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四、典例分析
例1 如图,直线AB3的度数.
熟悉新知识、落实基础
五、知识运用
课堂练习:1.利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P88做一做,后全班评价。
2.独立完成课本 P88 练习1.2小题
课后作业:课本P86习题4.3
A组3.4题
巩固新知识
六、回顾总结
属于农村中学,学生基础知识、分析 能力较差,思考问题不全面,动手及 归纳总结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选取探究、归纳、 整理相结合的方法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平行线 的三条性质。 会用平行线 的性质解决简 单的平行线的 计算问题。 培 养 学 生 的 观察、操作说 理能力和数学 语言规范表达 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 代数方法解决 几何问题的能 力。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第四章第三节
平行线的性质
说课教师:河口学校 金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和平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几何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 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 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 习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学好本节内容至关重 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同 学们说一说平行线的性质。
检查重点掌握情况,巩固新知识点
平行线的性质 1.“三线八角”(图)
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一: 性质二: 性质三:
突出重点
本节课从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 容易理解。在各个环节的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 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 行学习。 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 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进行, 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合理猜想,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达到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的目的。 本节课容量不大,但节奏较紧张,仍有部 分同学跟不上。

平行线的性质的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的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平行线的性质》在数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线段、角度等基本概念后,对平面几何中一类特殊关系的深入探究。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性质:(1)同位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3)同旁内角互补。

3. 平行线的判定:通过观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角度关系,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4. 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解决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如求解角度、线段长度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几何图形、角度关系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1. 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尤其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其关系;2. 学会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角度求解和线段长度计算。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深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说教法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课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同时突出我的教学特色。

1. 启发法:- 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轨、书本边缘等,让学生感知平行线的存在,从而引出平行线的定义。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AB∥CD(已知)
∴假设不成立,矛盾。(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2
(3)写一写:
简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符号语言:∵a∥b
∴∠1=∠5
板书: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设计意图:“猜一猜”活动着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全班同学通过做同一道操作题验证,增加了结果的可信度。再通过小组交流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使学生乐学爱学。通过“证一证”活动让学生体会反证法的数学思想。最后的“写一写”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问题2:在教材50页图2--18中,请同学们测量同位角∠1和∠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请完成下表。
问题3: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猜想吗?
(2)证一证:
证明:假设∠1≠∠2,过点O做直线MN,使得∠EON=∠2。
∴CD//MN(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新技术教学法:在空间与图形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1000字《平行线的性质》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文将就此内容进行说课,希望可以为教师们的备课和授课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属于初中数学中的几何部分,是初二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中将其作为第六章的第三节内容,主要讲解了平行线及其性质,包括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内角和、外角差等。

能力目标:1.能够灵活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够理解并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几何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内角和、外角差等。

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方法1.启示式教学法本节课需要学生对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2.示范演示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方法,教师可以进行实物演示或在板书上进行示范演示。

3.小组讨论法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找规律、掌握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图形展示、问答引入等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如:画一组不相交的直线,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确定它们的符号表示方法。

2.讲解对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性质等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如:给出两个角,判断它们是否同位角的方法。

3.练习进行一些基础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如:给出两条直线和一点,通过求角度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4.拓展通过教材中的案例或其他相关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如:给定一条直线和一个点,求它与另一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线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与反思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对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在平行线的判定基础之上的教学,通过平行线的学习,可以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平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奠定基础,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因此,理解平行线的性质非常重要。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学习的经验,并对平行线的判定知识进行了学习,已具备了探究平行线性质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但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方面还存在不足,应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技能目标: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证明,培养学生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数学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思考习惯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及综合应用。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1、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合作交流的方法,范例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学法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演绎推理,最后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用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粉笔、黑板擦七、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带领学生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提出问题(即将已知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加深学生对平行线判定的印象,为平行线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_说课稿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_说课稿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_说课稿平行与垂直说课稿引言概述:平行与垂直是几何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对学生理解空间几何关系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平行与垂直的定义,还要引导他们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说课稿将围绕平行与垂直展开,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几何学习能力。

