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知觉的加工过程汇总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经典课件第七章——知觉

实验心理学经典课件第七章——知觉
• 结果2/3的婴儿感觉到了视涯的深度,说明深度知 觉不受后天经验的影响
• 评价:
吉布森和沃克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深度知觉的确具有先 天性。但是,要完全证明知觉纯粹直接性、先天性的实验 看来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我们不能在婴儿或动物出生的 同时,对它们进行实验,我们不可能从知觉中完全剥离经 验的成分
• 4、间接知觉实验
黑夜光线
最敏感的波峰 颜色视觉
555nm 有
507nm 无
暗适应
快,约5分钟
慢,约30分钟
空间分辨
高敏度,光感受性低 低敏度,光感受性高
暗适应过程
• 2、视敏度 •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 视角(visual angle):离眼睛一定距 离的物体的大小与眼睛形成的张角。
–知觉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 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总地来说,间接知觉理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 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 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 息作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 知觉。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 内部经验的匹配。
• 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 人眼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
–锥体细胞:明视觉(photopic vision)感受器 –杆体细胞:暗视觉(scotopic vision)感受器
明视觉(锥体)与暗视觉(杆体)的特性
明视觉
暗视觉
感受器
锥体细胞
杆体细胞
视网膜位置
集中在中央凹
网膜边缘
功能上的亮度水平 白天日光
• 辐合是指注视物体时双眼视轴会聚的趋势。由 于双眼视轴会聚程序受眼外肌的控制,因此,在 观察近处和远处物体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差异就能 够提供深度或距离知觉的线索。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2010-03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2010-03
– 图式的形成与改进 • • • • 发现不同实例的相似之处 对相似之处做出编码表征 摒弃无关紧要的差异之处 概括,形成图式
• 关键:新旧冲突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 2、程序性知识及其学习 – (1)什么是程序性知识
• 知道如何行动的知识 • 在头脑中的表征:产生式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 线性序列 • 对一些元素所作的线性次序的编码 • 线性排序与命题的区别: • 命题不必排定元素的次序 • 线性排序与表象的区别: • 表象仅保留各个特征之间的相对距离 • 线性排序并不涉及各元素之间的间隔大小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 图式 • 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个整合单位,它包括命题、表 象和线性排序三种形式 • 巴特利特要求英国大学生阅读一篇来自北美印第安文 化的民间故事 • 回忆的文章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变化: • 平整化:指忽略许多细节,但能记住主要的观点 • 突显化:指强调一些特殊的细节 • 合理化:指使整篇文章显得更加紧凑、连贯,与预期 更加一致。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 10、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 a. 命题 b. 线性排序 c. 表象 d. 产生式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 二、填空
– 1.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 、 两大类。 – 2.在认知心理学中,命题由两个成分构成,第一个成分是 ,第 二个成分是 。 – 3.可把命题学习的过程分成 、 、 、 四个阶段。 – 4.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 或 、 、 表征 和贮存。 – 5.人们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有序事件可能以 的形式表征。 – 6.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两个命题可以通过 ____ 彼此联系起来形 成命题网络。 – 7、我们可以从一个人会说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从他会 做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 – 8、自动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有 、 、 三个阶段。

实验心理学第七章——知觉

实验心理学第七章——知觉
过去知识经验
言语指导:当环境相当复杂,对象的外部标志 不明显时,言语指导可唤起人们的知觉经验
恒常性: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 客观事物的稳定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 感觉映象模式的改变而改变
大小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
当复杂的图形由几个部分组成,必须单独调整每个部分 为什么左边两张看上去类似? 因为人们习惯正面看人脸,未能将面部所有部分都颠倒 过来!
实验一(Hudson, 1960)
测验材料:分别包含三 种深度知觉线索(熟悉 大小、重叠、透视)的 图片
知觉的定义及知觉研究中的变量 直接知觉与间接知觉 视知觉与听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无觉察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 解释,使感觉富有意义 依赖于两种加工过程:
依赖于外界客体——自下而上的过程 也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或知识——自上而下的过程
言语报告的有效性和主观性
言语报告的长度
言语报告中知觉现象与感觉现象、记忆现象的混淆
客观测量:
反应时;能被主试直接核实的报告(如报告的准确 性、自信等级判断——会聚操作)
应注意:
可核查(verifiable)和保持一致(consistence) 因变量的控制:指导语的一致,恰当的反应指标 (有效性、客观性、量化)
自变量
刺激的定量变化——改变刺激的物理性质
刺激的持续时间、时间间隔、空间间隔 视觉刺激的大小、形状、背景、透视、视角等 听觉刺激的频率、强度、波形、波的复杂性等
刺激的定性变化:考察非正常环境中知觉的变 化状况
如:在黑暗中饲养动物,给人类戴特殊眼镜等 可以揭示知觉是先天具有还是后天学习获得

