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诊治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措施引言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其出现对于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急剧增加。
因此,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措施1. 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首要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医生开具处方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不可滥用抗生素或随意更换抗生素。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生素,不可擅自更改用药方案或停药。
•社会大众要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群众的药物正确用药意识。
2. 切断传播途径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因此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控制其传播至关重要:•医院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病房、设备和床上用品的清洁卫生。
•医护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
•患者应尽量避免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接触,注意个人卫生。
3. 加强监测和报告及时监测和报告多重耐药菌的病例有助于控制其传播:•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或携带者。
•相关部门应建立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制度,确保医院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病例。
4. 发展新型抗生素由于多重耐药菌对传统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发展新型抗生素对于控制其传播至关重要:•科研机构应加大对新型抗生素研发的投入,寻找新的治疗多重耐药菌的有效药物。
•政府应加大对抗生素研发领域的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抗生素研发工作。
5. 教育培训和宣传倡导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倡导对于提高公众的抗生素正确使用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意识至关重要:•医院和学校应加强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教师的防控水平。
•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报道和专题节目等形式,向社会大众传播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和防控方法。
结论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和报告、发展新型抗生素以及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倡导。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方案
全球关注
多重耐药菌问题已引起全 球卫生机构和政府的关注, 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02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 预防措施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 或污染的环境表面,如手、 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等。
空气传播
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形式 传播,常见于近距离接触, 如护理、探视等。
共同媒介物传播
联合治疗策略
针对严重感染
对于严重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可以考虑采用联合治疗策略,以提高 抗菌效果。
针对特定病菌
针对某些特定的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可以采用联合治疗策略。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在联合治疗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05 多重耐药菌的挑战和未来 展望
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加强抗 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监管。
促进新药研发
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开发 新型抗生素和抗菌药物。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 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传播途径
危害
多重耐药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包括皮 肤感染、肺炎、血流感染等,治疗困 难,病死率高。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常见 于医院、养老院等医疗机构,也可在 社区中传播。
耐药性的定义和影响
01
02
03
耐药性定义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 使其失去抗菌作用。
耐药性的影响
耐药性的出现导致抗生素 治疗效果下降,甚至无效, 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和 患者的死亡率。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诊治.
药学部 临床药学科
13
MRSA感染治疗
▪ 【流行病学】由金葡菌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 ,仅次于大肠杆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 率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 源。而畜牧鱼业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是大量产生 耐药菌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根据我院细菌耐药监测:MRSA的比例
2014-2016年耐苯唑西林及头孢西丁金葡菌比例
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 酶[KPC]的肠杆菌科) ▪ 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 ▪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啊和和肠杆菌科 2024细/1/6 菌(MDR/PDR-P药A学)部 临床药学科
8
细菌的耐药性发展
▪ 起初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菌株在开始治疗后可 发展为中介或耐药。
疗程 感染部位
疗程
血感染
4~6周
感染性心内膜炎
至少6周
肺部感染
7~21天
2024/1/6
药学部 临床药学科
20
MRSA感染治疗
▪ 万古霉素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失败率在 40%以上,治疗失败与剂量不足有关,建 议其血清谷浓度要在15~20μg/ml以上。
