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医大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及重点内容
组织与胚胎知识重点1 浆细胞分泌—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2 巨噬细胞能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菌酶,补体,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生成因子和白细胞介素一样。
3 肥大细胞能分泌—肝素,组胺,白三烯,嗜酸性粒细胞趋化细胞。
4 吞噬细菌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5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细胞—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嗜酸性粒细胞。
6 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细胞是—血小板。
7 调节三大营养物质的激素是—糖皮质激素。
8 升高血钙的激素—甲状旁腺素。
9 促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10 分泌盐酸的细胞是—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细胞是—主细胞。
11 分泌内因子的细胞是—壁细胞。
12 毛细血管是—组织细胞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3 肝细胞之间的管道是—胆小管,肝板与血窦内皮之间的结构是—窦周间隙。
14 参与构成肺小叶的结构是—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上的肺泡。
15 管壁及不完整的结构是—肺泡管。
16 参与呼吸膜形成的细胞是—I型肺泡细胞。
17 能分泌肺泡表面火星的物质的细胞是—II型肺泡细胞。
18 围成肾小管壁细段的上皮—单层扁皮上皮。
19 近端小管壁的上皮是—单层立方成锥体形细胞构成。
20 精原细胞位于—生精小管上皮。
21 完成精子形态成熟的部位是—附睾管。
22 次级卵母细胞位于—成熟细胞。
23 含丰富毛细血管和细胞的卵泡—次级卵泡的卵泡膜的内层。
24 膜黄体细胞分泌—雌激素。
25 粒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松弛素。
26 黄体—排卵后,残留的颗粒层细胞和卵泡膜内层细胞在LH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的呈黄色,称为黄体。
27 肺小叶—一条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以及分支上的所有肺泡,组成一个锥体形的尖端指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的结构称肺小叶。
28 血清—血凝块静置后所析出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29 滤过膜—位于肾小囊腔与毛细血管腔之间,为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要经过的结构。
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
1植物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它是指任何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表达出该细胞的所有遗传信息,产生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
2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re),简称组培,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总称为外植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生长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
3植物离体快繁,也称微型繁殖(micropropagation),是指把植物材料放在试管内,给予人工培养基以及合适的培养条件,来高速增殖的过程4植物细胞全能性(plant cellular totipotency)是指植物体的每个生活细胞都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特定的离体培养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5分化(differentiation)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形成不同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6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是指将成熟细胞恢复分裂活性、向分生状态逆转和形成脱分化的愈伤组织的过程。
7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是指脱分化的细胞或组织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变成各种不同细胞类型的现象。
8决定(determination)是指胚胎某一部位的组织或细胞向特定器官分化的发育状态。
决定状态或程度可以由异位移植和离体培养来测定,即只有组织或细胞置于新的环境条件下仍可继续形成其原先环境条件下发育形成的特定结构。
9感受态(competence)是指细胞对特殊刺激或信号的反应能力。
10玻璃化现象(vitrification)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的一种现象。
玻璃苗生长繁殖速度下降,最后甚至死亡。
11体细胞无性系(somaclones):指所有通过细胞培养所获得的再生植株统称为体细胞无性系。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1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2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苏木素是碱性染料,可使酸性物质着色伊红为酸性染料可使碱性物质着色3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4内分泌腺:有的腺没经过导管,分泌物(为激素)释入血液,称内分泌腺。
5外分泌腺:有的腺分泌物经导管排到体表或器官腔内,称外分泌腺。
6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7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由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
可使细胞的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8连接复合体: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和紧密连接中,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邻近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9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高等动物体内具有强烈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及其前身细胞所组成的一个细胞系统,是机体防御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10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粗大的颗粒和白三烯、组胺、肝素等物质常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内。
11网织红细胞:细胞内尚残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洗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
12造血干细胞:是能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它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有分化成多种血细胞的潜能和自我复制的能力。
13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14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
