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能力和课程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 公共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语文、历史、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4门公共 基础课课程标准参照教职成司函[2016]187号意见执行。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业道德、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诚实守信的职业作风: 2)具有良好的执行能力、科学态度、工作作风、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 3)具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优质服务意识; 4)具备安全、环保、节能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5)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职业竞争和创新意识: 6)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取得计算机水平测试合格证书; (2)能识别和检测常用机电元器件、表面贴装元器件; (3)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机电仪器、仪表; (4)能阅读机电整机与机电电器原理图、结构图和工艺文件; ⑸能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常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与机电电器: (6)能操作、使用、维护较复杂的机电设备;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 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913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机电产品生产和经营服务等行业企业,从事机电整机生产、安装、服务和管理以及机电设备装 配、调试、维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机电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 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面向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范围见表Io 表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范围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目标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
2.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技能。
3.培养学生掌握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包括办公软件、数据库管理等。
4.培养学生具备网络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包括网络配置、维护和安全管理等。
5.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应用开发能力,包括软件开发、网页设计等。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部分。
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学、英语等,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设备、操作系统、网络技术、数据库、软件开发等,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2.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本专业将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学生将参与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实操,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组织实践活动。
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验室实践、企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2.采用项目化学习。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机项目的开发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3.授课方式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上课方式,还将采用案例分析、实验训练等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四、实践基地建设为了提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场所和设备,学校将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
实验室将配备一系列计算机硬件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能力和课程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能力和课程结构一、中等职业学校区别于其它学校的不同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区别于普通教育和其它层次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根本点是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培养对象一般是初中毕业生。
生源分析。
对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在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刘春生《职业教育学》105 页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能力层次结构我国经济界、教育界和全社会已达成共识,解决目前出现的“技工荒”问题,就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人才队伍。
这支职业人才队伍要符合企业行业对人才规格需求,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进行培养。
(一)什么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
职业能力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
从组成元素看,职业能力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等。
从内容范围看,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
1.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在特定方法引导下有目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并评价成果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设置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5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大学专科程度的合格中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
(二) 业务范围主要就业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农村部分中学以及幼儿园。
主要担任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少部分进入农村中学的学生,担任初中语文或数学课的教学任务或班主任工作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1. 熟练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相应词汇和习惯用语。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
3.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
4. 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
5. 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
