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册第3单元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3.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习目标。
新课导入导入海尔蒙特实验资料,提问问题:光合作用
观看资料,思考的原料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储存着能量)。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光合作用汲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题:第一节光合作用汲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讲课老师:学科:生物课时:1 总课时数:26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试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节的探究活动。
3.相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4.通过让学生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试验和技能训练,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过程与方法视察法、探讨法、试验探究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培育学生爱惜绿色植物,酷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的美妙感情。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相识光合作用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试验设计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安排等)情景导入:阳光对绿色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探究试验:从试验题目来思索,本节要探究哪些问题:老师供应试验装置,并指导学生进行采集,引导学生对气体进行探究。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引导学生思索:如何检验淀粉?讲解并引导学生学习试验规程,组织学生探讨。
叶子的绿色会不会干扰对蓝色的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试验装置采集气体,对气体成分进行简洁探究,获得结论。
学生依据课本叙述和老师的讲解学习试验过程,获得结论。
淀粉遇碘变蓝。
利用老师供应装置制定探究安排,实施探究安排。
明确本试验探究的两个内容:光合作用的条件与产物。
察?——引出酒精溶解叶绿素的方法。
试验目的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不行缺少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教材中的参考安排。
提示学生留意事项,激励学生自己找寻材料用具,设计试验。
试验结果的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与产物。
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和概念。
通过概念初步分析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而后给学生供应数据,并设置思索题,启发学生从理性上相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出示三种不同的植株,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方面进行探讨,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教学设计
练习反馈并
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
原料:水、二氧化碳产物:氧气、有机物
光合作用
条件:光场所:叶绿体
反应式:
二.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
教学反思: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节内容应该是两个课时完成,为了本人的需要,对标题进行了修改,修改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只需一个课时完成。
本节课始终紧紧围绕“光合作用”这条主线展开教学,首先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科学家们的经典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然后进一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
尤其是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增加了课堂活跃的气氛,也启迪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要不断创新。
接着,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表达式,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最后,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具有很强的思维挑战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课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探究新知(PPT相关内容展示)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师:光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的条件,要使绿色植物制造大量的有
机物,必须给它提供充足的光照。
那
我们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使农作物尽
量多的制造有机物,为了充分利用阳
光,是不是农作物种植的越密集越好
呢?
教师:水和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的原料,你们所了解的农业
生产实际当中,有没有通过改善这两
个因素,进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例
子呢?教师简单总结并通过PPT展
示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实例。
学生思考,表
达自己的观
点。
可以结合
课本合理密植
的示意图帮助
理解。
学生思考讨
论,发表自己
观点。
可以参
考课后练习第
二题。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分析在生活和生产中对光合
作用的利用。
课堂小结PPT课件展示总结内容。
巩固练习PPT课件展示习题。
布置作业见习题训练部分。
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光合作用
1.定义: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反应式:
四、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合理密植、间作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通过实验的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情感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关问题。
(PPT2)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装有泥土的木桶里,每天只浇雨水。
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
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想一想: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PPT3~5)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123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24~125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法指导:观察分析、探究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1.两人合作探究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①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②金鱼藻实验中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你能预测出实验结果吗?③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问题(2)①为了确保对照试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如何利用现有的材料、用具对实验装置进行设计?②怎样证明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③与同学交流从结果得出结论的推理过程,共同分析所做的推理是否符合逻辑?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认识到:(1)光合作用的基本公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1.教材及学情分析1.1教材分析本节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实验探讨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及产生氧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与下一节内容比较学习。
本课时中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续性强,每个实验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为整个光合作用提出新课题。
因此,这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1.2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实验学习、探究,学生已经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比较熟悉。
学生愿意也渴望重复科学家们曾经走过的探索之路。
他们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也有自主分析的基础,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加。
既保证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也保证了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充分的发挥其最大的自主性。
1.3内容体系特点新教材本节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方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对比学习,而旧教材是先学了呼吸作用,即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安排在第四章第二节,而植物光合作用单独安排在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且在呼吸作用之后。
通过对新旧教材安排的对比,新教材明显比旧教材安排好,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安排在同一章里面学习,方便两者进行对比性分析学习,加深印象。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并能用公式表示光合作用。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2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2.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自觉爱护植物的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并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过程等,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1.光合作用的概念: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即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公式:讲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解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3.光合作用的过程:详细讲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阐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情境创设: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4)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和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3.课堂互动:
(1)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2)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片绿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片绿叶是如何成长的吗?它是如何从阳光、水和空气中获取能量的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
2.问题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其他颜色的植物不能呢?”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内在联系与转化过程。
(2)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运用实验演示、动画展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
4.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介绍光合作用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促进生物生长等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选择一种绿色植物,观察其叶绿素的颜色、叶片形态等特点。
