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中学地理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2
初级地理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级地理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
本份文档包含初级地理教师基本功考试的试题及其答案。
以下是试题的内容:
试题一
1.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案: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及其上的人类活动。
2. 什么是地理环境?
答案:地理环境指地球表层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总体。
3. 地理学的分类有哪些?
答案:地理学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类。
试题二
1. 地球的自转是指什么?
答案: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转轴进行的旋转运动。
2. 什么是地球的赤道?
答案:地球的赤道是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形线,它和地球的自转轴垂直。
3. 请简要说明地球的四个季节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地球的四个季节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地球公转轨道不完全是一个圆,而是一个椭圆,因此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会有所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和强度不同。
以上是初级地理教师基本功考试的部分试题及答案。
详情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师资源。
初级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B.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赤道半径大于两极半径C. 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平面D. 地球在赤道处凹陷,形成一个梨形2、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北半球B. 欧洲、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C. 高山、高原、沙漠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少D. 南美洲的人口分布比北美洲更加均匀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方式学习地图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 演示法B. 案例分析法C. 探究式教学法D. 讲授法4、在地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热岛效应”,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案例分析法C. 角色扮演法D. 游戏法5、在 Plate Tectonics 理论中,哪一种板块边界类型最有可能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频繁发生?A、转换断层边界B、离散边界C、汇聚边界D、汇聚边界和转换断层边界6、下列哪项不是东南亚作为热点旅游地区的优势?A、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B、多样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C、高度城市化导致的空气污染D、多元的文化和节日庆典7、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天气复杂多变,降水分布不均B. 高原面积广阔,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C. 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D. 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量充足8、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活动探究法D. 实际考察法9、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球内部圈层的一部分?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大气层 10、关于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高大山脉的阻挡作用C. 洋流的影响D.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对季风没有影响11、题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B. 角色扮演法C. 比较分析法D. 实地考察法12、题干: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范畴?A. 气候B. 水文C. 土壤D. 生物1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自学等方式获得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师竞赛地理试题及答案

教师竞赛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南美洲2.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地中海海沟C. 阿留申海沟D. 菲律宾海沟3.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G7成员国?A. 美国B. 英国C. 印度D. 法国4.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印度尼西亚5. 以下哪个国家拥有最长的海岸线?A. 俄罗斯B. 加拿大C. 澳大利亚D. 巴西6.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7.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A. 中国B. 俄罗斯C. 德国D. 法国8.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A. 贝加尔湖B. 苏必利尔湖C. 维多利亚湖D. 里海9.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中国的一线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深圳10. 以下哪个国家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A. 阿根廷B. 巴西C. 智利D. 哥伦比亚答案:1-5 CADBA6-10 ACBD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上的四大洋分别是________、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位于中国与尼泊尔的边界。
3. 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流经南美洲。
4.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位于北美洲。
5. 中国的首都是________。
答案:1. 太平洋2. 珠穆朗玛峰3. 亚马逊河4. 格陵兰岛5. 北京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描述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经历昼夜交替,同时也导致了科里奥利力,影响风向和海洋流动。
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不同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气候带。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地球自转的方向?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2、关于大陆漂移学说,下列哪项陈述是正确的?A. 大陆漂移是由海底扩张直接推动的B. 它由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20世纪初提出C. 漂移的原因是因为地壳板块之间的碰撞D. 大陆漂移理论已经被现代地质学完全否定3、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这一概念,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互动游戏法4、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理解困难,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适宜帮助这些学生?()A. 重复讲解B. 利用多媒体展示C. 布置相关作业D. 组织实地考察5、中学地理课程的标准目标是让学生能够()。
A、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B、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C、理解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D、以上都是6、在教学初级中学地理时,教师应特别注重的是()。
A、理论知识的学习B、地理技能的培养C、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D、地理谚语的掌握7、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通过以下哪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A. 强化练习法B. 案例教学法C. 布鲁姆认知层次分析法D. 程序教学8、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下哪种条件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最大?A.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B. 教师的教学风格C. 同伴关系和社会支持D. 家庭背景9、关于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完全由内力作用引起B.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和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是形成山脉和平原的主要原因C. 外力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D.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于地表,形成了多样的地貌景观 10、在地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该区域的地形特征为:A. 平坦开阔B. 坡度较缓C. 坡度陡峭D. 河流密布11、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常会选择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B. 实验教学法C. 讨论教学法D. 角色扮演法12、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为适宜?A. 多媒体教学B. 地图绘制比赛C. 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D. 现实场景实地考察1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一级主题“地球与地图”在必修课程中所占比例是多少?A、15%B、20%C、25%D、30%14、在地理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立体感,可以通过哪种方式更好地实现?A、采用平面地图展示B、观看卫星遥感图像视频C、利用球体模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D、通过模型构建土壤剖面15、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区域对比分析,以下哪种教学活动更符合地理学科思维的发展?A. 直接展示区域地图,让学生识别地理事物B. 提供不同区域的相似地图,让学生进行比较C. 仅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特征D. 只讨论某个特定区域的地理特征16、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故事讲解地球自转现象,以下哪种评价方式最适合该教学环节?A. 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B.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C. 测评学生对地球自转原理的理解程度D. 考察学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的预测能力17、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是?•A) 50%•B) 60%•C) 71%•D) 80%18、下列哪一项不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A)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B) 森林的大规模砍伐•C) 臭氧层空洞扩大•D) 农业活动产生的甲烷排放19、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地图等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球的形状、海陆分布等知识。
