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 考研】习题五 油气藏类型分析

合集下载

油气藏类型、典型的相图特征和识别实例

油气藏类型、典型的相图特征和识别实例

两相区 气相区
当压力降到等于泡点压力时, 体系将出现第一批气泡,此压力 又称为该烃类体系的饱和压力, 所以泡点线又称为饱和压力线。
CCTb为 露 点 线,它是 气 相 区和两相区的分界线,该线代表 气 相 体 积 百 分 数 为 100 % , 当 压 力升高到露点压力时,体系会出 现第一批液滴。
二、多组分系统的相态特征
50
地层压力,MPa 地层温度, ℃ 饱和压力, MPa 地面原油相对密度 气油比, m3/m3 体积系数 收缩率,%
150
50.81 125 33.69 0.779 767.4 3.183 68.6
250 温度(℃)
3、凝析气藏
三、典型的油气藏相图特征
气藏温度介于临界温度与临 界凝析温度之间。气藏压力位于 包络线之外,原始状态(点1)下 烃类体系以单相气体存在,为气 藏。
选择最佳分离条件。通常规定两级分离。第一级分别实验四个分离压力,
分离温度参照原油性质和油田分离器实际温度确定;第二级分离压力和
温度均为大气条件(油罐条件)。
四、油气藏流体物性分析
现场分离过程
矿场多级脱气流程示意如图所示。 图a为二级脱气,第二级平衡压力为大气 压力,第一级平衡压力高于第二级。图b 井 流 为三级脱气,此时第三级为大气压力, 第二级、第一级压力依次提高。
I点的压力即为油藏泡点 压力或饱和压力——饱和油 藏。
L点代表一个有气顶的油 藏。由于气、液两相的重力分 离作用,原始状态下气体积聚 于油藏构造高部位,形成气顶。
二、多组分系统的相态特征
油气藏的相图
凝析气藏: A点所代表的体系为凝析气藏,
它的特点是:原始地层压力高于临 界压力,而地层温度介于临界温度 与临界凝析温度之间,A点位于等 温反凝析区的上方。

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研究

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研究

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研究油藏开发是对地下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开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地质类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为油藏的地质类型,会直接影响到开发的难度、工艺、成本以及开采效益。

本文就探讨一下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

一、油藏地质类型油藏有多种不同的地质类型,主要包括沙岩、碳酸盐岩、页岩和砂岩等。

每种地质类型都有其特殊的性质和特点。

1、沙岩油藏沙岩油藏主要是由石英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的。

在沙岩油藏中,油气主要储存在孔隙和裂缝中。

沙岩油藏多分布在陆相盆地和海岸沉积环境中。

2、碳酸盐岩油藏二、油藏开发难度不同的油藏地质类型,开发难度也会不同。

其中,碳酸盐岩油藏和页岩油藏的开发难度比较大。

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因为碳酸盐岩的特殊性质。

碳酸盐岩的孔隙和溶洞分布不均,而且孔隙和溶洞连接性比较差,导致油气的流动性较差。

此外,碳酸盐岩油藏在地质构造和层序上复杂,开发难度也相对较大。

页岩油藏的开发难度更大一些,主要是因为页岩具有无法见孔和裂缝网络的特点,导致其渗透能力非常差,而且开采难度和成本较高。

不同的油藏地质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工艺。

沙岩油藏主要采用常规油田开发技术,包括地面注水、人工压裂、水平井等技术。

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工艺包括注水、酸压裂、气体气液替代等技术。

四、油藏开采成本和效益沙岩油藏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因为沙岩油气储层渗透性较好,开采难度较低。

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碳酸盐岩的孔隙和溶洞分布不均,导致采收率相对较低。

页岩油藏的开采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开采难度大,需要采用复杂的技术手段,而且未来价格和供需关系也难以预测。

综上所述,油藏开发地质类型问题对于油田的开采效益、开发成本以及开采难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油藏的地质类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评估,以保证油气资源的开发能够取得最优的效果。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类型

