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电荷传递动力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6
电极电位对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电极反应: O ne R
电极电位为零(即非电极反应)时
阳极反应活化能 W10
阴极反应活化能 W20
阳极反应速度:V1
W10
kCRe RT
KCR
阴极反应速度:V2
W20
kC0e RT
KC0
电极电位为零处的反应速度常数:K keW 0 / RT 27
13
虽然推导K时我们采用了CO=CR的标准体系,但由于K是一 个常数,因此在非标准体系中仍然适用。
K的物理意义:当电极电势为反应体系的标准平衡电势及反
应粒子为单位浓度时,电极反应的进行速度。K的量刚是
cms-1,与速度的量刚相同,因此可将K看做是
时反
应粒子穿过活化能垒的速度。
14
平衡电势与电极电势的电化学极化
6
上两个例子图像不精确,结论无错误
O ne R
如果电极电势增加 Dj 则反应产物的总势
能必然也增大 nFDj ,虽然我们不知
道反应的细节,和反应前后势能变化的具 体形式,还是可以认为阳极反应和阴极反
应的活化能分别减小和增大了 nFDj
后一关系的正确性与假设 反应的细节无关
7
改变电极电势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现还原反应时电子从转移到溶液中的 Fe3+的外层电子轨道上来
阴 极
曲线1+4=曲线2
改变电极电势前电子在 两相中转移时势能的变 化情况。
阳 极
紧密层的电势变化
电子势能变化
上述方法虽然具体易懂, 但采取的图像往往与实 际有一定差别,实际的 电极反应往往不是某一 种电荷离子的转移过程, 也不能认为这种离子所 带的电荷在全部的转移 过程中不变,因此曲线1 和2表示的应该是全部反 应体系的势能变化,而 不是某种离子的势能变 化。
W10 nFj
nFj
i nFkCRe RT nF KCRe RT
W20 nFj
nFj
i nF kC0e
RT
nF KCOe
RT
29
交换电流密度
在平衡电位处,外电路中通过的净电流为 零
此时电极上的还原和氧化过程进行的速度 相等、方向相反
交换电流密度i0 ——平衡状态下单位时间
内、单 位电极表面上所交换的电流 i平 i平 i 0
半对数关系——过电位与外电流的对数成直线;
这是电化学反应为控制步骤时电极过程的特征;
a是常数,与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溶液组成、 浓度及温度有关;
31
a 2.303RT lg i0
nF
电极体系
Fe/1 M FeSO4 Ni/1 M NiSO4 Ag/0.03 M Ag+
Cu/1 M CuSO4 Zn/1 M ZnSO4 Cd/0.01 NCd2++0.8NK2SO4 Pt, H2/1N HCl Hg, H2/1N H2SO4 Pb, H2/1N H2SO4 Zn, H2/1N H2SO4
(或 2.303RT lg i0 ),
nF
交换电流密度i0 (A/cm2)
1×10-8 2×10-9
1.7
9 2×10-5 1.5×10-3 1.6×10-3 7.6×10-13 6.5×10-15 3×10-11
交换电流密度越大过电位越小
32
nFj平
nFj平
KCRe RT KCOe RT
iK
i
i
i0{e
nF Dj
RT
nFDj
e RT }
iA
i
i
nFDj
i0{e RT
nF Dj
e RT }
38
讨论
iK
i
i
i
0{e
nF Dj RT
nFDj
e RT }
iA
i
i
nFDj
i0{e RT
nFDj
e RT }
仅仅根据外电流的大小,还不能决定电化
学极化的大小;
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外电流与交换 电流的相对大小。
i0
nFj平
nF KCRe RT
nFj平
nF KCOe RT
30
交换电流密度
i0与电极体系的性质、溶液的浓度、温度有 关
对于给定反应,在电极材料、表面状态、 溶液浓度和温度都不变的情况下,i0是一个 常数
对于同一反应,电极体系不同,i0也不同, 而且数值可以相差很大
电极反应可逆性的象征
的电极; 极端情况——“理想极化电极”——当i0=0时,则
不需要通过外电流(即无电极反应)也能改变电 极电位; 第四章中研究双电层构造时用的电极应该近似于 “理想极化电极”。
