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的成语(已排版)

合集下载

《〈老子〉四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道”之内涵
自然状态才是最适合的 老子列举生活中违反“道”的现象,从反面指出违反常态,不遵循 “道”,不会有好的结果。“道”很抽象,但这一章读起来,感觉到 其实很具体,老子常常能超越思维定势,从容易忽略的生活现象中发 现,并提炼出真知灼见,用生活现象来演绎抽象的哲理。老子的言说 方式,让我们易于理解。
思考探究 2.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 句与上文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
知足者富:对自知、自胜的程度达到一定境界而感到满足这才算是富 有。(区别于“知足常乐”)
强行者有志:强行者自知自胜,并努力奋进,求道不息,这样的人身 体虽然消失了,但所传承的道仍然存在。 (区别于“发奋图强”)
思考探究 2.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 句与上文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一组,强调人 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故以“自知“自胜”为立 身之本。
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知足,可称得上富 有,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有(求道的)意志。那些知足者 “不失其所”,可以立身长久;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 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 ——参考自饶尚宽译注《老子》
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见者:自我显露的人。 自是者:自以为是的人。 彰:彰显。
自伐、自矜:自我夸耀。
长:音 cháng,意长久;音 zhǎng, 意得到敬重。 余食:剩饭。 赘行:赘瘤。
物或恶之:人们常常厌恶他们。
处 :为,做。
思考探究 这新发现?
“道”之内涵
个人修养之道: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是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 强, 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道长存。

与老子相关的成语

与老子相关的成语

与老子相关的成语
与老子相关的成语如下:
1、上善若水。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2、和光同尘。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3、鸡犬相闻。

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虚怀若谷。

《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5、若烹小鲜。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6、目迷五色。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


7、自知之明。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8、大音希声。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9、民不畏死。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0、哀兵必胜。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11、受宠若惊。

《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2、天长地久。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老子的成语

老子的成语

轻诺寡信读音: qīng nuò guǎ xìn释义: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出自: 《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造句: 吾家非轻诺寡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轻言寡信 花言巧语反义词: 一诺千金 不轻然诺去泰去甚读音: qù tài qù shèn释义: 泰、甚:过分。

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出自: 语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造句: 匪朴匪斵,去泰去甚。

(晋·左思《魏都赋》)用法: 匪朴匪斵,~。

◎晋·左思《魏都赋》如登春台读音: rú dé chūn tái释义: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

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出自: 《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若存若亡读音: ruò cún ruò wáng释义: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

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出自: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难以捉摸近义词: 若有若无深根固柢读音: shēn gēn gù dǐ释义: 柢:树根。

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出自: 《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造句: 乔道清法败奔走,若放他进城,便深根固蒂。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六回)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 深根固蒂 根深蒂固慎终如始读音: shèn zhōng rú shǐ释义: 慎:谨慎;如:象。

《老子》四章 永威

《老子》四章 永威
➢合抱:两臂环抱,形容树身之粗大。 ➢于毫末:状语后置,以下类同。于,从 ➢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九层:九级。亦用以喻极高。 ➢累 léi 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
文本探究
释义: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
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 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 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 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 企者、跨者——不是人体最自然的状态,违背人体的自然 规律。
➢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者——是轻浮、急躁的表现,不 够谦虚。
2.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
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告诫人们为 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 不好高骛远,以一颗平常心去去面对,方可长久。可见,老子 强调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主张无为而治的为政之道。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 故无失。
➢为者败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 为,妄为 ➢执者失之:(对权利)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 ➢无为:不妄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翻译: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 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 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果然老子骑着青



。l l
人法地, 地法天,
l
天法道,
l
道法自然
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

道德经成语

道德经成语

道德经成语道德经成语如下:1、玄之又玄。

释义:形容非常玄妙,难以理解。

出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功成不居。

释义: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3、和光同尘。

释义: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事态度。

出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4、天长地久。

释义: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多指爱情)。

也说地久天长。

出处:“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5、上善若水。

释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多用来称赞道德完美的人。

出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金玉满堂。

释义:形容财富非常多,也比喻才能出众,学识渊博。

出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7、功成身退。

释义:功业建成后,自己就引退了。

出处:“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目迷五色。

释义:颜色又多又杂,使人眼花。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令人分辨不清。

出处:“五色令人目盲。

”9、宠辱若惊。

释义: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

出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0、视而不见。

释义: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出处:“视之不见,名曰夷。

”11、听而不闻。

释义:听了却像没听见一样,形容漠不关心。

出处:“听之不闻,名曰希。

”12、涣然冰释。

释义: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出处:“涣兮若冰之将释。

”13、虚怀若谷。

释义: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出处:“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4、绝圣弃智。