15软骨陷窝:软骨基质为半固态凝胶软骨细胞在软骨基质中所占的腔隙称为软骨软骨陷窝。
16软骨囊:软骨基质由纤维成分和基质组成软骨陷窝周围基质所含硫酸软骨素较多HE染色强嗜碱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称软骨囊。
17肌节:为肌原纤维上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结构一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明带组成。
肌节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闰盘:心肌细胞间的连接结构。
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桥粒起固定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功能活动同步化。
组培名词解释(1)
48.门管区: 相邻肝小叶之间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49.滤过膜:(滤过屏障)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称为滤过屏障
50.肾单位: 是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有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51.髓袢: 近直小管、细段和远直小管三者构成U型的髓袢
20.血脑屏障:有些星形胶质细胞末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
21.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并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起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22.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61.闭锁卵泡: 退化的卵泡,它是一种细胞凋亡的过程,发生在卵泡发育的任何阶段。
62.黄体: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颗粒层和卵泡膜细胞,连同壁上的血管一起向卵泡腔内塌陷,在LH作用下形成富含血管有分泌功能的黄色细胞团
63.卵丘:逐步扩大的卵泡腔将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及部分卵泡细胞推向卵泡腔一侧,形成一圆形隆起突入卵泡腔
43.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进入漏斗,形成初级毛细血管网,后汇集到垂体门微静脉,经结节部下行至远侧部,形成血窦
44.胰岛: 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细胞内分布于腺泡之间
45.窦周隙: 为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有狭小间隙
46.胆小管: 是相邻肝细胞的质膜局部凹陷而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7.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
8.骨单位: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
组培名解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应用人工培养基,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小植株的过程。
再分化: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转变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玻璃化现象:在长期的离体培养繁殖时,有些试管苗的嫩茎、叶片呈现半透明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
继代培养: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以后,由于营养物质枯竭,水分散失,以及代谢产物的积累,必须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培养。
这个过程叫做继代培养。
植板率:是指已形成细胞团的单细胞与接种总细胞数的百分数。
初始植板密度:单细胞固体平板培养时,细胞悬浮液接种到琼脂培养基上最初细胞密度。
脱毒苗:是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内的存在表现阴性反应的苗木。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的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即把所有生命的物质全部杀死。
褐变:是指外植体在培养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有时使整个培养基变褐,从而抑制其他酶的活性,影响材料的培养。
黄化:指试管苗幼苗整株失绿,全部或部分叶片黄化,斑驳的现象。
纸桥培养:将培养基中放入滤纸,再将材料置于滤纸上进行培养称为纸桥培养。
微尖嫁接:指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实生砧木,嫁接无病毒茎尖以培养脱毒苗的技术。
主要程序:无菌砧木培养—茎尖准备—嫁接—嫁接苗培养—移栽。
微体嫁接:指将0.1-0.2mm 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由试管中培养出来的无菌实生砧木上,继续进行试管培养,愈合成为完整的的植株。
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植物体上切取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器官以及各种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统称为外植体。
热处理脱毒:利用病毒和植物细胞对高温忍耐性不同,选择适当的高温处理染病植株,使植株体内的病毒部分或全部失活,而植株本身仍然存活。
平板培养法:是把单细胞悬浮液与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均匀混合,平铺一薄层在培养基底上的培养方法。
组培
1、组培:用无菌方法是植物体的离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人为提供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所有培养技术的总称。
2、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都具有该物种全部遗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3、脱分化:将以分化的不分裂的静止细胞放在培养基上培养后,细胞重新进入分裂状态。
4、再分化:将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转变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群,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5、外植体:由活体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用于组培的各种接种材料。
6、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上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状态的薄壁细胞。
7、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乙烯8、组培植株再生的途径: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9、器官发生途径:由外植体或愈伤组织诱导形成不定根或不定芽再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10茎尖培养:切取茎的先端部分或茎的分生组织部分进行无菌培养。
11、离体受精:在离体环境中完成被子植物的精、卵结合且利用受精所产生的“离体合子”培养再生植株,做到整个受精与胚胎发育过程完全在离体条件下完成。
12、单倍体植物:用离体培养花药的方法使花粉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13、生长素作用: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促进外植体脱分化,促进细胞生长,促进生根。
