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误诊分析探讨

合集下载

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肖汉【摘要】目的:探究在乳腺癌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细针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超声诊断,观察组患者实施细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的准确率,比较两种方式的敏感性、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误诊率、特异性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手术中应用细针穿刺技术能有效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24【总页数】2页(P139-140)【关键词】细针穿刺;乳腺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作者】肖汉【作者单位】辽阳市中心医院乳腺科,辽宁辽阳 11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建立起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使疾病产生[1-3]。

其中乳腺癌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4,5]。

在实施手术之前实施细针穿刺及肿块切除活检。

本文就主要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细针穿刺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对照组48例患者中,年龄为34~59岁,平均(42.1±4.1);观察组48例患者中,年龄为31~58岁,平均(46.5±3.7)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超声检查,主要方法为:选取由飞利浦公司和美国GE公司生产的型号分别为:SIU22和LOGIQ9/VIVID7,将探头频率调整为7.5~13Mhz,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的姿势,暴露患者两侧乳房,以乳头为中心点横竖及由内向外的放射状切面检查,同时要对患者的双侧腋窝扫描检查。

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

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

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赵滨;续薇【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5(031)003【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物穿刺术细胞学诊断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10 mL一次性注射器直接穿入患者甲状腺肿块,在肿块内多方向抽取0.05~0.10 mL 成分,涂片、镜检.结果:303例甲状腺肿物的穿刺细胞学检查中,良性病变247例,其中急性炎症14例,临床诊断12例,符合率85.7%;亚急性炎症24例,临床诊断25例,符合率96.0%;慢性炎症67例,临床诊断66例,符合率98.5%;甲状腺肿24例,病理学诊断26例,符合率92.3%;甲状腺腺瘤78例,病理学诊断78例,符合率100%.甲状腺癌56例,病理学诊断56例,符合率100%.结论:细针穿刺术方法简单,容易掌握,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诊断结果,患者痛苦小、易接受,本方法可与病理学诊断互为补充.【总页数】2页(P462-463)【作者】赵滨;续薇【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8【相关文献】1.甲状腺结节无负压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组织学诊断对照及误诊分析 [J], 闻春艳;张文杰;孙大菊2.细针穿刺细胞学在诊断甲状腺肿物中的应用 [J], 马纪周;杜勇军;撖俊;吴丹;李娜;张佳佳3.超声引导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的对比研究[J], 陈岚;周本涛;黄眷杰4.乳腺小细胞癌的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及其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对比研究 [J], 金京子;黄美子;朴美慈5.B超诊断甲状腺肿物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J], 张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结果无法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结果无法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结果无法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最常见的肿物,临床上发现率较高。

细针穿刺(FNA)术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金标准,具有无创、简便、安全等优点,是临床首选的诊断方法。

部分患者的细针穿刺结果无法明确诊断,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困扰。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结果无法诊断的影响因素值得深入探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指导临床治疗。

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较少,因此有必要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结果无法诊断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参考,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益的指导。

的明确界定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这一诊断难题,为之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结果无法诊断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分析造成细针穿刺结果无法诊断的各种因素,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细针穿刺诊断结果无法确诊可能导致的影响,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这一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细针穿刺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启示,为医疗领域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研究意义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常见的良性肿瘤,但也有一部分结节可能是恶性的。

细针穿刺术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可以通过直接穿刺结节组织获取细胞学信息,对甲状腺结节的性质进行评估。

在部分情况下,细针穿刺结果无法明确诊断结节的性质,这给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扰。

研究表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能够提高穿刺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细针穿刺结果无法诊断的情况仍然存在,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细针穿刺结果无法诊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有助于了解该现象的成因,优化诊断策略,提高结节性质的准确评估。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65例报告)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65例报告)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65例报告)任雪莲【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2(036)012【总页数】3页(P1100-1102)【作者】任雪莲【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科,都匀55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FNAC检查尤其鉴别结节良、恶性是最可靠、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怀疑结节恶性病变者均应进行FNAC检查。

