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思考题2套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复习思考题2.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复习思考题2.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首先,资木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H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根木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人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人捉高、每个人白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髙的社会理想。

2.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乂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包括以卜-两个方面内容:(1)哲学基木问题第一方面存在与思维、物质与意识何者为世界木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別。

2)哲学基本问题笫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映存在(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冋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但也有极少数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代表人物是康徳和休谟。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课本31页)4•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及其相互关系?(课本32页第二段)5•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容及其意义。

(课本43——44页)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新创的面方个两那到做须必义主思克马持坚、81 。的刻深是而因�容内为质本的物事映反以它�段阶级高的 识认即�识认性理到升上须必它�此因�识认的质本对到入深有没还�容内为系联部外即象 现的物事以�界世部外应反接直象形的动生�的体具用是�段阶级初的识认是识认性感 �么什了明说点观一这 � ”它觉感地刻深更能才�西东的了解理有只�它解理刻立能不们我�西东的了到觉感“ 、71 。界世造改和界世识认 �么什是动活本基种两的史历造创类人、61 。是求事实�到做要是就 。发出实事从�实事重注�键关 �么什到做要是就�么什是键关发出际实从、51 。点特的 性实现接直有具�动活性质物的观客的界世造改们人是践实�看来点特的践实从�次其 �合符相观客和观主于在 性本的它�映反确正的律规展发其及物事观客对们人是理真�看来质本的理真从�先首 �准标一唯的性理真识认验检是践实么什为、41 。展发和改修 步一进要需 �时过经已能可论结别个其在现表要主性对相的理真义主思克马 �义意导指要重 有设建化代现义主会社的前当于对 �的确正是理原本基的义主产共和义主会社 、义主本资于 关的示揭所义主思克马 。的确正是论理本基的义主思克马在现表要主性对绝的理真的义主思 克马。一统的理真对绝和理真对相是�性对相有又�性对绝有既理真义主思克马�义意 。的化转证辩是又理真的性对绝有具和理真的性对相有具② 。的含包互相透渗互相是理真的性对相有具和理真的性对绝有具①�理原 。义意论法方其及理原系关证辩性对相和性对绝的理真、31 。式形同不种两的理真种一同为者两�对不 �吗对法说种这�理真对相是理真的有�理真对绝是理真的有、21 。的观客是也准标的理真验检�次其�的观客是容内的理真�先首�因原 。识认确正的律规其及物事观客于对们人是理真 �性观客有具理真说么什为�理真是么什、11 。展 发和验检到得能才�去中践实到回有只论理是二。来用作的论理出示显�造改的界世观客对 现实正真�量力质物的大巨成变会才�握掌所众群为�去中践实到回有只论理是一�面方个 两于在还�外之此除。的目的界世造改现实地觉自能才�下导指论理想思的确正在有只 �跃飞次二第历经要需程过识认说么什为、01 。质本的物 事为�段阶级高的识认为识认性理�象现的物事为�段阶级初的识认为识认性感�别区 。含包互相�透渗互相识认性理和识认性感�后最�识认性理为化深和展发于待有识认 性感�次其�础基为识认性感以须必识认性理�识认性感于赖依识认性理�先首�系联 �样怎系关证辩的识认性理和识认性感、9 。论验经和论理唯向走会裂割 。践实�础基 �误错么什犯会系关的者二裂割果如�么什是础基的一统证辩识认性理和识认性感、8 。性接间、性象抽。式形种三理推和断判、念感括包识认性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全】-考试必备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全】-考试必备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否已过时?为什么?(Y)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原因:1.马克思主义仍是当今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3、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Y)答案:①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②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因为它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观的统一。

3、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吗?肯定相对静止有何意义?(Y)答案: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

(2)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不对,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

意义:第一、静止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

第二、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

第三、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

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Y)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书P4(1)一种思想理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天才头脑的创造,而是思想理论传统在各具体历史时代的改造。

哲学理论又有其特殊性。

任何哲学都与一定的阶级力量相联系;与经验知识相联系。

19世纪40年代,加之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亟需寻找自己的理论武器.而近现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也为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这两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历史进步提供了客观证据.(2)书P142.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书P28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因为: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各派哲学论争的焦点问题,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3)包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

其中唯物主义包括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3、辨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包括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包括1古代朴素辩证法,2近代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书P30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他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是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通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书P435.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精品)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精品)
-1-
历史必然性�①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 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 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 条件。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 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③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科学的态度。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世界本源问题。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什么界定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起源和本质的观点是什么� 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本质�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8、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9、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是什么�表现在哪里� 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 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列宁的物质定义有什么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思考题及考试题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思考题及考试题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1、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

含义: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①要遵循客观规律;②要通过实践活动;③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有两种性质的反作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积极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的的思想、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围绕意识活动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标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标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作者:————————————————————————————————日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③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被认知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理论意义(★★★)1)物质:①“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④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大全word精品文档33页

