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法之炒黄法

合集下载

清炒法—炒黄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清炒法—炒黄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添文芽加本 干燥的炮 制加工品。
麦芽始载于《名医别录》,晋代《肘后备急方》有熬制法 。历代尚有巴豆炒麦芽、煨麦芽、麸炒麦芽、麦芽炭等。处方 名有麦芽、大麦芽、炒麦芽、焦麦芽。
《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麦芽、炒麦芽和焦麦芽三种炮制 品。
生药饮片制备
麦芽: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 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杂质。
炒槟榔——形如槟榔片,表面微 黄色,可见大理石样花纹。
炮制作用
槟标文题本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行气、 利水、截疟的作用。生品作用较猛,以杀虫、降气、行水消肿、 截 力胜。常用于肠道寄生虫病,水肿,脚气,疟疾等。
炒槟榔——炒黄后药性缓和,避免克伐太过耗损正气,并能减 少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长于消食导滞。用于积滞泻痢 ,里急后重,适用于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
炒王不留行——炒爆后质地松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性偏温 ,长于活血痛经,下乳,通淋。多用于产后乳汁不下,经闭,痛 经,石淋,小便不利等。
决明子
《中国药典》2015版载有决明子和
炒决明子两种炮制品。
生药饮片制备
决明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炮制方法
取净决明子,置已预热好的炒 制器具内,用中火炒至微有爆 裂声,并逸出固有气味时,取 出放凉,筛去碎屑。用时捣 碎。
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决明子——略呈菱方形或短 圆柱形,表面绿棕色或暗棕 色,平滑有光泽。质坚硬, 不易破碎。气微,味微苦。
炒决明子——形如决明子, 微鼓起,表面绿褐色或暗棕 色,偶见焦斑。微有香气。
炮制作用
决明子——甘、苦、咸,性微寒。长于清肝热,润 肠燥,主要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等。 炒决明子——质地疏松,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能缓和其寒泄之性,有平肝养肾的作用。

炒法1

炒法1

山药
炮制方法
山药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洗净,润透,切厚片,干 燥。
成品性状 类圆形厚片,表 面白色或淡黄色,质地坚 硬,粉性。无臭,味淡, 微酸。
山药
炮制方法
土炒山药
土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 山药每100kg,用灶心土30kg。 成品性状 表面土红色,粘有土
粉,略具土香气。
山药
炮制方法
麸炒山药 麸炒至黄色;
二、米 炒
(一)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适量的米共同拌炒的方法。
(二)辅料
米炒药物所用的米以糯米为佳,有些地方用陈仓米, 通常多用大米。米既有药性协同作用,又有中间传热体 作用。
(三)目的:1.增强健脾止泻作用,党参
2.降低药物毒性,斑蝥
3.矫臭矫味,昆虫类。
二、米 炒
(四)炮制方法
1.米拌炒法:将米置热锅中加热至起烟,投入净制或切 制的药物,中火拌炒至药物变为黄色,米成焦黄或焦 褐色,出锅,筛去米,放凉。
焦麦芽——消食化滞止泻作用增强 焦神曲——消食化积作用增强
2.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焦山楂——酸味减弱,长于消食止痢
焦栀子——苦寒之性缓和
增强药物消食健脾功效(焦四仙)
• 请在此处添加文本
焦槟榔
焦神曲
炒焦操作方法
外焦黄 或焦褐 内部颜 色加深
热锅
投药
中火
一定程度
焦香气
出锅
注意事项
1.一般选用中火,为避免局部过热,药材炭化, 要不断翻动。
4.矫臭矫味,利于贮存和制剂
• 九香虫 • 有特异臭气 • 炒用:用于胃寒胀痛,肝 胃气滞。
(二)炒黄的操作方法
色:黄色或加深 形:爆花 膨胀鼓起 种皮爆裂 气:逸出香气

炒黄的炮制原理

炒黄的炮制原理

炒黄的炮制原理
炒黄是一种特殊的炮制方法,特别适用于中药材的处理。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高温下,将中药材中的水分和淀粉分解并挥发,使其颜色变黄,减少有害物质,并提高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许多中药材的炮制,如白芍、白术、茯苓、泽泻等。

中药材加工过程中的水分和淀粉,是容易被细菌或真菌污染的,同时也会影响中药材的品质和保质期,因此在炮制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杂质去除。

炒黄这种炮制方法,通过将水分和淀粉分解挥发,从而达到了去杂质的目的。

同时,杀菌的作用也显现出来,使得药材更加干净卫生。

炒黄炮制方法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控制,火力不能过大,否则易造成药材燃烧或过度炒制,从而影响其药效。