42
电化学极化动力学公式 iK
i
i
i
0{e
nF Dj RT
nFDj
e RT }
iK很大且iK>>i0时
iA
i
i
nFDj
阳极和阴极在电势坐标零点处反应的活化能
8
9
j与lg ia、lg ic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ia,ic是阳极反应与阴极反 应的绝对反应速度相当
的电流密度,不能将这
种电流值与与外电路中
可以测量仪表测量的电 流I混为一谈,更不能误 认为是电解池阳极和阴 极上的电流。
10
电化学步骤的基本动力学参数
如果选用氧化还原平衡电势 j 平 作为电势标的零点,则电极电势 的数值就表示电极电势与体系平衡电势之间的差别。称为超电势
21
22
浓差极化对电化学反应速度和极化曲线的影响
前几部分我们均假设电极体系的净电流密度比极限扩散电 流密度小的多,因此电极表面上不出现浓差极化的现象, 当极化电势增大时,电流密度随之指数地增长,其数值最 终接近极限扩散电流的数值。这时就不能忽视浓度极化的 影响了。
cis
ci0 (1
I Id
)
电化学极化 浓差极化
i0{e RT
nFDj
e RT }
iK
iBiblioteka Baidu
i
i
i0e
nF Dj RT
ln iK
ln i0
nFDj
RT
Dj
2.303RT
nF
lg
i0
2.303RT
nF
lg iK
令 a 2.303RT lg i0 , b 2.303RT
nF
nF

Dj(正值) a b lg iK
Tafel关系 43
2
6.1 电极电位对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电化学反应——电子转移步骤 电极电位对该步骤反应速度的影响主要是
通过影响反应的活化能来实现 与一般的化学反应相似,只有那些能量超
过活化能的反应粒子才具有进行电化学反 应的能力
W
V ∝e RT
3
改变电极电位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银电极与AgNO3水溶液相接触
第6章 电荷传递动力学
电化学极化
电化学极化
因电化学步骤的缓慢造成电极电位偏离平 衡位置的现象;
电化学极化的实质是通过改变电极电位来 改变电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直接影响 电极反应的速度;
电化学极化比浓度极化对电极反应速度有 更强的影响;
在讨论电化学极化的规律时,假设浓差极 化的影响已完全消除。
电化学极化动力学公式
同理
nFDj
iA i i i0e RT
ln
iA
ln i0
nFDj
RT
Dj
2.303RT
nF
lg
i0
2.303RT
nF
lg iA
令 a 2.303RT lg i0, b 2.303RT
nF
nF
则 Dj(正值) a b lg iA
Tafel关系
44
关于Tafel关系的说明
2.303RT
lg
i
nF
nF
35
36
6.2 稳态时电化学极化的动力学公式
平衡电位,不极化,外电流等于0
i i i0
极化,非平衡,外电流不等于0
ii
37
Butler-Volmer公式
描述电子转移步骤的稳态电流密度(外电 流)与过电位之间的关系式
由于电化学极化产生的过电位称为活化过 电位
无论通过多大的电流也不会引起电化学极化
参比电极在使用的电位范围内,应该具有“不极 化电极”的性质。
40
41
阴极极化电流远大于交换电流(iK>>i0)
两项数值悬殊; 过电位很大,即:当i0很小 时,只要电极上通过
小的阴极电流就能使电极电位发生大的变化; 这种电极称之为“易极化电极”、“可逆性小”
决定Id的因素与决定i0的因素不同, 除了与浓度有关外,两者之间还 存在不确定的关系。
23
1
超电势完全由电化学极化引起
2
超电势完全由浓度极化引起
3
任何一项都不能忽略,但还是一项起作用,I较小时电化
学极化影响大,I较大是浓差极化影响比较大
4
不发生极化,电极上基本保持不通电的状态
24
阳极活化能 W1 W1 nFDj nFDj W1 (1 )nFDj W1 nFDj
电极上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形式是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 的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总有一方构成矛 盾的主要方面,并决定整体电极的动力学性质(电流密度、 电极电势等),但矛盾的次要方面仍然存在,并或多或少地 对电极反应有一些影响。对立双方也可能处于平衡对持状态, 此时体系处在平衡状态。
