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导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修辞学》(主读)和《汉语与中国文化》(参读)阅读导引及研读计划
一、阅读导引
(一)你理解汉语吗?
我们生活在汉语的海洋里,语文教师教的就是汉语,我们的知识储备中也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不错,我们对汉语是熟悉的,是有所了解的。但,我们真正理解汉语吗?语言的根本功能在于其交际、交流作用,表达的效果怎样是衡量其交际效果的标准。汉语通过何种结构、何种表达方式,达到并优化其表达效果,是我们要理解的。交际的主体是人,语言的背后藏着人。汉语与汉民族人的精神气质有什么关联,是我们要理解的。语言是人情感、思维的外化。汉语体现怎样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要理解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性,汉语和其他语言的同异,也是我们要理解的。
《汉语修辞学》和《汉语与中国文化》两本书,让我们从历史、文化、民族等层面理解汉语,突破过去我们仅仅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知识层面了解汉语的藩篱,从登堂到入室,提升自己的汉语言的素养。
(二)为什么要理解汉语?
对一般人中国人来说,了解汉语、运用汉语就够了;对于语文教师教学汉语来说,理解汉语才能更好地教好汉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第二点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理解了汉语,理解了汉语的个性,才能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特别关注”,说明汉语言文字特点对教学汉语的重要性。而《汉语修辞学》《汉语与中国文化》两本书,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语、掌握汉语特点。
所见出于所知。当我们对汉语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理解,我们语文教学的见解才能加深,见识才能拓宽。
(三)阅读建议
1.事理互推。“读义理书要推出事实来,读事实书要推出义理来。”(刘熙载语)《汉语修辞学》知识性较强,《汉语与中国文化》理论性较强。在阅读时要从知识、道理推想出事实,联想自己的阅读积累和汉语经验以及教学情境去理解和体会其中的道理。当你能用自身的经验和生动的实践去诠释理论的时候,你才真理理解了它;它才能内化到你的知识结构中去,成为“你”的知识。阅读理论书籍,仅仅记住概念是不够的。“许多人记住了诸如‘主体与客体’‘共性与个性’‘建构与解构’等一批概念而不是具体的经验。而当我们只知道‘学生为本’‘平等对话’‘生命课堂’‘课程领导力’等新名词,却举不出若干具体的例证时,总会让人怀疑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它们,这些概念是从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归纳出来的,还是照搬了他人的话语方式。”(《用科学的实践诠释自己的思想》《人民教育》2011·5,作者:柳夕浪)。我也曾经讲过类似的话,“什么是对事物和概念的理解?就是对事物或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2.梳理、笔记。一本书的前后各章节之间是有逻辑联系的。阅读时,可以将主要观点、知识梳理成相互联系的树状图,以便于把握和记忆。对重要内容,做一些摘抄。
3.实践验证。汉语修辞无处不在。广义说,有交际,就要讲究交表达的效果,就有修辞。语文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学生的表达,教材文本的理解、感受、领悟中,都有大量的修辞现象、修辞活动。我们要有意识地把汉语修辞知识与实践相对照进行验证,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无论是验证还是实践,都要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加以思考,写出读书随笔或者案例研究文章等。
4.教学研究。可以选择汉语修辞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汉语特征的某一方面,形成一个研究专题,结合教学进行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提炼成一个课题,申报立项,深化研究,成为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这样,就把读书转化成了教学生产力,转化成了专业发展提升的推动力。
二、阅读价值
借用朱光潜先生的一段话,和大家一起体味阅读的价值。
朱光潜先生说:“中国诗人何以在爱情中只能见到爱情,在自然中只能见到自然,而不能有深一层的彻悟呢?这就不能不归咎于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了。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宗教和哲学,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西方诗比中国诗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没有柏拉图和斯宾洛莎就没有歌德、华兹华斯和雪莱诸人所表现的理想主义和泛神主义;没有宗教就没有希腊悲剧、但丁的《神曲》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国诗在荒瘦的土壤中居然现出奇葩异彩,固然是一种可惊喜的成绩,但是比较西方诗,终嫌美中不足。我爱中国诗,我觉得在神韵微妙格调高雅方面往往非西诗所能及,但是说到深广伟大,我终无法为它护短。”
我曾经说过,就教师而言,阅读的高度决定课堂的深度。
阅读,就是丰富深广的土壤,培养教学深广的根和茂美的花。
三、研读计划
四、研读要求
本次阅读研读按上述四个单元依时序渐次建四个专题贴,供学员提交作业、即时交流和集中研讨。
即时交流是指研读过程中的问题或困惑,可随时在研习帖中发布,研修营讲师和学员均可作答。鼓励学员间的相互讨论分享,学员的优秀作答和分享将会得到学分奖励。
集中研讨是指上述计划中规定时间组织的研讨。集中研讨每个单元一次,每次时间为当天白天和晚上12点之前。每次集中研讨,学员必须参加。缺席一次扣学分0.5。集中研讨的发言质量作为奖励学分的依据。
作业提交指完成每单元指定的作业,是获得学分的主要依据。作业在规定时间之前提交,过期恕不受理。
2013年7月17日
《汉语修辞学》与《汉语与中国文化》研读:第一单元
一、导读
本单元阅读内容为:《汉语修辞学》第一至三章——第一章修辞活动和修辞学,第二章交际的矛盾和修辞的原则,第三章语言变体和同义手段;《汉语与中国文化》第一至三讲——第一讲欧洲文化的语言视界,第二讲美洲文化的语言视界,第三讲中国文化的语言视界。
阅读《汉语修辞学》第一章,主要明白修辞是怎么回事,从“有效交际”、“表达得体”两个方面理解修辞的效用。第二章,从交际的矛盾——表达和理解(接受)不完全对称,即交际是一个向完美的表达和接受无限接近的过程——出发,研究表达和理解(接受)的制约因素:语言与言语、思维、思想,语言和事物,对象,自我,语境,前提,视点。第三章,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理解,修辞活动就是同义手段的选择活动。
《汉语与中国文化》第一讲,1.语言是世界的尺度,四、魏斯格贝尔:“语言中间世界”;2.思想史的语言转向,可以为我们理解“语言与言语、思维、思想”“语言和事物”提供宽厚的背景。3.语言是创造性的精神活动,4.语言的灵魂是民族精神,可以帮助我们从人的精神的视角、民族思维方式、精神的视角等视界,了解语言的人文性,避免从纯技术的层面、工具性的层面单一地理解语言。第二讲《美洲文化的语言视界》,从人类学、文化模型等角度,拓宽理解语言的视野。第三讲中国文化的语言视界,从人的精神创造、民族精神等方面比较,汉语与其他语言也是相通的;一直以来的汉语,重视其社会伦理责任,其中的利弊,可以思考。上世纪初,几位语言学家,从汉语的特点出发,吸收西方语言学研究成果,致力于构建富有汉语特色的汉语语法,很多观点,在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启示。
我们要记住他们的名字——张世禄、郭绍虞、陈望道,以及他们的主要观点。
《汉语与中国文化》第一至第三讲,理论性强,属于有一定挑战性的阅读,必耐心读之,用心力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