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了真正的舒心的快乐。这些都证实了孟子“与民同 乐”思想的正确性。
其实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说都很 重要,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 中饱私囊,捞它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 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 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 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 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壑难填, 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 快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 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 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大王在这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 箫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 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 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 王车马的声音,见到 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 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 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倘若 大王与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 戴!”
2、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贤者而后 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的理解。
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 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 楼,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
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 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 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 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 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 白鸟洁净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 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 百姓非常高兴,把 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 ‘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 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汤誓》 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 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墙深 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 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 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 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 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 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巡游,我怎么能得到休 息?我王不出来游乐,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 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 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 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记的事情也就 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 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 们都为此而忧虑。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 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 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 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 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 好君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 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 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
“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
朝儛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 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 王的巡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 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 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 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 系的。
2. 王语暴以好乐, 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状语后置)
3. 何以能鼓乐也? 凭什么(为什么)能奏乐呢?(宾语前置)
•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 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 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 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经始勿亟 jí 麀鹿攸伏 yōu yōu
於牣鱼跃 w rèn ū
王在灵囿 yòu 麀鹿濯濯 zhuó
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日,何时。 予及女偕亡 女,通“汝”。
•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
“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 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 (乐、忧: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以……为忧愁。)
舍 • ②出 于郊
•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问题归纳
•3.分类列举本文出现的文言句式。
• ①宾语前置句: •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 ②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
•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环视着鸿雁麋鹿,一面说:“贤人
也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先成为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即使有这些东
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于是反复地度量。天下百姓
都来建造,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老百姓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接见,大王 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接着 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 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也许就很不错了!几 天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 暴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 色,他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乐,只不过 喜好世俗的音乐罢了。
只有行为方式对了,人才能获得快乐。行 为方式不对,那么永远得不到快乐。俗话说: “一步错,步步错”,又说:“一步走错,全盘 皆输”。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三课时
自主学习
放于琅琊 fǎng yá 秋省敛而助不给 xǐng jǐ 睊睊 juàn 慝 tè 徵招 zhǐ sháo
问题归纳
•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
乐?”曰:“不若与众。”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 怕就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音乐与古代 的音乐差不多。”宜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 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娱乐,与和他人一 起娱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他人 一起娱乐更快乐。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娱乐, 与和多数人一起娱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 “不如与多数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田,通“畋”,打猎。
问题归纳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
人,多数人 今王鼓乐于此 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合作探究
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译 成现代汉语。
1. 暴见于王, 我被齐王召见,(被动句,“于”表示被动。)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生字认读
王语暴以好乐 yù庶几 shùjī
有诸 zhū
独乐乐 yuèlè
孰乐 lè
臣请为王言乐 Wèi lè
管籥之音 yuè 疾首蹙頞 cù è
羽旄 máo
则王矣 wàng
问题归纳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 ①遵海而南 • ②秋省敛而助不给:
(遵:沿着。)
• ③为诸侯度( • ④民乃作慝 (
) )
(省:视察。不足。)
• ⑤师行而粮食(
)度:法度,准则。
• ⑥人不得,则非其上(
)
慝:邪恶。
师:众人。
非:责怪,非难。
问题归纳
•2.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 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 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 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国君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 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 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 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 “ 贤者亦有此乐 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 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 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 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问题探讨
1、读第一层:庄暴见齐王,王语暴 以好乐,暴为何未有以对也?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正面引出论题;
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
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问题探讨
2、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
齐王变了脸色,是因为喜好的不是
先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 “惭其 好之不正”。 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
张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尊敬 孟子怕他说自己喜欢俗乐,而荒于国 事。
问题探讨
3、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 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的悲惨图景和人 人都“欣欣然有喜直接的、枯燥的说教。通过 描写来说理,形象,生动,直观,通 过对比说理,更加突出观点,在议论 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吧!假如大王 在这里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 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 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 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 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说:‘我们大王喜 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 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 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合作探究
•1.孟子是如何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该 主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 正反对比,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 证作为论据,提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 的思想主张,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
•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导 人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残暴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 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 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 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 頞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 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合作探究
•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引入话题 →转换话题 →直切正题 →得出结论
投其所好
好乐
请君入瓮 由谈乐(yuè)而言乐(lè)
形象生动 正反对照引出与众乐乐
水到渠成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可王天下
课文层次及内容初步理解
•第一层:庄暴向孟子讨教“王之好乐, 则何如?” •第二层:孟子缓解齐宣王的窘态,借题 发挥 •第三层:孟子通过引导及描述讲解“与 民同乐”的道理。
4. 思考: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有 什么意义?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孟子的“与民同乐”思想劝告统治者 为民着想,了解人民的苦乐,爱惜民力, 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 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统治阶级的 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 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这 种思想不会真正的实现,仅是空想而已。
其实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说都很 重要,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 中饱私囊,捞它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 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 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 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 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壑难填, 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 快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 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 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大王在这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 箫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 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 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 王车马的声音,见到 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 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 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倘若 大王与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 戴!”