原始 气油比(m3/t)
临界 态油 气藏
临界态油气藏 近临界态油藏(高 挥发性) 轻质油藏 常规油藏
轻度重质油藏
油藏 中度重质油藏
<35
微量气
液相
液相
气液
气液
黑色
黑色
>0.87
0.9~1.0
30~100
100~4000
20
71
重度重质油藏
基本无气
液相
气液
黑色
>1.0
>400
沥青质油矿
无气无液
固相
固相
黑色
>1.0
>90
7
二、分类原则及分类方案
分类原则: 科学性---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 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实用性---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 开发工作,简便实用。 分类方案: 按圈闭成因分类: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 复合。
8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2
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 层、岩性和水动力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 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可称之为复合圈闭。 在其中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
13
油气藏分类表
14
油气藏分类表(续表)
15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1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 异。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 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 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 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油气藏类型解读

油气藏类型解读

(四)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成因:由地下塑性物质活动的结果。在特殊的沉积环境中,坳陷内可堆积巨 厚的盐岩、膏岩和泥,它们在地下高温、高压下一般呈较强的塑性。在上 覆不均衡重力负荷或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蠕动,可在上覆地层 薄弱地带发生底辟上拱,使上覆地层发生变形,形成底辟拱升背斜圈闭。 特点是背斜轴部往往发育地堑式或放射状断裂系统,顶部陷落,断层将其复 杂化。甚至有的在宏观上呈背斜形态,但具体到油气聚集单元往往已没有 完整的背斜圈闭,而是被断层分割成众多的半背斜或断块圈闭。例如我国 渤海湾盆地的东辛油田、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 (五)滚动背斜油气藏 形成机理:沉积过程中,由于张性断层的块断活动及重力滑动,边沉积边断 裂,堆积在同生断层下降盘上的砂泥岩地层沿断层面下滑,使地层产生逆 牵引(与正牵引比较),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滚动背斜”圈闭。 特点:多为小型宽缓不对称的短轴背斜,近断层一翼地层倾角较陡,远离断 层一翼平缓,轴向近于平行断层线,常沿断层呈串珠状分布,背斜高点距 离断层较近,且高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其偏移的轨迹大体与断面平行。主 要分布在断陷盆地靠近边界断裂一侧,沿断层走向,呈串珠状分布。我国 渤海湾盆地已发现相当数量的该类油气藏。
W E
0
海 拔 m
- 50 0
J
- 10 00
- 15 00
气水
界面 气水 界面
2 2
1
S
2
(二)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由于基底断块热隆升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构造 圈闭油气聚集。
特点: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常呈穹窿状。主要分布 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常呈组或带出现,形成长垣或大隆起带。 (三)披覆背斜油气藏 这类背斜是由地形突起及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 形成机理: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有各种地形突起,由结晶基岩、坚硬致密 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组成。当其上有新的沉积物堆积后,这些突起部 分的上覆沉积物一般较薄,而其周围的沉积物较厚,因而在成岩过程中, 由于沉积物厚度和自身重量的不同,所受到的压实程度不同,结果便在 地形突起(潜山)的部位,上覆地层呈披覆隆起形态,形成圈闭。这种 构造也有人称为披盖构造或差异压实背斜。 特点:形态一般为穹隆状,顶平翼稍陡,闭合度和幅度下大上小,两翼倾角 下大上小。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

第一节油气藏的类型第二节油气聚集单元第三节油气资源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主要内容第五章油气聚集类型及分布规律▲油气藏的分类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其它类型油气藏▲油气藏基本类型第一节油气藏的类型一、构造油气藏大类类亚类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差异压实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牵引背斜油气藏断鼻油气藏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多断层切割的断块油气藏断层油气藏断层线、等高线与岩性尖灭线共同配合形成裂缝性油气藏盐体刺穿接触油气藏泥火山刺穿接触油气藏构造油气藏刺穿接触油气藏岩浆岩体刺穿接触油气藏1、背斜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称背斜圈闭。

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称为背斜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在世界油气勘探史上一直占最重要的位置,也是石油地质学家们最早认识的一种油气藏类型。

J.D.Moody等人(1972)统计了世界上最终可采储量在7100万吨(5亿桶)以上的189个大油田,其中背斜油藏占总数的75%以上。

类挤压背斜油气藏:指在由侧压应力挤压为主的褶皱作用下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1)挤压背斜油气藏—与挤压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主要特征:▲常见于褶皱区▲两翼地层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高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常伴有逆(冲)断层一般在地台区较为常见,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