一、平行的定义及性质1.1 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1.2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上的任意两点到另一平行线的距离相等。

1.3 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多种,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相等等。

二、垂直的定义及性质2.1 垂直线的定义:垂直线是两条相交直线的两个相邻角相等。

2.2 垂直线的性质:垂直线上的两个相邻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90度。

2.3 垂直线的判定:垂直线的判定方法包括观察角的关系、利用垂直角的性质等。

三、平行与垂直的关系及应用3.1 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关系: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如平行线与垂直线的交点形成直角。

3.2 平行与垂直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平行与垂直的概念经常被用来解决各种几何问题,如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等。

3.3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运用:通过综合运用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学生可以解决更加复杂的几何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4.1 观察引导:通过观察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4.2 问题导入: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性质。

4.3 练习巩固: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5.1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5.2 学生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5.3 展望未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强化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为他们更深入学习几何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1课件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1课件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七 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我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为启发探究式。因为启发探 究式既符合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 则,又符合了尊重学生教育理念,能建立良好 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2、学法分析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 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 质,使学生逐步培养善于观察、乐于思考、 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
因为∠4=∠5 所以 AB∥CD
性质3 因为AB∥CD 所以 ∠2+∠5=180º
判定3 因为∠2+∠5=180º 所以AB∥CD
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的互逆关系:
线的关系
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
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
线的关系
角的关系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角的关系
1 A
D
例1 如图,填空:
为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
理和计算。
在学习平行线性质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判定, 而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互逆的,这一点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 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设计为:能区分平 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混合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又 ∠3 = _∠_1_(对顶角相等), 所以∠ 2 = ∠3.
c
.1
.3
a
.2 b
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1
3
a
2b
平行线的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内错角相等
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语言符号:∵ a∥b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本课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它为后面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内容至关重要。

2.学生情况分析我教班级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较端正,但是学习主动积极性还不够,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利用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简单计算和证明,但几何分析能力和几何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这是我的努力方向。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使用,所以“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很容易将它们混淆。

因此,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由于学生刚接触符号语言说理,因此运用符合语言说理是本节课另一个难点。

四、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1)出示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方法对比,从而能熟练、正确的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2)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发现法,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由学生自己发现感受“平行线的性质”.五、教学过程分析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七个步骤:(一)温故知新复习铺垫提问:(1)图中直线a与b平行吗?(2)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我的设计意图在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带领学生作好学习新课的准备。

平行线性质的说课稿

平行线性质的说课稿

平行线性质的说课稿平行线性质的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行线性质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行线性质的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探索直线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的理论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区别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区分平行线判定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三、说学情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平面图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基础等相关知识,对于平行线的有了自己认知,虽然学生基础差,学生间差距较大,但可以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来激发求知欲望。

四、说教法、学法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取一张A4纸对折、展开,找出内错角,并猜测内错角是否相等?若将两个对角相折,内错角是否相等?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实例导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1平行线的性质(2)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1平行线的性质(2)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1平行线的性质(2)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能够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利用演绎法和归纳法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性质: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一个图形,让学生来判断两根线段是否平行。

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平行线的定义,让学生复述并展示出来。

•通过给出几个示例,让学生观察线段的位置关系,引导他们尝试总结得出判定两条线段平行的条件。

•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给出的几组线段进行判断是否平行。

•分析并总结判断线段平行的方法和条件。

3. 练习和巩固•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于判断线段平行的条件,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相关习题。

•点评学生的作业,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告知学生将学习平行线的性质(3)。

四、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定义: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且无论如何延长也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判定条件:1.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相交线段对顶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对顶角相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2. 教材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教材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的基本概念,为本节课研究平行线打下了基础。

