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狼》
人教版语文七下《狼》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下《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094fd6d15abe23482f4d92.png)
3、喜欢写作的同学,写篇读后感。
4、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一幅有关狼的画。
5、喜欢办手抄报的同学请以人类与狼为主 题办一期手抄服
第二段: 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 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 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 (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
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 甘罢休(进一步发展)也是故 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 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 面。
第四段: 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 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高潮、结局)
狼
教学目标
揣摩文中的动作、神态描写,学习
叙议结合的写法。
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
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本 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包括哪几个情节?
3
2
4
1
挑战自己:画面顺序正确吗?为什么?
1
2
3
4
5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段: 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 矛盾的双方(开端)
表演秀
这是一篇优秀的小说,作品中的 “屠户”和 “狼”应该是两个非常有味道的形象,现在 有家电视台想以此为剧本拍成电视剧,欲从 7(1)班物色主角,谁愿意试镜呢?
角色一:屠户
角色二:狼
观后感
同学们畅所欲言:
我觉得( 现在( )的表演很( ) ),表
教师总结:
屠户 狼 机智勇敢果断 贪婪凶狠狡诈
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 “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 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 终究是要失败的”?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 、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 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 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5单元第20课《狼》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5单元第20课《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4d72e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c.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狼相关的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问题,如狼的生存现状、保护措施等。
2.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课文中狼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故事情节中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狼》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狼这种动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这对于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狼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的讲解,我意识到学生们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地举例,或者运用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引导学生从狼的特点和生态角度思考狼在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狼的复杂情感。
(2)词汇与句型的运用: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教师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进行词汇和句型的运用,帮助他们突破这一难点。
(3)合作探究与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思辨能力,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在难点解析部分,我发现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学生们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有所提升。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这些难点依然存在。因此,我需要在课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发现他们能够较好地概括出课程的重点。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课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897d24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09.png)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1、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导语:教案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
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形容为人残暴。
(豺狼成性)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狼》](https://img.taocdn.com/s3/m/1765a21abcd126fff6050b27.png)
参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1、本文可分为几部分?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2、用白话文“绘声绘色”的讲一讲这个故事。
18.狼
之
①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②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Hale Waihona Puke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④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① 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 其一犬坐于前 ③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讲 一讲狼与屠夫的故事。
2、试着概括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本性?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chí)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dān)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 之,目\似瞑,意\暇(xiá)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bì)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 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 前狼假寐(mèi),盖以\诱敌。
18.狼
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 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 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 “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 的意思。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 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 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 如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狼》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43f04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9.png)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也有部分学生思考不够深入,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问题。
- 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时,可能存在语言组织困难和逻辑不清的问题。教师需提供表达框架,引导学生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举例:
