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病案病机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前言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病案的详细分析,可以揭示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案,对于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中医病案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病案资料患者信息:•姓名:张某•性别:女•年龄:58岁•主诉:头痛、头晕已有三天病史回顾:患者自述头痛头晕已有三天。

无明显诱因,长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有轻度头晕,但此次头晕明显加重。

伴有头痛,位置在额部和两侧颞部,头痛胀痛,感觉像有东西挤压着。

头痛加重时伴有恶心、呕吐。

睡眠质量差,经常失眠。

体格检查:患者面色稍黄,神清,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分析:根据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患者头痛头晕的症状与中医的“头痛、头晕”证候相符。

根据中医理论,头痛头晕的症状常与气血不足、肝胆郁结、痰湿内蕴等有关。

辨证施治:针对患者的症状和辨证分析结果,制定以下中医治疗方案:1.益气养血方主要成药:黄芪、当归、益母草、川芎方剂组成及用法:黄芪15g,当归12g,益母草12g,川芎10g,水煎服。

方剂理论:此方剂主要以黄芪和当归为主药,具有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益母草能调理气血,川芎能舒筋活血,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可改善经络循环,缓解头痛头晕症状。

2.调理肝胆方主要成药:柴胡、香附、白芍、枳壳方剂组成及用法:柴胡10g,香附10g,白芍12g,枳壳10g,水煎服。

方剂理论:此方剂主要以柴胡为主药,能舒肝理气、解郁托表。

香附具有理气活血、行痰止痛的作用,白芍能养血安神,枳壳能行气止痛。

这些药物组合应用可以调理肝胆,改善头痛头晕症状。

随访与结局:患者按照方剂用药进行治疗,每日三次,连续7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头痛头晕症状逐渐减轻,恶心、呕吐也明显减少。

7天后进行随访,患者症状已完全缓解,头痛头晕已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结论通过对该病案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在治疗头痛头晕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病案的治疗方案基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病机分析

病机分析

辨证要点:病久体弱,以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晄白、舌淡胖。

病机分析:畏冷,肢凉,面色晄白,神疲,乏力,气短,脉沉迟无力:阳气亏虚,温养推动无力。

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阳气亏虚,蒸腾、气化无力。

辨证要点:病久体弱,以五心烦热、尿黄便结、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分析: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液亏少,阴不制阳,虚阳内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阴液亏少,失其滋润、濡养辨证要点:神疲、乏力、气短、脉虚、动则加重。

病机分析: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作用减退,或脏器功能减退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头晕目眩:气虚不能上荣自汗: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肌表动则诸症加重:劳则耗气,所以活动劳累时诸症加重。

舌质淡嫩:营气虚不能上荣于舌脉虚/弱/无力:气能行血,气虚血行无力辨证要点:病体虚弱,面部、口唇、爪甲、肌肤粘膜的颜色淡白,脉细。

病机分析:头晕眼花,唇、舌色淡,面色淡白或萎黄:血液亏虚,血不荣于上,头面官窍失养。

心悸,多梦,健忘:血液亏虚,血不养心/养神。

手足发麻、肤涩、指甲色淡:血液亏虚,肌肤失养。

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经迟或经闭:血液亏虚,冲任失养。

脉细:血液亏虚,脉道失充。

三、表里寒热:辨证要点:主症: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兼症: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气喘。

病机分析:恶寒发热:外邪侵袭肌表,卫气奋而抵抗,正邪相争鼻塞流涕:肺开窍于鼻,肺气失宣咳嗽气喘:肺肃降不利,肺气上逆头身疼痛:邪气郁滞体表经脉,气血不畅辨证要点: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淡不渴,安静少言,痰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病机分析:感受阴寒之邪,或内伤体弱,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致。