术前FNAC检查有助于术前明确癌症的细胞学类型,确定正确的手术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FNA检查不能区分甲状腺滤泡和滤泡细胞腺瘤,应重复FNAC检查,这样可使其中30%~50%患者明确诊断,如果重复FNAC检查仍不能确诊,尤其是结节较大、固定者,需要手术治疗[1]。

现将200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诊断为甲状腺疾病的65例患者FNAC检查资料进行对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65例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住院病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1例(32.31%),男性3例,女性18例,年龄11~66岁,平均39.5岁;甲状腺囊肿15例(23.08%),女性13例,男性2例,年龄20~65岁,平均4l 岁;结节性甲状腺肿11例(16.92%),男性1例,女性10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5岁;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8例(12.31%),男性2例,女性10例,年龄30~54岁,平均年龄40.2岁;亚急性甲状腺炎5例(7.69%),均为女性,年龄32~50岁;甲状腺腺瘤4例(6.15%),3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32~52岁;滤泡性甲状腺癌1例(1.54%),男性,57岁。

1.2 方法细针穿刺活检的定位选择:B超可了解甲状腺结节的位置、边界、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及周围组织的回声,提供穿刺的最佳选择部位,故我院在超声引导下作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阳性率进一步提高。

一般采用探头频率为5~10MHz的超声仪。

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误诊分析

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误诊分析

1 1 6・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4 年1 月第 1 6 卷第 1 期
原发性颈淋 巴结结核误诊分析
缪 爱林 陈玉芳 周 宏
原发 性 颈 部淋 巴结结 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 常见 的肺 外结 核 ,其
发病 率 近 年有 升 高 趋 势 。 由于 其 早 期 症 状 不 典 型 , 患者 常 因颈部 肿 块 至 门诊 就诊 ,给诊 断 带来 一 定 困 难 ,常延 误 诊 断 和 治 疗 。现 将 2 0 0 3年 1月 至 2 0 1 3 年 4月本 院诊 治 的 2 2 例 颈淋 巴结 结核误 诊 的临床 资 料报 告如 下 。
误诊情况 : 确诊前误诊为慢性颈淋巴结炎 1 3 例,急性 颈淋巴结炎 2 例,恶性淋巴瘤 4 例,转移癌 3 例。
作者单位:2 1 3 0 0 1 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4 年1 月第 1 6 卷第 1 期
1 临床资 料
1 . 1 一般资料 2 2 例颈淋 巴结结核患者 ,男 8 例 ,女
机体抵抗 力下 降时 ,原发感染 经淋 巴管 向颈部淋 巴结 蔓延 引起颈淋 巴结结核 。颈淋 巴结结核 发病除机体 抵
抗力 下降外 ,局部 免疫状态 可能也是 原 因之一 ,本 组
1 4例 ; 年龄 l 5 ~ 6 0岁 ,中位 年龄 3 5岁。 主要 临床 症 状为颈部发现肿块 。病史 3 ~ 1 0个月 ,平均 6个月。所 有患 者均否认有 结核病接触 史和肺结 核病史 ; 亦无 低 热 、盗 汗 、食欲减退 等全身 中毒症状 。所 有患者 确诊 后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 > 1 年。 1 . 2 颈部肿块 特点 结核累及单侧者 l 4 例, 双侧 8 例;

