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的句式与白话文的句式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和否定句之外,其他的句式都被称为特殊句式,因为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判断句的类型包括:1.“……者,……也”类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也”类型,如“此帝王之资也。

”3.“……者,……”类型,如“XXX者,扬之泰州人。

”4.“……,……”类型,如“XXX天下枭雄。

”5.“……者也”类型,如“XXX之参乘樊哙者也。

”6.“乃”类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为”类型,如“XXX、XXX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8.“则”类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即”类型,如“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10.“是”类型,如“巨是凡人。

”练: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而欲投XXX,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4.XXX为XXXXXX夫人。

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6.我为XXX,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7.蔺相如者,XXX也。

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9.“离骚”者,犹离忧也。

10.XXX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四人者:XXX,XXX回深父,XXX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3.吾闻二世XXX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XXX。

14.我,XXX也。

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16.XXX,XXX也。

17.此世所以不传也。

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秦国是一个充满虎狼之气的国家,不可信任。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以下四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一:判断句(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形式。

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悉”、“皆”、“为”、“本”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5)环滁皆.山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臣本.布衣【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作为判断句的主语。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避险苦其心志。

3.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二:倒装句四种类型:(1)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1)宾语前置A:(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奚”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宋何罪之有何以战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如:忌不.自信C: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心词+数量词)如:为人五..……为手卷、为念珠各一......,窗八尝遗余核舟一...(中心词+定语+者)如: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吴儿善泅者.数百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状语后置(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和状语,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如:(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徐喷以.烟(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5)屠惧,投以.骨。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这些特殊句式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或运用某些词语做标记,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者,……也”,“……者,……”,“……,……也”,“……者也”。

例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带“者”、“也”的句子都表判断。

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句的意思是“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这是“者”只表提顿,不表判断。

又如,“珠可历历数也”句的意思是“念珠可心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也”在这里是助词,表肯定语气,不表判断。

2、用“则”“皆”“乃”“即”“诚”“必”“亦”等副词表肯定判断。

例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2)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吟鞭东指即天涯(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6)“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也”(7)熊掌,亦我所欲也。

定伯诳之言:“我亦鬼”3、用“是”“为”表判断。

例如:(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中的“是”字,大多数是作为代词使用的。

例如,“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句的意思是“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是进亦忧,退亦忧”句中“是”指代前句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两句都不是判断句。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例如:兵革非不坚利也非天质之卑5、不用判断词,根据上下文判断。

例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

也有人将后面的四种句式归纳统称为倒装句。

之所以将上述七种句式称为特殊句式,是因为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一)判断句现代汉语中,主要依靠主谓之间的判断动词"是"来构成判断句。

这种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中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都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主语后面用"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石钟山记》)2. 主语后面没有"者",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也)。

例3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例4 生,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3. 谓语后面连用"者""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5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例6 是必射雕者也。

(《李将军列传》)4. 用"为""乃""则""即""诚""非""素""皆"来表示判断。

例7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例8 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例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例10 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o项羽本纪》)例1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例12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例13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5. 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分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分析
(四)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如: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介词前。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4.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状语后置)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
(2)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并不多见)
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翻译的时候要把它提前用作状语,因此,我们也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例如: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文言中存在以下几类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格式。

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也”都是语气词,“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秦,虎狼之国。

小试牛刀把“刘备,天下枭雄”这个句子用所有的“者”和“也”的结构表达一遍。

2.用动词“是”“为”表判断。

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 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此则岳阳楼之在观也。

”《岳阳楼记》“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4.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

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2.句式特点二: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3.句式特点三:介词“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注意: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 “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 介词结构后置。
巩固练习 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状语后置句
1.佚之狐言于郑伯
状语后置句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什么是状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作状语的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 宾词组等常用在谓语后面,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 是状语后置。
因此,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把谓语后面的 状语移到谓语前面。
〈补〉得
﹙定﹚的 主语﹝状﹞地 +谓语 ﹙定﹚的 +宾语
(状语后置)
思考:状语后置句有 怎么样的结构特点?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被动句
4.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定语后置
什么是定语? 句子成分
(定语)主语 状语
+补谓语语
+宾语
(定语)
补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
特征的。主要有形容词, 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
动词不定式(短语)、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
被动句的类型
例句
“于”字句:谓语+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见”字句:见+谓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字句:受+谓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语+于
之战》)
“为”字句:为+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为……所”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
D、籍何以至此?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是寡人之过也 B、燕王拜送于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 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四)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 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 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 三种: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一: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例二: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例三:时不我待。 (时不待我)
总 结 :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一)定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装
四、倒装句
高考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 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 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 句等。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 “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 代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需要借 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 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几种类型。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或者说,是用来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等于什么、具有什么属性或属于什么范围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里,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

这种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阿房宫赋》)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屈原列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表示停顿,不译。