2. 学生能力水平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本节课的研究。

3. 学生研究兴趣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车轨道、桌子的腿等,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行线?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平行线的性质,并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平行线性质,并通过几何画板软件进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板书。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平行线的性质,了解平行线与其他线段之间的关系;2.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3.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平行线实物模型、相关图片和实例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入平行线的概念,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等可视化教具,让学生初步了解平行线的特点和性质。

2. 知识讲解-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与其他线段之间的关系,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两条平行线遇到一组直线时所成的角相等等等。

- 介绍判断平行线的方法,例如当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时,可以判断它们为平行线。

- 给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行驶在平行的铁轨上的火车,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问题探究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如判断给定的线段是否平行,求解平行线间的距离等。

4. 实践应用通过综合实例题,让学生能够将平行线的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更多的平行线现象。

四、教学评价1.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价;2. 配合教材中的练题进行作业布置,检验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情况;3. 通过课后小组讨论或个人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实际问题中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的经验和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题目,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六、课堂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与大家交流。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一》。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学目标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是《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本节内容与已学的“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联系紧密,同时也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立体几何”等内容的重要基础,第三节研究平行线性质,既是相关内容的发展,同时又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标要求: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的证明。

3.教材安排及处理:课本内容分三段,一是平行线的性质一,二是有性质一推导出性质二和性质三,三是性质一的应用举例。

在二十分钟微型课中,内容有点多,因此,略作调整,一是把性质二、三的证明作为作业,二是把应用举例作为备用练习,三是整节课让学生主要探究性质一及性质一的简单应用。

4.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结构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如下目标:知识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并会用性质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思考:在学习中形成符号意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在探索中发现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总结概括出平行线的性质一情感态度: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在运用中感受数学价值5.教学重点:依据教学目标和本节课内容在全章中地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难点:依据教学经验和本节内容的特点平行线的性质1的灵活运用及其用符号语言表达性质一二、说教法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新课程理念,我选择了“导学练动态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设置了“情景诱导----探究指导-----展示归纳----变式练习----小结作业”等五个环节。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教学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推论, 理解其几何意义和证明方法。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 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02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定义
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 直线称为平行线。
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05 练习和作业
课堂练习
练习一:基础概念回 顾
回顾平行线的性质定 理。
总结平行线的定义和 判定方法。
课堂练习
练习二:性质应用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利用平行线性质证明一些几何命题。
课堂练习
练习三:综合题 设计一道涉及平行线性质的综合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课后作业
作业一:性质定理证明
感谢您的观看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目 录
• 引入 • 平行线的性质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教学过程 • 练习和作业 • 教学效果评估
01 引入
主题引入
01
介绍平行线的基本概念,通过日 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 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
02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即平行线的 性质,并简要说明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和内容。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同位角相等。如果两条直线被第 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被截 直线所形成的同位角是相等的。
性质2
内错角相等。如果两条直线被第 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被截 直线所形成的内错角是相等的。
性质3
同旁内角互补。如果两条直线被 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被 截直线所形成的同旁内角之和为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学期第5章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

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平行线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内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弄清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疑,尝试、猜想,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说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规范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重难点: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二、说教法:采用开放式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线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平行线判定的逆运用,也是后续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设置测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再通过推理证明,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他们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和探究意识。

但对于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性质进行推理证明,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来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测量、观察、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运用。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和联系,以及运用性质进行推理证明。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

《平行线》说课稿

《平行线》说课稿

《平行线》说课稿《平行线》说课稿(精选6篇)《平行线》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八学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平行线的判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六个环节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以及三角形、四边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学习的基础。

从本节课起,培养和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同时也开始从有条理的口头表述逐渐过渡到书写自己的理由。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几何推理等内容的基础,也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四个概念已经了解,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辨别能力,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和一定认知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虽对于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个认识是很肤浅的,仅仅处于对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线现象的感知层面,对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缺乏相关的知识。

另一方面该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能力目标:会用判定方法1得出判定方法2和3,会用判定方法1,2得出方法3,会用判定方法进行简单推理。

情感目标:体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思想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或与同伴交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平行的判定方法。

