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传染与免疫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宿主细胞 衣 原 体 大量繁殖 抑制 细胞代谢
主要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超敏反应
免疫性 免疫力不强
第2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 一、沙眼衣原体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途径 眼 —— 眼、眼 —— 手 —— 眼、性 接触传播、产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所致疾病
• 沙眼 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 • 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局 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膜瘢痕、眼 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 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
• 体积微小,一般为0.2~0.3µm。无细胞壁, 呈多形性,有球形、杆状、丝状、分枝状 等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 淡紫色。。 • 繁殖方式多样,以二分裂 繁殖为主。
• 培养
• 营养要求高,在含有20%血清、酵母浸膏及 胆固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3~10天 (甚至2~3周)后才形成荷包蛋样微小菌 落。菌落中央厚而隆起,周边薄而扁平。 用低倍镜观察清楚。适宜温度为35℃。 •
第2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 一、普氏立克次体
传染源:病人 传播媒介:体虱
人 人虱 人虱 人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二、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鼠 幼虫
成虫
稚虫
第二代幼虫 人(恙虫病)
稚虫
成虫

第14章 放线菌
第1节 放线菌属
主要致病菌——衣氏放线菌(A. israelii)
一、生物学性状
G+、非抗酸性丝状菌 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硫磺样颗粒(菌落) 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 粒呈菊花状

病原微生物感染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感染ppt课件
(2) 淋巴结 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
二、免疫细胞
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及其前身 (造血、淋巴、单 核、粒细胞等)。
免疫活性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随之分化增殖和
产生Ab或淋巴因子的一类细胞群
1、T细胞
起源—— 骨髓多能干细胞。
定居:淋巴结的 副皮质区 或脾脏的 白髓
表面标志 表面受体:绵羊红细胞、有丝分裂原受体、表面抗原受体等
原理
LAL中的B因子 内毒素、Ca2+
(鲎变形细胞溶解物)
活化的B因子
凝固酶
凝固酶原
凝固原(可凝性蛋白)
凝固蛋白(凝固素) 凝胶
方法:试管法、微量载片法、产色底物法 优点:快速、简便(家兔试验 2~3天 1hr即可)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
项目
外毒素
内毒素
产生菌
革 兰 氏 阳 性 菌 为 主 革 兰 氏 阴 性 菌
一、特异性免疫
——个体在与Ag物质接触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免疫力
(一) 特异性免疫类型 1、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抗体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抗体存在于血清中得名主要作用: 对抗细胞外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毒素
2、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T细胞受到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致 敏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4)免疫黏附作用
5)过敏毒素作用 ——C3a、C5a:碱性粒细胞or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增加血管通透性
三、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干扰素诱变剂作用下由活细胞产生的 一种具有多种功 能的免疫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有抗病毒、抗肿瘤和 免疫调节的作用。

传染病与免疫ppt课件

传染病与免疫ppt课件
传染病免疫学的研究 进展
发现了新的免疫细胞 和信号通路,如固有 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 交叉调控;
揭示了病原体与宿主 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 分子机制;
传染病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发展了基于免疫学原理的新型疫苗和免疫治疗策略。 传染病免疫学面临的挑战
病原体变异和免疫逃逸机制的解析;
传染病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传染病与免疫ppt课件
目 录
• 传染病概述 •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控制 • 常见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控制 • 传染病与免疫的交叉研究与应用
传染病概述
01
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 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 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 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 虫性传染病等。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维持免疫应答的平衡,避免对机体造成过度损伤。包括 抗原呈递细胞的调节作用、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以及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等。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
03
控制
疫苗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疫苗的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 程疫苗等。
疫苗的作用机制
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特 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 目的。
01
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能够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脊髓灰质炎疫苗
02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有效措施,保障儿童
健康成长。
水痘疫苗
03
接种水痘疫苗能够预防水痘的发生,减轻水痘症状并降低并发
症的风险。
传染病与免疫的交叉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课件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课件

