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探讨论文
现代陶艺教育浅谈的论文
![现代陶艺教育浅谈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bcf3f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3.png)
现代陶艺教育浅谈的论文现代陶艺教育浅谈的论文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陶艺教育的解读,扼要地论述了笔者对于现代陶艺教育的五点见解。
特别在当下的教育语境中,希望能抛砖引玉,对现代陶艺教育和创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现代陶艺教育创作民族文化人文修养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艺术创造,它都是运动、变化着,是处于绵延不断的发展状态之中。
这正如我国的传统陶艺一样,其源远流长,内涵博大而精深。
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并且在人类历史的每个发展阶段,传统陶瓷艺术都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而现代陶艺,能形成如此山花烂漫、色彩纷呈的绚丽局面,除了得益于固有的传统陶瓷工艺特色的主动力和影响以外,笔者认为引起这种变化的因素,还有建国以来推行的现代陶艺教育的影响。
我们如今的陶艺教学是建立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陶艺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注重学生对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理解和志趣上。
而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具有更多的、更具体的形象思维。
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现代陶艺教育不但需要丰富多彩且又生动的形象思维,而且还需要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论抽象思维。
因此,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笔者提出有关现代陶艺教育教学的五个方面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在现代陶艺教育中,首先应该主张学习、运用并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陶瓷艺术之特色。
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当建立以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向心式的现代陶艺教学体系,以传统为主轴的扩散式的教育思维。
在现代,由于没有真正深入地解读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精华和糟粕,也没有对西方的文化艺术作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
因此,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许多人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其中一些人唯恐自己“不现代”,就盲目地争论“西方文化中心论”“中华民族文化落后论”,影响了许多人,缺乏对现实冷静和客观的思考,甚至丧失文化判断能力,人云亦云,而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特色和自信。
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当以学习和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为主,而民族文化是我们的灵魂,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一切有益的、有效的、革命的和富有生气的部分都能为我所用。
陶艺教学论文六篇
![陶艺教学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870dd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4.png)
陶艺教学论文六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1(1)陶艺教育在素养教育中的应用。
陶艺教育是一种基于艺与工的教育方式,能够对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养。
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学习者能够以一种纯粹的、浑然天成的心态去创作陶艺座屏,而冲破传统教条教育的束缚,从而有效地爱护学习者的个人爱好与挖掘学习者的创作潜力。
在进行教育实践中,学习者通过主观的想象力,发挥对实体与虚拟物体的充分联想和想象,一种非语言性的东西将想象的画面、个人情感等外化在陶瓷艺术上,以丰富的表情、立体感等呈现出艺术的特性,从而在实践中挖掘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天赋。
(2)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
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正是对艺术与工艺的完善呈现和详细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是陶艺教育的主体,而艺术与工艺则是陶艺教育的内涵,同学在接受陶艺教育过程中,将能够对其自身的制造力的挖掘、智力的培育以及共性的树立等进行完善。
首先,陶艺教育重视艺术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挖掘同学的制造力。
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同学是主体,需要不断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接触的图像、实物等实体以及虚拟的东西进行想象,凭借其对社会生活、文化科学等的感知和熟悉,以观看者的角度提炼升华,并借助艺术的观赏力量和表现力量,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
其次,陶艺教育重视工艺技能的把握,有助于开发同学的智力。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简单的系统,掌握着个人动作、形象思维、语言以及抽象思维等力量。
对于青少年学习者而言,其智力开发程度远远不足,可开发空间巨大,孕育无限的发掘潜力。
陶艺教育重视学习者工艺技能的把握,强调形象思维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最终,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有助于培育同学的共性和陶冶情操。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陶艺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与对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记录和表现。
人们对于陶瓷艺术的观赏和审美观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转变,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以娴熟的工艺呈现完善的艺术,需要学习者共性的表述与情操的流露。
浅谈现代陶艺教育论文(1)
![浅谈现代陶艺教育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11d2c1b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d.png)
浅谈现代陶艺教育论文(1)
现代陶艺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推动陶
