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3补体[精华]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课件3补体
补体系统的组成
01
补体固有成分
包括C1、C2、C3、C4、C5、C6、C7、C8、C9等,这 些成分在机体中稳定存在,不随免疫应答而增减。
02
补体调节蛋白
如C1抑制物、C3b灭活因子等,它们对补体激活过程进 行负反馈调节,防止过度激活对机体造成损伤。
03
补体受体
如CR1、CR2、CR3等,它们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与 补体激活产物结合后介导免疫细胞的功能。
补体研究的新技术与方法
单细胞测序技术
揭示补体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的表达和功能。
高通量蛋白质组学
用于发现和鉴定新的补体蛋白及其相互作用。
先进的成像技术
如超分辨率显微镜,用于观察补体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动态过程。
补体在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补体激活剂
作为免疫刺激剂,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补体制剂
用于治疗过度激活的补体系统引起的疾病,如自身免 疫性疾病。
医学免疫学课件3补 体
目录
• 补体系统概述 •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 补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 补体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补体系统概述
补体的定义与功能
补体的定义
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 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的球 蛋白。
补体的功能
补体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包括参与免疫应答、调 节炎症反应、清除免疫复合物等 。
03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补体缺陷与疾病
补体成分缺乏
导致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如C1、C2、C3等成分的缺乏可 引起免疫复合物病。
补体调节蛋白异常
如补体受体或补体调节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补体过度激活或抑 制,引发相关疾病。
免疫学补体PPT课件
03
补体与疾病
补体与感染性疾病
补体与细菌性感染
补体系统在抵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识别和清除病原 体,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补体与病毒性感染
补体系统在抗病毒免疫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可以调理吞噬细胞对病 毒的吞噬作用,并产生抗病毒炎症反应。
补体活化与感染控制
补体活化后产生的活性产物具有杀菌、溶菌和调理吞噬等作用,有 助于控制感染。
强补体的抗肿瘤作用,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04
补体与药物研发
补体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补体抑制剂的研发
补体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补体激活的 药物,其研发主要通过抑制补体级联反 应中的关键酶或调节蛋白来实现。目前 ,已有多种补体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 段或已上市。
VS
补体抑制剂的应用
补体抑制剂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 的应用价值,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炎 症反应、移植排斥反应等。通过抑制补体 的过度激活,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 伤,提高治疗效果。
02
补体与免疫应答
补体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
01
补体在固有免疫中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能够识别和清除被感 染或损伤的细胞,以及外来病原体。
02
补体能够通过激活炎症反应和招募免疫细胞,促进对感染部位
的清除。
补体还能够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进一步清除病
03
原体。
补体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
补体在适应性免疫中起到调节作用,能够影响T细 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补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 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 活有关,补体系统的异常参与了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发病过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3补体ppt课件
新生的C3b可与C4b2b中C4b结合,形成 C4b2b3b复合物(即C5转化酶),继而进入补体 激活的膜攻击阶段。
2.活化阶段
C3转化酶和C5 转化酶的形成
经典激活途径之识别、活化阶段
③膜攻击阶段(MAC形成)
而从C3开始激活。
补体3条活化途径示意图
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经典途径的活化 ➢ 激活物:抗原-抗体(IgG ,IgM)复合物
➢ 参与经典途径的补体成分:C1-C9 ➢ 激活过程 ▲ 识别阶段 形成C1酯酶 ▲ 活化阶段 形成C3和C5转化酶 ▲攻膜阶段 形成攻膜复合体 (C5b6789)
经典激活途径
①识别阶段
➢激活条件: C1仅与IgM的CH3区或IgG1-3的CH2区 结合才能活化。 每一个C1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Ig的 Fc段结合才能被激活。
IgG 分 子 结 合 抗 原 前 后 的 构 象 变 化
结合抗原之前
T Y 结合抗原之后
Fc段
CH1
C1q 结合
CH2
位点被屏 障
暴露的 C1q结 合位点
2、促进IC解离C3b嵌入IC中可使是解离。(易于 排除)
3、促进IC清除,可溶性复合物与C3b结合,并 通过C3b粘附于相应受体的红细胞、血小板和 淋巴细胞等血细胞表面形成较大分子聚合物, 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四、参与炎症反应
1.趋化因子的作用 C3a 、C5a 、C5b67吞噬细胞向感染部位
IgM CH3区,IgG CH2区
识 别 阶 段
C1q分子的球形结构是与Ig上的补体结合位点相结合的部位,它的 启动可使C1q分子构象改变,导致C1r裂解而活化,后者可激活C1s,成 为具有酯酶活性的C1s,在 Mg++存在下可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3补体(2024)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 程中遇到病原体感染后形成的一种特 异性防御机制,具有特异性、记忆性 和多样性等特点。适应性免疫应答包 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 的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免疫调节机制