6.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能意识到语言交流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4. 英语 (272学时)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二) 专业必修课7. 专业英语基础 (288学时)在教育部中职英语教学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基本达到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PETS II) 水平的要求。
8. 商务英语函电 (108学时)在英语水平基本达到PETS II水平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商务往来信函的格式、专业词汇和语言文体特点及常用通讯形式的文体;初步掌握撰写和翻译商务信函的能力及技巧。
9. 商务英语听说 (144学时)在具备一定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在听力设备帮助下进行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训练。
通过训练使学生较好掌握英语语音、语调,逐渐适应英语语言环境,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较熟练地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商务常用英语。
试论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设计
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劳动力资源的重要后备 队伍 , 他们既要有 格上即将完成从依赖走向独立 。因而 , 作为学校 的责任就在于正确
社 会 层 面 的素 质要 求— — 知 道 怎样 做 人 , 怎 样 的人 ; 要 有 职 业 引导 , 做 又 重点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 自律意识 、 能力 , 目的有计 划有 鉴别 有 层 面 的能 力要 求— — 怎样 做 事 , 把本 职 工 作 做 好 , 是 中 职学 生 必 步 骤 地 帮助 学 生 顺 利 完 成健 康 心 理 和 完 善 人 格 的形 成 过 程 , 学生 这 使 须具 备 的 两 种 基本 素 质 。只 有 具备 了这 两 种 基 本 素质 , 生 才 能 成 对 人 生 、 社 会 的 认 识 由朦 胧 状 态转 向 明 晰 , 时对 自己 的未 来 人 学 对 及
1以就 业 市 场 为 轴 心 。 因需 设 课 : 会 对 中职 教 育 专 业 发 展 的 为 被 社 会 接 受 的 有 用 人 才 ,学 生 才 能 实 自己 的 职业 理 想 和 人 生 价 社 目标 导 向 值 。学校所进行 的人才培养教育活动才具有社会意义 , 育教学 目 教 教育 质 量 、 办学 理 念 才 能 真 正 为社 会 所 认 可 。 因此 , 学 生 学 会 教 国内外成功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 , 普遍证 明了这样一种 标 、 正 确 的职 业 教 育 专业 教学 理 念 : 以企 业 需 求 为 导 向 , “ 以职 业 能力 为 “ 做人” 和学会“ 做事” 就是 中职教育质量 的基本定位。 核心”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 紧紧 围绕就业市场这个轴心运转 , 。 专业 21 做人 ” 素质 定 位 .“ 的 “ 做人” 的素质 , 指学生政 治思想 、 是 道德品质 、 行为习惯 、 心理 结构和课程结构必须 因就业市场之“ ” 需 而设 , 并保持与之相适应 的 变化动态 。至关重要的问题是 , 职业教育 活动的具体实践相对 于人 状况 , 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沟通协调等方面的素质。职业 教育 为各 生产 、 经营 、 务 、 服 管理等 ) 培养实用型 人才 , 做 人” 从“ 的素 才 市 场需 求 而 言 , 必 须 具 有 充 分 的 预见 性 和 超 前 性 。 它 否则 , 必然 会 行各业 ( 导致职业教育的失败。 滞后于人才市场需求 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思路 质培养上 看 ,就是要从上述各方 面素 质上有 目的的施以引导和教 绝非教育发展 的常态。当然 , 无论是 市场对人才 的需求还是 职业 教 育 , 始终 如一地塑造和培养学生 的良好品质 、 行为 习惯 , 立正确 的 树 育 的发 展 状 况 , 一 定 时 期 内还 须 具 有 相 对 的稳 定 性 , 在 即在 一 定 时 人生观 、 价值观 , 使学 生形成一种能正确面对 成功 与失败 , 正确认识 正确认识 自我的判断能力 , 使学生进入社会具法律意识 、 自律 期 内二者都不会突变。在这种相对稳定 的状态下 , 我们应该把市 场 社会 、 需 求 视 为 主 导 因素 , 教 育 目标 的定 位 和 调 整 视 为 从 属 因 素 , 者 意 识 、 把 后 责任 意 识 和 与 社 会 发 展合 拍 的沟 通 协 调意 识 。 应顺应前者 的变化而变化 。 就现 阶段 的总体情况来说 , 中职教 育所 面对 的教育对象较之高 之所 以要提出“ 因需设课” 的要求 , 就是要使 职业教 育在坚持 以 中和 大 学 教 育 有诸 多 不 同之 处 , 行 为 习 惯 、 取 状 态 、 生 目标 的 如 进 人 人为本 , 因材施教的 同时 , 更应 当把社会需求作 为专业发展和课 程 初步定位 , 理性思维方式 、 文化素养等方 面都有一定差异 , 有些甚至 设置的重要参数 , 突出和加强市场的导向作用 。 目前普遍采用 的“ 订 是很大 的反差 。 这些都无疑为中职学校在培养和提高学生“ 做人” 的 单培养 ” 式便是市场引导教育 的必然产 物 , 模 它最集中地反映 了教 素质方面增加了难度 , 这也预示着 中职学校在塑造学生品质上任重 育发展的趋 向。 这种模式简单说来就是 , 市场需要什么样 的人才 , 学 而道远 。 如果 忽视对学生“ 做人” 的素质 的培养而一 味地强调专业技 校就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 的人才 。事实上 , 社会对 人才的需求 和学 能的重要 性 , 必将 导致中职教育对象 的人格缺 陷 , 也必然最终导致 校 对 人 才 的培 养 二 者 之 间 具有 内在 联 系 , 者 的 满足 程度 取 决 于后 中职 教 育 的 失 败 。 前 者的发展水平和成效 , 后者的发展必须 以前者 的为前提。 可见 , 社会 22 做事” .“ 的素质定位 对 人 才 的要 求 也 就 是 学 校对 学 生 教 育 的 目标 要求 。 意 味 着 职 教 院 这 “ 事” 做 的素 质 , 指 学 生 所 具 有 的 专业 技 术 操 作 水 平 和职 业 能 是 校必须转变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的转变必须 以就业 市场需求为 导 力 。包括从事专业应 必备 的基础理论知识 、 文化素养 、 动手能力 , 以 向, 及时准确地双向传递就业市场需求 信息 : 是向学生传递就业 及适应 岗位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方 面概括而言 , 一 即反 映“ 做事” 需求信息 , 使之正确确定或调整个人 的职业 目标 , 合理定位 ; 二是 向 的素 质 。 教 学 管理 部 门传 递 就 业需 求 信 息 , 以便 及 时按 照 市 场需 求 配 置 和 调 现代 经济和科技 的发展使职业变 动和职业技能 的更 新不断加 整教学资源 。从而达到“ 就业市场需求 ” “ 、学生职业 目标” “ 、学校教 快 , 业 者 可能 在 一 生 中会 多次 变 动 职 业 岗位 和 更新 职业 技 能 。要 从 学课 程” 三者的高度一致性 。 在此前提下 , 再着力打造突 出各个职教 想在优胜劣汰的职场竞争 中取得一席之地 , 就必须注意培养 自身过 院校专业特色 的品牌专业 , 展示学校 的优势 , 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避 硬 的专业技能和应对 职场变化 的职业调整变换能力。 作为培养实用 免 “ 信息传递不畅” “ 、就业信息失真 ” “ 、职业 目标模糊 ”“ 、课程结构 型人才 的中职学校 , 培养学生“ 在 做事 ” 的素质上 , 当动态地认识 应 过时” “ 、教学观念落后” 问题 , 等 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 资源 的合 理 学生 职业 能力 目标的定位 , 从长计议 , 科学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和学 配 置 和有 效 利 用 , 高 全 社 会 的 职业 教 育 效 率 。 提 生 的能 力 素 质 培养 目标 。 以下 几 方 面 的素 质 不 可 忽视 : 中 职 学 校 要 找 准 就 业 市 场 的需 求 , 须 重 视 市 场 调 研 , 展 市 必 开 221 硬 的 专业 操作 能力 和 扎 实 的基 础 学 力 。 . 过 . 中职 学 生应 在 掌 场预测。作为职业教育尤其是 中职教育的学校 , 必须 紧紧围绕社会 握各特定领域 专业知识 、 技术的同时 , 还应 具备与专业操作技能相 对 人 才 需 求 的趋 势 、 业 构 成 、 模 、 格 等 重 要 信 息 参 数 , 整 自 适 应 的或 与 今后 自身发 展 需 要 直 接 相关 的科 学 文 化基 础 知 识 。 专 规 规 调 己的专业设置 、 师资结构 以及教学 目标 。就业市场需要什么专业 的 22 .2良好 的职业 习惯 和敬 业 意 识 。 . 中职 学 生在 校 期 间 需要 逐 渐 人 才 , 应 开 办 什 么 专 业 ; 场 对 专 业 人 才 的知 识 结 构 和 能 力 素 质 养 成 未 来 就业 所 必 需 的 良好 的职 业 习惯 , 则 , 就 市 否 将来 很 难 适 应 岗位 有 什 么 要 求 , 应 设 置 什 么课 程 、 排 相 应 师 资 , 效 集 成 教 育 资 需 要 。同 时 还必 须 培 养 责 任 感 , 而 形 成 敬业 意识 。 就 安 有 从 223 身 学 习 , 善 自我 的 思维 方 式 。 技 发 展 和社 会 进 步 , . 终 . 完 科 不 源 , 分 发 挥 中 职学 校 的办 学优 势 , 展 发 展 的 空 间 。 充 拓 作 为 中职 学 校在 教育 教 学 实 践 中 , 否 真 正 做 到 以就 业 市 场 为 断 加 速 着 知 识 的更 新 , 能 现代 信 息 技 术 的 迅 猛 发 展 , 人 际 交 往 的 空 使 轴心 , 以社 会 需 求 为 导 向 , 挥 办 学 优 势 , 强 自身 的发 展 实 力 , 间距 离 大 大缩 短 。 一 个 人 在 学 校 所 学 得 的专 业 知识 不 可 能 受 用 终 发 增 关 键取 决 于 自身 的 办学 理念 是 否 正 确 , 决 于 对 学 生 能 力 素 质 培 养 目 身 , 么 , 取 那 作为职业学校除 了应向学生传授近期有用的专业 技能外 , 标定 位 、 程 结 构 设 计 等一 系列 重 要 内涵 指 标 的 正确 性 和 可 行 性 。 更重要的是应培养学生善于终 身学 习、 课 完善 自我的思维方式 。 2让 学 生 学 会 “ 人 ” “ 事 ”社 会 对 中职 教 育 质 量 的 基 本 定 做 与 做 : 2. .4健康的心理 和完善的人格 。从 中职生的年龄 特征看 , 2 自人 位 校到毕业正处 于心理发 展的关键时期 , 自我意识正逐步形成 , 在人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工程技术领域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专业。