- 教学重点中的难点细节:在分析狼的形象时,学生需要理解“狼亦黠矣”中的“黠”字不仅指狼的狡猾,还暗示了狼的智慧。通过对比“狼”与“狗”的行为,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特点。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课堂总结环节,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牢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升语文素养。
-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狼亦黠矣”中的“黠”字,形象地描绘了狼的狡猾。
- 主题理解:探讨文章通过狼的故事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以及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寓意。
2. 教学难点
- 文言文句式理解:学生往往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感到困惑,如“狼亦黠矣”中的“亦”,“而顷刻两毙”中的“而”。需要通过实例解释和语境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
本节课将着重关注学生在文学鉴赏、文言文阅读、思维品质、口头表达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提升,使学生在学习《狼》这一课文中得到全面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狼》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狼》](https://img.taocdn.com/s3/m/2d0d34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6.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狼》文本概述《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更加真实的视角,描绘了狼的形象和生活习性,让学生更加了解狼这种动物以及生态系统中的平衡关系。
本文将通过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狼的生态特点。
文本分析《狼》是一篇生物学类的文章,从描写狼的外貌和习性开始,逐渐展开到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狼的繁殖以及狼的行为特点。
文章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描述,结构层次清晰,逐步深入。
首先,文章介绍了狼的外貌特征,包括狼的身体结构、毛色和耳朵等方面,以及狼的体型和长相与狗有何不同之处。
通过对狼的外貌特征的描述,读者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狼的形象。
接下来,文章详细讲解了狼的生活习性。
狼是群居动物,通常以一只雄狼为领导,组成一个由几只到几十只狼组成的社群。
文章还介绍了狼的狩猎技巧,狼如何团结协作进行狩猎,以及狼群在狩猎中的分工合作。
通过对狼的生活习性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了解狼的社会结构和狼群的生活方式。
然后,文章引入了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狼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狼的存在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提到,狼在食物链中属于顶级捕食者,通过控制猎物的数量维持着自然环境的平衡。
狼消失后,猎物数量会急剧增加,对其他生物造成压力,破坏生态平衡。
通过对狼与环境关系的讲解,读者可以认识到狼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思考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最后,文章探讨了狼的繁殖和行为特点。
狼有固定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春季开始繁殖。
文章还介绍了狼的交配行为、妊娠期和生育周期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狼的各种行为,如啸叫、游戏和协作等。
通过对狼的繁殖和行为特点的讲述,读者可以更加了解狼的生殖繁衍和群居行为。
总结《狼》这篇课文向读者展示了狼的形象和生活习性,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狼的外貌、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繁殖和行为特点,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这种动物。
通过阅读和思考这篇课文,读者能够拓宽对狼的知识,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自然界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狼》课件(48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狼》课件(48 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4623324b35eefdc8d333ab.png)
课后作业
1、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阅读《狼三则》中其余两篇,并说一说读过之后有什么启发。
课文朗读
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
字词学习
◆生难字
缀行( zhuì ) 眈眈( dān 黠( ) xiá ) 大窘(jiǒnɡ ) 瞑( ) mínɡ 苫蔽( ) shàn 倚( yǐ ) 尻尾( 假寐( kāo ) )
mâi
字词释义
狼
连接、紧跟 仅,只 即“一个屠户”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是高压之下对清朝异族统治者的臣服。蒲松龄受到这种双重人格
的影响,所以有了《聊斋志异》一书。蒲松龄醉心科举,一心想 求取功名;他才华横溢,然而屡试不第。
强烈的反差使他愤愤不平,这种情绪贯穿他的一生,同时也深刻 地影响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取向以及评判。从某种意义上 说,《聊斋志异》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全书491篇,多以鬼狐 故事反映现实生活,表露作者情感。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
参考答案:1.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2.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3.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隧:名词用作状语,“从
通道”的意思。
四、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 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 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狼》1 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狼》1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ca7809a300a6c30c229fbd.png)
返回
再见
●《狼》教学设计课件
提出目标 按层分组 自主练习
朗读课文 理解文意
20’
朗读 质疑 组内 竞读 复述
通过多形式的 朗读,熟悉课 文内容,把握 作品故事情节, 为后面的学习 研讨奠定基础。
变换角度 妙想天开
理解内容 分析形象
13’
讨论 小结 表演 体会
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人物形象
深入探究 课后拓展
把握主题 拓展探究
10’Βιβλιοθήκη 讨论深刻理解作品 主题,多角度 探究人与狼关 系。
返回
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理解 了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狼》教学设计课件 3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了课文的 意思,领悟了小说的生动描绘及 作品的中心思想。 4 .通过梳理故 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理清了层次线索,明确了屠户和 狼的形象。 5 .在把握作品中心意 思的基础上,对作品作了拓展性 思考,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意义。
返回
●《狼》教学设计课件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 识 点
学习水平
大声朗读,读通 课文。要求读音 准确,不加字、 漏字、换字;能 读懂词义,大致 理解文意。
媒体内容 与形式
使用 方式
使用效果
课 文 朗 读
朗读示范, 课文示范 使用录 正字正音, 性朗读磁 音机或 提高学生朗 带(或课 多媒体 读水平,激 件) 演示 发学生深入 探究的兴趣。
教学设计思路及依据的理 论 ●《狼》教学设计课件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狼》教学设计课件
学习内容分析
课文选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屠户 卖肉回家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的故事,反映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道 理。文章情节生动,寓理于事,适合学 生阅读。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8ac405f242336c1fb95e1d.png)
思维导引
二、惧狼:
1、从“投、复投”等词看 ,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 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 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 态是怎样的?
