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方法评析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第5节。
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研究过,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巨大。
本节之前,教科书已安排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用,以及有关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纸带的处理方法。
因此,自由落体运动可以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具体实例来进行讲解。
为便于学生接受,教科书的表达分为两节。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演示和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
这样安排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应用,同时也为日后学习平抛运动等复杂运动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验探究起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究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会研究物理问题方法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养成教育很好的载体。
下一节介绍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主要是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他的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纸带的处理方法,而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殊实例,其基本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在知识上已经具备了接受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的条件,在此时引入该内容是恰到好处的。
但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际生活经验,但通常学生会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同时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弱,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创设物理情境,通过演示正确、合理的实验来创建一定的具体形象模型,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
【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取9.8m/s 2。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学会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教学方法的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解析
本篇文章将对创新教学方法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解析。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仅受重力作用的一种运动状态,属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会使用讲解、演示和实验等方式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但随着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让学生理解和参与其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将逐步介绍创新教学方法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展示自由落体运动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展示自由落体运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运动过程,同时也能够观察到运动的轨迹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介绍虚拟仿真技术前,我们需要先引入相关知识点——计算机模拟实验。
计算机模拟实验一般采用物理引擎、图像引擎等技术进行建模,通过模拟计算机程序来模拟实验场景、过程和结果。
这一技术可以模拟多种物理过程的变化,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轨迹等规律。
在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观察运动过程,同时还可以调整不同参数,例如重力加速度和初始速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运动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同时更加容易被概念所吸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引入数字化工具,量化运动规律除了虚拟仿真技术,数字化工具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数字化工具可以帮助学生量化运动过程,特别是在速度和加速度方面,从而更好地呈现运动的规律。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传感器或摄像机等工具来捕捉运动过程,将数据通过电脑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得到速度和加速度等数据。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多种情况下自由落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例如空气阻力和形状的影响等。
三、利用PBL教学法深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除了以上两种创新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也可以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
PBL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项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分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分析定远二中曹士举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本节是人教版《物理1(必修)》第二章第五节内容。
它是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之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使学生既了解一种具体的运动,又巩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为今后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利用闪光照片来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得到应用。
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是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续学习的知识准备课。
三、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四、(一)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物体的下落运动普遍存在重快轻慢的错误认识。
本节课拟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日常见到的现象是因为受空气阻力影响的缘故,从而有效地消除学生从生活中得来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五、(二)学生已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动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得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然后结合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水到渠成”地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六、三、教学目标七、(一)知识与技能八、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九、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进行分析。
十、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十一、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十二、(二)过程与方法十三、引导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在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自由落体运动评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评课稿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能切实的体会和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单凭演示实验,学生很难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
因此,让学生通过手中的课本和几张纸分别进行两次实验(两物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纸两次分别是展开、团紧),观察下落的快慢。
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并分析出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
进而大胆猜想若排除此因素,结果会怎样?然后用“牛顿管”实验验证。
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并敢于大胆进行科学猜想,这点要比教师单纯生硬的直接给出定义效果要好的多。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习新知识
在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前,引导学生复习匀变
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纸带的处理方法,提出了明确的思考方向后,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认真分析(有发现△x 是定值的,有求解并证明加速度是定值的),最后归纳总结,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推导出其规律。
温故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
时,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教会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自由落体运动评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评课稿
评《自由落体运动》一课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引入以及对于物体下落快慢的特点进行分析时,他能够针对同学们对于日常现象的主观认识,在自己简单的分析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分析出有关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不同的实验来总结结论,分析其中的关系,并最终得出了自由落体的根本前提条件,这一过程丝丝入扣,也让学生体会到这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科学方法.
整堂课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课题引入简洁精彩,能让学生讨论、交流、动手实验、观察和总结,使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发展的教学思想。
几个演示的设计很不错,比如钱毛管的实验演示就有明确的目的和有条不紊的步骤,用频闪照片和DIS实验分析运动实质,也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但显得不足的地方在于:
不足之处
本堂课中前一部分进行地相当流畅而且将这一运动形式的特点讲得非常清楚;但在后面对这一运动进一步举例阐述及研究时,尤其在自己设计的实验过程中有非常明显地失误,没有体现实验的严谨,也不能很好地表现这一运动的特点,前后没有达到完美的一致.