乳腺肿块628例细针穿吸细胞学结果分析

乳腺肿块628例细针穿吸细胞学结果分析

成薄涂 片 2 ~3张 , 自然晾干或 吹风 机吹 干 。用 瑞 氏. 姆 萨 姬 复合染液 染色 。显微镜 观 察 , 分 类 ( y 4级 Ar 级), e分 【 。病 理 组织学诊 断均为常规 石蜡切 片 , E染 色 。 H
2 结果
导管 内乳 头状瘤 中 2例诊为乳 腺炎 , 因伴有 感染 所致 。此 系
诊 断总符合率 达 9 .%( 1 。 55 表 ) 表 1 68例乳腺肿块 病理组织学 与 F A 2 N C结果 比较
确率达 9 .% , 良性肿瘤 和 病变诊 断 准确 率达 9 .% , 31 对 57 总 诊断准 确率 达 9 .% , 文 献 【4报道 稍 高。因 此 , 腺 肿 55 较 2] . 乳
形 成纤维腺瘤 , 腺瘤边 缘不 清 , 与周 围组织分界不 清 , 材 时 取 只取到 了增 生部分 。乳腺增 生 的细胞 学特 点 为细 胞成 分稀 少, 腺上皮细 胞 可 散在 或成 团增 生 , 化 良好 , 质 少 而淡 分 胞 ’染 , 细胞 及胞核 大小 基本一致 , 核染色质致 密呈细粒 状 , 核仁 小且不 明显 , 有时可见 大 汗腺 细胞 , 更有 助于 乳腺 增 生 的 这
状, 细胞 团间可 见双极裸核 细胞 , 具有特殊诊 断意义 , 一方 面 证实为 良性 , 一 方 面有 助 于纤 维 腺瘤 的 诊 断 。2 另 3例 乳 腺
肤常 规消毒 , 需麻醉 , 无 固定肿块 , 刺入深 度约为肿块 半径 的
13—23 负压 下反复进退 2 / /, ~3次 , 出物 用针 头或推 片 制 吸
共做 乳腺肿块 9 2例 , 中 68例 经 手术 治疗 , 8 其 2 并送 病 理 组 12 方法 . 穿刺用 1 ~2 I 一次性 注射 器 , . 针 头 , O 0I l l 89号 皮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分析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分析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分析。

方法5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乳头溢液涂片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将其置于光镜下对细胞学特征予以详细观察,对比穿刺细胞学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结果穿刺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81.48%(44/54),误诊率为18.52%(10/54),其中误诊成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患者6例(60.00%),误诊成乳腺癌患者4例(40.00%)。

结论临床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采取乳头溢液涂片检查结合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较为准确,对术前诊断有指导作用,但是诊断病变复杂且多发的患者时要慎重选择,特别是针对乳腺肿块伴随溢液诊断成乳腺癌的患者,最好是选择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细胞学诊断;病理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属于较为多见的一种乳腺良性上皮性肿瘤,大部分都存在乳头溢液。

该疾病术前病理诊断最理想的方法是细胞学检查,特别是针对没有触及显著肿块的患者,能够触及肿块的患者可运用细针穿刺结合溢液涂片的细胞学诊断方式[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分析,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细胞学涂片以及组织病理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切除乳腺肿瘤通过组织切片确诊。

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38.8±7.5)岁;病变位置:24例患者左侧病变,27例患者右侧病变,3例患者双侧病变;其中28例患者伴随有清亮稀薄乳头溢液,16例患者伴随有血性溢液,10例患者未见溢液能触及小结节。

1. 2 方法于穿刺术前详细掌握患者的病史,检查是否存在肿块,一旦发现肿块要从肿块远端顺着导管引流方向到乳头处予以按摩和挤压,动作应保证柔和;当出现液体时,选择末端或是中间液体进行涂片;若患者属于乳腺肿块且伴随有溢液时,要首先完成溢液涂片检查,再按照肿块形态、活动度以及硬度等予以细针穿刺;按照负压抽吸法,选择7号针头进行多次抽吸,一旦发现囊液要将其完全吸除后再次穿刺残存结节;发现针柄中存在穿刺物时终止抽吸,在玻片上用穿刺物匀称涂抹。