炒黄的火候需要根据不同的药材进行调整,一般是将药材放入炒锅中,经过炒制3-5分钟后查看颜色,颜色呈现为黄褐色或棕褐色即可。

如果颜色过浅,则需要再次炒制,直到达到预期的颜色为止。

在炒黄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翻动药材,使得各个部位都能受到均衡的热量处理,从而达到炒黄的成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药材的质量控制,避免使用不新鲜或虫蛀的药材等不良品质的中药材进行炮制。

总之,炒黄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材炮制方法,能够达到药材去杂质、杀菌、提高药效等多种目的。

在使用炒黄炮制方法时,需要注意火候、翻动频率和药材质量等
因素。

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够获得优质的炒黄中药材,让其更好地发挥药效。

炒黄的炮制原理

炒黄的炮制原理

炒黄的炮制原理炒黄是一种炮制常见中药材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药材的药效和降低毒性,以增加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

炒黄作为一种传统的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炒黄的炮制原理。

炒黄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热传质的过程,使药材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改变其结构,提高其药效。

炒黄的主要过程包括:挑选药材、炒制温度调控、炒制时间控制等。

首先,在炒黄的过程中,药材的选择非常重要。

为了炒制出具有良好疗效的黄色药材,需要选择合适的鲜嫩药材,通常是具有一定黄色素含量的新鲜植物的根、茎、叶及果实等。

同时,药材的品质和形状应良好,避免出现疲软、老化或腐朽等情况。

其次,炒制温度的调控也是炒黄的重要环节。

通常,炒制温度选择在130左右。

高于该温度,会导致药材过度炒制,使黄色素被破坏;低于该温度,则不能有效提取黄色素。

在炒制过程中,温度不仅要适中,还要控制好火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

火力大小的控制是通过炒制时的供热方式来实现的。

一般采用小火慢炒的方式,可以使黄色素渐渐渗出并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药材中,同时减少药材的高温煅烧。

炒制时间的控制也非常关键。

根据药材的不同特点,炒制时间一般在30分钟至2个小时之间。

不同药材其黄色素含量和特点不同,因此炒制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过长过短的炒制时间都会影响药材的质量,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炒黄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的作用:通过调节温度,可以使黄色素从药材中释放出来。

温度升高时,药材内的黄色素活性增强,黄色素分子易于脱附结合的基团,从而使黄色素释放出来。

2. 组织结构的变化:炒制过程中,药材的细胞结构会发生改变。

温度升高时,细胞内的物质扩散速度加快,使药材内的黄色素更易被提取和转移到表面。

此外,温度的升高还能够使细胞膜中的脂质发生熔化,从而增加药材的透气性、可溶性和渗透性。

3. 化学反应的发生:炒黄过程中,药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黄色素的提取和表现形式。

中药炮制炒焦炒黄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炒焦炒黄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炒焦炒黄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中药炮制中的两种常见方法——炒焦和炒黄,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药效成分等方面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1. 炒焦法炒焦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铁锅或铜锅内,用文火加热,使其变成黑色或深棕色。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高温使得中药材内部的水分蒸发,同时也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氧化反应,从而改变了中药材的化学性质。

2. 炒黄法炒黄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铁锅或铜锅内,用文火加热至颜色变为浅黄色。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低温干燥使得水分蒸发,同时也减少了氧化反应,从而保留了一定程度上的原始活性成分。

三、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当归、川芎、白芍、枸杞子等常见中草药。

2. 实验仪器:铁锅或铜锅、电子秤、热风干燥箱等。

3. 实验方法:(1)炒焦法:将中药材放入铁锅或铜锅内,用文火加热至颜色变为黑色或深棕色,然后取出晾凉备用。

(2)炒黄法:将中药材放入铁锅或铜锅内,用文火加热至颜色变为浅黄色,然后取出晾凉备用。

(3)将炒焦和炒黄的中药材分别放入电子秤上称量,并记录重量。

(4)将两种处理好的中药材分别放入热风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处理,处理时间为2小时左右。

(5)取出干燥后的中药材,再次称重,并记录重量。

四、实验结果1. 炮制前后中药材的重量变化经过实验得知,在相同条件下,经过炒焦和炒黄处理后的中药材重量均有所减少。

其中,经过炒焦处理后的重量减少较多,平均减少了20%左右;而经过炒黄处理后的重量则只有轻微下降,平均减少了5%左右。

2. 炮制前后中药材的颜色变化经过实验得知,经过炒焦处理后的中药材颜色变为黑色或深棕色;而经过炒黄处理后的中药材颜色变为浅黄色。

3. 炮制前后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变化经过实验得知,经过炒焦和炒黄处理后的中药材均有所改变。