辨证特点:冷-凉-白-稀-润-静-喜暖辨证要点:恶热喜冷,面红目赤,四肢温热,口渴饮冷,烦躁多言,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课堂PPT)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课堂PPT)
3
答:
• 主诉:神志昏糊,半身不遂1天。 • 证名:肝风内动证(肝阳化风证)。 • 病机分析:患者年事已高,高血压病十余载,肝
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上亢,血随气逆,亢扰 于上,故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夜不成寐;腰 为肾之府,肝肾阴亏,故见腰膝酸软。 • 饮酒及恼怒,使阳亢化风,气血随风上逆,故见 剧烈头痛;肝风夹痰蒙蔽清窍,则见神志昏糊, 喉中痰鸣,呼吸气粗;风痰窜扰经络,经气不利, 则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红绛,苔黄厚腻, 脉弦滑数,为风阳痰浊内盛之象。
10
病案分析六
• 肖某,女,31岁,已婚。就诊时间:2002 年2月1日。3年前因“人工流产”后未能及 时休息,经常感觉心悸,气短,自汗,活 动后加重,腹胀纳呆。虽经中西药治疗, 症情未能明显改善。近半年来,心悸怔忡, 失眠多梦,眩晕,面色萎黄,食欲不振, 食后腹胀,大便溏泄,月经先期,淋漓不 尽,舌质淡白而嫩,脉细弱。
4
病案分析三
• 杨某,女,31岁,1月前因母亲病故而悲伤 过度,近半月来时感胸胁脘腹胀闷疼痛,喜 太息,自觉咽部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 之不出,每于思母之时诸症加重。此次月 经未能按期而至,乳房作胀。舌苔薄白, 脉弦细。
5
答:
• 主诉:胸胁脘腹胀闷疼痛伴自觉咽部有物梗阻半 月。
• 证名:肝郁气滞证。 • 证候分析:由于情志因素,肝失疏泄,经气不利,
不化,以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脾气 亏损,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心失所 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头目失养, 则眩晕;脾虚不能统血,则可见月经量少 色淡,淋漓不尽.神疲乏力,舌质淡嫩,脉 细弱等,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2
病案分析二
• 李某,男,65岁。2005年4月7日初诊。患 者高血压病十余载,平素经常头晕胀痛, 面红目赤,心悸肢麻,腰膝酸软,夜不成 寐。昨晚饮酒后,因事恼怒,突然剧烈头 痛,随即神志昏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舌红绛,苔黄厚腻, 脉弦滑数。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案实例分析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案实例分析

主诉内容解读
患者主诉
头痛、发热、咳嗽、痰多
主诉解读
患者可能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需进一步询问病史和观察症状以明确诊断。
现病史详细描述
01
发病时间
3天前
02
03
04
症状表现
头痛、发热、咳嗽、痰多、胸 闷、乏力
病情变化
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咳嗽明显
诊治经过
自行服用感冒药,症状未见明 显改善
发病过程及诱因探讨
伴有咳嗽,痰声漉漉,提 示痰湿阻肺。
嗅气味
口气重浊,暗示脾胃湿热 内蕴。
问诊关键要点提取
主诉与现病史
患者主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长期便溏。现病史中提及近期感
冒后症状加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既往史与家族史
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家族中有 脾胃疾病遗传史。
饮食与睡眠
饮食不规律,偏好油腻辛辣食物; 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
切诊技巧运用与发现
八纲辨证理论框架
虚实辨证
经络辨证
辨别正邪的盛衰,确定疾病的虚实属 性。
根据经络理论,分析疾病与经络的关 系。
气血津液辨证
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情况,判断脏腑 功能状态。
八纲辨证理论框架
脏腑辨证
根据脏腑理论,分析疾病与脏腑的关系。
六经辨证
根据六经理论,分析疾病在六经中的传变规律。
02 主诉与现病史分析
发病过程
患者3天前因受凉后出现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
诱因分析
考虑患者因天气变化未及时增添衣物,导致机体受凉,免疫 力下降,从而引发感冒等病症。
既往治疗经过及效果评价
既往治疗
患者曾自行服用感冒药治疗,但症状 未见明显改善。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例1:患者XXX,女性,30岁,已婚。

主诉为带下量多达半年之久。

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用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但未见效。

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缓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劳累过度,耗伤脾气而致脾气虚。

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输精、散精无力。

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流注肠中,则便溏。

水湿下渗,常脉失约,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肌体失养,面都失荣,故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

中气不足则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

中医诊断:脾气虚证。

方药:四君子汤,包括人参18g、白术15g、茯苓12g、炙甘草6g。

例2:患者任XXX,女性,60岁,工人。

年轻时产多乳众,工作及家务较劳累。

八年来主诉常感神疲乏力,腹胀便溏,未经系统治疗,病情时好时犯。

半个月前又因劳累而诱发,现自觉阴户中有物突出,并有下坠感,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纳少便溏,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孕产过多,失于调护而导致脾虚气陷所致。

脾气虚弱,升举无力,中气下陷,故见子宫下垂。

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故食少便溏,化源亏乏,机能活动衰退,故气短乏力,面白无华。

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脾气虚弱之征。

中医诊断:中气下陷证。

方药:补中益气汤,包括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升麻10g、柴胡12g、当归12g、陈皮6g、肉桂6g、泽泻8g、甘草6g。

例3:患者XXX,男性,47岁,农民。

主诉为腹痛五年,加重一周。

自述五年前因过食生冷而腹痛,温熨热敷可自行缓解,病情时重时轻,未系统治疗。

一周前不慎着凉,腹痛加重而来就诊。

现腹痛喜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四肢不温,肢体困重,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中医诊断:脾虚寒证。

方药:参苓白术散,包括党参18g、白术15g、茯苓12g、山药15g、扁豆12g、陈皮6g、砂仁6g、薏苡仁15g、鸡内金10g、黄芪15g、10g、炙甘草6g。

中医诊断学病案病机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病机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病机分析病机分析病案1:(1)患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失眠、头昏、健忘、面色少华、舌淡苔白,可见其心血亏虚。