亚急性甲状腺炎6例误诊分析

亚急性甲状腺炎6例误诊分析
者较 少见 。本组 3例术 后 出现不 同程度 的声音 嘶 哑
② 结 合病 史 、 征 、 体 辅助 检 查 , 面考 虑 。③ 检 测 血 全 沉 。④ 对临 床症状 不典 型 , 它检查 不能确 诊者 , 其 可
用细针 吸取 活体组 织检 查 , 以求 确诊 , 避免 贸然手术
少见, 主要 是 由于挫 夹 、 拉 过 度 、 牵 血肿 压 迫 引起 暂
低 热 。查 体 : 甲状腺肿 块质 地较硬 , 压痛 , 边界 不清 。
B超 示 : 右侧 甲状 腺腺 瘤 2例 、 侧 1例 、 左 双侧 3例 , 行 不规则单 侧或 双侧 甲状 腺 部分 切 除 , 后 3例 出 术
现 不 同程 度 的声 音 嘶 哑 , 短 3个 月 , 过 针灸 、 最 通 理
2 1 声 音嘶哑 的原 因 .
甲状 腺 术后 出现声 音 嘶 哑 , 甲状 腺 良恶性 肿 在 瘤、 甲状腺 肿 以及 以手 术治疗 的桥 本病 中均有 报道 ,
其 发生率 以甲状 腺 癌 较 多 , 其次 是 巨 大 型 甲状 腺腺 瘤、 结节性 甲状 腺肿及 桥本 病 , 急性 甲状腺 炎所致 亚
2 讨 论
及 术前 未穿 刺检查 。
综 上所 述 , 组亚 急 性 甲状 腺 炎致 声音 嘶 哑 的 本 原 因是 手术误 伤 喉返 神 经 , 本 原 因是 误诊 。为避 根
免这一 情况 发生 , 注 意 以下 几点 : 熟悉本 病 的特 应 ① 征 。遇 到 甲状 腺 肿 块 疼 痛 且 有 放 射 痛 者 应 引 起 警 惕 , 虑到有 本病 的可 能性 , 考 同时 追 问有 无 上 感史 。
超诊 断 , 不考 虑其 它症状 和体 征检查 , 是造 成误诊 的

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徐群官【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146例可能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行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实施乳腺手术治疗,手术后行病理学诊断。

结果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后阳性患者78例,采取乳腺癌根治性手术,阴性患者68例,采取开放活检手术治疗。

手术后证实乳腺癌患者48例,非乳腺癌患者20例。

结论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能够为怀疑乳腺恶性肿瘤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35【总页数】2页(P114-114,115)【关键词】乳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价值分析【作者】徐群官【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辽宁大连11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在乳腺疾病病理学诊断中(FNAC)应用效果明显,由于其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并没有粗针穿刺活检的准确率高,所以,主要应用在乳腺良性肿瘤和同侧腋窝多能触及质地较硬的淋巴结诊断中,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优点为操作简单且经济安全,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辅助诊断方式,当前,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在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就这一诊断方式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所要研究的对象为前来我院就诊的146例可能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对比分析146例患者经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后的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结果,具体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146例可能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检查后,实施乳腺手术治疗,在手术后进行病理学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病理诊断研究

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病理诊断研究

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病理诊断研究徐庆梅【摘要】目的研究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36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对其确诊率和临床病例对照符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36例患者中共130例被确诊为颈淋巴结肿大,确诊率为95.6%.淋巴结炎87例,经临床确诊85例,确诊率为97.7%;淋巴结核6例,经临床确诊5例,确诊率为83.3%;恶性淋巴瘤7例,经临床确诊5例,确诊率为71.4%;淋巴结转移瘤34例,经临床确诊33例,确诊率为97.1%;巨大型淋巴结增生2例,经临床诊断确定为误诊.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颈部淋巴结肿大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01【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细针穿刺;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细胞学【作者】徐庆梅【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徐州 22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8淋巴结主要是经过抗原刺激后形成的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场所,其主要表现出免疫、过滤、增殖等诸多作用,通过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将多种疾病体现出来,此外,某些疾病的突出表现也是经颈部淋巴结肿大突显出来的。

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且无较大创伤,禁忌证并不多,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与病理学相同的诊断结果。

就目前而言,细针穿刺细胞学已经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方法,备受肯定和青睐[1]。

本文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36例作为观察对象,旨在判定穿刺细胞学诊断与颈部淋巴肿大的主要方案,确定细胞学诊断的具体临床价值和特征,报道如下。

表1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分析[n(%)]组织切片诊断标本数量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准确误诊恶性可疑良性良性 126 5(3.9) 0(0.0) 121(96.1) 122(96.8) 4(3.2)恶性 10 2(20.0) 1(10.0) 7(70.0) 8(80.0) 2(20.0)共计 136 7(5.1) 1(0.7)128(94.1) 130(95.6) 6(4.4)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3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2例(52.9%),女性患者64例(47.1%),患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2.8±3.4)岁。