为了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防止过 度免疫反应对机体造成损伤,机体存 在一系列精细的免疫调节机制。这些 调节机制包括抗原提呈细胞的调节作 用、T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调节作用以 及多种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等。通过 这些调节机制,机体能够实现对免疫 应答的精确控制,从而保持内环境的 稳定和健康。
9字
旁路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源异 物直接激活C3开始,不依赖 抗体。
2024/1/30
9字
经典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 物触发,涉及C1、C4、C2 的活化。
9字
MBL途径由甘露糖结合凝集 素(MBL)识别微生物表面 的糖类并激活与之结合的丝 氨酸蛋白酶,进而激活C4和 C2。
6
2024/1/30
02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作用
2024/1/30
22
2024/1/30
06
总结与展望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
2024/1/30
补体激活途径
补体可通过三条途径激活,分别是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不同途径的 激活机制和参与成分有所不同,但最终都导致C3转化酶的形成和C3的裂解。
补体在疾病中的作用
补体在机体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异常激活或缺陷也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补体的过度激活可加重组织损 伤;而在某些感染性疾病中,补体缺陷则可能导致感染易感性增加。
其他免疫细胞
除了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和NK细胞外,还有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等其他类型的 免疫细胞,它们在免疫应答 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补体系统 补体
补体受体的分类
• 共价结合于细胞表面的C3裂解片段的受体(CR1、 CR2、CR3、CR4、CR5)
• 可溶性C3a、C4a、C5a片段受体,介导炎症反应 • 调节补体级联反应的受体( H因子、MCP、DAF)
CR1:与C3b、C4b结合。存在于RBC、粒细胞、MΦ、 T/B淋巴细胞、DC表面。
CR4:配体为iC3b、C3bg。表达于粒细胞、单核细胞 、MΦ,增强FcR介导的吞噬。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参与早期抗感染免疫
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 2、调理作用:
C3b、C4b、iC3b 3、C3a 、C4a、C5a(过敏毒
素)参与炎症反应:细胞脱 颗粒、趋化作用
炎症介质作用: C3a、C5a过敏毒素作用 C5a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霍乱弧菌菌液 (凝集)
正常豚鼠血清
感染霍乱弧 菌的豚鼠的 血清
56℃30分钟
(凝集)
(溶菌) (溶菌)
(溶菌)
补体的概念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 一组经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细菌Ag+Ab——凝集 Ag+Ab+新鲜血清——细菌裂解 Ag+Ab+加热灭活血清——凝集
补体的激活(三条途径)
补体调节蛋白:
血清可溶性调节蛋白:备解素、C1抑制物、I因子、H 因子、S蛋白等 膜结合调节蛋白:
补体受体:CR1-CR5
补体分子的基本特性和合成
糖蛋白:分子量变化大25kDa(D因子)—— 400kDa(C1q)
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占总蛋白的5%-6% C3含量最高,D因子最少
对热不稳定 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产生补体的主要细胞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2023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CATALOGUE目录•补体概述•补体成分及其功能•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与疾病•补体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展望01补体概述补体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定义补体在免疫系统中主要起到调理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调节凝血和抗感染等作用。
作用定义与作用1补体激活途径23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引发级联酶促反应,形成攻膜复合物,最终导致靶细胞溶解。
经典激活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源性抗原激活,参与炎症反应和调理吞噬作用。
旁路激活途径由血浆MBL蛋白激活,引发级联酶促反应,形成攻膜复合物,最终导致靶细胞溶解。
MBL途径固有免疫应答补体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理吞噬、炎症反应和抗感染等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补体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辅助作用,促进B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和分化,参与效应细胞的杀伤和清除。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地位02补体成分及其功能补体固有成分包括调理素、B因子、D因子、H因子、I 因子、补体受体等。
这些成分参与补体的激活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调节和免疫细胞的活化等过程。
调理素:调理素是补体固有成分中的重要分子,包括C3、C5转化酶等,具有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
B因子:B因子是参与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与C3转化酶结合,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D因子:D因子是调节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可促进C3转化酶的生成。
H因子:H因子是调节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可抑制C3转化酶的生成。
I因子:I因子是调节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可抑制C3转化酶的活性。
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包括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H因子结合蛋白等,这些蛋白可以调节补体的活化过程,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C4结合蛋白:C4结合蛋白可以与C4b结合,从而抑制C4b的活性,进一步抑制补体的活化。
H因子结合蛋白:H因子结合蛋白可以与H因子结合,从而抑制H因子的活性,进一步抑制补体的活化。
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实验PPT免疫试验3
转化率﹦
转化的淋巴细胞数(过渡型、淋巴母细胞、有丝分裂相)
×100%
转化的+未转化的淋巴细胞数
正常成人转化率为:60%~80%,﹤50%视为降低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T细胞