基底活动使沉积盖层发生变形,形成背斜圈闭。

(2)与基底隆起(升降)有关的背斜油气藏在沉积过程中,由于基底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构造中的油气聚集。

主要特点:★一般表现为宽缓背斜、大隆起、长垣;★两翼地层倾角平缓,且向上更趋平缓;★闭合高度较小;★闭合面积较大(与褶皱区比较);★可发育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层,但数量较少。

圈闭成因:地下塑性物质活动的结果。

坳陷内堆积的巨厚盐岩、石膏和泥岩等可塑性地层,在上覆不均衡重力负荷及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塑性层蠕动抬升,使上覆地层变形形成底辟拱升背斜圈闭。

石油地质学大题.

石油地质学大题.

一、油气生成1、干酪根概念:分类:根据元素分析采用H/C和O/C原子比绘制相关图,可将干酪根分为三大类:Ⅰ型干酪根: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氧,H/C高,,而O/C低,一般小于0.1,是高产石油的干酪根.Ⅱ型干酪根: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小到中的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富含脂肪链及饱和环烷烃,也含有多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

Ⅲ型干酪根:陆生植物形成的干酪根,富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

H/C低,而O/C高,,生成液态石油的潜能较小,以成气为主。

2、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性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

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

该阶段Ro小于0.5%。

②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

生油主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

该石油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

凝析油和湿气带: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的温度作用下,剩余的干酪根和已经形成的重烃继续热裂解形成轻烃,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烃类相态转变的临界值时,发生逆蒸发,形成凝析气和更富含气态烃的湿气。

③准变质作用阶段—过成熟阶段: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Ro>2.0%。

已经形成的轻质液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热力学上的最稳定的甲烷,该阶段也称为热裂解甲烷(干)气阶段。

3、生成油气①物质基础:干酪根②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晚期生油理论认为:油气生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有机质并能保存下来;一是要有足够的热量保证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大地构造环境:主要有三种情况,欠补偿环境、过补偿环境和补偿环境,只有长期持续下沉伴随适当升降的补偿环境,能保证大量有机质沉积下来,而且造成沉积厚度大,埋藏深度大,地温梯度高,生储频繁相间广泛接触,有助于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并排烃的优越环境。

【石油地质】习题四 油气藏类型判别

【石油地质】习题四 油气藏类型判别
图11-21 被正断层破坏的背斜构造
逆断层使地层在纵向上发生重复,因此构造等高线出现交错 重叠的情况。下盘断层线被上盘地层遮盖,所以在构造图上 为虚线。逆断层或逆掩断层下盘被覆盖部分的等高线以虚线 表示。
图11-22 被逆断层破坏的背斜构造
作业具体要求
1、阅读图4-1,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平面图上找出溢出点位置(用字母C表示),圈定 各圈闭的闭合面积,计算闭合高度,并确定各圈闭的类型。
图4-2 某地层构造图
图4-3 不整合面及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
图4-4 某区S层底面构造图及T砂层等厚度图
3、阅读图4-5,完 成下列要求: (1)确定图中油藏 数目及油藏类型 (2)圈出每个油藏 的含油边界,求出 其最大含油高度 (3)圈出每个圈闭 的闭合面积,求出 闭合高度 (4)推测各断裂开 启与封闭的性质。
习题四 圈闭及油气藏类型的识别
知 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识 回 (1) 溢出点 顾 流体充满圈闭后,开
始溢出的点
(2) 闭合面积 通过溢出点的储层顶 面构造等高线所圈出 的面积
(3) 闭合高度 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 点之间的海拔高差,
闭合面积的确定: 四线闭合的原则
构造等高线、断层线、岩性尖灭线、地层不整合线闭合
(2)作II’剖面 图
(纵比例尺1: 10000)
并分析断层的侧 向封闭性(储层 厚50米)。
图4-1 某储集层 顶面构造图
剖 面 图 制 作
2、阅读图4-2、图4-3、图4-4,完成下列要求: (1) 阅读图4-2、图4-3、图4-4,在平面图上圈定各圈闭
的闭合面积。 (2)绘制给定剖面线剖面图。 (3)对照平面和剖面图特点,确定各圈闭的类型。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世界第二大油田(主要含油 层为中白垩统瓦拉砂岩及布尔 干砂岩,孔隙度25%~30%, 单井平均日产油量达1350t,可 采储量90亿吨 )。
此外,在北美墨西哥湾、
原苏联恩巴地区、西非部分地
区的许多背斜油气藏,也都属
于这类。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圈闭成因: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圈闭的分布:地台区 油气藏特点:
统; 2)钻井中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井喷现象; 3)室内实测岩芯渗透率与试井测定结果相差极大; 4)单井初产量高,递减快,井间产量相差悬殊;高产井、低
产井、干井交叉出现; 5)井间干扰明显。 6)裂缝的发育和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2、构造裂缝油气藏类型 根据储层岩性划分
1)圈闭核部为坚硬的块状岩石突起; 2)背斜形状一般为穹隆状,顶平翼稍陡,反映古突起形状 ; 3)圈闭的闭合度向上逐渐减少; 4)两翼倾角向下逐渐变陡。 如: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孤岛油田 基底:奥陶系石灰岩或白云岩 翼部:下第三系
顶部:上第三系馆陶组及明化镇组
形成较大规模的披石盖油地构质学造—油。气藏类型分析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3、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如:江汉盆地 王场油田 走向北西,两翼近对称,隆起幅度高达800m。在剖面上,地层倾角
上缓下陡,上部仅200,下部达60—700。地下核部为盐岩隆起。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3、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中东地区科威特布尔干油田
1)两翼地层倾角平缓; 2)圈闭的闭合高度小,闭合面积大,常呈穹窿状; 3)断层较少且以张性断层为主; 4)油气藏连片、成带,形成大型 隆起或长垣; 5)圈闭形成时间早。 是聚集油气、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的地区。 如: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莎尔图油田