▪ 万古霉素使用注意事项 ▪ 药物浓度:成人 5mg/ml ▪ 给药速度:不高于10mg/分钟
➢ 有结构性肺病变的患者是PA感染的高发 人群(支气管扩张症、慢阻肺、肺囊性 纤维化)
➢ 长期住院,尤其是ICU
➢ 皮肤黏膜屏障发生破坏,如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等
2024/1/6
药学部 临床药学科
ICU 71岁脑梗后患者: 肺部灌洗物分离培养 患者死亡
33
耐碳青霉烯类
2024/1/6
药学部 临床药学科
多重耐药菌的诊断与防控
多重耐药菌的诊断与防控多重耐药菌(MDR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MDR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因为常规的抗生素无法有效杀灭这些耐药菌。
因此,准确地诊断和有效地防控多重耐药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多重耐药菌的诊断1. 临床病例回顾:对出现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病例进行回顾,了解患者接受过的抗生素治疗和感染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2. 细菌培养与鉴定:通过对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进行菌落培养,并通过鉴定方法确定感染细菌的种类和耐药性。
3. 药敏试验: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受性。
这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治疗。
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1. 加强手卫生: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应常规进行手部卫生,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洗手露等。
手卫生是首要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病菌传播。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控制使用剂量和疗程,以防止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3. 隔离感染源:对已确诊或疑似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进行单间隔离,严格控制访客数量,并提供个别使用的洗手间和器具,以防止菌株传播。
4. 环境消毒:定期对医院内的公共区域、病房、床单等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MDR菌,减少传播风险。
5. 提高员工教育: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教育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感染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规程。
结语MDR菌的诊断与防控是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对临床病例的回顾、细菌培养与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可以准确诊断MDR菌的感染。
而加强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隔离感染源、环境消毒和提高员工教育等措施则是有效防控MDR菌传播的关键。
只有通过综合的防控策略,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多重耐药菌带来的挑战,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 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甲氧西林、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耐药率及变化趋势
01
肠杆菌属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 和大肠埃希菌等的耐药率 逐年上升,且已超过50% 。
动物与人传播
动物携带的耐药菌可通过食物 链传播给人类,如动物源性耐 药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
环境与人传播
耐药菌可在医院、养殖场、公 共场所等环境中存活并传播给 健康人群。
耐药菌种感染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01
02
03
缺乏新药研发
由于抗生素研发的高成本 和低收益,新抗生素的研 发速度较慢,导致耐药菌 感染治疗可选药物有限。
详细描述
在感染早期,不确定病原菌种类时,医生通常会选择覆盖面广、 抗菌活性强的抗生素,以确保覆盖可能的病原体。随着药敏试验 结果的出来,医生会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选择更加针对 性的抗生素。
免疫疗法
总结词
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来对抗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免 疫调节剂、抗体等手段。
建立国家级耐药监测网
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级耐药监测网,覆盖了全国 各大医疗机构,可以实时监测细菌耐药情况,为 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过度使用会 导致细菌耐药。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降低细菌耐药风险。
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免疫疗法主要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来对抗感染,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 、单克隆抗体等。在重症感染治疗中,免疫疗法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手 段,提高患者康复率。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ppt课件
MOHNARIN 2011 年度报告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率
敏感率(%)
多粘 菌素B
阿米 哌拉西林/ 美罗 卡星 他唑巴坦 培南
头孢 他啶
亚胺 培南
头孢 吡肟
左氧氟 沙星
庆大 头孢哌酮 霉素 /舒巴坦
肖永红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4946-52
Mohnarin 2011 年度报告
诱导死亡率
0.2
0%
亚胺培南
1.1
17%
0.2
0%
美罗培南
12.0
100%
1.4
17%
头孢他啶
6.9
100%
7.5
100%
头孢唑兰
4.9
10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与受试药物在37℃条件下培养2h,测定细菌内毒素的释放量 并将2ml培养过滤液与20mgD-氨基半乳糖(D-GalN)经腹膜注射入D-GalN敏感小鼠体内,测定过滤液对小鼠的诱导死亡率
早发HAP
入院后48小时到5天内发生的感染 病原菌多为非耐药病原体
晚发HAP
入院后5天或5天以上发生的感染 病原菌多由耐药病原体引起
HAP的病原菌谱
指南推荐广谱强效药物联合治疗重症感染
2005年ATS指南:晚发或伴有MDR感染高危因素的HAP、VAP和HCAP患者抗菌药物选择
可能存在的 致病菌
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亚胺培南内毒素释放最低,危害释放量 (μg/2ml)
诱导死亡率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策略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策略引言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也被称为耐药菌。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定义、防治策略以及相关措施。
