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详细介绍
安史之乱的性质介绍
安史之乱的性质介绍安史之乱是唐朝与叛军之间的战斗,叛军方面包括回纥兵、安史叛军汉人、契丹、室韦、胡等杂合军队,虽然唐朝最终获胜,但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安史之乱的性质介绍,希望你喜欢。
安史之乱的性质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
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
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起了象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睢阳等的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安史之乱是唐朝平叛与复兴的起点的原因十一月十五日,玄宗派刚刚入朝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募兵六万,去防守东都。
同时,他又采取了一系列部署:以郭子仪取代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派右羽林大王承业为太原尹,避免这两镇落入安禄山亲党之手。
同时,他任命儿子荣王李琬为元帅,曾在西域屡建奇功的名将高仙芝为副元帅,带着在长安临时拼凑起来的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开赴陕郡(今河南陕县)。
然而,叛军前进的速度非常惊人,十二月初,已进抵黄河北岸,灵昌(滑州,今河南滑县)、陈留(今河南开封)等地相继沦陷,叛军直逼东都。
一经交手,封常清就发现他临时招募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根本不是范阳虎狼之师的对手,只能连连败退。
到十二月十三日,洛阳就落入了安禄山叛军之手,封常清率残部与高仙芝会合之后,退往潼关,并组织起坚固的防线,暂时稳住了阵脚。
高仙芝和封常清都是一代名将,他们退保潼关的决策,在当时无疑是合理而明智的。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唐玄宗却听信了监军的宦官边令诚的一面之词,认为他们不战而退,竟然下令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处死。
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文书中,保留着封常清在临死之前呈给玄宗的《谢死表》,其中先分析战况,希望朝廷能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有清晰的认识,最后说:“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安史之乱详细介绍精讲课件
安史之乱加剧了唐朝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加大,民不聊生。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地方割据的形成
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势力增强,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对中 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族关系的改变
安史之乱后,唐朝对边疆民族、西北地区的控制力减弱,为各民族 的自立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文化艺术的推动
安史之乱后,文化艺术逐渐走向世俗化、个性化,推动了文化艺术的 繁荣和发展。
唐朝的军事制度
募兵制
唐朝实行募兵制,军队主要由职 业军人组成,战斗力较强。
节度使制度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制度逐渐形成 ,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成为 地方势力割据的隐患。
边疆防御体系
唐朝中后期,边疆防御体系逐渐削 弱,边疆地区的安全受到威胁。
02 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禄山的崛起
出生背景
安禄山出生于边疆地区,早年生 活贫困,后因机缘巧合成为军人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2
世界贸易的改变
安史之乱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 路,推动了世界贸易的重心向东方转移。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安史之乱后,伊斯兰教在中国西北地区得到了更 广泛的传播,影响了中国穆斯林的形成。
3
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安史之乱后,世界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 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逐渐上升。
。
安史军队分裂
02
由于内部矛盾加剧,安史军队战斗力下降,被唐朝军队逐个击
破。
覆灭
03
763年,史朝义自杀,安史叛乱宣告结束。
04 安史之乱的影响
对唐朝的影响
政治动荡
安史之乱导致了唐朝政治的动荡和中央集权的削弱,使唐朝由盛 转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知识点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公元755年,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安史之乱爆发。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安史之乱的原因:
(1)政治腐败: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军事举措失当:各地节度使享有军权、行政权和财权,势力膨胀;
(3)社会矛盾激化。
3.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战乱不断,人民赋税繁重,无法忍受,黄巢率军起义,并占长安,建立政权,给了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4.唐朝灭亡:朱温于907 年建立了后梁,至此唐朝灭亡。
5.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经历了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6.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1)北方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
(2)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经历的诗人
安史之乱经历的诗人原文:《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衍生注释:“国破”指国都长安沦陷。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能抵得上万两黄金。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描绘了国都沦陷后的破败景象,春天来了,城中却杂草丛生。
诗人因感伤时事,看到花开都落泪;因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心惊。
