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短诗五首

合集下载

第3课《短诗五首——风雨吟》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风雨吟》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风雨吟
新知导入
大自然的风雨常常是诗人的尤物,他们往往借助风雨的比喻意义 来表达生活中的现实人生。让我们走进诗人芦荻的世界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 3.感受诗歌的艺术风格,体会其中的诗味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说说“卷”“奔”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怎样理解“年轻舵手的心”的含义?
拓展提高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诗人用哪些意象表现乡愁?
1941年12月
风之大,呼啸奔腾、摧枯拉朽。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暴风骤雨 席卷大地
雨之迅猛,滂沱而下,有一种强大的冲击力。
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 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比喻
郊原如海, 雨中大地景象
房舍如舟。
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风雨之大、之猛,同时也 充分展示了诗人内心的飘摇、波动不定甚至是些 许的恐惧。
“大地风雨的海上”是一个独特的意象,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 得到的结果。
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他对未来感到茫然。
这个意象是与风雨如晦的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房 舍如舟”“年轻舵手”等联想,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 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
诗中的“风雨”有哪些含义?
不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 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也 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中国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风雨”更深层次的涵 义是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短诗五首》(月夜)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五首短诗,分别是《月夜》、《静夜思》、《宿建德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江南春》。

这些短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情感为主题,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然而,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短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情感的把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些优美的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短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教学难点: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解、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为学习诗歌做好准备。

2.朗读与背诵:让学生自由朗读五首短诗,然后进行集体朗读和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解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诗歌鉴赏: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解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风雨吟》《统一》(37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风雨吟》《统一》(37张PPT)

写作练习
雨还在下,一辆公交车停下,我终于拿出了5元钱,跑到了老 人身边,“爷爷,我有5块钱,给你吧。”我望着老人布满皱 纹的脸说。老人愣了一下,接过钱,不停地说:“谢谢你,谢 谢,小兄弟!”“你是哪个学校的?”“我们高桥的!”说完 我便和同桌上了车,在公交车上,我回头一瞥,看见同桌正回 望着老人,若有所思。
绘出了此时“大地”的动荡、不安和 “老东西,知道我这包多少钱吗?一万块,懂吗?一万!
被裹挟的状。
《风雨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诗中的“风雨”有哪些含义?
不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也象征着“人生”
的坎坷与磨难。(以及当时中国社会局势动荡不
写作练习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歇的欲望,站在公交车站牌前,我 们和其他等车人一样,伸长着脑袋,眼睛一个劲地盯着远处。 “妈的!你没长眼睛啊!老东西!”一阵斥骂声传来,人们 纷纷转过脸,一个肚子圆鼓鼓的中年人正在怒斥一个老人。 “老东西,知道我这包多少钱吗?一万块,懂吗?一 万!”“对不起,不好意思。”“弄破了你赔得起 吗?”“我只是回家少了2元公交车钱,我家在临浦,能不 能麻烦你行 个好……”“滚!”那中年人嘴角一动,飞出一 口唾沫。
投 卞之琳
主体(看)→客体(被看)
独自在山坡上,
本诗用自然事物揭示了什么哲理?
”“你是哪个学校的?”“我们高桥的!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小孩儿,我见你
老人愣了一下,接过钱,不停地说:“谢谢你,谢谢,小兄弟!
一边走一边唱, 过客说:表现世间物是人非匆匆过客情景。
”“弄破了你赔得起吗?”“我只是回家少了2元公交车钱,我家在临浦,能不能麻烦你行 个好……”“滚! 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 短诗五首》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 短诗五首》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 短诗五首》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 短诗五首》这一单元共包含了五首诗歌,分别是《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黄河颂》和《我用残损的手掌》。

这些诗歌都是经典的现代诗歌,风格各异,内容丰富。

其中,《沁园春·雪》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爱这土地》通过土地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乡愁》以乡愁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黄河颂》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我用残损的手掌》通过手掌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坚持和希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于现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入理解和赏析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此外,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可能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五首诗歌,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和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进行诗歌的赏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歌讲解:分别对五首诗歌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3.诗歌赏析:通过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诗歌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诗歌的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3课《短诗五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说课稿一、说教材《短诗五首》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这篇课文由四首中国诗与一首外国诗组成,篇幅虽短,意蕴颇丰,体现了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内容丰富的特点。

《月夜》通过“我”与大树并立的行为,突出“五四运动”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独立自主的形象。

《萧红墓畔口占》记叙了1944年诗人不远万里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的情形,表达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