普通心理学07感知觉

普通心理学07感知觉

第七章感觉与知觉〖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就是不存在的,它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本章只着重介绍感觉的基本规律、知觉不同于感觉的特征、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等的基本现象。

〖本章术语〗第一节感觉知觉知觉的对象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第二节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分数费希纳定律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第三节空间知觉双眼视差第四节时间知觉Tau效应Kappa效应第五节运动知觉似动知觉PHI现象自主运动诱导运动瀑布效应第六节错觉日月错觉第一节概述一、感觉及其神经信息加工(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的许多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在我们的头脑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

我们看到某种颜色、听到某种声音、闻到某种香味、感受到一定的温度等等。

同时,感觉也反映机体内部的刺激。

我们觉察到自身的姿势和运动,感受到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舒适、疼痛、饥渴等等。

不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映或是对内部刺激的反映,感觉是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通常总是与其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某种颜色时,我们就知道“这是白纸的白颜色”、“这是红旗的红色”;当我们用手接触某个物体时,会说:“这是又硬又冷的东西”、“这是一块玻璃”。

这些回答都说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单纯的感觉是不存在的(除非是新生儿或在特殊的条件下)。

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达到脑,知觉也随之产生了。

虽然,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分辨事物的各种属性,感知它的声音、颜色、软硬、重量、温度、气味、滋味等等。

实验心理学《知觉》课件

实验心理学《知觉》课件

二 视知觉
三 听知觉
❖ 听觉量表
▪ a. 音高量表 ▪ 音高是听觉的属性,单位是美(mel)。纯音的音高依
赖于声音震动的频率。可用二分法在可听范围内把音 高从低到高地分成等级,制成一种音高量表。 ▪ b. 等响曲线 ▪ 响度是声波振幅的一种主观属性,由声波的振幅引起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但是它也和声音的频率有关 。等响曲线表示的是响度、音强和音频之间的关系, 即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 。
一 知觉研究的基本争论
❖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在知觉过程中并存。
一 知觉研究的基本争论
❖ 直接知觉实验
▪ Gibson等(1960):视崖 实验
▪ 证明排除经验的条件下知觉 正常运作,知觉具有先天性
▪ 被试:6个月的婴儿,一天大 的鸡雏、山羊,小老鼠,小 猫
▪ 自变量:视崖、浅滩 ▪ 因变量:被试爬向视崖边缘
二 视知觉
❖ 视错觉
▪ 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 a. 运动错觉 ▪ 这里主要指似动现象,是指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
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 ▪ b. 线条错觉 ▪ 属于一种几何错觉。如缪勒-莱尔错觉。 ▪ c. 自然错觉 ▪ 是自然界里的错觉现象,如月亮错觉。月亮在水平线
▪ 线索间的互动
线索综合;线索优势;线索分离;线索互补
五 时间知觉
❖ 个体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 ❖ 对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的知觉
▪ 时序知觉 ▪ 时距知觉
五 时间知觉
❖ 时序知觉
▪ “同时”与不同时 ▪ 来自双耳的声觉信息融合成了来自一个“中央耳”的
信息,这种现象叫做促声融合。但是这个中央耳有些 偏左。 ▪ 听觉通道的“不同时”知觉阈限为2~5毫秒,人的年 龄越大,阈限值就越大,阈限值与声音的强弱有关系 ,但是它不会因为练习而缩短。 ▪ 改用短暂的刺激来刺激皮肤,“不同时”的知觉阈限 扩大到10毫秒;而视觉刺激为20毫秒。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七章 知觉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七章 知觉