石油地质学-5. 圈闭与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5. 圈闭与油气藏
Clq 2019/11/7
三、裂缝性背斜圈闭和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一)概 念
在背斜构造控制下,裂缝性储集层(体)被非渗透性 岩层和水体联合封闭所形成的圈闭称为裂缝性背斜圈闭。
在其中形成油气聚集的则称为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此类油气藏与背斜油气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储集层 不是层状的孔隙-渗透层,而是经裂缝改造的非渗透或渗 透性很差的岩层。其储集空间为构造裂缝。
Clq 2019/11/7
(1)圈闭
圈闭的度量
构造起伏幅度与闭合高度
Clq 2019/11/7
(1)圈闭
有效孔隙度值主要根据实验室岩心测定、 测井解释资料统计分析求得,做出圈闭范围内 的等值线图储集层有效厚度则是根据有效储集 层的岩电、物性标准,扣除其中的非渗透性夹 层而剩余的厚度。
Clq 2019/11/7
逆 牵 引 滚 动 背 斜 成 因 示 意 图
Clq 2019/11/7
江 汉 王 场 油 田 底 辟 油 藏 平 剖 面 图
Clq 2019/11/7
(二)背斜圈闭的特点
背斜的成因不同,其形态各异,其闭合度和闭合面积 也差异悬殊。
但背斜圈闭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背斜圈闭向下往往垂 直延伸较大厚度的沉积岩层,在较深的储集层中也能形成圈 闭。
二、不整合油气藏
(一)地层超覆圈闭及油气藏 这种圈闭一般位于盆地边缘不整合面之上,水退期,
在不整合侵蚀面上,首先沉积了孔隙性和渗透性均好的 储集层;水进期,在储集层之上超覆沉积了不渗透的盖 层,而不整合面下的不渗透层,又将下面与储集层上倾 方向相切产生遮挡,从而形成圈闭。
Clq 2019/11/7
三角洲的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体皆可形成重要的岩性油 气藏
与堡坝(障壁砂坝)及河口坝有关的岩性油气藏

1205第5章-圈闭与油气藏类型

1205第5章-圈闭与油气藏类型

1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第2节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第3节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第4节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第5节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第五章:圈闭和油气藏2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一、圈闭1、概念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圈闭三要素:储层、盖层、遮挡物3盐丘断层不整合背斜尖灭透镜体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遮挡物储集层顶面局部上拱,上方和周翼被非渗透层围限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孔渗发生终止储集层在各个方向均被非渗透层包围42、圈闭度量(1) 溢出点流体充满圈闭后,开始溢出的点,称圈闭的溢出点。