《断章》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题材十分简单,但作者却从这平淡的生活现象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营造出无穷的诗意。

《风雨吟》借助各种意象,表达社会剧烈变化中年轻人对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

《统一》这首诗,作者从“叶”“花”“果实”“树木”等常见意象中,归纳出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值得深思。

几首小诗各具特色,蕴含哲理,令人回味。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这使得他们对于诗歌的学习有着较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诗歌,他们对诗歌的形式和基本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现代诗歌相较于古诗词,形式更加自由,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因此,学生在学习《短诗五首》时,可能会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

虽然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诗歌,但是《短诗五首》中的诗歌仍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学生可能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及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教学九下第三课《短诗五首》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点和学习难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单元目标和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
3 短诗五首
《月夜》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 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萧红墓畔口占》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 作的一首悼亡诗。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处于 战争中,诗人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于地下,隐喻 的运用和克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深长。
5.诗中的“风雨”有什么含义? _不__仅__是__指__自___然__界__中__的__风__雨__,__对__于__“__我__”__这__样__一__个____ _“__年__轻__”__没___有__人__生__阅__历__与__生__活__经__验__的__“__舵__手__”__来____ _说__,__还__象__征__着__“__人_生_”_的_坎_坷_与_磨_难_。______
5.《统一》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
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 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 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等待着,长夜màn màn(漫漫 )。 (2)明月zhuāng shì(装饰 )了你的窗子。 (3)我有年轻duò shǒu(舵手 )的心,在大地 风雨的海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8.“我们是火的队伍,我们是光的队伍”运用了 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_运__用__了__反_复__的__修__辞__手_法__,__起__到__反_复__强__调__的_作__用__,___ _更__加__强__烈_地__表__达__了__诗_人__对__美__好__生_活__热__烈__的_不__息__追___ _求__,__增_强_了_感_染_力_,_更_易_引_起_人_们_的_共_鸣_。___

初三语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答案解析

初三语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答案解析

初三语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你是历史长河里伟大的舵.手你用手中的橹桨荡出南湖上潋滟的波光一只红船从此带着希望和力量迎着朝阳劈涛斩浪向着波lán壮阔的大海航行穿过暗夜凶险穿过岁月风沙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沉沉苍穹.井冈山上迎来喷薄旭日雪山上隽刻下不朽丰碑草地泥沼中写就壮美诗行你是伟大的舵手啊豪迈的远航路上勇气和智慧之帆高高飘扬(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舵.手()波lán()壮阔苍穹.()(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

(3)文中“喷薄”的意思是_____;“写就”中“就”的意思___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 (1)(duò)(2). (澜)(3). (qióng)(4). (2)隽刻(5). 镌刻(6). (3)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7). 完成(8). (4)比喻(9). 排比【解析】(1)(2)考查字音字形。

“舵”“穹”不要去半边字的读音。

“澜”不要写成“斓”。

“锦”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

“隽”读作juàn,“镌”读作juān。

(3)喷薄:汹涌激荡;强烈散发、迸发;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这里形容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

“写就”就是写完的意思。

(4)“你是历史长河里伟大的舵手”运用的是比喻,三个“井冈山上迎来喷薄旭日,雪山上隽刻下不朽丰碑,草地泥沼中写就壮美诗行”构成排比。

2.学校开服东班经典”设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我朗涌】(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情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报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舒缓B.欢快C.激昂D.深沉【我阅读我分享】(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 短诗五首》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 短诗五首》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 短诗五首》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 短诗五首》包含了五首经典的短诗,分别是《沁园春·雪》、《浪淘沙·北戴河》、《江南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和《己亥杂诗·其五》。

这些诗歌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内容上,这些诗歌描绘了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在语言上,这些诗歌用词精准、句式优美,充满了韵律感和音乐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这些诗歌的深层次含义和文学技巧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背诵五首诗歌。

2.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3.能够领悟诗歌的深层次含义和文学技巧。

4.能够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深层次含义和文学技巧的解读。

2.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朗读法和背诵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投影仪和幻灯片。

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录音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逐一向学生展示五首诗歌,同时进行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每首诗歌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五首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五首诗歌,并选择一首进行鉴赏分析。

