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 作慝。方命虐民, 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 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 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盖《徴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 ,现好在君可也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 得 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 违法乱记的事情也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 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 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 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 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 加节 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 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 后驻扎在郊外,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 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这就是《徴招》、《角招》。其中的歌 词说:‘畜君有什么不对呢?’‘畜君’,就是热爱国君的意思。”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
民本思想
江西省泰和中学孙利丹
•《有 的 人 ──纪念鲁迅有感》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 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 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 下的火燃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仁人之心 •它的源头就在—— •孟子
•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 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 “贤人也以此为乐吗?”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美课件)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美课件)


《诗经》上说:‘开始营建灵台,于是反复地度量。百姓制造,
不到一天就把它筑成了。开始营建时文王说不要着急,可是百
姓十分踊跃,就好像儿子跑了为父亲做事一样。文王在那饲养
禽兽的灵囿中,看到母鹿趴在那里,母鹿长得胖嘟嘟的并且有
光泽,鸟儿则长着洁白而有光泽的羽毛。文王在那灵沼旁边,
满池的鱼儿在欢悦。’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台深池,但人民
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
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巡游,我
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游乐,我怎么能得到救助?
一巡游一游乐,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
18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 虐民, 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 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 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 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 君者,好君也。”
正反对比,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证作 为论据,提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 的思想主张。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导人 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残暴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 的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 快乐。
14
15
自主学习
放于琅琊 fǎng yá 秋省敛而助不给 xǐng jǐ 睊睊 juàn 慝 tè 徵招 zhǐ sháo
9
10
自主学习
经史勿亟 jí 麀鹿攸伏 yōu yōu 於牣鱼跃 wū rèn
王在灵囿 yòu 麀鹿濯濯 zhuó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优秀课件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优秀课件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 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 :‘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 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 车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说:‘我们 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 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
第七页,共46页。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 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 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状语后置)
3. 何以能鼓乐也?
凭什么(为什么)能奏乐呢?(宾语前置)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第二十六页,共46页。
放于琅琊 秋省敛而助不给 睊睊 慝
徵招
fǎng yá xǐng jǐ
juàn
tè zhǐ sháo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 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
不若与人
不若与众 好乐何如?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被动句
被动句
省略句 省略句 省略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共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件(共1)
好一个完善的伏击战例!
-16-
-8-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译文: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差不多了! 今天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 点评:今乐、古乐本不可混同,但孟子深知齐宣王不会放弃对今 乐的爱好,所以存异求同,以便进一步劝导齐王在爱好今乐的情况 下实现“与民同乐”。所谓“今之乐由古之乐”,问题不在于爱好今乐 还是爱好古乐,而在于能否与民同赏。若能与民同赏,则古今无异。 如果能够施行仁政,即使齐王爱好今乐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另一 方面,在齐宣王听到孟子提及“好乐”而“变乎色”时,孟子及时肯定了 好乐有助于治国,以此语来消除齐王的羞惭之心,这样就抓住了对 话进行下去的关键,并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
2.主旨归纳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一主题贯串了本课三则选文的始终,表现 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庄暴见孟子”一则,采用假设论证,说明君王应与民同乐。“孟子 见梁惠王”一则,援引历史事例,揭示了君主贤明,才能拥有沼泽苑囿 之乐的主旨。“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一则,引用历史故事,阐述了古 之圣君与今之国君的不同做法:古之圣君巡狩,急民之所急;今之国 君巡游,恣意享乐,耗费民力。一个是顺天而行,顺天者自然是昌;一 个是逆天而动,逆天者自然是亡。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3-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解多义 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乐器
(1)鼓 今王鼓乐于此 演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击鼓
(2)疾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到……去 (3)适 始适还家门 出嫁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适合,合乎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5 人教课标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5 人教课标版