释义:抛弃聪明智巧。

道家认为一切诈伪来自聪明智巧,只有“绝圣弃智”才能回到淳朴的境界。

后用以指反对一切学问,排斥科学文化。

出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15、如登春台。

释义:春台:指美好的游赏场所,比喻生活在美好幸福的太平盛世。

道德经中的成语和释义

道德经中的成语和释义

1.玄之又玄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

后多形容超级微妙,不易明白得。

出处《老子》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出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二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海枯石烂跟天和地存在的时刻那样长。

形容时刻悠长。

也形容永久不变(多指爱情)。

《老子》第七章:“海枯石烂,天地因此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永生。

”3.上善假设水善:最完美;指的是最高境遇,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处于世人所不注意的地址或细微的地址,因此是最接近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语出《老子》:“上善假设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

金玉财宝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硕。

《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5.视而不见看它,却看不到;听它,却听不着。

原是老子用来描述“道”的语言,说明“道”幽而不显,是无法用人的感官去把握的。

后来指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用来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6.微妙玄通微妙:精微微妙。

精微深奥而灵通的道理。

《老子》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7.见素抱朴现其本真,守其质朴。

谓不为外物所牵。

语出《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了解他人的人伶俐,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

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

“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

万物恃道而生,万物之所为即道之所为,故道虽无形,却可有为。

10.假设存假设亡有时记在内心,有时那么忘记掉。

用以形容假设有假设无,难以捉摸。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假设存假设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大全及解释篇一1、根深蒂固:〖解释〗蒂:指瓜、果、茎、枝相连处。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出自第59章2、祸福相倚:〖解释〗指祸与福相因而生。

——出自第58章3、鸡犬相闻:〖解释〗指人烟稠密。

——出自第80章4、进寸退尺:〖解释〗进一寸,退一尺。

比喻得不偿失。

——出自第69章5、佳兵不祥:〖解释〗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

——出自第31章6、爱素好古:〖解释〗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出自第19章7、被褐怀玉:〖解释〗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

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出自第22章8、长生久视:〖解释〗久视:不老,耳目不衰。

形容长寿。

——出自第59章9、宠辱若惊:〖解释〗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

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自第13章10、出生入死:〖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

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自第50章11、大器晚成:〖解释〗大器:比喻大才。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自第41章12、大巧若拙:〖解释〗拙:笨。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出自第45章13、地久天长:〖解释〗时间长,日子久。

——出自第7章14、多藏厚亡:〖解释〗厚:大;亡:损失。

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出自第44章15、功成身退:〖解释〗身:自身,自己。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自第9章16、功成不居:〖解释〗居:承当,占有。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有,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第34章17、和光同尘:〖解释〗和、同:混合。

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

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

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自第56章18、浑俗和光:〖解释〗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

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

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出自《老子》(《道德经》)的成语

出自《老子》(《道德经》)的成语

《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传说是由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撰写。

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哀兵必胜(āi bīng bì shèng):词意: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虽在不利的情况下,也一定能够打胜仗。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也作——乐业安居、安土乐业:词意:形容百姓生活安乐幸福。

暴风骤雨(bào fēng zhòu yǔ),也作——暴风疾雨:词意:比喻猛烈的行动或革命运动。

也用以比喻声势浩大,来势迅猛的群众运动。

不可名状(bù kě míng z huàng),也作——不可言状:词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词意:原指从出生到死亡。

