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历史教师素养的培养教育理论范文.doc
历史学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历史学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历史学科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历史学科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对历史学科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历史学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往往以背诵和记忆知识点为主,缺乏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因此,我们应当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培养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历史人。
一种可能的改革方式是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历史事件转变为具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政治冲突,了解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对话,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
另一个改革的方向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科书知识点和图片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媒体资料的需求。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资源,如文献、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此外,互联网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如通过在线讨论、博客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见解和思考,从而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考试制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目前,历史学科的考试往往注重对知识点的考察,忽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引入开放性问题和综合性考试,通过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评价他们的历史素养。
此外,历史考试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当关注历史学科教师的培养和素质提高。
作为历史学科教育的推动者和引导者,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因此,为历史教师提供终身学习和进修的机会非常重要。
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以及如何将教育理论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通过分析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引言教育理论是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体系,它源于教育实践,又高于教育实践。
教学实践是教育理论的基石,教育理论则是教学实践的指导。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探讨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1. 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是教育理论的核心,它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育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2. 教育方法论教育方法论是研究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它包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3. 教育评价论教育评价论是研究教育评价的理论体系,它包括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旨在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学生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
三、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育目的论,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运用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育方法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浅谈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20卷2006年4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Vol.20Apr.2006浅谈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新疆兵团农七师129团五五中学 董明华 一、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历史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无论是鉴别、选择、分析史料,还是说明、分析、论证观点,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运用唯物或唯心、辩证或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历史观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
只有提高了基本理论,才能在教学中防止和克服非政治倾向。
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长备一些史学著作和教育学著作供平时翻阅参考。
另外,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素养,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提高、改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着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任务和高考文科综合趋势在不断加强的形势,仅靠单一的历史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当前形势下的教学工作的。
因此,知识的尽可能广博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历史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是一专多能,由历史学向哲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拓展。
俗话说得好,“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要作到这一点,应该坚持以下作法:第一,处处留心学习。
因为学问无处不在,不仅要经常翻阅专业书籍,还应该坚持常年读书看报,通过电视、电脑上网等了解和掌握一些新知识新理念以及教学新动态,不断地吸取知识。
第二,多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摘录历史资料,写历史问题见解,写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训,记平时的所见所闻,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文笔,又促进了自己的学习,还可提高观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多请教。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要不耻下问,因为学问无止境而人的能力有限,求教于人是获得知识的捷径,只要态度诚恳、虚心好学,必有好处。
第四,多兼涉其它学科。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已经成为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学生进行历史素养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历史认知和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解读历史背后的深层含义,形成独立的历史观点和思考能力。
对于如何在新课标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当前历史教学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分析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以及学生历史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不同的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策略。
最终,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展望,促进学生在历史领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素养水平。
【审定稿】2. 正文2.1 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1.课程内容更新:新课标对于历史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调整,更加贴近时代需求和学生实际,增加了一些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丰富了历史知识面,提高了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教学方法创新: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评价体系改革:新课标强调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和评价,不再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也更多样化,如开放性问题、课堂讨论等,更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
4.教材制作规范:新课标要求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注重体现历史故事性、思辨性和启发性,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新课程状态下中学历史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程状态下的中学历史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而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灵魂是创新。
实践表明,高素质人才除了要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结构,必须融合相应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