PHA
刀豆素A (ConA) 美洲商陆(PWM)
淋巴母细胞
(体积增大,形态不整齐,核 大,松散,有核仁,胞浆变宽,
出现空泡)
Ag刺激T淋巴细胞转化各期形态
常用的丝裂原:
植物血凝素(PHA) 刀豆素A(ConA) 美洲商陆(PWM)
方法: 1.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
方法:
2.将分离的血淋巴细胞+PHA→混匀,37℃孵育72
小时→低速离心取培养液涂片染色、镜检,分别
计数转化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过渡型母细胞
和核有丝分裂相细胞)和成熟的淋巴细胞,共计
数200个细胞。并计算转化率。
Ab 载 体
反应结果
有 不需要
无
凝 集 素
需要 (致敏颗粒)
肉眼可见 凝集块
有 无
需要
无
(致敏颗粒)
有
报告方 式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反应名称
支撑物的 特点
观察现象
意 义
双扩
琼脂凝胶
中不含抗 沉淀线
沉 对流电泳
体
定 性
淀
反
应
单扩
沉淀圈
琼脂凝胶
定
中含抗体
量
火箭电泳
沉淀峰
扩散条件 37℃~36h
2、毒素中和试验
细菌毒素与抗毒素中和试验。 常见用于诊断风湿病抗“O”试验。
原理: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溶血毒素“O” (SLO )能 刺激机体产生抗O抗体(ASO),于感染后2~3周至病愈 后数月到一年可检出高于正常值的SLO抗体(1:400以 上)。SLO与相应抗体作用时会因毒性被中和而失去溶血 活性。因此,可通过该方法测定ASO。
免疫学——补体ppt课件
CD59又称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membrane inhibitor of reactive lysis,MIRL)
分布于多种细胞,可阻碍C7、C8与C5b6结合, 从而抑制MAC形成。HRF和CD59效应均有严 格的种属限制,是保护正常细胞免受自身补体 所介导溶细胞反应的重要因子
62
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59
2.膜辅助因子蛋白 膜辅助因子蛋白 (membranc cofactor protein,MCP)
可与结合于细胞表面的C3b/C4b结合,协助I将C3b/C4b 降解,抑制后续补体成分的活化。
机体大多数细胞表达高水平的MCP/DAF,防体活化造成 自身正常细胞的损害。而微生物一般缺乏这些分子 ,入侵机体后可遭受补体系统的攻击。
47
三、MBL途径-----(mannose-binding lectin pathway):
激活过程:MBL+甘露糖残基(细菌等)
MASP
C4、C2
C4b2b(C3转化酶)
48
49
50
第三节、补体活化的调节:
• 1. 自身衰变的调节。
如:C1、C4b、C3b、C5b。
• 2. 补体抑制因子的调节。
16
C1酯酶的活化
C1酯酶活化
IgG Ag
细胞膜 17
(二)活化阶段
C3分子及其裂解产物
C3a
C3d
C3c
C3转化酶 I 因子作 作用部位 用部位
S
S
S
S
与细胞膜表面 C3b结合部位
18
(二)活化阶段
第2步:C3转化酶(C4b2b)的生成。
• C4 C1 C4a +C4b • C2 C1 C2a +C2b • C4b+C2b C4b2b (即C3转化酶)
03 补体 微生物与免疫学 教学课件
B因子
C3
C3
C3b D因子 C3bBb C5
C3bBb3b
C5a
C5b
C6、7、8
C5b6789 (MAC)
C5b678 nC9
21
C3转化酶的生成
22
23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溶细胞、溶菌、溶病毒 • 调理作用 • 炎症介质作用 • 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 机体抗感染主要机制 •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 与其他酶系统的相互作用
C3 C4b2b C4b2b3b
C3a C6、7、8
C5a
C5b
C5b6789 (MAC)
C5b678
nC9
7
C1q分子结构
9
补体激活过程的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膜攻击阶段
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12
MAC
复 合 体 造 成 靶 细 胞 膜 穿 孔
13
C1的激活
14
C3转化酶的生成
15
C5转化酶的生成
24
补体的调理作用
25
26
27
免 疫 粘 附 作 用
28
小结
• 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 • 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 补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9
补 体
补体的基本特性与生物合成
• 化学性质为糖蛋白; • 对热不稳定,
56℃30min灭活,应于 -20℃保存; • 肝细胞、巨噬细胞是主要 的补体生成细胞;
4
补体的活化
• 经典激活途径 • MBL激活途径 • 旁路激活途径
5
经典激活途径 C4
C1qrs
C1qrs
C4a
C4b C2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3补体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3补体一、教学内容1. 补体的定义:介绍补体是一种血清蛋白,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炎症反应和细胞裂解等。
2. 补体的性质:讲解补体是一种糖蛋白,具有多样性、调节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3. 补体的作用:阐述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包括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炎症反应、裂解病毒感染细胞和调节免疫反应等。
4. 补体系统的组成:介绍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等。
5. 补体的调控机制:讲解补体调控机制,如抑制物、调节蛋白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补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学生能掌握补体的作用和补体系统的组成。
3. 学生能了解补体的调控机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补体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2. 教学重点:补体系统的组成及补体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病例,让学生思考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补体的概念、性质、作用及补体系统的组成。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与补体相关的实验案例,让学生理解补体的实际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补体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补体的调控机制,分享各自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补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补体的作用。
3. 补体系统的组成。
4. 补体的调控机制。
七、作业设计1. 补体的概念、性质和作用的填空题。
2. 补体系统的组成的选择题。
3. 补体的调控机制的简答题。
答案:1. 补体的概念、性质和作用的填空题答案。
2. 补体系统的组成的选择题答案。