战火已经持续了很久,一封家书简直珍贵无比。
最后写自己因忧愁而白发稀疏,连簪子都快插不上了。
整首诗意境深沉,充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家人的感情。
三、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四、运用片段:“那天我在街头,看到四周的萧条,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和眼前的景象是多么相似啊!战争带来的破坏,让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吗?”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衍生注释:“剑外”指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青春”指春天。
二、赏析:此诗开篇写诗人忽闻捷报,喜极而泣。
接着写妻儿的喜悦,自己也胡乱收拾诗书,欣喜若狂。
然后想象在白日里纵情高歌痛饮,趁着春天结伴还乡。
最后连用四个地名,表现归心似箭。
全诗情感奔放,节奏明快,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三、作者介绍: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颠沛流离,饱尝战乱之苦。
他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四、运用片段:“当听到那个好消息时,我简直就像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一样,‘初闻涕泪满衣裳’,兴奋得手舞足蹈。
这种喜悦,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难道你们能体会不到我此刻的心情吗?”原文:《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古诗两首背景介绍
《古诗两首》背景资料:杜甫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
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
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晋大将、著名学者杜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修文馆学士;父亲杜闲,做过朝议大夫、奉天令。
杜甫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读书、壮游(35岁以前);长安求职(35-44岁):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陷贼与为官(44-48岁):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漂泊西南(48-59岁逝世):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
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
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今存诗1400余首,文21篇。
历代杜诗校注批点本约550多种,现存170余种。
现存最早的杜集是宋王洙本、九家注本等。
清人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最为详尽。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杜集里也有一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的感情也较为淡泊,比较突出的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
杜甫在长年的转徙流离之后,到了成都,建立草堂,开辟田亩,得到暂时的休息,因此对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动态进行了细腻的观察,感到无限的热爱,具有深刻的体会。
如《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从诗题上就可以想象出杜甫当时的心境。
王维个人简介范文
王维个人简介范文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o jie),人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赋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某某某。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某某某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某某某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某某某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安史之乱简要介绍
安史之乱简要介绍一、安史之乱的背景1. 政治方面- 唐朝在开元盛世之后,政治逐渐腐败。
唐玄宗后期怠于政事,将朝政大权交予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
李林甫为巩固自己的权势,排斥异己,打压朝中正直之士,导致朝廷内部矛盾重重。
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潜在因素。
2. 经济方面- 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
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
而贵族、官僚和富商却大量占有土地,贫富差距悬殊。
虽然唐朝前期经济繁荣,但到后期,这种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逐渐凸显,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加剧。
3. 军事方面- 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兵农合一。
但随着时间推移,府兵制逐渐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
募兵制下,士兵由国家招募并长期服役,这使得军队与将领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同时,为了防御边疆,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多个节度使,赋予他们较大的军事权力。
节度使不仅掌握大量军队,还兼管当地的民政和财政,势力逐渐膨胀。
安禄山一人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具备了发动叛乱的军事力量。
二、安史之乱的经过1. 叛乱爆发-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叛乱。
安禄山率领15万叛军南下,由于唐朝内地多年没有战事,军备空虚,叛军一路势如破竹。
很快,河北地区的郡县纷纷沦陷。
2. 叛军进军路线- 安禄山叛军从范阳出发,渡过黄河,迅速攻占了洛阳。
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接着,叛军继续西进,逼近长安。
唐玄宗命哥舒翰率大军镇守潼关,哥舒翰坚守不出,本可阻挡叛军西进。
但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强令哥舒翰出关迎敌,结果哥舒翰兵败被俘,潼关失守。
3. 长安沦陷与玄宗出逃- 潼关失守后,长安失去了最后的屏障。
唐玄宗惊慌失措,带领杨贵妃、杨国忠等少数亲信仓皇出逃。
