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649a00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8.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一、知识点梳理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更大数位的认识,包括千位、万位、亿位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正确地读写这些更大的数,并掌握数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大数的比较:学生应能比较大小,掌握大数的比较方法,例如先比较高位再比较低位。
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学生应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能将大数近似到以万为单位的数,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
计算工具的认识:本单元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并能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探索活动:主要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数的读写方法、大数的比较、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掌握数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近似数的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学习建议注重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及时复习:学习新的知识后,应及时复习巩固,加深记忆和理解。
善于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善于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易错点解析读错或写错数位: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容易犯错,主要原因是数位概念不清或注意力不集中。
建议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先标明数位,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写,并注意检查是否写错数位。
比较大小方法不当:学生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容易出错。
建议学生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先比较高位,再比较低位。
对于位数不同的大数,可以转化为同一数位进行比较。
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方法不正确:学生容易在近似数的处理上犯错。
建议学生在处理近似数时,先明确要求保留的位数,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取舍。
同时要注意单位换算的准确性。
计算器使用不当: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容易犯错。
建议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先明确计算步骤和方法,再按照计算器的操作步骤进行计算。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全部课件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全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02da81bcd126fff6050b35.png)
b
下图中,小明如果从A点过马路,怎样走路线 最短?为什么?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
沿着A点到对面马路垂 直线段走。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 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请用在例3中发现的规律,检验下面各组直线 a、b是否平行。
(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过 直线的已知点。 (3)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并标出直 角符号,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你能分别过下面的点,画出相应直线的垂线吗?
选择。
(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
可以画出( A )条。
65mm
65mm<74mm<77mm<90mm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 的垂直线段最短。 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交流:下图中,a ∥ b。在a上任选几个点,分别向b 画垂直的线段。
a
b
交流: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a 42mm42mm42mm
b
交流: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且与平行线垂直 的所有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a
上图中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交流: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互相垂直的例子吗? 从图中找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
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平行?哪组互相垂直?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判断: 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只能画一条。 ( × )
在同一平面内,只要两条 直线永不相交,就称这两 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
(2) 沿着左边三角尺的斜边和右边三角尺的直 角边分别画一条直线并标出直角符号。
交流: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2)用量角器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最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8b5547e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0.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最新因此,教师应当根据肯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奇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能全身心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202X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202X最新1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知道和掌控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知道、掌控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觉。
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进程更是发觉、探索的进程。
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觉、主动去探索。
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会和已有知识动身,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
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
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
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2.课件出示情境: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运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运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运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爱好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
”针对学生的爱好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
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挑选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落后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1、问题情境师:大家运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笑笑 38千克淘气 45.2千克丁丁 33.4千克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挑选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遭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127d66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7.png)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1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
直到所得的余数比除数小为止。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4、商不变性质: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②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或除以)几。
③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则商就除以(或乘)几。
7、有余除法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一、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49182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6.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混淆,对运算规则的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运算;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明确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问两人一共有多少蛋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0865b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f.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与内容概述。
1. 主题。
- 本单元的主题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这一单元主要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度量、垂直与平行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学习。
2. 内容结构。
-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形状特点。
例如,伸缩门、梯子等常见物体的形状分别体现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形状特征。
