学发展。
情理课堂的“六”认识
情理课堂的“六”认识苏霍姆里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教学活动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
课堂教学中既注重情感、情境、情趣等感性因素,又凸显文理、学理、道理等理性成分,课堂教学活动入情入理、情理相融。
这才是情理课堂。
一、情感从何而来?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语言文字中是浓浓的情感文字,每一篇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
《天鹅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突然,一只个儿特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块似的把自己的胸部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经过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接着第二次扑打,第三次……”那一次次冲击、一次次的扑打,一次次的颤动、让我们的心随着文字而感动,而颤抖。
在一遍一遍反复诵读中,以“情”带“情”,学生入境入情,情感就从文字中冉冉而生。
二、情境如何创造?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学就是要顺应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情感的脉搏,创设有关情境,从而把学生带入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情境之中,使创设的情境之境深远。
“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
”现代教育设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电化教育手段,多媒体以其声像并茂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究魅力。
课堂中教师作用于为学生创设情境,所使用的图片、卡片、声音、绘本、视频、故事、朗诵、人物角色等都被可统称为情境素材,通过素材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
三、情趣的来源课堂中,师生的一颦一笑、课堂的一张一弛之间,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就是情趣。
“情趣”的三个来源:一是教材中所隐含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知识道理,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客观基础;二是教师教学语言的情趣,教师组织的节奏,师生互动的性质和水平。
它们是“情趣教学”的主观条件;三是特定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因素,情感因素和认知建构水平,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决定因素。
小学数学“情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情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学改革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情理”教学也应势而生。
“情理”教学主要是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情境提起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有效实施“情理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一线教学体会,围绕“情理”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展开三方面的探究。
一、结合学情,明确重点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下,“情理”教学的实施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能够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在开展“情理”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实际学情有清楚的掌握与了解,与此同时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情理”教学中的教学重点,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情理”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首先要结合学生学情以及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在实施中具体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其一,要充分的了解教材内容,掌握编者的意图,有效把握教材中的知识体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全面而深入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且在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地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情理”教学中,强调的是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基础,力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服务。
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下,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全面掌握编者的意图,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掌握,并且要了解与这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和新知识,一方面能够关联旧知识做到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是要为以后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提前做好教材知识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要针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将与之相关的以往所教学过的旧知识进行整理,比如“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整数的乘法”等等,这样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可以借助于对旧知识的巩固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理念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理念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用心施教,用激情感化学生,用情感的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情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认知活动与情感变化同时进行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关系,情感投入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重要影响。
“事实上,认知成绩测试中多达四分之一的差异,是由入学时的情感特点造成的。
”可见,情感教育在学生认知过程中不可低估,而且要注重培养。
1 注重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情感教学,应立足于教师情感的投入与学生情感的发展。
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会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而且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尽快达到“懂”的境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可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教学活动中突出的情感性。
课堂教学如果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打动学生的心扉,必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
1 “用心”施教,活跃课堂气氛快乐地当教师,这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追求;舍弃功名利禄的追求,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把教育当成一种美学,在平淡中体会着愉悦。
如此一来,倦怠的心理烟消云散了。
渐渐地,收获就越来越多,也会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
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
教师只有心情愉快,热情饱满地面对学生,才能让学生同样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课,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同时,教师也会思绪纷飞,灵感闪烁。