14、细胞分裂素作用:诱导细胞分裂,诱导芽分化,促进侧芽萌发,使茎增粗,抑制茎生长,抑制根分化15、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由质膜包裹具有生活力的裸露细胞。
16、原生质体融合:从同一个种或不同种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在适当的条件下融合得到细胞核物质和细胞质物质的混合。
17、原生质体再生过程:分离,纯化的原生质体在适当的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下,恢复细胞壁,再生细胞持续分裂形成细胞团,最后通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分化出物质植株的过程。
1、组培的特点:⑴培养条件可人为控制⑵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⑶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2、组培的类型:植株,胚胎,器官,细胞,原生质体3、组培应用步骤:⑴获得无菌外植体,建立无菌培养体系⑵进行增殖,不断产生不定芽或胚状体⑶生根培养⑷试管苗移栽。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1、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一般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即称为连接复合体2、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纤维称为肌节其长度为1/2明带+暗带+1/2明带3、三联体:一条横小管与其两旁的中池构成三联体4、虎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尼氏体大而多,镜下呈虎皮斑块结构,称虎斑5、郎飞结:神经细胞膜细胞一个接一个的包卷在轴突外面,相邻两个神经膜细胞的连接外不形成髓鞘,呈一狭窄的环形区,称为郎飞结。
6、血—脑屏障:是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对物质通过有选择性阻碍作用的动态界面,由脑组织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完整的基膜,周围细胞以及星型胶质细胞脚板围成的神经胶质膜构成,其中内皮细胞是其主要结构。
8、中央乳糜管:肠绒毛中轴,为细密的结缔组织,中央有1-2条较粗的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
9、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多面棱柱体,长约2mm,宽约1mm成人肝有50万-100万个肝小叶10、肝血窦:腔大而不规则,大小不一,遍透性高,除血细胞和乳糜微粒外,血浆的各种成分均可自由出入。
11、窦周隙:又称DISSE间隙,为肝血窦与肝板之间的狭小间隙,宽约0.4um12、滤过膜:肾小体是一个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管内血压升高。
血浆内部分物质经内皮孔,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滤过膜。
13、球旁复合体:也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之间的夹角处。
14、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15、黄体: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等深入到颗粒尾,在LH的作用下演变成体积较大,富含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现黄色称黄体18、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19、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20、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的腺内分泌腺:分泌物释放入血液呈淋巴液而无导管腺腺上皮:是以分泌为主的上皮21、网织红细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时呈细网状22、终池:肌质网两端呈环形膨大的扁囊23.、尼氏体:位于腺体和树突内,光镜下呈嗜碱性斑块或细粒状结构24、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于其外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组培名词解释
H-E染色:★①组织学最常用染色法。
②H 苏木精(hematoxylin),兰色碱性染料将酸性物染为兰色。
③E 伊红(eosin),红色酸性染料,将碱性物染为红色。
④H 与E 联合染色之法称H-E 染色。
基膜(1)定义:上皮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均质状嗜酸性薄膜。
(2)组成:EM:基板+网板(3)功能:支持、连接、营养上皮等组织液(tissue fluid):①形成:是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动脉端渗透出来的液体。
②回流:由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流。
③功能:有利于细胞的物质交换④异常:a.来源增多或回流受阻—组织水肿 b.来源减少—组织脱水肌节(sarcomere) ★1 定义:相邻两条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2 组成:1/2 I带+ A 带+ 1/2 I 带3 意义:骨骼肌纤维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闰盘(intercalated disk):★1、定义:相邻心肌细胞连接处深染线状或阶梯状结构2、E M:横位:中间连接、桥粒纵位:缝隙连接3、功能:1)连接相邻心肌细胞2)传递信息尼氏体(Nissl body):位置:核周质+树突L M:块状或颗粒状,嗜碱性物质E M:由RER+Ri功能:合成Pr: 结构Pr +酶类+肽类神经调质+激素化学性突触★定义:以释放化学性物质为传递媒介的突触组成(EM,3):a.突触前成分:含突触小泡(神经递质或调质)(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有相应递质受体。
3、功能:单向传递神经冲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定义:体内具有强烈吞噬能力的细胞系统组成:血液单核细胞,各组织、器官之巨噬细胞功能:1)吞噬2)参与免疫反应3)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淋巴小结定义:淋巴细胞密集形成之球形小体结构:1)边界清楚2)B细胞为主3)有初、次级…之分4)次级淋巴小结可分暗区+明区+小结帽。
5)有无、大小、多少随功能变化功能:参与体液免疫是非胸腺依赖区定义:髓质内由胸腺上皮C呈同心圆排列,形成之嗜酸性小体功能:胸腺髓质特征性结构功能不明,但缺乏时,胸腺细胞不能发育成熟血-胸腺屏障定义:从胸腺皮质内毛细血管腔到胸腺实质所经结构组成:a.连续性Cap内皮b.内皮基膜c.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d.胸腺上皮细胞基膜e.连续胸腺上皮C突起功能:阻止血中抗原,进入胸腺实质滤泡旁C(parafollicular cell):位置:滤泡上皮C间或滤泡间LM:体大,质浅(亮细胞)嗜银颗粒EM:含氮激素分泌C功能:分泌降钙素,↓血钙胃底腺分布、形态:胃底、体。
组培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1.HE染色(染料与效果):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
染料——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2.内皮(本质、分布):分布——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本质——单层扁平上皮,属被覆上皮。
3.内分泌腺(组成、结构特点、分泌物、排除途径):组成——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结构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主要是激素)直接注入血液。
4.浆液性细胞(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分泌物):光镜结构——浆液性细胞的核为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染色,顶部胞质含许多嗜酸性的酶原颗粒;电镜结构——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密集的粗面内质网,在核上区可见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分泌颗粒。