- 接着,详细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包括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测量、折纸等操作活动来发现这些特征。
- 然后,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
这是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要学会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就是底。
- 对于梯形,教材重点讲解梯形的特征,即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同时也介绍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如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还区分了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和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这两种特殊的梯形。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它们的概念、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
- 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画法,能正确测量出它们的底和高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测量对边长度、对折比较对角大小等操作,逐步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 经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可以联系到伸缩门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五单元数学四上知识点
![第五单元数学四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4ba2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3.png)
第五单元数学四上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大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了大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大数的比较。
学生需要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并且能够比较大小。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数字编码的简单知识。
2. 角的度量:这个单元主要学习角的度量单位、量角器以及角的度量。
学生需要了解角度的概念,掌握度量角的度量单位,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的大小有关。
3. 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高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学生需要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并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个单元主要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总的来说,这个单元的内容都是相对基础的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https://img.taocdn.com/s3/m/071b5e4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9.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平面图形,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图形的判断还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判定,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视频等。
2.学具: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卡片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如电梯、滑梯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呈现(10分钟)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等。
2.梯形的定义:介绍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如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等。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分组操作,用学具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他们制作的图形,并讲解图形的性质。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他们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58361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3.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运算1. 平行与垂直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作a//b,读作a 平行于b。
垂直线: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垂足:两条垂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或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或垂直)。
2.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
特殊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二、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面积= 底×高。
这里的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即高是从底边的一点垂直到底边所在直线的线段。
梯形的面积:面积= (上底+ 下底) ×高÷2。
三、数学概念与运算多边形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为(n-2) ×180°,其中n为边数。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
图形的密铺: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的图形叫做密铺。
密铺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
四、其他重要概念距离与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垂线段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的。
图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而平行四边形等四边形则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都有广泛应用。
记忆技巧对于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可以通过画图和实际例子来加深理解。
例如,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平行线和垂直线,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对于面积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口诀或图表来记忆。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底乘高,梯形面积上底加下底再乘高除二”。
对于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观察图形和推导过程来理解其含义和应用方法。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0b63d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3.png)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掌握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本单元的基础数学概念,包括但不限于分数、小数、加减乘除等运算规则。
我们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基础知识。
培养计算能力:四年级的数学学习,计算能力是重点。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通过各种练习题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做题,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理解本单元(第五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点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伊始,我们又迎来了数学学习的第五单元。
那么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呢?我们又需要掌握哪些核心知识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
打开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第五单元的主题——图形的变换。
是的这一单元我们将要学习图形的各种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
这些变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建筑物的设计、车辆的行驶轨迹、钟表的指针移动等。
通过学习我们要能够理解这些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应用。
平移:我们将学习平移的概念,理解物体在平面内沿某一方向移动的现象。
我们要掌握如何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旋转: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点转动。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旋转90度、180度、360度的概念,并了解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方向。
对称:对称是图形的一种重要性质。
我们将学习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方式找出图形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
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图形变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图案设计等。
通过学习我们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第五单元的学习将带领我们一起探索图形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2.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来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四年级的数学世界充满了奇妙的探索和发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智慧的世界吧!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数学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数学的基础知识点,比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9fbd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13.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 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 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