-记录植物在不同光照、温度、湿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探讨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撰写观察报告。
3.家庭小实验:尝试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部分叶片密封,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氧气的情况。
3.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
-光合作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实验环节
1.设计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3.教师总结实验结论,强调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巩固提升
1.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
3.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教学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光合作用的实质;②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2、教学难点①光合作用的实质;②分析实验数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课时安排: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呼吸必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
大量燃料的燃烧也会大量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哪里来?二氧化碳又到哪去了呢?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讲授新课】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PPT课件展示“海尔蒙特实验”,请学生思考:⑴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一现象的?⑵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总结:水分是植物制造自身物质的原料。
人们真正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是从普利斯特里的实验开始。
PPT展示普利斯特里的实验过程。
思考:⑴密闭装置中,蜡烛熄灭和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⑵为什么放入植物后,蜡烛可以继续燃烧,小鼠可以存活呢?总结: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但是有人重复了普利斯特里的实验,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
直到1779年,英格豪斯在重复了500多次同样的实验后,才发现: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够更新空气。
由于受到当时水平的限制,人们并不清楚气体的成分,直到多年后,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才证实了使空气变污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那光合作用产生了哪些物质呢?引入经典的萨克斯实验(PPT展示实验过程)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光合作用除了产生了淀粉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物质产生呢?下面的实验能够让大家看到光合作用还产生了什么物质?导入金鱼藻的演示实验(播放超链接视频)。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必备教案: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并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增强了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升了科学探究素养。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运用实验方法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2.教学难点运用实验的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设计
查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预习任务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教学设计
课后作业:
完成“作业设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随堂训练栏目——名师训练”下。
)
3、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
1.概念
2.光合作用过程
二、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册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完成了对光合作用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但又不是对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的简单完善,而是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本章安排了一个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全过程探究,难度较大,特别是对探究方案的设计要求较高。
提倡学生在讨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前提下独立完成,以考查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
教师可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氧气。
2.通过让学生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了解绿色植物对维持碳—氧平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是氧气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
五、课前准备及课时安排教师准备: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课件;黑藻在阳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装置,卫生香及视频。
制作有关普利斯特利三个实验的课件,展示光合作用公式和示意图的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情况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城市人流攒动的图片,峨眉山风景秀丽的图片。
讲述:峨眉山风景优美,植被茂密,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设问:“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峨眉山的空气异常清新,峨眉山大量的氧气来自于哪里呢?”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并说明海尔蒙特得出的结论是柳树之所以质量增加,是因为吸收了土壤中大量的水及少量的无机盐,试分析他的结论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册第3单元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第1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技能方面:(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情感态度方面:(1)在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2)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2、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教法:启发法、演示法、讲授法2、学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今天来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得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起。
【导入新课】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二、自主学习,认知体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的增重完全来自于土壤,因此植物增重多少,土壤就减轻多少。
你同意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吗?【海尔蒙特的否定】海尔蒙特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因此设计了著名的“柳树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1页“想一想,议一议”分析:1.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3.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了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因而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气孔,植物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后来在1773年,普里斯特利又做了一个经典实验。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122页,图3-33普里斯特利实验分析:1.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2.有几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空气的成分,直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这一结果。
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释放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释放氧气【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中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实质。
也是本节内容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在处理时,应注意两个实验的处理,如果没有条件完成实验,页要通过媒体让学生看到,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区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并结合课本上的介绍能够距离说出即可。
第三部分是技能训练这部分内容重在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想一想,议一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1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并引发学生思考:1.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2.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二)、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引导阅读教材122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结合相关视频,解决问题: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二、光合作用的产物向学生课件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释放的氧气,立刻重新燃烧起来。
这是氧气助燃的特性),引发问题进行讨论:1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2、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将会有和现象?学生思索回顾: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绿色植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并讨论问题最终得出1.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2.明确二氧化碳、水在教师指导下(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思索讨论并交流表达出讨论结果:三、光合作用的实质结合PPT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24页并结合图3-34回答问题:1.光合作作用的实质是什么?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光反应:水分子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同时生成ATP和NADPH。
-暗反应:利用ATP和NADPH的能量,二氧化碳被还原为有机物,如葡萄糖。
③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气体平衡。
-能量来源: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为植物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互动探究环节安排了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合作交流,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主动提出环保意识。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短文,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2.作业反馈