1.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的细菌。
通常,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伯菌(KPC)、肠道产超级细菌(ESBLs)等。
这些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感染、空气传播、食品传播等途径,引发感染。
2.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害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以下危害:•高致病性: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较差,使感染更加难以控制;•高传染性:多重耐药菌易于传播,导致感染在医疗机构内迅速蔓延;•高死亡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难度大,死亡率较普通感染菌种更高;•经济负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费用较高,给患者和医疗机构造成经济压力。
3.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策略3.1 加强感染控制有效的感染控制是预防和限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措施。
以下是加强感染控制的建议:•手卫生:医务人员应常规洗手,遵守消毒规程;•隔离措施:对已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防止感染的传播;•医疗设施清洁:医疗机构应加强清洁和消毒措施,保持环境卫生;•感染监测: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感染暴发。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多重耐药菌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采取以下策略:•抗生素监管:建立监管机制,限制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审慎使用:医生应合理开具抗生素处方,遵守抗生素使用指南;•抗生素替代:推广替代疗法,如局部抗菌治疗、物理治疗等;•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抗生素使用意识。
3.3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是防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清洁:加强医疗机构环境的定期清洁和消毒;•空气过滤:安装空气过滤设备,减少细菌空气传播的风险;•废物管理: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防止细菌传播。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的梳理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的梳理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MDR-GNB)感染是当今临床医学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MDR-GNB对抗生素产生了广泛耐药性,使得感染的治疗变得困难和复杂。
为此,许多感染专家共同努力,制定了治疗MDR-GNB感染的专家共识。
本文将对这些专家共识进行梳理,总结出诊治MDR-GNB感染的关键要点。
一、MDR-GNB感染的定义MDR-GNB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并表现出强度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
这类细菌常常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如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等。
对于MDR-GNB感染的定义,专家共识认为需要考虑耐药菌株对哪些药物产生耐药,并结合临床表现,如病情加重或无法控制的感染。
二、MDR-GNB感染的治疗策略专家共识明确了MDR-GNB感染治疗的策略。
首先,对于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感染部位进行评估,确定感染严重性和抗生素的选择。
其次,根据耐药菌株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靶向治疗的抗生素。
专家共识明确指出应避免无选择性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三、MDR-GNB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强调了MDR-GNB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首先,要加强手卫生和医院环境的清洁,减少传播途径。
其次,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尤其对于高危患者,如重症监护患者和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及早发现和处理感染。
四、MDR-GNB感染的未来发展专家共识认为,针对MDR-GNB感染应加强研究和创新,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型抗生素,如多黏菌素B、卡泊西林等,对某些MDR-GNB菌株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此外,疫苗的研制和应用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为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治疗MDR-GNB感染的指导。
同时,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建议也为减少MDR-GNB感染的发生提供了参考。
然而,由于MDR-GNB菌株的不断演变和抗药性的增强,我们仍需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推动MDR-GNB感染的有效防治。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24页
四、不要过分依赖抗菌药品
影响抗菌疗效原因很多,如引流、营养状态、药品组织 浓度等,即使早期给予“广覆盖”,但假如以上影响原 因没得以纠正,再加强抗生素也是徒劳
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 伯菌等是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常见耐药菌。但培养阳性不 等于感染,耐药性越高、致病力越弱,故该类菌通常仅 为定植菌污染或感染灶伴随菌,不需要目标性抗菌治疗, 真正感染病原体因为留取标本前已广泛使用了抗菌药, 造成不能被检出。所以,首次用药前、改药前要采送病 原学检验,但对检测结果应作出正确解读,要结合临床 征象、影像学、试验室指标等,决定是否要抗菌治疗, 防止被微生物检验汇报牵着鼻子走,慎用“大万能”类 终极处方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6页
因为选择作用而发生耐药
药品治疗
自发性突变发 生于缺乏药品 选择敏感菌群 内,
因为经过药品治 疗敏感菌株已灭 绝,突变菌株被 选择,
耐药克隆株 在曾经敏感 菌群内生长 ,
多重S耐an药d菌e的r治s疗C策C略, Sanders WE. J Infect Dis 1986;154:792-800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抗菌药物种类
2002-2003 2006-2007
第12页
迎战细菌耐药 我们应该怎么办?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13页
MRSA?ESBL?VRE? PDR-AB?怎样治疗?
用机关枪打鸟或用牛刀杀鸡时代已经过去 抗感染需要:瞄准器、激光制导炸弹……
多重耐药菌的治疗策略
第14页
在治疗过程中 ,耐药性逐步 出现临床表现.