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粟者,百姓之所种博鸡者袁人3、“……,……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战》)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原君》)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4、“……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5、“者”、“也”都不用,主谓直接连接。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一宾语前置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不拘于时;学于余..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3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4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宾语前置练习题1、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3、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4、沛公安在同上5、子何恃而往彭端淑为学6、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7、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9、唯利是图二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四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列子·愚公移山大阉之乱;绍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疑问词常见的疑问词有“何”、“安”、“乌”、“为”、“哉”、“奚”、“乎”、“耶”等例句“又安干毒耶”又怎么干去怨恨呢“尔亦知射乎”你也懂射箭吗“为何人哉”是什么人“夫子奚不时来观乎”您为什么不时常来参观呢“然则何时而乐耶”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欢乐呢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见……于相当于被动句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宾语的省略例如:民说之;使之王天下……介词的省略例如:方柯玩游戏于网吧..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竖子不足与谋..同上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

《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6)臣本布衣。

《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

《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

《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文言文小段翻译练习【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无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 被动句。 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 被兵势所逼 出。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1、判断句。 、判断句。 例、(2004年全国卷四考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 句译成“……是……”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内容应在判 断动词“是”之前,“者”后面的内容应在“是”之后。 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 2、被动句。 、被动句。 例、(2004年江苏卷考题)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 惜之。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为……所”表示的被动与 “惜”字的为动用法能否译出。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 此感到惋惜。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 一双 。( 门宴》 门宴》)
我持一双白璧 我持一双白璧 一双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五人墓碑记》
例:“甚矣,汝之不惠!”
2.定语后置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 中心词前边, 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 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 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并用“ 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 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 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中心词+ 后置定语+ 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 形式。 形式。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古汉语特殊句式大全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

(《六国论》)②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李将军列传》)(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3)用“者”或“也”表判断。

①孔子贤者。

(《孔子世家》)②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魏公子列传》)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③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

(《赤壁之战》)(5)用“乃”“诚”“即”“则”“本”“素”“亦”“皆”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魏公子列传》)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⑤臣本布衣。

(《出师表》)⑥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作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的情况才多了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魏公子列传》)(2)用“被”表被动。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①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5)无标志被动句。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一)判断句与被动句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一)判断句与被动句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清单(一)——判断句与被动句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也”表示判断,“是……也”译为“这是……”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刺秦王》)“此……也”表示判断,译为“这就是……的事”。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荆轲刺秦王》)“……也”表示判断,“……者(的人),……也”译为“……的人是……”。

4.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此……也”表示判断,译为“这是……”。

5.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不……也”表示否定判断,译为“……这不是……”7.亚父者,范增也。

(《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9.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为……”表示判断,译为“……是……”。

10.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也”表示判断,“……者(的人)……也”译为“……的人是……”。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所以……者,……也”表示分析原因的判断,译为“……的原因是……”。

12.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意念判断句,“此……”译为“这是……”。

13.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是……”表示判断,译为“……是……”。

14.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意念判断句,译为“……是……”。

1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也”表示判断,“是……也”译为“这是……”。

16.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1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此所以……也”表示分析原因的判断,译为“这就是……的原因”。

18.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宾 语 前 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 诸葛亮传》) 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 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例如:“沛公安在?”(《鸿 门宴》) 3、以“是”、“之”为标 志。例如:“何陋之有?” (《陋室铭》)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 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 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 非、弗、否、无、毋、莫”等 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 定词之后。

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 论》)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 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

被 动 句
1、动词后用介词“于”、 “受……于……”; 2、用“为”、“为…… 所……”; 3、用“见”、 “见…… 于……”; 4、用介词“被”; 5、无标志(意念被动句)。如: “帝感其诚。” (《愚公移 山》)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 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 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 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 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介词有: “于、以、为、与、从、自、 向”等。

①、何以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 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 〈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 记〉 ②、是以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孰、 恶、胡、曷、焉、何、奚、安” 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谓语 的前面。

高一古文特殊句式---判断句和被动句

高一古文特殊句式---判断句和被动句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常用判断句式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常用判断句式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 示否定的 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常用判断句式
5、直接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知识迁移
1.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知识迁移
1.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座位)。 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 用“是”直接表示判断。 1.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关汉卿《窦娥冤》) ——不是我窦娥发下这无头脑的心愿,确实 是冤情不浅呀。 2.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 序》) ——一像到处随水飘流的浮萍一样,在座的都是 不相识的异乡人。
判断句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 物 之间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请判断:
下列句子哪些属于判断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过去藉著别人的帮助才有今天的成果,现在却反过 来攻打他,是不符合仁德的。)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9.刘备,天下枭雄。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六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1 .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⑴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产......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B:"......,......也。