为了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运动规律,教师用了频闪照片,又用了大量的时间展示传感器的实验结果,此处学生显得沉闷,显然对传感器的作用不甚了解,可能还未清楚电脑屏幕上几条曲线的物理意义。
传感器的优点在于能快而精确地记录大量数据,操作简单,与其实验后花时间解释结果,不如实验前结合理论知识介绍实验原理和记录的物理量,那么对学生来说,如何选取数据进行分析应该就比较容易了。
自由落体运动评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评课稿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无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下落快慢是由什么决定的?通过播放第一次登月时宇航员做的实验和演示牛顿管,我们可以知道: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物体会同时落地!落体运动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此时我们把只在重力作用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顺理成章的进入到环节二合作探究建构新知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概念的强调有助于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再次提问: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进入了本节的第二个难点。
首先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回忆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种方法。
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实验,从三种不同的方法来验证猜想,同时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利用打点计时器来获得纸带,再通过分析纸带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引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并指导学生阅读P44一些地方的重力加速度,总结重力加速度变化的规律!通过前面我们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规律。
而规律怎么应用呢?环节三: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应用一:计算雨滴落下所需的时间。
应用二:解释测量反应时间的原理,这样充分的体现了学以致用,并且首尾呼应!七.板书设计八.作业布置自由落体运动评课稿篇二: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反馈与调整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学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研究匀变速运动规律而展开。
而“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匀变速运动,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 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解释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通过对比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突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通过数学表达式的推导,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 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列举实际例子,如跳伞运动员的下降、地震预警等,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拓宽知识面。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
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同事们:我今天要说的是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和作用: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它既巩固了初中所学的基础知识,又为后续学习复杂物理现象奠定了基础。
高中物理_《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快?三、新课教学(一)自由落体运动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实验1:铁片和大纸片,由同高度同时下落学生实验2:大纸片和小纸片,且小纸片揉成团,由同高度同时下落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进而对原有的观念产生质疑,猜想: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问题导学:若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仅受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教师演示:牛顿管实验演示:管内空气近似抽空时,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演示:管内充满空气时,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学生通过对比观察证实猜想:真空时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相同,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①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②特点:a、初速度为零b、只受重力(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理想化模型,实际生活中在重力比阻力大得多的情况下,可以忽略阻力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学生猜想:“自由落体运动”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导学:怎么证明你的猜想?学生:根据实验问题导学:自由下落很快,怎样抓住它运动的轨迹?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相片重物自由下落时用打点记时器打出的纸带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数据。
学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教师引导: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以用哪些方法证明呢?学生回答:A、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差ΔX=aT2B、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零时刻起,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X1∶X2∶X3∶…=1∶3∶5∶…)C、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零时刻起,在ts内、2ts内、3ts内…的位移之比等于(XⅠ∶XⅡ∶XⅢ∶…=1∶22∶32∶…)D、位移与时间关系X= at2/2,建立X-t2图象,看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关系。
E、根据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计算各点速度大小,再由V=at,看速度与时间是否是正比的关系……同学根据刚才提出的方案,判断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通过对自由落体这种常见的特殊的运动的研究,对前面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材的思想体系:(1) 利用的牛顿管实验,验证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到其轨迹是直线。
(2)利用试验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这一点很重要,是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 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建立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g取9.8m/s2(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定量)。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3、德育目标: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揭示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