(2)患者气短神疲乏力,纳食呆滞、肢体困重、大便溏烂,可见其脾气虚。

脾虚生湿,故肢体困重、舌胖。

脾气虚,不能升散水谷精微,上不得精气滋养,则头昏、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精微不升反而下流,则见便溏。

病案2:(1)患者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近赤月经闭止,伴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是明显的气滞血瘀症状。

气能行血,气郁则血瘀。

(2)肝气郁结,久而化火。

患者急躁易怒,正是肝火上炎的症状。

病案3:(1)患者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手足发麻,月经量少、色淡,可见其肝血亏虚。

(2)心血与肝血在运行方面密切相关,有见患者头晕眼花,心悸多梦,可知其心血亏虚。

总的来说,患者是“心肝血虚”。

病案4:(1)患者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大便溏,小便清冷,可见其脾肾阳虚。

(2)患者痛经,经量少,色黑多血块,面色乌暗,眼周及环唇色黑,舌边布满瘀斑,脉沉紧,是血瘀所致,又“伴冷汗淋漓,肢冷如冰”,可知其属寒。

阳气亏虚,虚寒内生,是寒凝血及气虚所致的血瘀。

病案5:患者恶风寒,无汗身痛,发热,痰清稀,是表寒症的表现,风热犯肺。

但后来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是热症的表现。

寒极生热,转为里实热证。

病案6:患者恶寒发热二天,咳嗽,痰稀白,周身酸痛,头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为风寒犯肺证。

鼻为肺窍,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

病案7:腰膝酸软疼痛,耳鸣,健忘,失眠,月经量逐渐减少,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为肾阴虚证。

阴不制阳导致五心烦热。

肾阴不足导致口燥咽干。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患者自绝经二年来,自觉胃脘部重 复胀痛不适。情绪不稳,轻易抑郁及 发怒,遇烦恼则痛甚,嗳气、矢气则 痛舒。胃纳尚可,大便偏干。舌红苔 薄白、脉弦。
胃镜: 慢性浅表性胃炎,HP(-) 。
中医病案分析
15/20
要求: 中医诊疗: 辩证分型: 治 法: 方 药:
中医病案分析
16/20
中医诊疗: 胃 痛 辩证分型: 肝气犯胃 治 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 药: 柴胡疏肝散(柴胡、 陈皮、
20/20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 药、 炙甘草 )
中医病案分析
17/20
病案三
沈××,男,23岁,职员 。
主诉: 目黄、身黄、尿黄三天。
患者一周前无显著诱因下出现发烧, 自认为感冒,服感冒药和消炎药后热渐退, 三天前出现目黄,身黄,黄色鲜明,小便 短少黄赤。伴恶心呕吐,口干苦,腹胀, 纳呆,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数。查见: 巩膜黄染,全身皮肤黄染, 肝肋下3cm,质软,轻压痛,未见其它阳 性体征。
中医病案分析
6/20
• 中医诊疗: 喘证
• 中医证型: 痰浊阻肺
• 辩证分析: 痰浊壅肺,气机不畅,宣降失常, 肺气上逆,故喘咳多痰胸闷。痰湿蕴中,脾 胃不和,健运失司,故恶心纳呆,脘腹胀闷, 口粘不渴。舌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内蕴之 征。
中医病案分析
7/20
• 费某,男性,35岁,司机。 • 主诉: 咳嗽咳痰7天。 • 患者7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白稀
粘液痰,咳吐不利,胸中憋闷,恶心纳呆,口粘不 渴。症状多在冬季加重,翌年气候转暖时逐步减轻。 早期活动后如登楼或快步行走时感气急,发展到当 前走平路时亦感气急。 • 查体: BP: 125/85mmHg,HR: 85次/分,律齐, P: 25次/分。神志清,精神软。胸廓前后径增加, 外观呈桶状,肋间隙饱满。叩诊胸廓回响增加,心 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和语音 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两肺底可闻及干湿啰音。 余无阳性体征。舌苔白腻,脉滑。 • 辅助检验: 胸片示胸廓饱满,肋骨走行变平,肋间 隙增宽。心电图、腹部B超等均无殊。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在医疗领域中,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病例的仔细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疾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临床中医病案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病例分析的目的与意义病例分析是中医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在于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病例,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从而提供更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病例分析还可以促进医学研究的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二、病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 收集病例资料:首先,医生需要对病例进行系统地收集和整理资料。

这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症状和体征等。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尽可能详尽和准确地记录,以确保后续的分析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 辨证论治:在对病例进行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后,医生需要进行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它强调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要求医生考虑疾病的内外因素、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因素。

3. 病机分析: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医生需要对病案进行病机分析。

病机分析是病例分析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发展规律和相关因素的研究。

通过对病机的深入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特点,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 治疗总结:最后,在分析了病机之后,医生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

这包括对疾病的缓解情况、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对治疗效果的总结,医生可以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临床实践的成功率。