3. 补体的调控机制的简答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补体研究的新进展,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主要涵盖补体的概念、性质、作用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功能。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急性炎症反应
感染、创伤等刺激可引起急性炎 症反应,补体在识别和清除凋亡 细胞、免疫复合物等过程中发挥 重要作用。
药物靶点选择
单克隆抗体
针对补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有潜 在的治疗作用,如针对C5的单克隆抗体在 特发性肺纤维化等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
补体抑制剂
针对不同补体成分的抑制剂在自身免疫病 、肿瘤等疾病治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结核病
补体参与调节免疫应答,促进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的杀伤作 用。
肿瘤肝癌补体激源自与肝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有关,肝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的补体成分。
肺癌
补体参与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肺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水平升高。
其他补体相关疾病
自身免疫性脑炎
补体在炎症性脱髓鞘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认知障碍、癫痫发作等有关。
补体激活途径
1 2
经典激活途径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引发级联酶促反 应。
旁路激活途径
由微生物或外源性抗原直接激活C3,形成C3转 化酶,引发级联酶促反应。
3
MBL途径
由血浆MBL(凝集素)识别微生物表面的凝集 素结合表位,激活补体,引发级联酶促反应。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地位
固有免疫
补体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防御作用,可参与调理吞噬、杀伤靶细胞和介导炎症 等。
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研究免疫学在疾 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评估免疫干 预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基因组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免疫相关基因的表 达和变异,探讨免疫应答的遗传基础和影响 因素。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免疫应答相关数据 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免疫标记物和 药物靶点。
免疫疗法
2024年度-补体C3及C3a受体ppt课件
C3的生物学功能
参与免疫应答
调节炎症反应
参与组织修复
其他功能
C3及其激活产物能够识别并结 合病原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 噬作用,从而清除病原体。
C3a作为一种炎症介质,能够 趋化炎症细胞、促进血管扩张 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加重炎症 反应。同时,C3b能够结合并 中和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 。
C3及其激活产物在组织损伤修 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促进血 管生成、细胞增殖和分化等。
20
C3a受体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检测方法
C3a受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这些 方法可以检测C3a受体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过程。
评价
C3a受体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受体,其检测对于了解炎症反应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C3a受体的检测,可以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重要依据。
21
补体C3及C3a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要点一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补体C3及C3a受体的检测可用于感染 性疾病的诊断,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等。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补体C3和 C3a受体的水平变化,可以辅助判断 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要点二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评 估
补体C3及C3a受体的检测也可用于自 身免疫性疾病的评估,如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疾病 往往伴随着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和炎 症反应,通过检测补体C3和C3a受体 的水平可以了解疾病的活动度和治疗 效果。
补体C3及C3a受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 应用
19
补体C3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检测方法
补体C3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比浊法 、单向免疫扩散法和ELISA法等。这些方 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就是领导。
强调管理者个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 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
它的主要内容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 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职工 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 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 进行的各种活动。这一概念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管 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其他人的活动来收到工 作效果。第二,管理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 动来进行的,它追求的是群体的“协同效应”。 第三,管理人员必须同时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其 他人的活动,即其他人的工作情况。二是其他人。 归结一点,所谓管理就是去营造一种激励环境, 使处于其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发挥群体 的协同效应,以达到企业或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计划职能就是要选择组织的整体目标和 各部门的目标,决定实现这种目标的行动方案,从 而为管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因此,计划职能是管 理的首要职能,是从现在通向未来的桥梁。