中学历史属于人文学科,在培养人的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在新课程状态下,历史学科应该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教师如何通过教育、教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过程,因而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进步发展的本质含义就是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思想文化创新等),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诸方面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
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是创新活动的结果。
创新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历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和创新教育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不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
”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相关的历史事实,再现历史上的一个个创新人物的活动和形象,让学生置身于创新的时代潮流和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使之懂得创新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创新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作用,从而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历史教材本身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对立统一,因而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中外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基本史实的教无疑是必要的,它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情操培养和智能训练也是有利的,但历史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激活其创新思维、增强其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精选8篇)
创新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精选8篇)创新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篇1陶行知教育理论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
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
”人在中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
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
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
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
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
历史教研活动研讨主题(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历史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历史教育的创新发展,我们特举办此次历史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研讨主题1. 创新历史教学理念,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1)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历史教学中的体现;(2)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3)分享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案例,展示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历史教学。
2. 深化历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1)梳理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2)分析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3)探讨优化历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策略,如跨学科整合、信息技术应用等。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1)分析学生学习兴趣的成因及影响因素;(2)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情境创设、游戏化教学等;(3)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4. 强化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1)分析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2)探讨提升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如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3)分享优秀历史教师的成长经历和教学经验。
5. 融入信息技术,创新历史教学模式(1)分析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2)探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策略,如虚拟现实、在线学习等;(3)展示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如微课、翻转课堂等。
三、活动安排1. 开幕式:介绍活动背景、研讨主题及活动安排。
2.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历史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创新历史教学的经验和理念。
3. 分组讨论:将参会教师分为若干小组,围绕研讨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小组共识。
4. 案例分享:邀请优秀历史教师分享创新历史教学的典型案例,供参会教师学习借鉴。
创新教育理念-做创新型教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创新教育理念做创新型教师日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概念、新理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进一步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我认为,新形式下要创新教育理念,做创新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育思想应开放,树立主体教育、创新教育的新理念。
教师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了解国内外教育的新动向,掌握最新的教育观念,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才能以更开放、更积极的目光去对待创新教育,才能掌握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研究,也以此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的水平。
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由培养教师的学校、机构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的专题讲座,从理念上对教师有一个新的引导,给教师最新的理念。
二、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创新教育把教育的价值取向指向了每一位学生,要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这必须要求教师具备各方面科学文化素质。
作为创新型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作为学校,要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型教师:(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通过听公开课,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去最真实地了解教学的全方位,更能很好地体会到创新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变,也可以少走弯路。
加外,参加一些学校课题组的教学活动,听专门的实践课,在听课、评课、说课中互相交流,撞击思维的火花,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完善的教学风格。
(二)、学习并能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法。
为了达到各种课堂效果,适应各种类型的课堂和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多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比如,体验学习教学法,挫折演示教学法,发现问题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
教师对各种教学方法应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实际有先择地予以使用,使之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起乐学、善学、创新的教学体系。
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是一门精深的艺术,不但需要教学者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要掌握与相关的其他内容,有时候甚至是无关的内容,以引来达到触类旁通。
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主力军,更是受到了格外的重视。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质量,而且也是衡量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教师只有掌握了牢固的教育理论体系,才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制定教育方案,实现个性化教育。
同时教师也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创新教育方法,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实现。
因此,在教师的培训计划中,应该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理论学习,教师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二、加强实践锻炼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需要不断的实践锻炼。
教师们可以通过教岗实践、课本解析会、教学评比等方式进行实践锻炼。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需要注意自己思维启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同行交流,共同研究,不断尝试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职业素养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好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以保障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因此,教育培训计划应该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纪律观念,作风,职业准则,等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提升教育管理素质,提高领导能力。