05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 动水洗手,或使用含有至 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 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 封闭的垃圾桶。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口 。
保持个人物品的清洁,如 手机、键盘、门把手等。
保持社交距离
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特别是与那些有呼吸 01 道症状的人。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 的治疗,如退热、止痛等 。
特异性治疗
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包括 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 、抗寄生虫药物等。
支持治疗
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提 供必要的营养和护理,帮 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预防性治疗
对于某些传染病,可以通 过预防性治疗来降低感染 风险,如接种疫苗等。
降低免疫功能
某些传染病如HIV/AIDS 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降 低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抵 抗力。
免疫应答反应
感染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 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 性抗体来对抗病毒。
免疫病理反应
某些传染病可能导致免疫 病理反应,如过敏反应或 自身免疫疾病。
人体免疫系统对传染病的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皮肤、黏膜等屏障结构阻止病原体侵入,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对病原体的杀伤作用。
06
传染病与公共卫生
传染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传染病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传染病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 胁。
传染病的流行可能导致社会恐慌和不 稳定,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传染病对经济的影响
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会导致社会生产 力的下降,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幻灯片PPT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幻灯片PPT
如 流感病毒、鼻病毒等。 3.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免疫力短暂
总结
v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v 病毒感染的类型 v 病毒的致病机制 v 机体抗病毒免疫
习题
1.简述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与病毒感染 的类型?
2.试述病毒致病机制与细菌致病机制有 何不同?
3.什么是干扰素? 它有哪些特性,是怎样 产生的,其抗病毒作用机理如何?
类型 α、β、γ三型
天然干扰素α 、β、γ三型的特性比较
型别 产生细胞
作用
IFN-α 主要为白细胞 抗病毒作用强
IFN-β 主要为成纤维细胞 抗病毒作用强
IFN-γ 主要为致敏淋巴细 免疫调节作用


的干 两扰 种素 途抑 径制 示病 意毒 图蛋
白 翻 译
干扰素
2’-5’〔A〕合成酶 AVP PKR
降低抗原表达 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可 抑制MHC-Ⅰ转录、表达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病症的感染。
原因 机体防御能力强,病毒毒力弱 病毒侵犯机体后不能到达靶细胞
意义:局部个体成为病毒携带者,是重要 的传染源
〔二〕显性感染 病毒感染后引起明显临床病症。
可表现为局部感染〔单纯疱疹〕 或全身感染〔麻疹〕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Ⅳ型〕 3.自身免疫反响
病毒感染使细胞隐蔽成分暴露 共同抗原 4.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INF-γ、TNF-α、IL-1等活化血管活性
因子,引起休克、DIC、恶病质等。 5.免疫抑制作用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病毒的免疫逃逸---是反响病毒毒力的另 一重要因素。
病毒通过逃防止疫监视、防止免疫激 活或阻止免疫反响发生等方式来逃脱免 疫应答。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精品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精品PPT课件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是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如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HIV)及乙型肝炎病毒等。
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
主要感染途径
包涵体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某些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在感 染中可将基因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导致细胞转化,增殖变快,失去细胞间接 触抑制,细胞转化也可由病毒蛋白诱导发 生。
基因整合或其他机制引起的细胞转化 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Ⅱ超敏反应、 Ⅲ超敏反应(肾损伤)
非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 NK细胞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病毒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 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T细胞 CD4+Th1
分的改变,使细胞表面出现新的抗原 成分。
包涵体形成
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镜可 看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 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有的位于胞质内(痘病毒),有的 位于胞核中(疱疹病毒);或两者都有(麻疹 病毒);有嗜酸性的或嗜碱性的,因病毒种 类而异。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根据病毒在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间 :
急性病毒感染 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病原消灭型感染)
持续性病毒感染
潜伏感染 慢性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的 组
病毒逃逸免疫应答举例
免疫逃逸机制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生态环境
微生物在土壤、水域、空气、动植物 体内等多种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分布范围
微生物分布范围广泛,几乎无处不在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生命维持起 着重要作用。
02
CATALOGUE
免疫学基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组成,它们共同作用,维护机体的健康。
制备方法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纯化 、灭活或减毒处理,以及加入佐剂等 。
疫苗接种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程序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或卫生部门的建议, 按照规定的年龄和时间进行接种。
VS
注意事项
确保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符合规定,避免疫 苗失效;接种前应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 避免在疾病状态下接种;接种后应留观 30分钟,确保无异常反应。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 联系。
例如,与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深 入探索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奥秘,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
未来,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推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肿瘤免疫疗法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 ,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 和细胞疗法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如CTLA4和PD-1,来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免 疫反应。
肿瘤疫苗
利用肿瘤抗原制备的疫苗,旨在激发 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细胞疗法
利用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 瘤细胞,如CAR-T细胞疗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利用免疫疗法来调节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反应,以达 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