反之,如果教师心情不好,一站在讲台就流露出郁郁的神情,那学生也会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而使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学校教育情理法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教育便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学校教育始终坚持以情育人、以理导行、以法治校的原则,这三种教育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核心。
通过多年的学习与思考,我对学校教育情理法有了深刻的体会,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以情育人情,即情感。
以情育人,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
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了解、感受、体验中,培养爱国情怀、民族精神。
例如,通过讲述古代圣贤的故事,让学生学会尊师重道、孝敬父母;通过开展节日庆典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例如,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二、以理导行理,即理性。
以理导行,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处理问题。
1.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理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理性思维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通过开展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理性思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浅谈在情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成长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January 20212021年1月第18卷第01期Vol.18No.01读与写杂志浅谈在情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成长周章住(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福建宁德352100)摘要: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综合学科。
数学知识似枯燥、乏味,在通过情理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这些知识。
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为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必须在情理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去主动学习。
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知识,让小学数学情理课堂充满了活力,也乐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理课堂;合作;趣味;活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1-0327-011情理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了,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厌倦;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的知识中去,老师的讲授就要创设情境,让教学过程中充满活力与趣味,这样学生才会对课堂学习感兴趣、有积极性。
创设情理课堂中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通过丰富的内容和手段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如《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
先利用情理展示出优美的画面,动感的影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欣赏中探究知识,陶冶追求“真、善、美”的性情。
情理课堂展示了:在鲜艳的花丛里,有一只小蝴蝶和一只小蜻蜓在飞舞。
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有的说,“小蝴蝶在采花粉”,“小蝴蝶和小蜻蜓在说话”。
那我们仔细听听它们在说什么呢?“我蜻蜓是最美的。
”“我蝴蝶才是最美的。
”原来它们在比美,而且争得不相上下。
一朵小花听见了,就给它们提议,“既然都觉得自己美丽,不如这样吧,我们来设计一个一人一半的图形,那样的图形才是最美的呀?引出本节课重点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全身心帮忙设计。
2情理课堂中,开拓创新思维2.1让问题开放,使课堂充满活力问题的开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与交流结合,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理共生
67The Horizon of Education情理共生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建立在“情”与“理”相互关系上的一种课堂样态。
构建情理共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处理好“情”和“理”之间的关系,既要关注数学之“理”,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还要关注学生之“情”,即积极的学习体验,以情境促进知识感悟,以质疑推进方法学习,以问题驱动思维发展。
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谈谈如何构建情理共生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情境引入,以“情”生“理”情理共生的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教师应深度挖掘生活情境的教学价值与育人功能,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情”铺路,让学生在有趣的、亲切的认知环境中,更快速地进入愤悱状态,从而积极认知、主动交流。
要想以“情”生“理”,我们就要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外部现象与内在认知的联系,构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联。
什么是“有价值”的情境?笔者认为,“有价值”的情境应来源于学生熟悉和关心的生活,并能发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内心共鸣,要注重紧跟时代潮流,关注新闻,把握时事,开阔眼界。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教材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依然以“摆小棒”情境引入,但这个情境从一年级沿用至今,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因此,笔者创设了线上支付中的存钱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存款金额的变化规律填写表格,不仅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还能潜移默化地渗透节俭的情感体验。
之后的教学内容也围绕线上支付展开,通过引入线上支付中的捐款功能,设计捐款情境;通过引入线上支付中的打车功能,设计寻找路线情境……学生被现代化的科技和生活化的内容吸引,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同时,不断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二、问题引领,“情”“理”互促好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理共生丁 璐情理共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处理好“情”和“理”之间的关系,既要关注数学之“理”,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还要关注学生之“情”,以情境促进知识感悟,以质疑推进方法学习,以问题驱动思维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理共生”课堂实践与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理共生”课堂实践与探索第一篇范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情理共生”课堂实践与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探索“情理共生”的课堂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情理共生的内涵、实践策略和探索方向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情理共生的内涵情理共生,即情感与理性共融,是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理共生强调情感与理性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氛围中,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2. 实践策略为了实现情理共生的课堂实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案例、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创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自然地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