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陶艺教育的相关问题:
1.教学目标
现代陶艺教育应该明确其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对陶艺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
2.教学内容
现代陶艺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陶艺历史知识、陶艺制作工艺、陶
艺艺术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内容。
此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
能力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
现代陶艺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包括理论讲解、实践操作、
师生互动、艺术展览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力量,激
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教学评估
现代陶艺教育的评估方式应该以综合评价为主,包括学生制作作品的
审美水平和创新程度等多个方面内容。
此外,教师还应该针对每个学
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
总之,现代陶艺教育的发展不仅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而且还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态度。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
们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推动陶艺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浅析陶艺课在高校的开设
![浅析陶艺课在高校的开设](https://img.taocdn.com/s3/m/75703147e45c3b3567ec8b28.png)
到别 的同学做 出作品 , 一些没做好 的学生就会产生羡慕心理 ,
抓紧时 间做出来 , 锻炼 了一种坚持到底的品质 , 也是耐心 的一
泛的共识 ,在综合性和普通高校中也得到 了一定 的重视 和发 展。 而如今 , 综合性普通高校 中新兴 的陶艺教育在师资力 量 、 设 备上都存在一定 的不足 。因而陶艺课的开设不能简单或者
空 间、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调动其 积极性 和主动性 , 开发学
都有利于学生大脑 的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得到充分地开发和
使人变得有创造力 。 而创造力本身是人 人都有 , 时时可 生 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 有利于学生在意志 、 能力 和认知等方面 改善 , 见, 处处存在的, 只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创造 意识 , 生活中就会有 和谐发展。
2 陶艺教 学提 升 了学 生 的创 造 能 力
的 帮助作 用
创新 能力是个人多种心理品质和能力 的结 合。在普通高
陶艺教学能培养学生 的创造思维的重要性 ,因为陶艺教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 学生 的十指要不问 校 中开展陶艺教育 , 对拓展学生的思维 、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有一个重要 的特点 : 从而使双手变得灵巧, 这一切 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陶艺课 的开设 能拓展学生的认知 断地作多种方式地运用和配合 ,
7 2 教 书育 人教 材
的资源 ” 。 学 生在发展 中存 在差异并不 可怕 , 合作学 习能把这 量的作品保存带来极 大的限制 ,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受到一 种差异转变为一种教学资源 。如果教师 能把这种差异 因素构
课 程 与 教 材
浅析 陶艺课 在 高校 的开设
■ 刘振英 王静
(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浅谈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
![浅谈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71e52e2f60ddccda38a02b.png)
教学示范 ,作业辅导 。传统 的陶艺 教学法 以师傅 亲传 亲授为 主, 边讲边示 范 , 理论 与实践 同时进行 , 让学生 的学 习更形 象 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 , 多媒 体教学设 备进入课堂 , 教师可以将
文字 、 图例 、 视频材料等多种 内容 以课件 的形式在课堂展示 和
工业 学院陶瓷美术设 计专业成立 。 一直到 8 0年代改革开放以 前 ,各 院校 陶瓷 艺术专业都 以教育模式封 闭和课 程单 一的状
中国作为 陶瓷 的故 乡, 至今 已有八千 多年 的制陶历史 , 而 全 面发展 的基础上 , 掌握 陶瓷设计基础理 论 、 基本技能和现代 陶瓷工艺 的传承与延续离不 开陶瓷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 国陶 设计 的手段 ,具备一定 的造型能力 、创新意识和文化艺术修
瓷教育形式大约有两种 : 一是师徒传承 的教育方式 , 二是学校 陶瓷艺术教育① 。 随着社会 与科技 的发展 , 人们对 陶瓷艺术 的
养, 使 陶瓷艺术普及并 应用到各 个艺术学科领域 。目前各 院校 的陶瓷艺术教育仍 以传授 技艺为主 ,对学文化修养的教育
需求不断增加 , 传 统的传承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社会 的需求 , 于 欠 缺意识 , 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 , 使学生在 陶瓷艺术创作 中临摹借鉴现象普遍 , 缺乏创作 内涵 和创新精神 。 是高校 陶瓷艺术教学模式渐渐产生 。
2 0 1 3 _ 1 1
文艺 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文 教 研 究
浅谈普通 高校 陶瓷艺术教育 的发展
李 晓霞
( 运城 学院 , 山西 运城 0 4 4 0 0 0 )
摘 要: 本 文回顾 了我 国普 通 高校 陶瓷 艺 术教 育 的起 源和发 展 历程 , 从 民族 传 统 、 高校教 育责任 、 教 育机 制 、 教 育 目的、
论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
![论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9ebe5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5.png)
论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是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内,学生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研究和探究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陶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现状在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已成为了一门独特而又热门的学科。
同时,在中国各大高等美术院校,开设有陶瓷艺术专业。
这使得许多年轻人有机会能够从事陶瓷艺术相关工作,并潜心研究创作。
我们不难发现,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例如,许多学校的陶瓷艺术专业,更偏向于传统陶瓷的技巧和艺术表现,相对不够注重艺术概念方面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们在完成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另外,当前陶瓷艺术教育在学术上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