后指冒着生命危险,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

寸进尺退(cùn jìn chǐ tuì):词意:前进一寸,却后退一尺。

比喻得不偿失。

大辩若讷(dà biàn ruò nè):词意:指善辩论的人,讲起话来持重而不露锋芒,让人看起来好像不会讲话的样子。

大器晚成(dà qì wǎn chéng):词意:大的器物要经过长期的加工制作才能做成。

比喻有才干的卓越人才要经过长期磨练,即事业上成就较晚。

大巧若拙(dà qiǎo ruò zhuō):词意:真正聪明灵巧的人,表面上看像很笨拙似的。

大直若屈(dà zhí ruò qū):词意:最正直的人表面上好像屈从他人的样子。

淡而无味(dàn ér wú wèi):词意:本指菜肴没有味道。

也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乏味,不感人。

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也作——根深柢(dǐ)固:词意:比喻基础稳固坚实,不容易动摇。

出自《道德经》的25个成语

出自《道德经》的25个成语

出自《道德经》的25个成语老子的《道德经》是人类历史上被翻译成他国文字最多的书籍之一。

2500年前,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

离去前,老子留下了《道德经》5000言,被奉为道家的创始典籍,对后世影响巨大。

今天,我们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也都是出自于《道德经》。

一、上善若水【释义】最善、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先居功。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二、功成身退【释义】也作功遂身退。

意指一个人在建功之后,主动引退,不再复出做官。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三、目迷五色【释义】指五光十色,令人眼花迷乱,分辨不清。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四、知止不殆【释义】指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逢遇险境。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五、自知之明【释义】人能自知好与不好,敛视内省,才是清明、智慧。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六、轻诺寡信【释义】指随意答应他人的请求,常难以实践承诺。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七、大巧若拙【释义】指真正身怀大直之勇、大巧之能、大辩之才的人,从不自我炫耀,表现上看似笨拙木讷。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八、知雄守雌【释义】比喻真正强大的人,能放下身段,宽厚待人,谦虚谨慎,毫不嚣张跋扈。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九、多藏厚亡【释义】指积聚过多的财物,却过于吝啬,不知散财济困他人,必然会带来无妄之灾。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十、和光同尘【释义】指真正的智者懂得收敛自身的光芒,化为随处安身的尘土一样,无处不在。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老子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他还是中国第一个成语发明家。

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成语就出自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经》,比如: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第7章的“天长地久”. 第41章的“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50章的“出生入死”. 第60章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64章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73章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74章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81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除了发明以上已经约定俗成的成语外,两千多年前的老子还说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

这些至理名言在《道德经》里比比皆是:第8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说的是,(人间)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有利于万物,却不和万物相争;水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处,所以最接近于“道”. 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故去彼取此。

”说的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喧嚣的音乐使人耳朵失聪;过多的美味使人口味难辨……因此应当舍弃美好的虚名而保持安定的生活。

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说的是,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显现出仁义。

因为投机取巧的智慧出现了,才产生出狡诈和虚伪。

因为家庭亲戚之间不和睦了,才显现出孝顺和仁慈。

一旦国家混乱、动荡不安了,就会出现贞节、忠诚的大臣。

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说的是,拥有上等品德的人是不自恃有道德的,因此才会具有真正的道德。

而下等品德的人总是强迫自己不失去道德,因此才没有真正的道德。

第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说的是,我有三件珍宝,总是掌握并保有它们: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朴,第三件叫做不敢抢在天下人的前面。

老子道德经四字成语

老子道德经四字成语

老子道德经四字成语【玄之又玄】原文《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功成不居】原文《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和光同尘】原文《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天长地久】原文《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功成身退】原文《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金玉满堂】原文《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口是心非拼音kǒushìxīnfēi近义词:阳奉阴违、言不由衷反义词:言为心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表述:嘴里说道得较好,心里想要的却是另一套。

指心口不一并致。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例子:俺哥哥原来就是~,不是好人了也。

(清·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谒后语:谜语:道三不着两dàosānbùzháoliǎng【解释】道:说话;着:接触到。

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

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原文】清·胡文焕《群音类选·苏王文》:“道三没得两,四下乱倡扬,获得经来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结构】紧缩式成语【用法】并作谓语、定语;用作骂人【近义词】无的放矢【反义词】切中要害【例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的。

