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读物《原君》优秀课件 (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语文版必修四《原君》精品精美教学课件
2020/6/29
6
1.有生之初②,人各自 ②有生之初:从有人类 私也,人各自利也③; 社会开始。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③“人各”二句:谓人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④。 人都为生存而自己谋取 有人者出⑤,不以一己 利益。 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④莫或:没有人。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 ⑤人者:这里指下面要 害,而使天下释其害⑥, 说的“古之人君”。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 ⑥释:解脱。 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 ⑦居:处。引申为接受。 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 其利,必非天下之人\ 情所欲居也⑦。
2020/6/29
7
1.2故古之人君, ⑧量:衡量,考虑。入:指为君. 量而不欲入者⑧,⑨许由、务光:传说中的高 许由、务光是也 士。许由,亦作“许繇”, ⑨;入而又去之 相传尧欲让位给他,他拒不 者,尧、舜是也 接受,隐居箕山,自耕而食。 ⑩ 不得;初去不者欲,入禹而是务 他光 力, 辞传 ,说 后商 负汤 石要自让沉位于给蓼他水,。 也(11)。岂古之 ⑩尧、舜:传说中的古贤君. 人 逸 人恶有之所劳情异,也哉亦(12?犹)。好夫(袖 卓 国11, 国著)禹奉 君,:舜 。后原命继为舜治夏理位后洪,氏为水部夏,落代功领业开
2020/6/29
3
政治思想主张:
鲜明的民主色彩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 法”
2020/6/29
4
文学方面: 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 实,抒写真情实感。
2020/6/29
5
第1段
问题:文言实词虚词:莫或 犹 夫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亦犹夫人 之情也)
问题:你怎样认识古之人君不愿 为君?
业”,将带来什么后果?
2020/6/29
16
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原君》ppt课件4
• 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 只谋自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 兴办;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 个人出来,不把个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 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 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的辛勤劳作,必 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 自己却又得不到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 然不愿意处在那个地位。所以,在古代,人的君 主这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 务光这些人;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舜这些人; 当初不愿就位,而终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人。 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吗?喜好安逸厌恶辛劳, 也和所有人的本性一样啊。
•
熟读课文
•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 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 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 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 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 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 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 人的。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 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 有了君主。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 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 对此竟不感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 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取天下人的骨髓,拆散天 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这)看成应当 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然而成为天下大 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 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唉!难道设容赴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原君》课件
高二语文 中国经典文化研读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 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
二、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学习运用历史上详实的事例和对照论证的方法; 四、理解作者对君主罪恶的不满,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
勤千万倍 不享其利 非人情所欲居
以天下为莫 大之产业
明乎为君 之职分
不明为君 之职分
现在人民当家作主,早已废 除了君主,这篇文章对我们 的现实生活有怎样的启示?
总结
1.
:阐述君主职责在于为天
下人兴利释害,批评君主以天下为私
的种种罪恶,表现出废除封建君主专
制的进步偏向。
2.
:对照论证,揭批深刻。
作业
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
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
都是天下人的。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
放在从属位置;
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
候,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
求得个人的产业,
,说:“我原是
为子孙后代创业啊。”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
2.后之为人君者不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
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
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
高帝所谓“某业所就,
”者,其逐利之
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后世做人君的却不是 。他们以为分派 天下利害的权利都出于我自己,我把天下 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处都归于 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可心以的。(他们) 使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把我的 私利作为天下的公利; 把天下看作自己 再大不过的产业,传给子孙,享受无穷。 汉高祖所说的“我所成绩的家业, ”这句话,那种追逐私利的心情 不觉已充分表现在言语之中了。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 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
二、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学习运用历史上详实的事例和对照论证的方法; 四、理解作者对君主罪恶的不满,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
勤千万倍 不享其利 非人情所欲居
以天下为莫 大之产业
明乎为君 之职分
不明为君 之职分
现在人民当家作主,早已废 除了君主,这篇文章对我们 的现实生活有怎样的启示?
总结
1.