其中,经过炒焦处理后的中药材水分含量减少,挥发油含量增加,且多酚类成分减少;而经过炒黄处理后的中药材水分含量也有所下降,但挥发油和多酚类成分相对较为保留。

清炒法—炒黄法的概述(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清炒法—炒黄法的概述(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②炒前锅要预热,不宜冷锅下 药。否则有的药物可黏锅,如 蒲黄;有的种子类药物容易炒 成“僵子”,如王不留行、水 红花子。
③选择适当火力和掌握加 热时间,以免炒黄的药物 焦化。
④搅拌要均匀,要“亮锅 底”,以免底部药材长时 间受热。
⑤出锅要迅速,并摊开放 凉。
-10-
炮制程度判定方法
对比 看
听爆 声
制藤黄
-5-
03
缓和药性——通过加热,可使某些药物的偏性得到缓 和或者改变其药性。如决明子、瓜蒌子通过炒制可降
低其寒滑之性,避免滑肠;蔓荆子、紫苏子炒后缓和
其辛散之性;莱菔子生品性以升为主,炒后以降为主。
04 杀酶保苷,保证疗效,利于贮存——对某些含苷类成分的
02 药材,可起到杀酶保苷作用而保证药效,如芥子、槐花:并
(6)清场 按要求清洁相关器具、工作台面及灶具。
-8-
成品规格
成品表面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微带焦斑,或发泡鼓起, 或爆成白花样,质松脆,具药物固有香气。
药屑、杂质含量不得过1.0%,生品、糊品不过2.0% (即符合《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要求)。
-9-
注意事项
①药物必须大小分档,分次炒 制,避免加热时生熟不匀。
判定 方法
看断 面
-11-
闻香 气
果实种子类药物,古代有“逢子必炒”之说。如决明子 、王不留行、莱菔子、芥子、葶苈子牛蒡子、蔓荆子等。
决明子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不留行
-4-
葶苈子
炮制目的
01 增强疗效——如决明子、王不留行等通过炒制,使种 皮爆裂,内部组织变得疏松,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从而提高疗效。
02降低毒性——如苍耳子、 Nhomakorabea牛子、白果等通过加热,可 破坏药物中的毒性成分,从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

中药炮制技术炒黄法说课

中药炮制技术炒黄法说课

《中药炮制技术》——炒黄法说课炒黄法是清炒法的一种,清炒法还包括炒焦、炒碳等内容,清炒法这部分内容选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药炮制技术》,该章节弘扬了传统中药炮制特色。

在炒黄法这节内容中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课程序等方面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药炮制技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辩证施治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实践课。

通过炒黄法内容的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和教学见习,应当使学生具备炮制人员所必需的中药炮制理论知识,能熟练进行中药饮片的炒黄炮制加工及质量鉴定,运用中药炮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炮制常用的药材,为以后独立从事中药饮片生产及炮制品质量检验工作,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1.2教学内容《中药炮制技术》炒黄法项目化实践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从教材分析,炒黄法这部分内容通过牛蒡子、决明子、王不留行、火麻仁等代表药物的炮制和炮制品质量的判定,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记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技能和操作技巧。

1.3教学目标1.3.1知识目标(1)掌握中药炒黄炮制的目的,牛蒡子、决明子、王不留行、火麻仁等代表药物的操作方法、成品规格、炮制作用和原理。

(2)熟悉炒黄炮制对中药成分的影响。

(3)能够熟练使用《中国药典》及其他中药炮制技术工具书,并能够解决在炒黄炮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3.2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炒黄的操作技术。

(2)能正确使用炒制设备加工药物,对常用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

(3)通过炒黄炮制学习能识别常见中药的炮制品,并能正确评判炒黄炮制品的质量。

(4)能够运用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品检验技术等所学知识,和中药炮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炮制常用药材,正确鉴定炒黄后的成品质量。

酥脆炒黄豆的做法步骤是什么?

酥脆炒黄豆的做法步骤是什么?

酥脆炒黄豆的做法步骤是什么?黄豆一般就是指大家熟知的大豆,这种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非常广,所以产量非常高,在平常生活中,人们会吃到很多种类的豆制品食物,最常见的就是豆腐,豆腐其实就是用黄豆制作而成的,实际上,黄豆的吃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炒出来吃,那么该如何炒黄豆吃起来才酥脆呢?第一、香酥炒黄豆的做法步骤1干黄豆200克。