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大全word精品文档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C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4.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2012-2013 第 1 学期1.2.3.4.5.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当代价值?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4-39 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P40-42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P44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怎样? 这一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P45-46 7.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P46 8.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P47 第一段9.规律的含义和根本特点是什么?P54 1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如何?请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P57-58 参考答案:(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大学生要善于在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根据客观规律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特别要在对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形式正确把握的前提下作出选择。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人生目标 11.怎样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P64-66 12.怎样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P68-69 13.试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P69 14.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P70-7115.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小编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小编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小编整理]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一.辨析题(40分,每题10分)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3.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学习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6.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7.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对的,唯心主义经验论才是错误的。

8.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9.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都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他们只能在既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体系中创造.10.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1.“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3.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4.剩余价值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又不在流通领域中产生。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1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17.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1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二.材料题(20分)1.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既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 材料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于现实。

”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 请回答:(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8分)(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4)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4)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7)第一章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1)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11)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13)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5)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6)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6)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9)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0)绪论1、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通过经典作家的阐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1)从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在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论产生,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

他的创立是时代的需要。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也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理论来源、阶级基础、科学基础、马克思的贡献。

)3、马克思主义有哪些鲜明的特征?4、如何学习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章第一节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理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可知论、不可知论。

3、简述列宁的物质范畴及意义?4、理解掌握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简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掌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5、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理解时间、空间及其特性。

6、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8、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9、理解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性第二节1、理解掌握联系、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2、理解发展及其实质,为什么新生事物不可战胜?3、理解掌握矛盾、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为什么说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4、阐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联系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理解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矛盾次要方面6、阐述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联系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联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7、阐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以及我们要如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8、理解掌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和本质、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等五对辩证法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1、理解唯物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联系2、了解辩证思维方法。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1、理解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2、实践、实践的形式和特点?为什么说实践在认识中起重要作用?3、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称为能动的反映论?4、简述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5、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6、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二节1、真理,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如何?用这个原理分析我们要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3、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③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被认知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理论意义(★★★)1)物质:①“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④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物质和运动的存在方式(★)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②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③假如否认运动,就犯了形而上学错误;④假如否认物质,就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高教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高教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3、[参考答案]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从新的实际出发,发扬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自由化的态度,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种是僵化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套。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深刻变化的改革实践,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要警惕前一种偏向,更要特别注意防止后一种偏向,始终反对教条主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教条主义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左”的态度,它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以马克思主义“卫道士”自居,这就更带有迷惑性、欺骗性,危害也就更大。 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也正是这一科学理论永葆青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来都是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恩格斯曾经多次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他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一切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看待的人们,都应该也必然会采取这样的科学态度。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实践证明,坚持是发展的前提,不坚持,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发展则是坚持的延伸和保证,发展就是最好的坚持。这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原章末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原章末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19世纪30至40年代发生在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创立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09-10)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09-10)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哲学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5、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8、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怎样? 这一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1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3、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4、规律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1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如何?请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联系与区别18、怎样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9、怎样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0、认识运动的反复性特点及其原因21、真理客观性的含义22、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与现实意义2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2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重要意义是什么?26、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运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27、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28、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的及重要意义是什么?29、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3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联系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说明党对民生问题重视的意义?3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思考题
一、辨析题
1.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必须坚持真理的一元性。

3.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它确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

4.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5.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6.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7.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

8.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生存、生活。

”试阐述其中的哲学道理。

9 .《田忌赛马》:“以君之下驷与彼驷,上驷与彼中驷,中驷与彼下驷。

”它包含什么辩证法原理?
10. 抓典型,以点带面
11. 在认识上“跟着感觉走”是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12.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单一的,这就是生产力。

13.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5.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6.如何理解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如何理解“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8.如何理解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辨证统一关系?
9.如何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3.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四、材料题
1: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孟柯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自《孟子·尽心下》)
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荀子·王制》)
材料2: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十六册)
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

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
材料3: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不同思想倾向和共同本质。

(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2:关于认识和实践关系的材料之一
观念有三类: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

这是按照不同来源而做出的区分,虚构的观念是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天赋的和外来的观念都是由思想以外的原因所造成的。

因此上述观念可合并为两种: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和由外部原因造成的。

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观念不是真实的,而在外部原因所造成的观念中,有一些是真实的,有一些不是真实的。

前者指上帝造成的观念,后者指可感事物造成的观念。

--摘自《西方哲学简史》
请问本材料认为观念是从哪里来的?
3、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并阐明它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材料: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
(2)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5.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根据,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 2 」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社会状态中去。

[材料 3 〕科学乐观主义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真挚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
( l )材料2 与材料3 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 2 )材料1 与材料2 、材料3 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 3 )比较材料卜2 、3 ,请回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
五、概念
1.物质11.社会改革21.认识
2.联系12.实践22.意识的能动作用
3.发展13.规律23.真理尺度
4.运动14.真理24.价值尺度
5.矛盾15.人民群众
6.量变16.哲学
7.质变17.经济基础
8.阶级18.上层建筑
9.阶级斗争19.社会存在
10.社会革命20.社会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