:阐述君主职责在于为天
下人兴利释害,批评君主以天下为私
的种种罪恶,表现出废除封建君主专
制的进步偏向。
2.
:对照论证,揭批深刻。
作业
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
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
都是天下人的。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
放在从属位置;
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
候,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
求得个人的产业,
,说:“我原是
为子孙后代创业啊。”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
2.后之为人君者不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
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
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
高帝所谓“某业所就,
”者,其逐利之
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后世做人君的却不是 。他们以为分派 天下利害的权利都出于我自己,我把天下 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处都归于 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可心以的。(他们) 使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把我的 私利作为天下的公利; 把天下看作自己 再大不过的产业,传给子孙,享受无穷。 汉高祖所说的“我所成绩的家业, ”这句话,那种追逐私利的心情 不觉已充分表现在言语之中了。
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原君》ppt课件4
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 —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这个时期,帝制 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 “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而就是有这 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 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 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 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 遭灭门的“罪行”啊!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 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 人的。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 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 有了君主。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 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 对此竟不感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 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取天下人的骨髓,拆散天 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这)看成应当 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然而成为天下大 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 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唉!难道设置君主的道 理原本就是这样的吗?
• 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 自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 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不把个 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 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 的辛勤劳作,必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 倍的辛劳,自己却又得不到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 必然不愿意处在那个地位。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这 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这些人; 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舜这些人;当初不愿就位,而 终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人。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 处吗?喜好安逸厌恶辛劳,也和所有人的本性一样啊。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 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 人的。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 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 有了君主。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 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 对此竟不感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 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取天下人的骨髓,拆散天 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这)看成应当 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然而成为天下大 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 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唉!难道设置君主的道 理原本就是这样的吗?
• 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 自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 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不把个 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 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 的辛勤劳作,必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 倍的辛劳,自己却又得不到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 必然不愿意处在那个地位。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这 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这些人; 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舜这些人;当初不愿就位,而 终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人。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 处吗?喜好安逸厌恶辛劳,也和所有人的本性一样啊。
第六单元 原君 第一课时-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 (共24张PPT
喊出这个口号的人, 就是黄宗羲。
黄宗羲(1601—
1695)字太冲,号南 雷,又号梨洲。浙江余 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 史学家、文学家。出自 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 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 害,及长,遂承父志, 参加并领导“复社”, 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 斗争。清兵南下,曾组 织“世忠营”进行抵抗。 与孙奇逢、李骻并称三
史学成就尤大,撰有中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案》, 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气。 还有《明夷待访录》、《南雷
文案》等著作。
文 1.原文段落初读
本 探 究
2.问题探究 3.语言点归纳 4.通读译文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 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 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 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 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 也。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 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 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 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作业:
1. 熟读全文; 级中学
2020年2月录制
