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教育生态打造有效地理课堂
——基于学情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研究
青浦高级中学王健
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

如何立足于课堂,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如何真正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去深思,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本文就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来探讨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希望从地理学情的了解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从学生的“学前学情”看地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有效性
曾经有一位地理特级教师讲到,有人问他上课时为什么学生只能跟他配合得那么默契呢?他说: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

这是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的最典型特征。

1、地理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关注“学情”。

应以“学情”为起点,充分考察之后,以科学准确适宜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终点,然而在现实的地理教学中,真正养成这个习惯的很少。

在平常的学校期中检查中,发现许多老师的备课中主要是以知识的呈现为主,实际上地理备课不仅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更要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

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地理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张皮,教学效果一般。

通过参加区级层面的高中综合调研,发现教师备课普遍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设计,而真正做了学情的分析的极少,统观检查教师备课与设计的结果:不难发现有四种“顽疾”:做过学情分析的教学案例不多,在备课中进行学情分析的则更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精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很不够,很多只是一种浅度描述,一种印象判断。

如果地理教学没有准确而细致的学情分析,就使建立在“学的活动”基点上的有效教学无法落实。

面对不同的学生一样的教不能说有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不清楚,针对性缺失,当然谈不上有效。

在调研时经常听有些地理老师反映说:“我们的学生是很差的”,照理这个说法是学情判断,然而有问题,他的判断太过肤浅。

深入下去,学生差在哪里?怎么差?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他在平时的备课与设计中有没有估计到这种“差”,并相应地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体现出来呢?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要从学生本身基础出发即“学情判断”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的本质是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学习”的目标,“学情判断”直接引出教学目标的高度、广度和正确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知识的储备状况,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努力探索符合高中学生学情特点的学习模式,并将这些学习模式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目标。

如果你定的目标“目中无人”,过高或偏差,最后只能通过“我校的学生很差的”来推卸责任。

二、从学生“学时学情”看地理教学环节和流程的有效性
学时学情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经历及其经历后所获得的结果,对于这个学情的观察,其实就是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和学生对“教”的反应数据,如果说,学前学情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那么学时学情则反映着教学流程与教学效果,而考察它,就形成了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证据。

我们所说地理教学“有效性”归根到底是指学生“学”的有效。

课堂的结构表面上是“教”的结构,
而实质上是“学”的结构,这个结构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设计者。

所谓的教学环节,是从教师角度而言的,他的职能是“组织”学的活动,然而我们常常面临的问题是教师“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较完整,而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没有结构,不成体系,是小孩子被大人带着走马观花,从而影响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普通高中的学生可能是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上课时比较不爱主动回答问题。

所以我们地理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不同学生的特点。

在提问时,要注意不同学生的特点,适当照顾他们自尊和心理需要,不要把难题用来提问那些基础差、学生习惯不好,根本就不可能回答你问题的学生。

根据“习得性失助”原理,个体在付出努力但得不到任何结果的经历之后,就会丧失自信,束手待毙,不愿做出任何实际的努力。

这样的提问,不仅等于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对他们自信的树立和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无益。

当然,也不要经常把容易的问题用来提问学习好的学生,这对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会有什么帮助,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成功、感受求知的乐趣。

学生在回答中难题或在地理新教材中的“问题探究”板块中取得进展,从而获得教师的嘉奖更能激发其进步。

所谓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角度而言的,它代表的“学的活动的展开”,我们通常的问题是“教的活动”丰富多样,而学生的“学的活动”非常机械、单调、不完整,蜻蜓点水。

不仅如此,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人没注意到它是个问题,包括教者和评价者都可能被表面光鲜的“教”而吸引,面对被淹没于“教”中的“学”失去了注意力——这些都是“学时学情”不被关注的结果。

所以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要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

教师通过多样性的地理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

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

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

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对于“学时学情”我们可以关注下面一些主要“情况”: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表现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全体参与,全程参与,认真倾听,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习的空间、时间、材料得到保证,每一个学习过程都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完整穿透。

(3)设计的活动与学生学习任务完全一致,结果吻合。

(4)课堂讨论比不讨论明显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5)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理解水平相适应,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6)教学的起点与达到的终点非常清楚,而且达成。

(7)学生对知识形成真正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8)学生思维在教师的提问中得到开启,获得新的认识,并有了自己价值的想法,且融入课堂,考察“学时学情”的角度很多,不可能详尽列出而考察它的意义在于:为教师的“教”找到“推进学习”(课堂组织教学的全部理由)的合宜方式,因为教学的有效性只取决于“学”的有效性。