莺儿一个人,不够服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

”。

老子《四字圣典》全文!道本无名、朴而自然;无形无状、无人能臣

老子《四字圣典》全文!道本无名、朴而自然;无形无状、无人能臣

老子《四字圣典》全文!道本无名、朴而自然;无形无状、无人能臣导读:1、老子是天下第一成功学、您读老子是为了您该得到的最大成功;2、老子思想前后一致、绝对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3、老子不但放诸四海而皆准、而且全篇八十一章每一句都适合每一件事;4、更适合你的每个百分之一秒钟。

说明:掌握《四字老子圣典》,你的每个百分之一秒都可以拥有圆满完全的创意。

引子道本无名、朴而自然;无形无状、无人能臣。

以道佐霸、不以兵胜,兵出兵入、必陷因果,善胜霸主、敢动知止、得果而已、不欲逞强。

知始知止、永无停止,道于天下、如川归海。

众人熙熙、如享大牢、如春登台,我自澹兮、无意无识、浑沌欲开、如婴未咳,累累混混、若无所归,众皆有余、我独若遗、心似愚人。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辽阔如海、无边无际、移动如风、不停不歇。

众皆有以、我独顽卑,吾独异人、而贵食道!老子四字圣典全文1道可道时、不是道也,名可名时、不是真名,天地之始、名之曰无,万物之母、其名曰有,无物无我、以观其妙,有物有我、以应其徼。

有无同出、合之为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天下皆知、美即是美、斯乃恶矣;善即是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对错相替、前后相随、天之道也。

圣人所作、无为之事,圣人之行、不言之教。

天下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持、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也、使民不争;不贵奇货、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圣之治也、空泛其心、实其元炁、弱其私志、强其筋骨,恒使民也、无知无欲、倚天而行、机动觉随、浑然天成。

使夫知者、弗敢为也,为无为时、无不治矣。

4道空虚兮、用之不盈;道渊深兮、万物之宗。

挫其锐兮、解其纷兮、和其光兮、同其尘兮,深沉精湛、若存若亡,是谁之子,象帝之先?5天地不仁、刍狗万物?圣人不仁、刍狗百姓?百姓不仁、刍狗炁运?天地之间、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绵绵不绝、亘古长存,不倦不竭、无穷无尽。

老子《道德经》中八大经典成语:字字大智慧,句句座右铭

老子《道德经》中八大经典成语:字字大智慧,句句座右铭

老子《道德经》中八大经典成语:字字大智慧,句句座右铭1、上善若水。

这个成语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大概的意思是说:水之德,近于道之德,故曰“上善若水”。

水之大德,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前者大公,后者无私。

具体而言,水有七德,圣人法之,亦有七德。

圣人“泽被苍生”而“不存争心”,自然不会招致怨咎。

2、见素抱朴。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19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大概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现其本真,守其纯朴。

说简单点将,就是不要被外物所牵。

虽然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原因,让我们不得不被外物所牵扯。

不过如果我们保持一颗“见素抱朴”,就算面对一些复杂的事情,我们依然能够保持一个纯洁无瑕的心态(淡然),将欲望跟恩恩怨怨看的更轻一些。

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跟困难的时候,不要着急着去解决,先缓缓神,看看接下来的变化,当然这不是让我们逃避问题。

而是让我们明白,有些时候这些问题或许会悄然而退,这总比我们绞尽脑汁的去想解决的办法更让人轻松。

这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修养,更是不可多得的智慧。

3、自知之明。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大概的意思是说:我们了解自己的情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现实生活中,只有深刻的知道自己的优点跟缺点,才能避己所短,扬己所长。

只有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时候,这才是我们进步的开始。

简单来讲就是我们要时刻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样才是明智的,也是难免可贵的。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被外人的吹捧,而迷失了自己。

4、大器晚成。

这句话出自是《道德经》第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概意思是说:大的材料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

这句话如果放到人身上,大概就是说的担当大事的人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而说到大器晚成,小编就不得不说姜子牙,七十二岁的时候才出山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完成灭商立周的大业。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