三、病例分析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际的病例分析工作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结合:病例分析要结合实际临床情况进行,不能脱离实际。

医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2. 深入分析:医生在进行病例分析时,应该尽可能深入地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和总结。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病案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内容,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分析一个中医病案,以展示中医病案分析的方法和价值。

病案概述患者,男性,50岁,主诉腹胀腹痛已4天病史回顾患者4天前开始出现腹胀腹痛的症状,伴有食欲不振、口干苦味、大便稀溏等。

没有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

近期未旅行、接触过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面色苍白,精神可,无发热。

2. 腹部检查:脐周压痛,无腹膨胀、肿块。

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得出以下辨证结果:1. 证候:脾胃虚弱型2. 证候要素:- 脾胃失调:患者食欲不振、口干苦味等症状,提示脾胃功能失调。

- 脘腹不适:腹胀腹痛、脐周压痛,是脾胃虚弱的常见症状。

- 大便稀溏:脾胃功能不佳会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大便稀溏是其常见表现。

辨证论治基于上述辨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治疗方案:1. 中药调理:- 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 功效:益气健脾,调理脾胃功能。

-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 饮食调理:- 忌生冷油腻食物。

- 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食品,如粥、面条、蔬菜等。

- 避免过食生果、辛辣刺激食物。

疗效评估患者经过中药调理和饮食调理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腹胀腹痛明显减轻,食欲恢复,大便也逐渐恢复正常。

讨论与总结这一病案展示了中医病案分析的过程和中医治疗的方法。

通过患者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辨证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中药调理和饮食调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并未提及具体的病例数据和治疗效果评估指标,这是为了遵守题目中不含链接的要求。

在实际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病例的数据收集和疗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疗效和指导治疗。

总之,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病案,可以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病案资料如下:患者,男性,45岁,主诉头痛已有半年,症状逐渐加重,伴有头晕,失眠,舌苔白腻,脉弦。

查体后,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

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首先需要对症状进行分析。

头痛伴有头晕和失眠,相关症状暗示了患者可能存在阻络不通的问题,而舌苔白腻和脉弦则表明气滞和阻塞的情况。

根据这些症状,可以初步推测患者的疾病属于气郁血瘀的范畴。

进一步分析病情和病史,患者的头痛已经有半年之久,并且逐渐加重,这表明疾病的本质是气滞血瘀导致的阻塞。

舌苔白腻和脉弦也印证了这一点。

此外,患者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说明当前的治疗方法并未改善气郁血瘀的状况。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中医诊断为气郁血瘀。

气郁血瘀是中医疾病的一个重要病机,是指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或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导致气血阻滞,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治疗气郁血瘀的关键在于疏通气机和活血化瘀。

对于上述病例,中医诊断学主要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病史:头痛已有半年之久,逐渐加重,治疗效果不佳。

2.主诉:头痛伴有头晕、失眠等症状,舌苔白腻,脉弦。

3.辨证:气滞血瘀,阻络不通。

4.根据气郁血瘀的病机,进行疏通气机和活血化瘀的治疗。

针对该病症,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药物,可以协助治疗。

此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改善气郁血瘀的症状。

总之,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病案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病机,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治疗气郁血瘀等病症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基本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法,以达到疏通气机和活血化瘀的目的。

最终实现疾病的根本治愈。

中医诊断学中的八纲辨证如何把握病机

中医诊断学中的八纲辨证如何把握病机

中医诊断学中的八纲辨证如何把握病机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八纲辨证则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八纲辨证,我们能够对疾病的本质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把握病机,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这八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疾病诊断体系。

要准确把握病机,首先需要对每一个纲有清晰的认识。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它涵盖了疾病的整体属性。

从宏观角度来看,凡是活动的、向上的、兴奋的、亢进的都属于阳;而沉静的、向下的、抑制的、衰退的则属于阴。

比如,一个人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振奋,多属阳证;反之,面色苍白、声音低微、精神萎靡,则多属阴证。

阴阳的辨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要结合其他六纲进行综合判断。

比如,表证、热证、实证多属于阳;里证、寒证、虚证多属于阴。

表里主要是判断疾病病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

表证通常是指病邪侵袭人体的初期阶段,病位较浅,病情相对较轻。

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

里证则是指病邪深入脏腑、气血、骨髓等内部,病位较深,病情较重。

里证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咳嗽、气喘、腹痛、腹泻等。

在把握病机时,要明确病邪是在表还是在里,这对于确定治疗的方向至关重要。

如果病在表,应当采用解表的方法,使病邪从体表透出;若病在里,则需根据具体的脏腑气血情况进行调理。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

寒证多由感受寒邪或机体阳气不足所致,表现为怕冷、肢凉、口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

热证则多因感受热邪或机体阴虚阳亢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口渴、面红、烦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寒热的辨证对于选择治疗的方法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寒证宜用温热的药物来散寒;热证则要用寒凉的药物来清热。

