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手法汇总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30张]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 某种物品。 •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 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 悲伤等感情。
表现手法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 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表达更为含蓄。 比如,诗人常赋予松、竹、梅、菊等特定的 象征意义,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 陆游《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 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 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再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 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 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杨炯《从军行》
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 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 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 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 衬情、托物言志。如李白的《赠汪伦》 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 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 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
托物言志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我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人所写之梅,实际上正是自己不幸遭遇和不得 志的写照,同时借助梅的形象也抒发了诗人不愿迎合 世俗、追逐名利以及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思想情感。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 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首联和颈联正面写环境的艰苦和战士们作战的艰
辛。颔联和尾联用典。“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
起了曲子“折杨柳”,引发了对家人的思念;尾联
“斩楼兰”言简意赅,表达了战士们报效国家英勇杀
精选课件
42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精选课件
43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
精选课件
34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精选课件
35
①明引: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课件(40张PPT)
• [全国卷]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 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提问方式: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 (2)请简析本诗在描写上的特点。这首诗是如何来描 写什么的? (3)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色的?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 哪些特点?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试从 “静” “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①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法;②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③虚实结合,激发了 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题模式:
• 实写什么+虚写什么+虚实的关系以 及作用
练《习江:城子》 苏 轼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试从“虚”、“实”角度赏析这首词
• 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 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 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
3
• 1.比喻。
•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 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它的主要作用 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 2.比拟。
•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 (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绘的事物更 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
• 1.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 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 2.卒章显志。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
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
或情怀。这种章法追求的是“画龙点睛”的艺术
效果。
.
12
• 3.抑扬。抑扬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 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 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有先扬 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 (1)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 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
6
• (2)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不 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来表达的。
• ①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 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 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 ②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 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 从高考命题角度与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
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
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评价技巧效果等。
.
2
• 一、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 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 、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诗歌鉴赏手法汇总
.
1
•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 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 泛,简单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 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 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及结构 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 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9
• 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 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 1.衬托。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 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 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衬托有正衬、反 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 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 5.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 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 突出。用于艺术创作,与渲染不同,烘托多从侧 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 明。
.
11
• 四、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
•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 出来。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 抑或先扬后抑、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都是比较 具体的构思技巧,对于提高诗歌表现力有很大作 用。
• ③寓情于景。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 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
.
7
• 2.描写方式。
• (1)虚实相生。“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 、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 、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
•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 (4)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 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 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 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 (5)白描。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词藻修
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
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 4.借代。
•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 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 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
5
• 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 诗词中主要运用抒情、描写、记叙、议论四种表 达方式,其中抒情、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 1.抒情方式。
•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 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 4.托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 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所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和 咏怀合二为一。
• 5.借古讽今。指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 、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手法。
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
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
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
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
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
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
描写。
.
8
• (3)动静结合。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一对矛盾, 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世界因此而多彩多姿。静的境界 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 染,把动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 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 有动,或动静相衬的和谐画面。
• 2.对比。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
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
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
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 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 深刻的寓意。
• 4.渲染。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的表 现手法,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着力描写。
•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可以给人 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
4
• 3.夸张。
•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 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 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 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 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
3
• 1.比喻。
•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 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它的主要作用 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 2.比拟。
•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 (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绘的事物更 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
• 1.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 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 2.卒章显志。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
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
或情怀。这种章法追求的是“画龙点睛”的艺术
效果。
.
12
• 3.抑扬。抑扬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 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 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有先扬 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 (1)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 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
6
• (2)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不 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来表达的。
• ①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 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 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 ②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 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 从高考命题角度与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
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
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评价技巧效果等。
.
2
• 一、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 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 、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诗歌鉴赏手法汇总
.
1
•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 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 泛,简单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 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 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及结构 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 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9
• 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 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 1.衬托。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 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 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衬托有正衬、反 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 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 5.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 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 突出。用于艺术创作,与渲染不同,烘托多从侧 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 明。
.
11
• 四、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
•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 出来。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 抑或先扬后抑、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都是比较 具体的构思技巧,对于提高诗歌表现力有很大作 用。
• ③寓情于景。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 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
.
7
• 2.描写方式。
• (1)虚实相生。“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 、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 、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
•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 (4)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 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 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 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 (5)白描。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词藻修
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
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 4.借代。
•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 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 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
5
• 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 诗词中主要运用抒情、描写、记叙、议论四种表 达方式,其中抒情、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 1.抒情方式。
•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 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 4.托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 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所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和 咏怀合二为一。
• 5.借古讽今。指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 、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手法。
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
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
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
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
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
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
描写。
.
8
• (3)动静结合。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一对矛盾, 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世界因此而多彩多姿。静的境界 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 染,把动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 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 有动,或动静相衬的和谐画面。
• 2.对比。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
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
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
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 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 深刻的寓意。
• 4.渲染。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的表 现手法,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着力描写。
•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可以给人 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
4
• 3.夸张。
•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 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 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 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 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