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课件.ppt

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课件.ppt
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

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从人类角度出发,微生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 有害的一面: 自然界的“清道夫” 人类生活的“好帮手”

有些微生物却危害人类的健康,引起各种疾病。这些能引 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成为病原体(pathogen),人体则是 这些病原体的宿主(host)。

什么是免疫?

免疫(immunity)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性物质,以维持机 体生理平衡的过程。
免疫的特点: 分布广泛,遍及全身 识别自身和外物; 记忆; 特异性;

免疫的早期研究和应用 人痘,牛痘预防天花
天花病毒

天花患者
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
大约有10天左右潜伏期,潜伏期过后,病人发病 很急,多以头痛、背痛、发冷或寒战.高热等症状 开始体温可高达41℃以上。发病3~5天后,病人 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3 天后丘疹变为疱疹,以后疱疹转为脓疱疹。脓疱 疹形成后2~3天,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 后痂皮开始脱落,遗留下疤痕。

B淋巴细胞: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并能产生多种 淋巴因子等进行免疫调节。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指免疫细胞合成的产物,包括抗体、
补体等)
抗体的结构

抗体的作用
抗体的作用:
封闭毒素 沉淀和凝集: 补体反应 激活其它免疫细胞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 或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 免疫增强疗法:治疗肿瘤、感染、免疫缺陷等免疫功 能低下的疾病。 免疫抑制疗法:用于治疗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 移植排斥、炎症等。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细菌感染与免疫 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细菌感染与免疫 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
超抗原 2:细菌侵入数量 3:细菌侵入部位
侵袭过程
•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黏附与定植
• 黏附现象:单个散在吸附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 黏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 • 黏附机制:静电吸引/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联作用/配体受体相互结合
• 黏附的组织趋向性
E. coli fimbriae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5、其他梭菌外毒素:艰难梭菌可产生毒素 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 A和B的靶分子是Rho,其作用机制尚不清 楚。
• 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不是A—B型模式的尚有: (1)损伤细胞膜的毒素
• (2)激素样作用的毒素
内毒素
是G-在死亡裂解之后,释放出来的菌体成分
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肝枯否细胞、 中性粒细胞 等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 再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所致。
(B)白细胞数目改变
早期白细胞减少,以后增加。减少可能与大量白细胞粘 附于毛细血管壁有关;继之白细胞数增多, 则与骨髓受内 毒素刺激后, 使白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有关。但伤寒菌内 毒素是例外, 始终使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数减少。
• 1、具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的 毒素:这类毒素都为A-5B结构,即每 一外毒素分子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 单位组成。包括有霍乱肠毒素、大肠 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百日咳毒素等。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2、RNA糖基化酶毒素:这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式 为A-5B。例如痢疾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和大肠 埃希菌0157:H7产生的Vero毒素。
Type 1
mannose
P
• galactose – glycolipids – glycoproteins

8.1.1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1.1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概念 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间传播
特点 传染性、流行性
传 染
传染源 控制