虚实反映了人体正气与邪气的盛衰情况。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常见的症状有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

实证则是指邪气亢盛,如外感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或体内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积聚。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1.女,32岁,3天前出现呕吐清水,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脉沉细。

宜诊断为A.寒饮停胃证B.胃阳虚证C.胃气虚证D.寒滞胃肠证E.胃阴虚证答案:1.B2.女,40岁。

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无华;入睡困难,多梦健忘,心烦心悸,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临床辨证是A.心阴虚证B.肝阴虚证C.心血虚证D.肝血虚证E.胆郁痰扰答案:2.C3.女,52岁。

心悸胸闷已2年。

近日心悸加剧,且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迟。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A.心气虚证B.心阳虚证C.心脉痹阻证D.气虚血痰证E.心血虚证答案:3.B4.男,22岁。

心烦失眠1周,近因面临分配工作,心情烦躁,近1周入夜难眠,手足心自感发热,入夜咽干欲饮,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A.心阴虚证B.肝阴虚证C.肝火上炎证D.心血虚证E.心火亢盛证答案:4.A 5.男,70岁。

患有"冠心病〞10年。

今上午突然心痛剧作,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A.心阳虚证B.心脉痹阻证C.心气虚证D.亡阳证E.心阳暴脱证答案:5.E6.女,60岁。

患"高血压〞8年余,近来,自感心前区闷痛,时有心悸,短气,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沉弦。

临床辨证是A.心脉痹阻证B.痰阻心脉证C.肝气郁结证D.血瘀心脉证E.心气虚证答案:6.B7.女,55岁。

心悸,胸闷,气短已3年,活动后加剧,面包淡白,神疲乏力,语声卑微,入夜不能安睡,舌淡苔自,脉弱。

临床辨证为A.心气虚证B.心阳虚证C.气虚证D.血虚证E.心阴虚证答案:7.A8.女,50岁。

近来因工作劳累过度,时感气短乏力,近日与他人争吵后感到心前区胀痛,且放射到左肩背部,伴心悸失眠,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

临床辨证为A.心气虚证B.肝气郁结证C.气滞血瘀证D.气滞心脉证E.寒阻心脉证答案:8.D9.男,60岁。

中医诊断学如何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诊断学如何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诊断学如何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各种诊断方法来获取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而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为治疗提供依据。

那么,中医诊断学究竟是如何做到准确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呢?中医诊断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就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来获取信息。

比如,一个人的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舌苔厚腻,往往意味着体内有痰湿。

闻诊则是听声音和嗅气味,患者声音低微可能是正气不足,口气臭秽可能是胃火炽盛。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

比如,询问患者是否怕冷、发热,饮食情况如何,睡眠质量怎样等。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和按诊,脉象的变化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变化。

在望、闻、问、切四诊中,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只有综合运用这四诊,才能全面、准确地收集病情资料,为判断病因病机提供充分的依据。

病因,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中医认为,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瘀血等。

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比如,风邪善行而数变,风邪侵袭人体可能导致头痛、发热、恶风等症状,且病情变化较快;寒邪易伤阳气,导致肢体冷痛、拘挛等;暑邪炎热升散,容易使人出现高热、口渴、多汗等;湿邪重浊黏滞,可能引发身体困重、关节酸痛、大便溏泻等;燥邪干涩易伤津液,表现为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火邪炎热急迫,多导致高热、口渴、烦躁等症状。

内伤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过度变化。

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强烈的情志波动,会影响人体的脏腑气血功能,从而导致疾病。

例如,过度喜悦可能伤心,使人精神涣散;愤怒则易伤肝,导致肝气上逆;忧愁过度伤肺,使人肺气抑郁;思虑太过伤脾,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过度悲伤伤肺,使人意志消沉;恐惧过度伤肾,导致肾气不固;突然受惊则可能导致心神不安。

饮食劳逸也是常见的病因。

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过度饥饿、饮食不洁等,都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病症。

(完整word版)中医病案分析

(完整word版)中医病案分析

病例剖析题八纲辨证1.张××,男, 34 岁,职员。

04 年 11 月 2 日初诊。

患者咳嗽日久,久治不愈。

入秋来咳势加剧,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咽干口燥,尤以夜间为甚。

每天午后开始,自觉热从骨髓蒸腾而出,并伴有腰膝酸软,心烦不寐,睡中汗出,遗精,语言沙哑,两颧发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⑴做出八纲辨证的结论;⑵症状剖析;2.王某,女, 38 岁。

患肺结核 2 年,近 2 月来常常咳血,咳嗽、潮热骨蒸、盗汗音哑、形体羸瘦、喘气气短、形寒恶风自汗,食少便溏,面浮肢肿,舌光淡红裂纹少津,脉沉微细。

本病应诊疗为什么证?并作证候剖析。

3.张某,女, 29 岁。

患者二个月来常常发热,热势或高或低,颠簸于 37.3 ~ 38℃之间,午后发生,并于劳苦后加重,疲备乏力,少气懒言,常自汗出,易感冒,纳差便溏,本次发热已连续 3 天。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弱。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频频发热2 个月,本次复发 3 天。