• 4、分类列举本文出现的文言句式。 • ①宾语前置句: • 好乐何如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 猎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②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 王语暴以好乐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今王 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 ③被动句: •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曰
• 四、简要概括一、二则的主旨(主要 意思)。 • 1、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 行“仁政”的思想。 • 2、君主贤明,才会享受真正的快乐 (池沼苑囿之乐)。
【合作探究】
• 梳理课文内容: • 第一则记录了孟子与 、 的两次 谈话。第二次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 ①孰乐 • ②不与民同乐 • ③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探究问题: 1、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首先,齐王把自己和孟子对立起来,谈话气氛非常僵硬,齐王简直是给孟子来了一 个大关门。孟子与齐王谈话,是从齐王好乐开始的,可是,齐王根本不顾孟子的 面子,变了脸色,还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这等于是 堵住孟子的嘴巴,不让孟子谈他的“先王之乐”,而事实上,孟子的谈话肯定是 离不开谈“先王之乐”的,因为孟子的音乐观是与王道有关的。 其次,我们要看清孟子面对这并不融洽的气氛所用的对策。如果孟子勉强硬谈先王 之乐和世俗之乐的是非,谈话气氛可能更加紧张,更关键的是达不到劝说齐王与 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 所以,孟子在此时转换了谈话的内容,几乎是迎合齐王似的说了那句“王之好乐甚, 则齐国其庶几乎。”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通过引起齐王兴趣,改变谈话气氛。 但是这句话却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经巧妙地把谈话内容引入了政治领域。 紧接着,孟子又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这话是承接齐王的“先王之乐”与“世 俗之乐”而言的,但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其间孟子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概念, 于是,出现了四个概念:“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今之乐”、“古之 乐”。这四个概念的出现,使孟子转换了话题,为齐王钻进自己的圈套作好了准 备。 至此,孟子就已经完成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转移。要指出的是,孟子为了缓和谈话气 氛所用的手段,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来对音乐的立场,却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 领域。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7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7
1. 暴见于王,
我被齐王召见,(被动句,“于”表示被动。)
2. 王语暴以好乐,
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状语后置)
3. 何以能鼓乐也?
凭什么(为什么)能奏乐呢?(宾语前置)
2019/3/18 17
一词多义
于:
1、暴见于王 2、今王鼓乐于此 以: 1、王语暴以好乐 2、暴未有以对也 3、何以能田猎 庶几: 1、则齐国其庶几乎 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其: 1、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2、则齐国其庶几乎
自主学习
检测预习

yōu rèn
王在灵囿
经史勿亟
yòu
麀鹿攸伏 yōu
於牣鱼跃
麀鹿濯濯 zhuó

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日,何时。
予及女偕亡 女,通“汝”。
2019/3/18 31
梳 理 文 意
2019/3/18
32
自主学习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 “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环视着 鸿雁麋鹿,说:“有才有德的人也以此为乐吗? ”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 也。 孟子回答说:“只有有才有德的人能够以此为乐, 无才无德的人即便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
2019/3/18 10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 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孟子说:“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会很不错了!现在的音 乐跟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 齐王说:“这道理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独自娱乐的快乐,和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呢?” 齐王说:“不如跟众人一起娱乐。” 孟子说:“跟少数人娱乐的快乐,跟多数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 更快乐呢?” 11 2019/3/18 齐王说:“不如跟多数人一起娱乐。”

乐民之乐_忧民之忧PPT

乐民之乐_忧民之忧PPT
人,多数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2020/3/17
11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 被动句
好乐何如?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宾语前置句
王欲暴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状语后置句
见羽旄之美
定语后置句
2020/3/17
12
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译 成现代汉语。
1. 暴见于王,
我被齐王召见(被动句,“于”表示被动。)
2. 王语暴以好乐,
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状语后置)
3. 何以能鼓乐也?
凭什么(为什么)能奏乐呢?(宾语前置)
2020/3/17
13
2020/3/17
贵州省大方县第三中学
14
1孟子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孟子是如何一步一步阐述观点的?
引入话题 →转换话题 →直切正题 →得出结论
1
学习目标:
1、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 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清选文的行文思路,学习古今对比的说 理方法。
3.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及其现代意义。
2020/3/17
2
自主学习
生字认读
王语暴以好乐 yù庶几
shùjī
有诸 zhū 独乐乐
Yuèlè
孰乐 lè 臣请为王言乐
Wèi lè
管籥之音 yuè疾首蹙頞 cù è
羽旄 máo 则王矣
wàng
3
2020/3/17
4
1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
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 也。”曰:“好乐何如?”
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 齐国其庶几乎!”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美课件)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精美课件)

