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短诗五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短诗五首

◇教材分析◇

本课的五首短诗是由沈尹默等五位诗人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新诗。这五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带给我们审美上的愉悦和多样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比如《月夜》中“顶高的树”,《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风雨吟》中的风、雨、海、舟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过程与方法】

对比阅读五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在对比阅读中了解新诗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创作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月夜》

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词、曲、赋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步骤二:诵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了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不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

的某种社会现实。“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如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等。“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

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二)学习《萧红墓畔口占》

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望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在萧红墓前凭吊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步骤二:诵读诗歌,体会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

指诗人与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

是暂时安睡等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明确:“却”字,表示虽然诗人与友人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师小结: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意味深长;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A计划》相关练习。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