四、构建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校方应该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涉及到教师的工资、评价、晋升、职称、奖惩等问题。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也要注重师生双向评价,集思广益,实现教师自评、高效互评和校际评估等方式。
五、推广教育科技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创新教育科技,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历史学科教学论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感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是过去事件的记录,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实践,以下是我对历史学科教学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通过课堂讲授、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 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1.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分层教学计划,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具体实践。
一、教学理念创新1.弘扬人文精神: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历史故事、人物、事件等,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尊重历史事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3.注重学科交叉:历史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语文、政治等,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创新1.优化教材体系: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整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融入地方特色:挖掘地方历史资源,将具有地域特色的 history 融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3.注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教育价值: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历史事件的深刻教训,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创新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创新1.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树立信心。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为它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
但是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仍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
主要是: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其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
二、在历史学科功能的发挥方面。
中学历史学科所担负的三项任务,即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实际上后两项已经被弱化。
由于考试基本上只能检验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考试导向的体制下,教师自然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特别是历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功能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在能力培养方面。
按照历史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中学历史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应用等能力。
很明显这是在能力层级上所提出的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的过程。
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往往不得不代替学生进行分析或归纳,甚至需要联系实际应用的内容也由教师试前帮助学生设计好答案。
这样做事实上把不同的能力要求统统降低为识记这一最基本的层级,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同能力的严重背离。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务之急。
下面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及体会谈一谈。
一、变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机械的反应过程转变为自主的、探究的生成过程传统教学有意或无意地将学习当作是学习者对外界信息的一种客观的、被动的、机械的反应过程,学习被认为是由外而内的灌输,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复制。
创新教育与历史教师素养的培养
龚 晓 芳
( 苏 省靖 江 职业 高 级 中学 , 江 江苏 靖 江 摘 要 : 育创 新 作 为人 类社 会 发 展 与进 步 的 永 恒话 题, 教 也 是 当前 教 育 界 面 临的 主 要 课 题 之 一 以 培 养 人 的创 新 精 神
教 师 素 质
随 着 素 质 教 育 的 不 断 深 入 发 展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在 其 整 体 素 质 发 展 中 的重 要 意 义 日益 加 重 。 泽 民 同志 曾 指 出 : 江 “ 新 是 一 个 民族 进 步 的 灵 魂 , 国家 兴 旺 发 达 的不 竭 动 力 。 创 是 ” 可 见 , 新 教 育 已经 成 了时 代 的要 求 。那 么 , 当今 创 新 教 育 创 在 大潮下 , 中学 历 史 教 师 应 当 具 备 哪些 基 本 素 养 呢? 提 高理 论 修 养 。 建 创 新 平 台 搭 历 史 是 一 门 理 论 性 很 强 的 学 科 ,现 行 高 中历 史 教 材 对 历 史 老 师 的 理 论 水平 提 出 了 很 高 的 要 求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不 断 提 高 自己 的 理 论 修 养 水 平 。创 新 离 不 开科 学 理 论 的 指 导 , 师 教 在 历史 教学 中 , 论是 鉴别 、 择 、 析 史料 , 是 说 明 、 无 选 分 还 分 析 、 证 观 点 , 会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运 用 马 克 思 的 唯 物 主 义 论 都
一
、
和 辩 证 法 的历 史 观 . 为 只 有 这 些 , 是 “ 一 的 科 学 的历 史 因 才 唯 观 ” “ 一 科 学 的说 明历 史 的方 法 ” 和 唯 。所 以 , 成 为 合 格 的 历 要 史 教 师 , 高 基 本 的 理 论 水 平 , 头 准 备 几 本 与 历 史 学 科 关 提 案 系 最 密 切 的经 典 科 学 理 论 著 作 供 平 时 翻 阅研 究 显 然 是 非 常 必要 的。 另 外 , 师 还 必 须 提 高 政 治 素 质 , 所 谓 “ 身 正 , 令 而 教 正 其 不 行 , 身 不 正 , 令不 从 ” 如 今 的社 会 , 品经 济 发 达 , 这 个 其 虽 。 商 在 时 代 , 师 一 定 要 给 学 生 作 出好 的 榜 样 , 果 “ 切 向 钱 看 ” 教 如 一 , 对学生 不负责任 , 衍塞责 , 不仅会 严重损 害教师的形象 , 敷 则 还 会 误 人 子 弟 。 反 导 向 的 副作 用 。古 人 云 : 其 师 , 其道 。 起 亲 信 要 学 生 乐 学 、 学 、 效 祖 国 . 么教 师必 须 乐 教 、 教 和 有 献 勤 报 那 勤 身 教 育 的政 治 素 质 。 二、 拓展 知 识 结 构 。 强化 创 新 能 力 历 史 是 一 门 综 合 性 很 强 的学 科 ,一 个 优 秀 的历 史 教 师 的 知识结构应该是多方位的 , 由历 史 学 向哲 学 、 学 、 文 教育 学 、 心 理 学 和 自然 科 学 等 众 多 学 科 拓 展 和 深 入 。 中学 历 史 教 师 首 先 应 该 具 备 扎 实 的 专 业 基 础 ,才 能 准 确 地 向学 生 传 授 教 科 书 中 的历 史 知 识 。 靠 单 一 的历 史 专 业 知识 , 不 能 胜 任 当前 形 式 仅 是 果 课 外 作 业 过 多 . 不 但 会 挤 占学 生 自 由支 配 的 时 间 和 休 息 则 时 间 , 且 会 给 学 生 的精 神 和 思 维 带 来 沉 重 的 负 荷 , 学 生 而 对 的 身 心 成 长 也 是 一 种 “ 了 你 好 ” 衣 下 的 野 蛮 伤 害 。所 以 , 为 外 在 布 置 课 外 作 业 时 . 结 合 课 堂 所 讲 内 容 精 心 筛 选 , 可 能 应 尽 体 现 作 业 的典 型性 、 次 性 、 面 性 和 多 样 性 , 证 课 外 作 业 层 全 保 的实效。 典 型性 强 调 的是 作 业 的针 对 性 , 直 接 指 向重 点 难 点 、 能 易 错 易混 点 和能 力 发 展 点 , “ 症 下药 ” “ 到 病 除 ” 有 对 和 药 的功 效 。 层 次性 要 求 的是 在 作 业 的选 编 上遵 循 由 易 到 难 、循 序 渐 进 的原 则 , 时 充 分 考 虑 学 生 的 差 异 性 , 同 对不 同层 次 的 学 生 在 留 作业 上 有 数 量 、 型 、 易 上 的差 别 。 类 难 全 面性 要 求 的是 作 业 要 尽 可 能 覆 盖 书本 的 知 识 点 ,使 这 些 知识 点能 够 在 我 们 的思 维 中 进行 演练 、 化 和 内化 。 全 面 强 但 性 又不 同 于 面面 俱 到 、 复 反 复 , 于课 堂上 学 生 已 经 熟 练 掌 重 对 握 的东 西 , 外作 业 中还 是 应 该 尽 量 回避 。 课 多 样性 要 求 的是 作 业 形 式 的 多 样 化 ,让 学 生 从 多 种 作 业 的 过 程 中 , 会 到 学 习 的兴 趣 和 快 乐 。 以思 想 政 治 学 科 为 例 , 体 除 习 题 外 . 可 布 置 阅 读 作 业 , 导 学 生 阅 读 经 典 原 著 、 和 还 引 党 国家 的重 要 文 献 、 内 外 热 点 新 闻 、 物 传 记 等 , 置 参 观 访 国 人 布 问 、 地 调 查 、 写政 治小 论 文 这 一 类 实 践 性 的 作 业 , 置 “ 实 撰 布 课 后 一 分 钟 速 记 大 比 拼 ” 带 有 趣 味性 、 争 性 的 作 业 … … 作 业 等 竞 形 式 的 多样 化在 激 发 学 生 兴趣 的 同 时 , 实 现 知 识 落 实 、 力 可 能 锻 炼 和 情感 培养 的多 重 目标 。 总 之 . 优 化 课 堂 教 学 . 强 课 堂 的 实 效 性 的 方 法 和 途 径 要 增 是 很 多 的 , 要 我 们 多 思 考 、 探 索 、 研 究 , 定 会 取 得 令 人 只 多 多 一 满 意 的 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范文三篇
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范文三篇【篇一】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为了顺应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有效落实改革方案,切实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文化水平,中学历史教师也在积极地更新着教学理念,不断优化和改善着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主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教学策略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中学历史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历史学习水平。