第七章知觉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看到面前有人后,意识到面前有人)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感觉信息越丰富,知觉越准确。

2、我们难以觉察感觉到知觉的过程,感觉发生的同时,往往知觉也就产生了。

3、感觉是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整体反映。

4、知觉受一个人过去知识经验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二、知觉的信息加工机制自下而上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

模板论:人们在头脑中储存有无数的模板集,这些模板非常详细,从而使我们有可能辨认出各种客体。

原型论:原型不同于模板,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特定样式,而是一类事物最常见的例证。

特征论:人们对事物的知觉,就是把事物的特征与记忆中所储存的特征相匹配,而不是把整个事物与模板或原型相匹配。

自上而下的加工:也称概念驱动加工,指知觉者的习得经验、期望、动机,引导着知觉者在知觉过程中的信息选择、整合和表征的建构,也称为建构知觉。

(幼儿可以学习成人的行为)三、知觉的种类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物体知觉:除对人的知觉外,其他各种知觉都可称为物体知觉。

根据事物都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空间知觉:我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我们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运动知觉: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

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触摸知觉第二节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对象性(图一)感觉系统为我们提供的是各种感觉信息:光、色、声、嗅、味和触,但我们知觉到的却是一个统一体或完整具体的对象。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对象性。

只有当刺激物之间有某种差别时,一部分刺激物才能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另一部分刺激物便成为背景,从而使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消费者行为学》第七章_消费者的知觉

《消费者行为学》第七章_消费者的知觉

四、消费者的社会知觉
• 1.社会知觉的内容 • (1)对人的知觉 • (2)人际知觉 • (3)角色知觉
• (4)自我知觉 • ①生理的自我 • ②社会的自我 • ③心理的自我

28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七点 二十分。
2.社会知觉误区
• (1)第一印象 :首次接
触时所留下的印象 。 • (4)刻板印象 :社会上部
案例:注意力经济与视觉营销
• “只融在口,不融在 手”
• “白天服白片,晚上 服黑片”
•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 人所接受的全部信息 当中,有83%源于视 觉,11%来自听觉, 其他6%分别来自嗅觉、 触觉和味觉。
6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七点 二十分。
第一节 消费者的知觉过程
3.感觉的适应
刺激物对感受器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
21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七点 二十分。
22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七点 二十分。
23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七点 二十分。
24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七点 二十分。
三、消费者的知觉过程
• 1.展露 • (1)主动展露
• (2)被动展露
• (3)过度展露
• (4)刺激物的展露 与营销策略
第二节 消费者的购买知觉
(二)消费者如何形成对产品质量的认知 • 根据产品的内在特性或内在线索 • 根据产品的外在线索 (三)营销启示 • 了解消费者主要依据哪些线索作出产品质量判断,
并据此作出营销策略。
31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七点 二十分。
第二节 消费者的购买知觉

实验心理学第七章知觉

实验心理学第七章知觉

第七章知觉第一节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一、历史渊源·1.直接知觉论·直接知觉论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最具代表性的是知觉的刺激物说。

早期来源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发展:吉布森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产生直接知觉经验。

2.间接知觉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对刺激信息做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知觉。

早期来源黑尔姆霍茨(19世纪)知觉经验论发展:布鲁纳等人(1957)发展了知觉经验论·自下而上加工—材料驱动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二者与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关系?二、直接知觉实验·设计要点:排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被试:婴儿、刚出生的动物、或缺少某一经验的特殊人群·实验背景·实验方法·被试·自变量·实验仪器·因变量吉布森和沃克--视崖实验·几乎所有的婴儿在母亲的召唤下,都愿意爬向浅滩,但只有1/3的婴儿在极其犹豫的情况下,爬向视崖。

实验结果:--婴儿:几乎所有婴儿都愿意爬向“浅滩”;2/3的婴儿不愿意爬向视崖解释:--小动物:24小时大的鸡雏一天大的山羊作出防御姿态解释:三、间接知觉实验·设计要点:制造直接知觉与经验相矛盾的事件(一)不可能图形·是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它可以分离经验信息独立作用时和刺激信息独立作用使得两种不同之决结果。