最新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优质教学课件
了整片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口诀记忆法】 墓( mù )地有土埋忠骨,夜幕( mù)似布笼天穹,日
暮( )mù到来太阳落。
词语集注
寂寞 孤单冷清;清静,寂静。 漫漫 (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课文精讲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第一句中,“你”是看的主体, 周围的风景都是客体。
第二句中,主客体转换,“你” 成了“看风景人”眼中的风景。
第一节:第一个画面,由“看”和“风景”构成联系,表达 相对、平衡的概念。
但此刻“你”的整个形象或
客体
主体
许又进入了“别人”的梦中,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成为别人梦中的“装饰”,那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红山茶”这一主要意象有什么寓意?
✓ “红山茶”暗含“萧红”之名。 ✓ 红山茶具有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
涵,正是萧红一生品性风采的写照。 ✓ 放置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对萧红这样一位生
前爱花写花的作家最好的告慰与祭奠。
写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戴望舒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41年
香港沦陷。
1942年
诗人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他的挚友,年 仅31岁的萧红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
1944年
面对祖国山河的破碎依旧及挚友的逝去,诗人心情 十分沉重,于是徒步探访萧红的墓地。本诗就是诗 人在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
字词 清单
漫漫
读读写写
长夜漫漫
路途漫漫

短诗五首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短诗五首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一种媒介,要想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色就要去他们的诗中分析语言、感受意境……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分享一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一、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

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获1971 年诺贝尔文学奖。

1917 年7 月在特木科《晨报》发表题为《热情与恒心》的文章,这是诗人第一次发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二、故事背景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四卷一号《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 年1 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 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
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 稿》《灾难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 诗人、翻译家。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 “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 《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 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 《驰驱集》等。
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 一种朦胧的意境,请找出这些景象。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 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 “窗子”等。
品析《断 章》
这首诗中有四幅画面,请你说说这四幅画面之间的联系。 前两幅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 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幅画面,“明月装 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 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 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 耐人寻味。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 年1 月,二人在香港首次 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 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 岁,这 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 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 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长途 放一束红山茶 在漫漫里等待 卧听海涛闲话
思念亡友
断章
你在看风景——人在看你 明月装饰你——你装饰别人
互相转化
风雨吟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58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58张PPT)

距离之远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指诗人对已故好友的怀念 和诗人的实际感受。也是 整首诗的基调。
写出生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
不说“墓畔”,表明诗人希 祭奠的关系,描绘了一个惯常
望萧红还活着,蕴含诗人对 却又不寻常的仪式,流露出作
萧红早逝的痛惜之情。
家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
精读细研
诗人在萧红墓前放红山茶有什么寓意? (1)“红山茶”暗含“萧红”之名;
精读细研
这首诗虽只有短短四行,但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 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这些词语。
站在桥上的你

明月
楼上看风景的人

窗子
别人

疑难探究
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幅美丽而 形象的画面。这四幅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你站在桥上 看风景 明月装饰了 你的窗子
前两个画面 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
思想的独立。
《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萧红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
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没有靠着 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意象,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
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也可看作对命运多舛的人生的反省。
写作特色
1.读来朗朗上口,别具韵律美。 首先,这四个句子的结构形式颇类似于从前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
形式“三句半”,虽然最后的“半”句比一般的“三句半”的 “半”(一般只有二字或三字)长了一些,但由于该诗第三句特别长,第 四句就显得短了。用半个句子收尾,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节奏感。
写作特色
其次,这首诗的“韵”非常特殊。四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都是 “着”,但读起来并不显得重复、拖沓。这主要是因为“着” 在此作为词的后缀出现,是虚化的。诗歌真正的“韵”落在倒 数第二个字,即第二句的“照”和第四句的“靠”,所以读起来 音调和谐。这两句不仅用了尾韵,也用了头韵,即第二句开头的 “月”和第四句的“却”,使其韵律感更强。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短诗五首》(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短诗五首》(共30张PPT)

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 “海”“舟”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风雨中的“大地”卷来,气势十足,看起来像 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 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开头两句“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 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 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 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 格。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走六小时寂寞 的长途 。 ..... ..
到你头边 放一束红山茶。 .. 我等待 着,长夜漫漫 。 .. ....
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 个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 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 “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 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 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结合作者的回答来谈 谈你的理解。
这里的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 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 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
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 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 向。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感到忧虑的同时也激 发了“我”敢于乘风破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你却 卧听着海涛闲话 。 . ....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 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 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 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部编版语文3短诗五首-优课件

