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危急值识别

合集下载

危急值心电图详解PPT课件

危急值心电图详解PPT课件
心电图特征
房室传导阻滞时,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R间期延长 ;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时限增宽、形态异常。
处理
根据阻滞程度和患者症状,给予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等 相应治疗措施。同时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心电图特征及
04
临床意义
急性左心衰竭
心电图特征
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 ;以及QRS波群增宽、心室晚电位等心室重构表现。
意义
及早发现和识别危急值心电图,对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 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类型及特点
01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常伴随胸痛、胸闷 等症状。
02 严重心律失常
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表现为心率过快或过 慢、节律不齐等。
03 电解质紊乱
如高钾血症导致的心电图改变,包括T波高尖、 QRS波增宽等。
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提高医护人员对危急值心电 图的识别能力,可以优化医疗流 程,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整体
医疗质量。
促进医患沟通
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解释危急值心 电图的含义和风险,有助于患者 和家属理解病情,促进医患之间
的有效沟通。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智能化识别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危急值心电图的自动识别 和辅助诊断。
02 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
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 波,Q波的时限≥0.04s,振幅≥同导联R波的1/4 。
03 T波倒置
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 置,T波倒置常呈冠状T波。

心电图危急值

心电图危急值

图9 :无QRS-T波群、有频率多在2020次/分大振幅波动 诊断:心室扑动
2.2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2.2.5心室颤动(Vf)
心电图特征
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 不匀齐快频率波;频率达200-500次/min
室颤与室扑的识别在于前者波形及节律完全不规则, 且电压较小
图10:无QRS-T波群、大小不等、有极不匀齐快频率波 诊断:心室颤动
③ST段下移
④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传导阻滞、窦 性静止,严重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4.1 高钾血症
血钾浓度与心电图表现密切相关
>8.5mmol/L P波可消失, QRS波群明显 增宽,ST段压 低,可出现房 室交界区心律 或窦-室传导
>5.5mmol/L T波高尖呈 “帐篷状”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VT) • 多形性室速与尖端扭转 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性 房颤(旁路前传优势型) • 心室扑动(VF) • 心室颤动(Vf)
2.1 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2.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90%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 心动过速(AVRT) 临床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特点,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 数日,严重者可有黑朦、晕厥的特点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Ⅰ V1

V2 Ⅲ V3 aVF V5
A.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Ⅰ V1

V2

aVF
V3
V5
B. 心肌梗死发生后24h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Ⅰ V1

V2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

心室扑动(VF)
心电图特点 :
无正常QRS-T波群 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 频率多在200-250次/分 室扑与室速的区别:室速QRS与T波分开,波间有等电 位线
图9 无QRS-T波群、频率多在220源自/分大振幅波动。 诊断: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Vf)
心电图特征:
QRS-T波群完全消失 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快频率波 频率达200-500次/min 室颤与室扑的区别:室颤波形及节律完全不规则, 且电压较小
图14 V2、V3、V4T波高尖,基底变窄,两肢对称,呈“帐篷状”。 诊断: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
心电图特征:
Q-T间期延长 S-T段下降 T波低平、增宽、双相、倒置或出现U波 易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图15 患者76岁男性,纳差1月,反复出现晕厥。入院心电图 Ⅰ、Ⅱ、V3~-V6 T波低平或倒置、Q-T间期0.6s。化验血钾 3.1mmol/l。诊断:低钾血症
心电图特征:
窦房阻滞:Ⅱ度窦房阻滞系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突 然出现一个漏搏间歇,这一长间歇恰等于正常窦性P-P 的倍数。
窦性静止: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 或P-QRS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 无倍数关系。
图11 6.921秒的长间期内无P-QRS出现,有交界性逸搏。 诊断:窦性静止
图12 快速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后有6秒的长间期内无P-QRS出现, 有交界性逸搏。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速、窦性静止。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Ⅲ度房室传导滞心电图特点:
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P-P间期相等 心房率高于心室率 QRS波群形态取决于起搏点部位 心室率20-40次/分 心房颤动时,如果心室律慢而绝对规则,即为房颤合 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培训课件