(2)闭合高度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称该圈闭的闭合高度。

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闭合高度:以水平面为基准测量。

构造幅度(H1):以区域倾斜面为基准测量。

具相同构造幅度的背斜在不同区域倾斜背景上具有不同的闭合度。

5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3)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面积,称该圈闭的闭合面积。

6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7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闭合面积确定:三线闭合原则(构造等高线、断层线、岩性尖灭线)。

8(4)储集层厚度(H)指储集层中扣除其中非渗透性夹层的厚度。

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9(5)储集层有效厚度(h )指储集层中具有商业产油能力的那部分厚度。

有效厚度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油层内具有可动油;二是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开发。

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山20-22山21-21山22-20山23-1910有效厚度一般以单层试油资料为依据,对岩心资料进行充分研究,制定出有效厚度的物性、岩性、电性、含油性标准,应用测井定量解释方法,制定出油气层取舍标准和夹层扣除标准,用测井曲线及其解释结果确定油、气层有效厚度。

第1节圈闭与油气藏概念-圈闭杜212块大凌河组油层有效厚度标准0.05Md (mm)2602550油浸202040粉砂岩AC (μs/m)Rt (Ω.m)So (%)含油显示K(10-3μm 2)Φ(%)Vsh (%)粒度电性含油性物性岩性11(6)有效孔隙度(Ф)指岩石中可让流体在其中流动的、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值。

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

1、挤压背斜油气藏
◆ L 层油 气藏:不对 称背斜圈闭, 南翼倾角 200 - 300,北 翼600-800, 长短轴之比3: 1,闭合高度 800m。被逆 断层及横断 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3、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 + + +
+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油气藏的类型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一、构造油气藏
由于构造运动使储集层褶皱或断裂而形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形成 的油气藏叫构造油气藏。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纵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性质 断面产状 断开地层岩性 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横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断层油气藏的类型
(1)按断层与 储层平面组合 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 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 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背斜型
在水动力作用下平缓背斜内油气分布情况示意图
鼻状构造型
单斜型
渗透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 水流速度不同,使油气在局 部地区聚集而形成。
(二)水封闭油气藏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石油开发地质学-第5章 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开发地质学-第5章 圈闭和油气藏
下,也可能是倾斜的。 这些分界面不是截然的分界面,而是一个过渡带。
(2)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 含油边界是油水界面与储层顶面的交线, 油水界面与储层底面的交线称含水边界。
含水边界
含油边界
背斜油气藏中油、 气、水分布示意