2用清水浸泡12小时以上。

3泡至黄豆涨大,沥水。

4泡好的黄豆平铺晾干。

5晾至黄豆表面没有水分。

6炒锅注入少许油,下入黄豆,小火翻炒。

7一直炒,炒至黄豆表皮起皱,缩小到干黄豆大小,趁热撒入适量盐,炒匀起锅。

小窍门1、整个过程一定要保持小火,不停翻炒,要有耐心哦。

2、炒好的黄豆晾凉后,就会变得酥脆。

3、倘若没达到酥脆的状态,可以放微波炉里转两分钟。

第二、炒黄豆的做法一用料:黄豆200克、五香粉适量、盐适量、清水适量步骤1.挑选饱满的黄豆,淘洗干净2.把黄豆放锅里,倒入清水,漠过黄豆即可,开锅放入盐和五香粉,煮到黄豆变大,豆皮蓬松3.捞出控干水分,再放少许盐和五香粉腌渍30分钟4.放平底锅里小火慢炒5.中间要不停地翻动,使豆子受热均匀6.豆子慢慢缩小,豆皮收紧,发出“啪啪”的声响,豆子呈微黄色就好了第三、炒黄豆的做法二材料:干黄豆,香叶,桂皮,八角,花椒,干红辣椒,五香粉,食盐,橄榄油步骤1.准备适量干黄豆2.干黄豆放入冷水中,提前浸泡一个晚上3.至黄豆吸收水分充分泡胀,体积是干黄豆的3倍左右4.锅里放入适量冷水,放入1片香叶、1段桂皮、1个八角、花椒适量和1个干红辣椒5.撒入适量五香粉6.根据各人口味放入适量食盐7.泡好的黄豆沥水放入锅中,盖好盖煮制10分钟左右8.煮到黄豆熟控干水分,捞出放在盘中,加入1汤匙橄榄油9.用筷子搅拌均匀,使每个黄豆均匀的裹一层橄榄油10.炒锅放在火上烧热锅底,放入黄豆开中火用铲子翻炒11.随着热气的热气的增加,黄豆表面开始变得萎缩12.转中小火继续用铲子不停的翻炒13.炒到黄豆表面逐渐缩小,色泽开始向金黄色转变14.转小火继续用小铲子不停翻炒15.炒到锅里发出黄豆碰撞的“噼啪”声,黄豆表面有火色时即可关火。

中药炮制炒黄

中药炮制炒黄

淋水少许,取出,晾干(《药典85》)。

3. 醋制

(1)取醋喷淋槐花内,拌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炒
至微变色,取出,晾干。每槐花10kg,用醋1kg(《吉
林》)。

(2)取净槐花入热锅内,加醋5%用文火边炒边洒,炒
至变黄褐色取出,晾冷即可(《云南》)。

4,蜜制 先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净槐花,用
中药炮制炒黄
第19页
• 【性状】
• 本品似橘瓣状, 长4~8mm, 宽 3~5mm。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 后面有一条浅纵沟, 腹面棱线下端有 一点状种脐, 微凹。质硬, 横切面可 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子叶, 微 显油性。无臭, 味辛、苦, 有麻感。
中药炮制炒黄
第20页
• 【炮制】 牵牛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中药炮制炒黄
第15页
• 【炮制】 牛蒡子: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炒牛蒡子: 取净牛蒡子,照清炒法 炒至略鼓起、微有香气。用时捣碎。
• 【性味】辛、苦,寒。
• 【归经】归肺、胃经。
•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 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 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中药炮制炒黄
第3页
• 【成品性状】
• 本品呈梭形, 长8~12mm, 直径3~4mm。表 面淡黄色, 后面为外稃包围, 具5脉;腹面为内 稃包围。除去内外稃后, 腹面有1条纵沟;基 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 幼芽长披针状条形, 长约5mm。须根数条, 纤细而弯曲。质硬, 断 面白色, 粉性。气微, 味微甘。
中药炮制炒黄
第14页
• 【性状】本品呈长倒卵形, 略扁, 微弯曲, 长5~7mm, 宽2~3mm。表面灰褐色, 带 紫黑色斑点, 有数条纵棱, 通常中间1~2 条较显著。顶端钝圆, 稍宽, 顶面有圆环, 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 着生面 色较淡。果皮较硬, 子叶2, 淡黄白色, 富 油性。无臭, 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09第九章 炒法(1炒黄)

09第九章 炒法(1炒黄)

五、操作:炒法的操作:主要有手工炒和机器炒。
手工炒的用具有铁锅、铁铲、刷子、簸箕等。最 好是用倾斜30~45°的斜锅,利于搅拌和翻动。 一般先将锅预热,然后投入大小分档的药物,迅 速拌炒至所需程度,取出。 炒药机主要有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药 机(图9—1)。平锅式炒药机适用于种子类药材的 炒制;滚筒式炒药机则适用于大多数药物的炒制。 滚筒式炒药机是将炒药机固定于炉台上,以煤气 加热,滚筒内壁有螺齿,打正转时炒药,打反转 时出药。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药物炒 制质量。 近年新研制的电脑程控炒药机,使炒药由 机械化转向了自动化。
第九章 炒 法
一、 历史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嚣盐令黄”的记 载。 《集韵》中有“熬” 《金匮玉函经》中提出了炒制。 二、含义