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培训课件

传导阻滞
包括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等,表现为PR间期延 长、QRS波群增宽或形态异常等。
02 危急值概念及意义
危急值定义与分类
危急值定义
指某项或某类心电图检查异常结果,而当这种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 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心电图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 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1 2
掌握了心电图危急值的基本知识
学员表示对危急值的定义、类型和处理流程有了 更深入的理解。
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员对危急值的识别 和处理更加熟练和自信。
3
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学员认识到在Leabharlann 理危急值时,需要与其他医护人 员紧密合作,确保患者安全。
考核评估方式及标准
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和时限在正常 范围。
T波
代表心室复极的电位变化,方向与QRS主波方向 一致。
U波
为T波后的一个小波,方向与T波相同,产生原因尚 不完全明确。
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 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QT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 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其他常见心电图危急值案例
• 案例一:患者女性,25岁,因胸闷、气短就诊。心电图示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诊断 为心肌缺血。
• 案例二:患者男性,60岁,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就诊。心电图示电轴右偏,V1导联R/S>1, RV1+SV5>1.05mV,诊断为右心室肥大。
• 案例三:患者女性,40岁,因心悸、乏力就诊。心电图示P波高尖,肢体导联电压增高,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 • 案例四:患者男性,50岁,因突发剧烈胸痛就诊。心电图示多导联ST段显著抬高并伴有异常Q波形成,诊断为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ppt课件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ppt课件
值识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实践操作
组织学员进行心电图实际操作 ,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操作 技能。
案例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 员对危急心电图的识别和应对 能力。
互动交流
鼓励学员提问和交流,促进学 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提高医疗质量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有助于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
促进医疗团队协作,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
准确的心电图危急值识别可以降低漏诊和误诊的风险,减 少因医疗过错引发的纠纷。
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增强医患之间的 信任与沟通。
05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的培训 和教育
详细描述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快速而规则的心律失常,通常每分钟超过100次。它可能导 致心脏骤停、心力衰竭和休克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和导管消融。
急性心肌梗死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 坏死,可引起严重的心脏事件。
详细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或 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患者可能出现 胸痛、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需要及时 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
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方法
总结词
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需要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 观察心电图波形、节律、传导等方面进行判断。
详细描述
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 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判断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具体来 说,医生需要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是否正常、节律是 否规整、传导是否正常等方面进行判断。同时,还需 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等信息,综合判断是否 为心电图危急值。在实践中,医生还需要注意排除干 扰因素对心电图的影响,如电极放置位置不正确、肌 电干 、T波和U波等,每个波形都有其 特定的意义和作用。