第7页
常见多重耐药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 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使用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抗生素是目前治疗感染疾病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抗生素的使用提出了巨大挑战。
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对多种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
为了有效应对多重耐药菌的威胁,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策略势在必行。
一、加强监管和管理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使用策略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医疗机构对抗生素的监管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应培训,提高其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抗生素使用符合规范,并及时纠正不当使用行为。
二、推广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是遏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推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指南,避免无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关键。
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多重耐药菌抗生素使用策略中的核心。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应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2.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以达到足够的疗效。
遵循抗生素的使用说明书,确保使用正确。
3. 禁止患者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合理的使用行为。
4. 防止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例如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只在必要情况下使用。
四、加强抗生素监测和研究监测多重耐药菌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抗生素耐药机制对制定科学的抗生素使用策略至关重要。
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对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和研究成果。
此外,加强抗生素研发和新药筛选也是解决多重耐药菌问题的重要方法。
五、加强国际合作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使用策略不仅需要国内各方共同努力,也需要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分享经验,联合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南,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才能更好地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控制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控制策略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具有对多种不同类型抗生素产生耐药能力的细菌。
由于MDR的出现给传统的治疗方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及早检测和有效控制MDR的传播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以及采取的控制策略。
一、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1. 基因测序方法基因测序是一种高效而准确的检测方法,通过直接检测细菌基因组中的耐药基因,可以确定细菌是否具有耐药能力。
同时,基因测序还能提供有关耐药基因的详细信息,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更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2. 免疫测定方法免疫测定方法是通过检测细菌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或者抗生素代谢产物来确定细菌的存在与否。
免疫测定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的特点,并且可以在现场进行测试,对于快速筛查多重耐药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 传统培养方法传统培养方法是一种常用且可靠的细菌检测方法,通过将样品进行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进行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虽然传统培养方法耗时较长,但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中。
二、多重耐药菌的控制策略1.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医疗机构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因此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防止MDR传播的重要策略之一。
医疗机构应设立明确的感染控制团队,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方案和操作规范,并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
2. 合理使用抗生素过度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MDR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MDR的发生,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抗生素管理委员会,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并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审查。
3. 提倡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多重耐药菌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此,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是控制MDR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此外,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清洁,特别是对高风险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4. 定期筛查和监测定期筛查和监测是早期发现和控制MDR传播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筛查和监测机制,定期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筛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治疗措施。
抗菌药物多重耐药性研究与应对策略
抗菌药物多重耐药性研究与应对策略一、多重耐药性定义及发展趋势多重耐药性是指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同时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难度加大,疗效降低。
多重耐药性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且具有全球性、交叉感染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对世界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多重耐药性产生机制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机制主要有基因调控、基因水平变化和外源性因素等。
其中哈瑟夫定律、Koch定律、鲍威尔定律和史密斯定律等也对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
三、多重耐药性研究1.耐药基因鉴定:通过DNA测序技术、PCR扩增技术、蛋白质质谱技术等工具技术鉴定细菌的耐药基因,探讨不同细菌种中耐药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2.耐药机制研究: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技术手段探讨耐药机制,如不同菌株中抗体表达与调控的差异。
3.耐药机理研究:通过细菌的细胞生理学研究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探讨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机理。
四、抗菌药物多重耐药性应对策略1.加强预防控制:强化公共卫生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卫生意识,预防感染疾病的传播与扩散。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医师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发生。
3.加强监测与报告:建立抗菌药物使用与耐药性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4.推广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推广应用新型抗菌药物,减少对传统抗菌药物的依赖,有效控制多重耐药性的发生与扩散。
五、结语多重耐药性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极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控制。
加强科研力度,对多重耐药性进行深入研究,早日找到有效对策,对于控制多重耐药性的发生,减少滥用抗菌药物,保护公众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由于其在医疗机构和社区中的不断传播,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监测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控制的重要性,并提出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多重耐药菌监测的重要性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给医疗机构和社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监测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可以及早发现和识别感染风险,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其传播。
此外,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可以提供数据支持,助于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减少临床病例的发生。