浆液性细胞分泌物含较多的酶类。
5.微绒毛(位置、形态、组成、作用):位置——细胞游离面;形态——微小的指状突起:组成——细胞膜、细胞质、微丝;作用——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6.杯状细胞(分布、形态、内容、作用):分布——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形如高脚酒杯;内容物——黏原颗粒(黏蛋白);作用——润滑保护。
7.浆半月:分布——外分泌腺的一种腺泡即混合性腺泡的底部;组成——少量浆液性细胞,在切片中呈半月形结构。
8.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至一种广泛存在的细胞连接形式。
在缝隙连接处的胞膜中有许多规律分布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两相邻细胞之间的连接小体对接,管腔也相连,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功能是交换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9.基膜:上皮细胞基底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电镜下分基板和网板两部分,有支持、连接、固着和半透膜的作用。
10.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位于腺细胞外方的扁平多突起细胞,胞质内含肌动蛋白丝,其收缩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
组培名词解释
一、名解1.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清晰可见。
4.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5.软骨陷窝: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
6.软骨囊:软骨陷窝周边形似囊状、具有强嗜碱性的软骨基质。
7.类骨质:无骨盐沉积的骨组织。
8.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9.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暗带与明带交界处。
10.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11.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12.巩膜:巩膜主要由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交织而成,呈瓷白色。
13.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他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进入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进入另一处淋巴组织的现象。
14.旁分泌: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15.皱襞: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面突起形成的结构。
16.胃小凹:胃黏膜表面遍布的不规则的小孔,约350万个。
17.肠绒毛:小肠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的结构,形状不一。
18.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19.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窄间隙。
20.肺小叶:由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
21.气-血屏障:是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22.血管球:是肾小囊中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
23.精子发生: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
24.精子形成:精子细胞经过复杂的变态,由圆形细胞逐渐转变为蝌蚪状的精子的过程。
组培名解
组胚名解1.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反应呈阳性。
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和网板。
基板由细丝状物和细颗粒状物组成,由上皮细胞产生。
网板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由成纤维细胞产生。
基膜的化学成分为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硫酸乙酰肝素和纤连蛋白。
具有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2.细胞衣:又称糖衣。
部位: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结构:由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部分组成。
功能:功能: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
3.微绒毛:部位: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结构:LM:纹状缘(小肠)、刷状缘(肾小管)EM: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功能: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4.纤毛:部位: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结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光镜下可见;电镜下内含9 + 2 的双联微管功能:节律性摆动、防御、运动。
5.紧密连接:部位: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部结构:胞膜外层蛋白质排列成网状嵴,相对嵴紧贴封闭间隙功能:封闭屏障;一定机械性连接作用6.中间连接:部位:紧密连接下方结构:呈连续带状,细胞间隙内有丝状物连接两侧细胞膜功能:连接;维持细胞形状7.桥粒:部位:中间连接深部结构:斑块状,细胞间隙有丝状物交织形成中间线,胞膜胞质面有致密的附着板,胞质中有中间丝插入并反折;通过桥粒,邻近细胞的中间丝间接相连,形成贯穿组织的网络功能:很牢固的细胞连接,多见于易受机械刺激或摩擦的部位8.缝隙连接:部位:桥粒的下方。
结构:呈斑状,细胞膜上6个亚单位围成小管,相邻细胞膜上的小管彼此连接,互相通连。
在钙离子作用下,管道可开发或闭合功能:小分子物质交换;电阻低,传递电冲动。
9.成纤维细胞:结构:LM:细胞大不规则,有尖细突起;核卵圆形,染色淡,核仁明显;胞质嗜碱性EM:丰富的RER和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功能:合成和分泌细胞间质,即纤维和基质10.浆细胞:结构:LM: 圆形或卵圆形;核偏位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近核侧有浅染区EM: 丰富的RER呈平行排列,高尔基复合体发达,中心体位于核旁浅染区。
组培名词解释
第一章1,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色:指苏木精染色和伊红染色。
3,嗜酸性:苏木精染液呈碱性,可使细胞核内染色质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结构成蓝紫色,称嗜酸性。
4,嗜碱性:伊红是酸性染料,可使多数细胞的染色质染成粉红色,称嗜酸性。
5,PAS反应:碘酸-希夫反应,用于显示细胞,组织内的多糖和蛋白多糖。
6,超微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到的微细结构,称超微结构。
第二章1、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细胞内最小的颗粒状细胞器,由核糖体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共同组成,rRNA是核糖体的骨架,核糖体由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构成2、粗面内质网:扁平囊状或管泡状膜性结构,它们以分支互相吻合成为网络膜,表面附有核糖体者称为粗面内质网3、滑面内质网:扁平囊状或管泡状膜性结构,它们以分支互相吻合成为网络膜,表面不附着核糖体者称为滑面内质网4、高尔基复合体:光镜下只有用银染才能呈现黑褐色网状结构。
电镜下高尔基复合体由扁平囊,小泡和大泡三部分组成。