详解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值识别

详解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值识别

详解临床罕有心电图危机值辨认(完全版)心电图危机值是指危及性命的心电图表示,可导致轻微的血流淌力学平常甚至威逼患者性命,假如能实时辨认诊断,敏捷赐与患者有用的干涉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抢救患者性命,不然就有可能消失轻微效果,掉去最佳抢救机遇.心电图医师对于心电图危机值要实时反馈给临床医师,临床医师也应懂得和熟知;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医师尤其要控制好这一快速.安然.经济的检讨手腕,做到实时辨认和诊断,以实行紧迫合理的救治.故此好大夫为您报导本条医学消息对每位临床医师都尤为重要,现就临床罕有心电图危机值陈述规模做一具体阐述.一.心脏停搏心脏停搏(又称经心停搏)是指心脏射血功效的忽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掉,重要器官轻微缺血.缺氧,可导致逝世亡.引起心脏停搏最罕有的原因是快速室性心律掉常(室速.室颤.室扑),其次为迟缓性心律掉常或心室停搏,较少见的为无脉电运动.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示有:(1)心音消掉;(2)大动脉搏动触不到.血压测不出;(3)心脏停搏5~10 s,患者产生晕厥;心脏停搏15~20 s,产生意识损掉.或伴随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中断时光长短不一;(4)呼吸断续,太息样,继之呼吸停滞,多在停搏后20~30 s;(5)瞳孔散大,多在停搏后30~60s消失,1~2 min 后瞳孔固定,随之各类深浅反射消掉.临床根据心脏停搏后的心电图变更,将心脏停搏分为三型:(1)心室发抖(心脏不克不及搏血);(2)电-机械分别(心肌已无压缩才能);(3)心室停搏(心肌完全掉去电运动才能,心电图呈一向线)(见图1~3).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表示为一段较长时光内无P-QRS-T波群,其长间期与正常窦性的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可见接壤性.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留意事项:诊断心电机械分别或心脏停搏不克不及仅凭心电图,必须同时有体检根据.装有起搏器的心脏停搏患者,心电图仍表示为起搏旌旗灯号,要特殊留意辨认.二.急性心肌缺血.毁伤.梗逝世1.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急性心肌缺血时ST段呈程度型.下斜型.下垂型及J点型压低,ST段压低≥0.10 mv,中断时光1 min以上,ST段压低出如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导联,ST段压低可以单独产生.也可同时伴随QRS波群.T波或U波的改变,如T波对称倒置等(见图 4).2.急性心肌损悲伤电图特点急性心肌损悲伤电图重要表示为ST段举高及T波高尖(图5).3.急性心肌梗逝世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1)宽而深的Q波,Q跃R/4.跃0.40s.(2)ST段弓背向上型举高.(3)T波倒置.(4)对应导联ST段压低(见图 6).心肌梗逝世分期:(1)超急性期:急性心肌梗逝世产生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T波高耸,ST段斜型举高,无病理性Q波.(2)急性期:急性心肌梗逝世产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心电图表示为R波降低,坏逝世性Q波形成,ST段呈弓背型举高, T波对称性倒置.(3)亚急性期:急性心肌梗逝世产生后数天至数周,ST段回至基线,T波改变成双向或倒置.(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逝世产生3~6个月后,可有Q波或Q波消掉,ST段回至基线,T波竖立或双向.倒置.心肌梗逝世定位:以病理性Q波消失的导联或 ST 段举高的导联定位.(1)高侧壁:Ⅰ.aVL 导联;(2)下壁:Ⅱ.Ⅲ.aVF 导联;(3)距离部:V1.V2导联;(4)前壁:V3.V4导联;(5)前间壁:V1.V2.V3.V4导联;(6)心尖部:V3.V4.V5 导联;(7)外侧壁:V5.V6 导联;(8)前外侧壁:V3三.致命性心律掉常1.心室扑动.发抖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和心室发抖(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分别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压缩或不调和的快速乱颤,其成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掉,心.脑等器官和四周组织血液灌注停滞,阿-斯分解征发生发火和猝逝世.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逝世的轻微心律掉常,也是临终前轮回衰竭的心律改变;而室扑则为室颤的前奏.直流电复律和除颤为治疗室扑和室颤的首选措施.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点:P-QRS-T波群全消掉,代之以形态.振幅.距离较为匀齐的正弦波(扑动波),频率150~250次/min.心室发抖的心电图特点:P-QRS-T波群完全消掉,代之以快慢不等.距离极不匀齐.振幅和形态不一的混乱波,频率25O~5OO次/min(见图 7).2.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指来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个或3个以上广大畸形QRS波构成的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1)3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中断消失;(2)QRS波群形态广大畸形,时限≥ 0.12 s,ST-T偏向与 QRS 波群主波偏向相反;(3)心室率平日为100~250次/min,心律规整,也可不匀齐;(4)室房分别;(5)平日忽然发生发火;(6)心室夺获与室性融会波:室速发生发火时少数室上性冲动可下传心室,产生心室夺获,表示为在P波之后,忽然产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室性融会波的QRS波群形态介于窦性与室性搏动之间(见图 8~10).心室夺获与室性融会波的消失为确诊室速供给了重要根据.按室速发生发火时QRS 波群的形态,可将室速分为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QRS 波群偏向呈瓜代变换者称双向性室速.室速是一种轻微的快速性心律掉常,可成长成心室发抖,致心源性猝逝世.同时有心脏病消失者病逝世率可达5O% 以上,所以必须实时诊断,实时处理.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异位起搏点产生的室性早搏,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其心电图表示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合形态.