有时候,人太清醒反而觉得累,觉得不快乐,但是想要学会装糊涂还真是难。不要等到人生垂暮,才想起俯拾朝花,且行且珍 面前一文不值,却在另一个人面前是无价之宝。谨记自己的价值所在。路再远,也有尽头;苦再深,也会结束,只要不放弃, 漫漫的长途中跋涉,在深深的痛苦中挣扎,我们常常为环境所迫,被困难所迷惑,放弃了希望,厌倦了生活,觉得路越走越窄 窄的不是路,是思想与感情,深的不是苦,是感受与心情,路边是路,苦中有甜,看得是你自己。许多人,不是擦肩,就是 事,不是无能,就是无情,总是无缘。人生,就是一次艰辛的旅行,得意时,顿生许多豪情,期盼着,浏览更多美好的风景 心,渴望着,走出困境摆脱愁情。人生所有的一切,得意也好,失意也罢,圆满很少,完美不多,人如此,事这样,如意很少 好多人或事,明明喜欢,偏偏不能;明明热爱,恰恰不能;生活,有许多无能,好多事情,明明讨厌,常常不做不行;明明厌倦, 的不能,想说的不行;不愿做的,却又不能,不想说的,就是不行。我们就是这样无奈,无能。何时,能随心如愿,给心身最大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 悟:要有阳光般的心态。没有爱的生活就像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让爱如同午后阳 房。人生感悟:学会爱别人多去尊重理解别人,常怀宽容和感激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才有了海的广 是他们给了你帮助:感激你的敌人,是让你变得坚强。人生感悟:懂得宽容和感恩。管好自己的嘴,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 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人生感悟:切记祸从口出!人情、人情,人之常情, 往,“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所以,“人情要多储存,就像银行存款,存的越多,时间越长,红利就越大。人生感悟:多储 躁!不要急于下结论特别是生气的时候做决断,要学会换位思考,或者等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 单的事情复杂化。人生感悟:遇事莫急躁!真正学会知足。人生最大的烦恼是从没有意义的比较开始,大千世界总有比如你 我哭泣没鞋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脚”。人生感悟:真正学会知足。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有胜他的把握,根本 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人生感悟:不和小人生气计较。别把工作当负担,既 没有更好的选择,与其生气埋怨,不如积极快乐的去面对。当你把工作当做生活和艺术时,你就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人生感 人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 舒坦,心也舒坦。人生感悟:珍惜自己的生活。1.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往往身不由己。生活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就好。有的人像WIFI热点,即使远了,但是只要你没改密码,再相见的时候也会自动连上,只是改不改密码,也是人家的事了 人生,要么没心每肺扮傻到底,别让自己活成了那种,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人。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 往往也做不成大事。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自已的修养不够。人生在世,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 不去。如果是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吃不到好的 总爱跟别人比较,看看有谁比自己好,又有谁比不上自己。而其实,为你的烦恼和忧伤垫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不幸和痛苦,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 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 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励志语录未来幸福就在于此。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 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 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诺夫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 12、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 是向敌人学习。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游手好闲地 手好闲好。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
语文版必修四《原君》ppt课件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让自己有一件事情可做,别闲着。你看铁,那么坚硬能断石 的东西搁置久了都能生锈,何况人呢?要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就
必须有坚持的力量,就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从哪里来,那就先
给自己找一份责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那是有责任的。比如说父 母,比如自己的孩子。光有信念了,还不能做好一件事情,还得 有能力,能力从哪里来,有两种途径,一种可以通过实践之后总 结经验得来,实践必须得用心。二种可以通过学习得来。其实这
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赏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 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 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
3.审美视窗
读《原君》
在明清,这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时代,能够认识 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并予以强烈的抨击,黄宗羲确确实实是个有前 瞻性、有远见的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在当时可算是石破天惊, 无愧于他“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确实影响了后来人,包括 康梁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怀戚戚。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黄宗羲(1601—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史 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 江余姚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
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
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明亡 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 讲学。
高二语文课件 原君课件人教版_选修
课堂小结
一、结构图解
探源:为君者,出于公心,兴利除弊
比较:今之君,屠毒天下,尽为己私
探源:古之民,视君如父,拟君如天
比较:今之民,怨恶其君,视之如仇
原
探源:国君视天下为家,不能保持永久
君
举例:崇祯帝杀女儿时的感叹
二、中心主旨 本文探究了为国君的根源,明确提出国君应明确自己的职分,为天下兴利
除弊;并痛斥今之君视天下为私产,奴役天下人的可耻行径。
纵观全文,作者这种敢于批评,切中时弊的地方还有很多,其中既有民主思想 火花的闪现,也有勇敢与无畏精神的流淌,这些一 起构成了本文可贵的地方。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对比艺术。
【提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说理是本文在论证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具 体而言,作者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古之君主为天下兴利与今之君主为自己谋利构成对比。作者指出古代的君主 是“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而今天的君主则不再“不以一己之利为利”,“使天下受其利”,代之以“以天下 之利尽归于己"。也不再是“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代之以“以 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两相对比,充分地说明今之君主完全丧失了自己天然的职责, 背离了君主产生的本义。
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认为臣伐君“不仁”,商灭后,两人“耻食周粟”。 小儒称赞两人,是不明“为君之职分”,认为“君臣之义无逃于天地间”。国君的 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否则是“独夫”“民贼”。伯夷、叔齐的行为是为虎 作伥。
请你谈谈《原君》一文所述思想的可贵之处。
【提示】《明夷待访录》是作者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在参加一系列抗清 活动失败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的一本光辉著作,其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专 制政体做了初步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原君》作 为本书的第一篇,体现的就是作者这一思想。
原君PPT课件
(1)其未得之时:屠毒天下 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2)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
为一人淫乐。 (视为当然)
人物
行为
直接 原因
汉高帝
利“产业”沾 沾自喜
以天 下为
明太祖
保“产业” 丧心病狂
莫大
桀、纣
享“产业”残 暴荒淫
之产 业
崇祯帝 失“产业”凄
原君
黄宗羲
尧
舜
纣
皇秦
王
始
朱 元 璋
崇
溥
祯
仪
帝
黄宗羲(1601—1695)字 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 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自 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 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 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 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 行斗争。清兵南下,曾组织 “世忠营”进行抵抗。与孙 奇逢、李骻并称三大儒。
2、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 己的产业,在长期过程中, 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 化?