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配置、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配置、管理和故障排除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和攻防知识;4.培养学生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置1.专业必修课程-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网络协议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安全技术2.专业选修课程-云计算技术-虚拟化技术-网络编程-大数据分析-网络监控与管理-网络攻防与安全测试-无线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四、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和配置,包括网络设备的连接、配置和维护以及网络协议的配置与测试等实践操作。
2.实习课程:通过到相关企业或单位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所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作经验。
3.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项目,通过实际的项目实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质量保障1.完善评估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和毕业设计等综合评价。
2.确保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或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课程制度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课程制度一、引言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中等技术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学生课程制度。
本文档详细阐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课程制度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
二、课程设置原则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通识教育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 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相结合: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选修。
4. 国内与国际相结合:课程设置要紧跟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理念,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课程体系结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三个部分。
1.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专业教育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形成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3. 实践教育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1. 课程实施:学校应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实施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2. 课程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加强对课程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
3. 课程评价:学校应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价,以了解课程实施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五、课程资源与保障1. 教材与资源:学校应选用高质量、符合时代发展的教材,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 师资队伍: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毕业后,通过职业学校或技术学院进行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
为了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制定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以指导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
下面将介绍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结构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课程结构,即确定所需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是指针对其中一职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选择的增强能力的进修课程。
课程结构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职业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
二、课程目标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还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即学生应该在学习结束时达到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基本技能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
基本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计算和沟通等。
职业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应具备的与特定职业相关的能力和技能。
课程目标的设定需要充分考虑职业需求和行业标准,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职业的工作。
三、课程内容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需要详细规定每个课程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课程内容应围绕核心技能和知识展开,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还应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四、评价方法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还需要确定适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考试、实践任务、实习报告、综合评价等形式。
评价标准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要求制定,既能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能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中等职业专业课程标准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依据。