联律间期不等的早搏.罕有于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混乱.药物中毒患者(见图 11)RonT型室性早搏是指室早的R波落在前一个心搏的T波上,即T波巅峰前30 ms处(心室易损期,易诱发室速或室颤).该种室早的联律间期短,产生较早,多属于特早型室早.RonT型室性早搏被以为是一种安全旌旗灯号,特殊是在急性心肌梗逝世之后,如同时室早呈频发性.中断成对消失,或多源性,或伴随QT间期延伸者,易诱发室速或室颤.Lown等将RonT现象的室性早搏列为最高等此外室性早搏,暗示预后不良.RonT现象的室性早搏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A型RonT现象:根本意天良律的Q-T间期不延伸,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较短形成RonT现象;(2)B型RonT现象:根本意天良律的Q-TU间期延伸,舒张期的室性早搏落在T波巅峰上形成RonT现象(见图 12~15).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伸各类疾病或药物均可引起Q-T间期延伸,个中部分患者产生了室性早搏.室速.是以,长期以来把Q-T间期延伸算作安全的预后指标之一.然而,Q-T间期延伸其实不一建都有轻微室性心律掉常.只有Q-T间期延伸同时伴随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时才产生轻微室性心律掉常.是以,对这类患者应实时查明原因,赐与积极有用地预防或治疗,以防猝逝世.Q-T 间期延伸的重要病因有原发性Q-T间期延伸分解征.抗心律掉常药物的影响或毒性感化.轻微电解质混乱.心肌梗逝世.二尖瓣脱垂分解征.心肌病.脑血管疾病等.长Q-T间期时的室性早搏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 de Pointes,TdP),心电图表示为一系列快速广大畸形的QRS主波偏向环绕基线进行扭转,大约3~10个心搏忽然产生相反偏向的改变.常呈阵发重复发生发火,多导联心电图同步记载更易于辨认此种现象.TdP发生发火前后,心脏的根本意天良律频率较慢,复极延迟,表示为Q-T或Q-U间期延伸,T波广大切迹,U波嵬峨,可与T波融会在一路.TdP常消失于长R-R周期之后,由RonT现象室性早搏所诱发(见图 16.17).5.预激伴快速心房发抖预激归并房颤是罕有的恶性心律掉常,极易诱发室速.室颤,其本身也会导致心室的不规矩压缩,影响心室的射血功效.心房发抖f波重要经旁路下传,心室率快而不规矩,易导致血流淌力学障碍,若R-R间期≤0.25 s可以激发室颤而危及性命.心电图特色:心室率极快(>200次/min),QRS波群可呈完全.部分预激或室上性(见图 18.19).6.心室率>180次/min 的心动过速心室率>180次/min 时多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由折返机制引起,可产生在窦房结.心房.房室结.房室之间;罕有于冠芥蒂.缺氧血症.低血钾症.预激分解征.心力弱竭.慢性壅塞性肺疾病等,亦可见于无任何病因,或因为情感冲动.过度疲惫.抽烟.喝酒诱发.临床表示:(1)心率快,多在160~220次/min,节律规矩.(2)心悸或胸内有强烈的心跳感.(3)多尿.出汗.呼吸艰苦.(4)中断时光长可导致轻微轮回障碍,引起心绞痛.头昏.晕厥,甚真心衰.休克.(5)忽然发生发火又忽然停滞,在发生发火停滞时,因为恢复窦性心律间歇太长,偶有产生晕厥者.(6)刺激迷走神经多可终止.(7)心音绝对规矩一致,颈静脉不消失炮波.脉搏细速,血压可降低(见图 20~22)7.二度Ⅱ型及高度.三度房室阻滞二度Ⅱ型房室阻滞心电图特色:(1)P波纪律消失,产生周期性QRS波群脱漏,房室传导为2:1.3:1;(2)P-R间期固定;(3)长R-R间期是短R-R间期的整倍数.高度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传导比例超出2: 1的房室阻滞,表示为3:1.4:1.5:1等.心电图特色:(1)P 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2)绝大多半P波受阻未下传.(3)常有心室夺获,P-R间期延伸.高度房室阻滞往往是三度房室阻滞的预兆,其轻微性和临床意义与三度房室阻滞类似(见图23).三度房室阻滞心电图特色:(1)心房波和心室波各按其固有频率消失,两者无固定关系;(2)心房率快于心室率.(3)心室自律点在希氏束分叉以下,QRS波广大畸形,室率在<40次/min;心室自律点在希氏束分叉以上,QRS波形态正常,室率≥ 40次/min.(4)房颤时消失迟缓匀齐的心室率(见图 24).8.心室率<45次/min 的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因为心脏病变引起博动平常变慢的病理现象.正常成人的窦性心率为60~100次/min,假如超出100次/min 称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次/min 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患者心率降低到45次/min 以下,可消失头晕.一过性黑蒙.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轻微者可产生晕厥(见图 25).引起心动过缓的最罕有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阻滞.表示为心跳有较长时光的间歇.引起这种情形的病因有病态窦房结分解征.传导体系退行性改变.先本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肌梗逝世等.9.>2s的心室停搏>2s的心室停博多见于病态窦房结分解征.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阻滞.频发消失大于2s的心室停博可消失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停搏时光超出3s是平常安全的,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掉常,导致猝逝世(见图 26.27).10.轻微高钾血症心电图改变血钾浓度参考规模为3.5~5.5 mmol/L,血钾浓度>5.5 mmol/L,称为高血钾症.心电图特点:(1)T波高尖,基底变窄,两肢对称,呈“帐篷状”,在Ⅱ.Ⅲ.V2.V3.V4导联最为显著,此为高钾血症时最早消失和最罕有的心电图变更;(2)QRS波群时限增宽,P波低平,轻微者P波消掉,消失窦-室传导;(3)ST段下移;(4)各类心律掉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接壤性心律.传导阻滞.窦性静止,轻微者消失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发抖(见图 28)不合血钾浓度的心电图表示:血钾浓度>5.5 mmol/L时,T波高尖呈“帐篷状”, Q-Tc缩短;血钾浓度>6.5 mmol/L 时,T波中断增高,QRS波群开端增宽;血钾浓度>7.0 mmol/L时,P波增宽,P-R间期延伸,QRS波群中断增宽;血钾浓度>8.5 mmol/L 时,P 波可消掉,QRS波群显著增宽,ST段压低,可消失房室接壤区心律或窦-室传导;血钾浓度>12.0 mmol/L 时,可消失室速.室颤.心室停搏(见图 29).。