乳腺肿块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乳腺肿块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负压 即 町。 在 肿 物 处 改 变 方 向 反 复 多 次
多 次 、 个部 位 穿 刺 , 察 治 疗 中病 情 变 多 观 化 及 追 踪 某 些 疾 病 的 进 展 。 对 于 确 定 的
乳 腺 良性 肿 瘤 或 炎 症 性 病 变 ,I 导 临床 I指 医 生 采 取 恰 当 的 治 疗 措 施 。 对 于 失 去 手
纤 维瘤 ; 腺 增 生 时钳 向 腺 体 组 织 则有 乳 刺 切 感 , 针 刺 在橡 皮 上 , 出 物 也 较 少 , 像 吸 为 白色 或 脂 肪 样 物 ; 人 针 时 有 落 空 感 , 若 吸
符合率较高 , 总结 分析如下 。 现
资 料 与 方 法 8 3例 患 者 , 龄 1 年 7~7 6岁 , 为 门 均 诊 和 普 查 筛 选 患 者 。 患 者 乳 腺 均 呵 触 及 包块 , 靶 摄 片 可 见 异 常 现 象 。 钼
败, 山现 假 -性 , 诊 断造 成 难 , 至 会 j 月 给 甚
病 理 类 型 等 几 种 影 响 预 后 的 重 要 因 素 基 本一致 , 生 存率 针 吸组 为 7.% , 5年 95 未 针 吸 组 为 7 . % 。2年 内 死 亡 率 针 吸 组 27
为 7 9 , 钊‘ 组 为 1. % 。 关 于 针 .% 未 吸 08 吸 对 乳 腺 癌 预 后 无 不 利 影 响 的 报 告 还 有 很 多 。公 认 的观 点 是 : 然 针 吸 必 然 造 成 虽
断 方 法 , 对 于 钼 靶 x线 检 查 、 相 B超 等 而
规 范 操 作 , 对 患 者 认 真 负 责 , 作 中 切 要 操 忌 粗 暴 挤 压 肿 块 , 位 要 准 确 , 刺 深 度 定 穿 要 根 据 肿 块 的大 小 变 动 , 其 当肿 块 直 径 尤 <ln 时 , 将 肿 块 刺 穿 可 造 成 穿 刺 失 l 如 c

亚急性小儿甲状腺炎16例误诊分析

亚急性小儿甲状腺炎16例误诊分析
Nem n g Z aa t n 1 2 5 C i a i e g u, h l n u 6 6 0, h n .
【 bt c】 b c v A p i y i nelb p ae fi ans y it. t— A s atO j t e pln t rd ed i s t m k d itd go s fhrdi Me r ei ygh o e o yo a ene i iot o i s h
迫症状。
亚急性 甲状腺 炎亦 称 D . u r i , e Q e an病 占甲状腺 疾病 的 v
0 5 一6 2 … .% .%

本病 的真 正病 因至今 尚不 肯定 , 病长 多 本
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 或扁桃腺 炎之后 , 一般认 为系病 毒感 染 或病态反应 所致 , 时在腮 腺炎 的 流行季 节 , 有 也可 能有 亚急 性 甲状腺炎的流行 , 本病也可能偶发 于急性 风湿热或某 种链
o P e n s n / g w ih . h rx n 0mg d i u e o o w e s P e ns n sh fd s s d frt d rd i el o mg k eg t T y o i e4 / s s d f r w e k . r d io e i a o e u e t l o wo w e s Re u t T y od t e p n s t d e t n iai n Co c u in S b c t h l h r ii s c n te t e k . s l h r i i sr s o d o me i ai dc t . n l so u a u e c i t yo d t a r a — i o o d i me tb d c n a d as a e g o f c . n y me ii , n o h v o d ef t l e