难点:会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互译,理解“转化”的思想。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教学手段运用及目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行 线的性质和应用实例,使 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实物模型演示
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平行线 的形成和性质,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练习与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和及时反馈, 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 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 果。
创新点及特色体现
跨学科融合
将数学知识与物理、化学等其他 学科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目录
• 教学内容与目标 • 学情分析与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评价策略及反馈机制 • 板书设计与课件制作 • 总结反思与改进方向
01
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概述
平行线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包括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间的距离 等。
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在几何证明、计算、作图等方面的应 用。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角 度关系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能够准确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 够灵活运用角度关系判定两直线
是否平行。
了解平行线性质在几何证明、计 算、作图等方面的应用,能够解
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
识和实践能力。
02
学情分析与教学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角等基 础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正在 逐步发展,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观 操作来加深理解。
学生初步接触平行线的概念,对平行 线的性质和应用还不太熟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三节。

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命题等,其中平行线的性质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是在接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讲述平行线的性质,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二、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

三、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复习提问: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学生思考、回答.意图是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行新课
1、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l 1、l 2,再随意画一条直线l 3与l 1、l 2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

∠1 ∠2 ∠3 ∠4 度数

∠5 ∠6 ∠7 ∠8 度数
作业设计
课堂小结 复习引入 进行新课 例题示范 巩固练习
趣味练习 拓展思路
学生画图、测量、填表.意图是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2、提问: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学生总结、表述.意图是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3、提问:讨论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判定定理有什么不同?
学生理解、记忆、思考、讨论、回答.意图是进行文字语言的规范。

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提问:回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的表述,参照附录1的图形,将上述性质定理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达出呢?
符号语言:(不唯一)
性质定理1.∵l1∥l2 ∴∠1=∠5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3=∠5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
∴∠3+∠6=180o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学生思考、观察、理解,一位同学板书.意图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基础,并进行符号语言的规范。

5、提问: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说出性质定理2、3成立的道理呢?
学生思考、尝试回答.意图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例题示范
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要求学生会用平行
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只需算出所求的度数即可。

初次计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

(四)趣味练习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在两次转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这两次转弯的角度可以是()
A、先右转80o,再左转100o
B、先左转80o,再右转80o
C、先左转80o,再左转100o
D、先右转80o,再右转80o
学生思考、讨论、解释结论.意图是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认识来源于实践”。

(五)巩固练习
1、如图,直线a∥b,∠1=54o,那么∠
2、∠
3、∠4各多少度?
2、请在括号中填写理由:
①∵∠B=∠3 ∴AB∥CE ( ) ②∵AB∥CE ∴∠A=∠2 ( )
③∵AB∥CE ∴∠B+∠BCE= 180o( ) ④∵∠A=∠2 ∴AB∥CE ( )
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踊跃回答.意图是循序渐进提高难度、提高灵活运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六)拓展思路
探究题:如图甲:已知AB∥DE,那么∠1+∠2+∠3等于多少度?试加以说明。

当已知条件不变,而图形变为如图乙时,结论改变了吗?图丙中的∠1+∠2+∠3+∠4是多少度呢?如果如丁图所示,∠1+∠2+∠3+…+∠n的和又为多少度?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吗?
备注: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该题可作为课后作业,并给予简单的提示。

学生猜测、讨论,寻找规律.意图是拓宽学生的思路,希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力争“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七)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定理?在表述这些定理时,应注意什么呢?
采用先让学生归纳补充,然后教师再补充的方式进行.回顾本节知识脉络,使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再次体会成功的喜悦。

(八)作业设计
1、必做题:教科书第23页第6,7,9题
2、选做题:教科书第24页第12题
课后作业我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比较简单,要求全做,选做题较难,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作业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原则,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
共分了三大块:第一块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三种语言表示;
第二块是例题示范;
第三块是学生练习,小结与作业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一、平行线的性质二、例题示范三、学生练习
1、文字语言
解:
2、图形语言
3、符号语言四、小结与作业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