三、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物体做自由落体的条件。
(2)难点是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及巧妙的推理。
四、教具(1)硬币、纸片、小球、抽气机、牛顿管(2)多媒体教学软件五、教学方法观察演示,分析推理、实验验证、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六、主要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哪些:V t=V0+at V t=atS=V0t+1/2 at2 当V0=0时,有S=1/2 at2V t2-V02=2aS V t2=2aSS=v t=( V0+ V t)t/2(v为平均速度)(二)、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一种非常常见的运动(板书)1、物体的下落运动举例:粉笔头下落、树上苹果下落,挂在线上的重物把线剪断等等问:从运动轨迹看,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呢?生:都是沿直线下落。
自由落体运动课评论
自由落体运动课评论周誉蔼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试验课,由于较好地发挥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这节课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过去上课时只是让学生看看彩图,教师简单说明可由彩图显示的数据得出结论,而没有时间让学生体验如何得出结论。
引入计算机后,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实验,认识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和作用。
教师提出研究落体运动规律的第一步是先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第二步再研究空气阻力的影响(体现物理思想、物理方法)。
计算机展示闪光照相的拍摄过程,用较多时间让学生根据照相自己读取数据,用不同方法分析数据,得到结论(体现探索、研究过程)。
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解其意义后,紧接着以两点下落为典型实例说明空气阻力作用。
整节课从实践到理论分析,再到实践,体现了科学研究问题的全过程,逻辑推理清晰,步步深入。
利用“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的分析”课件进行教学,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学生认真地从计算机中获取信息、输入数据,让计算机来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学习,思维活跃,体验研究问题、寻求规律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精心设计和制作的素材,将计算机技术与课程很好地融为一体。
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很有好处。
可以看到,闪光照相过程、雨点下落过程的两个动态画面的展示,远比书上的彩图来得直观、生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课件画面重点突出,内容显示出层次感强,画面美观。
闪光照相读数的设计和不同分析方法的设置,为学生的不同分析、探究提供了条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应该特别指出,这节课并没有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去代替牛顿管实验。
牛顿管实验容易做成功,实验现象会使学生终生难忘。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真实实验各有所长、优势互补,这节课对两者的整合恰到好处。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在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时,对于如何更好地引导、启发学生,如何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力加速度,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仍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分析(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分析定远二中曹士举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本节是人教版《物理1(必修)》第二章第五节内容。
它是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之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使学生既了解一种具体的运动,又巩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为今后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利用闪光照片来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得到应用。
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是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续学习的知识准备课。
三、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四、(一)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物体的下落运动普遍存在重快轻慢的错误认识。
本节课拟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日常见到的现象是因为受空气阻力影响的缘故,从而有效地消除学生从生活中得来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五、(二)学生已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动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得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然后结合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水到渠成”地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六、三、教学目标七、(一)知识与技能八、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九、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进行分析。
十、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十一、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十二、(二)过程与方法十三、引导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在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粤教版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评课稿
粤教版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评课稿一、前言《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作为粤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重要内容,涵盖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础概念和规律。
本评课稿旨在对该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参考和学习指导。
