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向下落的物体(教学设计)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物体与空间》第三节《向下落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重力,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过程,探索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的关系;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重力的概念,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下落的过程,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的关系。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下落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乒乓球、玻璃球、羽毛、小纸片、计时器、直尺、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份乒乓球、玻璃球、羽毛、小纸片、计时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羽毛和一个乒乓球,提问:“你们猜猜,哪个物体先落地?”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不同物体下落的过程,讲解重力的概念及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乒乓球、玻璃球、羽毛、小纸片下落的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5.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实验器材,设计不同的下落实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向下落的物体》2. 板书内容:重力的概念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不同物体下落的过程,记录下来。
(2)思考:为什么羽毛下落的速度比乒乓球慢?2. 答案:(1)观察记录表(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物体下落的过程,掌握了重力的概念和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思考,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重力现象,如:为什么抛出去的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下落的自然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物体下落的现象,并能够描述物体下落的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物体下落的规律,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大小、形状、重量不同的物体若干,如小球、纸片、石头等。
2.实验记录表。
3.视频或图片资料:物体下落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拿出一个物体,如小球,问幼儿:“你们知道小球是从哪里来的吗?”引导幼儿回答:“小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教师再问:“那你们知道物体为什么会从天上掉下来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物体从天上掉下来是因为地球有引力。
”2.观察物体下落教师分别拿出大小、形状、重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下落的过程。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物体下落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回答:“有的物体下落得快,有的下落得慢。
”3.实验探究教师将实验材料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下落速度。
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幼儿回答:“重量大的物体下落得快,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慢。
”教师再提问:“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物体下落会有这个规律吗?”引导幼儿回答:“因为地球有引力,引力大的物体下落得快。
”5.拓展活动教师播放物体下落的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下落的场景。
教师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我们看到了树叶、小鸟、飞机等物体下落的场景。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复述物体下落的规律。
教师提问:“你们通过这次活动学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我们学会了观察物体下落的现象,发现了物体下落的规律。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物体下落现象的兴趣。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启蒙探索》。
主要涉及第四章“身边的科学”第二节“向下落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观察不同物体从高处落下的现象,探讨物体下落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以及简单了解地球引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下落的自然现象,认识地球引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地球引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下落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物体(如小球、纸张、羽毛等)、计时器、小黑板、地球仪。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树叶从树上落下的现象,提问:“为什么树叶会从树上掉下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物体(小球、纸张、羽毛等)从高处落下的实验,引导幼儿观察物体下落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体会向下落?它们下落的速度一样吗?”讲解地球引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引导幼儿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物体下落的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不一样?”拓展延伸:讨论还有哪些现象与地球引力有关。
六、板书设计1. 向下落的物体2. 内容:物体下落现象地球引力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记录下来并简单分析原因。
2. 答案示例:观察到:苹果从树上掉落。
分析:苹果掉落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物体下落的现象和规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味道王国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和面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一科学——向下落的物体教学目标: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教学过程:一、引题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二、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3、幼儿交流:(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五、延伸: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第2章节“物体的运动”。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向下落的物体展开,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探讨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下落的规律,知道不同物体下落速度可能存在差异。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质量、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下落现象,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沙包、乒乓球、羽毛、小石子、计时器、降落伞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沙包、乒乓球、羽毛、小石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降落伞,提问:“你们知道降落伞是干什么的吗?”(2)邀请一名幼儿扮演“飞行员”,演示降落伞下落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分别演示沙包、乒乓球、羽毛、小石子从相同高度下落,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下落速度的差异。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下落速度不一样?3. 随堂练习(15分钟)(1)分组实验:每组幼儿用计时器测量沙包、乒乓球、羽毛、小石子从相同高度下落的时间。
(2)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共同探讨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
(2)拓展延伸:讨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物体下落速度。
六、板书设计1. 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质量、形状等因素有关。
2. 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质量、形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物体,选择一个你认为下落速度与其他物体不同的物品,记录观察结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观察和实验。