2. 情感引导:教师应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理性启发: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5. 评价激励: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探索方向1. 创新教学方法:继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强化师资培训: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情理教学能力和素养。
3. 融入校园文化:将情理共生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4. 家校社会协同:加强家校合作,发挥社会资源的辅助作用,共同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
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1. 引言1.1 探讨“情”与“理”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情与理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情,是指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而理,则是指学生的思维理性能力。
在语文德育教学中,情和理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情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情感的表达和共鸣,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核,从而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情感也是学生道德情感的基础,通过情感的渗透和熏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而理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同样至关重要。
理性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和分析的重要工具,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和人生哲理。
理性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探讨情与理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
情与理的结合,将为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深远意义。
2. 正文2.1 “情”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作用“情”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德育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感受美好,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情感是人类道德行为的重要支撑。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美好、正直、善良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
“情”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还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通过情感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融入学习过程,增强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情理课堂海安
2.针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尴尬现状
(1)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感性的。 ①从丰富的内容上看小学语文是以感 性为主的语文。 ②从教学的目标上看小学语文是以感 性为主的语文。
2.针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尴尬现状
(1)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感性的。 ①从丰富的内容上看小学语文是以感 性为主的语文。 ②从教学的目标上看小学语文是以感 性为主的语文。 ③从学习的主体上看小学语文是以感 性为主的语文。
又抓“理”,将两者进行有机的整合,
既注重“感性”,又不排斥“理性”,
努力使课堂教学入情入理,情理相融,
优质高效。
4.着眼于学生全面素养的和谐发展
4.着眼于学生全面素养的和谐发展
理性和感性,代表着我们人性中的 两个不同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4.着眼于学生全面素养的和谐发展
理性和感性,代表着我们人性中的 两个不同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小心谨慎的,用我们所特有的 “理性之思”的坚刃,一路披荆斩棘, 在迷茫中探索着未来,开拓出人类新的 发展之路。而我们的细腻丰富、无以伦 比的情感为我们带来的“感性”,也许 是致使我们迷茫痛苦的根源,但同时也 是鞭策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
(《说文解字》)
理: 治玉也。
(《说文解字》)
于理于理,至于南海。
(《诗经· 大雅· 江汉》)
情理:
人性有情理两分,情指的是 人的本体生命、意欲冲动,理指 的是抽象思维、社会规则。
(人性学)
情理:
理生于情,理寓于情,理以节情, 理以化情,它既是以情感为基础,又以 理性为导轨,且以实现通情达理、合情 合理为目标,并在情理的交融中,化解 了理性与感性的对立冲突,达到了中庸 的理想境界,即合乎理性的伦理情感。 (儒学)
《情——语文教学的精髓》 《情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语文教学 “情”字当先》 《“情”系语文教学》 《情——语文课堂的关键》 《情读,语文教学之灵魂》 《语文教学必须还之以“情”》 《以情优教,语文教学中的情感》
浅谈对情理课堂的认识
浅谈对情理课堂的认识情,通常意义我们指的是情感,是人们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在心理活动上的表现和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理,通俗的将就是道理,与感性相对应的,所有理性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理.所谓的情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理生于情,理寓于情,理以节情,理以化情,它既是以情感为基础,又以理性为导轨,且以实现通情达理、合情合理为目标,并在情理的交融中,化解理性与感性的对立冲突,达到中庸的思想境界。
一、什么是情理课堂.指在课堂教学中既注重情感、情境、情趣等感性因素,又凸显文理、学理、道理等理性成分,力求课堂教学活动入情入理、情理相融。
更形象地说,以理为骨、以情为肉,做到感性的回归,理性的唤醒. 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骨肉丰满。
二、情理课堂的“六大抓手”。
我们通常把情理课堂分为情感、情境、情趣、文理、学理、道理。
苏霍姆里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教学活动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情感从何而来?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加深理解和体验,加深感悟和思考。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语言文字中是浓浓的情感文字,每一篇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
《天鹅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突然,一只个儿特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块似的把自己的胸部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经过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接着第二次扑打,第三次……"那一次次冲击、一次次的扑打,一次次的颤动、让我们的心随着文字而感动,而颤抖,情感就从文字中冉冉而生。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无需琐碎的讲解,万语千言“读”自明。
教学中多种多样的情感朗读方法,教师范读,齐生诵读,个别朗读,分角色读等,只要运用恰当,各种方法都自有其妙处。
情理相融课堂调查报告
情理相融课堂调查报告
“情理课堂”实施过程中,注重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故事教学、体验教学、小组合作是常用的方法,它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有:
1.情为基础。
情理课堂是以激发学生情感为基础的课堂。
教师通过挖掘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形成一个情感场,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趋近和认同美好德行,并以一种情绪化的记忆方式融入自己的道德生活经验,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
2.趣是方法。
情理课堂既注重选择有情趣的内容,又注重教学方法的有趣性。
教材虽然提供了教学内容和框架,但老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依据教材选择、开发有趣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
3.思是核心。