这一段是怎样推理的?
பைடு நூலகம்
(1)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 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 受享无穷。
(2)天下利害大权在我,利归 己,害归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谋 取私利,以己之大私为天下之大 公。
3、找出课文揭露后世君主行为 的残暴、贪婪的句子,对这 样残暴与贪婪的行为,他们 的心理感受如何呢?
凄惶惶
根本 原因
不明 为君 之职 分
4、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赞 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1)汤、武诛桀、纣(武 王圣人也)(2)孟子之言(民贵 君轻、闻诛一夫纣……) ——结论:不仁不义者,当诛 。 批判: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所
《原君》优质课件(35张)
第3段 问题:你怎样认识伯夷、叔齐的
“耻食周粟”?
第四段:
摄缄縢,固扃鐍
绳索
若何为生我家
你
不易无穷之悲
交易
虽愚者亦明之矣
即使
• 古时候,天下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作父亲,把 他们比作天,实在不算过分。现在天下人怨恨、憎恶自 己的君主,把他们看作仇敌,称他们为独夫,这原是他 们应当得到的。可是那些眼光短浅的读书人,却拘谨地 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逃脱于天地之间,甚至 对于桀、纣那样的暴君,也认为汤、武不应当去讨伐他 们,因而虚妄地传说伯夷、叔齐那些无可查考的故事, 看待千千万万百姓的血肉崩溃的躯体,竟然和腐臭的老 鼠一样。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 (应当)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因此(讨伐纣王的)武 王是圣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纣)的言论,是圣人的言 论。后世的君主,想要用自己“如父如天”一类的空名 来禁绝他人暗中看机会夺取君位,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 己不利,甚至废除孟子的祭祀,这根由不是从眼光短浅 的读书人那里来的吗?
2、整体把握 《原君》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 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 客”。然而后世之君却颠倒了他与天下的关系, 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把天下之利归于己,把天 下之害归于老百姓,由此而成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这明确表达了废除君主专制的思想。 同时.他还指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进而对君与民孰为天下之主 的问题提出思考,并明确主张天下是人民的天下, 君不过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公仆。
原君
黄宗羲
尧
舜
纣
秦
王
始
皇
朱 元 璋
崇
溥
祯
仪
帝Hale Waihona Puke 你心目中的帝王是个什么样子?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原 君》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28页
•Leabharlann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典研读》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原
君》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君(节选)
黄宗羲
• 何谓“原君”?