4.赵某,男, 48 岁。

患者五年前患肝炎,虽经治疗,但症状时轻时重,纳差,胁痛。

三个月来,腹部胀大,腹围 90 厘米(原 81 厘米),脘腹撑急,如囊裹水,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胁痛、纳差5 年,腹部胀大 3 月。

5.林某,男, 56 岁。

患者一年前忽然昏仆,昏迷不醒,经急救,神志清醒后现左半身上下肢运动不便。

嗣后大便秘结不通,二三日一行,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备,难过难耐,面无人色,神被气怯,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无力。

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疗,并进行病机剖析。

主诉:左边半身不遂,大便秘结一年。

6.安某,男, 34 岁。

多日来见食品心中平常欲吐,进食少量即行吐出,吐势较猛,不可以参加劳动。

嗳气,胃脘不舒,胸闷胁痛,上身,烦热,下肢觉冷,夜不安寝。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中医诊断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辨病辨证来确定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分析10个中医诊断的病案,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医诊断的方法。

1.病案一:患者主诉胃脘痞闷、恶心欲呕、纳差、腹胀疼痛,舌苔黄厚腻,脉滑。

诊断为食积型胃湿。

中医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确定其为食积型胃湿。

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停滞于胃中。

治疗原则为健脾化湿,行气导滞。

2.病案二: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舌苔白,脉滑。

诊断为痰湿型咳嗽。

中医诊断:患者的主诉以及舌脉情况表明其为痰湿型咳嗽。

病机为湿邪郁闭,痰浊壅滞于肺。

治疗原则为化痰祛湿,清肺散邪。

3.病案三:患者主诉腹痛、腹胀、泄泻,排便中见黏液,舌苔苍厚,脉滑。

诊断为湿热型腹泻。

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舌脉情况,可以确定其为湿热型腹泻。

病机为湿热邪气蕴结于腑气,病变以小肠为主。

治疗原则为清热祛湿,调理脾胃。

4.病案四:患者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烦躁易怒,舌红,脉数。

诊断为心火旺盛型心悸。

中医诊断:患者的主诉以及舌脉情况表明其为心火旺盛型心悸。

病机为心脾阳虚,心火上炎。

治疗原则为降火平心,养心补脾。

5.病案五:患者主诉头痛、头晕、眩晕,舌质淡红,脉细弱。

诊断为肝肾阴虚型头痛。

中医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可以确定其为肝肾阴虚型头痛。

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上扰。

治疗原则为养阴清肝,平肝潜阳。

6.病案六:患者出现腹痛、胀满、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为肝气郁结型肠痉。

中医诊断:患者的主诉以及舌脉情况表明其为肝气郁结型肠痉。

病机为肝郁气滞,气机不畅。

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调理肠胃。

7.病案七:患者主诉口干欲饮,小便短少,大便干燥,舌红燥裂,脉数细。

诊断为肺阴虚型口干。

中医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可以确定其为肺阴虚型口干。

病机为肺阴亏损,肺气不调。

治疗原则为养阴润燥,清肺润燥。

8.病案八: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舌质红,脉细数。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10个病案分析

