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成语
出自老子的成语
出自老子的成语
1.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应该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2. 道法自然:道家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法”则是遵循、效法的意思,“道法自然”就是说“道”的法则是自然而然的。
这句成语强调了道家学说中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3. 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这个成语体现了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思想,强调人要有自我认知和自省的能力。
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4. 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该成语体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表达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思想,即知足常乐,不过分追求物质财富。
出自《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这些成语都体现了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顺应自然、知足常乐、谦虚自省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老子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他还是中国第一个成语发明家。
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成语就出自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经》,比如: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第7章的“天长地久”。
第41章的“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50章的“出生入死”。
第60章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64章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73章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74章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81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除了发明以上已经约定俗成的成语外,两千多年前的老子还说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
这些至理名言在《道德经》里比比皆是:第8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说的是,(人间)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有利于万物,却不和万物相争;水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处,所以最接近于“道”。
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故去彼取此。
”说的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喧嚣的音乐使人耳朵失聪;过多的美味使人口味难辨……因此应当舍弃美好的虚名而保持安定的生活。
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说的是,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显现出仁义。
因为投机取巧的智慧出现了,才产生出狡诈和虚伪。
因为家庭亲戚之间不和睦了,才显现出孝顺和仁慈。
一旦国家混乱、动荡不安了,就会出现贞节、忠诚的大臣。
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说的是,拥有上等品德的人是不自恃有道德的,因此才会具有真正的道德。
而下等品德的人总是强迫自己不失去道德,因此才没有真正的道德。
第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说的是,我有三件珍宝,总是掌握并保有它们: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朴,第三件叫做不敢抢在天下人的前面。
关于《老子》的成语
1. 无为而治:出自《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指采取非暴力手段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
2. 金玉良言:出自《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指珍贵而中肯的话语。
3. 道德经:是《老子》的原著,也是道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
4. 抱残守缺:出自《老子》“抱残守阙,其命必短”,指过分追求完善而忽视缺点,导致不利后果。
5. 守正不阿:出自《老子》“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指坚持正道,不趋炎附势,保持自我原则。
6. 至理名言:出自《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指深刻而能够被理解的真理。
7. 无为而治:出自《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指采取非暴力手段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
8. 道德经:是《老子》的原著,也是道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
9. 抱残守阙,其命必短:出自《老子》“抱残守阙,其命
必短”,指过分追求完善而忽视缺点,导致不利后果。
10. 守正不阿:出自《老子》“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指坚持正道,不趋炎附势,保
持自我原则。
出自老子的成语
精心整理出自老子的成语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爱素好古: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出生入死: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
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寸进尺退:前进一寸,后退一尺。
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大辩若讷: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大器晚成:大器:比喻大才。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俗。
略。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功成不居:居:承当,占有。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功成身退:身:自身,自己。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和光同尘:和、同:混合。
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
指不露结果。
俭故能广: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
将夺固与:要想得到,必先给予。
固,同“姑”。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
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胶柱调瑟: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
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
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来者不善: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
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被褐怀玉: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
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慎终如始:慎:谨慎;如:象。
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
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受宠若惊:宠:宠爱。
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
老子四章的成语
以下是老子第四章的20个成语举例及其译文:1.道的本原:道的原始状态或本来的样子。
2.无为而治:指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行干涉事物的发展,让事物自然发展。
3.自然无为:指不经过人为的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自然存在。
4.柔弱胜刚强:指柔弱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比刚强的事物更具有生命力。
5.积少成多:指积累少量的东西可以成为大量的东西。
6.知足不辱:指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7.知止不殆:指知道停止就不会有危险。