但在引导幼儿思考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时,部分幼儿存在困难。
下落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优秀7篇)
下落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优秀7篇)下落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2.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3.探索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记录表,彩笔。
活动重点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活动难点探索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听好了啊: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打一日常用品)小结:孩子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谜底就是蜡烛。
师:蜡烛是做什么用的?摸上去是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用途呢?小结:蜡烛是来照明用的,摸上去滑溜溜的,硬邦邦的。
蜡烛点燃后可以帮我们照明。
二、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变化师:孩子们,老师点燃这根蜡烛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仔细观察,看看蜡烛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小结:蜡烛中间的细线点燃后,蜡烛中心出现了像水一样流动的液体,而且还缓缓地顺着蜡烛一侧流了下来,凝固在蜡烛侧面。
三、实验一:让幼儿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师:今天老师要就请你们来做实验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记录表、彩笔,下面就请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一起去探索蜡烛的变化。
2.教师介绍实验一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实验一:点燃蜡烛,让幼儿探究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师: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两个人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
说一说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往下落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往下落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下落的现象,发现物体下落的速度、方式与物体的重量、形状等因素有关。
2、鼓励幼儿通过实验和操作,探索不同物体下落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观察并理解物体下落的现象。
(2)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物体下落速度和方式与物体自身特点的关系。
2、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较为抽象的科学概念,如重力、空气阻力等。
(2)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提供基础。
2、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物体下落的特点,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实验结果,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四、教学准备1、各种不同重量、形状的物体,如羽毛、石头、乒乓球、纸团等。
2、透明的塑料桶或箱子,用于观察物体下落。
3、记录表格和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1)教师展示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引起幼儿的注意。
(2)提问幼儿:“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物体是怎么掉下去的?”引发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的讨论。
2、初步观察(1)教师将准备好的不同物体,如羽毛、石头、乒乓球等,一一展示给幼儿,并让幼儿猜测这些物体下落的速度和方式。
(2)然后,教师将这些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放下,让幼儿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
3、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些不同的物体和一个透明的塑料桶。
让幼儿将物体从桶的上方自由落下,观察物体下落的情况,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探索物体的重量与下落速度的关系教师提供两个重量明显不同的物体,如一个小石块和一个大石块,让幼儿先猜测哪个物体下落得更快,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3)探索物体的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教师提供形状不同但重量相近的物体,如一个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让幼儿猜测并实验验证它们下落的速度。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往下落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往下落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下落的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并尝试探究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观察并感知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
引导幼儿发现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
2、难点帮助幼儿理解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形状和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各种不同材质、形状和重量的物体,如羽毛、纸片、积木、石头、乒乓球、沙包等。
2、两个同样高度的椅子或桌子。
3、记录表格和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
提问幼儿:“你们见过东西往下落吗?”引导幼儿回忆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2、观察物体下落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物体从同一高度依次放下,让幼儿观察它们下落的过程。
提问幼儿:“这些物体下落的样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幼儿分组实验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不同的物体。
让幼儿从同样的高度同时放下手中的物体,观察并比较它们下落的速度和方式。
提醒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将物体扔向其他小朋友。
4、交流讨论请每个小组的幼儿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下落得快,有的物体下落得慢?”5、探究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教师再次展示不同的物体,如羽毛和石头,引导幼儿比较它们的重量。
让幼儿猜测重量是否会影响物体下落的速度,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接着,展示形状不同的物体,如纸片和积木,让幼儿猜测形状对物体下落的影响,并进行实验。
6、总结归纳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形状和空气阻力有关。
重量越大、形状越规则、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小,物体下落的速度就越快。
7、拓展活动让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下落的现象,并鼓励他们回家后继续观察和探索。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向下落的物体》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向下落的物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探索科学》第5册第3单元“物体与运动”的第2节“向下落的物体”。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探索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了解物体下落的基本现象。
2. 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下落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索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下落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案、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小球、羽毛、纸片等)、计时器。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球,提问:“如果我把这个球放开,它会往哪个方向运动?”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2. 教学新课(10分钟)a. 教师讲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引导幼儿观察物体下落的现象。
b. 出示不同物体(如羽毛、纸片、小球等),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下落的特点。
c. 引导幼儿探索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如物体的重量、形状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幼儿预测哪个物体下落得快,并进行实验验证。