5、线粒体:光镜下常为杆状,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0.5-1um,场2-7um。
具有双层膜,外膜光滑,膜中有小孔,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一万的物质自由通过。
6、异噬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吞饮泡融合而成,作用底物是经吞噬或吞饮而被摄入细胞内的外源性物质,如细菌和细胞碎片等。
7、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它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这种分裂的方式只发生在生殖细胞的成熟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它的特点是:在细胞内细胞DNA于间期中复制一次后,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结果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少了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8、细胞凋亡:机体活组织中,单个细胞受其内在基因编程的调节,通过主动的升华过程而自杀死亡的现象,称程序化细胞死亡,也称细胞凋亡。
9、细胞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第三章1.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或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植物组培含义:是将植物离体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无菌培养,是其生长.分化.增殖,再生出完整植株或生产次生代谢物质的技术。
2.外植体含义: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
凡是用于离体培养的原生质体.细胞.组织或器官等统称为外植体。
3,细胞全能性: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4.脱分化:植物组培中构成离体植物器官和组织的细胞或已分化细胞转变成分生状态过程。
5.胚状体: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体外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可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6再分化: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
7.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杂交又称体细胞融合,指将两个GT不同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体细胞的过程。
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兼有两个细胞的染色体。
8.愈伤组织: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
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活细胞。
9.花器培养:对植物的整朵花或花的某一部分进行的无菌培养。
10.脱毒技术:利用植物茎尖组织培养,结合血清病毒检测技术,在防蚜传毒条件下,将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植物病毒脱除的高新农业生物技术。
11.微茎尖:带有一到两个叶原基的生长锥,长不超过0.5毫米,主要用于去除植物体内的病毒。
1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二。
1.造成遗传性改变的因素有(基因型)(继代次数)(继代时间)(外源激素)。
2.培养基组成不分有(水)(有机物)(无机物)(生长激素)(琼脂)。
3。
在组培中由于(细菌)(真菌)入侵导致污染。
组培名词解释和解答
(1)组织是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结构单位。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大类型,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细胞外基质又称细胞间质,由细胞产生,主要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如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
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对细胞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等作用,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运动和信息传导也有重要影响。
(1)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单层柱状上皮中的紧密连接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呈箍状环绕细胞顶端,该处相邻细胞膜呈间断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未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存在。
紧密连接除有连接作用外,尚有屏障作用,可防止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2)基膜是位于上皮基底面与其深面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电镜下可分为基板和网板。
基膜由上皮和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共同产生,是两者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透过膜,并有支持、连接作用,对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也有重要作用。
(1)铺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
](2)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多位于单层柱状上皮紧密连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15~20nm宽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细丝状物质横向连接相邻细胞膜。
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构成终末网。
中间连接除有黏着和连接相邻细胞的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3)半桥粒是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基膜间的半个桥粒样结构,可将上皮细胞牢固地连接在基膜上。
[5分](1)上皮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根据结构和功能主要分为两类,即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6分](2)根据构成上皮的细胞层数,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在单层上皮中,又可根据细胞的形态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四种;在复层上皮中,又可根据其表层细胞的形态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三种。
组培重点名词解释、填空
一、名词解释(20)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用无菌方法,使植物体的离体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分生组织、花药组织、韧皮部、皮层等)和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在人为提供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培养技术的总称。
2、细胞全能型:离体的体细胞,具有母体植株的遗传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按其母株的表型完整地加以表达。