其实,如何让学生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更有效的学习,使我们的教学成为有效教学,不是一两句话或一两个建议所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结合自己的深切体会和有意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

只要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态度、情感等,让学生有兴趣、有欲望地学习,就会慢慢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最近,我们学校正在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讨,学校通过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来聚合集体的智慧,促使教师在“自我反省,同伴互助”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引
领来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让“上高效的课”这一思想成为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所有老师要思考的,尤其是高三复习课,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我们都很关心。

包括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对于课堂练习的这一块也很重视,备课组通过筛选,确定比较好的,有针对性的题目放到课堂上让学生去思考,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像普通班,我们就选稍容易的题来提升学生的信心,因为说实话,普通班中能考上本科的有1-2个已经是不错的了。

除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这一块,还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去做的,在听了专家的报告后,我觉得受益匪浅,特别是专家谈到要在复习课中构建知识网络,体现考试要求和命题思路。

因为现在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是比较散的,如何构建起知识的框架是复习中要特别重视的,要让学生的思路非常清晰,学会综合地去分析问题,这样在考试中才不会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能够回答在点子上,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学会构建知识网络,还要学会表达,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也是专家所提到的。

现在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好,在答题的时候
没有很清晰的思路,所以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今后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我还是要加强,多让学生说,然后再概括要点,让学生对题目有总体上的把握,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回答问题。

我想,这样应该会取得一些效果的。

今后,我自身也要努力钻研,争取在课堂教学中有所突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高中学生地理知识来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握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好坏。

我的很多学生生源素质不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能学到知识,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呢?这个问题在我每一次备课中都在深思!
我想有效教学是应该将高效与快乐、轻松、活跃并存的。

所以在备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备好课、备足课
进入高二教学,深知自己经验不足,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我一方面通过网络充实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授课的方法、重难点、有关试题的出题方向
等。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语言的表达。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途径,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因此不但要教师说,更要让学生说。

教师的说要有主次之分,强调重点时要放慢语速,语言要言简意赅,更要注意学生的反应(是否懂)。

然而这样的语言表达会让学生有很大压力,所以在课堂中要适当的插入一些有趣的内容,用一些轻松诙谐的语言拉近师生的关系,让课堂气氛宽松一些。

三、课后交流
高中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所以他们的学习是有很多原因的。

有些学生是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普通班的学生更多的是因为其它因素,比如自身对这一科目有兴趣或有天分、喜欢任课教师或因为和任
课教师关系比较好,成绩不好觉得不好意思等等。

因此交流是一个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好方法。

比如说在我和几位学生交流后发现,普通班的学生很喜欢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重视,因此我在一次默写中当着班主任的面表扬他们的进步,全班同学高兴的一起鼓掌,之后的几节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很多。

当然我所做的这些并不能让我的课成为一节真正的高效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边学、边做、边想,不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008年这一新的学期,我担任高二地理教学,面对区域地理的课程可谓是困难重重,备课压力大,重点难点不知如何把握。

听了省教研员李小冬老师的讲座后,我有一些感受: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

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区域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取原理方法,但这里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所以要结合学案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总结学习方法的目的。

由于学校开会,本次活动只是听了房老师一节课后就回学校了。

很遗憾错过了李特的报告。

如何提高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结构,因为它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魅力。

一篇好的文章,起要美丽,中要跌荡,结要回味,因此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既要绵绵有序,又起伏有致,这样才能紧扣学生心弦,拨动学生思维。

“虎头”——教学导入设计。

讲究先声夺人,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在学生心中荡起层层涟旖,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自然而然进入了学习状态,如名师公开课中许老师以平湖为导入分析聚落就充分吸引了众多学生。

驼峰——教学高潮设计。

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重点和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策略,使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更要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创造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如巧布疑阵的悬念式、紧张激烈的辩证式、似是非是的讨论式、学生描述式等都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从而使学生学习活动达到高潮。

凤尾——教学结课的设计。

好的结尾如品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重点点睛,教学结课应力求首尾呼应,蕴藉隽永要给学生“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我们的教学才能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结课的设计可有多种方式,如总结升华式,余犹未尽式等。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使导入、高潮、结课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这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三教师应开展方法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地理思维的训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例如,在讲授农业地域类型时,可以
从区位的角度来分析该种农业分布地区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及该农业本身所必需的条件。