三、分类 清炒法: 炒黄—牛蒡子 加辅料炒: 麸炒—枳壳 土炒—山药 蛤粉炒—阿胶 微炒、小炒
炒焦—山楂
炒炭—干姜
米炒—党参 砂炒—鸡内金 滑石粉炒—刺猬皮


【炮制作用】 生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如控涎丹、白芥子散 炒芥子-缓和辛散走窜之性,温中散寒, 温肺豁痰利气 如三子养亲汤 ①缓和辛温之性,免伤阴耗气。 ②利于粉碎和煎出,利于成分的煎出。 ③杀酶保苷,保留有效成分。 ④适合临床不同需要。
【炮制研究】 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 白芥子苷 化、祛痰)
滚筒式炒药机
中药微机程控炒药机

六、注意事项:
1.火侯适宜。 武火-多用于炒炭、砂炒 文火―多用于炒黄 中火-多用于炒焦、蛤粉炒等 2.受热均匀。 大小分开炒、勤翻动。
第一节 清炒法
一、含义: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二、分类 炒黄、炒焦和炒炭 三、目的 1.增强疗效。如王不留行、焦麦芽等。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牵牛子等。 3.缓和药性。如葶苈子等。 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地榆、荆芥等。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如槐米等。

清炒法—炒黄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清炒法—炒黄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
王不留行
六、代表性药材
[处方名]王不留行、王 不留、留行子 炒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
[来源]石竹科植物麦蓝 菜干燥成熟种子
1
王不留行
原药材,去杂质
炮制方法
2
炒王不留行
取净王不留行,置温度适宜热锅 中,用中火炒至大部分爆开白花, 取出,放凉
成品质量要求
武火(个别中火)
备注 苍耳子(中火) 山楂 蒲黄(中火)
1
手工炒
四、操作方法及设备
2
机器炒
锅、铲、炉子、簸箕、 药筛、方盘等
平锅式炒药机 滚筒式炒药机 电脑程控炒药 机电热炒药机
1.锅的安放
五、手工炒操作方法
2.操作流程
1、预热

2、投药

3、翻炒
4、出锅
手掌试温法
(1)预热
(2)投药 锅达一定热度,投入净选与大小分档药材
注意点:投药量≤ 1/3锅容量
(3)翻炒
投药后及时、迅速、均匀、有规律的翻 炒,先慢后快,要亮锅底
(4)出锅 炒至规定程度后,迅速将药材取出
“火候到即出锅”
1
平锅式 炒药机
机器炒
2
滚筒式 炒药机
3
电脑程控 炒药机
七、注意事项
1.投药前,锅应预热 2. 投药量≤ 1/3锅容量 3. 翻炒要亮锅底 4. 出锅后及时摊凉
第七章 清炒法
一、基本概念
概述
1.清炒法—将待炮制品置预热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 加热,不断搅拌或翻动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2、火力——火的大小或火温度高低 文火、中火、武火
3、火候:形、色、气、味、质变化程度

12炒黄法代表性药物的炮制方法、目的及现代研究

12炒黄法代表性药物的炮制方法、目的及现代研究
1.生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2.炒后介子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 顺气豁痰。如三子养亲汤。另外,炮制后更利于粉碎和煎 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9 页
现代研究
× 芥子苷
异硫氰酸酯 (芥子油)
芥子酶
具有生理活性和刺激性
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 10 页
其他药物
1.莱菔子炮制前后生升熟降; 2.酸枣仁炮制前后均有安神作用; 3.水红花子需要炒爆花; 4.九香虫用炒黄法; 5.苍耳子是中火炒去刺; 6.花椒要炒出汗
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4 页
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净制,分档; 2.炮制过程:锅要遇热;火力要适中,避免一火到底;亮 锅底;适当的调节翻动速度;出锅迅速;及时凉凉
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5 页
炮制作用
1.王不留行生品长于消痈肿,用于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 如王不留行散。 2.炒王不留行,其质地松泡,利于有效成分煎出,而且走 散力较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例如通乳四物汤 ,用于气郁兼热,乳汁短少。
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 11 页
谢谢!
河南中医药大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 12 页
炒黄法代表性药物的炮制方法、目 的及现代研究
王不留行
麦蓝菜
王不留行
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2 页
王不留行
炮制方法: 1.王不留行:取药材,除去杂质。 2.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投入到预热容器内,中火 拌炒至大部分爆花即可。
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3 页
王不留行
操作关键点: 1.中火预热:几粒试火; 2.投 药 量 :少量多次; 3.拌炒工具:毛刷或者炊帚; 4.搅拌速度:先慢后快; 5.爆 花 率:大部分爆花,80%-100%

炒黄炒焦炒炭的相同点

炒黄炒焦炒炭的相同点

炒黄炒焦炒炭的相同点[炒黄炒焦炒炭的相同点]炒黄、炒焦和炒炭都是与食物烹调相关的技法,尽管它们在使用的材料和特点上有所差异,但它们在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上有着相似之处。