细针穿刺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细针穿刺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维普资讯 ・4 ・ 4 广州医药
20 0 8年 第 3 9卷第 3期
细针 穿刺 细胞 学 在乳 腺 肿块 诊 断 中应 用 价值 的研究
江 沂 王 倩 江桂 英 周 丽梅 林调 记
广 州市 中医医院 ( 1 10 503 )
【 摘 要 】 目的 乳腺肿块在 门诊 患者 中占很 大比例 ,且逐 年增 多,因此 本研 究拟探 讨 细针 穿刺 细胞 学检 查
瑞 . 染 色 无需 固 定 ,干 燥 后 加 上 染 液 约 1 姬 5—2 0分 钟 ,流
3 讨 论 .
乳腺肿块 是门诊 乳腺疾病 患者 中最 常见 的症状 ,可 发 生在乳 腺发育后 的不 同年龄组 。乳 癌是 最常见 的肿瘤 ,至 今仍排 在女性肿 瘤 的第 一位 ,且发 病逐 渐增 多 ,年龄 日趋 年 轻。因而许 多女性 因担 心肿块 是乳腺 癌而就 诊。乳腺肿 块 的鉴别非常重 要。一部分肿 块根据 病史体 征及 触诊 即能 确定 ,但有 一些 肿块 需经 过多种检 查手段 才 能确诊 ,尤其 须 经病 理 检查 才能 确定 。远红 外透 照 、热 图、钼靶 照相 、 C T都对乳腺肿块 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但 影像学 的检查 并不能完全 代表 病理性质 。如 乳腺纤 维瘤恶变 早期 影像学 并不能 见到毛刺状边缘这 一特 征性 的癌性包块 的影像改变 。 细针穿 刺细胞学 检查 是接 近 于病 理 切片 检查 的一种 方法 ,
【 关键词 】 细针 穿刺 细胞 学 乳腺肿块
病理组织 学 诊 断
9 , % (4 / 5 ) 60 2 22 2 ,其 中 F A N C恶性 肿瘤诊 断 的正确 率为
9 . % (6 6 ) 85 6 /7 ,良性病 变 诊 断正 确率 为 9 .3 (7 / 5 1% 16 15 。潜在假恶性率 为 15 % (/ 7) ( 细胞恶性 和可 8) .0 16 指 疑恶性 ,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 良 ) 。临床病 理资料 3 7例 6 肿块患者 ,男 2例 ,女 35例。年龄 2 7 6 3— 3岁 ,平均发病 年龄 2 4 5— 5岁 。左侧和右侧发病无差别 。细针穿刺细胞学 诊 断的准确率 为 9 . % ,见表 1 60 。 表1 22例乳腺肿块 细胞 学与组 织学结果 5

B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B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B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许月琴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咨讯》
【年(卷),期】2010(002)001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方法:总结373例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资料,其中289例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结果:289例乳腺肿块病人,恶性肿瘤214例,良性75例,而细针吸取细胞学对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率为95.5%,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6.3%.结论:B 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对乳腺肿块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避免漏诊误诊发生.
【总页数】2页(P115-116)
【作者】许月琴
【作者单位】晋江市医院普外科,362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体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J], 任宏义;朱连清;黄勇进;冯斯奕;陈争春;黄海晏
2.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 [J], 元国荣;陈杏初
3.B超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在判断乳腺肿块性质中的临床应用 [J], 高莉娟;苏东明
4.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邓琳;王烈;王冰;谢飞来;柯法永;蒋彦;黄盛;陈淑明;胡永利;张再重;王娟
5.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与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 [J], 邹淑丽; 吴在龙; 张金蕊; 焦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诊断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的价值分析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诊断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的价值分析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诊断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的价值分析李良红;张文娟;刘啸虎;闫海梅【期刊名称】《大医生》【年(卷),期】2024(9)6【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US-FNAB)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US-FNAB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节最大直径不同分为≤10 mm组(34例)和>10 mm组(26例)。

比较两组患者US-FNAB细胞学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出情况,分析US-FNAB检查诊断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的效能。

结果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结节直径≤10mm的患者共检出恶性结节10个;结节直径>10mm的患者共检出恶性结节10个,不同结节直径患者US-FNAB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将>10 mm组的Ⅳ类、Ⅴ类和Ⅵ类患者(共13例)和≤10 mm组的Ⅴ类、Ⅵ类患者(共10例)进行穿刺采样,病理结果提示恶性结节22例,良性1例。

经一致性分析,US-FNAB检查诊断结节直径>10mm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0.846,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0.333,Kappa为0.435;诊断结节直径≤10 mm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1.000,准确率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