忧民之忧的来源
忧民之忧来源于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 热爱,是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关心, 是对人民福祉的追求和努力。
忧民之忧来源于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 承和发展,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 和贡献。
忧民之忧来源于对社会责任和担当的 认识和觉悟,是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和 保障,是对社会公正和进步的追求。
环境。
忧民之忧
我们应该关注人民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解决他们的困扰和挑战。
平衡发展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 能忽视人民的福祉和利益,需要
平衡发展。
对未来的展望
持续改善
01
我们应该持续关注和改善人民的福祉,不断推进社会进步和发
展。
创新驱动
02
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
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如何平衡乐民与忧民
制定合理的政策
政府应该制定符合人民利 益的政策,既关注人民的 疾苦,又促进人民的快乐 。
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通过改善民生、加强社会 福利等措施,提高人民的 幸福感和满意度。
强化社会责任感
个人和组织应该积极履行 社会责任,关注弱势群体 ,为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 。
乐民与忧民的未来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
乐民之乐表现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
乐民之乐表现为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
乐民之乐的来源
乐民之乐来源于人类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共同 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乐民之乐来源于对社会责任和 义务的认识和承担,是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
求。
忧民之忧的表现
忧民之忧表现为对人民生活的深 入了解和关注,了解人民的需求 和困难,积极为人民排忧解难。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课件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课件
12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大王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 乐?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和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 哪一种更快乐呢?
5、(1)不若与人。 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2)不若与众。 不如同许多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齐王变了脸色,并称自己喜好的不 是先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齐王变了 脸色,固然是“惭其好之不正”(朱熹《 孟子集注》),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 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但他也知道孟子 是主张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正 面承认自己爱好世俗之乐,也就把自己 和孟子的立场对立起来了。这时的谈话 气氛并不融洽。
“古之乐”“今之乐”既相同又不同,两者雅俗的区分明显,无
论今乐古乐,都有雅有俗。在偷换概念中,孟子巧妙地转换
了话题。“其实,今乐古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意,则无
古今之异耳。”(朱熹《孟子集注》)避开容易引起齐王反感
的音乐的雅俗问题,借题发挥,巧妙地把音乐话题转为政治
话题,既不丧失自己对音乐的一贯立场,又把谈话引入了自
3
词类活用Biblioteka 王语暴以好乐名词作动词,告诉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鼓乐
名词用作动词,演奏
4
翻译下面句子
1、王语暴以好乐。
大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 2、王之 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大王非常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就该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假如君王您能同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5
问题探讨

人教版语文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课件
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担 当意识和奉献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05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 的情感和理念转化为具体 的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排比
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节 奏鲜明,增强气势和感染 力。
拟人
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 征,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富有情感色彩。
道的思想。
礼制观念
儒家思想注重礼制,认为礼是维 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文章中 通过描写人物遵守礼仪、尊重传 统的行为,体现了礼制观念的重
要性。
忧国忧民情怀传承
爱国情怀
文章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人物身上体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这种情怀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民本思想
文章关注民生疾苦,体现了民本思想。通过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人物展现出对民众的关爱和同情。
感谢聆听
07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问题1
文章中提到的“乐民之 乐,忧民之忧”是什么 意思?它体现了什么样 的思想?
问题2
文章通过哪些具体的事 例来说明“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的重要性?
问题3
在现代社会中,“乐民 之乐,忧民之忧”的思 想有哪些现实意义和应 用价值?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作者背景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仁政、民本思 想,强调君主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关心人民的疾苦。
文章内容概述
主题思想
文章表达了孟子关于君主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与民同乐、同忧的思想。他认 为,君主只有真正关心人民的疾苦,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课件1 人教课标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课件1 人教课标版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
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 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相 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孟子说:“请让我给王谈谈娱乐的道理:假使王在这 王这 里吹箫奏笛的声音,都头痛皱眉头并且互相告诉说:‘我 们王喜欢奏乐,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 父子不能见面,兄弟妻子东逃西散。’假如王在这里狩猎, 百姓听到王这里车马的声音,看见王这里军旗仪仗的美丽, 都头痛皱眉头并且互相告诉说:‘我们王喜欢打猎,为什 么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 妻子东逃西散。’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王不跟百姓 同乐(所谓同乐,即王以百姓之乐为乐,百姓以王之乐为 乐)。
⑲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猎也? 宾语前置句 ⑳则王矣 (王:wàng 名词作动词,称王)
1、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引入话题 →转换话题 →直切正题 →得出结论
投其所好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请君入瓮 形象生动 水到渠成 由谈乐(yuè )而言乐(lè ) 正反对照引出与众乐乐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齐国大臣庄暴来拜见孟子说:“我庄暴被王召见, 王告诉我说他喜欢音乐,我庄暴没有话回答(不知道 怎么说才好)。”接着问:“喜欢音乐怎么样呢?” 孟子说:“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 会很不错了!” 过了些时候,孟子被齐王召见时说:“王曾经 把自己喜欢音乐告诉庄暴,有这件事吗?” 齐王变了脸色,说:“寡人不能喜欢古代圣帝 明王的音乐,只不过喜欢世俗的音乐罢了。”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