因此,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是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一环。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的方法1. 临床标本检测:通过采集患者呼吸道、血液或尿液等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利用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方法,对耐药菌进行鉴定和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检测患者体内的感染情况,为医生提供治疗指导。
2. 环境监测:包括医院环境、设备、护士站等公共区域的采样,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手部、鼻孔等部位的采样。
通过对这些样本进行培养和分析,可以掌握多重耐药菌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为制定相关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3.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采集多个感染源的标本,并分析其基因型和药敏性,以确定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范围。
流行病学调查能够帮助识别感染源、判定感染链,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三、多重耐药菌控制的策略1. 提高洗手和卫生措施的执行力度: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加强洗手的重要性,并遵守相关的卫生措施,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
此外,医疗机构应建立并落实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卫生措施的有效执行。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生应准确判断患者的感染类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同时,患者和公众应增强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意识,不滥用和滥用抗生素。
3. 强化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消毒: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消毒工作,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成为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潜在源头。
多重耐药菌的定植判断与治疗策略护理课件
联合治疗策略
当单一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联合治疗,以 提高抗菌效果。
联合治疗可以选择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 机制协同作战,增强抗菌效果。但需要注意联合治疗的副 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建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 生存率。
VS
个体化治疗建议包括根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因素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 考虑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和既往用药 史,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在治疗过程 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护理在多重耐药菌治疗中的 作用
护理操作规范
01
02
03
是指针对多重耐药菌的治疗方案,需 要根据细菌的具体类型、患者的具体 情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定植判断
是指确定多重耐药菌在患者体内是否 已经定植,这需要通过对患者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多方面进行综 合评估。
课程目标
掌握多重耐药菌的定植判断方 法,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测等方面的知识。
严格执行手卫生
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 菌操作前,必须进行手卫 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遵循无菌技术
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应遵 循无菌技术原则,确保患 者安全。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医护人员应正确使用口罩 、手套等防护用品,降低 自身感染风险。
患者教育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避免滥用抗生素。
规范使用侵入性操作,减少交叉感染 的风险
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避免耐药 菌产生
加强监测与筛查,及时发现耐药菌定 植并进行干预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策略(ppt)
➢ NDM-1(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 KPC(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 ➢ 其他金属β-内酰胺酶,如VIM ➢ ……
由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肠杆菌科细菌相关感染的最后有效药物, 因此耐碳青霉烯类菌株的出现使临床抗感染治疗十分困难
耐药率(%)
2010年14家医院5523株不动杆菌属细菌的耐药率(%)
常见的非发酵菌有哪些?
•非发酵菌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窄食单胞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产碱杆菌属
•伯克霍尔德菌属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黄杆菌属汪复,张元.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2004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010CHINET耐药监测
•根据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数据 显示,我国10省市14家教学医院不动杆菌占临床 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6.11%,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与 肺炎克雷伯菌
2010年14家医院19289株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
抗菌药物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米卡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庆大霉素
耐药 4.6 4.2 5.9 9.1
10.0 10.4 31.0 22.0 41.1
敏感 87.6 91.8 83.9 75.3
87.0 79.3 61.6 69.6 56.9
概述 耐药肠杆菌的防治对策 耐药非发酵菌防治对策
肠杆菌科细菌
临床关注的主要-内酰胺酶 •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 •高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指导意见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指导意见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2spectrumβ2lactamases, 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预防与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ESBLS革兰阴性杆菌主要见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应引起足够重视,注意做好ESBLS的检出工作。
产ESBLs细菌主要在医院内引起感染和流行,其中60%发生在大型医院,特别是教学医院。
产ESBLs细菌不仅引起院内暴发流行,还可以向院外传播,使流行范围扩大。
研究显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日延长( ≥7 d) 、机械通气、导尿管和动脉导管的留置、严重疾病状态(如器官移植)、不适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或三代头孢菌素、年龄≥60岁等都是导致产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临床医生要关注细菌的耐药现状,预测细菌耐药变迁。
(一)产ESBLs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1、去除产ESBLs细菌产生的诱因。
包括及时拨出各种侵入性导管、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等,同时应防止产EBSLs细菌的医院内扩散。
2、产ESBLs细菌对各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
推荐使用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也可以根据药敏试验和病情选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与上述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具体用药时应关注到如下因素:(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及目前关于药物的首选与次选的推荐意见;(2)已经使用的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更换药物后的临床表现;(3)本院流行细菌耐药性的流行情况;( 4)减低耐药性出现的策略;(5)抗菌药物的价格。
3、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在持续的各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被诱导产生活跃的及不断变异的β-内酰胺酶,扩展了其耐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第3代及第4代头孢菌素,以及氨曲南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能力。
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使用策略
VRE
肠球菌可产生低亲和力的PBP(青霉素结合蛋白),使对青霉素类低水平耐药,对头孢菌素天然耐药,所以临床细菌室不必做头孢菌素药敏。万古霉素属糖肽类抗生素,系高分子量疏水化合物,它可与肠球菌细胞壁上的五肽糖前体的羧基末端D-丙氨酸-D-丙氨酸结合形成复合体,从而阻抑了肽糖聚合所需的糖肽基和转肽反应,使肠球菌不再能合成细胞壁而死亡。但如果细菌基因改变,使细胞壁的肽糖前体末端改变为D-丙氨酸-D-乳酸盐,万古霉素即失去与之结合能力,肠球菌可照常合成细胞壁而存活,该类肠球菌即为VRE。
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ICU各种引流管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达70%,工作人员的手污染率为23%,消毒不完全的呼吸机、吸痰器、监测仪、湿化瓶、透析系统、内镜、医务人员的手成为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呼吸机及滞留导管等必要的救命仪器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感染机会增多,危险系数加大。
万古霉素中耐金葡菌(VISA)
2000
MRSA是“超级细菌”吗?