(二)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深度线索方面的经验会直接影响到对图片的知觉·被试:非洲不同部落人群·结果:·解释:主观轮廓·一种错觉现象,指人们在一片完全同质视域中知觉到的轮廓。

实验心理学讲义07第7讲 知觉

实验心理学讲义07第7讲 知觉
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佛莱奇尔(Fletcher,1953)的实验结果如下:(1)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效果随之增
加,而且掩蔽音愈强,它的影响范围也愈大。(2)掩蔽音对于频率相近声音的影响最大。(3) 低频对高频的掩蔽效果大于高频对低频的掩蔽。
2.听觉定位: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主要有三种双耳线索:强度差、 时间差和周相差。
140
120
100 强
度 80
60 分
40
20
0
20 40 100 200 400 1000 4000
20000
2000 10000


图 7-17 纯音等响曲线 (采自 Robinson 和 Dadson,1956)
3.等高线 音高与音频和音强有关,等高线表示音高、音频和音强间的关系,可通过调整法获得。 如图 7-13 所示。
完成。 2.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视敏度可以
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V(视敏度)=
1 α(视角)
,医学界是用视力表测定视敏度的,图
7-7 列出了视力表常用的几种刺激项目。
C
E
觉察
再认
解象
定位
图 7-8 四种类型的视敏度测试材料 (采自 Riggs,1965c)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闪光融合: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眼睛时,会产生一种一亮一暗的闪烁 感觉,而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 稳定的或连续的光的现象。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简称 CFF):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 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 源前旋转来测定的。 (二)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1.运动错觉 主要指似动现象,即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如帕拉 托(Plateau,1833)制造的动景盘,图 7-8 就是一个动景盘的图案.

实验心理学内容汇总

实验心理学内容汇总

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4.遗忘曲线2.非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 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1.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实验控制——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1.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1.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 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变量的控制方式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5.统计控制法6.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7.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处理8.内部效度&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处理8.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生态效度)——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9.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立体镜—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 2.深度知觉仪—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3.速示器—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记忆鼓5.警戒仪—测定个体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6.镜画仪—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7.眼动仪—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第三章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外——通用的目录社会科学引用索引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工效学摘要医师索引心理学文摘 2.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 3.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第四章反应时 1.反应时研究历史1.天文学——贝塞尔(人差方程式—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唐纳斯→减数法3.心理学(第二阶段)——冯特及其学生&斯滕博格→加因素法2.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知道的3.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简单—复杂反应时任务2.速度—准确性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刺激变量4.机体变量即被试变量4.减数法&加因素法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分析信息加工过程(即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A反应(简单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反应(选择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应C-A=辨别反应的时间B-C=选择时间2.加因素法—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辨认它们的先后顺序第五章心理物理学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恒定刺激法(正误法)—选定几个固定刺激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平均差误法(均误法、调整法) 3.韦伯定律△φ/φ=C△φ差别阈限大小φ刺激的强度水平C韦伯分数4.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ψ=Klgφψ心理感觉的量值K 固定的系数φ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 5.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aS感觉量b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6.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七章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七章

用公式表示:
a=A / D
其中,a指网膜投影的大小,A指物体大小,D指 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第七章
29
大小知觉
物体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影响
熟悉的环境或事物对大小知觉起参照作用。
第七章
30
大小知觉
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第七章
31
大小知觉
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的恒 常性就会受到影响。
❖模糊解释理论
第七章
63
认知神经科学的解释
认知神经科学的解释
❖认知神经科学家通过对人和动物研究发现,存在一种 视错觉发生的神经关联的重叠机制。
第七章
64
第七章
65
第七章
61
神经抑制理论
神经抑制理论
❖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视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 由轮廓刺激的细胞活动,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 变化。
❖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位移,引起几何形状 和方向的各种错觉。
第七章
62
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 ❖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用认知的观点解释错觉。深度加工认为人们把知觉三维 世界的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 产生了错觉。常性误用理论认为错觉是由于人们错误地 利用了知觉恒常性,也叫深度加工理论。
知觉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根据知觉对象,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 觉。
❖(2)根据人脑所认识事物的特征,分为空间 知觉、事件知觉、运动知觉。
第七章
12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第七章
13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适应