出自道德经的成语

近义词: 功遂身退
和光同尘
道德经的成语:/changyong/15055.html 读音: hé guāng tóng chén 释义: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 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自: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造句: 休要欺三瞒四,我赵某不是与你和光同尘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浑俗和光 与世无争 涣然冰释 读音: huàn rán bīng shì 释义: 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 消除。 出自: 《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造句: 误解和偏见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涣然冰释。 轻诺寡信 读音: qīng nuò guǎ xìn 释义: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出自: 《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造句: 吾家非轻诺寡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轻言寡信 花言巧语 反义词: 一诺千金 不轻然诺 去泰去甚 读音: qù tài qù shèn 释义: 泰、甚:过分。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道德经的成语:/changyong/15055.html 出自: 语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 奢、去泰。” 造句: 匪朴匪斵,去泰去甚。(晋·左思《魏都赋》) 用法: 匪朴匪斵,~。 ◎晋·左思《魏都赋》 如登春台 读音: rú dé chūn tái 释义: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 界里。 出自: 《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若存若亡 读音: ruò cún ruò wáng 释义: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出自: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难以捉摸 近义词: 若有若无 深根固柢 读音: shēn gēn gù dǐ 释义: 柢:树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出自: 《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造句: 乔道清法败奔走,若放他进城,便深根固蒂。(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六 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深根固蒂 根深蒂固 慎终如始 读音: shèn zhōng rú shǐ

《道德经》中的成语汇集(含解析出处)

《道德经》中的成语汇集(含解析出处)

《道德经》中的成语汇集1.功成不居: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2.无为而(之)冶: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为。

”3.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

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道德经》第四章:(道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4.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

形容时间悠久。

也形容永远不变。

出处:《道德经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上善若水: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8.功成身退: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9.功成名遂: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10.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

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11.宠辱若惊: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

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2.绝圣弃智: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

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的四字成语

老子的四字成语

老子的四字成语
摘要:
1.老子简介
2.老子的四字成语概述
3.成语“无为而治”的内涵
4.成语“道法自然”的内涵
5.成语“上善若水”的内涵
6.成语“祸兮福之所倚”的内涵
7.总结
正文:
老子的四字成语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立者。

他的道家思想影响深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蕴含了许多智慧,其中包括许多四字成语。

这些成语凝练了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1.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最为著名的四字成语之一。

它主张政治家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强求事物的发展,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处理事务时要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才能使事物沿着良好的轨道发展。

2.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老子对道家思想的总结。

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
切事物都遵循道的规律。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事物的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3.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是老子赞美水的品质。

水具有滋养万物、包容一切的品质,老子认为这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要有无私奉献、谦卑包容的品质,才能获得真正的道德修养。

4.祸兮福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倚”表达了老子辩证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福祸相依,一件事情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要正确看待人生的得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总结
老子的四字成语凝练了他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老子中的成语(已排版)

老子中的成语(已排版)

老子中的成语1.功成不居释义:居:承当,占有。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2.无为而(之)冶释义: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为。

”3.和光同尘释义:和、同:混合。

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

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

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自:《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4.多言数穷。

释义: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地久天长释义:时间长,日子久。

出自:《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上善若水。

释义: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功成身退释义:身:自身,自己。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自:《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8.金玉满堂释义:堂:高大的厅堂。

金玉财宝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自:《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9.目迷五色。

释义:五色:各种颜色。

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10.宠辱若惊释义:惊:惊惶不安。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

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自:《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1.不可名状释义: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自:《老子》第十四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12.听而不闻释义:闻:听。

听了跟没听到一样。

老子中的成语-好词好句

老子中的成语-好词好句

老子中的成语-好词好句出自老子的成语:1) 知白守黑: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 言者弗知: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驷不及舌,多言多患。

一本作言者弗知。

3) 言者不知: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驷不及舌,多言多患。

一本作言者弗知。

4) 余食赘行:出自《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5) 见素抱朴:出自《老子》曰:见素抱朴。

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

素:没有染色的生丝。

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

朴:没有加工的原木。

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6) 一家之辞:出自《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7)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出自《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8) 无名之朴: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9) 深根固柢:出自先秦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10) 玄之又玄: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1) 相去几何:出自《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12) 虚怀若谷:出自先秦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3) 洗垢索瘢:出自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但知其出于经,则护持交赞。

此亦矮人之观场也。

14) 小国寡民: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15) 相差无几: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16) 无中生有: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7) 无为自化:出自语出《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道德经》中的52个成语