临床危急心电图的识别PPT课件

临床危急心电图的识别PPT课件

室上速分类
(一)常见型 1、房室顺向型环行折返性的心动过速(发生率40%) 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50%)
(二)非常见型(发生率10%) 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典型性) 2、不间断型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由一条慢径路参与 的环行运动) 3、房室结自律性增高心动过速 4、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5、房内折返性及自律性增高房性心动过速。
1.1 长 R-R 间期逸3.0s; 1.2 心动过缓平均心室率<35 次/min; 1.3 首次发现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平均心室率<40 次/min; 1.4 Q-T 间期明显延长伴 R on T 室性期前收缩; 1.5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逸150 次/min,持续逸30s; 1.6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1.7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1.8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逸230 次/min; 1.9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平均心室率逸180 次/min; 1.10 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 R-R 间期<250ms; 1.11 首次发现的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肢 体 导 联 、V4 耀V6 ST 段 抬 高 逸0.1mV,V1 耀V3 抬 高>0.3mV)以及陈旧性 心肌梗死后再次梗死的心电图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 ST 段回落后再次抬高伴 急性胸痛,排除室壁瘤)。
低钾血症



aVR
aVL
aVF
V1
V3
V5
V血6 钾<3.0mmol/L时,可出现心动过速,T波平坦、倒置,
出现u波或u波明显,S-T段下降。
血钾进一步降低,可出现多源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严重者亦可出现心室扑动或颤动,心跳骤停。
QTc=0.74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ppt课件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ppt课件
临床表现:(1)心率快,多在160~220次/min,节律规则。(2)心悸或 胸内有强烈的心跳感。(3)多尿、出汗、呼吸困难。(4)持续时间长可导 致严重循环障碍,引起心绞痛、头昏、晕厥,甚至心衰、休克。(5)突然 发作又突然停止,在发作停止时,由于恢复窦性心律间歇太长,偶有发生晕 厥者。(6)刺激迷走神经多可终止。(7)心音绝对规则一致,颈静脉不出 现炮波。脉搏细速,血压可下降(见图 20~22)。
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天至数周,ST段回至基线,T波转变为双向或倒置。 (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3~6个月后,可有Q波或Q波消失,ST段回至基线,T 波直立或双向、倒置。
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曾称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但 始终不出现异常Q波,ST段改变视梗死部位的不同有抬高和下移两种,其中以后者多见, 因此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基本等同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人提出上述ST-T改变 持续24小时以上时,才考虑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的诊断。
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①心肌炎:ST-T变化累及的导联较广泛而非与冠状动脉支 配区相一致的导联,且常伴有传导系统异常;②心包炎、③肺栓塞心电图变化仅局限 于右心导联,很少波及V5\V6导联,且常伴有S1QⅢTⅢ,电轴右偏 ,右束支阻滞;
心肌梗死定位: 以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或 ST 段抬高的导联定位。(1)高侧壁:Ⅰ、
aVL 导联;(2)下壁:Ⅱ、Ⅲ、aVF 导联;(3)间隔部:V1、V2导联;(4)前壁9:
V3、V4导联;(5)前间壁:V1、V2、V3、V4导联;(6)心尖部:V3、V4、V5 导联; (7)外侧壁:V5、V6 导联;(8)前外侧壁:V3、V4、V5、V6 导联;(9)侧壁:V5、 V6、Ⅰ、aVL 导联;(10)广泛前壁:V1、V2、V3、V4、V5、V6导联;(11)正后壁: V7、V8、V9导联。以往认为额面导联中的aVR导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意义不打,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aVR导联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上亦有很大的价值,主要观点有:①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如伴有aVR导联ST段太高,提示左前降支闭塞发生在第一间隔支近侧; ②下壁或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如伴有aVR导联ST段下移,提示梗死面积大,预后不良;③心 绞痛发作时,如果Ⅰ、Ⅱ、V4—V6导联ST段下移伴有aVR导联ST段抬高,则提示左主干病 变。