通过明确课程结构、设定课程目标、规定课程内容和确定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学实施,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需要不断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和行业需求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百分网员工培训编辑:陆玉梅发布时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三、课程设置一学期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三大类;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2、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结合中专学生好动不好静的学习特点,建议加大实习实训课学时;3、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包含职业素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两类课程;4、建议各系部开设专业课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够用为度,每个专业确定3-5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课程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适当加大专业课学时,采取“磨”、“泡”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三公共基础课1、德育课各学期教学内容: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周学时2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周学时2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周学时2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周学时22、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设两学期,周学时分别为4、2;每学期安排一周实训,实训内容应保证学生通过省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考前训练;3、语文周学时2,共开设两学期,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4、数学周学时4,第一学期开设;各专业根据专业需要以及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确定本专业的教学内容;5、英语周学时2,共开设三学期;教学内容以语言表达及单词识记为主,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活动”掌握所学知识;建议第四学期增设专业英语个别专业,周学时2;6、体育与健康开设4个学期,周学时2;7、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第一学期素质拓展训练前3学期每学期1周第二学期社交礼仪训练必修2学时、2学分第二学期PPT制作必修2学时,2学分第三学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必修2学时、2学分第三学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2选1,1周,2学分第三学期计算机速录2选1,1周,2学分劳动课:第二学期,工科各专业;第三学期,文科各专业;通过开设这些课程,培养和塑造学生人格,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四、教学管理建议1.加强第一学期教学管理,专业课以技能训练为主,提高学生专业兴趣,降低学习难度,选派优秀教师承但课程;通过每门课程引导学生爱学校、爱专业、爱学习;2.所有课程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做中学”,快乐学习;3.加强教学考核,如采用在线测试、实施分段考试等4.根据中专教学特点,制定专业技能课程标准5.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丰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年制前二年公共基础课与中专保持一致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例2017-01-03 22:22 | 2楼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建筑工程技术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在建筑行业从事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操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能担任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基层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四、人才培养规格1. 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a. 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b. 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c. 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d.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观服务意识;e. 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f.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2. 专业知识目标a. 具备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知识;b. 具备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c. 具备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d. 具备建筑水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e. 具备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信息;3. 专业技能目标a. 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b. 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c. 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d. 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和协同工作的能力;e. 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f. 具有施工图纸会审的能力;g. 具有一至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基本技能;h. 具有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能力;i. 具有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的能力;j. 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4. 证书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外,还必须获得以下证书,方可授予毕业证:a. 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如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职业资格证书;b. 计算机等级证书;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安排本专业修读总学分169学分,其中必修课128学分,选修课8学分,实践教学33学分,理论教学学时约2400,实习实训33周,按照1周30学时折算,实习实训占总学时30%;必修课考试形式:★—考试,☆—考查,下同选修课实践教学周六、编写说明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方案制定三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方案公共基础课程中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按新颁发的课程标准执行; 本方案为学校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留下了拓展空间,设立的其他课程可由学校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内涵特色和企业岗位需求自主开发和选择;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12017-01-03 9:13 | 3楼一.