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 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https://img.taocdn.com/s3/m/569eb07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5.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平面图形的分类,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可能会对它们的定义和性质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2.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设计好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用彩笔在纸上绘制出来,并标出其性质。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0d68d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4.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 梯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4. 梯形的性质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
2. 教学难点:(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的推导。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点。
2. 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并通过实例验证性质的正确性。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4)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075e5a0c8d376eeaeaa3198.png)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平行与垂直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1及其做一做。
●教学目标1.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
你会怎样画呢?试着画画看。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一)初步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学生独立画两条直线,师选择有代表性地贴在黑板上并标上序号。
2.讨论:两条直线存在着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3.借助分类,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可以把这几组直线分分类吗?(2)出示要求:①请在小组内交流如何分类。
②记录你们组分类的结果和标准。
(3)小组汇报。
(4)这么分类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判断两条线是不是相交的?(5)动画演示几组直线的位置关系,从而明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
(二)教学平行线1.理解“互相平行”的含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学生研讨后汇报,师可举例引导。
)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1)出示平行线。
(2)直线a与直线b是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直线a与直线b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不相交。
)(3)讲解: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3.生活中的平行。
(1)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平行的例子吗?(2)出示图片。
从下图中找平行线。
(三)教学垂直1.理解“互相垂直”的含义(1)相交这类中有种特殊情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关系吗?(相交成直角)(2)怎样判定是直角?(3)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垂直的例子吗?2.“互相垂直”的表示方法(1)出示垂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df1c5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6.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如下:1. 四位数的认识:- 由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组成- 每位的数值范围是0~92. 数的读法和写法:- 倾听并正确地读出四位数- 在空格中适当填写四位数,确保每个位上的数值正确3. 十位数和百位数与个位数的比较:- 通过观察百位数或十位数的大小来比较两个四位数的大小- 指出给定四位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4. 简单的四则运算:-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注意进位和退位- 在计算过程中使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和策略5. 算式的选择和判断:- 从给定的算式中选择正确的算式,使其结果与问题相符- 通过观察等式中运算符的位置和运算顺序来判断等式的正确性6. 四位数的分解和组合:- 分解四位数为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和- 将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数组合成四位数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如下:四位数的认识- 由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组成- 每位的数值范围是0~9数的读法和写法- 正确地读出四位数- 填写四位数确保每个位上的数值正确十位数和百位数与个位数的比较- 通过观察百位数或十位数的大小来比较两个四位数的大小- 指出给定四位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简单的四则运算-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注意进位和退位- 在计算过程中使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和策略算式的选择和判断- 选择正确的算式,使其结果与问题相符- 判断等式的正确性通过观察等式中运算符的位置和运算顺序四位数的分解和组合- 分解四位数为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和- 将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数组合成四位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8a6b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1.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一、整数加减运算1. 整数加法整数加法的规则和性质- 同号两数相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而且大小不变,例如:(+3)+(+4)=+7,(-3)+(-4)=-7。
- 异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绝对值较小的数,而且大小不变,例如:(+5)+(-3)=+2,(-5)+(+3)=-2。
2. 整数减法整数减法的规则和性质- 一个负数减一个正数- 一个正数减一个负数3.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性质- 用加法和减法先后混合计算二、小数的认识1. 小数的认识小数点的位置- 个位小数- 百分位小数2. 小数的读法- 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小数读作十分之- 例如:0.2念作零点二,0.25读作零点二五3. 小数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数点后位数相同,先比较小数点前的数的大小 - 小数点前位数相同,先比较小数点后的数的大小4. 小数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性质- 要对齐小数点,等位对齐三、分数的认识1.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分子表示有几份,分母表示一共分成几份2. 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将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分子的大小- 分母不同的分数,先通分再比较3. 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规则和性质-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四、单位换算1. 长度单位换算厘米和米的换算- 1米=100厘米- 1厘米=0.01米2. 质量单位换算千克和克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克=0.001千克3. 容积单位换算升和毫升的换算- 1升=1000毫升- 1毫升=0.001升结语通过学习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对整数的加减运算、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单位换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对整数加减运算、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和单位换算的学习,我们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以下我们将继续拓展这些知识点的实际运用。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a4227f3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b.png)
垂足 (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
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3)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经过已知点的直线,
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 条直线的垂线,用三 角尺 应该怎样画呢?试一 试。
○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 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二、自主 探究
每个图形都有自 己的特点,请你 仔细观察一下, 这几个图形之间 又有什么联系呢?
长方形和正方 形可以看成特 殊的平行四边 形吗?为什么?
可以。它们符 合平行四边形 的特点。
我们可以把四边形看成是一 个大家庭,但其中不
仅仅包括这四种图形,还有 任意四边形。
这四根小棒能围成不同 的平行四边形吗?
能
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能确定吗? 不能确定
2. 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分别画出它们的高并量出来。
THANKS FOR WATCHING
再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第 5 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课题 5 梯形的认识
一、学习 新知
202X
第5单元 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 1 平行与垂直
一、探究新知
①
②
③
④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1
02
03
04
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
相交:
①
不相交:
③
⑥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
把没有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会怎样?