本文将逐步回答这三种技法的相同点。

一、相同点之一:炒制过程无论是炒黄、炒焦还是炒炭,它们都通过热力的加入,将食物完全或部分地变色、变味,以达到调味的目的。

在炒制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到高温,同时对食材进行不断翻炒、翻动,使其均匀受热,达到熟化并出现所需的外观和口感。

二、相同点之二:材料选择炒黄、炒焦和炒炭的材料选择都相对特殊,要求使用特定的食材。

其中,炒黄通常采用五花肉、鸡蛋、土豆等,炒焦则多使用五花肉、茶叶等,而炒炭则需要使用炭和特制的炭火。

这些食材在配合适当的调料和烹饪技法下,能够烹制出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三、相同点之三:调味方法在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制作过程中,调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尽管使用的调味品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追求调味品与食材的充分融合,并在烹调过程中适时添加,以增添食物的香味和美味。

一般来说,炒黄会使用生抽、料酒、盐等调味品,炒焦则会使用酱油、糖、醋和其他调料,而炒炭则需要使用特制的调味料和炭香。

四、相同点之四:烹调手法除了炒制过程和材料选择外,炒黄、炒焦和炒炭在烹调手法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需要掌握适当的烹调时间和温度,以保证食材的煮熟度和口感。

其次,它们都要求热力均匀分布,使食材均匀受热,避免出现过熟或未熟的情况。

最后,它们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烹调技巧和经验,如翻炒、搅拌、加料等操作。

五、相同点之五:地域特色炒黄、炒焦和炒炭都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

炒黄源自于山东烹调技法,其具有鲜黄色、松脆的特点,常用于烹制山东菜。

炒焦则主要流行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它的特点是色泽深褐、香气独特,多用于制作小吃和传统菜肴。

而炒炭则以其特制的炭火闻名,常见于日本传统的烧烤、涮火锅等料理中。

综上所述,尽管炒黄、炒焦和炒炭在使用的材料和特点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在炒制过程、材料选择、调味方法、烹调手法和地域特色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相似性。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第一节炒法一、目的(一)炒黄法的目的1.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逢子必炒”,如牵牛子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如槐花炒黄缓和苦寒之性。

3.破酶保苷,保存药效如槐花、芥子等。

4.降低毒性如苍耳子、牵牛子生用有小毒,炒黄后毒性降低。

5.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其发霉、变质。

(二)炒焦法的目的1.增加药物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

2.减少药物刺激性山楂炒焦有机酸含量降低,刺激性减小。

3.缓和药性栀子炒焦缓和苦寒之性。

(三)炒炭法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等作用。

(四)麸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白术经麸炒后,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清洁药物。

(五)米炒法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斑蝥、红娘子。

(六)土炒法的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如山药。

(七)砂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脐带等。

(八)蛤粉炒法的目的1.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如阿胶等。

3.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如阿胶。

(九)滑石粉炒法的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

二、操作方法(一)炒黄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判断火候的方法:1)对比看浅者至黄色,深者至较生品色加深;2)闻香气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3)听爆声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4)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5)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二)炒焦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

炒黄法的经验判定方法

炒黄法的经验判定方法

炒黄法的经验判定方法
炒黄法的经验判定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观察颜色变化:炒黄法过程中,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料颜色会逐渐变深,从淡黄色逐渐变为深黄色。

因此,观察物料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炒黄是否完成。

2. 闻气味:炒黄过程中,物料会散发出特有的香味。

随着炒黄温度的升高,香味会越来越浓郁。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香味会达到顶峰。

因此,通过闻物料的气味可以大致判断炒黄是否完成。

3. 敲击听声:炒黄过程中,物料会逐渐变脆。

当炒黄完成后,物料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因此,通过敲击听声可以判断炒黄是否完成。

4. 品尝口感:炒黄完成后,物料口感会变得酥脆可口。

因此,通过品尝口感可以判断炒黄是否完成。

5. 温度检测:使用温度计检测炒锅的温度,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判断炒黄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物料炒黄判定方法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判断。

同时,炒黄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避免过火或欠火影响产品的品质。

清炒法—炒黄法(中药炮制技术)