结论US-FNAB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患者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3页(P129-131)【作者】李良红;张文娟;刘啸虎;闫海梅【作者单位】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诊断与粗针穿刺活检对直径大于10 mm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的比较2.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性分析3.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与细针抽吸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4.超声引导下粗针、细针穿刺活检在直径>1cm可疑甲状腺结节中诊断应用5.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层医院细胞学检查误诊3例分析

基层医院细胞学检查误诊3例分析

基层医院细胞学检查误诊3例分析
杨润梅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1(040)009
【摘要】例1:女,79岁,因胸闷、气紧、胸腔积液入院,既往有结核病史。

放射、CT、超声均未查及肿物阴影,陈旧性结核病灶不能除外;行胸腔积液常规细胞学检查,【总页数】1页(P518)
【作者】杨润梅
【作者单位】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034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结核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误诊15例分析 [J], 章梅娇;程小平;黄旦华;梅金红
2.乳腺恶性肿瘤针吸细胞学检查误诊二例分析 [J], 李玉红;张杰;贾国涛
3.宫颈液基细胞学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检查结果300例分析 [J], 孙进;刘英;王朝丽;熊丁
4.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误诊病例分析 [J], 翟蔚
5.甲状腺癌针吸细胞学检查误诊37例分析 [J], 赵信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4 肉芽肿性乳腺炎(瑞氏染色 ×40)
图 5 增生性淋巴结炎(瑞氏染色 ×40)
图 6 淋巴结结核(瑞氏染色 ×40)
3 讨论
毛母质瘤瘤细胞通常由嗜酸性细胞 (或基质样细
FNAC 检查以其简单快 捷 安 全 在 国 内 外 应 用 胞)和嗜酸性的影细胞构成,偶可见嗜碱性细胞向
广 泛 ,具 有 实 用 价 值[1]为 达 到 高 度 准 确 性 ,必 须 结 影细胞过渡。 瘤细胞体积较小,边界不清,核圆形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1129(2012)06-0609-02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2.06.034
1 材料与方法
病理诊断作回顾性分析。
1.1 材料 2008-2011 年 6 例经我院检验科细胞室 2 结果
诊断为恶性肿瘤,经病理确诊为良性病例。
的紫红色索条支架。 涂片背景同时可见大小不等 部位取样。
6 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误诊分析探讨
·检验与临床·
崔红梅
(利川民族中医院检验科,湖北 利川 445400)
摘 要: 目的 分析 6 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中误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例 ,以 总 结 经 验 吸 取 教 训 ,避 免 同 样 错 误 的 发 生 ,提
高诊疗水平。 方法 回顾 2008 年-2011 年我科诊断的假阳性病例,分析误诊原因。 结果 颈动脉体瘤误诊为转移癌,梭形细
肉瘤
梭形细胞脂肪瘤
3

60 左耳廓前直径约 2cm 边界清楚质地较硬,无疼痛,表皮破溃
基地细胞癌
毛母质瘤
4

52 左乳外上相限,直径约 3cm 质地较硬,固定,无痛感
乳腺癌
肉芽肿性乳腺炎
5

45 左会阴旁,直径约 2cm 固定质地中度,无痛感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可能性大 增生性淋巴结炎
6

35 右颈,直径约 2cm 固定质地中度,无痛感
见表 1 及图 1~图 6。
1.2 方 法 将 6 例 误 诊 病 例 的 FNAC 结 果 与 临 床
表 1 6 例患者临床资料及 FNAC 与病理诊断对比结果
病例 性别 年龄
临床体征
FNAC
病理学诊断
1