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有 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这两条直线还是没有相交 。 啊,它们相交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难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难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58a559647d27284a735146.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梳理1.平行与垂直(1)认识平行与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上图中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上图中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2)画垂线作垂线的步骤: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三角尺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直线上(或外)的已知点;3.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3)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从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认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认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性质注重掌握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认识梯形(4)四边形的关系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整理出四边形关系的集合圈。
目的在于从整体上建构知识网络,使学生借助几何图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也是集合思想的体现。
二、重点、难点知识梳理重点:正确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难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三、易错点1.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理解不清。
例如:①两组对边分别平形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很多学生在判断题时容易忽略“分别”两个字。
②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容易忽略“只有”两个字。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作高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底对作高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步骤不清晰。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81308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2.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一、前题诊测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计算:24+480÷6205÷5×8432-23+5525×18-400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练习一第7页第4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2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a8e0f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a.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附练习题)一、平行与垂直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平行可以用符号“//”表示。
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4、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5、垂直可以用符号“⊥”表示。
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6、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以组成4个直角。
有1个垂足。
7、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垂直线段,这些垂直线段不仅互相平行而且长度相等。
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长度都相等。
8、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只可以画1条。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只可以画1条。
9、同一平面内,与同一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二、画垂线的方法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直的线段最短。
即“点A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点A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10厘米”三、画平行线的方法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平行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线,再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这时沿直尺平移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2、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最短,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长度都相等。
3、画出一条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线段端点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再过另一个点也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连接两个端点就可以了。
四、平行四边形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长度平行且相等。
3、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4、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计算能力测试。
1、直接写出得数。
85÷17= 950÷19= 144÷12= 63÷21= 780÷13= 630÷21=75÷15= 240÷15= 380÷19= 520÷26= 420÷21= 80÷16=200÷25= 500÷25= 400÷25= 1000÷25= 225÷25= 750÷25=140÷20= 360÷18= 630÷70= 95÷19= 270÷90= 360÷12=2、列竖式计算。
516÷43= 279÷93= 888÷74=3、列递等式计算。
1000-(480÷96+36) 253+(565-205)÷30 375÷(25-10)×15二、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数的商是5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商仍是56。