8.自知之明:指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9.知人善任:指善于认识人的能力和特长,并给予适当的任务。
10.贵生重己:指重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11.虚怀若谷:形容心胸开阔,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12.甘于淡泊:指乐于过简单朴素的生活,不追求过多的物质财富。
13.乐天知命:指安于天命,乐观地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和变化。
14.屈己待人:指委屈自己,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别人。
15.谦虚谨慎:指为人处事谦虚谨慎,不骄傲自大,不浮躁冒进。
16.宁缺毋滥:指宁愿缺少一些,也不愿滥竽充数,保持品质和标准的严格。
17.返璞归真:指回归自然本真,去除繁复的装饰和伪装,展现出朴素真实的一面。
18.淡泊名利:指对名利保持超然的态度,不追求虚荣和利益。
19.慎终如始:指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放松警惕。
20.绝圣弃智:指抛弃世俗的智巧和虚饰,追求返璞归真的境界。
以上仅是举例,还有其他类似成语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
这些成语都是老子思想中的经典表达,强调谦虚、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等思想。
出自《老子》(《道德经》)的成语
《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传说是由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撰写。
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哀兵必胜(āi bīng bì shèng):词意: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虽在不利的情况下,也一定能够打胜仗。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也作——乐业安居、安土乐业:词意:形容百姓生活安乐幸福。
暴风骤雨(bào fēng zhòu yǔ),也作——暴风疾雨:词意:比喻猛烈的行动或革命运动。
也用以比喻声势浩大,来势迅猛的群众运动。
不可名状(bù kě míng z huàng),也作——不可言状:词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词意:原指从出生到死亡。
后指冒着生命危险,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
寸进尺退(cùn jìn chǐ tuì):词意:前进一寸,却后退一尺。
比喻得不偿失。
大辩若讷(dà biàn ruò nè):词意:指善辩论的人,讲起话来持重而不露锋芒,让人看起来好像不会讲话的样子。
大器晚成(dà qì wǎn chéng):词意:大的器物要经过长期的加工制作才能做成。
比喻有才干的卓越人才要经过长期磨练,即事业上成就较晚。
大巧若拙(dà qiǎo ruò zhuō):词意:真正聪明灵巧的人,表面上看像很笨拙似的。
大直若屈(dà zhí ruò qū):词意:最正直的人表面上好像屈从他人的样子。
淡而无味(dàn ér wú wèi):词意:本指菜肴没有味道。
也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乏味,不感人。
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也作——根深柢(dǐ)固:词意:比喻基础稳固坚实,不容易动摇。
《老子》相关成语
《老子》相关成语《老子》相关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自《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大辩若讷: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福倚祸伏: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绝圣弃智:指把头脑中的权威概念消灭掉,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
出自《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
后多指众多的普通人。
出自《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指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
出自《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天长地久:原意指天地的存在最为长久。
用以比喻情感、友谊等与天地共存。
出自《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胶柱调瑟: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
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
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鼓不捶而鸣则大圣忘音。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以上是《老子》中相关的成语及解释,希望能帮助到您。
出自老子道德经的成语
《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传说是由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撰写。
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哀兵必胜(di blng bi sheng)词意: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虽在不利的情况下,也一定能够打胜仗。
安居乐业(dn j沅le ye),也作-- 乐业安居、安土乐业:词意:形容百姓生活安乐幸福。
暴风骤雨(baa feng zhdu yu ),也作---- 暴风疾雨:词意:比喻猛烈的行动或革命运动。
也用以比喻声势浩大,来势迅猛的群众运动。
不可名状32ke ming z huang),也作 ------ 不可言状:词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出生入死(chu sheng ru si):词意:原指从出生到死亡。
后指冒着生命危险,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
寸进尺退(cun jin chi tui ):词意:前进一寸,却后退一尺。
比喻得不偿失。
大辩若讷(da bian rub ne):词意:指善辩论的人,讲起话来持重而不露锋芒,让人看起来好像不会讲话的样子。
大器晚成(da qi wan cheng ):词意:大的器物要经过长期的加工制作才能做成。
比喻有才干的卓越人才要经过长期磨练,即事业上成就较晚。
大巧若拙(da qiaa rud zhud ):词意:真正聪明灵巧的人,表面上看像很笨拙似的。
大直若屈(da zhi rud qu ):词意:最正直的人表面上好像屈从他人的样子。
淡而无味(dan 6r wu wei):词意:本指菜肴没有味道。
也用以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乏味,不感人。
根深蒂固(gen shen di gu),也作---- 根深柢(㈤固:词意:比喻基础稳固坚实,不容易动摇。
功成不居(gong cheng bu ju ):词意:原意是顺应自然的存在,不占为己有。
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功成身退(gOng cheng shen tui ),也作---- 功遂身退:词意:功业建成就主动辞去官职,隐退家园。
老子的成语
老子中的成语:/changyong/15060.html 出自: 《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礼记·祭义》:“众生必死, 死必归土。” 造句: 这些话,是告诉芸芸众生,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鲁迅《三闲集·文艺 与革命》) 用法: 这些话,是告诉~,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 ◎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知雄守雌 读音: zhī xióng shǒu cí 释义: 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 出自: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知足不辱 读音: zhī zú bù rǔ 释义: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自: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 “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造句: 常言:“知足不辱。”官人宜急流勇退,为山林娱老之计。(明·冯梦龙《警世通 言》卷三十一)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表示不要有贪心 近义词: 知止不辱 自知之明 读音: zì zhī zhī míng 释义: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 估计。 出自: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造句: 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用法: 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的。