清炒法—炒黄法(中药炮制技术)
v 中药炮制要按照《中国药典》 的操作和质量标准进行。
v 机械炒莱菔子:莱菔子除去杂 质后,置滚筒式炒药机中,顺 时针转动,药物均匀受热,炒 至鼓起、手捻易掉皮、有浓郁 萝卜气味时,逆时针转动,药 物即旋出,放凉,除净药屑。
机械炒莱菔子
炒黄法代表药物
❖芥子的炮制研究
➢(1)主要成分:芥子主含芥子苷(硫苷类)、芥子酶等。 ➢(2)应用研究:芥子入煎剂以炒黄后打碎为宜。外用以生 品研末为宜,以免炒后酶失活,苷不能被水解而难以奏效。 ➢(3)药理研究:硫苷化合物内服后能刺激黏膜,引起胃部 温暖感,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有健胃作用。此苷本身无刺激 性,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 激性。炒后可杀酶保苷,服用后,在胃肠道环境中缓缓水解, 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
炒黄法代表药物
❖槐花的炮制研究
➢(1)主要成分:主含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鞣质等。 ➢(2)化学成分研究:槐花炒炭时,芦丁可以转化成鞣质, 使鞣质的含量增加,但温度过高,则芦丁和鞣质均会被破坏, 鞣质甚至损失殆尽。 ➢(3)止血作用研究:槐花炒炭止血作用增强。原因是: • 鞣质成分含量增高,止血作用增强。 • 止血的有效成分槲皮素含量增加,止血作用增强。 • 抑制止血成分的异鼠李素含量减少,止血作用增强。
概述
❖3. 手工炒药
➢(1)器具:手工炒药器具包括炒药锅、药铲、药撮、炊 帚等。 ➢(2)操作步骤:①预热;②投药;③翻炒;④出锅。
概述
传统炒药锅及药铲的翻药技巧
手掌预试锅温的技巧
概述
❖ 4. 机械炒药
➢ 目前大量生产多用炒药机,常用的炒药机有滚筒式炒药
机、平锅式炒药机等。
概述
电热炒药机
滚筒式炒药机

炒黄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炒黄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炒黄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炒黄是一种常见的烹饪技术,用于增加食材的香气和口感。

以下是炒黄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将需要炒黄的食材洗净、切块或切丝,准备好锅、油和调味料。