在形态建成上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潜势,在代谢上具有合成原植物体所含有的代谢产物的能力。
3、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于植物生长发育的“人工土壤”。
它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无机营养元素、有机营养元素、水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培养基的支持体等。
4、母液(贮备液):在组织培养工作中,配制培养基是日常工作,为简便起见,将配方中的药品一次称量供一段时间使用,即配一些浓溶液,用时稀释,这种浓溶液就是贮备液或母液5、外植体: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6、快速繁殖: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人为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快速繁殖植物的方法。
7、顶芽萌发:又称器官型再生,是指由培养的顶芽或腋芽直接萌发形成小茎后,再诱导小茎生根而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8、胚状体发生型:是指外植体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形成类似于合子胚结构的胚状体或体细胞胚。
体细胞胚与合子胚一样具有胚根和胚芽两极性。
成熟的胚状体可以像合子胚一样长出根、芽,萌发再生植株。
9、不定器官发生型: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定器官的发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由外植体表面分化出不定芽或不定根等器官,并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
10、原球茎形成型:原球茎形成型是兰属植物特有的再生植株途径。
兰属植物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便能形成原球茎,然后每一个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且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增殖。
11、玻璃化:是指无菌苗生长异常,茎叶呈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浸状,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的现象。
组培部分名词解释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一)定义:简称上皮,是由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构成。
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和生殖上皮等。
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是指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内表面的上皮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gland):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
腺细胞分泌物:酶、糖蛋白、激素等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发挥作用。
如汗腺、唾液腺等。
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血液,随血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
甲状腺。
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2、特殊结缔组织:血液、淋巴、软骨和骨结构特点:LM:形状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小,深染EM:有皱褶或微绒毛;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基质(ground substance)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无定形胶状物。
(1)蛋白多糖(2)纤维粘连蛋白(3)组织液淋巴:淋巴管系统内流动的液体:淋巴浆+淋巴细胞淋巴浆:血浆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部分渗出液;小肠的淋巴中常含乳糜微粒;肝的淋巴内含大量血浆蛋白血窦(sinusoid)管腔大、形状不规则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较大,内皮基膜不完整,呈断续状,有利于成熟血细胞进入血液。
骨骼肌是由骨骼肌纤维平行排列,结缔组织包绕构成。
骨骼肌借肌腱附着于骨骼。
肌外膜(epimysium):骨骼肌外包裹的结缔组织肌束膜(perimysium):每个肌束外包裹的结缔组织。
肌内膜(endomysium):每条肌纤维外包裹得结缔组织。
明带(bright band)又称为I带。
暗带(dark band)又称为A带。
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线称为Z线。
暗带中央有浅色的窄带(缩窄部)称H带(区)。
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线称M线。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1.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及组培中所涉及的主要概念。
定义: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药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上和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使其生长、分化、形成新的植株的过程和技术。
(又称植物离体培养、植物克隆)组培中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培养基:指根据植物营养原理和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要求而人工配制的营养基质。
初代培养:也叫第一代培养,指将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材料进行的一次培养。
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的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固体培养基:指把加入琼脂或结冷胶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的培养。
外植体:由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用于组织培养的离体材料。
(泛指第一次接种所用的植物组织、器官等一切离体材料。
)愈伤组织:指外植体因受伤或离体培养时,其未分化的细胞和已分化的细胞进行活跃的分裂,形成的一种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5.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特点: (1 )、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3)、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1.一般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由那些分室所组成?各分室的作用及所需仪器设备等。
一般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由准备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细分为储存室、洗涤室、配制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和温室。
(1)准备室:①作用:主要进行一些常规的试验操作,如所需器皿的洗涤、干燥和保存,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蒸馏水的生产,常规的生理生化分析,以及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化学试剂、玻璃器皿的存放。
②所需仪器设备:普通天平(1/10)。
分析天平(1/10000)、冰箱、高压蒸汽灭菌锅、蒸馏水制造装置、干燥箱或烘箱、酸度计(或PH 试纸5.0-7.0)、微波炉或电炉、药品柜及培养容器、分注器等。