()2、如果被除数乘以100,要使商不变,除数也应乘以100。
()3、如果被除数扩大7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缩小7倍。
()4、两个数的商是16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4倍,商仍然是160。
()三、按要求填空。
1、括号里最小填几?35×()> 382 43×()>367 79×()>720 68×()>4202、括号里最大填几?50×()<210 70×()<435 28×()<214 49×()<3573、222÷37的商是()位数,441÷45的商是()位数,516÷6的商是()位数。
四、我会解决问题。
1、向阳小学开展读书活动。
四年级读150本,五年级比四年级多读70本,六年级读的本数是五年级的3倍(2)根据向阳小学四、五、六年级读书的本数,30所同样规模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可以读书约多少本?2、下表是天虹商场一天中部分商品的销售情况。
(1)这一天中哪一种商品最畅销?(2)根据这一天的销售情况,估计一个月(按30天计)这几类商品销售的数量?(3)如果用900元买鞋,估计可以买多少双?3、从上海到某地,水路212千米,公路432千米,一艘轮船3小时行驶159千米,一辆公共汽车4小时行驶288千米。
(1)轮船与公共汽车哪个行驶得快一些?(2)现在轮船与公共汽车同时从上海出发,谁先到达目的地?思考题:有红白黑三种颜色得台球,其中红色的和白色的共有23个,红色的和黑色的共有20个,白色的和黑色的共有25个。
三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个?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A)一、“神机妙算”对又快:42分[10+16+16]1、直接写出得数:①39÷3=②80÷20=③640÷80=④800÷400=⑤240÷60=⑥20×5=⑦270÷90=⑧570÷3=⑨3500÷700=⑩900÷100=2、估算:①80÷19≈②92÷30≈③400÷49≈④632÷90≈⑤633÷88≈⑥350÷68≈⑦242÷60≈⑧240÷81≈3、用竖式计算:①720÷18=②432÷27=③958÷43=④708÷59=二、“认真细致”填一填:22分[6+4+3+3+6]1、()里最大能填几?20×( )<173 40×( )<316 90× ( )<64380×( )<505 70× ( )<310 50× ( )<4082、132÷24 的商是()位数;384÷16的商是()位数。
3、在除法算式90÷30=3中,如果除数缩小6倍,要使商仍是3,被除数应()。
4、在()填上“>”、“<”或“=”:350÷34( )350÷35 130÷12 ( )146÷14 176÷16 ( )253÷235、根据80÷40=2,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800÷400= 40÷20= 160÷80=8000÷2000= 4000÷2000= 2400÷1200=三、“对号入座”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1、下面正确的是()。
①203÷11≈10 ② 70÷20=3……1 ③1800÷36=900÷18=300÷62、下面三道算式中,商最小的算式是()。
①256÷16 ②512÷8 ③512÷163、要使□42÷3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
①2 ②3 ③41、飞机的速度是1425千米/时,小轿车3小时行驶285千米。
(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2、杨老师带了418元去买体育用品。
小篮球9元/个,小足球16元/个,乒乓球拍25元/副。
(1)如果买小足球,最多能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2)最多能买多少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买小篮球,能买多少个?3、每袋化肥40元,刘叔叔买了16袋,钱还剩35元。
他一共带多少钱?4、咱们学校栽了684棵杨树,还栽了76棵松树。
提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二、填空题。
(20分)1.一个数除以38,余数是32,这个被除数最少再加上( )就没有余数了。
2.被除数是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商可能是( )位数,也有可能是( )位数。
3.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等式:( )÷( )=96÷16=( )÷( )=64.60除240,商是( )。
348÷19的商是( )位数。
595÷98可以填( )可以填( )。
6.273÷90≈( ),160÷39≈( )。
8.①电风扇的价钱比电磁炉便宜( )元。
②电冰箱的价钱是电风扇的( )倍。
③电磁炉的价钱是电风扇的( )倍。
④这三种电器各买一台一共( )元。
三、判断。
(3分)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50,如果甲数和乙数都缩小5倍,商是10。
( )2.一个数除以46,余数最大是45。
( )3.在384÷24中,将384扩大4倍,要使商不变,除数要缩小4倍。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分)120÷40应该填写( )。
①比4大的数②比4小的数③任何数2.下面算式中商是三位数的是( )。
①8919÷88 ②4945÷50 ③6240÷65 3.被除数÷除数=58……36,除数最小是( )。
①59 ②35 ③37 4.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00,如果甲数和乙数都缩小15倍,商是( )①20 ②100 ③45.已知小华从家到学校要走450米,每分钟走90米,可求( )。
四、计算。
(共30分)(1)竖式计算。
(12分)1095÷34= 288÷18= 327÷69=656÷80= 250÷50= 924÷84=(2)递等式。
(18分)195÷65+35 285+15×21 (75+25)÷25144÷12×20 175+225÷15 169÷(75-62)五、解决问题。
(36分)1.篮球每个40元,用95元钱可以买几个篮球?还剩多少钱?(5分)2.刘叔叔带了630元买饲料,买了20袋饲料.剩下30元,每袋饲料的价钱是多少?(5分)3.(8分)每箱16元每箱14元(1)320元可以买几箱苹果?(2)130元可以买几箱梨?还剩多少钱?4、张教练买了12个排球,每个32元,如果用买排球的钱用来买足球,可以买16个足球,每个足球多少元?(5分)5、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
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5分)六、应用数学。
(8分)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口算题一、口算。
450÷50=650÷50=1500÷25=320÷20=930÷30=560÷80=84÷42=520÷13=600÷40=880÷20=91÷13=340÷17=910÷70=7500÷5=260÷13=420÷30=2500÷25=2300÷20=780÷30=4200÷50=780÷30=4400÷50=6400÷32=4700÷20=870÷30=1300÷50=640÷20=350÷50=2700÷50=700÷20=200÷25=100÷20=1220÷20=630÷70=680÷34=2000÷25=3690÷30=280÷70=300÷50=280÷70=390÷30=570÷30=750÷50=720÷90=820÷20=780÷30=540÷90=390÷30=500÷25=450÷30=2300÷20=2700÷50=2850÷50=1100÷50=1220÷61=2500÷25=4400÷25=1300÷20=2400÷12=9900÷33=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班级姓名一、直接写得数。
二、请你来当小裁判。
1、270里面有90个30。
()2、408÷68的商是一位数。
()3、甲数除以乙数商15;如果甲数和乙数都扩大3倍,商就是45.( )4、用100元钱最多可以买3颗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