2、组织
是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章 制度、人财物的配备等。它有两个基本要 求: 一是按目标要求设置机构、明确岗位、
三、管理的性质
任何社会的管理都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 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指挥劳动" 是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的社 会化性质产生的,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 是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它表现了管理的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监督劳动" 是同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所 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是维护社会生 产关系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重要手段,它表现了 管理的社会属性。
5、控制
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 开的过程。控制职能是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和标 准,对组织活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考察, 发现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工 作能按原计划进行。或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计 划作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于实际。控制必须具 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如数量、 定额、指标、规章制度、政策等;二是及时获得发 生偏差的信息,如报表、简报、原始记录、口头汇 报等;三是纠正偏差的有效措施。缺少任何一个条 件,管理活动便会失去控制。
4、协调
是指使组织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 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整个集体目标,是管 理过程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 它的功能是保证各项活动不发生矛盾、重叠 和冲突,以建立默契的配合关系,保持整体 平衡。与指挥不同,协调不仅可以通过命令, 也可以通过调整人际关系、疏通环节、形成 共识等途径来实现平衡。
3、企业应具备的基本的要素
拥有一定数量、一定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 资金;
具有开展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活动的场所;
具有一定技能、一定数量的生产者和经营管 理者;
从事社会商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地位; 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二、管理的含义
1、按照《世界百科全书》的解释: “管理就是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人民团 体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指导。它的目 的是要使每一行为或决策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 标。”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3补体[精华]
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一、企业的含义
1、企业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企业,一般是指从事生产、 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 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我们公司是中船重工所属的海声科技有 限公司。是一个具有近40年发展史的国防军 工工业企业。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 方面发生影响或制约作用 。
四、管理的职能
㈠职能 具体讲,管理分为五大职能,即计划、 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它们的意义如下:
1、计划
这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从现在通向未来的桥 梁。它对未来事件作出预测,以制定出行动方案。 计划工作是为事物未来的发展规定方向和进程,重 点要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目标的确定问题。 如果目标选择不对,计划再周密具体也枉费心机, 这是计划的关键;二是进程的时序,即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可以同时做什么,均不能错位,这是计 划的准则。
管理的两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 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 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 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 理的社会属性就会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另 一方面,管理的两重性又是相互制约的。管 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配备人员、规定权限、赋予职责,并建立 一个统一的组织系统; 二是按实现目标的
计划和进程,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 力,并保证它们在数量和质量上相互匹配, 以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指挥
是指对所属对象的行为进行发令、调度、 检查。指挥职能就是运用组织权限,发挥领 导的权威作用,按计划目标的要求,把所有 的管理对象集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指挥 系统,保证人财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衔 接。
控制职能与计划职能密不可分。计划是 控制的前提,为控制提供目标和标准,没有 计划就不存在控制;控制是实现计划的手段, 没有控制工作,事先拟定的计划是不会自动 实现的。控制活动为计划的实现提供保证。 (即:按照计划实施控制,通过控制实现计 划)
这就是说,管理的概念,涉及广泛的领域,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学校、军 队等,凡是人群共同活动的单位,都需要管理, 以指导人们完成和达到共同的目的。
2、西方各个管理学派,对管理的概念有 不同的解释。其中有:
管理是一种程序 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指挥等职能完 成既定目标。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