情理课堂在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领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活动,积极思考、主动体验,促进学生养成批判反思等思维能力,实现道德理性的发展。
4.理为根本。
情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明理的过程,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心灵才能打开,才能在生活中主动践行。
5.行是关键。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能够更好地生活。
行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情理课堂采用各种方法注重道德行为的出现和培养。
情理课堂_践行情理课堂
情理课堂_践行情理课堂小学语文“情理课堂”是一种脱胎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教学主张,它倡导教师以“情理同构”的教学工艺,营造积极的情理氛围,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和理思元素,引导学生在体验人文情感的同时,对文本的情感、内容、形式以及阅读过程进行适度的理思追问。
这一教学主张致力于学生情感和理思潜能的同步发展,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使之更加丰富、真挚;点燃学生理思的火花,使之更加灵动、丰厚。
一、“情理课堂”源自母语根性特征的传承《说文解字》中解释:“情,从心青声,人之阴气有欲者。
”“情”与“心”息息相关,与“有欲”相伴而生。
传统观念认为,“情”就是与外在的人、物接触时,自然萌生的美好而缠绵的牵挂,具有喜怒哀惧爱恶等表现形式,是不学而能的。
“理”,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治玉也”,逐渐演变为代表秩序和沟通的自然规律,进而发展为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对世界睿智的把握与领悟,即理性。
就小学而言,还处于理性的休眠期,但又并非没有理性的思维成分存在,因此,我暂且将小学阶段的理性描述为带有理性色彩的思维,即理思。
最早将“情理”作为一个词组来解释的是《周易》,它认为“情理”是对情的理性思考,是“情”的最后一个边界。
《周易》最早提出了情理交融的认知观,即“因情入理”是一种认识途径;“合情合理”是辨别是非的标准;“通情达理”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化解矛盾的主要手段。
《周易》的“情理交融观”与传统儒家思想中“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文化精神合为一脉,经儒家思想的发展提升,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情理合一”思想。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情理”解释为“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
显然这样的解释来自于“情”与“理”两个基本内涵的叠加。
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情理”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出现的时候,又超出了两者的基本含义,具有了社会学意义。
其中至少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来自人们内心的天性,如“亲情互爱”,如“乌鸦反哺”。
这类情理符合人乃至动物的本性,是最为基本的情理特征。
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
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 "情"与"理"是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情"注重培养学生的
情感素质,而"理"则侧重于学习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
下面将从情与理的关系、情感教育
与德育教育的区别,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握情与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情感教育与德育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使其
具备健康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而德育教育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
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品德修养。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
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而德育教育注
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社会责任感。
在语文
德育教学中,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握情与理,实现情感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具有挑
战性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师要注重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理性思考和有效表达。
教师要通过情理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情理课堂的认识情,通常意义我们指的是情感,是人们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在心理活动上的表现和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
理,通俗的将就是道理,与感性相对应的,所有理性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理。
所谓的情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理生于情,理寓于情,理以节情,理以化情,它既是以情感为基础,又以理性为导轨,且以实现通情达理、合情合理为目标,并在情理的交融中,化解理性与感性的对立冲突,达到中庸的思想境界。
一、什么是情理课堂。
指在课堂教学中既注重情感、情境、情趣等感性因素,又凸显文理、学理、道理等理性成分,力求课堂教学活动入情入理、情理相融.更形象地说,以理为骨、以情为肉,做到感性的回归,理性的唤醒。
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骨肉丰满.二、情理课堂的“六大抓手”.我们通常把情理课堂分为情感、情境、情趣、文理、学理、道理。
苏霍姆里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教学活动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情感从何而来?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加深理解和体验,加深感悟和思考。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语言文字中是浓浓的情感文字,每一篇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天鹅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突然,一只个儿特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块似的把自己的胸部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经过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接着第二次扑打,第三次……”那一次次冲击、一次次的扑打,一次次的颤动、让我们的心随着文字而感动,而颤抖,情感就从文字中冉冉而生。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
无需琐碎的讲解,万语千言“读”自明。
教学中多种多样的情感朗读方法,教师范读,齐生诵读,个别朗读,分角色读等,只要运用恰当,各种方法都自有其妙处。
《母鸡》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它还半蹲着。
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母爱的伟大,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扮演母鸡,半蹲下,并相机引导:师:“孩子,你这样蹲着累吗?"生:“很累。
”师:“那你站起来呀。
”生:“不,如果我站起来,我的小鸡就会感到寒冷。
”师:“孩子,你蹲着感觉怎样?”生:“脚很酸,还有些麻。
”师:“那你站起来呀.”生:“不,我要保护我的小鸡。
我要教它们学会本领,这样才可以生存下去。
”……师:对呀,鸡妈妈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半蹲着--—(生读文字)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它还半蹲着。
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师:即使腿酸了,脚麻了,为了自己的孩子,它依然一次又一次的——(生读文字)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
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随着老师深情并茂的描述,情感就在一遍一遍反复诵读中体现出来。
以“情”带“情”,学生入境入情,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
(二)情境李吉林老师专注情境教育40多年,她在情境教学中提出:情境教学就是要顺应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情感的脉搏,创设有关情境,从而把学生带入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情境之中,使创设的情境之境深远。