答:
• 主诉:脘肋胀痛5天。 主诉:脘肋胀痛5 • 判断证名:肝胃不和证。 判断证名:肝胃不和证。 • 证候分析:患者平素性情较为急燥,肝木偏旺, 证候分析:患者平素性情较为急燥,肝木偏旺, 失于条达;近来因家庭琐事,而烦恼异常, 失于条达;近来因家庭琐事,而烦恼异常,肝气 郁结,疏泄失常;五天前开始出现胃脘、 郁结,疏泄失常;五天前开始出现胃脘、胁肋部 胀满疼痛,乃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胃气郁滞; 胀满疼痛,乃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胃气郁滞; 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则呃逆嗳气,饮食减少; 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则呃逆嗳气,饮食减少; 木郁作酸,肝气犯胃,则吞酸嘈杂;肝失条达, 木郁作酸,肝气犯胃,则吞酸嘈杂;肝失条达, 情志失调,则情绪抑郁,喜太息;舌苔薄白, 情志失调,则情绪抑郁,喜太息;舌苔薄白,脉 肝气郁结故也。 弦,肝气郁结故也。
病案分析二
• 李某,男,65岁。2005年4月7日初诊。患 李某, 日初诊。 岁 年 月 日初诊 者高血压病十余载,平素经常头晕胀痛, 者高血压病十余载,平素经常头晕胀痛, 面红目赤,心悸肢麻,腰膝酸软, 面红目赤,心悸肢麻,腰膝酸软,夜不成 昨晚饮酒后,因事恼怒, 寐。昨晚饮酒后,因事恼怒,突然剧烈头 随即神志昏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痛,随即神志昏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舌红绛,苔黄厚腻, 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舌红绛,苔血便两年,加重 月。 主诉:下痢脓血便两年,加重3月 • 证名:脾肾阳虚证。 证名:脾肾阳虚证。 • 证候分析:2年前因饮食不洁而患痢疾,经治疗, 证候分析: 年前因饮食不洁而患痢疾,经治疗, 年前因饮食不洁而患痢疾 病情虽得以控制,但病情迁延日久未痊愈, 病情虽得以控制,但病情迁延日久未痊愈,损伤 脾阳。脾阳虚衰,可见腹痛隐隐,腹泻反复发作, 脾阳。脾阳虚衰,可见腹痛隐隐,腹泻反复发作, 受凉、进食生冷或劳累后尤甚;久病耗伤肾阳, 受凉、进食生冷或劳累后尤甚;久病耗伤肾阳, 脾肾阳虚,可见五更泻,泻下清稀,完谷不化; 脾肾阳虚,可见五更泻,泻下清稀,完谷不化; 阳虚阴寒内盛,腰膝失于温养,可见腰酸膝冷; 阳虚阴寒内盛,腰膝失于温养,可见腰酸膝冷; 阳虚阴盛可见四肢不温,下腹部冷痛。面白少华, 阳虚阴盛可见四肢不温,下腹部冷痛。面白少华, 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而弱, 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而弱, 两尺尤为无力,均为阳虚失于温运, 两尺尤为无力,均为阳虚失于温运,水寒之气内 停之征。 停之征。

中医诊断如何识别病机的变化过程

中医诊断如何识别病机的变化过程

中医诊断如何识别病机的变化过程中医诊断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环节,而识别病机的变化过程则是中医诊断中的关键所在。

病机,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通过对病机变化过程的准确识别,中医能够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要理解中医如何识别病机的变化过程,首先得明白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中医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就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闻诊则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比如听患者的呼吸、咳嗽声,嗅其口气、体臭等。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来了解病情。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情况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在四诊收集到的信息基础上,中医医生会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来分析病机的变化过程。

比如,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角度来看,如果患者在寒冷的天气中外出后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等症状,中医可能会判断为外感风寒。

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患者出现了高热、大汗、口渴、脉洪大等症状,病机可能就从风寒转为了风热。

又比如,从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角度来分析。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忧愁、焦虑的情绪中,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

表现为胸胁胀痛、情绪低落、善太息等。

若肝气郁结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肝郁化火的情况,患者会有口苦咽干、目赤肿痛、烦躁易怒等症状。

再从脏腑的功能失调方面来看,心主血脉,如果心血不足,可能会出现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等症状。

若病情加重,导致心阳不振,还可能出现畏寒肢冷、心胸憋闷、心痛等表现。

此外,中医还会考虑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

在疾病的初期,往往邪气较盛,正气未衰,病情表现较为剧烈。

随着病程的延长,如果正气逐渐虚弱,而邪气仍然留恋不去,病情就会变得复杂难治。

例如,感冒初期,患者可能发热、恶寒明显,这是邪气盛的表现。

若治疗不当或身体虚弱,感冒久不愈,出现反复感冒、乏力、气短等症状,就说明正气受损,病机发生了变化。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8.①证名:心阴虚证. ②辨证分析:本证因劳神过度,暗耗 心阴所致。心阴亏少,心失所养,心动 失常,故见心悸,心失濡养,且虚热扰 心,心神不宁,故心烦,失眠,多 梦.阴不制阳,虚热内生,虚火内扰, 故见五心烦热,盗汗;虚火上炎则颧红; 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9.韩XX,男,42岁.三年来反复咳嗽, 痰中带血,曾诊断为“肺结核”。来诊 时症见形体消瘦,两颧红赤,咳嗽少痰, 胸痛,痰中带血,口燥咽干,盗汗,舌 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写出: ①主诉; ②八纲结论; ③证名诊断; ④辨证分析.

2.吴X,男,52岁.患者十年前因疲劳出现心 悸气短,未经治疗,以后每因劳累则病情加重, 近二月因上症加重而来就诊。现自觉胸闷,心 悸,时有胸痛,畏寒肢冷,医生查体时,望其 面色淡白,舌淡胖,苔白滑,切诊脉微弱,四 肢不温. 要求写出: ①主诉, ②证名诊断, ③辩证分析.




4.王X,女,18岁.近半个月因复习考试,每日 入睡较晚且夜寐多梦,心烦,口渴,便秘溲黄,舌 尖部有烧灼感,可见红刺,苔黄,脉数.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①证名诊断;心火亢盛证. ②辨证分析:患者因复习考试着急紧张而致心 火亢盛. 心火内盛,侵扰心神,故见失眠多梦,心烦;火邪 伤津,肠失濡润,小便化源不足故口渴,便秘,溲 黄, 心火上炎,则舌尖起红刺利并有烧灼感; 苔黄,脉数为火热内盛之征.