迁就退让
2、从“骨已尽矣,两 狼之并驱如故。”可以 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 样的?
贪婪凶狠
为难,处境困迫 威迫、攻击 看,视 思维导引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
(10)意暇甚 空闲
(11)乃悟前狼假寐 睡觉
(12)狼亦黠矣 狡猾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骨头已经没有了,然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 一起追赶。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译: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几刀把狼 杀死了。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第18课 狼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熟读课 文,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紧张的特点;理解文章 主旨。
3、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思维激发 精妙成语
• 你能说出与“狼”有关的成语吗?
• 狼烟四起 引狼入室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顾”和“奔倚”的结果怎 样?
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
小结:屠御狼。屠户与狼相拼,抛开幻想——凶残的狼 。
课文分析
机警
,勇
屠户为何“暴起”敢
?
小心
,谨
“转视”二字引出了慎什么
内容?
狡诈 一狼去,一狼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 狼/得骨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0课《狼》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0课《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d7ad1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1.png)
《狼》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设定如下: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刻画及寓意表达;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学会准确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表达;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加强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分析这些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 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举例解释:
- 在分析深层哲理时,教师需要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狼不仅仅是动物形象,更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隐喻。
首先,关于课文情节的把握,大多数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一些细节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通过设计更多的问题和活动,引导他们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其次,在分析狼的寓意时,学生们的思考较为局限。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还不够熟练。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入更多类似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掌握解读寓意的方法。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狼》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有较深刻的认识。他们能够将课文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进一步强调这些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狼》的情节、人物形象、文学特点及深层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识别并应对类似狼这样的狡猾行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狼》第一、第三则原文及翻译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狼》第一、第三则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3a3703c55270722192ef7d7.png)
《狼》第一、第三则原文及翻译其一: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1、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
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
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回家了。
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
焦虑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钩。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
于是屠夫就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沿着木头找鱼,狼的遭遇太可笑了!其三: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3、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零时住房,他就跑进去埋伏在里面。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注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f796a683c4bb4cf7ecd1ea.png)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注释译文赏析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注释(1)屠: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2)晚:夜晚,晚上。
(3)归:回家。
(4)止:通“只”,翻译为仅,只。
(5)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甚,很。
(6)惧:害怕(7)投以骨:倒装,就是“以骨投之”,意为把骨头扔给狼。
以,把。
(8)从:跟从,跟随。
(9)复:又,再(10)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11)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一起。
故,旧、原来。
(12)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
(13)恐:恐惧,担心。
(14)敌:意动用法。
这里是动词,指攻击的意思。
(15)顾:看,视。
这里指往旁边看。
(16)积薪:堆积柴草。
积,堆积。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370129804d2b160b4ec093.png)
2.讽喻手法,主题深刻。 这篇寓言故事运用讽喻手法,通过对 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刻画了狼 的形象,解释了狼的本性。故事结束时, 作者发表议论,揭示了深刻的主题,事与 理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结构图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屠户 狼
开端→遇狼→缀行甚远
发展→惧狼→一止一从
二、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 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 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故事来源广泛,有 作者的见闻,有过去的题材,有民间的传说,有作 者的想象虚构。《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 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内容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 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 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 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 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 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代词,代狼)
•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句末语气助词) ④禽兽• 之变诈几何哉( 结构助词“的” )
•
(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前面 )
•
②狼不敢前(
•
动词,向前 )
(5)乃①屠乃奔倚其下( 副词,于是,就 )
•
②乃悟前狼假寐( 副词,才 )
(2)一狼洞其中(
•
代”词,指代“柴草堆” )
(3)以攻其后也( 代词,指代“屠户
)
(4)其• 一犬• 坐于前( ”其中的
)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 攻击 )
②盖以诱敌( 敌人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9687e4240c844768eaee2e.png)
《狼》课文解析整体把握(一)主旨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两只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分别从屠户和狼的角度来理解。
屠户最终战胜了两只狼,歌颂了人的勇敢、智慧和斗争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对待狼和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可妥协让步,必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另外,从狼的角度来看,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着力突出狼的狡诈、阴险,“狼亦黠矣”但最终仍逃不了“而顷刻两毙”的命运,是不是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任何阴险狡诈卑劣的手段都战胜不了智慧和勇敢。