二、教学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分析1.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教材首先介绍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无空气阻力下自由下落的运动状态。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激发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材通过实验和推理,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规律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有物体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一时刻释放,都会以相同的加速度做自由落体运动。
同时,教材还对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使学生对规律的掌握更加深入。
3. 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通过介绍摔手机保护壳的设计原理和跳伞运动员的落地过程,将自由落体运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意识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活动教学法:通过设计实验和观察现象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2.探究式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深入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中物理_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物理_⾃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教学⽬标1、物理观念:了解关于落体运动研究的物理学史,通过学习,构建正确的运动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科学逻辑推理,明确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构建⾃由落体运动物理模型和运动规律,进⽽建⽴⾃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程。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理清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构建⾃由落体运动物理模型和规律。
4、科学态度与责任: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由落体运动规律。
难点:同⼀地点不同物体⾃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
■教学⽅法演⽰实验、NASA真空落体实验视频、分组实验、⼩组讨论,总结评价■课前导学请同学们在课前⾃学本节课的基础上,思考下⾯三个问题:1、由静⽌下落的物体速度怎样变化?2、由静⽌下落的物体,影响其运动快慢的因素有那些?3、如果物体在真空中下落,它做什么性质的运动?你能写出其运动学公式吗?■课堂教学过程⼀、新课引⼊提出问题:不同的⼈反应快慢不同,即反应时间不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较简单的⽅法测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本节课通过对最常见的落体运动的研究,就可以实现这个测量⽬标。
(以此激发学⽣兴趣,触发学⽣探索⾃然规律的内在动⼒,引⼊新课。
)板书:⾃由落体运动⼆、⾃由落体运动先引导学⽣列举⽣活中常见的落体运动实例:秋天飘落的树叶、空中下落的⾬滴、蹦极运动、不⼩⼼从⼿中滑落的物体等等。
问题1: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吗?如果不同,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学⽣讨论:得出⾃⼰的结论——质量越⼤的物体下落的越快,质量越⼩的物体下落的越慢。
演⽰实验1:让⼀个⼩铁球和⼀块⼩纸⽚从同⼀⾼度由静⽌开始下落,学⽣观察,得出结论:即质量⼤的物体下落得快。
⽼师阐述古希腊学者亚⾥⼠多德的观点。
演⽰实验2:让⼀块⼩纸⽚和⼀块同样⼤⼩纸⽚但揉成团从同⼀⾼度由静⽌开始下落,学⽣观察,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物体下落也会有快有慢。
人教版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评课稿
人教版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档是对人教版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一课的评课稿。
该课程是高中物理的必修课,主要介绍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通过对该课进行全面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课在知识传授、实践操作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 学会运用实验方法进行自由落体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 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自由落体运动的匀加速运动规律; - 自由落体实验的设计和进行; -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结果展示。
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推理能力。
- 论述式教学:通过讲解基本理论和例题示范,向学生传授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自由落体实验,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重点有: -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运动规律; -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有: -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 自由落体实验中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
五、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自由落体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普遍存在性,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与讨论•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定义和公式;•展示并解释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由落体的运动状态。
3. 实验设计与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进行自由落体实验。
《第二章 4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观点和性质。
2.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3. 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2. 教学难点: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观点,掌握其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器械:包括实验室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准备案例和练习题,用于实际操作和稳固知识。
3. 预习教材,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观点和规律,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具体内容如下:1. 导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硬币自由下落、羽毛和石头同时落地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
2. 自由落体运动观点:诠释自由落体运动的观点,包括定义、条件和特点等。
同时,通过一些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3. 实验操作:介绍基本的实验器械(如纸片、尺子等),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5. 应用举例: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电梯的加速减速、跳伞运动等,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安置: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安置适量的课后作业,稳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学生和教师分别对本节课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和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观点和性质。