45 左颈中部,直径约 2.5cm 软有搏动感
转移癌
颈动脉体瘤
2

50 左腹部,直径 4cm 边界清楚质地中度,无疼痛,固定
淋巴结转移癌
淋巴结结核伴坏死
图 1 颈动脉体瘤(瑞氏染色 ×40)
图 3 毛母质瘤(瑞氏染色 ×40)
·610·
第 30 卷第 6 期 2012 年 12 月
实验与检验医学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Vol.30 No.6 Dec. 2012
感且包块手感较软。 镜下瘤细胞丰富,上皮样瘤细 不太大,涂片中常可见肥大的组织细胞,增生的纤
胞大量散在分布,多呈类圆形,亦可为梭形、多边 维母细胞,异形细胞少,炎性细胞多,见图 4。 因此
形或不规则形。 该涂片中瘤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 诊断依据不十分充分时,谨慎读片。
形,染色质均匀,核仁清楚,核分裂像难见。 胞浆丰
很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 诊断时尤应注意鉴别回 见,细胞成分较单一,但两者均可见核分裂象。 见
顾该片瘤细胞形态较单一松散, 除瘤细胞外未见 图 5。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 NHL 的区别有时较困
其它细胞。 见图 1。
难[6],特 别 是 淋 巴 组 织 明 显 弥 漫 增 生 时 ,在 组 织 切
病例 2 梭形细胞脂肪瘤误诊为肉瘤。 此病例 片中都难与 NHL 区别, 因此应密切结合临床或建
病例 5 增生性淋巴结炎误诊为非霍奇金氏淋
富,边界不清,淡 染 ,有 空 泡 状 ,含 嗜 酸 性 小 颗 粒 。 巴 瘤(NHL),回 顾 该 片 时 ,发 现 该 片 幼 稚 淋 巴 细 胞
涂片中有时可见一定数量的单核、 双核或多核瘤 与成熟淋巴细胞比例较高点,但易见巨噬细胞,少
巨细胞,特别是大而深染的畸形核或巨型核细胞, 量的中性粒细 胞 和 组 织 细 胞 ,NHL 十 分 难 见 或 少
片中细胞丰富, 可见少量异性细胞, 但核分裂相 议活检确诊。
少, 细胞形态与结节性筋膜炎的细胞形态相似且
病例 6 淋巴结结核误诊为淋巴结转移癌伴坏
包块位置表浅,边界较清楚。 梭形细胞脂肪瘤镜下 死。 经重新阅片发现,此标本中无典型的朗罕氏细
可见由脂肪细胞构成的脂肪组织团块。 散在的脂 胞,有散在的类上皮细胞,和坏死细胞。 见图 6。 回
胞脂肪瘤误诊为肉瘤,毛母质瘤误诊为基底细胞癌,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增生性淋巴结炎误诊为淋巴瘤,淋巴结
结核误诊为淋巴结转移癌,结论 正确掌握穿刺技术,熟悉各种肿瘤的形态学特征,结合临床,全面分析减少误诊。
关键词:细 针 穿 刺 细 胞 学 ;误 诊 ;病 理 学 诊 断
中图分类号 R446.8
假阳性,现对 6 例病例的假阳性误诊进行分析
化物。 见图 3。
病例 1 颈动脉体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 其瘤
病例 4 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 此例
细胞体积较大而易误诊为转移癌[4],部分病例在影 包块手感较硬,回顾分析此例涂片,发现这些增生
像学上可看到该包块在动脉分叉处, 手触有搏动 的细胞染色质不太粗糙,难见核仁,细胞的异形性
合临床,病史,体征及对各个病例的鉴别诊断[2],才 或椭圆形,染色质均匀,深染,有时可见小核仁。 胞
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由于 FNAC 检查不能显示组 浆量少,嗜碱性。 “影细胞”呈团片状分布,界限清
织结构, 只能通过微观肿瘤细胞的变化特点来确 楚,细胞核不着色或轻微着色,胞浆嗜酸性。 常伴
定 其 性 质 ,其 准 确 性 差 异 较 大[3],易 出 现 假 阴 性 与 有炎症细胞及异物巨细胞。 涂片可见不等量的钙
肪细胞呈球形,体积偏大,核呈小圆形,深染,常被 顾认识到:当时进针时进入了包块的中心,吸取出
胞浆内大而单个的脂肪空泡推向细胞边缘而不易 的坏死物在镜下呈现外形不齐,细胞退变等特征,
见。 可见梭形细胞、多核椭圆形细胞、花瓣状多核 让笔者将成巢的坏死细胞核当肿瘤细胞判断了。
巨细胞等, 脂肪细胞团之间可见由纤维组织构成 这例提醒以后应在包块的边缘, 避开中心的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