讽喻那些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最终都要失败。
(二)结构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段,是叙事,描写了整个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第二部分是第五段,是议论,表明作者观点,点明文章的主题。
第一部分叙事主要借助于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形象、展开情节。
第一段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
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
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第二段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户首先是“惧”。
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
虽使两狼“缀行甚远”的情况暂时有了改变,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
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
第三段“屠大窘”,说明情况已处危急关头,屠户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
面临生死屠户意识到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
屠户机敏地“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来开防御之势,而狼亦“眈眈相向”,故事出现转机,同时营造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第四段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狼》原文及翻译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狼》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84026364431b90d6c85c787.png)
《狼》原文及翻译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俱,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堆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名屠户很晚回家,担中的肉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很害怕,拿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的到骨头停了下来,一只狼仍然跟从。
又拿骨头扔给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
骨头已经没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困窘,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往旁边看田野里有打麦场,场主将柴草堆积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跑过去,放下担子拿起刀子。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使得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
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课件:20《狼 》(共3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课件:20《狼 》(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7cf3d089eb172ded63b768.png)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 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 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 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 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 资料,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是一 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教学目标:
1.诵读。正确、 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译读。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积累 文言词语。 3.品读。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 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狼》
——蒲松龄
郭沫若写蒲松龄的对联:
刺 贪 刺 虐 入 骨 三 分
蒲松
写 鬼 写 妖 高 人 一 等
《狼》 content
作者简介
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 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
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
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汉族。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
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 会语言的精妙。 2.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解读文本,把握主 旨,明白写作内容是为写作目的而服务。
学情分析
《狼》已经不是孩子们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 了。他们已经有了一些文言的基础知识,而且 对文言文也不再是那么得恐惧了。但文言文中 的一些实词和虚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句式,对学 生来说仍是比较困难的,要采用新课程理念里 的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跨越 语言的障碍,在活动和互动中接受新知识,理 解课文的主题。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动画激 趣,朗读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 轻松愉快中学习文言文。
二、诵读
• 朗读是进行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把钥匙,正所谓三分文章七 分读。 • 展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 1.读准字音。 • ①指多生读,纠正错音后,全班齐读。 • ②指一生诵读全文,学生评价。 • 2.把握节奏。 • 其一/犬坐于前。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指一生读,纠正后,全班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课狼
阳谷第二实验中学孙永峰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许多有关狼的故事和成语,能说出一些吗?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狼的一则故事,读后你一定能从故事本身得到一些启发和教育。
二、明确目标
三、新授
(一)自读课文要求:了解作者,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1、了解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清朝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异”是记述奇异的故事。
2、注意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缀.行屠大窘.苫.蔽成丘弛.担持刀
眈眈
..相向目似瞑.隧.入尻.尾狼亦黠.矣
(二)再读课文
提示:读准字音和节奏,语速适中,读出情感。
1、同学朗读。
2、教师朗读。
3、师生同读。
(三)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
要求:
1、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字词。
2、会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
(小组讨论。
然后出示重点词语、句子,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
(四)合作探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提示:()狼→()狼→()狼→()狼
(小组讨论。
明确:遇、惧、御、杀)
2、在屠户与狼的斗争中,狼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态?屠户又有怎样的动作和心理呢?请找出一两处相关语句,先在小组内交流、分析狼的本性或屠户的性格特点,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
示例:
狼的动作:“并躯如故”——贪婪
神态:“耽耽相向”——凶狠
屠户的动作:“投以骨”——缓兵之计,有智谋
心理变化:惧→()→()→()
(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
)
3、文章的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你又从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呢?
作者的看法:
嘲笑了玩弄阴谋,自食其果的恶狼,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受到的启示:
示例一: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示例二: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
)
四、拓展延伸
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而蒲松龄则告诫我们对待狼或像狼一样的坏人绝不妥协,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推举一名代表谈谈看法。
)
五、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走向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文学中的狼”和“自然中的狼”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2、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