(2)无菌操作室①作用:主要进行植物材料的表面灭菌、接种及培养物的继代转接等。
②所需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周转小推车、紫外灯、(显微镜、显微摄影装置)、酒精灯、镊子剪刀类、细菌过滤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H-E染色法: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2.PAS反应:典酸-希夫反应,用于显示细胞,组织内的多糖和蛋白多糖。
3.组织: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
4.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密集的微绒毛构成光镜下的纹状缘。
其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收缩可使微绒毛伸长或变短。
微绒毛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很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5.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光镜下可见纤毛。
电镜下,可见纤毛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微管。
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6. 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部细胞膜折向胞质,内褶与细胞基底面垂直,内褶主要见于肾小管,扩大了细胞基底面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运转。
7. 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单层柱状上皮中的紧密连接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呈箍状环绕细胞顶端,该处相邻细胞膜呈间断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未融合处有极狭窄的细胞间隙存在。
紧密连接除有连接作用外,尚有屏障作用,可防止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8.巨噬细胞:圆或肾形,着色深。
胞质丰富,呈嗜酸性,可含异物颗粒和空泡。
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
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
细胞膜内侧有较多微丝和微管,参与细胞运动。
它是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免疫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
9. 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粗大的颗粒和白三烯、组胺、肝素等物质,常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内.1.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的。
胞质嗜碱性,核偏向细胞的一侧,内含大量的RER和Glogi复合体.1.血象:血象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总称。
2.网织红细胞:细胞内尚残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洗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 .3.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人的胚第3周初的卵黄囊血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少量.4.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主要分布于红骨髓中,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5%,在脾、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分布。
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和自我复制能力.5.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6.软骨囊:糖胺多糖在基质中的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呈强嗜酸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故此区域称软骨囊.7.骨板:骨板是骨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平行排列的骨胶纤维和沿纤维长轴沉积的针状骨盐结晶构成,骨板内和骨板间有骨细胞及其突起,相邻骨板内的纤维走行方向互相垂直,纤维束还可有分支,并伸至相邻的骨板。
8.骨单位: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长骨骨干的内、外环骨板之间。
骨单位呈圆筒状,与骨干长轴平行,其中轴为纵行的中央管,周围为4~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称为哈弗斯板.1.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个肌节由1/2 I带+ A带+ 1/2 I带构成。
2三联体(triad):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横小管,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汇集成膨大的扁囊,称终池,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构成一个功能联合体,称三联体.3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结构,位于Z线水平.4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的小管,称为横小管。
5尼氏体: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嗜碱性小块或颗粒,体积较大神经元的尼氏体较发达(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蓝色斑块。
6神经原纤维):神经原纤维是神经元胞质内的细丝状结构,在银染色切片中,神经原纤维呈棕黑色,在胞体内交织成网,在轴突和树突内则平行排列。
电镜下,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中间丝)和微管组成,是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结构。
神经丝和微管还与胞质内的物质运输有关,尤其在轴突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7血胸屏障:胸腺内的Cap被上皮细胞包裹形成屏障作用的结构,使血液内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胸腺皮质。
该结构称血胸屏障8化学突触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传导冲动的突触,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突触类型。
9郎飞结:周围神经系统的施万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少突胶质细胞包裹轴突形成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髓鞘呈节段状,相邻两节段间无髓鞘的狭窄部称为郎飞结,此处轴膜裸露。
1.施万细胞:施万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的构成。
2.角膜缘;角膜和巩膜的过渡区域3.虹膜:是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扁圆盘状薄膜,周边与睫状肌相连,中央为圆形的瞳孔4.视细胞:是感受光线的感觉神经元,又称为感光细胞5.黄斑:是视网膜后极的一浅黄色区域,正对视轴处,呈横向椭圆形,直径1-3mm,其中央为浅凹,称为中央凹。