平衡电势
当体系处于平衡态时
1a——Ag+ 自晶格中逸出时的位能变化 1b——Ag+脱离水溶液时的位能变化
用外电流将电极电位改变Dj
阳极化
假设yl电位没有变化
4
Ag+自水溶液逸出 时的势能变化
改变电极电势后 Ag+在两相转移时 势能的变化情况
附加的银势能 的变化
紧密层电势
银自晶格中逸出时的势能变化
5
Fe3 e Fe2
有两个极端(阴极极化为例):
阴极极化电流远小于交换电流(iK<<i0) 阴极极化电流远大于交换电流(iK>>i0)
39
阴极极化电流远小于交换电流(iK<<i0)
两个大数之差; 过电位很小,即:当i0很大时,电极上可以通过
较大的外电流,而电极电位变化不大; 这种电极称之为“难极化电极”、 “可逆电极”; 极限——“理想可逆电极”或“理想不极化电极”
电极电位对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将反应速度用电流密度表示
i 0 nF KCR i 0 nF KC0 j0时相应于单向绝对反应速度的电流密度
28
电极电位对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改变电极电位 Dj j 0 j
对应活化能改变
W1 W10 nFDj W2 W20 nFDj
电流密度
取对数后整理
j平
RT nF
ln
K K
RT nF
ln CR CO
j0
'
RT nF
ln CR CO
由动力学导出的平衡电位公式
与热力学导出的能斯特公式基本一样
差别只是用各物质的浓度而不是活度
可以忽略其差别,因为误差不大
33
另一种表示
nF (j平 Dj )
i nFKCRe RT
nFj平 nFDj
则无论通入多大的净电流也不会引起电化学极 化,这种电极称为理想可逆电极,或理想不极化电极。参比 电极应当具有不极化电极的性质(交换电流密度明显大于输 入电流密度)
19
完全忽略其中一项 仅由较大的一项单 独决定。
20
当 值很小时,即使通过不大的电流也能使电极电势发生较 大的变化。这种电极称为极化容量小,或易极化电极。若 则不需要通过电解电流也能改变电极电势,因而称为理想极 化电极。
阴极活化能
W2 W2 nFDj
25
结论
改变电极电位后(阳极化),阳极反应的 活化能降低,因此阳极反应速度会相应地 增大;
阴极反应的活化能增大,阴极反应速度将 减慢。
、分别表示电极电位对阴极和阳极反应
活化能的影响程度,称为阴极反应和阳极 反应的“传递系数”(对称系数/迁越系数)
FDj FDj FDj
11
从传递系数 , 和平衡电势下
的交换电流密度 i0 可求任意电势
下的绝对电流密度。 传递系数主要决定于电极反应的 类型,与反应粒子浓度关系不大,
却与反i0应的体系中各种组分的浓 度有关。如果用 表示i电0 极反
应的动力学性质,就必须说明反 应体系中各种离子反应的浓度, 显然不方便
12
标准平衡电势
,不出现宏观的物质变化,
即没有净反应的发生,但此时微观的物质交换仍然进行,
正反两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
15
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都可以推导出同一结果,不同的电极 表面 的值可以大不相同。
16
电极电势的电化学极化
若体系处于平衡电势下,则
,因而电极上不会发生净
电极反应,发生净电极反应的必要条件是正反方向反应速度不
同,
这时流过电极表面的净电流密度为
17
当电极上有静电流通过时,由于
故电极上的平衡状
态受到了破坏,并会使电极电势或多或少地偏离平衡数值,
这种情况就称为电极电势发生了电化学极化。
决定电化学极化的数值的主要因素是静电流与交换电流的大小:
18
若 很大,则电极上可通过很大的净电流密度而电极电势 改变很小,这种电极常称为极化容量大,或难极化电极,由 于这种电极通过外电流时正反两方向的数值仍然几乎相等, 可称为电极反应的可逆性极大。
nFKCRe RT e RT
nF Dj
i0e RT
nF (j平 Dj )
i nFKCOe RT
nFj平 nFDj
nFKCOe RT e RT
i e0
nFDj RT
内电流!!! 34
半对数关系
Dj
2.303RT
lg i 0
2.303RT
lg i
nF
nF
Dj
2.303RT
lg
i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