(2)底、边水 如果油层厚度不大,
或构造倾角较陡,油气 充满圈闭高部位,水围 绕在油气藏四周,即在 内含油气边缘以外,这 种水称为边水
同一背斜中有三个储集 层,分别组成三个圈闭,三 个不同的压力系统,不同的 油、气、水边界,就应该认 为是三个油气藏。
同一套储层, 四个油气藏
同一套储层, 三个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及油气藏的概念
四、油气藏的度量
(1)油水界面、油气界面 在油气藏中,由于重力分异,气在上,油居中,水在
下;形成油-气分界面、油-水分界面。 一般情况下,这些分界面是近水平的,在水动力作用
(1) 溢出点
流体充满圈闭后,开 始向外溢出的点,称该圈 闭的溢出点。
(2)闭合面积 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面积称该圈闭的闭
合面积。闭合面积愈大,圈闭的有效容积也愈大
(3)闭合高度 从圈闭最高点到
溢出点之间的海拔 高差称该圈闭的闭 合高度
背斜圈闭中,度量最大有效容积的有关参数示意图
油 气
(1)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 封闭作用:由于断层的存在,使油气在纵、横向上都被 密封不逸散,聚集成油气藏。
在纵向上,断层的封闭作用决定于断层带的紧密程度, 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A 断层性质及产状:压扭力作用产生的断层断裂带紧密,断 层面具封闭性质。张性断层断裂常不紧密,易起通道作用 。断面陡则封闭性差;断面缓则封闭性好
生物礁油气藏生物礁指由珊瑚层孔虫苔藓虫藻类古杯类等造礁生物组成的原地埋藏的碳酸盐岩建造生物礁圈闭指礁组合中具有良好孔隙渗透性的储集岩体被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和下伏水体联合封闭形成的圈闭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储集条件好生物礁本身原生孔隙和次生溶洞都很发育加拿大的油气产量约有60产自生物礁油气藏墨西哥70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类型
裂缝性油气藏:指油气储集的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靠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或 由裂缝连接的溶孔、溶洞系统组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与断层圈闭和背斜圈闭有密切关系。)
—— 断层带的排替压力;沥青塞封闭
断层带的毛管压力封闭
构造油气藏
• 断层油气藏的特点
1。断层的分隔性明显,常以多断块形式出现,破坏了油气藏的完整性, 使构造复杂,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气面积很不一致,油水关系 复杂;
2。断层附近储集层渗透性变好,常形成高产井区; 3。纵向上常具多含油气层系; 4。油气常富集于靠近油源的断层一侧。
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
•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两重性:封闭遮挡作用,通道破坏作用。
断层封闭性能的控制因素: 1、断层的性质和产状:
一般 而言,压性、压扭性断层比张性断层的封闭性好;低角度断层比 高角度断层的封闭性好。 —— 断层面的密闭性 2、断层两侧地层的岩性组合及接触关系 塑性较强的地层(如泥岩)中发生断裂时,常在断层面上形成断层泥 而构成封闭:一般断开地层中泥质岩比率越大,断层封闭性越好;断 层两侧的渗透性岩层不能直接接触(“砂岩不见面”)。 3、断层破碎带的致密程度 断层破碎带胶结紧密或充填程度越高,断层封闭性越好。
构造油气藏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1、圈闭的成因:地层受侧向应力挤压上隆弯曲形成圈闭。 2、圈闭的分布:褶皱区及其前缘带
例如:天山褶皱带 祁连山褶皱带 龙门山褶皱带
3、油气藏特点: (1)两翼地层倾角陡,且不对称; (2)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 (3)常被断层复杂化; (4)构造走向与盆地边缘褶皱方向一致; (5)油气藏常成排成带出现。 4、典型实例 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带油气田(鸭儿峡 石油沟) 川东卧龙河气田

5油气藏类型(17-21)

5油气藏类型(17-21)

愈缓,断距愈大,造成的逆牵引背斜的宽度和幅度也愈大。
石油地质学
Petroleum Geology
马西逆牵引(滚动)背斜油藏平面及剖面图
石油地质学
Petroleum Geology
港 图东 及油 平田 面平 图面
同生指数= 下降盘厚度/ 上升盘厚度 (衡量同生 断层活动性 大小的参 数)。
石油地质学
要作用。
石油地质学
Petroleum Geology
• 断层能否形成断层圈闭,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 • ①断层本身的封闭性; • ②在构造图上断层线与构造等高线(或岩性尖灭
线)能否构成一个闭合圈。
• 从理论上讲,要形成一个断层圈闭,首先断层本身 必须是封闭的;其次在构造图上,断层线与构造等 高线(或岩性尖灭线)必须组成一个闭合圈。如果 不具备上述条件,就不可能形成断层圈闭。
• ③逆牵引背斜的构造幅度为中间层大,向深、浅层变小。
• ④逆牵引背斜形成时间早,有利于油气早期聚集。 • ⑤同生断层弯曲度及其活动强度对逆牵引背斜的宽度和幅度起着较为重 要的作用。一般断层面的弯曲度愈大,倾角愈缓,断距愈大,造成的逆 牵引背斜的宽度和幅度也愈大。
石油地质学
Petroleum Geology
Petroleum Geology
• (二)、背斜油气藏主要类型(Main
types of anticline pools)
• 背斜油气藏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就
圈闭的成因来看,主要有岩层受侧向挤 压而成;或差异性升降运动而造成;或 以与断层活动有关;或与地下塑性物质 的上升活动有关;或与古地貌及差异压 实作用形成背斜圈闭。
石油地质学
pools)
• (一)断层圈闭形成机理

圈闭和油气藏类型习题

圈闭和油气藏类型习题

习题六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判断
一、图1—9主要是根据地震勘探资料所获得的某储集层顶面的局部构造图,它们分别分布在探区内各二级构造带上。