6. 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又称束细胞,位于心内膜下层,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7. W-P小体;W-P小体系血管内皮细胞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器,由单位膜包裹,内有许多平行排列的细管,可贮存vWF8. 血窦:血窦是毛细血管的一种类型,其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上有孔,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基膜不连续,因而通透性最大。
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
9.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机体内的一个具有巨大吞噬功能的细胞系统,包括结缔组织内的巨噬细胞、肝内的库普弗细胞、肺内的巨噬细胞、神经组织内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内的破骨细胞、淋巴组织内的交错突细胞以及表皮内的郎格汉斯细胞等,这些细胞均来源于骨髓内的幼单核细胞.1.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一些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这种组织称为淋巴组织1.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为淋巴组织聚集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主要由B淋巴细胞组成2.、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 barrier):胸腺皮质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其周围的胸腺组织之间有一道屏障结构,称为血-胸腺屏障,3.4.淋巴细胞再循环: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又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回流入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到另一处淋巴组织,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5.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包括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内分泌细胞,滑面内质网丰富,线粒体嵴多呈管状,多脂滴,无分泌颗粒6.分泌含氮激素细胞:包括绝大多数内分泌细胞,结构特点同蛋白质分泌细胞,RER 、GC发达,有分泌颗粒7.赫令体:位于脑垂体神经部,是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分泌颗粒沿轴突被运输到脑垂体神经部储存,在轴突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常聚集成团,是轴突呈串珠状膨大,于光镜下呈现为大小不等的弱嗜酸性团块,称赫令体。
8.素等儿茶酚胺类激素。
1.滤泡旁细胞:滤泡旁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与基膜之间, 细胞稍大,在HE染色切片中着色淡2.胃底腺:又称泌酸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约有1500万条,是胃粘膜中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腺体。
3.小肠腺:又称隐窝,呈单管状,直接开4.潘氏细胞: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常三五成群位于腺底部。
5胰岛:胰腺的外分泌部内散在的细胞团,称为胰岛6.肝小叶: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角棱柱状7.肝板:由单层肝细胞排列形成;切片上呈现为肝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放射状排列,并吻合成网8.窦周隙:肝细胞与血窦内皮间的腔隙9.贮脂细胞:形态不规则,胞质含大量脂滴;贮存维生素A,形成网状纤维1. 肝巨噬细胞:附于内皮,形态不规则,多突起,溶酶体丰富,参与清除血液中的异物、衰老血细胞2.肝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小区,含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3.4.气-血屏障:肺泡隔毛细血管血液中的CO2与肺泡腔内的O2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气-血屏障,也叫呼吸膜。
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可增殖分化为Ⅰ型肺泡细胞6.肺泡隔:相邻肺泡上皮之间有薄层结缔组织,称肺泡隔,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大量弹性纤维及肺巨噬细胞。
7.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集合小管共同行使泌尿功能8.肾小体:呈球形,也称肾小球,纸巾约200um,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
9.滤过膜:血管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滤入肾小囊腔而生成原尿,这一过程要经过三层结构: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之间的裂孔膜。
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1.足细胞:即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它附着与肾小球基底膜(GBM)的外侧1.球旁复合体:也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2.、血-睾屏障:血-睾屏障是位于血液和生精小管上皮之间的屏障,该屏障包括下列几层: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及支持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血睾屏障的存在将生精小管的近腔室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既可保证精子的发生在相当稳定的微环境中进行,另一方面,又可阻止精子抗原逸出,防止发生自体免疫反应。
3. 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过程4. 、支持细胞:支持细胞是生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的一种,位于生精细胞之间,呈不规则的锥体状5.间质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核圆,胞质嗜酸性,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6.生长卵泡:卵巢的组织结构成分之一,分为下面两种:初级生长卵泡,次级生长卵泡7.黄体:排卵后的卵泡壁向腔内塌陷。
在LH的作用下,颗粒层及卵泡膜突入卵泡腔,发育成为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外包结缔组织膜,新鲜时显黄色,称黄体8.月经周期):自青春期至绝经期,子宫体与子宫底的功能层,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既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
10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称受精,发生于输卵管的壶腹部。
11顶体反应:接触到透明带后,精子头与透明带ZP3结合,诱发顶体前膜与精子头部表面的细胞膜融合,并破裂,形成许多小孔,使顶体酶得以释放,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12透明带反应:精子进入卵子后,卵子浅层细胞质内的皮质颗粒立即释放溶酶体酶样物质,使透明带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13胚泡:受精后第4天含有大约100个卵裂球的早胚呈囊泡状,称为胚泡,其中心的腔称为胚泡腔,周边的一层细胞称为滋养层,位于胚泡腔一侧的一团细胞称为内细胞群14原条:第3周初,上胚层中线的一侧形成一索条状增厚区称为原条,其头端膨大称为原结。
原条中线出现的浅沟称为原沟,原结中心的浅凹称为原凹。
15脊索:原结细胞向头端增殖,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的索条状结构称为脊索,对早胚有一定的支架作用,可诱导神经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