2.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学习障碍评析
自由落体运动学习障碍评析自由落体运动学习障碍评析(案例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由10个简单的动作组成,一般认为这是最简单、最初级的自我防护技术,应该掌握在安全的情况下完成。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或者是在模拟演练时会出现很多安全问题,而且学生由于无法适应教师要求,表现出来的落地姿势也不规范。
一、存在问题1.急救知识掌握不牢固; 2.对学习者身体素质差异考虑不足; 3.教师示范动作不到位。
二、改进措施: 1.通过观看视频和做模仿训练,让学生熟悉相关安全知识。
(观看动作录像,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参照电脑上的动作慢动作,模仿老师的动作,对照老师的示范操作); 2.加强学习者身体素质锻炼; 3.教师示范动作应明确具体,并且生动形象,避免枯燥机械的动作练习; 4.教师演示和讲解结合,学生模仿老师演示,反复进行练习。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2.培养学生敏捷、准确、协调、柔韧的身体素质,为安全教育打好基础; 3.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让教师把动作示范标准化,重点难点分析透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使学生能够清楚了解每个动作的目的和意义; 4.加强学习者的心理辅导,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5.针对性地改变某些教师的错误指导方式。
我们发现自由落体中存在着明显的能力不平衡。
实际上能力是人的各种活动的特殊才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神经系统特殊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另一是身体器官特殊的感觉和运动能力。
能力不平衡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宜,从学生的起点出发,设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生理发展水平,教学中要有层次性、梯度性,有坡度。
而不能超越或拔高,不然学生永远无法达到。
根据自由落体的运动学习理论,由于能力不平衡的存在,学生必须借助安全设备来维持或调整运动,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功,而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过多注重安全问题,忽略了教学的本质,也就造成了学生运动能力低下,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7
师:既然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而我们研究问题要从简单 入手,再到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 理想化模 型)。 事实上,“真空” 是不可能达到的,在空气阻力与物体重力相比很小 时,可以忽略阻力,当作只受重力来研究。
师:事实胜于雄辩,早在 1969 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美国宇航员在一次 登月活动中,就在月球上证实了榔头和羽毛下落一样快。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方法评析
◆肖优优
( 浙江温州第五十一中学)
通过分析、介绍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枟自由落体运动枠 的教学方法及设计,旨在指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教学 要求,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方法 学习能力
一、教材版本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教学设计 ( 一)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物理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利用创 设情境、实验观察、理想化研究方法、进行分组实验、对数据进行深入研究, 从不同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求出 加速度。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方法交流、互评、误差分析等活动,在教学过程 中掀起高潮。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能有效地建构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 律,巩固和扩大学生在匀变速运动方面的认知结构。 提高了学生利用实验 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误差分析的能力,是对前两章所学知识 和方法的大综合。 更有意义的是,对学生表达能力、探索精神、质疑和评价 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次大综合。 教师演示利用 EXCEL 研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拟合出 x -t2 图象、v -t 图 象,根据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 应用所学规律制作“ 反应尺”。 培养学生 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应用先进技术来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 ( 二) 任务分析 枟 自由落体运动枠是必修Ⅰ中第二章枟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枠 的第 5 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 在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的概念,并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的基础上,再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研究,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特例来处理。 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主要通过演示和实验探 究,分析得出其运动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其规律有具体 而深入的认识。 而将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过 程和他的科学思维方法放到下一节课进行学习,那时再将学生的认识上升 到更高的层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问题与练习”第 4 题,不仅介绍了一种研究变速运 动的方法———频闪摄影,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会用从多个角度,用多 种方法处理同一组原始数据,得到相同的结论。 1.知识与技能 (1 ) 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理解自由落体 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2 ) 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 行分析。 (3 ) 知道自由落体的加 速度, 知 道 它 的 方 向, 知 道 在 地 球 上 的 不 同 地 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 ) 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 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 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采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仪器———打点计时 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的测定重物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探究运动规律 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1 )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 ) 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合理假设与猜想 的探究方法。