一、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要注重三维目标教学效果。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结合。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历史综合素养,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在开展教学之前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并设计出教学目标[1]。
明确的目标能够指引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时,他们自然会使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得更具逻辑性。
学生们也能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吸收过程。
例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教师要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重难点内容。
接着,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要能够看到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逐步活跃的阶段,他们对新知识充满了浓厚兴趣。
然而,他们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把握还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进行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们能够多角度地认识历史。
然后,教师再据此设计出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们能够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和活动基地有所把握,同时能够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并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在线阅读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在线阅读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的文章,供您在线阅读: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
二、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融入教学目标中。
例如,通过时空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背景;通过史料实证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史料辨析和运用能力;通过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通过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涵盖教材、文献、图片、实物等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背景。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4. 完善教学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方面。
评价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1. 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时空观念方面,应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在史料实证方面,应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辨析和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在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方面,应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在历史价值观方面,应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培养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培养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历史学科与综合素养的关系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现象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
1.思维能力:历史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人文素养: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培养人文素养,增强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尊重。
3.道德观念:历史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社会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
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2.问题驱动: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与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地考察、历史剧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跨学科整合: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中进行综合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年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范本近年来,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教学创新实践和研究探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
通过不断实践与总结,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知识的源泉和控制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途径更为便捷多样。
因此,在教学创新中,我尽可能地调整了教学角色,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例如,在讲授历史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板书讲解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样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然而,在当今社会,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英语课上,我设置了一些创新拓展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再次,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支撑,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各种创新教学方法,并进行实践与探索。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采用了游戏教学的方式,设计了一些寓教于乐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创新方法,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还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最后,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育教学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提升历史素养水平(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提升历史素养水平第一篇范文在当今时代,历史教育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更是培养学生们人文素养、提高历史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使命,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历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水平。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历史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知识体系,但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却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素养水平的首要任务。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注重情感教育。
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学科中的情感资源,以情感人,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历史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
二、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历史知识。
1.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历史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2.逻辑清晰地组织教学。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使学生能够条理清晰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3.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
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素养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
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质疑历史事件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注重历史思维方法的培养。
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任务。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涵盖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人文素养、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策略、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历史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技能,如史料搜集、分析、归纳、比较等。