实验章七

实验章七

37
线索间的互动
距离差异的感受性是每一种线索所产生的感受性的算 术总和: 1 1 1 1 D D1 D2 D3 线索间的交互
线索综合 线索优势 线索分离 线索互补 线索平均 线索再解释
38
线索综合 线索综合:两个或更多的深度线索结合可以提 高深度敏感性。 线索优势:发生冲突时,一个会超载另一个, 占据主导地位(P395,图7-35a) 线索分离:每个线索都被解释成来自不同的物 体 线索互补:相互补充,如当双眼视差无法起作 用时,几何透视便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线索平均:作用相互抵消。 线索再解释:用于解决线索冲突
第七章 知觉 Perception
章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视知觉和听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无觉察知觉
2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历史渊源 直接知觉实验 间接知觉实验
3
历史渊源
直接知觉论
知觉的刺激物说—人只需要借助刺激信息,而无需 借助经验,就能产生有关刺激的直接知觉(Gibson, 1950, 1966, 1979).
22
听觉基本实验
听觉掩蔽实验
纯音对纯音掩蔽 噪音对纯音掩蔽 噪音和纯音对语音掩蔽
听觉定位
依据三条双耳线索:强度差, 时间差和周相差
可见言语
语图仪:将复合音或语言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示 频率—强度—时间形式变化的仪器 可见言语的转化原理
23
音乐知觉
基频缺失
乐音由基音和泛音组成,基音频率最低,泛音频率是基音的整 数倍,基音的频率就称为基频,乐音的音高和基音的音高很相 似 基频缺失:当将基音从整个音乐中去除后,乐音音高仍和原来 的基音音高很相似 基频缺失现象的解释

第七章 言语心理学

第七章  言语心理学

割裂脑的研究
割裂脑的研究发现,手术后病人的视力、 听力和运动能力均正常,而命名和知觉物体空 间的能力、语言的理解力出现了选择性障碍。 例如,把单词“戒指”呈现在病人右视野中, 由于它的视觉信息投射左半球上,病人可以正 确地读出来;如果把单词“钥匙”呈现在左视 野中,由于信息投射到右半球,病人读不来。 这些事实都说明,言语活动主要是大脑左半球 的功能。
年秋天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
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 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二、语言的结构
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语言 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在句子的下面 可分为短语、单词、语素和音位等不同 层次。每个层次又都包含一定的语言成 分和将这些成分组织起来的语言规则。 如语音规则、缀词法规则、句法规则等。 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可以将音位组成语素, 然后由词素组成单词,再由单词组成短 语和句子。
言语中产生,并在言语过程中体现价值,语言也 离不开言语。
四、言语的种类
言语活动分两类:外部言语和内部言
语。外部言语又包括口头言语(对话和独
白言语)和书面言语。
口头言语

外部言语

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
对话言语 独白言语
(一)对话言语 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
时的言语活动,如聊天、座谈等。 对话言语的特点是: 1.对话言语是一种情境性言语。 2.对话言语是一种简略的言语。 3.对话言语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际。 4.对话言语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言语。
乔姆斯基
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任 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表层 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指人们听到或看到的语句形式, 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以及书写时所采用 的书面形式;而深层结构是指说话者试图 表达的句子的意思。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 形式,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之知觉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之知觉ppt课件

大小知觉
• 大小知觉指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 的知觉。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物体的距离 对物体的熟悉程度
临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观察者的姿势
距离与大小知觉
• 物体在网膜上投影大小a : • a=A/D,A为物体大小,D为距离。 • 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同时考虑了网膜 投影的大小和距离,即A=a×D 。
运动知觉的分类
• 运动知觉可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 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发生的位 移及移动速度的知觉。 –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 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 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
真动知觉的阈限
• 刚刚可以辨认出来的最慢的运动速度,即 运动知觉的下阈限。从运动到刚刚看到闪 烁时的速度,即运动知觉的上阈限。 • 运动知觉的差别阈限符合韦伯定律,约为 标准速度的20%。
知觉定势
• 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 的准备状态,影响了后来知觉的结果。
从左向右你看到了什么?
从右向左你看到了什么?
知觉的理解性使我们能区分不可能图形。
大 象 有 几 条 腿?
理解性的作用
• • • • 可以把没有意义的材料赋予意义。 可以提高知觉的速度。 有助于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 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空间知觉
形 状 知 觉
大 小 知 觉
深 度 和 距 离 知 觉
方 位 知 觉
形状知觉
• 形状知觉是对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是 视觉、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的结果。
特征分析
形状知觉
图形识别
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验
• 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 动等。检测是自动的,无须意识的努力。