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能胜任幼儿教育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型人才;职业岗位:幼儿园教师、早教培训机构教师、社区幼教机构工作人员、儿童社会工作者等;一思想品德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求实创新精神;二知识能力方面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中等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具备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了解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掌握开展幼儿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观察了解幼儿、制定保育和教育目标、指导幼儿游戏和各种教育活动的一般知识和方法;能创制简易的玩教具,能正确使用常见的电教设备,能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具有一定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能调动家庭和社会积极因素教育幼儿;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意识;三身心素质方面懂得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身体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二.课程设置原则1.时代性与前瞻性课程设置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既要反映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趋势,贴近幼教就业市场需要,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基本构建起适应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和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基础性与专业性课程设置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学生特点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体现中等教育的基础性,同时又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征,力求构建科学规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职业水平;3.综合性与侧重性根据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需要,全方位推进文化课程、艺体课程和专业课程,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基本素养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沟通和整合;同时,实行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与学科方向侧重性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学有所长、一专多能;4.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设置力求根据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要求,既要科学地安排文化知识课和专业理论课,又要加强实践环节,注重教育实践和学科技能训练,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培养实用性幼教人才;三.课程结构本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教育实践四部分组成,即“四大块”课程结构,建立以必修课为主渠道,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 一必修课必修课是课程的主体,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对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主要内容;必修课包括三大类,文化基础类: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综合文科包括政、史、地等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综合理科包括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等;专业理论类: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文学、幼儿教师口语、幼儿园应用文写作等;艺术体育类: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手工、体育、体操等;各类课程都要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注意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渗透德育、陶冶情操、训练技能、培养能力;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选修课选修课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的补充和延伸,是适应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和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它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可以拓宽和加深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素养等;选修课主要有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游戏创编、现代女性与家政、书法、艺术欣赏、礼仪、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选修课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开设,每学期两门中选一门,内容要力求体现实用性、综合性、时代性和校本特色;对于不需要整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程,可采用微型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 三教育实践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熟悉就业环境、了解学前教育特点、掌握保教操作程序、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等具有特殊作用;教育实践的安排要贯穿于三年教学活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保教见习: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各幼儿园进行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日常保、教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巩固专业思想,促进专业学习;2.课程实习:是指在课程教学中与其配套的技能训练;学科教师可根据本学科实际,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适当时间进行实践训练,如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组织能力的训练,保教工作能力的训练等;3.综合实习:组织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的综合性教育及保育实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课程内容,锻炼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保育、教育和幼儿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职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为就业创造条件;4.顶岗实习; 四活动课活动课是幼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拓宽知识、培养技能、发展个性、形成专长、提高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动课要安排在每周的教学活动总量之内,学校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教师辅导,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等,使活动课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活动课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可通过举办讲座、兴趣小组、学科竞赛、社区活动、大型文体表演等形式进行; 四、课程及学时安排全学程共150周,其中教学活动92周,教育实践8周,寒暑假30周,顶岗实习18周,机动2周;全学程具体安排见附表;。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二、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中从事各个岗位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幼儿园的保育员与幼儿教师的工作,同时还可以担任早教机构的教师和从事其他与幼儿相关的工作。