学者们没有能够对陶瓷艺术进行深度和全面的探究,从而更好地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在国际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严重制约了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应当紧密关注艺术概念的创新和创造性设计能力的提高。
同时,陶瓷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并在这基础上不断地开拓新的艺术领域。
首先,要关注材料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利用不同材料进行陶瓷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想象力。
其次,可以多向国外名校借鉴,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陶瓷艺术教育的国际水平。
最后,要加强陶瓷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与国际间的专业团体联合,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能够参与到国际性的学术活动与艺术展览中,实现陶瓷艺术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在不断地前行和变革,中国陶瓷艺术将会在未来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地位。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陶瓷学科的研究和交流,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和教师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
陶瓷大学毕业论文
![陶瓷大学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d90ad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0.png)
陶瓷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当代陶瓷艺术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陶瓷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
本文从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当代陶瓷艺术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趋势,包括多元化、创新、高科技化和注重环保等。
关键词:陶瓷艺术;发展趋势;多元化;创新;高科技化;环保一、引言陶瓷艺术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当代陶瓷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当代陶瓷艺术的现状出发,探讨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建议。
二、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中国的陶瓷工艺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青铜器中,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陶器;从战国时期的陶俑中,我们可以看到壮观的陶器群;从唐代宋代的钧窑、汝窑、官窑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高超的烧制工艺。
随着时代的变迁,陶瓷艺术也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代陶瓷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新的技术和材料,注重创新和多元化。
三、当代陶瓷艺术的现状目前,当代陶瓷艺术已经发展了很多种形式和风格,包括传统的真实感和现代的抽象感等。
同时,艺术家们开始将陶瓷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比如将雕塑和绘画与陶瓷艺术相结合,使得陶瓷艺术更加多元化。
在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中,艺术家们也开始注重技术的创新。
例如,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来烧制和装饰陶瓷作品,或者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来进行陶瓷设计,将传统的陶瓷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陶瓷艺术更加高科技化。
与此同时,艺术家们也开始注重环保,采用环保材料来制作陶瓷作品,使得陶瓷艺术在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
四、当代陶瓷艺术发展趋势在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多元化发展是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重点。
艺术家们开始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材料来创作作品,使得陶瓷艺术更加多样化、丰富化。
其次,创新是当代陶瓷艺术的核心。
教育论文:论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历史和现状
![教育论文:论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历史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d90dfca360cba1aa911da04.png)
论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历史和现状1 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教育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教育和其它手工艺继承模式一样是以师徒承传的方式延续的。
它沿袭的是中华古老技艺传授方式,即父传子,子传孙、或是作坊中师傅传徒弟,世代接续完成的。
这种方式是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的,且以技术传授为主。
学习方式只重操作,而非通过理论的分析和方法总结,要求学艺者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
这种陶艺教育的特点是建立在学艺者的“悟性”基础上的,学艺者严格遵从师傅教导的方式、方法,先求在技术上达到熟练,然后才会进入到艺术创造的领域。
这样两个不同性质的学习阶段的跨越是相当不容易的,更多的人只能停留在掌握技术的阶段,很难跨入到艺术创造的领域里。
没有全面地、系统地从技术上升到艺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教育,这是过去特定历史条件所造成的,也是难以避免的。
纵观中国陶瓷发展历史可见,陶瓷艺术这门学科是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在每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陶瓷领域都曾创造过辉煌成就,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被人们视为珍宝。
但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技艺传授方式,导致在整个陶瓷发展历史中少有关于陶瓷技术或艺术传授方面的文字记载或完整文献著作,多是一般史料的记载、工艺流程的概述、考古学家的论证、鉴赏家和收藏家的玩味等。