13.①主诉:发热、咳嗽三日,加重一日. ②八纲结论:里证,实证,热证,阳 证. ③证名:痰热壅肺证(痰热阻肺证). ④辨证分析;本证病初为表寒证,后因 风寒之邪化热入里而成里实热证。热邪炼液 为痰,痰热壅阻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故咳喘胸闷,痰多黄粘。里热炽盛,蒸达于 外,故壮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热盛伤 津则口渴.肠道失润则便秘,小便化源不足 则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 内盛之征。

中医病例分析

中医病例分析

一)心、脑病病例分析例【1】谢某,男,28岁初诊日期:1984年9月10日.一年前患病虚劳,后发生遗精,自觉心中悸动不宁,头晕目眩,心烦少寐。

至来诊前二个月,发展为心烦不寐,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健忘耳鸣,舌红,脉细数。

医者通过望闻问切,认为病者患有多种病,给以恰当治疗。

病例分析要求:① 医者认为病者患多种病,应为哪些病?②分析病因病机③如何治疗为宜?分析关注点①根据病者病情,病者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四种病。

②病因病机:始患虚劳,进而遗精频繁,伤及肾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心阳独亢。

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神不守舍,故心悸,不寐。

③病者虽患有虚劳、遗精、心悸、不寐等病,但其总病因病机是肾阴不足,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所致,故在治疗上,要滋补肾阴,交通心肾,以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加味治疗为宜例【2】白某,女,17岁。

初诊日期:1982年6月4日.一年前开始,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常有发作性的精神恍惚,每次持续3———5分,状如打瞌睡一样,过后周身不适,喜卧欲睡。

常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例分析要求:①分析病因病机.②诊断分型。

③证候分析。

④选何治法、遣何方剂为佳?分析关注点①病因病机: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虚火内生,风阳升动,上扰清窍神明,发为本病。

②诊断分型:痫证(轻证),肝肾阴虚型。

③证候分析:平素肝肾阴虚,脑府失养,故头目不清,记忆力减退。

肝肾阴虚,阴不敛阳,风阳升动,扰及清窍神明,则呈发作性精神恍惚.发作后,神志未复,而现周身不适,喜卧欲睡.手足心热,大便秘结,为阴虚所致,舌红苔少,脉细数系火旺之象。

④以滋补肝肾、潜阳安神之法,用左归丸加减治疗为佳。

例【3】纪某,男,18岁初诊日期:1983年7月29日。

一周前,外感风热,开始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后转为咳嗽,胸痛,咳吐黄痰.由于失治,来诊前发展为发热胸闷,肌肤灼人,牙关紧闭,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两手挛急遂前来诊治.病例分析要求:①病者先后均患何病何型?②试述病情演变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病因病机如何?③来诊时应以何法、何方治疗?①病者初犯风热感冒,后患风热咳嗽,来诊前所患为热甚至痉.②该患的病情演变共分三个阶段,最初阶段的病因病机为:外感风热,侵犯肺卫,气机郁滞,肺失宣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案5:
患者恶风寒,无汗身痛,发热,痰清稀,是表寒症的表现,风热犯肺。但后来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是热症的表现。寒极生热,转为里实热证。
病案6:
患者恶寒发热二天,咳嗽,痰稀白,周身酸痛,头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为风寒犯肺证。鼻为肺窍,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
(1)患者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近赤月经闭止,伴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是明显的气滞血瘀症状。气能行血,气郁则血瘀。
(2)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患者急躁易怒,正是肝火上炎的症状。
病案3:
(1)患者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手足发麻,月经量少、色淡,可见其肝血亏虚。
病案7:
腰膝酸软疼痛,耳鸣,健忘,失眠,月经量逐渐减少,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为肾阴虚证。阴不制阳导致五心烦热。肾阴不足导致口燥咽干。
病机分析
病案1:
(1)患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眠、头昏、健忘、面色少华、舌淡苔白,可见其心血亏虚。
(2)患者气短神疲乏力,纳食呆滞、肢体困重、大便溏烂,可见其脾气虚。脾虚生湿,故肢体困重、舌胖。脾气虚,不能升散水谷精微,上不得精气滋养,则头昏、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精微不升反而下流,则见便溏。
病案2:
(2)心血与肝血在运行方面密切相关,有见患者头晕眼花,心悸多梦,可知其心血亏虚。总的来说,患者是“心肝血虚”。
病案4:
(1)患者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大便溏,小便清冷,可见其脾肾阳虚。
(2)患者痛经,经量少,色黑多血块,面色乌暗,眼周及环唇色黑,舌边布满瘀斑,脉沉紧,是血瘀所致,又“伴冷汗淋漓,肢冷如冰”,可知其属寒。阳气亏虚,虚寒内生,是寒凝血及气虚所致的血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