老子中的成语:/changyong/15060.html 兵强则灭 读音: bīng qiáng zé mi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按今本《老子》作“兵 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用法: 故~,木强则折。 ◎《淮南子·原道训》 大音希声 读音: dà yīn xī shēng 释义: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出自: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 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老子中的成语
老子中的成语出自老子的成语:1)知白守黑: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言者弗知: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驷不及舌,多言多患。
”一本作“言者弗知”。
3)言者不知: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驷不及舌,多言多患。
”一本作“言者弗知”。
4)余食赘行:出自《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5)见素抱朴:出自《老子》曰:“见素抱朴”。
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
素:没有染色的生丝。
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
朴:没有加工的原木。
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
“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6)一家之辞:出自《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7)秀才不出门,全知天..:出自《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8)无名之朴: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9)深根固柢:出自先秦·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10)玄之又玄: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1)相去几何:出自《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12)虚怀若谷:出自先秦·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3)洗垢索瘢:出自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但知其出于经,则护持交赞。
此亦矮人之观场也。
”14)小国寡民: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15)相差无几: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16)无中生有: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中的成语(已排版)
老子中的成语1.功成不居释义:居:承当,占有。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
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2.无为而(之)冶释义: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为。
”3.和光同尘释义:和、同:混合。
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
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
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自:《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4.多言数穷。
释义: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地久天长释义:时间长,日子久。
出自:《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上善若水。
释义: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功成身退释义:身:自身,自己。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自:《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8.金玉满堂释义:堂:高大的厅堂。
金玉财宝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自:《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9.目迷五色。
释义:五色:各种颜色。
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10.宠辱若惊释义:惊:惊惶不安。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
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自:《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1.不可名状释义: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自:《老子》第十四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12.听而不闻释义:闻:听。
听了跟没听到一样。
出自《老子》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老子》的成语及解释
以下是一些出自《老子》的成语及其解释:
1.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八章,形容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 大器晚成: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原意是指贵重的器物需要长时间的打磨才能制成,后用来比喻有大才的人成就往往较晚。
3. 知足常乐: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指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
形容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并快乐。
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6.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自《老子》第七十三章,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这些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老子道家思想的精髓。
道德经的四字成语
道德经的四字成语【玄之又玄】原文《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功成不居】原文《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和光同尘】原文《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天长地久】原文《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功成身退】原文《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金玉满堂】原文《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道三没得两dàosānbùzháoliǎng【表述】道:骂人;着:碰触至。
骂人三句存有两句说道没地方。
形容骂人不着边际。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苏王文》:“道三不着两,四下乱倡扬,取得经来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结构】宽松式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近义词】无的放矢【反义词】切中要害【例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去:“文杏又大,道三没得两的。
莺儿一个人,比较侍奉的,还要卖一个丫头去你并使。
”1、自知之明【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成语含义】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存有细致的介绍。
指介绍自己的情况,对自己存有恰当的估算。
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智慧精髓】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
《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存有自知之明,没被旁人的嘲讽搞出晕了头脑,他说道:“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自知之明源于自我学识和自我自省。
一个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
只有真正介绍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就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座标展开精确定位。
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严重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已经开始。
2、慎终如始【成语出处】《道德经》第64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成语含义】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
出自《老子》的成语
出自《老子》的成语
哇塞,《老子》里可有好多经典的成语呢!