这与其它方面的艺术或技术是无法相比的,如中国历史上关于金石书画的专门著述就很多,有关漆、玉、木、竹的叙述也不少。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人们视陶瓷技艺乃工匠之所为,即使在历史的某个阶段曾经有过文人画家参与陶瓷艺术设计创作,也只是所谓雅兴之所致,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并不是全力投身陶瓷艺术创作的专家,当然也就不会有深入的工艺实践和理论总结,更不会有比较科学和系统的陶瓷理论著作和比较正规的陶瓷艺术教育。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缺少关于陶瓷技艺传授的文字记载,更没有规律性的理论总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虽然这种比较原始的陶瓷艺术教育方式,相对于现代陶瓷艺术教育是“不正规”的,但却是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技艺传授,几千年来这种不断培养能工巧匠的教育方式,在历史上对中国陶瓷技术和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b1c27d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8.png)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陶艺作为一种重要的美术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并且在当代艺术场景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当代陶瓷艺术教育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围绕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陶瓷艺术教育的挑战1. 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陶瓷艺术教育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与当代社会相结合。
现代社会注重实用性、功能性和快速生产,而传统陶瓷则强调艺术性、手工制作和工艺精湛。
陶瓷艺术教育在如何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以及如何将传统技艺融入当代陶瓷设计之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艺术教育的缺失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社会普遍对艺术教育缺乏兴趣和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陶瓷艺术教育也面临着分流、缩减和被削弱的困境。
此外,教育官方对于陶瓷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也相对不足。
3. 陶瓷设计与制作的分离由于特殊的工艺过程和管理困难,陶瓷艺术的设计和制作通常是分离的。
瓷工们往往更注重制作工艺而忽视设计创新。
这使得陶瓷设计水平难以提高,而产生的产品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因此,如何在陶瓷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实现良好的协作,是当代陶瓷艺术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1.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为当代设计提供灵感传统文化是陶瓷艺术的重要源头。
通过深入挖掘和发掘传统文化,可以为当代陶瓷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同时,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设计之中,可以使得传统技艺有新的发展和传承。
2. 强化陶瓷艺术教育地位陶瓷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
学校、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增加陶瓷艺术教育课程的数量和质量,还可以建立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和工作坊,提高陶瓷艺术设计和制作水平。
3. 在制作工艺和创新设计之间寻找平衡点陶瓷艺术设计和制作在实践之中相互依存。
设计要符合陶瓷制作的技术特点,而制作要实现设计的理念。
在实践中,需要在陶瓷制作与设计方面寻找平衡点,实现良好的协作。
陶瓷艺术的教育与传承:培养创新与艺术素养
![陶瓷艺术的教育与传承:培养创新与艺术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17030e8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7.png)
陶瓷艺术的教育与传承:培养创新与艺术素养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陶瓷艺术的教育与传承对于培养创新与艺术素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陶瓷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传承过程中的挑战以及如何培养创新和艺术素养。
首先,在当今快节奏和多元化的社会中,陶瓷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陶瓷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和重塑。
通过陶瓷艺术的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陶瓷文化知识,并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陶瓷的制作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细致观察力和耐心品质。
此外,陶瓷艺术教育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因此,陶瓷艺术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艺术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陶瓷艺术传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陶瓷艺术的传统工艺技术需要世代相传,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认同度逐渐下降,导致传统技术面临失传的危险。
其次,现代人们更趋向于追求快速和方便,对于手工制作的陶瓷产品兴趣不高,导致传统陶瓷市场的萧条。
除此之外,陶瓷艺术的教育和传承面临着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体系的问题,高水平的陶瓷教育资源相对稀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培养创新与艺术素养,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陶瓷艺术的教育与传承。
首先,要加强对陶瓷文化的传统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其次,注重实践教学,将学生引导到实际的陶艺工作室进行实际操作和艺术创作。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陶瓷艺术的精髓和工艺技术。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技艺相结合,鼓励学生创作出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此外,应加强陶瓷艺术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将陶瓷艺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创业能力。