流行环节
传播途径 切断
易感人群 保护
预防措施
B B
C
感谢观看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都是
人在被狂犬病动物咬伤后,应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将携带
B 狂犬病的动物击毙并焚烧。以上过程体现了( )
A.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人群和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本节小结
例如:疟疾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一种疟原虫感染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 可以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而发生传播的。蚊虫叮咬了人之后,蚊虫当 中的一些疟原虫就会感染人体,就会导致发生和流行。 蚊子是传染源吗?
【特别提醒2】 1.病原体一般是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苍蝇、蚊子是病原体的传播 媒介,不是病原体。。
传染病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感 肝炎 艾滋病
流感患者
肝炎患者或 病毒携带者
艾滋病患者或 病毒携带者
空气、 飞沫传播
饮食传播
抵抗能力弱的人
与传染源饮食接 触而无抗体的人
体液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 传染源体液的人
易混点警示
传染源和病原体

【特别提醒1】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以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
登革热、疟疾等
3.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3个环节,缺一不可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感病毒 流感患者 空气、飞沫 甲肝患者 甲肝病毒 餐具、食物 艾滋病患者或HIV携 带者 血液、体液 艾滋病病毒

传染病与免疫复习课件

传染病与免疫复习课件

非特异性免疫
H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J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特异性免疫
K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预防麻疹
特异性免疫
L某些人吃鱼、虾后引起过敏
特异性免疫
M器官移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特异性免疫
N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特异性免疫
8、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医生给威恩斯换上的新脸属于 _____,换脸后的反应属于______免疫 9、在一次体检时,发现小王体内没有乙肝抗体,医生
√ √ √ √√
A 打退烧针 B 打止痛针 C 打破伤风针 D 打消炎针
6、下列有关计划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B 给一周岁的婴儿口服小儿麻痹三型混合糖丸
C 通过接种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D 患过某种传染病的人,有可能不再患传染病
7、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的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
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已
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预 防接种就叫计划免疫。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
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1、第一道防线:_____,功能是_____,乳酸、胃酸、和 酶还有___作用,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具有___异物的作 用。
A、常带口罩
B、隔离流感病人
C、消灭蚊子
D、接种流感疫苗
典型例题解析
6、有一次,小浑全家吃毛蚶,这些毛 蚶曾被甲肝病人的粪便污染,而且没 有煮透,结果小浑吃了后,患了甲肝。 根据以上事实,回答: (1)甲肝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 甲肝病。毒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考虑,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全套课件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全套课件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大致可 分三个时期。
一、微生物学经验时期
将水煮沸后饮用;病人的衣服蒸过再穿 就不会感染到疾病 已康复者去护理天花病人,则不会再得 天花。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一)微生物的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 法国巴斯德(Louis Pasteur) 德国郭霍(Robert Koch) 俄国伊凡诺夫斯基(Ивановский ДИ)
德国学者郭霍(Robert Koch,1843~1910):
创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细菌成单一菌落。同时又创 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性动物感染,为发现各种传染病 的病原体提供了有利条件。
著名的郭霍法则(Koch‘s postulates, 1884):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
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 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 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该病 原菌纯培养。 郭霍法则在鉴定一种新病原体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Robert Koch
German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05
1843-1910
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 Ivanovsky):
于1892年发现了第一种病毒即烟草花叶病病毒。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二)免疫学的兴起
英国琴纳:牛痘预防天花 法国巴斯德: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 德国贝林格:被动免疫治疗 对免疫机制的认识 澳大利亚伯耐特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Prion, Avian
(二)微生物全基因组的研究已取得进展 (三)微生物诊断技术快速发展 (四)疫苗研制的高速发展