第七章 知觉的加工过程

第七章  知觉的加工过程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8
第二节 听觉信息的加工
四、声音的定位
两耳定位;两耳之间的声音强度的不同。 对低频声的定位最重要的线索是声音到达 两耳的时间差。 对高频声的定位主要靠两耳之间的强度差。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9
第二节 听觉信息的加工
五、聋和聋的康复问题
生理心理学 9
2015-4-14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A.视网膜感受细胞的密度不同。 B.视觉空间在各级脑区的投射虽然是地形志式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空间知觉是被歪曲的,相反, 它反映了我们空间辨别的敏感性。 C.各个脑区内组织成的视野图的极有秩序的性质 在研究因脑损伤而产生的盲区时得到了证明。 D.损伤了枕叶皮质,皮下中枢即使能正常工作, 但人也是会瞎的。
生理心理学 4
2015-4-14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1、感受细胞:

视锥细胞是色知觉的感受细胞。在人的 视网膜中,每个视锥细胞只含有三种感光色 素中的一种(蓝、绿、红),三种视锥细胞 的感光色素中有两种几乎能反应任何波长的 光,三种色素各有最敏感的波长。三种视锥 细胞的光谱敏感特征彼此有一定差别,神经 的加工可以察觉和放大这些差别,从而抽取 颜色的信息。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4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五、视觉缺陷的康复问题
2015-4-14
生理心理学
15
第二节 听觉信息的加工
一、听觉的意义
声音是许多动物生存适应的重要部分,它 是一种强直性刺激,无法简单的遮拦。 声音信号还有一种能够精确辨别的时间特 性,听觉系统能够察觉声音强度和频率的迅 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10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2、深度知觉 ❖ 两眼看到的景象的细微差别提供了深度
知觉的基础,这一现象也叫做实体视觉。 ❖ 纹状皮质中有许多细胞是有选择地反应
双眼视差的。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11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3、图和形的知觉 ❖ 首先需要把复杂的图形分析成某些子单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17
第二节 听觉信息的加工
❖ 三、音调的辨别
❖ 音调:指的是感觉经验,即人对声音的主观反应。
❖ 频率:说明的是声音的物理特性。
❖ 我们是如何辨别频率的呢?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13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B.空间频率过滤器模型
❖ 一个视觉刺激的空间频率,是指在每一度视觉 空间中,明暗周期的次数。
❖ 人类的视锐度阈限约为每度50周,最敏感的频 率约为每度6周,这种函数不仅能用来检验我们能 看清多么小的东西,也能用来测量我们看各种大小 物体的清晰度。
6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3、视觉皮质的细胞 ❖ 在皮质中,色信息用在不同性质的信息
加工中,有些细胞是谱色对抗的,而且有许 多细胞是使色彩更分明。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7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四、位置的知觉 ❖ 确定刺激的位置,全靠我们察觉刺激物
的方向和距离的能力,前者是有关视野的问 题,后者是有关深度的问题。
第七章 知觉的加工过程
本章试图说明感觉输入在各个 脑中枢的加工过程,也就是探讨知 觉的脑机制。就是说脑用什么方法 进一步处理感受器提供的有关刺激 的强度、性质、地点和模式的信息, 然后根据这四个方面信息形成一个 对事物的完整知觉认识。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1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一、视觉的意义 ❖ 光波刺激视网膜,经过各种加工,使我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5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2、视网膜中的色线路 ❖ 在视网膜中有抽取色信息的线路,它们