可以与陶瓷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实践其所学的陶瓷艺术技能,并掌握市场销售和推广的知识。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733669e1a37f111f1855b83.png)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一、陶瓷艺术教育的历史以及现状陶瓷是我国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工艺品,出于“化土为玉”的美好愿望,在商代即出现了陶瓷物品。
在日常使用的陶瓷器物出现后,陶瓷艺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来进行。
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教育方式,同时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这种师徒传承的教育也培育出了无数的陶瓷艺术家,对我国的陶瓷艺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进入到了现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文化艺术也在一种较为发达的状态之下。
正是由于这种特点,目前我国人民对陶瓷工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原本的师徒传承的教学方式也显得较为落伍。
因此必须要改进原有陶瓷艺术教育的随意性以及落后性的特点,帮助陶瓷艺术教育过程中的系统性以及科学性,并保证到陶瓷艺术自身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
因此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开设了陶瓷专业,并在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后,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我国的陶瓷教育专业取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在目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清华美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硕士专业研究生均开设了陶瓷艺术的教育,而我国的整个陶瓷艺术教育也呈现出了一种高速发展的趋势。
二、目前我国陶瓷艺术教育出现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已经进了长时间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高校在实施陶瓷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
而以下几种问题就是有代表性的问题。
(一)并未注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虽然我国在陶瓷艺术教育方面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陶瓷艺术教育的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操作教学方面实际上已经有着较长时间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以及经验。
但目前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仍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目前的陶瓷艺术教育仍然是技巧性的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不断充足自身技巧的理念。
而最终的一种目标就是在对陶瓷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1ab78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d.png)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引言陶瓷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传统陶艺与现代艺术表达的学科,其专业发展在当代艺术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一些展望。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历史与背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起源于中国古代陶器的制作,这个专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和发展。
在过去,陶瓷艺术设计主要注重技艺的传承,强调对传统工艺的保留和继承。
然而,随着艺术的发展和创新的需求,陶瓷艺术设计逐渐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亦加入了艺术与设计的交织。
当前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趋势探索传统与创新的结合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现代社会中寻求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一方面,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发扬仍然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学习传统的陶瓷技巧,深入了解古代陶瓷作品的制作过程与文化内涵。
另一方面,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和表达也成为专业教育的重点。
学生们被鼓励尝试更加新颖的造型、艺术手法和材料,以展现陶瓷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与其他艺术领域的交叉融合陶瓷艺术设计在当代艺术领域不再局限于陶器的制作,也开始与其他艺术领域进行交叉融合。
例如,陶瓷艺术作品可以与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形式相结合,以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作品。
这种交叉融合不仅拓宽了陶瓷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陶瓷艺术设计的实用性与应用除了艺术展示和创作,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还注重陶瓷作品的实用性与应用。
学生们学习如何将陶瓷作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陶瓷产品。
在现代社会中,陶瓷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居用品、餐厅餐具等领域,因此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也在培养学生们的实用设计能力和市场意识。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未来展望在未来,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有望继续融合创新和传统,拓宽艺术表现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3D打印、数字化设计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陶瓷艺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也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全球化发展的机遇。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3471f9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c.png)