先来说说“大器晚成”,就像姜子牙,大半辈子都怀才不遇,到了晚年才遇到周文王,成为一代名相,这可真是大器晚成啊!
“知足常乐”,你看那些总是不贪心、容易满足的人,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就像隔壁的张大爷,生活简简单单却整天笑容满面。
“出生入死”,那些勇敢的战士们,不就是一次次地在生死边缘徘徊,为了我们的幸福而战斗吗?
“福祸相依”,有时候你觉得是倒霉的事,说不定后面会带来好运呢!比如小李丢了工作,却因此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事业。
“和光同尘”,哎呀,就像在一个团队里,大家相互融合,不张扬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呀!
“上善若水”,水是多么善良温柔啊,能包容万物,我们做人也该学学水的品性呢!
“天长地久”,父母对我们的爱那就是天长地久的呀,永远都不会变。
“功成身退”,那些伟大的人在完成使命后,选择低调地离开,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这多么值得敬佩!
“玄之又玄”,这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很神秘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像宇宙的奥秘,真是玄之又玄啊!
总之,《老子》里的这些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
老子的成语
老子的成语关于老子的成语1. 小国寡民——国家小,人民少。
2. 相差无几——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3. 相去几何——去:距离。
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
4. 玄之又玄——形容事理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5. 知足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表示不要有贪心。
6. 知雄守雌——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
弃刚守柔。
比喻与人无争。
7. 知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
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8. 知止不殆——殆:危险。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
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9.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
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10. 朝梁暮晋——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11. 知荣守辱——守:安于。
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12. 指事类情——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13. 指树为姓——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
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14. 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
比喻吉祥的征兆。
15. 无中生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把没有的'说成有。
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16. 无为自化——谓无为而治。
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17.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18. 天道好还——旧指恶有恶报。
19. 听而不闻——闻:听。
听了跟没听到一样。
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20. 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
形容时间悠久。
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21. 天道无亲——谓天道公正,无偏无私。
22. 天网恢恢——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23. 恬淡无欲——心境清静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
24. 慎终如始——慎:谨慎;如:象。
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
《老子》中的成语
《老子》中的成语
1. “大器晚成”。
你看姜子牙,到了老年才遇到周文王,最终成就一番伟业,这不就是大器晚成嘛!
2. “功成身退”。
就像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果断离开官场去经商,多么明智啊,这就是功成身退的典范呀!
3. “天长地久”。
咱想想那天地存在了多久呀,那可真是天长地久啊!爱情要是能像这样长久该多好哇!
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哎呀,可不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嘛,再远的路也得一步步走,从脚下开始呀!
5. “慎终如始”。
你说做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小心翼翼,到最后也能保持这样,那多难得呀,就像盖房子一直用心到最后一刻!
6. “和光同尘”。
就好比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够融入人群,不张扬却又有着独特的魅力,这就是和光同尘呀!
7. “知足不辱”。
人要是懂得知足,就不会给自己招来耻辱嘛,看看那些贪心的人,最后落得啥下场哟!
8. “上善若水”。
水多柔和啊,但又有着无穷的力量,真正善良的人不就应该像水一样嘛!
9. “道法自然”。
世间万物都有它的规律,咱就得顺应自然呀,就像四季更替,咱能改变嘛,不能啊,这就是道法自然!