4.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记录不同物体下落的特点。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b. 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表,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 物体下落的特点3. 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不同物体下落的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描述物体下落的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制作降落伞,观察不同形状、大小的降落伞下落速度,进一步探索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物体与空间”第三节“向下落的物体”。
详细内容涉及落体现象、重力概念、物体下落速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落体现象,知道物体下落的原因是地球的重力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物体下落速度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下落速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重力作用在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表现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卡片、尺子、计时器、地球仪等。
2.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小球从高处落下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小球为什么会向下落。
2. 例题讲解:教师用地球仪和卡片讲解重力作用,让幼儿理解物体下落的原因。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高度、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并进行记录。
4. 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
6.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落体现象,如树叶、雪花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向下落的物体》2. 板书内容:(1)重力作用: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高度有关。
(3)实验结果记录: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比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或户外物体下落的现象,记录下来并画出来。
(2)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下落时旋转?2. 答案:(1)略。
(2)物体下落时旋转可能是由于空气阻力、物体形状等因素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物体下落速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小球从高处落下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小球为什么会向下落。
大班科学活动向下落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向下落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物体的下落是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的•认识到在同样的条件下,所有物体下落的速度是相同的2. 能力目标•观察物体下落的过程,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探究能力•学会合作,团队合作,增强与他人的交流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三个不同重量的小球•一张数据记录表•一面白板和黑板粉笔2.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内留有足够的地方进行活动和投掷物体。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首先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向下落的物体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为什么物体会下落?•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下落的速度?2. 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进行过程,逐步揭示科学原理。
1.将三个不同重量的小球同时举到与地面相同的高度,询问学生,这时候三个小球下落的速度一样吗?2.让学生分别将三个小球从高处投掷向地面并记录下每个小球落到地面的时间和距离。
3.让学生观察数据记录表,询问他们发现了什么规律?4.教师进行科学解释,指出所有物体在同样的条件下下落的速度是相同的,下落的时间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3. 总结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为什么物体下落的速度不受物体重量的影响?•下落的速度和时间消耗与哪些因素有关?4. 巩固教师向学生提出下面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降低物体下落的速度?让学生思考,并尽量给出正确的答案。
5. 反思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讨论,得出以下教学反思:•这个活动设计的很好,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领会了科学原理。
•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整体气氛比较活跃,并且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积极。
但是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学生的编队方式较乱,需要进一步规范。
•教师需要更好地控制授课的时间。
•活动的材料和环境准备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探究活动,学生们理解了物体下落是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的,同时学习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向下落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第四章“物体与运动”展开,详细内容为向下落物体。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物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落地现象,让孩子们解物体下落与重力、阻力之间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解物体下落原因,知道地球引力存在。
2. 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下落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验,让幼儿探索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阻力之间关系。
4.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下落原因及不同物体下落特点。
难点: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阻力之间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不同材质球(如乒乓球、篮球、纸球等)、计时器、直尺、实验记录表。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给孩子们展示地球仪,讲解地球引力概念,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物体,思考它们为什会向下落。
2. 例题讲解(10分钟)我拿出不同材质球,让它们同时从相同高度落下,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下落时间。
通过讲解,让孩子们解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阻力之间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体(如纸球、乒乓球等),从不同高度落下,观察并记录下落时间。
然后,我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物体下落速度与高度、阻力等因素关系。
4. 实验探索(10分钟)孩子们继续分组,每组用不同材质纸制作降落伞,从相同高度落下,观察降落伞下落速度及稳定性。
通过实验,让孩子们解降落伞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引力2. 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阻力关系3. 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物体下落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降落伞,测试其下落速度及稳定性。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解物体下落原因及与重力、阻力之间关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孩子对实验结果记录不够准确,需要在以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向下落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向下落的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不同物体在空气中的下落情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幼儿发现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物体下落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物体下落,即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现象。