汇报人: 2023-11-20
目 录
•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概述 •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议
01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概述
陶瓷艺术教育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陶瓷艺术教育是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与 实践,培养学生掌握陶瓷艺术基本理 论、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活动。
02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教育资源配置
师资力量
优秀的陶瓷教师资源稀缺,而且往往集中在大城市的高等教 育机构。这导致许多偏远地区或小规模学校无法获得高质量 的教学资源。
教学设施
陶瓷艺术教育需要专业的工作室、窑炉和原材料,这些设施 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部分学校由于经费有限,难以提供 完善的教学环境。
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
跨学科教育
鼓励陶瓷艺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 交叉融合,如设计、科技、环保 等,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陶瓷艺
术人才。
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地考 察、工作坊实践、艺术展览等,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
素养。
个性化教育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激发
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当代发展
进入21世纪,当代陶瓷艺术教育更 加注重国际化、多元化发展,教育 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创新。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的特点
多元化发展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注重跨界融合,吸收多元文化 艺术元素,打破传统陶瓷艺术的界限,推动陶瓷 艺术创新。
国际化交流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 学生提供海外访学、国际陶艺展览等机会,拓宽 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陶瓷艺术的全球化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47ef2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d.png)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摘要】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通过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传承、发展现状、技术创新、市场前景和国际影响的探讨,可以看出中国陶瓷艺术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陶瓷艺术的美学价值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也在文章中得到强调。
展望未来,中国陶瓷艺术仍将保持活力,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继承和发展中国陶瓷艺术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国内外文化交流和艺术交融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键词】陶瓷艺术,传承,发展,历史,技术创新,市场前景,国际影响,美学价值,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性中国陶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中国陶瓷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其独特的韵味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全球众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中国陶瓷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在传承和发展中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传统的珍视。
通过对中国陶瓷艺术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可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陶瓷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国陶瓷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2. 正文2.1 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传承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使用陶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陶瓷文化。
商代时期的青铜器上也出现了陶器纹饰,可见陶瓷在古代已有一定地位。
随着历史的演进,汉代的汉白玉和唐代的三彩瓷等瓷器更是融入了优秀的手工艺术和工艺技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宋代的青瓷更是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瓷”。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窑更是使中国瓷器走向了独特的巅峰。
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传承不仅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更在审美理念和艺术表现上有所发展。
浅谈高校陶艺工作室的发展
![浅谈高校陶艺工作室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2e1e60ae87101f69e3195b4.png)
人气 , 就永远 没有发展 。发展看 成本 , 要效 益 , 所 有 的开端都 有
理论研究
ART EDUCAT1 0N R E S E A R CH
浅 谈高校 陶艺工作 室 的发展
口向
摘
瑾
要: 随着陶瓷艺术在湖北省的不 断发展 和陶瓷艺术队伍 的不断壮大 , 湖北近百分之八十的 高校 已经建立 了陶艺工作 室用 于
陶艺教 学 , 但这仅仅 满足 了小部分 学生的学 习需求。如何有效地利 用现 有教 学资 源, 使 陶艺工作 室在 满足教 学需求的基础上推 广陶
集 市的辅助 , 聚集 更 多的人 气 , 通过活 动吸引 学校 以外 的顾客 , 二者 相辅 相成 。 同时 , 对 外开放 期 间, 对 于顾 客不 想烧制 的作
品, 可 以加 以取舍 进行烧 制后 留作 创意集 市商 品。这是 让 陶艺 馆直接产 生效益的方法 , 但是短期 内想马上有高效 益是很 难的 ,
人才 培养 方案 制订 的教 学 需求只 能满足 小 部分 学 生的 学 习需
要。之 所 以湖北省大部 分 的高校 都建 立 了陶艺馆 , 是 因为其都
看到 了建 陶艺馆是高校 教学 的发展趋势 , 却忽略 了陶艺馆是 工 作 室的本 质 , 它本 身所具 有的发展 潜质可 以成为高校 的文化特