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

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1、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发生上下改变; 2、频率多为200-250次/分; 3、基本心律中Q-T间期延长通常超过0.5s; 4、由R on T现象室性早搏诱发; 5、呈短阵反复发作,持续时间数秒,超过8s以上者,可发生晕 厥或阿-斯综合征。少数发展为心室颤动。
3、心室激动为节律匀齐的逸搏心律:①交界性逸搏心律:QRS 波群时间形态正常,频率多在40-60次/分;②室性逸搏心律:QRS 波群宽大畸形,频率常<40次/分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必备条件
1、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没有心室夺获; 2、心房率>心室率; 3、心室激动必须为缓慢的逸搏心律。
低钾血症心电图表现
伤区的导联出现; 2、宽而深的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出现; 4、在背向MI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
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AMI心电图的动态性改变
1、起数小时内,可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为超急 性期改变;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 , TDP)
尖端扭转型室速,为心动过速发生时,室性QRS波群的尖端围 绕基线上下扭转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速。其发生机制为心室 肌呈弥漫性传导障碍和复极不均匀,至心室肌与浦肯野纤维之间形 成多发性折返的结果。即在窦性心律时存在Q-T间期延长。
预激综合征伴发房颤 绝对不齐,R-R相差≥0.13s 具有易变性(预激程度的不等)
有室上速反复发作史,发作前后有 典型的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室性心动过速
相对较齐,R-R相差<0.13s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图已经成为了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有时候心电图报告中出现一些特殊的数值,需要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这就是心电图危急值。

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心电图检查结果中异常的数值,这些数值显示了病人可能存在较严重的疾病或者疾病恶化的情况。

因此,在收到心电图危急值时,医生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病情。

目前,临床医学中通常认为心电图危急值的范围如下:1. 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次/分)或房室结功能不全(心率<30次/分)。

2. 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60次/分)或房室结功能不全(心率>140次/分)。

3. 心室颤动(cardia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成人心室颤动持续八秒及以上,无论有无心电复律的尝试,均包括在内。

4. 心室停顿:窦性心律或房性心律心室停顿超过三秒钟以上。

5. 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6. 心电轴偏移:QRS电轴偏移大于正常范围北极点负45度或正115度以上。

7. QT间期延长:女性QTc>470ms,男性QTc>450ms。

8. 心脏电压低或高:各肢导联QRS振幅<5mm或>20mm,V6导联QRS振幅<5mm或>30mm。

以上范围是指目前临床常用的危急值范围,但是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心电图危急值的判断也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包括病人的心电图史、临床症状、病人的年龄、性别和用药情况等。

总之,在收到心电图危急值时,临床医生需要充分重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而对于患者来说,在接受心电图检查前,一定要遵医嘱禁食、禁吸烟等规定,以免影响心电图检查结果。