《道德经》中的52个成语

《道德经》中的52个成语以下52个成语均出自《道德经》,或许能够带我们,管窥老子思想的魅力!1.玄之又玄【解释】: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出自】: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有无相生【解释】: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也指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阴阳相生的关系。

【出自】: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功成不居【解释】: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第二章:“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

”4.和光同尘【解释】: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出自】: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5.天地不仁【解释】: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

【出自】: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6.天长地久【解释】:形容时间悠久。

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出自】: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7.上善若水【解释】: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出自】: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金玉满堂【解释】: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自】: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9.功成身退【解释】: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

【出自】: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0.目迷五色【解释】: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自】: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11.宠辱若惊【解释】: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

【出自】: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2.视而不见【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出自】: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中的成语1.功成不居释义:居:承当,占有。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2.无为而(之)冶释义: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为。

”3.和光同尘释义:和、同:混合。

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

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

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自:《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4.多言数穷。

释义: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地久天长释义:时间长,日子久。

出自:《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上善若水。

释义: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功成身退释义:身:自身,自己。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自:《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8.金玉满堂释义:堂:高大的厅堂。

金玉财宝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自:《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9.目迷五色。

释义:五色:各种颜色。

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10.宠辱若惊释义:惊:惊惶不安。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

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自:《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1.不可名状释义: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自:《老子》第十四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12.听而不闻释义:闻:听。

听了跟没听到一样。

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自:《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13.涣然冰释释义: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

象冰遇热消融一般。

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自:《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14.芸芸众生释义: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

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

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出自:《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1915.绝仁弃义释义:绝、弃:放弃。

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

这是老子无为而的思想。

出自:《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16.绝圣弃智释义:圣、智:智慧,聪明。

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

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自:《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17.爱素好古释义: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出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8.见素抱朴释义: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

对应于“绝圣弃智”。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9.少私寡欲释义:指欲望很小。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20.余食赘行。

释义: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

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21.如登春台释义: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

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出自:《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22.相去几何释义:去:距离;几何:多少。

彼此之间相关多远呢?表示差别不大。

出自:《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23.独异于人释义:独:独自,单独;异:不同。

独自与别人不同的。

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出自:《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4.暴风骤雨释义:暴、骤:急速,突然。

又猛又急的大风雨。

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出自:《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5.知荣守辱释义:守:安于。

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26.知雄守雌释义: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

弃刚守柔。

比喻与人无争。

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27.去甚去泰释义: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出自:语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3128.不得已而为之释义: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出自:《老子》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29.佳兵不祥。

释义: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

出处:《道德经》:“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

”30.自知之明释义: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31.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释义: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

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道之出口,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32.欲取姑予释义:姑:暂且;与:给与。

要想夺取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他些什么。

指先付出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自:《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33.大器晚成释义:大器:比喻大才。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自:《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34.若存若亡释义: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

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出自:《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35.大音希声。

释义: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出处:《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6.多藏厚亡释义:厚:大;亡:损失。

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37.知止不殆释义:殆:危险。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

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8.知足不辱释义: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9.大巧若拙释义:拙:笨。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40.大辩若讷释义: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1.大直若屈释义: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亦作“大直若诎”。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42.知足常乐释义: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

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道德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3.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释义: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出自:《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44.出生入死释义: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

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45.祸福相依释义: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6.长生久视释义:久视:不老,耳目不衰。

形容长寿。

出自:《老子》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

”47.深根固柢释义:柢:树根。

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出自:《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48.根深蒂固释义: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出自:《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49.去泰去甚释义:泰、甚:过分。

适可而止,不可过分出自:语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50.轻诺寡信释义: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51.报怨以德释义: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道德经》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52.慎终如始释义:慎:谨慎;如:象。

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

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4.哀兵必胜释义: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自:《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55.寸进尺退释义:前进一寸,后退一尺。

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出自:《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56.得寸进尺释义: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

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自:《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

”57.被褐怀玉释义: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

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出自:《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58.疏而不漏释义: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9.民不畏死释义:畏:惧怕。

人民不怕死。

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出自:《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释义: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道德经》七十四:“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60.天道无亲释义:亲:亲近。

公正,不偏不倚。

出自:《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