〃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c:"……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如: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第一节 判断句
❖ 判断句通过谓语所指对主语所指进行分类,判断两者 是否同一事物,判断主语所指的属性、类别,即说明 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 主语和谓语为对等关系。 ❖ 文言文判断句的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 ❖ 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由判断动词“是”作述语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 欲呼张良与俱去。
❖(项伯)想叫张良和(他)起离开。
❖ 3、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来舞 剑(作为娱乐)吧。
❖ 4、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王?”曰:“不若也。”
句式特点:省略主语。1、承前省;
2、蒙后省;3、对话省。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 衰,三 (鼓而)竭。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择不) 善者而改之。
句式特点:省略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尉剑挺,广起,夺 (剑而) 杀之。
2、竖子不足与(之谋) 。
❖ 3.( A、 C同为被动句;B、 D同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 4.①(A判断句);②(C宾语前置);③(B被动句,D介
词结构后置);④(D介词结构后置);⑤[E句子成分的省 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 [(E句子成分的省略,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 ❖ 5.( C句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 ❖ 6. B(①与②同为判断句,③与④同为宾语前置句。) ❖ 7. C(“纤歌凝”即“纤歌被凝”,属于动词本身表被动的 被动句,例句“拘于时”为被动句; ❖ A.为宾语前置句;B.为宾语前置句;D.为陈述句。)
❖ 前有“可”“足”“能”“难”“易”,动 词常表被动
❖ 吾老矣,不能用也。
★无标志被动句的识别
❖ (1)非人主语+表示人的动作的谓语动词 蔓草犹不可除
❖ (2)及物动词谓语没有宾语也不能补出宾语 文王拘、屈原放逐
❖ (3)宾语属于主语的一部分,谓语动词对主 语不利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书)
❖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 “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 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综合练习答案
❖ 1. D(宾语前置句,“何后之有”即“有何后”。A、B、C 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 2. A( ①⑦句为主谓倒装句;②⑥句为介词短语后置句;③ ⑤句为被动句,其中③句为动词本身表被动;④句为判断句; ⑧句为宾语前置句。)
❖ (6)、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
高帝想讨伐匈奴,被围困在平城, ❖ (7)、(楚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自己远离故国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 ❖ (8)、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拿着十万的大军, 被人制约着”
文言文特殊句式
省略句
文言文具有简洁、精炼
的特点,在不影响语意表达 的前提下,经常省略某词或 某成分。判断是否省略,主 要从句子本身的结构特点, 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 境判断。翻译时,常要求把 省略的部分补出。
句式特点: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 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 ,果
如成言。
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
“于”“以”两词)。
3、不如因善而遇之,使 (之)归赵
句式特点:省略兼语“之”
翻译下列句子,补出省略成分
二、主要形式
1、用“者”、“也” 表判断。 (1) ……“者” ……也 (2) ……者也 (3) …… , ……也 (4) ……者,…… 。
2、 ……,…… 。(无标志的判断)
3、用副词
“乃”“则”“诚”“耳”“必”“固”“本 ”“亦”等表判断。
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5、用否定词“非” 表示判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触(蛇草)木, 尽草死木; 以啮(蛇人), 无御之(人者) 。 2、沛公谓张良曰:“ (度公我) 至军中,公乃入。”
3、(梁惠王曰) :“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孟如子知) 此,(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翻译下列句子。
❖ 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将会被俘虏。 ❖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 (3)、戍卒叫,函谷举 守边疆的兵卒呼喊,函谷关被攻克
(4)、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约束,向我学习
❖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将长久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 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注意:表被动的助动词“见”汉魏以后演变
为副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他人所发 动作行为的接受,可译为“我”。如:慈父 见背
C.“被”句式
❖ 被+及物动词——被:助动词 ❖ 被+施事者+及物动词——被:介词
❖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 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 能识别大部分意念被动句,但非绝对标准
★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 (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
记·屈原列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此处介词“于”的作用是引出动作行为的 主动者,本身并不表被动。
(2)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 被动句的谓语前面或后面带有表示被动关系 的词语,成为被动关系的形式标志。 “为”字句 “见”字句 “被”字句
❖ 6、人非生而知之者。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 7、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 的接受者,即受事者。
苹果被我吃了。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羸兵为人马所蹈
A.“为” 句式——为:介词
为+施事者+及物动词 为+及物动词 为+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为+施事者+所+及物动词 为+所+及物动词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父母亲族,皆为戮没。 ❖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见”句式——见:被动助动词 ❖ 见+及物动词 ❖ 见+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一、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指出判断标志。
❖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 4、曾不若孀妻弱子。 ❖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6、粟者,民之所种。 ❖ 7、是可忍,孰不可忍? ❖ 8、荀卿,赵人。 ❖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10、人非生而知之者。 ❖ 11、梁父即楚将项燕。
籍,陷泥中
A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 于柱矣
D、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
C
❖ 文言文的被动句: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意念被动句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语法被动句
❖ 被动句谓语的核心动词一定是及物动词。
(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 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报任安书)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释疑惑的人。 ❖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我本是街市中拿刀的屠夫。 ❖ 3、粟者,民之所种。粟是民众种植的
4、荀卿,赵人。 ❖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如今,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