也是 一个 相对 完善 的 学生 自主交 流 的平 台。但这 只是 一个 方 面, 只是 活动规模 的保证 , 最 主要 的还 是主办院校 的作 品质量能 否带 动整个集 市的文化 氛 围。 只有长期 定 时地 开办活 动 , 才 能 逐 渐形 成一定 的文化影 响 , 这 就 涉及 如何在保 证作 品质量 的前
浅谈当代高校陶瓷教育的发展与反思
![浅谈当代高校陶瓷教育的发展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698934c0975f46527d3e1ab.png)
包装世界Packaging World教育研究浅谈当代高校陶瓷教育的发展与反思施雨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本文既是在阅读了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白明先生的《当代陶艺现状》之后结合自身学习经历所产生的讨论。
文章对于除港、台、澳地区以外的从80年代初至今的中国大陆地区当代陶艺的发展过程做了详尽的介绍,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及广东陶瓷产区等地区及学院先驱的实践与尝试开始,到如今当代陶艺的快速发展阶段描述所吸取的营养与期间所遭遇的困难和目前面临的问题,并介绍了许多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以及20年间所涌现的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如韩美林、许以祺、李见深、吕品昌、周武等。
也提出了如今的陶瓷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承,更是将更多复杂专业的学科相融合,更体现美育的一种方式。
而如今的高校陶瓷教育中仍然面对着专业方向的定位,具体教材的缺失,课程安排,教育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陶瓷艺术教育;传统陶艺;现代陶艺;当代陶艺在如今的陶艺教学中所涵盖的基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传统陶艺,而是现代陶艺。
传统陶艺以中国传统审美习惯为依托,注重器物的形态与实用性,以坯体质感釉色装饰以及器型线条美感为主,追求几近苛刻的精湛工艺水平与烧制技巧,能够充分体现匠人的智慧却忽略了材料的性质,缺少了感情色彩。
而反观现代陶艺,创造成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
使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寓所。
因此、与传统陶艺不同,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而借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
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
但已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
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陶瓷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审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象力、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
现代陶艺创造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化的“瓶罐”,即使是“瓶罐”、也是以“瓶罐即艺术”的观念自由表达着陶艺家的生存经验。
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探析
![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e59f3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a.png)
TODAY理论专著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探析余朝霞(豫章师范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4)摘要: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延续离不开陶瓷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陶瓷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在传统陶瓷模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历经千年的演变,更加璀璨夺目,无论从表面还是内涵上讲,都富有独特的魅力。
大学生应该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保护传统艺术。
有鉴于此,本文对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的探析。
关键词: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发展趋势;探析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4-0010-01 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在我国目前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大学生来讲,掌握一定的陶瓷艺术知识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新时代青年要担当传承中华文化的使者。
高校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圈和交际圈应该比之前的学生时代更加广阔,因此,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应该是灵活的。
在进行陶瓷艺术教育的道路上,高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创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关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1.重视陶瓷艺术理论创新陶瓷艺术理论教学是教学中的第一步,很多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可能都没有接触过这种教育,对陶瓷艺术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欣赏。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让他们了解关于陶瓷艺术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不要让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还说不出“陶瓷艺术”究竟为何物。
除此之外,考虑到学生对专业的陶瓷艺术理论知识陌生的情况,向他们传授苦涩难懂的文字,篇章可能会引起他们的疑惑与反感。
因此,教师要重视陶瓷艺术理论创新,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知识的传递,改变知识传递的方式与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
![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86c643284ac850ac024221.png)
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论文摘要:陶瓷艺术是我国众多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伟大的创造力,是中华儿女世代劳动的结晶。
展望陶瓷艺术的历史,每个朝代,每个时期都有它的发展特点,都会印下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趋向,这是前人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当今学院派陶瓷艺术走向了一条标榜“创新精神”的道路。