情境作用于人的感官,可以产生一系列心智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创设生动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激活思维、接受知识,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增长力量,在审美的体验中丰富感受、陶冶情感,在多样的活动中开阔视野、展现个性。
1.教学中的情境素材“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
”现代教育设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电化教育手段,多媒体以其声像并茂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究魅力。
课堂中教师作用于为学生创设情境,所使用的图片、卡片、声音、绘本、视频、故事、朗诵、人物角色等都被可统称为情境素材,通过素材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
2。
利用素材创设情境我曾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为紧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段文字的描述,利用多媒体,向孩子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海底鱼儿的世界。
当各种各样的鱼儿伴随着音乐鲜活地游动起来,鼓起身上的刺儿来时,语文教学的内容已经由静态变动态,视频将孩子们的思维与文字勾连起来,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孩子们对句子的理解,触摸作者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耳熟能详的文章,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少者甚少,对于它的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热闹非凡,仅仅在文字中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许多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圆明园的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利用色彩鲜明的图象、优美的音乐,再配以舒缓和谐的解说,让学生不时地发出赞叹、称奇之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情趣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最富有情趣的学科,它包罗万象,妙趣良多。
课堂中,师生的一颦一笑、课堂的一张一弛之间,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就是情趣.1.课堂中的情趣来源。
“情趣”的三个来源:一是教材中所隐含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知识道理,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客观基础;而是教师教学语言的情趣,教师组织的节奏,师生互动的性质和水平.它们是“情趣教学”的主观条件;三是特定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因素,情感因素和认知建构水平,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决定因素.2。
巧妙的为课堂注入情趣曾几何时,我们将课堂的情趣淹没在琐碎的讲解中,消失在不变的教法里,夭折在教师的认知上。
教师如何在45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如何使语文课堂如孔雀开屏般异彩纷呈,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地和升华心灵的舞台?(1)形式多元化的课堂教材所选内容多是经典的作品,但文章的价值不一,有的是立意,有的是结构,有的是语言,针对不同教材,教法与学法也各有千秋。
《大拇指汤姆》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汤姆站在国王的餐桌上,向周围的人鞠躬问好,还跳起了舞。
"在讲解“鞠躬”一词中,有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请了两位孩子到讲台上,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展示什么是鞠躬.孩子们都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老师问:“你们觉得谁做的更标准一点,为什么?"孩子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也理解到行鞠躬礼的要求:一是要伸直腰,双脚并拢;二是男性要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放在身体前面;三是鞠躬时,弯腰速度适中,目光向下看。
老师适机对两个孩子进行奖励,一个孩子对老师说了声谢谢便离开。
老师对另外一个孩子说:“我不要你说谢谢.”孩子灵机一动,面对老师行鞠躬礼。
整个词语教学老师花了6分钟,教师巧妙的为课堂加入了新鲜元素,让枯燥乏味的词语理解变得生动有趣,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也为课堂带来乐趣。
(2)融入传统文化知识谜语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瑰宝,它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课堂上也起着穿针引线的妙用。
在《父亲的谜语》一文教学中,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新课。
老师一共准备了2个谜语,第一个谜语非常简单,孩子们一猜就中。
第二个谜语孩子们思考了很久,老师问:“你们在认真的想吗?”、“你们在使劲的想吗?”、“你们在绞尽脑汁的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是的。
“孩子们,你们现在认真思考的状态,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苦思冥想'"。
老师巧妙的创设情境,利用猜谜语的过程,解决了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引出课题.(四)文理这儿的“文理”是指教材的外在的“肌理”及内在的原理。
包括文本自身所蕴含的作者的思路、作品的文路以及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等。
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本质特征,既要关注“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的”。
一篇课文的教学,关键要看文本在学习读写方面能否给学生当“样子”,即文本阅读能为写作提供哪些条件、打下什么基础;写作能借力于文本中哪些典型性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知识和技巧.比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文本发挥的功能要让学生知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对事件的详写和略写已经心中有数;看见了作者在写好一个动人场面时,从集体的做法再到个人的做法的描写,做到了点面结合。
让文本真正充分发挥的“例子”作用,把学习导引向今后的生活和语文实践上.阅读的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夯实语文文字运用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力,以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基本素养.(五)学理学理,一是指语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二是指语文教学要符合母语教学的规律;三是通过语文学习掌握的方法、悟得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联》一文中,让孩子们在家里带来一副春联,他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的春联.结果,孩子们不知道该如何介绍,只是将春联读了出来。
于是,老师利用PPT出示文本让孩子们读一读: 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许多孩子找到了规律,在介绍春联时,作者用了这样的句式:“有的……如……;有的……如……;有的……如……;"此时,他让孩子们再来介绍介绍,孩子们学会了用有的……如……的句式。
他又让孩子们4个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将相互介绍,每个孩子都学会了课文中的介绍方法,4个人依次介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段优美的文字。
有了学理做基础,语文课自然澄明起来,老师用智慧让孩子们学会了方法,并学以致用,为讲解、阅读、写作奠定了基础。
(六)道理韩愈在《师说》中说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道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能。
因此,在课堂中明白道理、悟得真理、理解哲理,是语文情理课堂的基本价值取向.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要读有字书,还要明字理.如:人情冷暖、人生追求、处世态度……让学上在丰富的文本世界里,与高尚惹怒和深刻的思想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思维的碰撞,在习得知识、培养智慧的同时聪慧明理,学会做人。
情与理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精神活动,有情有理,课堂才会有静有动、有张有弛、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