2. 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分析、历史综合、历史评价等。
这些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3. 人文素养学生需要在历史学习中提升人文素养,包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尊重,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包容,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
4. 价值观的塑造学生需要在历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历史中的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倒退,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策略:1. 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史料教学、讨论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历史情境,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 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剧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人文素养。
3. 融入学科交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语文、政治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4. 注重评价与反馈教师应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更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人文素养、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评价与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历史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1.设计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的出发点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
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贴切,即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二看它是否具体,即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适度,即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四看它是否落实到位,即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针对“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这二项核心素养,在设计“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这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设定为“通过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史实,形成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应该将其设计为:“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的指向性很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与检测性都很强,学生通过学习便可达到。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育与历史教师素养的培养,教育理论-
ﻭ
字数:2626ﻭﻭ
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其整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加重。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可见,创新教育已经成了时代的要求。
那么,在当今创新教育大潮下,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ﻭ
一、提高理论修养,搭建创新平台
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对历史老师的理论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水平。
创新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无论是鉴别、选择、分析史料,还是说明、分析、论证观点,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历史观,因为只有这些,才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唯一科学的说明历史的方法”。
所以,要成为合格的历史教师,提高基本的理论水平,案头准备几本与历史学科关系最密切的经典科学理论著作供平时翻阅研究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ﻭﻭﻭ
另外,教师还必须提高政治素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
如今的社会,商品经济发达,在这个时代,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作出好的榜样,如果“一切向钱看”,对学生不负责任,敷衍塞责,则不仅会严重损害教师的形象,还会误人子弟,起反导向的副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要学生乐学、勤学、报效祖国,那么教师必须乐教、勤教和有献身教育的政治素质。
ﻭ
ﻭ
二、拓展知识结构,强化创新能力ﻭ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多方位的,由历史学向哲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等众多学科拓展和深入。
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
仅靠单一的历史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当前形式下的教学工作的。
知识的尽可能广博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唯有掌握较为渊博的知识,才能形成知识综合、知识迁移的能力,才能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才能在备课中见微知著,讲课中深入浅出,才能不断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ﻭ
ﻭ
1.多读书。
学生总以为历史老师是上下五千年,无所不知。
而广博的知识是靠平时的点滴积累起来的。
学问无所不在,坚持常年读书看报,不停地汲取知识的琼浆,日积月累,必有重大收获。
历史老师应该多读一些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如各地的历史教材、历史教研专家的研究、中外历史典籍等。
2.多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自己的教学经验,写对历史问题的见解,摘历史资料,记平时所见所闻,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文笔,又促进了自己的学习和探讨,还提高了观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ﻭﻭ
3.多请教。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只要你态度诚恳,虚心好学,则必有好处,必长见识。
ﻭﻭ
4.多兼涉其他学科。
“文史不分家”,这话有道理。
历史教师养成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中外一流作品的习惯,很有必要。
因为这些名作总是从历史真实的高度立体形象地再现它赖以产生的时代特征与风貌,这对教学需要拓宽有益。
ﻭ
5.多参加教研活动。
历史教师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级各类历史教研会、学术报告会,多听优秀教师的经验之谈。
大家济济一堂,共同切磋,会使你增长知识。
ﻭﻭ
ﻭ
6.多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
虽然历史课是讲述过去,但是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教学方法在不断涌现。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老师,就要像学生一样,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己。
这正是应了一句俗话:活到老,学到老。
7.多参观历史名胜。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百闻不如一见”。
历史教师利用假期,参观浏览历史名胜古迹,实地考察出土文物,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这不仅能增长自己的见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还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讲到唐朝手工业这一内容的时候,我就将在洛阳旅游时的纪念品“唐三彩”带进了课堂,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了古代手工业的高超技艺。
讲到秦始皇陵兵马俑时,我就把自己西安拍摄的兵马俑照片制成投影在课上放映,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秦朝统一天下的恢弘气势。
平时的积累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ﻭﻭ
ﻭ
可见,中学历史教师只有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才称得上是合格的历史教师。
ﻭ
ﻭ
三、提高教学能力,构建创新教学模式
ﻭ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培养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是面向21世纪的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的核心目标,如何开发应用现有教材中的有关教育资源,将这一目标化为教育行为,是优化学科课堂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ﻭ
1.创造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打破“纲本”意识,冲破“方圆”定势。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尤其是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大目标出发,废除绝对与“教材内容相一致”的老框框,创造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ﻭ
ﻭ
2.改革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对教材内容、现有观点提出质疑,随时诱导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通过一系列的设疑、激疑、探索、释疑,让学生了解历史、评判历史,设身处地地理解历史,真正做到“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ﻭ
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既要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思维潜能,故要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
ﻭﻭ
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