2. 加热锅:将锅加热至中高温度,加入少量油,待油热后放入食材。

3. 翻炒食材:用铲子不断翻炒食材,直到它们开始变黄。

4. 控制火候:炒黄需要控制好火候,火大易糊底,火小则无法炒出黄色。

5. 加入调味料:待食材炒至黄色后,加入适量的盐、味精、酱油等调味料,继续翻炒均匀。

6. 离火:待食材炒至适口熟后,关火离锅,起锅前可加入葱花、姜片、蒜末等增加香味。

注意事项:
1. 炒黄需要不断翻炒,以免食材糊底或炒不出黄色。

2. 炒黄的火候要适中,火大会糊底,火小则无法炒出黄色。

3. 炒黄时加入适量的油和调味料,以增加食材的香气和口感。

4. 炒黄的食材可以多样化,如蔬菜、豆腐、肉类等。

5. 炒黄后的食材可以多用于煲汤、烩菜、拌菜等烹饪方法。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炒法之炒黄法
炒黄法的适用药物
种子类药物由于种皮坚硬,不利于煎煮, 炒黄后角质化或木栓化的外皮膨胀破裂, 内部组织疏松,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旧 有“逢子必炒”之说。此外一些果实类 药物如山楂、栀子等也用炒黄。特别一 些含苷类药物如芥子、槐花、苦杏仁用 炒黄法,可以破坏分解酶,保存苷类成 分,利于这些药物的贮存。
炒法之炒黄法
炒黄法的炮制工艺
掌握火候为: 1.颜色——浅者炒至黄色,深者至较原色加深, 苍耳子为深黄色。 2.气味——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挥发性 的芥子油、紫苏醛等)。 3.声音——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注意其 爆裂声的大小和多少。 4.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王 不留行、水红花子爆开白花。
炒法之炒黄法
炒黄法的注意事项
1.锅预热,便于药物受热均匀。 2.投药前分档;投药后调节火力,一般
为文火,王不留行、水红花子、山楂、 苍耳子、乳香等药物用中火。 3.均匀翻炒,注意亮锅底。 4.看火候出锅。出锅后摊开晾凉,然后 入库,防止热药吸湿回潮。
炒法之炒黄法
炒黄法的现代研究
第七章 法
炒法之炒黄法
炒法 概述
炒法定义 炒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 热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 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炒法分类 按方法分有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清炒法按火 力分为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按辅料 应用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 滑石粉炒等。
炒法之炒黄法
火源 无烟的炭火、煤火、电力、煤气、天 然气等火源。要求火力持久,清洁无烟尘。
炒法之炒黄法
炒法之炒黄法
炒法之炒黄法
炒法之炒黄法
滚 筒 式 炒 药 机
炒法之炒黄法
清炒的炮制工序
预热 :先将空锅(多将其倾斜30~45度于灶 上)预热,便于掌握锅温,使药物均匀受热, 保证质量。测试锅温的方法有感温法和试投 法。前者是以手靠近锅底感受锅温,后者为 投入少量药物观察受热后的变化。加辅料炒 法则先将辅料入锅处理至一定程度后,再投 入药物。容器预热后投药是几乎所有炮炙方 法都应遵循的法则。
炒法之炒黄法
清炒的炮制工序
炮制程度的判断方法
1.观颜色,包括药物表面、断面及内部的颜色 变化。注意从锅内取出少量,在日光或白盘子 内观察。
2.嗅气味,炒制后药物透出固有气味或辅料的 气味,如芥子辛辣气味,土炒有土香气。
3.听声音,药物的外皮受热爆裂,有爆裂声出 现。
4.看形状变化,有些药物如王不留炒制后发生 明显的形状变化,如膨胀、裂隙、爆开白花。 判断到火候应及时出锅,避免炮炙太过。
炒法之炒黄法
清炒的炮制工序
投药与翻炒 1.药物在入锅前要大小分档,以免生熟不均。 2.投药量以能翻炒均匀为度。 3.投药的同时应调整火力,并均匀翻炒药物。 火力的选择与炒制方法、药物质地体积和 炒制过程有关。翻炒时应注意“亮锅底”。
炒法之炒黄法
清炒的炮制工序
火候与出锅 火候指药物炮炙的时间和程 度,原指古代道家炼丹时火力文武大小 久暂的节制。炒制的时间控制与方法和 药物性质有关。相对而言,炒炭>炒焦 >炒黄。炒炭一般使用武火,炒焦一般 使用中火,炒黄法一般使用文火。
炒法之炒黄法
清炒法的目的
增强疗效 通过加热,使种子果实类药物爆裂, 易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而增效。如王不留行、 紫苏子、牛蒡子等;炒后增强焦香气味,而 增强消食健脾作用,如焦麦芽、焦山楂等。
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如牵牛子有小毒,炒后可 以降低毒性,同时缓和峻泻作用。莱菔子、 瓜蒌仁等,生品有闷臭气,易致恶心呕吐, 炒后可以降低或消除。
炒法之炒黄法
清炒的炮制方法
工具 手工炒制用炒药锅、铲、灶台等。手 工炒制时多将炒药锅倾斜30~45度置于灶 上,便于搅拌翻动。机械炒制用炒药机。常 用平锅式和滚筒式炒药机,适合于大工业生 产,效率较高。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中药微机 程控炒制机,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炒制性能 良好,能保证炮制品的质量均一与稳定。
缓和药性 有些药物作用猛烈,炒后可以缓和, 如葶苈子、牵牛子等。
炒法之炒黄法
清炒法的目的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某些药本身就有凉血止 血作用,炒炭后作用增强,如地榆、槐花、茜 草等。另有一些药本身没有止血作用,但炒炭 后可以产生止血作用,如荆芥、牡丹皮等。
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有些药含有酶,可酶解 其有效成分,但经炒制后可以破坏酶,即起到 杀酶保苷的作用而保证疗效,如槐米、苦杏仁 等。有些药物炒制后还可以除去水分,杀死微 生物或虫卵,从而利于贮存。 。
炒法之炒黄法
清炒的炮制工序
后处理 药物出锅后应及时摊开晾凉。 炒焦特别是炒炭时由于锅温较热,某些 药物易产生火星,应在锅内喷淋适量清 水,灭尽火星,炒干出锅,摊开充分晾 凉,防止余烬复燃。加辅料炒时出锅后 应筛去残留的辅料。
炒法之炒黄法
炒黄法的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预热过的 加热容器中,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翻炒, 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 泡鼓起,或种皮破裂,并透出药物的固 有气味。某些药物需炒至种皮爆裂开花, 又称为炒爆。
炒法之炒黄法
炒黄法的炮制工艺
炒黄的操作方法为:取净药物,置预热 的锅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翻炒 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膨 胀鼓起,或有密集爆裂声,并透出药物 的固有气味时,取出放凉。种子类药物 宜用时捣碎。
炒爆的操作方法为:取净药物,置预热 的锅内,用中火加热,翻炒至药物大部 分爆花时,取出放凉。
炒法 概述
炒法历史沿革 炒法属于火制法的一种。《五十二病方》中有
“嚣盐令黄”,汉代称为“熬”。隋唐以后得到了 广泛应用,先后出现了微炒、炒出汗、炒香、炒黄、 炒熟、炒焦等多种规格要求。同时加辅料炒法也开 始出现,如《外台秘要》有杏仁麸炒,《雷公炮炙 论》有斑蝥米炒,《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米炒乌 头、石灰炒南星等。宋代以后成为火制法中最常见、 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日益发展。当前用炒法炮炙的 药物有上百种。《中国药典》收录清炒药物40种、 制炭(炒、煅炭)22种,加辅料炒药物20种。(麸 炒9种、米炒斑蝥、土白术、蛤粉炒阿胶、滑石粉 烫水蛭、砂炒7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