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一)职业岗位知识熟悉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活动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及时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
掌握幼儿园保育员和幼儿教师所需要的岗位知识,同时熟悉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如早教机构、特色培养机构等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二)职业岗位技能掌握弹琴、唱歌、跳舞、画画、手工制作这些基本技能。
能够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能够观察和评估幼儿的身心发展。
能够依据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教育活动目标、计划,并组织实施。
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做好家园合作。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和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岗位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文化修养。
具有热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热爱幼儿的品质。
熟悉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职业资格考试、考证要求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文化基础课程学校具有通用的文化基础课程平台,共8门课程,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艺术、体育、安全健康教育。
文化基础课程合计1040学时,占总学时的36%。
1、德育(160学时)(1)职业生涯规划(40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编写的素质教育教材,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行动。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和评价方式等。
以下是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几个重要方面: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培养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课程目标:中职语文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3)审美发现与鉴赏:学生能够发现和鉴赏文学、文化作品中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4)文化传承与参与: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参与意识。
3. 课程内容与结构:中职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为基础性内容,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2)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注重与职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职场应用写作、商务文书处理等。
(3)拓展模块:为自主选修内容,注重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文综合能力,包括文学鉴赏、文化交流等。
4. 课程评价:中职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
教学建议:中职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教材编写建议:中职语文教材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精选9篇)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精选9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篇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素质协调发展,掌握煤矿开采技术与管理知识,具备采矿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煤矿生产、服务一线从事生产组织与生产技术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2、文化素质: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业务能力:熟悉掌握煤矿开采技术和掘进技术,能够解决采掘生产中的生产、技术问题,具有组织和指挥采掘生产及编制采掘作业规程的能力;掌握煤矿五大灾害知识,具有煤矿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掌握矿井通风与安全,具有矿井通风设计、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解决通风、安全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具备组织、指挥生产和技术、安全管理能力;熟悉矿用机电设备的基本性能,具有机电设备选型设计能力;具有煤矿地质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
获一项以上相关技能证书。
4.外语能力: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
5.身心素质:掌握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乐观向上,团结友爱,身心健康,能胜任本专业工作,并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与军事技能。
中职班级学习计划
中职班级学习计划一、学校概况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位于市中心地带,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学校设施完备,教学设备齐全,拥有一支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注重学科交叉,强调实践教学。
二、班级概况本班是一所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专业的班级,共有30名学生,性别比例大致相等。
学生年龄介于16岁到18岁之间。
班级分为A班和B班,每班15名学生。
三、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基本的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运营技能;2. 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四、学习计划1.学习内容课程设置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页设计、商品摄影、电商综合实训、市场营销等课程。
学生将学习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电商网页设计、商品摄影技巧,并进行实际的电商运营实训活动。
2.学习方法通过听课、实验、实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加强实训课程的实操性,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学习形式开展项目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实训实践,参与校内外相关比赛,开展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
4.考核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成绩、实训效果、学科综合测试、期末报告等。
采用定期测验、实训考核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
五、学习环境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学楼、实验楼等教学场所;配备先进的电脑、网络设备等教学设备;实验设施完备,支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训。
六、课外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课外活动,积极参与社团组织和校内外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师资力量本班的授课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提供个性化辅导。
