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合工大宣城校区《马原》课堂讨论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城校区《马原》课程课堂讨论题
专题一讨论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为什么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借鉴?
2、哲学、宗教、科学在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点?
3、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心中的道德律。”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禅宗有一公案:某日,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正在开讲涅盘经。忽然风吹幡动。一僧说这是风动,另一僧说这是幡动,舌绽莲花,争论不休。六祖慧能挺身,“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 长期以来,一些分析文章认为,禅宗否定现象的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5、请结合日常生活谈谈“普遍联系”、“万物一体”的哲学启示。
6、结合日常生活,谈谈如何发挥意识能动性,如何发挥意识能动性,自觉调整身心、健全人格、提升道德?(建设和谐身心的重要性?)
专题二讨论题
1、联系和谐社会的构建谈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重基本属性,它们本身就是对立统一
的关系。对立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
(2)统一表现在:二者紧密联结、不可分割。一方面,矛盾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没有斗争性就有同一性,同一性必然为斗争性所制约。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是具有在内在本质联系的两方面的斗争性,是寓于矛盾统一体中斗争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3)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实质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社会结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这一理论和实践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重要意义。
(4)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理论依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社会的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具体表现,它是对立中的和谐。依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为了完成新时期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同破坏社会不和谐的现象作斗争,如同恐怖势力、邪教、贪污腐败、盗窃、抢劫等作斗争。对影响社会和谐因素的斗争、克服,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否则社会和谐无从谈起
2、结合日常生活,用质量互变原理谈谈个体道德提升的重要性?
材料1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摘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材料2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摘自荀子《荀子·劝学》
材料中两则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指事物量的变化,即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这是对原有度的突破与超越,是事物连续和渐进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即相互转化:①由量变到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即量变不仅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决定质变的性质和方向;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即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即超越度必然引起质变。②由质变到量变,质变体现在巩固量变的成果并进一步引起新的量变。质变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体现和巩
固量变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3)这一辩证关系原理或量变质变规律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在理论上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反对把量变和质变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形而上学观点;②在实践上既要重视量变又要重视质变。因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正如在材料1中所描述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只有从小事做起,从易事做起,由量变到质变,才能成就难事、大事。同样材料2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也体现了上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
2、结合个人成长经历,用否定之否定原理分析如何对待人生之否定阶段或逆
境?
论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认为,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即由
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
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任何人
也阻挡不住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事业已取得巨大胜利,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4)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曾多次遇到较大的挫折。但这
并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我们不要因此而悲观失望。人民群众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吸取经验教训,将使社会主义事业更健康地发展,取得更大的胜利。
3、用辩证的否定观阐述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可结合百年来中国
传统文化的命运)。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第三,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是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