同时,在检查结果异常时,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心电图危急值ppt课件

心电图危急值ppt课件

6
心肌缺血时,除发生T波改变外,还主要表现为ST段的改变 J 或T波和ST段的同时改变。



心肌缺血时,除发生T波改变外,还主要表现为ST段的改变或T 波和ST段的同时改变。
心电图特征:ST段呈水平型①或下垂型下移②和J点下移③,下移的 ST段与R波的夹角>90o
缺血型J波
7
除ST段抬高外,可见明显缺血性J波
23
□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
(旁路)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 心室肌提前激动。有预激现象者称 为预激综合征,常 合并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房颤。
□如不有效地紧急处理,当心室率过快(>200次/分)
时,易诱发心室颤动,患者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甚至 猝死。
15
□病因: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缺血; 心肌病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严重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 钾或高钾;药物毒性作用,如奎尼丁、洋地黄等药物中毒等。
□心电图特征: ①心室扑动: 快速而规则的室性异位心律,但不能辨认QRS 波及ST段和T波。频率为150~250次/分钟。 ②心室颤动: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不 等、频率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250~500次/分钟。
16
心室扑动心电图特征
17
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常常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心脏完全失 去排血功能,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⑵室性心动过速
18
• □室性心动过速可以起源于左心室及右心室,持续性发作时
的频率常常超过100次/min,并可发生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恶 化,可能蜕变为室扑,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 • □冠心病、心肌病、高心病、心肌炎;严重电解质紊乱,如 严重低钾或高钾;药物毒性作用,如奎尼丁、洋地黄等药物 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常见心电图与心电图危急值客观认识

常见心电图与心电图危急值客观认识
T 波群构成 每3个一组 的周期叫 房性早搏 三联律。
图8、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1传导:本图见两阵频率为205次/分的连续的P`波,每2个P`波有 1个下传心室,即呈2:1下传。前1个P`波由于落在T波顶峰之前(前1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 期上),故不能下传。(此图的房性P波在III导联清晰)
常见心电图和心电图危急值客观认 识
• 左束支 left bundle branches
• Purkinje 纤维网 Purkinje system
常见心电图和心电图危急值客观认 识
正常心电活动始 于窦房结,并从此发 出冲动,循此特殊传 导系统的通道下传, 先后兴奋心房和心室 ,使心脏收缩,执行 泵血功能。这种先后 有序的电兴奋的传播 ,将引起一系列的电 位改变,形成心电图 上相应的波形。
常见心电图和心电图危急值客观认 识
(一)心血管传导系统 cardiovascular intrinsic conduction system
常见心电图和心电图危急值客观认 识
心血管传导系统
• 窦房结 SA node •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 房室结 AV node • 希氏束 AV bundle •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常见心电图和心电图危急值客观 认识
常见心电图和心电图危急值客观认 识
主要内容 一、心电图基础 二、常见心电图 三、心电图危急值
常见心电图和心电图危急值客观认 识
➢心脏的跳动是生命的标志 ➢ 心脏的泵血功能依赖于心 脏的机械收缩 ➢ 心脏机械收缩依赖于心脏 的电激动 ➢ 对心脏电激动最常用的检 查—心电图
4、T 波:代表心室肌复极过程所引起的电位变化;(心肌缺血)

心电图危急值诊断标准

心电图危急值诊断标准

心电诊断科危急值标准
一.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1、缺血性ST-T改变(常伴有心前区闷痛等症状)
ST段抬高:J点后60-80ms处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mV,右胸导联≥0.25mV,左胸导联≥0.10mV。

ST段压低:J点后60-80ms处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压低≥0.15mV。

2、恶性心律失常(常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
快速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R on T室性早搏;
3、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30次/min、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平均心室率≥180次/min
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心室率达200-230次/分以上,最短RR间期<250ms。

4、心室长间歇
RR间期大于2.5s并伴有一过性黑朦、晕厥者、
心动过缓平均心室率35次/min
首次发现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平均心室率<40次/min
5、高度怀疑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
与前份心电图对比,胸前导联T波倒置,出现SIQIIITIII现象,新发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心率加快,aVR导联R波增高等。

6、电解质紊乱
高血钾:P波消失,出现QRS波群前无P波的窦室传导,QRS波群明显宽顿,QT间期进一步延长。

低血钾:T波低平、浅倒置,出现巨大U波或TU融合。

QT间期明显延长伴R on T室性早搏
二、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持续增高:收缩压持续性增高>200mmHg。