《生物传染病与免疫》PPT课件

《生物传染病与免疫》PPT课件

A 免疫监视功能异常
B 防御功能过高
C自身稳定功能异常
D 失去防御能力
➢ 课时训练
4、约二百多年前,很多人死于天花这种传染病,天花病人皮肤 会长出很多小水泡。英国医生詹纳发现挤牛奶的女工经常染上一 种类似天花但病症轻微的疾病(牛痘),而患过牛痘的女工一般 不会染上天花。于是詹纳提出假设:“……”。为了检验假设, 詹纳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从牛痘病人的水泡中取出脓液并涂刮到一名健康但易染 天花的男子皮肤上,结果此男子染上牛痘,但几天后即痊愈。 实验二:从天花病人的水泡中取出脓液并涂刮到患过牛痘的该男 子的皮肤上,结果此男子没有染上天花。(说明:上述实验是在 受试男子事先知情并自愿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 问:(1)詹纳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计划免疫
▪ 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 行的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 计划免疫的对象是12周岁的儿童,而 人工免疫的对象是所有易感人群;人 工免疫包括计划免疫
人体的免疫功能
▪ 1、抗传染免疫 ▪ 2、防御感染 ▪ 3、保持自我稳定
免疫的功能
功能 功能正常
功能过高 功能过低
抗感染或防止其 变态反应例: 免疫缺陷综 防御 他抗原异物入侵 药物花粉过敏 合症,例如:
A. 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抗传染免疫的分类
特异性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 1、特点:对多种病原体或异物产生免
疫作用; ▪ 2、举例:人体皮肤屏障作用;
吞噬细胞和体液的杀菌作; 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非 第一 道 防 线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特 异
(皮肤的屏障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免疫分子(Ag、Ab等)
1、抗原(antigen) ——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之 (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一类物质。 特性 免疫原性(抗原性) 诱导产生Ab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 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的能力。 完全抗原、半抗原
I、抗吞噬作用
肺炎链球菌: 荚膜,避免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A族链球菌表面M蛋白: 抗吞噬、抵御Ab等作用 (E.coli K抗原等)
II、繁殖与扩散能力 a、透明质酸酶(旧称扩散因子) ——水解结缔组织中透明质酸,透性增加, 利于病原体迅速扩散(链球、葡球等)
b、胶原酶
——水解胶原蛋白,利于扩散(产气荚膜梭菌)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 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能力 一、非特免疫器官
1、屏障作用(结构)
皮肤和粘膜——阻挡M进入 血脑屏障——阻挡M从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 盘屏障——母体内的病原物和有害产物不能进入胎儿
2、吞噬细胞: 3、体液因素 ——补体系统、乙型溶素、溶菌酶、干扰素等。
外毒素 b、内毒素
0.3~0.4%甲醛
脱毒
类毒素
免疫动物
抗毒素
G-菌的外壁物质,主要成分脂多糖(类脂A) ——细菌自溶or人工裂解后,释放 测定方法——鲎试剂法 (马蹄蟹)—节肢门、肢口纲、剑尾目、 鲎科、无脊椎
原理 LAL中的B因子———活化的B因子 (鲎变形细胞溶解物) 凝T细胞(TH) 抑制性T细胞(TS) 细胞毒T细胞(TC)(杀伤性T细胞) 杀伤带Ag的靶细胞 迟发型致敏T细胞(TDTH)(迟发型T细胞) 遇Ag后可释放50种以上的淋巴因子 2、B细胞 B细胞——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Ab功能的一种免疫活性细胞
3、其他免疫细胞
——或缺少T、B细胞的表面标志,或同时 兼具2种表面标志。 1)K细胞(杀伤细胞) ——专一性杀死被IgG抗体所覆盖的靶细胞。 作用:非特异性 2)NK细胞 主发挥抗肿瘤免疫。 可在无Ag or Ab下,杀伤肿瘤或皮病毒 感染细胞。 3)N细胞 4)D细胞
2、周围免疫器官(二级淋巴器官)
—— 接受Ag刺激,产生免疫反应的主要场所 B 细胞——浆细胞——体液免疫 T细胞———致敏T细胞——细胞免疫 1)脾(spleen) ——体内最大淋巴器官,产致敏淋巴C和Ab 的重要部位