“原”,推究……的本源;“原君”,推究为
君的本源,即治政之道。
黄宗羲(1601—1695) 字太冲,号南雷,又号 梨洲。浙江余姚人。明 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文学家。出自官僚家庭, 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 魏忠贤而遭害,及长, 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 “复社”,坚持同魏忠 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 南下,曾组织“世忠营” 进行抵抗。与孙奇逢、 李骻(kuà)并称三大
②有生之初:从有人 类社会开始。 ③“人各”二句:谓 人人都为生存而自己 谋取利益。 ④莫或:没有什么人。 ⑤人者:这里指下面 要说的“古之人君”。 ⑥释:免除、解除。 ⑦居:居处。引申为 接受。
• 1.2故古之人君, • • 量而不欲入者⑧, 许由、务光是也 • ⑨;入而又去之 者,尧、舜是也 ⑩;初不欲入而 不得去者,禹是 也(11)。岂古之 人有所异哉?好 逸恶劳,亦犹夫 人之情也(12)。
(13)为:当作,充 作. (14)省略句,介词 “于” (15)汉高帝,刘邦。 (16)“孰与”: 固定句式,与„„ 相比,谁更 „„ 我所成就的家业, 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第二段译文:后代做君主的就不再是这样。他们 认为决定普天下利害祸福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我手 里,我把普天下的利益统统归于自己,把普天下 的灾害统统归于人家,也没有什么不行的。他们 使普天下的人,不敢谋取自己的私利,却把我个 人的极大私利看做天下人的公利。一开始时还对 此感到惭愧,久而久之就心安理得了,于是把天 下看成无限大的产业,拿来留传给子子孙孙,受 益享福永远没个尽头。汉高祖刘邦所说的“我在 产业方面成就的,和老二相比谁的更多呢”这句 话,他那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充分表露 于言辞之间了。
第一段小结
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
• 2.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 • 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 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 • 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 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 • 我之大私为(13)天下之大 • 公。始而惭焉,久而安 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传之(14)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15)所谓“某业所 就,孰与仲多(16)”者,其 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 辞矣。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 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 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 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 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 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 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 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 响。
思想与成就
反对君主以一人私天下,作出“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 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 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 原 臣》)。有鲜明的民主色彩。 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 感。 史学成就尤大,撰有中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 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 还有《明夷待访 录》、《南雷文案》等著作。
第2段小结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终生 为了天下百姓 • 3.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 能够 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 未得到天下 即荼毒,残害 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 指人的身体或生命 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 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 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 讨取 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 利息 竟然 惨痛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 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 设立国君的道理 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 假设之词,犹“假若” 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第一段
• 1.有生之初②,人各自 • 私也,人各自利也③;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④。 有人者出⑤,不以一己 • 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 • 害,而使天下释其害⑥, •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 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 • 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 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 所欲居也⑦。
⑧量:衡量,考虑。入:指为君. 是:这样 (12)夫人:众人。夫:凡、 所有的
• 第一段译文: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各个总是自私的, 人们各个总是自利的;社会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 来兴办它,有公共的灾害也没有人来消除它。有这么 一个人站出来,不把个人的利益当做利益,却要让普 天下的人享受到那种利益;不把个人的祸患当做祸患, 却要帮助普天下的人免除那种祸患。这样他付出的辛 苦劳累,一定比普天下的人要高出千万倍。以千万倍 的辛苦劳累,而自己又不享受那种利益,这就一定不 是普天下的人内心里所愿承受的。所以古时候对于君 位,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许由和务光就是这 样;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唐尧和虞舜就是这样;有 起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的,夏禹就是这样。难 道这些古时候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其实,贪图 安逸,厌恶劳苦,也还是一般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段小结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4.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 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 独夫:残害万民、众叛亲离之国君。 所,适当的位置。 “雠”通“仇” , 寇仇,仇 伯夷、叔齐:传说为商朝孤竹君之子,周 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 规规焉:狭隘死板的样子 武王伐纣,曾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耻 敌。 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 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稽:考究. 兆人万姓:千万百姓。兆,一百万。 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 崩溃之血肉:指被残害之臣民。 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 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 讨伐 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 犹“觊觎 (jì yú)”,指对君位抱 有非分之想。 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 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 “贼人者谓之贼,残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 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 指明太祖 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黄宗羲
• 何谓“原君”?