使色彩与视野中的其他光亮分别开来,视网 膜中的节细胞是传送加工后的信息的,其他 细胞组成局部加工线路的神经元。节细胞和 外侧膝状体的细胞都有特殊的光波敏感性。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9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A.视网膜感受细胞的密度不同。 ❖ B.视觉空间在各级脑区的投射虽然是地形志式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空间知觉是被歪曲的,相反, 它反映了我们空间辨别的敏感性。 ❖ C.各个脑区内组织成的视野图的极有秩序的性质 在研究因脑损伤而产生的盲区时得到了证明。 ❖ D.损伤了枕叶皮质,皮下中枢即使能正常工作, 但人也是会瞎的。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3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三、颜色的知觉 ❖ 正常人的色彩:红、黄、绿、蓝以及种种中间色彩。 ❖ 光除了有色之外,还有明度、色调、饱和度: ❖ 明度:从暗到明(从黑到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 色调:有多种变化,但基本是围绕四种基本颜色而来的 ❖ 饱和度:这是因色和灰的成分不同而变化的,灰多于色饱和
位,即视觉通路中的每个细胞都只能反应在 它的感受野中出现的图形的某些部分的特征, 然后,这些子单位一定要综合成为一个复杂 的图形。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12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A.特征侦察器模型 ❖ 视觉皮质的细胞的兴奋需要更为特异的刺激,常常是呈
现在视野中的一定位置和方向的长线条,某些皮细胞还需要 刺激运动才有反应,有些还要求运动有合适的方向才有反应。 ❖ 简单皮质细胞:一定位置和方向的某种宽度的线条 ❖ 复杂皮质细胞:一定宽度的线条,方向适当 ❖ 高级复杂细胞I型:线条长度有一定的限度 ❖ 高级复杂细胞II型:两条线构成的某种角 ❖ 批评:认识每一事件,都要一个这样的线路,脑细胞数太少; 皮质细胞反应期更快
们能判断出颜色,位置,深度和形状,视觉 对任何生物的生存十分重要。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2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二、脑内的视觉通路 ❖ 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 视神经
→ 视交叉 → 视束 → 外侧膝状体 → 视放射 → 枕叶皮质(上级视皮质) → 产生种种视知觉 ❖ 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 视神经 → 视交叉 → 视束 → 中脑上丘 → 枕叶皮质(上级 视皮质) → 产生种种视知觉
❖ 批评:一个完善的分析器应当有数量无限的过 滤器,每一供能通过极窄的频率,而且彼此之间完 全是独立的。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14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五、视觉缺陷的康复问题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15
第二节 听觉信息的加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听觉的意义 ❖ 声音是许多动物生存适应的重要部分,它
是一种强直性刺激,无法简单的遮拦。 ❖ 声音信号还有一种能够精确辨别的时间特
性,听觉系统能够察觉声音强度和频率的迅 速变化。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16
第二节 听觉信息的加工
❖ 二、脑的听觉通路

耳蜗 ← 下行传出纤维 ←
上橄榄核群
❖↑
❖ 听神经 → 脑干 → 耳蜗前核、耳蜗背核 → 下丘(中脑的听觉中枢) → 丘脑内侧膝 状体核 → 颞叶皮质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8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1、视野:
❖ 首先是视网膜接受通过角膜和晶状体投 射在它上面的精确的影像,其次,是视网膜 中的节细胞的轴突把信号送至间脑和中脑, 并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空间排列关系,最后是 间脑的神经元轴突将视觉信息传到大脑皮质 的几个视区,在这些区域中也呈现视觉世界 的详细地图。
度就低,反之即多。 ❖ 哺乳动物的色知觉不单纯依赖于视网膜中有对于一定波
长的光特殊敏感的感受细胞,而且也依赖视网膜中的局部线 路的神经元加工。
2020/6/25
生理心理学
4
第一节 视觉信息的加工
❖ 1、感受细胞:
❖ 视锥细胞是色知觉的感受细胞。在人的 视网膜中,每个视锥细胞只含有三种感光色 素中的一种(蓝、绿、红),三种视锥细胞 的感光色素中有两种几乎能反应任何波长的 光,三种色素各有最敏感的波长。三种视锥 细胞的光谱敏感特征彼此有一定差别,神经 的加工可以察觉和放大这些差别,从而抽取 颜色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