2、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贤者而后 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的理解。
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 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 楼,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
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 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 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 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 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 白鸟洁净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 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 百姓非常高兴,把 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 ‘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 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汤誓》 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 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墙深 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 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 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 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 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 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巡游,我怎么能得到休 息?我王不出来游乐,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 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 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 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记的事情也就 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 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 们都为此而忧虑。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 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 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 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 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 好君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 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 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
“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
朝儛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 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 王的巡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 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 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 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 系的。
2. 王语暴以好乐, 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状语后置)
3. 何以能鼓乐也? 凭什么(为什么)能奏乐呢?(宾语前置)
•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 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 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 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经始勿亟 jí 麀鹿攸伏 yōu yōu
於牣鱼跃 w rèn ū
王在灵囿 yòu 麀鹿濯濯 zhuó
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日,何时。 予及女偕亡 女,通“汝”。
•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
“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 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 (乐、忧: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以……为忧愁。)
舍 • ②出 于郊
•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问题归纳
•3.分类列举本文出现的文言句式。
• ①宾语前置句: •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 ②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
•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环视着鸿雁麋鹿,一面说:“贤人
也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先成为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即使有这些东
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于是反复地度量。天下百姓
都来建造,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老百姓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接见,大王 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接着 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 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也许就很不错了!几 天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 暴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 色,他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乐,只不过 喜好世俗的音乐罢了。
只有行为方式对了,人才能获得快乐。行 为方式不对,那么永远得不到快乐。俗话说: “一步错,步步错”,又说:“一步走错,全盘 皆输”。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三课时
自主学习
放于琅琊 fǎng yá 秋省敛而助不给 xǐng jǐ 睊睊 juàn 慝 tè 徵招 zhǐ sháo
问题归纳
•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
乐?”曰:“不若与众。”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 怕就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音乐与古代 的音乐差不多。”宜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 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娱乐,与和他人一 起娱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他人 一起娱乐更快乐。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娱乐, 与和多数人一起娱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 “不如与多数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田,通“畋”,打猎。
问题归纳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
人,多数人 今王鼓乐于此 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合作探究
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译 成现代汉语。
1. 暴见于王, 我被齐王召见,(被动句,“于”表示被动。)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生字认读
王语暴以好乐 yù庶几 shùjī
有诸 zhū
独乐乐 yuèlè
孰乐 lè
臣请为王言乐 Wèi lè
管籥之音 yuè 疾首蹙頞 cù è
羽旄 máo
则王矣 wàng
问题归纳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 ①遵海而南 • ②秋省敛而助不给:
(遵:沿着。)
• ③为诸侯度( • ④民乃作慝 (
) )
(省:视察。不足。)
• ⑤师行而粮食(
)度:法度,准则。
• ⑥人不得,则非其上(
)
慝:邪恶。
师:众人。
非:责怪,非难。
问题归纳
•2.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 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 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 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国君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 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 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 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 “ 贤者亦有此乐 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 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 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 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问题探讨
1、读第一层:庄暴见齐王,王语暴 以好乐,暴为何未有以对也?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正面引出论题;
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
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问题探讨
2、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
齐王变了脸色,是因为喜好的不是
先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 “惭其 好之不正”。 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
张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尊敬 孟子怕他说自己喜欢俗乐,而荒于国 事。
问题探讨
3、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 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的悲惨图景和人 人都“欣欣然有喜直接的、枯燥的说教。通过 描写来说理,形象,生动,直观,通 过对比说理,更加突出观点,在议论 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吧!假如大王 在这里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 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 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 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 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说:‘我们大王喜 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 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 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合作探究
•1.孟子是如何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该 主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 正反对比,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 证作为论据,提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 的思想主张,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
•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导 人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残暴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 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 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 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 頞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 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合作探究
•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引入话题 →转换话题 →直切正题 →得出结论
投其所好
好乐
请君入瓮 由谈乐(yuè)而言乐(lè)
形象生动 正反对照引出与众乐乐
水到渠成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可王天下
课文层次及内容初步理解
•第一层:庄暴向孟子讨教“王之好乐, 则何如?” •第二层:孟子缓解齐宣王的窘态,借题 发挥 •第三层:孟子通过引导及描述讲解“与 民同乐”的道理。
4. 思考: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有 什么意义?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孟子的“与民同乐”思想劝告统治者 为民着想,了解人民的苦乐,爱惜民力, 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 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统治阶级的 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 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这 种思想不会真正的实现,仅是空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