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士兵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处死杨贵妃。
唐玄宗无奈,只得赐死杨贵妃。
之后,唐玄宗逃往成都,太子李亨则北上灵武。
李白人物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轶事典故李白搁笔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
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
”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友挚情●重访江东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
诗人李白(详细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轶事典故诗友挚情重访江东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
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汪伦之情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阳冰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
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
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
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
安史之乱详细介绍
安史之乱详细介绍一、背景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内战,发生在唐朝时期的755年至763年,又称为安史之祸。
这场内战的参与方是唐朝政府和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反叛将领。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唐朝的式微和中央集权的动摇。
二、起因安史之乱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唐朝开元年间,这时的唐朝已经进入了全盛时期。
然而,唐朝政府腐败严重,官员贪污受贿,军队裁决压迫百姓,社会不稳定。
另一方面,边境地区的蕃族也感到不满,特别是东北边境的契丹、吐蕃和回纥等少数民族,他们对唐朝朝廷的统治感到不满。
三、安禄山的叛乱唐朝朝廷在控制边境地区时,任命了安禄山为河北、河东地区的安抚大使。
然而,安禄山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并与史思明结成反叛同盟。
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叛,吞并了大片的领土,包括河东、河北和洛阳等重要城市。
他的叛乱行动使得整个中国的中央政权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安禄山的叛乱对唐朝政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朝廷派出了许多军队进行镇压,但都以失败告终。
据史书记载,安禄山拥有庞大的军队,旗下有精锐的步兵和骑兵,他巧妙地利用战术,征战沙场,成为了唐朝政权的威胁。
四、史思明的援助史思明是突厥人,曾经任命为唐朝的边防将领。
然而,安禄山的起义促使史思明也加入了叛乱行动,他率领自己的军队支援安禄山。
安史之乱因此转变成为了两个反叛势力对抗唐朝中央政权的战争。
史思明的加入使得安禄山的势力进一步壮大,他们攻占了长安等重要城市,并逼迫唐玄宗逃亡至四川。
安禄山和史思明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双方开始对抗并争夺控制权。
这为唐朝复兴的机会提供了一线的希望。
五、军队的压力安史之乱期间,唐朝政府不断派遣军队进行镇压,但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唐朝政府对于军队的指挥失误,战略决策的错误以及军队士兵的不稳定都负有一定的责任。
另一方面,唐朝政府为了增加军队的数量,进行了动员,但这反而导致了社会的动荡,百姓的负担加重。
安史之乱期间,中原地区的社会秩序严重受损,军队的行为越来越残暴,百姓不得安宁。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安史之乱详细介绍精讲课件
唐朝地方节度使制度的 改革与加强
唐朝中央集权的恢复与 重建
社会秩序的恢复与经济 的复苏
安史之乱的后遗症与影响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的影响 安史之乱对外交关系的影响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安史之乱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05
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唐朝政治体制的问题与反思
官僚体制的腐败
唐朝后期官僚体制腐败,官员们贪污受贿、营私舞弊,严重削弱 了政府的统治能力。
宦官专权
唐朝中期以后,宦官势力逐渐膨胀,把持朝政、排斥异己,导致了 政治局势的动荡。
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问题
唐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地方节度使权力日益扩大 ,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唐朝的政治与经济背景
政治制度
唐朝沿袭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但此时的三省已经有了较大 的变化。门下省和尚书省在贞观年间被废,中央只有中书省 和门下省。这种变化使得皇权得到进一步集中,为安史之乱 的出现提供了政治基础。
经济状况
唐朝在开元年间达到了盛世,但与此同时,土地兼并现象也 日益严重。豪强地主通过兼并农民的土地,使得小农经济逐 渐破产。这种经济状况为安史之乱的出现提供了经济基础。
叛乱时间
安禄山的叛乱发生在唐玄 宗天宝十四载(755年) 十一月。
唐朝的反击与安禄山的进攻
唐朝的应对
唐朝在安禄山起兵后,迅 速调集军队进行反击,但 初期效果不佳。
安禄山的进攻
安禄山率领的叛军在短时 间内占领了多个城市,并 对长安和洛阳两都发起了 攻击。
杜甫的人生四个阶段详细介绍
杜甫的人生四个阶段详细介绍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1、家庭出身与早期教育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杜审言。
他自小家庭环境优越,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自幼好学,七岁便能作诗,如“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展现出早慧的文学天赋,且少年时就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漫游经历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后世并称泛指山西临猗一带晋国故地)。
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之后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他便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在这期间,他还与李白相遇,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厚友谊。