202210/221//92/4
贵州省大方县第三中学
2200
儒家学者把乐分为两类:
一类是先王之乐(也就是古代圣贤之君的音乐),
一类是世俗之乐。
孔子等儒家学者认为,先王之乐有助于克己复礼、
修身养性或协和社群关系。俗乐的种类异常繁多,其共
同本质则是有悖于儒家追求的政教伦理目的──儒家学
者认为这种音乐能使听者放荡无节,甚至流于淫滥。所,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 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孟子说:“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会很不错了!现在的音
乐跟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
贵州省大方县第三中学
1144
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译 成现代汉语。
1. 暴见于王,
我被齐王召见,(被动句,“于”表示被动。)
2. 王语暴以好乐,
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状语后置)
3. 何以能鼓乐也?
凭什么(为什么)能奏乐呢?(宾语前置)
202210/221//92/4
贵州省大方县第三中学
202210/221//92/4
贵州省大方县第三中学
2277
孟子见梁惠王
第二课时
202210/221//92/4
贵州省大方县第三中学
2288
自主学习
检测预习
经史勿亟 jí
麀鹿攸伏 yōu yōu 於牣鱼跃 wū rèn
王在灵囿 yòu 麀鹿濯濯 zhuó
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日,何时。 予及女偕亡 女,通“汝”。
孟子说:“请让我给王谈谈娱乐的道理:假使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7 人教课标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ppt7 人教课标版

2019/1/23
13
通假字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畋”,打猎。
今之乐由古之乐 “由”通“犹”,如同。
直好世俗之乐耳 “直”通“只”,只是。
2019/1/23
14
词类活用
今王鼓乐于此 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
2019/1/23 18
一词多义
于:
(表示被动)
1、暴见于王 2、今王鼓乐于此 (介词,在 ) 以: 1、王语暴以好乐 (介词,把) 2、暴未有以对也 (介词,用) (介词,凭借) 3、何以能田猎 庶几: 1、则齐国其庶几乎 (副词,差不多) 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 副词,也许,大概 ) 其: 1、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代词,他们的) 2、则齐国其庶几乎 (语气副词,也许)
27
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两幅画面:
悲景图: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乐景图:举欣欣然而相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019/1/23 28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课前预习导案”。 2、预习第二则:读译,画出疑难点。

2019/1/23
29
孟子见梁惠王
第二课时
2019/1/23 30
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今之乐犹古 之乐也。”在整个论辩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不仅迎合了齐王,引起了齐王的兴 趣,改变了谈话的气氛,而且巧妙地把谈话由音乐引入政治领域。然后再 补充一句“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既是承接齐王“先王之乐”“世俗之乐” 之言而来,又改变了原来的概念,进一步转换话题。先王之乐、世俗之乐 和“古之乐”“今之乐”既相同又不同,两者雅俗的区分明显,无论今乐 古乐,都有雅有俗。在偷换概念中,孟子巧妙地转换了话题。“其实,今 乐古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意,则无古今之异耳。”(朱熹《孟子集 注》)避开容易引起齐王反感的音乐的雅俗问题,借题发挥,巧妙地把音 乐话题转为政治话题,既不丧失自己对音乐的一贯立场,又把谈话引入了 自己想说的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诸 孰乐

