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小说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品味小说含蓄精炼深刻传神的语言,学习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探究小说主题,挖掘作品的社会内涵。

【教时】:3课时

【自读作业】:

1、通读全文,整理三难字词。

2、课文中写到哪些人物?列出来,对这些人物作出你的评价,同时站在作者鲁迅的角度,

说说他对这几个人物的情感倾向。撰写自读笔记。

3、结合课后练习二、三,在文章描写人物的精彩处、重要处做旁批,写出描写手法并分析

人物境遇和性格。

4、提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出示咸亨酒店雕塑图片。孔乙己成了咸亨乃至绍兴的活招牌。

背景简介:《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时隔百年,艺术魅力长存,读者兴趣不止。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文章第几节主人公出场?共写了有关他得哪几件事?(理清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概括出主要事件)

(1)孔乙己偷东西被酒客揭短、取笑。(2)孔乙己没有考取秀才被众人讥笑。(3)孔乙己教“我”写“回”字。(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5)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6)孔乙己拖着残腿来到酒店喝酒,再次遭到众人取笑。

2、自由交流:初读了课文,孔乙己在你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提示:大家对孔乙己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我读了课文,发现孔乙己的一生没有跳出一个“半”字。

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细读课文,找出含有“半”字的语句或暗含“半”字的语句,填写“孔乙己”履历表。

2、表格:

3、教师提示:从孔乙己的这张履历表可以看出,他既可怜又可憎,既善良又迂腐,性格中有矛盾的一面。根据这种矛盾因素,我们来给孔乙己作一次公正、全面的评价吧。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要讨饭但又好吃懒做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把没有进学当做灵魂伤疤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有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钱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我”认字,给小孩分茴香豆但又屡遭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被人讥讽但又想和人交流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可有可无的人。

四、品读人物描写

1、经典作品惜墨如金,却令人回味无穷。赏读文章中有关孔乙己的描写,试做分析。

2、品读交流:

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肖像描写(鲜明对照)

第一次出场

第二次出场

语言描写:

动作神态描写:

“排”与“摸”,“罩”

睁大眼睛,涨红脸,青筋绽出,颓唐不安,笼上灰色

(反复朗读)

3、总结:孔乙己地位低下但又自命清高,穷困潦倒但又好吃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但又自欺欺人,凄苦悲惨但又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善良诚实的一面。

名家点评孔乙己: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怒其不幸,哀其不争”。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呢。

刘再复: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冯雪峰:孔乙己的不可救药性和他的善良,他的不长进和他的被损害,他的自爱和他的自暴自弃,都是显然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小说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位智者说过:不读鲁迅,就不懂得旧中国。与其说是孔乙己的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不如说是社会的大环境扼杀了孔乙己。

二、深读课文,明晰主旨

1、读小说前三段,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两个阶级群体泾渭分明,渲染出冷漠悲凉的氛围,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2、除了孔乙己,小说或直接或间接还写到哪些人物?他们对孔乙己是什么态度?

(1)短衣帮、掌柜等众人——“笑”

这是怎样的“笑”?——嘲笑、讥笑、麻木的笑,冷漠的笑,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自私的笑。

(找出众人笑孔乙己的语言进行品味,分角色朗读,读出关键词的重音)

教师总结:。“笑声”中式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笑”贯穿全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苟活,最后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小说对各种人物的笑,描写越是生动,越是具体,我们就越是感到悲凉。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2)丁举人: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丁举人和孔乙己都是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本是科举道路上的同路人,不同的是一个“爬”了上去,一个“掉”了下来。假如孔乙己“爬”了上去,他会是什么样的形象?社会是否会有所改变? ——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孔乙己假如“爬”上去,他也会像丁举人一样欺凌那些没爬上去的人。

(3)小伙计和孩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