这一时期他的生活相对安定富足,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1、仕途坎坷杜甫到长安谋官,先参加科举考试,然而权相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导致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他也未能幸免。
科举之路行不通后,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转走权贵之门,投赠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个小官。
2、诗歌创作与思想转变在这十年困苦生活中,他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他开始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1、战乱遭遇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独自去投奔肃宗,中途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在被俘虏期间,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创作了《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2、为官经历与被贬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
但由于他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管事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于中国唐朝历史的简介
关于中国唐朝历史的简介唐朝历史从618年唐⾼祖李渊称帝建⽴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共289年。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唐朝历史相关资料,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唐朝历史可以概略分成数期,⼤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
初唐时国⼒强盛,唐太宗时期国⼒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
[1]唐⾼宗时期击败西突厥、⾼句丽等强敌,建⽴永徽之治。
唐⾼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主政治达到⾼峰。
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命⽽复辟。
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年之久。
唐贞观⼆⼗三年(公元649年),⾼宗李治即位。
永徽六年(公元657年)⼀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事,以洛阳为东都。
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洛阳了。
唐朝开元时期宰相张九龄:三年⼀上计,万国趋河洛,以及唐朝著名诗⼈韦应物的《登⾼望洛城作》:雄都定⿍地,势据万国尊。
描述了⼤唐盛世,万国来朝的景象。
[2]唐⽞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
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
唐朝时期,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
唐朝都洛阳的有唐⾼宗、中宗、睿宗、⽞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755年,安禄⼭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爆发了唐末民变,其中黄巢之乱破坏江南经济,使唐朝经济完全⽡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镇割据,唐室最后被藩镇朱全忠控制。
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
朱全忠建国梁,史称后梁,进⼊五代⼗国时期。
[3]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
下⾯我们简单介绍⼀下唐朝历史过程。
618年,李渊建⽴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城,后来⼜设洛阳为东都。
公元7世纪时,唐朝的疆域范围直抵中亚内陆。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开始⽇渐衰落。
⾄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唐朝共延续了289年。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资料介绍
[键入文字]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资料介绍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 年12 月16 日至763 年2 月17 日) 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战争背景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经济矛盾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
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
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
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
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
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1。
唐朝名将王忠嗣生平简介
唐朝名将王忠嗣生平简介王忠嗣,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渭南市华州区)。
唐朝名将,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名将王忠嗣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王忠嗣简介王忠嗣简介指出他出生于706年,是唐朝将领,被世人称为中唐第一名将。
曾是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镇的节度使,后来又被封为清源县公。
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将领典例,最终唐玄宗听宰相李林浦谗言对王忠嗣处以极刑,并贬为太守,王忠嗣第二年就死去,年仅45岁。
王忠嗣简介介绍了王忠嗣的各种事例,他9岁时其父丰安军使王海滨在松州保卫战中战死,王忠嗣被送入宫中抚养,被唐玄宗收为义子。
开元十八年任兵马使,开始随军征战,率300轻骑兵成功偷袭吐蕃,杀敌数千,一战成名。
开元二十六年率十万大军北出雁门关征伐契丹,大败契丹使其全军覆没。
又于天宝初年击败乌苏米施可汗的部落,并取其首级回到长安。
在当时吐蕃对王忠嗣闻风丧胆,天宝元年王忠嗣率军与吐蕃军队战于青海湖并大败吐蕃,吐蕃也因此降唐。
王忠嗣因此被称为中堂第一大将。