部编版语文3短诗五首-优课件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 逝,希望她还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的复杂感情。
红色的山茶花,如一柄燃烧的火炬,隐喻和赞扬亡者 生命之灿烂,亦映照出悼者心情的庄严与热烈;
山茶花象征着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也 表达了对残暴者的默默抗争——此香港沦 陷于敌手,仍处于血雨腥风之中。
3.第三句诗中诗人在等待什么?他为什么 说“长夜漫漫”?
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 口吟诵出来。
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 入关辗转呼号,用自己的笔投入抗日的洪流。在太平洋 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 混乱的香港。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壮志未酬,英年早 逝,对于当时同在香港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 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 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 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 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浅水湾埋葬。(萧红临死 前曾写过这样的话:“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 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可是到后来浅水湾的沙滩 上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一抷黄土,四 个大字,道尽萧红生前的坎坷不幸,身后的寂寞、凄楚。
精读文本 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义与主旨
1.找出诗中的景和人,归纳诗歌展现的场景。
冬日月夜图:霜风、月光、高树和“我”。
2.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 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里,顶天立 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 站立着。
3.这首诗很隐晦,请你结合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 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他的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 《秋明长短句》等,《月夜》《三弦》 一直是人们称道的好诗。
创作背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3.短诗五首(课文同主题阅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3.短诗五首(课文同主题阅读)

《鸽子》沈尹默空中飞着一群鸽子,笼里关着一群鸽子,街上走的人,小手巾里海兜着两个鸽子。

飞着的是受人家指使,带着哨儿嗡嗡央央,七转八转绕空飞人家听了欢喜。

关着的是替人家做生意,清清白白的羽毛,温温和和的样子,人家看了喜欢;有人出钱便买去,买去喂点黄小米。

只有受尽里兜的那两个,有点难计算。

不知他今日是生还是死;恐怕不到晚饭时,已在人家菜碗里。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同我卞之琳"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我们甚至失去了黄昏》聂鲁达我们甚至失去了黄昏的颜色。

当蓝色的夜坠落在世界时,没人看见我们牵着手。

从我的窗户中我已经看见在遥远的山顶上落日的祭典。

有时候一片太阳在我的双掌间如硬币燃烧。

在你熟知的我的哀伤中我忆及了你,灵魂肃敛。

彼时,你在哪里呢?那裡还有些什么人?说些什么?为什么当我哀伤且感觉到你远离时,全部的爱会突如其然的来临呢?暮色中如常发生的,书本掉落了下来,我的披肩像受伤的小狗,踡躺在脚边。

总是如此,朝暮色抹去雕像的方向你总是借黄昏隐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短诗五首◇教材分析◇本课的五首短诗是由沈尹默等五位诗人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新诗。

这五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带给我们审美上的愉悦和多样的思考。

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比如《月夜》中“顶高的树”,《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风雨吟》中的风、雨、海、舟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过程与方法】对比阅读五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在对比阅读中了解新诗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创作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学习新课(一)学习《月夜》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词、曲、赋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

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

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步骤二:诵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

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了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不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某种社会现实。

“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如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等。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二)学习《萧红墓畔口占》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望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

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

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在萧红墓前凭吊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步骤二:诵读诗歌,体会情感表达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与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明确:“却”字,表示虽然诗人与友人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师小结: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意味深长;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三、布置作业完成《课时A计划》相关练习。

附:板书设计品味新诗的美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感受到《月夜》中不妥协、追求自由的奋斗精神,在《萧红墓畔口占》中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思念。

那么,这节课中的三首新诗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我们先来学习诗人卞之琳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断章》。

二、学习新课(一)学习《断章》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

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为只有这四句让诗人感到满意,才被保留下来,自成一篇。

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步骤二:诵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1.这首诗虽只有短短四行,却有很多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诗中的这些意象。

明确: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

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明确:第一节第一句中,“你”是事态主体,“风景”是事态的客体;而在第二句中,曾作为客体的“风景”却陡然一转,成为主体的一部分,曾作为主体的“你”却由第一句句首的位置转至第二句句末并成为客体。

第二节与此相似。

由于意象链条的串接,四个静止的事态画面有了视觉流动感,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步骤三:再读诗歌,理解诗歌主旨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明确: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联系。

(二)学习《风雨吟》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驱驰集》等。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他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写下了《风雨吟》这首短诗。

步骤二:诵读诗歌,描绘画面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想象并描绘出画面。

明确:“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该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步骤三:再读诗歌,深入探究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卷”“奔”这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和风雨被裹挟着颇有气势地冲过来的动态。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明确:它们不仅仅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中的坎坷。

这首诗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

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的含意: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是如何做的?明确:“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中国社会的前途、对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三)学习《统一》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享誉智利诗坛;1945年当选为国会议员,并获得智利国家文学奖;1973年9月23日辞世。

本文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

步骤二:诵读诗歌,深入探究1.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树木”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2.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

作者先写到了叶,又写到了花,然而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

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

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是同一的。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