我觉得《老子》中的成语真的太有智慧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多启示呢!。
老子道德经四字成语
老子道德经四字成语【玄之又玄】原文《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功成不居】原文《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和光同尘】原文《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天长地久】原文《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功成身退】原文《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金玉满堂】原文《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口是心非拼音kǒu shì xīn fēi近义词:阳奉阴违、言不由衷反义词:言为心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
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例子:俺哥哥原来是~,不是好人了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谒后语:谜语:道三不着两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解释】道:说话;着:接触到。
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
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苏王文》:“道三不着两,四下乱倡扬,取得经来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结构】紧缩式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近义词】无的放矢【反义词】切中要害【例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文杏又小,道三不着两的。
莺儿一个人,不够服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形容老子的四字成语
形容老子的四字成语
1.天人合一-形容老子思想中的“道”,将天地、人类、自然界融为一体,体现了宇宙的统一和协调。
2. 兼收并蓄 - 形容老子思想中的包容性和宽广性,他认为万物皆可兼容,不要局限于个人的固有思维和经验。
3. 自然而然 - 形容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他主张顺应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刻意,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
4. 因循守旧 - 形容老子思想中的反传统、反权威,他认为过度追求表面上的规矩、传统和权威,会导致社会动荡和混乱。
他主张因循守旧,不为外物所动,以身作则,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不动。
- 1 -。
老子中的成语-好词好句
老子中的成语-好词好句出自老子的成语:1) 知白守黑: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 言者弗知: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驷不及舌,多言多患。
一本作言者弗知。
3) 言者不知: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驷不及舌,多言多患。
一本作言者弗知。
4) 余食赘行:出自《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5) 见素抱朴:出自《老子》曰:见素抱朴。
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
素:没有染色的生丝。
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
朴:没有加工的原木。
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6) 一家之辞:出自《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7)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出自《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8) 无名之朴: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9) 深根固柢:出自先秦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10) 玄之又玄: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1) 相去几何:出自《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12) 虚怀若谷:出自先秦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3) 洗垢索瘢:出自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但知其出于经,则护持交赞。
此亦矮人之观场也。
14) 小国寡民: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15) 相差无几: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16) 无中生有: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7) 无为自化:出自语出《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诺寡信
读音: qīng nuò guǎ xìn
释义: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出自: 《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
造句: 吾家非轻诺寡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轻言寡信 花言巧语
反义词: 一诺千金 不轻然诺
去泰去甚
读音: qù tài qù shèn
释义: 泰、甚:过分。
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出自: 语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造句: 匪朴匪斵,去泰去甚。
(晋·左思《魏都赋》)
用法: 匪朴匪斵,~。
◎晋·左思《魏都赋》
如登春台
读音: rú dé chūn tái
释义: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
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出自: 《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
若存若亡
读音: ruò cún ruò wáng
释义: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
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出自: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难以捉摸
近义词: 若有若无
深根固柢
读音: shēn gēn gù dǐ
释义: 柢:树根。
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出自: 《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造句: 乔道清法败奔走,若放他进城,便深根固蒂。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六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深根固蒂 根深蒂固
慎终如始
读音: shèn zhōng rú shǐ
释义: 慎:谨慎;如:象。
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
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出自: 《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造句: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晋·陶潜《命子》诗)
用法: 肃矣我祖,~;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晋·陶潜《命子》诗
受宠若惊
读音: shòu chǒng ruò jīng
释义: 宠:宠爱。
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出自:《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省躬无有,被宠苦惊。
”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大喜过望
反义词: 麻木不仁
疏而不漏
读音: shū ér bù lòu
释义: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自: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造句: 你可记得三年前蔡指挥的事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今日有何理说。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天长地久
读音: tiān cháng dì jiǔ
释义: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
形容时间悠久。
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出自: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时间长久
近义词: 日久天长 天长日久
反义词: 稍纵即逝
天道好还
读音: tiān dào hǎo huán
释义: 旧指恶有恶报。
出自: 《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 恶有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