王忠嗣简介还突出强调在成名后他与宰相李林浦不合,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决定让王忠嗣率军攻打吐蕃石堡城,王忠嗣觉得石堡城易守难攻不宜进攻,唐玄宗却不听谏言、依旧令其进攻。
王忠嗣自然大败而归,加上李林浦向唐玄宗进谗言,王忠嗣被处以极刑,后被贬职为汉阳太保,一年之后死于此地,从此唐朝一代名将陨落,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满朝忠臣无不伤心落泪。
王忠嗣与安史之乱王忠嗣安史之乱分别是唐朝一代名将和史思明与安禄山组织的与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大型内战。
安史之乱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玄宗因年事已高丧失向上求治的精神,奸相李林浦又口蜜腹剑,在朝时间更是长达19年之久,国政一直由他与杨国忠把持,唐朝的政治因此越来越腐败,才使得安禄山等人有机可乘。
王忠嗣安史之乱原本是没有什么关联的,但是王忠嗣在749年被奸相李林浦陷害后病死,王忠嗣安史之乱都是与李林浦有着密切关系的,可以说是李林浦害死了王忠嗣,使唐朝失去了当时最强的将领,又因为李林浦的腐败造成了安史之乱。
唐朝都护府介绍
唐朝都护府介绍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如今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
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下面是。
唐朝都护府:安东① 安东都护府,属河北道。
总章元年668九月平高句丽,得城一百七十六,十二月分其地为羁縻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以统之。
初置时辖境西起辽水,南尽高句丽故土,东北有原依附于高句丽的诸部地。
不久由于高句丽民众的剧烈反抗,都护府迁治辽东,鸭绿水南岸之地遂放弃。
圣历元年698粟末部建震国渤海国初称于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忽汗水今牡丹江流域,都护府辖境乃限于辽东地区。
开元十四年726 安东都护薛泰请于黑水最大部落置黑水都督府,其余各部置州,朝廷置长史监领,辖境乃扩大至黑龙江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都护府迁治辽东后,或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或治新城今辽宁抚顺东北,圣历元年改都护府为都督府,神龙元年705复为都护府,以幽州都督兼领都护。
开元二年又迁至平州今河北卢龙,十一年再迁燕郡故治今辽宁义县。
天宝二年743复移于辽西故郡城今辽宁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
开元七年置平卢节度使兼领安东都护。
安史之乱时,平卢节度南迁青州,都护府遂废。
唐朝都护府:安北②安北都护府粗体字为历次所改之名,下同,属关内道。
贞观二十年唐破薛延陀后,铁勒诸部内附。
次年正月置瀚海回纥部、燕然多滥葛部、金微仆骨部、幽陵拔野古部、龟林同罗部、卢山思结部六都督府,皋兰浑部、高阙斛薛部、鸡鹿奚结部、鸡田阿跌部、榆溪契芯部、林思结别部、颜白部七州,各以部帅为都督、刺史,旋设燕然都护府以统之。
八月,铁勒诸部中最远的骨利部来附,置为玄阙州。
后又以结骨、葛逻禄诸部置坚昆、阴山、大漠、玄池等都督府和浑河、狼山等州,均归燕然都护府统领。
都护府治故单于台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乌加河北。
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蒙古人民共和国全部、俄罗斯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和安加拉河、贝加尔湖周围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元二年(759)三月,史思明援救安庆绪,一战击溃九节 度。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 上元二年(761)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结束。
-
3 藩镇割据
《旧唐书》卷一四三《李怀仙传》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
5
盛世危言:安史之乱
▪ 天宝政局 ▪ 安史之乱 ▪ 藩镇割据
-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玄宗“高居无为” 宰相权力过于集中: 李林甫 杨国忠 军事上“外重内轻”,重用蕃将
太
真
-
上
马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
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唐会要》卷七二《军杂录》 “天宝末,天子以中原太平,修文教,废武备,销 锋鏑,以弱天下豪杰。……不肖子弟为武官者,父 兄摈之不齿。唯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示 不复用,人至老不闻战声。六军诸卫之士皆市人白 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 铁,日以寝斗,有事乃股栗不能授甲”。
臣,实非王臣也。
唐代后期,部分藩镇长期保持半独立 的状态,割据一方,被称为“藩镇割 据”。 割据的主要特征主要是节度使父死子继,自己任 命官吏,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籍,不输贡赋。边疆地区设 置的节度使在内地大量设立。按照与唐中央的关 系,这些节度使可以分为三类。
河北地区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
《唐语林》卷三 “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
重用蕃将、委以重权
范阳节度使 平卢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朔方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 安西节度使
安禄山
安思顺 哥舒翰 高仙芝
-
粟特
突厥 突骑施
高丽
• 2 安史之乱
天宝十载(751),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河 东节度使,一人专制三道,掌握军队15万以上,控 制了今东北、华北、山西广大地区。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发兵15万,以讨 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
-
灵武
成都
马嵬驿长安
天宝十五载(756)正月, 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 “大燕”。
同年六月,叛军攻破潼关, 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发 生马嵬兵变,唐玄宗七月抵 达成都
同年七月十二日,唐肃宗即 位于灵武,尊玄宗为上皇天 帝,年号至德。
-
天宝政局与安史之乱
明 皇 幸 蜀 图
安史之乱
-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为子安庆绪所杀。 九月,收复长安。 十月,收复东京洛阳,安庆绪退守邺城。
“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
东南地区 中央直接控制,为唐后期
立国之根本
中原、西南、 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
西北地区
擦,但未达到割据的程度
-
天宝政局与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