创新固然重要,但无视甚至否定传统的创新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论文关键词:陶瓷艺术,学院派,创新精神,否定传统一、学院派陶瓷艺术的概述学院派陶瓷艺术的产生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国瓷”的烧制。
以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家祝大年,高庄等为代表,设计制作了一批即继承传统装饰纹样,又融入西方雕塑造型观念的实用型器物。
此后形成了一批专业艺术院校,艺术院校陶瓷专业以及陶瓷艺术研究所等,并影响了一批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周国桢教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的韩美林教授等。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学院派的发展经历了与民艺派风格的融合,受西方现代艺术与陶艺的影响,强调创作者的个人感受,不受传统,地域及创作形式的影响,塑造出了一批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陶艺作品。
二、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现状及个例分析当今的陶瓷艺术,艺术价值相对较高,有代表性的就是景德镇瓷器,既有继承传统的民间工艺大师的作品,又有一批新生代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院派青年作品。
学院派的代表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何炳钦教授,他的早期作品运用了传统的装饰元素,将中国吉祥的花卉图案经过设计组合,通过浅浮雕工艺进行制作,使用素雅柔和的色釉进行装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融入了自我的艺术感觉进行创作,个人风格非常明显;后期作品用色泥镶嵌创作花卉素材的现代陶艺,将色泥组合成花卉,镶嵌在泥片造型作品中,保留了创作中泥土的运动状态,将陶瓷材料美感营造到了极至;近期的创作又加入了青花花卉元素,不仅如此,为了作品的稳定性还花消大量时间研究稳定的釉里红,使用到个人创作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突飞猛进,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教育界出现了一股研究陶瓷艺术教育演变及发展的潮流。
在这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高等陶瓷艺术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基于这样的外部环境,本文着重
探讨了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陶瓷艺术教育;陶瓷艺术;发展趋势
一、遵循高等教育“精英—大众”的循环发展规律。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教育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实现“大众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相对于1999年高校精英教育,现阶段我国正式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
在弘扬民
族陶瓷文化的感召下,我们要重视陶瓷人才的精英教育,因为陶瓷产业需要更多的陶瓷专
业的精英人才。
所以,我们要比“精英教育阶段”更加注重“精英教育”,遵循高等教育“精英—大众”的循环发展规律。
二、“同中求异”的发展思想。
在国际化的现实背景下,一定要建立和肯定中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的民族主义教育观,这是“同中求异”发展思想的主旨。
民族主义教育观以中国本土文化内涵和本民族陶瓷艺
术特有的审美心理为基础,以中国艺术的精神为指针,实施促进陶瓷艺术与我国整体文化
教育发展同步的教育思想和运行体制。
中国的陶瓷文化艺术是本民族文化孕育而成的,与
其他民族的陶瓷文化不能等同。
陶瓷艺术的民族主义教育观是保护民族陶瓷文化传承的重
要途径,如果陶瓷艺术的民族主义教育观被忽视,民族陶瓷文化就会被人们渐渐遗忘,这
个民族就没有了自我意识、没有主体性的民族,也就不能表达本民族独特的思想、经验、
价值与利益,不能建立起解释生活、社会、世界的意义框架。
总之,坚持中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的民族主义教育观并不意味着文化上的封闭,它是
在中华民族和自身经验不断延续中作出不断合理的文化表达,同时,也要对异质文化选择
和吸收,“教育要使人学会尊重和欣赏各种不同的文化,不但要‘各美其美’,而且要
‘美人之美’”。
三、以素质教育为前进方向。
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是陶瓷艺术教育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之根本所在。
从矿石变
成泥土,经过火的焠炼后变成质地坚硬而又美观的’陶瓷,这个过程中包含物理和化学变化,要驾驭制作“陶瓷艺术品”,首先,逐步熟悉泥性、水性和火度;造型的重心、胎体
厚薄、釉的成分、流动性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你的陶瓷艺术品在烧炼后的效果,这是
一门科学。
因此通过学习陶瓷艺术课程,能锻炼人们的综合能力,包括人的思维能力、观
察与分析能力、用科学手段去调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艺术手段的表现能力等。
陶瓷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新代表,集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于一体,是审美与实用的
统一,是科学技术与审美创作的统一,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美学、人文知识等知识的
综合协调。
所以,从陶瓷艺术教育对个体艺术素质的培养来看,它无论是在艺术技能的训练、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科的相互作用与渗透等诸方
面都有明显的素质教育表现特征,它是素质教育内容中的佼佼者,它能作用和影响人的终身,养成创造或者鉴赏艺术的独特审美品格,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显示其创造力。
四、反映社会需求的专业、专业课程设置。
由于社会功能和内涵的调整,陶瓷艺术教育随着社会的需求改变着功能,因为陶瓷艺
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的普遍需求,伴随着市场的改变以及陶瓷艺
术本身的社会职能改变而进行着不断调整,使陶瓷艺术教育专业设置反映社会需求的观念
有所体现,那就是建立在终身教育基础上以及与其他学科互融的教育内容观。
终极培养目
标上,不刻意追求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应重视其适应社会的工作能力。
尽管高校陶瓷艺术“专业”这一概念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在高等教育思想里还是应
该树立“不只是培养专业人才”或“不一定是专业人才”的意识。
因为,现代社会要求陶
瓷艺术教育在反映社会需求方面的培养教育目标是“生存”、“合作”、“发展”。
如,
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瓷设计专业开设了配饰陶艺设计、室内陶艺设计、室外陶艺设计、建
筑陶艺设计、生活陶艺创作、实验陶艺创作等反映市场、社会需求的课程群,经过实践表明,无论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还是学生就业,都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旭东。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反思[m]。
上海:文化天地,2002。
[2]王瑞江。
新世纪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1。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