“原”,推究……的本源;“原君”,推究为
君的本源,即治政之道。
黄宗羲(1601—1695) 字太冲,号南雷,又号 梨洲。浙江余姚人。明 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文学家。出自官僚家庭, 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 魏忠贤而遭害,及长, 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 “复社”,坚持同魏忠 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 南下,曾组织“世忠营” 进行抵抗。与孙奇逢、 李骻(kuà)并称三大
②有生之初:从有人 类社会开始。 ③“人各”二句:谓 人人都为生存而自己 谋取利益。 ④莫或:没有什么人。 ⑤人者:这里指下面 要说的“古之人君”。 ⑥释:免除、解除。 ⑦居:居处。引申为 接受。
• 1.2故古之人君, • • 量而不欲入者⑧, 许由、务光是也 • ⑨;入而又去之 者,尧、舜是也 ⑩;初不欲入而 不得去者,禹是 也(11)。岂古之 人有所异哉?好 逸恶劳,亦犹夫 人之情也(12)。
(13)为:当作,充 作. (14)省略句,介词 “于” (15)汉高帝,刘邦。 (16)“孰与”: 固定句式,与„„ 相比,谁更 „„ 我所成就的家业, 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第二段译文:后代做君主的就不再是这样。他们 认为决定普天下利害祸福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我手 里,我把普天下的利益统统归于自己,把普天下 的灾害统统归于人家,也没有什么不行的。他们 使普天下的人,不敢谋取自己的私利,却把我个 人的极大私利看做天下人的公利。一开始时还对 此感到惭愧,久而久之就心安理得了,于是把天 下看成无限大的产业,拿来留传给子子孙孙,受 益享福永远没个尽头。汉高祖刘邦所说的“我在 产业方面成就的,和老二相比谁的更多呢”这句 话,他那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充分表露 于言辞之间了。
第一段小结
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
• 2.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 • 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 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 • 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 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 • 我之大私为(13)天下之大 • 公。始而惭焉,久而安 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传之(14)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15)所谓“某业所 就,孰与仲多(16)”者,其 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 辞矣。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 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 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 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 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 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 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 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 响。
思想与成就
反对君主以一人私天下,作出“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 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 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 原 臣》)。有鲜明的民主色彩。 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 感。 史学成就尤大,撰有中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 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 还有《明夷待访 录》、《南雷文案》等著作。
第2段小结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终生 为了天下百姓 • 3.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 能够 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 未得到天下 即荼毒,残害 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 指人的身体或生命 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 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 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 讨取 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 利息 竟然 惨痛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 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 设立国君的道理 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 假设之词,犹“假若” 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第一段
• 1.有生之初②,人各自 • 私也,人各自利也③;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④。 有人者出⑤,不以一己 • 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 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 • 害,而使天下释其害⑥, •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 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 • 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 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 所欲居也⑦。
⑧量:衡量,考虑。入:指为君. 是:这样 (12)夫人:众人。夫:凡、 所有的
• 第一段译文: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各个总是自私的, 人们各个总是自利的;社会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 来兴办它,有公共的灾害也没有人来消除它。有这么 一个人站出来,不把个人的利益当做利益,却要让普 天下的人享受到那种利益;不把个人的祸患当做祸患, 却要帮助普天下的人免除那种祸患。这样他付出的辛 苦劳累,一定比普天下的人要高出千万倍。以千万倍 的辛苦劳累,而自己又不享受那种利益,这就一定不 是普天下的人内心里所愿承受的。所以古时候对于君 位,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许由和务光就是这 样;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唐尧和虞舜就是这样;有 起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的,夏禹就是这样。难 道这些古时候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其实,贪图 安逸,厌恶劳苦,也还是一般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段小结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4.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 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 独夫:残害万民、众叛亲离之国君。 所,适当的位置。 “雠”通“仇” , 寇仇,仇 伯夷、叔齐:传说为商朝孤竹君之子,周 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 规规焉:狭隘死板的样子 武王伐纣,曾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耻 敌。 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 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稽:考究. 兆人万姓:千万百姓。兆,一百万。 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 崩溃之血肉:指被残害之臣民。 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 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 讨伐 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 犹“觊觎 (jì yú)”,指对君位抱 有非分之想。 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 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 “贼人者谓之贼,残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 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 指明太祖 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