中职 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百分网【员工培训】编辑:陆玉梅发布时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
(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三、课程设置(一)学期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
(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三大类。
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
2、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
结合中专学生好动不好静的学习特点,建议加大实习实训课学时。
3、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包含职业素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两类课程。
4、建议各系部开设专业课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够用为度,每个专业确定3-5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课程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
适当加大专业课学时,采取“磨”、“泡”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三)公共基础课1、德育课各学期教学内容: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周学时2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周学时2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周学时2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周学时22、《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设两学期,周学时分别为4、2。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该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以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工作。
2.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阅读和理解各类英语文本,写出简单的英语文章。
3. 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增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语言知识与技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2. 听力与口语,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阅读与写作,通过阅读各类英语文章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4. 文化与交际,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
四、评价方法。
1. 综合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听力测试、作业考核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
2. 能力评价,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学业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学习态度,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提高。
中职课程结构
中职课程结构摘要:一、中职课程结构概述1.中职教育的定位与目标2.中职课程的基本原则3.中职课程的主要特点二、中职课程体系的构建1.课程设置的依据2.课程模块的划分3.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三、中职课程的具体内容1.文化基础课程2.专业技能课程3.实践操作课程4.综合素质课程四、中职课程改革的趋势1.对接产业结构调整2.强化实践教学3.推进产教融合4.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正文:中职课程结构是一个涵盖多个方面的体系,它旨在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对中职课程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中职课程结构概述1.中职教育的定位与目标: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具备一定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
2.中职课程的基本原则:中职课程应当遵循“服务社会、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实现学生就业、创业和升学等多渠道发展。
3.中职课程的主要特点:中职课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二、中职课程体系的构建1.课程设置的依据:中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行业标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实际情况进行。
2.课程模块的划分:中职课程体系一般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践操作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等模块。
3.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各课程模块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中职课程的具体内容1.文化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
2.专业技能课程: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3.实践操作课程:以实习、实训等形式开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编写框架
附件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编写框架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等行业企业,从事××××等工作的××××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2.……(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2.……专业(技能)方向1……专业(技能)方向2……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专业本科:××××专业八、课程结构选修课九、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二)专业技能课1.专业核心课2.专业(技能)方向课(1)专业技能方向12(2)专业技能方向3.综合实训4.顶岗实习十、教学时间安排(一)基本要求……十一、教学实施(一)教学要求1.公共基础课…………2.专业技能课…………(二)教学管理…………十二、教学评价…………十三、实训实习环境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等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校外实训基地……。
十四、专业师资……十五、其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能力和课程结构
一、 中等职业学校区别于其它学校的不同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区别于普通教育和其它层次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根本点是培养对象和培。生源分析。
对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在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职业能力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
从组成元素看,职业能力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等。 从内容范围看,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
——刘春生《职业教育学》105 页
二、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能力层次结构
我国经济界、教育界和全社会已达成共识,解决目前出现的“技工荒”问题,就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人才队伍。这支职业人才队伍要符合企业行业对人才规格需求,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进行培养。
(一) 什么是职业能力?
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