zhū lè
yuè má o


shùjī Yuèlè Wè i lè
cù è wà ng
王语暴以好乐
庶几 yù pù 独乐乐
臣请为王言乐 疾首蹙頞
管籥之音
羽旄
则王矣
•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 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朝见大王,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 事,我没有话应答。‛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 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很不错了!几天 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暴谈论过爱好音 乐,有这回事吗?‛宣王脸色变得不好意思他说:‚我并不是 喜好先王的音乐,只不过喜好世俗的音乐罢了。
睊睊 慝 徵招
fǎng yá xǐng jǐ juàn tâ zhǐ sháo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 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 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 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 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国君以老百姓的快 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 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 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 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 的。
这则故事中,孟子主要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 民同乐”,实行“仁政”。全章以音乐为题,说明不与 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治天 下。这「与民同乐」与儒家礼乐治天下的思想是一致的。
本文就君王“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的问题反复 论证,阐明了要取得天下就必须得民心,“与民同乐”体 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他善于抓住齐王心理,逐步将对方 的思想引上自己铺设的轨道,使本文独具特色,显示了孟 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法, 孟子为齐威王形象地描绘出“与民同乐”和“不与民同乐” 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把抽象的道理鲜明具体地呈现于齐 王面前,产生了不容辩驳的逻辑力量。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 ‚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 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很不错 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音乐与古代的音乐差不多。‛宜 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 娱乐,与和他人一起娱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 如与他人一起娱乐更快乐。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娱乐, 与和多数人一起娱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不如与多 数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 沈浩:践行信念好村官 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 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 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 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事迹: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他带领村民办工业 、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 展农家乐生态旅游。 • 2006年,小岗村跻身2005年度“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岗村被 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06年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 。小岗村村民们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满了鲜红的手印,请求沈浩带领 他们干三年。沈浩留下来了。又是三年的默默苦干。 • 2009年,任期又将期满。 186名小岗村村民又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 下红手印。这一次上天让村民们的愿望落空了。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小 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这一次,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村 。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 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 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相 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 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 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 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 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儛两座山去观光游览, 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 君王的巡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 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 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 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春天里 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 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 么 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 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 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 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这般穷困 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 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 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 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 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 虐民, 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 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 ‘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 ’畜君者,好君也。‛ 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 不到粮 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记的事情也 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 是 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 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 做荒;嗜酒不 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 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 外,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 曲!’这就是《徴招》、《角招》。其中的歌词说:‘畜君有什么不对 呢?’‘畜君’,就是热爱国君的意思。‛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大忠 (从容指挥救灾的北川县长) 男,羌族人,44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 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地震发生时,北川县长经 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的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 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 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 5月14日下午,经大忠带领工作人员在废墟中救起了一个小女孩。当经大 忠抱着孩子往担架跑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泣。经大忠摸着她的脸,安 慰她:“别怕,孩子,爸爸救你来了!”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地震发生后,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 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畋”,打猎。
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独乐乐,与人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多数人
今王鼓乐于此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 取得天下
暴见于王
被动句 被动句
他日,见于王
不若与人
不若与众 好乐何如?
省略句 省略句 省略句
•《有 的 人 ──纪念鲁迅有感》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 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 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 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 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仁人之心 •它的源头就在—— •孟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 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 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 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大王在 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 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 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 王车 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 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 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倘若大王与百姓一起娱 乐,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戴!‛
这篇对话体议论文,通过孟子与齐王的对话显示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 1、循循导入,借题发挥。 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 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 主旨上。在与庄暴的谈话中,孟子只有一句话“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乎”,点出了齐王好乐与齐国政治的关系这个论题,但未加论述。在与齐王 谈话中,孟子又从好乐切入,巧妙地重提论题,然后与齐王两问两答,从谈 话气氛和思想感情上把齐王引导到自己的论题上后,孟子才进入自己的谈话 主题。 2、对比和重复。 本文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 是对比方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如“举疾 首……相告”和“举欣欣……相告”),又有重复之语(如“今王鼓乐…… 之音”和“今王田猎……之美”)。这样论述,就强调了国君同样的享乐活 动,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与民同乐, 从而突出了论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