v =gt y =gt2 /2 v2 =2gy 【 虽然是本节课重要的知识点 ,但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又经过前面的实 验数据处理,得到这个规律是水到渠成的 。】 巩固: 1.问题与练习第 4 题,介绍了一种研究变速运动的方法———频闪摄 影,请至少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处理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 2.根据频闪摄影的原理,应用所学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求出照相机曝 光时间。 3 .如果利用光电计时器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相对用 打点计时器 研究有什么优势? 参看课本第 40 页。 思考: 吊桥的高度用石头下落的方法测量是否合理? 如有,请说明。 生:计时不够准确、声音传播时间未考虑、空气阻力未考虑。 【“问题与练习”第 3 题估算题的教学目标完全一致。】 研究性课题: 雨滴从那么高的空中静止开始下落 ,为什么没有把我们砸伤 ? 四、课后反思 1.引入的创新 由于初中已经接触过,学生知道是由于空气阻力作用造成的,甚至还 知道空气阻力与垂直于运动方向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所以对实验本身没 有兴趣,只是懂事地配合老师引入新课课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显得很 “ 假” ,令人十分郁闷。 事实证明,这样引入比传统引入更贴近学生的认知 。 附“ 传统引入” : 1.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 演示 1:纸片和粉笔下落 演示 2:纸团和光盘(平放)下落 演示 3:纸团和粉笔下落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有时一样快。 2.大胆地使采用学生所测量的数据。 虽然老师能自己用事先测出的 更有利于计算的数据来进行以上研究,但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怀疑数据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还是用学生测出的数据比较好。 在作图时对误差比较大的 点可以舍去,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潜移默化地教导他们 对原始数据要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 对其科学精神的培养不能停留在 表面。 3.本来还安排了利用光电计时器来研究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现在学 校的数字实验室设备完善,完全可以用事先编好的程序来处理数据,后来 担心这样一来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设备的熟悉 ,而不是对所学知识 的应用,所以还是用了传统的电磁打点计时器。 今后应多带学生到数字实 验室,培养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应用先进技术来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 4.关于雨滴下落的研究性课题,需要用到牛顿运动定律,学生还没有 学到,在这里提出来有点难 ,但可以促使学生去自学第四章的内容 。 五、课例点评 先前很担心这样设计出的课会不会流于形式 ,但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了 深刻的体会———学生的能力很强,更多的是需要教师适时引导而非灌输。 本节课学生操作多,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很大的挑战,让学生互 评和自评的环节尤其精彩,每个学生都在动脑筋,即使有些同学基础不够 扎实,在听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也很有收获。 不像有些课,虽然表面热 闹,实际上只是一种繁荣假象。 探究无处不在,如果只注重对规律的应用,那么学生只能成为学习机 器。 只有使学生从在过程中学到方法、提高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有良好的影响,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导出课题并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 始下落的运动。
( 一) 特点(教师板书) 1.不同物体运动情况相同 师:下面我们进行分组实验,两人一小组,要求同学们利用打点计时器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用铁架台将打点计时器固定住,要小心。 根据前面所 学过的方法,重点研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加速度的 特点。 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使用计算器。 10 分钟后以大组为单位先进行实 验方法与和结果的内部交流,最后四个大组各选出一个同学来展示你们的 成果,PK 一下,看看哪一组最有水平。 【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时给予指导和肯定。】 师:数据没有处理完的小组只需说出实验设计方案和预期目标就可以 了。 每组只允许说一种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法。 组 1:根据测出的位移与时间的数据,看出位移与时间不成正比,随着 时间的推移,点间距越来越大,说明是加速运动。 ( 引来一阵善意的笑,这 不是废话么?) 然后我们把时间平方了一下,找出 x 和 t2 的关系,发现它们成 正比,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静止开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 组 2:我们组先看了一下纸带上的点,发现不是等间距的,说明自由落 体运动是变速运动。 ( 同学们实在忍不住,终于笑了出来,这不更是废话 吗? 此时该学生瞟了组 1 的同学一眼,露出坏坏地笑。) 我们学过,如果是 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 ΔX =aT2 ,结合测量出的数 据就可以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还可以算出加速度值。 组 3:先根据公式 v =x /t 数据求出不同时刻的速度,看得出速度随时间 越来越大,而且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还可以根据 v2 =v1 +at 求出加速度。 组 4:最后才轮到我们组,方法都被他们讲完了,真吃亏。 (该组成员有 点沮丧。) 不过我们算出了加速度是 9.5 m /s2 。 【 教师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将他们的观点一一呈现在黑板上,使大部 分学生都能更明白,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防止学生 “ 翻供” 。】 师:那你就点评一下其他组的方案吧。 组 4:第一组根本没有提到加速度;第二组和第三组都没有算出加速 度,真是遗憾! 第 3 组的方法好象很麻烦,速度很难算的。 师:给前面三组的同学一次辩解的机会吧。 组 1:我们组算出了加速度,是用 ΔX =aT2 算的,不是用我讲的 x 和 t2 成 正比的办法算的,所以没好意思报出来。 不过我们现在知道怎么计算了, 用 x =kt2 ,求出比例系数,再除以 2 就行了。 组 4:应该是 k 乘以 2 才对,因为 x =at2 /2 =kt2 。 ( 掌声) 组 3:我们组用计算器,一点都不难算,还可以看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是均匀的,老师不是说速度的变化也需要研究吗? 组 2:我们的办法最省力了,加速度是算出来了,大约 9.4m /s2 。 师:大家用到的方法都很好,表达很清楚,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师: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除了用公式去分析数据,还有没有别的 更直观的研究方法? 生:图象法! 教师操作并投影: 挑一组学生测出的数据,当场利用 EXCEL 软件处理数据,找出位移与 时间的关系,画出 x -t 图,结果是曲线,不便于研究。 尝试 x -t2 图,发现是 过原点的直线,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并利用图象的斜率 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根据 x =at2 /2 的公式,并算出加速度。 由这组数据,应用 EXCEL 还可以方便地算出各点的速度,再作出 v -t 图,过原点的直线,一样可以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根据斜率得出加速度。 ( 二)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