初级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A、区域性B、综合性C、科学性D、教育性2、题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思维能力?A、讲授法B、讨论法C、参观法D、实验法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识别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这一教学环节?A. 案例分析法B. 角色扮演法C. 地图分析法D. 比较教学法4、在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采取了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直接讲解法B. 课堂讨论法C. 多媒体演示法D. 实地考察法5、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分析地图信息的能力属于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案例分析法B. 比较分析法C. 观察地图法D. 演示实验法6、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A. 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B. 过分强调记忆知识点C.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D.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7、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B、用于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C、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D、用于测量地球的直径8、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讲解法B、案例分析法C、角色扮演法D、多媒体教学9、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教学活动不属于探究式学习?A.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地形地貌B.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气候变化C. 教师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D. 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城市交通图 10、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说法不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A. 地理学科研究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B. 地理学科强调空间观念和区域分析C. 地理学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D. 地理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游戏教学法12、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A. 通过大量的地图阅读和绘制B. 通过讲解地理原理和规律C. 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活动D.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13、【题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山区适宜发展林业B. 丘陵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C.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D. 沙漠地区适宜发展渔业14、【题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讨论,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B. 西部内陆地区是我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 北方地区是我国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地区D. 南方地区是我国气候最温和的地区15、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图像分析能力?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问题教学法D. 实验法1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爱国守法B. 爱岗敬业C. 诚实守信D. 关爱学生17、下列关于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 气候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C. 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高D. 生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高18、以下关于世界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 气候类型划分主要依据温度和降水B. 洋流按流向分为暖流和寒流C. 地理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长D.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19、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地图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以下哪种方法最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现象?A. 逐层讲解法B. 案例分析法C. 直观演示法D. 情境教学法 20、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以下哪种活动?A. 考试竞赛B. 角色扮演C. 小组讨论D. 单项选择题练习21、以下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说法,正确的是:A. GIS 是一种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术,主要用于城市规划B. GIS 是一种地理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技术,主要用于地质勘探C. GIS 是一种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主要用于天气预报D. GIS 是一种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技术,主要用于地图制作2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A. 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B.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丰富的地理图片和视频C. 课堂讨论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D. 课后作业为主,强化知识巩固23、【题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识别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这种教学方法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案例分析法B. 模拟实验法C. 地图教学法D. 观察法24、【题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类型”这一概念,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地考察法D. 比较法2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方向是从东向西,而公转方向则是从西向东。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B.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C. 地球公转的轴是地轴D.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B.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C.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D.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西岸3.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B. 地球公转的速度非常快C.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D. 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角4.关于地图上的比例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比例尺越大,表示实际距离越近B. 比例尺越小,表示实际距离越远C. 比例尺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不能改变D. 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实际内容来制定的5.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公转周期为365天B. 公转轨道面与赤道平面垂直C. 公转速度最快时,地球在春分日D. 公转速度最慢时,地球在秋分日6.下列关于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描述,错误的是:A.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B.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C. 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D.