通过读图,分析判断其可能形成的圈闭条件,并用横剖面图表示之(设储集层厚约50m)。

二、若已知区内的生、储、盖组合良好,油源供给充分,断层封闭尚好,试判断可能形成的油气藏类型,并圈定最大可能的含油积。

1
2
3
4
-1400 5
10
6
0000000000
7
8
图9
在适当位置切二剖面,画出剖面图
分析下图中可能存在的圈闭类型,圈闭的个数,圈闭的闭合面积和闭合高度(断层封闭性良好)。

《石油地质》油气藏类型判别习题

《石油地质》油气藏类型判别习题
圈闭及油气藏类型的识别
知 识 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回 顾 (1) 溢出点
流体充满圈闭后, 开始溢出的点
(2) 闭合面积 通过溢出点的储层 顶面构造等高线所 圈出的面积
(3) 闭合高度 圈闭的最高点到溢 出点之间的海拔高 差
构造图是表示某个地层层面的等高线图。 即以等高线表示某地层的层面对于基准面的起伏形态。
并分析断层的侧 向封闭性(储层 厚50米)。
图4-1 某储集 层顶面构造图
剖 面 图 制 作
被正断层破坏的背斜构造
2、阅读图4-2、图4-3、图4-4,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平面图上圈定各圈闭的闭合面积。
(2)绘制给定剖面线剖面图。 (3)对照平面和剖面图特点,确定各圈闭的类型。
图4-3 不整合面及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
被正断层破坏的背斜构造
。 被逆断层破坏的背斜构造
岩性圈闭的溢出点与闭合度
岩性尖灭线
溢出点
作业具体要求
1、阅读图4-1,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平面图上找出溢出点位置(用字母C表示),圈定 各圈闭的闭合面积,计算闭合高度,并确定各圈闭的类型。
(2)作II’剖面 图
(纵比例尺1: 10000)
所谓“等高线”是指地层层面上相同海拔高度的诸点连线
闭合面积的确定: 四线闭合的原则
构造等高线、断层线、岩性尖灭线、地层不溢出点
溢出点
1 完全封闭
2 部分封闭
3 不封闭
断层线即是断层面与制图层层面的交线在基准面上的 投影。
因为断层面与其两 盘的地层各有一条 交线,所以除直立 断层外,构造图上 每一条断层均有两 条断层线
图4-5 某油田油层顶面构造图
图4-4 某区S层底面构造图及T砂层等厚度图

石油地质与勘探习题集精华

石油地质与勘探习题集精华

习题一生油岩有机质成烃阶段的划分一、目的富含有机物质的细粒沉积物,随着埋深不断升高,有机质逐渐向油气转化。

由于不同深度范围内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条件不同,致使其转化的反应过程和主要产物具有明显的区别,并使有机质向石油转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生油岩有机质演化曲线的编制和成烃阶段的划分对含油气盆地油气成因理论的研究,指导油气勘探的时间,计算生油量和评价含油气远景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习题通过一口井所取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运用学过的理论和方法,编绘生油岩有机质岩演化曲线,并进形成烃阶段的划分,最后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作简单小结。

二、步骤及要求1.阅读附表1-1所提供的资料,初步了解各地球化学指标埋深增加的变化规律。

2.在方格纸上以深度为纵坐标,各地球化学指标为横坐标,选取合适的比例尺,作各地球化学指标与埋深的关系曲线。

3.根据所绘制的关系曲线划分有机质成烃的阶段,并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用表格加以小结。

*比例尺:纵坐标:1厘米=100米(深度);横坐标:有机碳:1厘米=0.5%;总烃/有机碳:1厘米=100毫克;氯仿沥青“A”1厘米=200毫克/100克岩石;饱和烃1厘米=100毫克/100可岩石;芳香烃:1厘米=100毫克/100克岩石;CPI :1厘米=0.5;R O:1厘米=1.0%。

附表1-1 Y88-7井地球化学指标数据表1习题二利用UVZ方法分析流体运移与油气聚集1旗开得胜1一、目的图2-1 砂岩储集层的Z 构造等高线图图2-2 所标记的为相对于油的水势旗开得胜1.加深对流体势概念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2.学会利用UVZ方法研究流体运移与油气聚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资料说明1.已给出一幅某砂岩储集层的顶面构造等高线图(图2-1),等值线值即为Z值,图中圆点代表井位。

2.在另一幅与图3-1比例尺一致的图上(图2-2),各井位上所标数值为V0值,V0值由h w导出,其形状反映储集层内水流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