-在学生提交作业后,我会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对于绘制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作业,我会重点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表示出光合作用的各个步骤和关系,以及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维持作用,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通过实验、模型演示、图像资料和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核心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如:“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整洁,字迹清楚,绘图准确。
2.论文和小组实验报告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避免照搬照抄。
3.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随时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上课前。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分析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使用实验方法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针对以上教学重点,以下是相应的教学设想:
(1)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动画、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设计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素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基本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2.了解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认识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5.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氧气的供应等,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讨论问题:“光合作用在生物圈、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有哪些作用?”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涵盖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应用等方面,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2.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合作用的实际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和反应式,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条件。
2.了解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掌握光合作用中氧气和葡萄糖的产生过程。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如植物生长、氧气供应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光合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3.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精神。
4.深入挖掘光合作用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生物学有着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光合作用这一生物学基础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原理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尚不深入。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提高生物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特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详细机理。
2.掌握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变化的关系。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实验报告撰写。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多样化:结合讲解、实验、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技能方面: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情感态度方面:
(1)在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2)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2、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1、教法:启发法、演示法、讲授法
2、学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得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起。
【导入新课】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
二、自主学习,认知体验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的增重完全来自于土壤,因此植物增重多少,土壤就减轻多少。
你同意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吗?
【海尔蒙特的否定】
海尔蒙特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因此设计了著名的“柳树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1页“想一想,议一议”分析:
1.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3.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
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了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因而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气孔,植物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后来在1773年,普里斯特利又做了一个经典实验。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122页,图3-33普里斯特利实验分析:
1.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
2.有几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
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空气的成分,直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这一结果。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看似简单,但后人做得实验很多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英格豪斯】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过渡】那么,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
先思考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么保证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提示: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2.可以借鉴普里斯特利实验中控制空气流动的方法。
)
2.实验前需要进行怎样的处理?(提示:可以借鉴上节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3.如何检验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提示:可以借鉴上节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一下。
该视频说明了二氧化碳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
我们接下来再通过一个实验来真切看到光合作用确实产生了氧气(提示:氧气的验证方法: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3页的演示实验。
思考:
1.为什么选择金鱼藻做实验材料?
2.该实验是怎样收集气体的?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一下。
该视频说明了光合作用确实产生了氧气。
四、点评解惑,归纳反思
我们跟随着科学家的足迹又配合以一定的实验探究,深入了解了光合作用。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你知道光合作用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吗?
你知道光合作用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吗?请同学们分析125页的技能训练:
1.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2.随着光源距离的变化,本质是谁在发生改变?
3.气泡数目的变化体现了什么的变化?
4.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5.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你能预测出实验结果吗?
五、当堂训练,巩固提升:本节课深入学习了光合作用下面大家来做几个随堂习题,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原料:水、二氧化碳
产物:有机物(淀粉)、氧气
场所:叶绿体
条件:光能
2.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叶绿体
七年级生物(上)教案
【课题】: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学习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揭示目标
导入: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从而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呢?通过本节的学习,将达到以下的学习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布置自学思考题
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每一幅图,对照学习目标及自学思考题在教材中划出重点,要求15分钟后,能独立完成自学思考题,比比看那一组的同学学习效果最好。
自学提纲: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步骤。
2.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意义。
3、解释普利斯特利实验各实验步骤的原因
4、光合作用的公式?
5、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三、先学阶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抽背有关同学的学习情况)同时可采用讨论的形式学习。
四、检测自学效果
师: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步骤
生:
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
原因: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
2、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
(为什么:对照实验)
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
(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
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现象: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
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
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
师: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意义
生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等有机物
条件:光照
场所:叶绿体
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意义:1、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不仅为自己,还为生物圈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师:解释普利斯特利实验各实验步骤的原因
生:
1、蜡烛和兔子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
2、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蜡烛。
3、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兔子。
师:光合作用的公式:
生: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师: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生: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应用。
五、当堂检测书P 121 131。
【修正区】
【教后感】我采用先把理论知识说完,把实验原理说清楚,把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所以需要掌握的要点全部讲清楚,然后再让学生做实验。
这样的安排时间上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学生对于实验所应该得到的实验结果比较容易估算到,对于失败的原因学生也能自己分析。
所以,向这样教学,发现这样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