2007年11月:JAMA刊登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为“超级细菌” MRSA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感染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1位,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2007年11月:新华社记者内参报告,上海发现“超级细菌”感染患者 2007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方案》2007年12月:卫生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 中国MRSA的流行和危害可能超过美国
MRSA 皮肤感染
MRSA 感染
MRSA 感染
患者, F49, 药物过敏 2005-5 入PUMCH皮肤拭子培养:ESBL(+) E.coli MRSA治疗用药;激素+泰能+万古霉素
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患者抗菌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患者抗菌治疗策略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患者体内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出现多重耐药细菌,为临床医疗服务带来巨大的挑战。
而多重耐药细菌主要是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三类及以上耐药,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后患者病情严重,治疗难度较大,病死率明显升高,因此针对重症患者需要采用合理抗菌药物治疗措施,改善患者感染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世纪80年代全球首次报道出ESBL-内酰胺酶病原菌出现多重耐药情况,促使多重耐药进入受到临床广泛关注。
临床常见耐药菌种包括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其中葡萄球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导致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病菌,葡萄球菌属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株高达90%以上;肠球菌属是一种肠道的正常栖居菌,对于头孢菌素、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容易引起患者出现尿路感染、腹部和盆腔部位术后感染症状;肠杆菌属细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多寄生于患者体内,具有分布广、易培养、繁殖快的特点,在抗菌治疗过程中产生多重耐药性;假单胞菌属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通常为继发性感染,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容易产生多重耐药性,部分患者容易出现败血症情况,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不动杆菌属具有较强的粘附力,多粘附于医用材料、人类皮肤、唾液、胃肠道中,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而耐药菌不断产生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临床抗菌药物滥用,对基因突变和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筛选,导致耐药菌在抗菌药物使用下存活并繁殖。
同时临床医务人员不重视护理工作和手卫生护理,导致耐药菌在医院交叉感染情况严重,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据流行病学显示,我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2.77%,有近10%患者出现感染病死情况,多重耐药菌主要寄生于患者呼吸道和皮肤,造成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血源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伤口感染等,其中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多发生于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菌中检出率最高为ESBL肠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疗与管理指南(2022意大利指南)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疗与管理指南(2022意大利指南)抗菌素耐药性(AMR)是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多重耐药微生物(MDRO)感染的临床管理充满挑战,通常需要采用多学科的管理方法。
近期,5个意大利科学协会共同制定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断和管理意见书,主要针对MDRO感染的诊断和最佳管理提供指导建议,重点涉及靶向抗生素治疗。
问题1:快速微生物学诊断是否会影响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管理以及临床结局?对于危重症患者,应进行快速微生物学诊断(RDT),因其可能会改善起始治疗的时机及患者预后。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低)血液培养中的微生物快速分子鉴定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应整合到实验室的工作流程方案中。
这些检测可能是每天24h监测护理的有用工具。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中等)对于ESBL和/或CRE定植或潜在感染者,应采用分子检测,因其有助于更快速地进行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且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低)问题2:快速微生物学诊断是否有助于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调整以及向靶向抗生素治疗过渡?对于住院患者,推荐使用RDT,以缩短开始适当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低)推荐RDT用于改善耐药微生物引起的血行感染(BSIs)的有效治疗时间,特别是特别是VRE、MRS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及ESBL和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感染。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低)RDT的实施应包括启动一个抗菌药物管理计划(包含一个确保正确解释、实时报告和指导最佳治疗的行动计划)。