动态血压持续降低:收缩压持续性降低<80mmHg常伴晕厥或体位性低血压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0 mv,持续时间1 min以上,ST 段压低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导联, ST 段压低可以单独发生、也可同时伴有QRS波群、T波或U波的改变,如T波对 称倒置等(见图 4)
2、急性心肌损伤心电图特征 急性心肌损伤心电图主要表现为 ST 段抬高及 T 波高尖(图5)。
ST段改变常具有以下特点:①有动态变化;②能定位诊断;③有对应性改变;④在慢性冠状 动脉供血不足的基础上发生急性心肌缺血时,ST-T改变的程度加重。
室性融合波的QRS波群形态介于窦性与室性搏动之间(见图 8~10)。心室夺 获与室性融合波的存在为确诊室速提供了重要依据。按室速发作时QRS波群的形态, 可将室速分为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QRS 波群方向呈交替变换者称双向性室速。 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发展成心室颤动,致心源性猝死。同时有心 脏病存在者病死率可达 5O% 以上,所以必须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3、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特征:(1)宽而深的Q波,Q波>R/4、>0.04 s。(2)ST段弓背向 上型抬高。(3)T波倒置。(4)对应导联ST段压低(见图 6)。
心肌梗死分期:(1)超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T波高耸, ST段斜型抬高,无病理性Q波。(2)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心 电图表现为R波降低,坏死性Q波形成,ST段呈弓背型抬高, T波对称性倒置。(3)亚 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天至数周,ST段回至基线,T波转变为双向或倒置。 (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3~6个月后,可有Q波或Q波消失,ST段回至基线,T 波直立或双向、倒置。
三、致命性心律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分别为
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 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氧,可导致死亡。引起心脏停搏最常见的原
因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室扑),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
室停搏,较少见的为无脉电活动。
临床根据心脏停搏后的心电图变化,
将心脏停搏分为三型:(1)心室颤动(心脏不能搏血);(2)电-机械分
离(心肌已无收缩能力);(3)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
2、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处以下的3个或3个以
上宽大畸形QRS波组成的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1)3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连续出现;(2)QRS波群形态宽大 畸形,时限 ≥ 0.12 s,ST-T方向与 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3)心室率通常为 100~250次/min,心律规整,也可不匀齐;(4)室房分离;(5)通常突然发作; (6)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室速发作时少数室上性冲动可下传心室,产生心室 夺获,表现为在P波之后,突然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
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而 室扑则为室颤的前奏。直流电复律和除颤为治疗室扑和室颤的首选措施。心室扑动 的心电图特征:P-QRS-T 波群全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隔较为匀齐的正弦波 (扑动波),频率 150~250 次/min。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征:P-QRS-T 波群完全 消失,代之以快慢不等、间隔极不匀齐、振幅和形态不一的杂乱波,频率 25O~5OO 次/min
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①心肌炎:ST-T变化累及的导联较广泛而非与冠状动脉支 配区相一致的导联,且常伴有传导系统异常;②心包炎、③肺栓塞心电图变化仅局限 于右心导联,很少波及V5\V6导联,且常伴有S1QⅢTⅢ,电轴右偏 ,右束支阻滞;
心肌梗死定位: 以病理性Q波出现的导联或 ST 段抬高的导联定位。(1)高侧壁:Ⅰ、 aVL 导联;(2)下壁:Ⅱ、Ⅲ、aVF 导联;(3)间隔部:V1、V2导联;(4)前壁: V3、V4导联;(5)前间壁:V1、V2、V3、V4导联;(6)心尖部:V3、V4、V5 导联; (7)外侧壁:V5、V6 导联;(8)前外侧壁:V3、V4、V5、V6 导联;(9)侧壁:V5、 V6、Ⅰ、aVL 导联;(10)广泛前壁:V1、V2、V3、V4、V5、V6导联;(11)正后壁: V7、V8、V9导联。以往认为额面导联中的aVR导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意义不打,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aVR导联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上亦有很大的价值,主要观点有:①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如伴有aVR导联ST段太高,提示左前降支闭塞发生在第一间隔支近侧; ②下壁或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如伴有aVR导联ST段下移,提示梗死面积大,预后不良;③心 绞痛发作时,如果Ⅰ、Ⅱ、V4—V6导联ST段下移伴有aVR导联ST段抬高,则提示左主干病 变。
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曾称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但 始终不出现异常Q波,ST段改变视梗死部位的不同有抬高和下移两种,其中以后者多见, 因此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基本等同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人提出上述ST-T改变 持续24小时以上时,才考虑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电图危急值识别
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危及生命的心电图表现,可导致严重 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如果能及时识别 诊断,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 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 救机会。。现就临床常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做一详 细阐述。
一、心脏停搏
心脏停搏(又称全心停搏)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
电图呈一直线)(见图1~3)。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无
P-QRS-T 波群,其长间期与正常窦性的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可
见交界性、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
二、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梗死
1、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特征 急性心肌缺血时ST段呈水平型、下斜型、下垂型及 J 点型压低,ST 段压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