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C.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每秒360度D.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千米8.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B. 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水循环没有影响C. 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D. 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没有影响9、下列哪个地理特征明显影响欧洲的气候分布?A. 海陆位置B. 纬度位置C. 地形特征D. 洋流影响 10、下列哪种农业生产方式最容易引起土地退化?A. 休闲农业B. 生态农业C. 大规模单一作物种植D. 家庭农场1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B.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旋转D.地球公转轨道近似椭圆形12、太阳系中,哪颗行星被古代称为“荧惑星”?A.水星B.火星C.木星D.土星13.[数字]在地理学中,下列哪种气候类型通常出现在大陆西岸?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冰川气候D. 高山气候14.[数字]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B.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C.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D.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西岸1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C.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每秒360度D.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每秒7.2千米16.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C. 南极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D. 南美洲和非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17、以下哪种资源最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A、地球仪B、动画视频C、地理教科书D、实地考察18、在描述某地的气候条件时,“全年温和湿润”是指哪种气候类型?A、地中海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19.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B.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C.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D.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西岸 20. 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中部低,四周高C.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D. 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中部低,四周高21.以下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初级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周期是一天C、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时差等,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D、地球自转的速度比公转的速度快2、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A、只关注教材内容,忽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B、只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不重视教材内容C、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相互补充D、完全按照学生实际生活来设计教学内容,不参考教材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4、在地理学中,用来描述一个地区长期平均天气状况的概念被称为:A. 气候B. 天气C. 季节变化D. 气象条件5、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种教学方式称为:A. 传授式教学B. 案例式教学C. 问题式教学D. 体验式教学6、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要求?A.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B. 理解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C. 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D. 熟悉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7、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项教学活动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A. 教师详细讲解地图知识,学生被动接受B.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独立完成C.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地理课题研究D. 教师进行地理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8、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A. 课堂讲解,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B.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现象C. 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和实践活动D. 教师布置大量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9、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B、黄土高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原C、云贵高原是我国纬度最低的高原D、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地形最崎岖的高原 10、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地图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A、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B、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C、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D、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11、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A. 课堂讲授B. 案例分析C. 地理实验D. 角色扮演12、在组织地理课外活动时,以下哪种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A. 地理知识竞赛B. 地理摄影活动C. 地理辩论赛D. 地理考察13、以下哪项不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比较法D. 调查法14、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处理以下两种情况?情况一: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出与教材内容不一致的观点。
初级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B.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C.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变化D. 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相等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确实会导致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导致四季变化。
选项A错误,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但这是所有选项中都提到的,不能作为正确答案。
选项B中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而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选项D错误,地球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在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实验法C. 比较法D. 情景教学法答案:D解析: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或创设特定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方法。
在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例如通过播放地形与气候关系的视频、地图展示或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讲授法主要用于传授知识,实验法主要用于验证科学原理,比较法主要用于比较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差异。
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B.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C. 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年D. 地球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答案:B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
选项A错误,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选项C错误,因为地球自转周期大约为24小时,而一个公转周期才是大约一年;选项D错误,因为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而不是公转。
4、下列哪个选项正确表示了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分布规律?A. 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升高B. 从赤道到两极逐渐降低C. 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逐渐升高D. 海洋地区的温度普遍高于陆地地区答案:B解析: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分布主要受纬度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方向温度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