(推荐强度:强;证据确定性:中等)推荐使用RDT,因其有助于促进更加明智的抗生素应用,应成为BSI患者标准护理的一部分。
(推荐强度: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低)问题3:快速微生物诊断是否会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在住院患者中,建议使用快速诊断方法以减少住院时间(LOS)并改善需要改变治疗方法的患者的结局。
(推荐强度: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低)实施具有抗菌药物管理计划(ASP)的分子RDT可以减少MDR 菌引起的BSIs患者的有效治疗时间和LO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并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耐 药。
重症监 护病房 (ICU)
新生儿 室
血液科 病房
呼吸科 病房
神经科 病房
烧伤 病房
对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大、使用级别高、容易产生问 题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 科室,要重点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5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张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根据不合理情 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100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
2005-2018年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性变迁
2005-2018年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性变迁呈逐年递增趋势,耐 药形势逐年严峻。
2018年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
是什么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
•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给耐药微生物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导致抗菌药物耐药的因素包括:
多重耐药菌的诊治策略
主讲人:*** 单位:***
ZG是全球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ZG是世界细菌耐药最严重 的国家之一
➢ ZG是世界细菌耐药率增长 最快的国家
年平均增长率为22%
LANCET 2009 VOL373
2018年CHINET ZG细菌耐药性监测
2005-2018年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率逐年递增,近10倍增长。
– 抗菌药物管理监督和检查体系不完善或未建立; – 保障抗菌药物质量和不间断供应的体系不完善; –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 感染预防和控制较差; – 现有诊断方法、药物和疫苗耗尽,对新产品的研发不足。
抗菌药物与临床耐药细菌出现的相关性
MRSA
三
代
产ESBLs 菌株
头
孢
VRE
菌 喹素 诺
难苄梭菌
酮
Ye JJ, et al. PLoS One. 2010 Apr 1; 5(4):e9947
碳青霉烯策略性使用、保护性使用
➢经验性初始治疗需要关注的问题 ➢替换:治疗无效后经验性替换 ➢替换:初始治疗后的目标治疗 ➢替换:治疗有效的经验性策略轮换
碳青霉烯经验性初始治疗的覆盖
肠杆菌科细菌:极少耐药、最高活性 非发酵菌:铜绿耐药25%-30%;不动耐药超过50%;
嗜麦芽天然耐药 敏感的革兰阳性菌
成为重症感染患者、粒缺患者经验性 治疗的最常选择
碳青霉烯经验性初始治疗的地位
病原菌判断为革 兰阴性菌
肠杆菌科
非发酵菌
ESBLs、AmpC 阴性
ESBLs阳性
AmpC阳性 碳青霉烯耐药
三代头孢
碳青霉烯、 酶抑制剂合剂
碳青霉烯、 四代头孢
药敏选择或联 合
碳青霉烯经验性初始治疗
肠杆菌科产ESBLs、AmpC菌株重症感染的首选,但对于产 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强调个体化用药,头孢哌酮/舒巴 坦亦为最佳选择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必须结合当地耐药监测结果谨慎选择
不动杆菌不能够作为经验性治疗的第一选择
难以判断肠杆菌科或非发酵菌感染时需要谨慎选择
碳青霉烯感染控制不佳
碳青霉烯 感染控制不佳
真菌
CRPA、CRAB、 CRE、SM
MRSA、VRE
CRPA
CRAB
CRE
酶抑制剂合剂、 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
联合治疗
含舒巴坦制剂、 联合治疗
根据药敏联合治 疗
SM 根据药敏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目标治疗选药的依据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MDR铜绿假单胞菌
MDR不动杆菌
真菌的定植和感染
四代头孢 菌素
(头孢吡肟)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
培南)
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使用与上述耐药菌株的发生相关性的报道少见
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 物先行实施专档管理
➢ 各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时,要按照要求及时填报有 关信息。
病原菌判断为 革兰阴性菌
肠杆菌科
非发酵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嗜麦芽
耐药25%30%
耐药超过55%
天然耐药
选择碳青霉烯经验性初始治疗前考虑的第一个问 题
既往是否有碳青霉烯暴露史 既往是否有ICU入住史 既往是否有机械通气病史 既往是否有铜绿或鲍曼分离病史 是否留置各类植入导管或装置 住院时间是否≥1周,所在病房是否有铜绿、鲍曼流行
10
二、碳青霉烯策略性、 保护性使用
碳青霉烯暴露是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发现四种因素导致耐药菌增加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该研究识别的导致耐药 菌增加危险因素的唯一一种抗菌药物
➢ 碳青霉烯类的使用是IR-MDRAB出现的 唯一独立的高危因子
➢ 策略性使用碳青霉烯是减少耐药鲍曼及 由此所致不良临床预后的关键
CRPA、CRAB、CRKP感染风险
是否有较碳青霉烯更佳的选择?
2018年CHINET ZG细菌耐药性监测
2018年CHINET ZG细菌耐药性监测
2018年CHINET ZG细菌耐药性监测
2018年CHINET ZG细性监测
碳青霉烯经验性初始治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