2)淋巴结 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
二、免疫细胞
——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及其前身 造血、淋巴、单核、粒细胞等)。 免疫活性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随之分化 增殖和产生Ab或淋巴因子的一类细胞群。 1、T细胞 起源—— 骨髓多能干细胞。 定居:淋巴结的副皮质区或脾脏:白髓 表面标志 表面受体:绵羊红细胞、有丝分裂原受体、 表面Ag受体等
二、补体 ——存在于人or动物的正常血液中,由多种组 分构成的类似酶原的物质 1、特性 1)只与Ag—Ab结合 2)无特异性 3)不稳定,对热敏感(56C 30’;61C 2’) 4)理化因素(UV、酸、碱等均可破坏) 2、补体激活途径 1)经典激活途径 2)旁路激活途径
3、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三、干扰素(interferon) ——干扰素诱变剂作用下由活细胞产生的 一种蛋白质。 1957 Issacs Lindenmann 发现并命名
1、干扰素特点
1)无特异性
I型(α—IFN β —IFN) ——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糖蛋白 II型(免疫干扰素,γ —IFN) ——T细胞产生单体糖蛋白)
2)理化性质较稳定 60º C 1h不被破坏 pH 2~11内不变性
2、干扰素生物学作用
1)抑制病毒的复制,增强NK细胞杀伤能力 2)抑制癌细胞分裂,增强机体抗肿瘤 3)活化单核巨噬细胞,促进B淋巴细胞分化 3、作用机制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器官
——个体在与Ag物质接触过程中所建立起 来的免疫力
一、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一级淋巴器官) 1)骨髓(bone marrow) ——T、B细胞的发源地,B细胞成熟场所 2)胸腺(thymus) 内:髓质——上皮网状细胞构成 外:皮质——淋巴细胞构成 3)法氏囊或类囊器官(bursa of Fabricins) ——鸟类特有,B细胞成熟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一、传染与传染病 传染(infection): 病原微生物浸入机体后,在一定的部位生长 繁殖,并引起明显病理反应的过程。 隐性传染 ——长期保持潜伏or亚临床症状。 二、决定传染病发生的因素 1、病原菌 ——取决于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途径。 1)毒力 致病力(毒力):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大小。
c、血浆凝固酶 ——凝固成纤维蛋白屏障,保护其免受宿主 吞噬(金葡) d、链激酶(血纤维蛋白溶酶) 激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血纤维蛋白溶酶 血浆纤维蛋白————水解、利于扩散
e、卵磷脂酶(毒素) ——水解各种组织细胞,尤红细胞。 (产气荚膜梭菌、蛇毒液) III、毒素(toxin) a、外毒素(exotoxin)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胞外的毒性物质 (G+产生) 类毒素 —— 0.3~0.4%甲醛进行化学脱毒后,保留其原 有抗原性的细菌外毒素 抗毒素: —— 由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具中和外毒素 作用的抗体
1)溶菌和杀伤细胞: 溶解细胞(C5~C9)(红细胞血小扳G-等)
2)中和病毒作用 ——阻断病毒对靶细胞的粘附和穿透 3)趋化作用 ——C3a、C5a、C5具有趋化作用,能促 使吞噬细胞向病原M移动和集中 4)免疫黏附作用
5)过敏毒素作用 ——C3a、C5a:碱性粒细胞or肥大细胞释 放组织胺,增加血管通透性 6)补体凝血——C3b能使血小板凝集。
内毒素、Ca2+
凝固原(可凝性蛋白)—— 凝固蛋白(凝固素) —— 凝胶 方法 —— 试管法、微量载片法、产色底物法 优点 快速、简便(家兔试验 2~3天 1hr即可)
2 、宿主的免疫力
经典:机体免除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目前:机体识别Ag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 (正常:对机体有利;异常:损害机体) 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自身稳定——异常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导致癌or持续性感 染的发生。 3、环境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