这样的分析,可以教给学生掌握区位分析的方法,灵活地运用知识。

2.进行学习方法的教学时,要注意学生认知模式的建构。

在讲述风向形成时,可以建构在学生物理中学习的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基础之上,使学生较为容易的理解风向的偏转过程。

并通过引导,让学生总结规律,进一步可以自己画出弯曲或封闭等压场中的风向,为以后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个人主页| 引用| 返回| 删除| 回复]
--------------------------------------------------------------------------------
·Re:探索“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随谈-|dhfyl发表评论于2008-12-17 8:00:34
听了特教的讲座,受益颇多。

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些果真是负效的或者是无效的。

1、如何组织课堂学生活动
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活动。

常态课与公开课有不同的活动。

不同点班级有不同的活动。

组织课堂学生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分组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间有竞争性的竞赛和游戏;进行小型辩论赛;知识问答等形式的学生活动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应注意到组织学生活动是为教学而服务的,切不可为了活动而活动或脱离教学内容而活动,否则,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有效性,还会因无效活动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尤其是高三教学,如果活动不能和高考知识接轨,不能提高解题能力,我认为完全可以省略,毕竟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当然偶尔改变课堂气氛是可以理解的。

2、高三如何做到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这种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们高三应该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高考时不是讨论,不是合作,而是独立思考,选拔不同层次的高等人才。

如果一味的合作,那么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怎么提高。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就一堂课而言,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就不同的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

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爱上一门学科,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只有有了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学生才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获取知识。

如果能够让一位同学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快乐,那么我们的教学将很容易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乐,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去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但是,既要注重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气氛,又要将大量的内容讲解完整、清楚,往往实现不了。

这可能与教学目标的设置有关。

而且想要让每一节课都动人,都有亮点,
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很多时候搜来搜去,仍然是一无所获。

教学方法和形式的选择如果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完成。

比如,对于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有关运动的地理知识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演示;对于记忆量大而且易混淆的地理知识可以通过地理歌谣的形式来教学;对于枯燥的内容可以通过放映视频来实现。

我在讲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中的科技进步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时,放映了一段04年感动中国青藏铁路建设者获得特别奖的录像,学生很受感动,学习也出奇的认真,效果不错。

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首先要有效。

什么叫有效?就是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地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达到高中会考的要求,并为高考打下一定的基础。

因此这个有效在达到过程中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我个人认为,高一新教材对于实现这个有效性还是有帮助的。

一方面,湘教版先活动、再正文的编排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真正培养了地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总结、归纳的高考发展能力要求。

这样的高一课程,对老师来讲,在学生探究完活动后,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突出重点,理出明细,使学生在一堂课后能把握真正最应该把握的内容。

第二,我觉得这是地理课堂,所以要体现地理课堂的特点,上出特点,上出新意,使学生有兴趣自主去学习地理,这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这要求老师能充分展示一些地理技能,比如板画的展示,比如一些原创地理动画的制作使用,比如课堂上带大家做一些简单地理实验,比如多讲一些地理学家创新的经验。

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带动把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推向高潮。

教学设计: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李家清发布时间:2010-8-1 13:31:41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话对于地理教学同样适用,科学的教学设计,充分的教学准备,就是先行粮草。

它是实现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地理教学设计是对传统地理备课的变革和发展,是在明确的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下,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地理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环节: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学生地理学情、确定地理教学目标、组织地理教学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包括地理教学媒体)、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进行地理教学反思评价等。

地理教学设计理念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遵循的教学观念,是地理教师教学思想和个性特色的重要体现;研读“课标”指教师对地理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条目的理解与说明;学生学情是地理教师对学生地理学习的现有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氛围等进行的分析,它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指教师在研读“课标”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预期效果的表达。

这种预期效果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反映的;内容组织是教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地理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地理教材)进行的增减、整合、换序、改编等,以使教学内容更好反映与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方法与媒体的选择是教师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优化组合;教学过程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主体,是关于地理教学进程的具体安排与实施,是上述各项环节的综合运用与体现。

通常这一环节又可分为导入、过渡、讲授、活动等次一级环节,并进行更为详细的设计;反思评价是地理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地理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总结。

比较而言,地理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地理备课既存在联系也存在差别。

从联系上讲,二者同属于地理教学准备的范畴,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都有一个制定地理教学方案,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预设的过程。

从差别上说,二者在地理教学的价值取向、理论基础、教师角色、准备重点、教学手段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首先,价值取向不同,地理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为学生怎样学做准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追求有效、高效、长效;备课大多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为教师怎样教做准备,教师关注的是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