2. 不同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观察和讨论不同物体(如纸片、小球、棉花等)在空气中的下落速度。
3. 物体重量的影响:让幼儿通过实验发现物体重量对下落速度的影响。
4. 空气阻力的概念: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阻力,即空气对物体下落的阻碍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不同重量的物体(如纸片、小球、棉花等)、实验器材(如计时器、尺子等)。
2.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物体下落,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观察和讨论: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在空气中的下落情况,并引导幼儿讨论它们的下落速度。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的下落速度。
4. 发现规律: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物体重量对下落速度的影响。
5. 总结:让幼儿讲述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教师进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倾听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的描述和理解。
3. 评价幼儿对物体重量影响下落速度的认知程度。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实验,观察更多物体在空气中的下落情况,并将实验结果与家长分享。
2. 环境创设: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体验物体下落的现象,如雨滴、雪花等。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引导。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和探究。
八、教学拓展1. 物体浮沉现象:让幼儿观察和了解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探讨浮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向下落的物体》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向下落的物体》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及分析本年级学生年龄在4-5岁左右,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想要探究一切未知的事情。
这次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及科学实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1.懂得物体下落的现象以及影响下落的因素;2.通过小实验,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 ] “向下落的物体”的现象;•[ ] 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 ] 通过小实验探究物体下落的规律和科学实验方法。
2.重点•[ ] 学习物体下落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 学习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难点•[ ] 理解物体下落的运动规律;•[ ] 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合理使用实验工具进行实验。
四、教学活动设计1.引入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问学生这些物品能够往上飞吗?学生自然而然回答不行,因为物体是向下落的。
教师将一个水杯扔出去,问学生水杯是“自己乖乖萌萌地往下”落下去的吗?引导学生认识到落下的物体并非“自己乖乖萌萌地往下”落下去,而是被地球吸引下落的。
2.实验准备教师在实验台上准备好物品:小木棍、小球、石头等,同时拿出纸、笔记录实验结果。
告诉学生要进行一项实验,实验目的是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3.实验步骤1.首先观察物品的大小、重量、形状等,询问学生哪个物品会先着地。
2.接下来,在同一高度下,放开小球和石头,观察哪个物品下落的时间更短,同时记录下实验结果。
3.小组合作,利用小木棍做出不同高度的产生,观察小球下落所需时间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4.教师引导学生出物体下落的规律,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实验结果如何说明物体的下落规律。
4.活动设计在课后进行游戏环节。
教师在室内布置与实验同样的场景,并分为两个小组,进行小实验比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及科学实验方法,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步骤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数学内容《向下落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探索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形状的关系,以及了解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形状的关系。
3. 培养幼儿运用简单的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形状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降落伞、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物体(如乒乓球、石头、羽毛等)、计时器。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降落伞,引发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降落伞可以缓慢地下降,而其他物体下降速度较快?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预测哪个物体下落速度最快。
(2)教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
(2)幼儿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物体下落速度图表。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物体下降速度变慢?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向下落的物体》2. 内容:(1)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形状的关系。
(2)实验结果:乒乓球 > 石头 > 羽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记录下来并与爸爸妈妈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重量和形状对下落速度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观察其他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如风速、高度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奥秘》中的第二节“向下落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体从高处落下时的现象,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了解地球引力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从高处落下时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对地球引力的初步认识,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地球引力的概念。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下落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积木、纸片、羽毛、计时器、地球仪。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球,提问:“如果我把这个球放开,会发生什么现象呢?”(2)幼儿观察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教师分别展示小球、积木、纸片、羽毛从高处落下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2)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体都会向下落呢?”引导幼儿思考。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选一个物体,观察并记录物体下落的现象。
(2)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
4. 讲解地球引力(1)教师用地球仪解释地球引力的概念。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拟地球引力的作用。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物体为什么会向下落吗?”六、板书设计1. 向下落的物体2. 内容:物体下落现象地球引力观察与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物体,记录它们从高处落下时的现象,并与家人或同伴分享。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物体下落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物体下落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讲解地球引力时,部分幼儿可能难以理解。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互动。
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引力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引力的概念。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向下落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课程,涉及教材《身边的科学》第5章“力和运动”的第2节“向下落的物体”。
具体内容包括:落体现象观察、重力作用介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比较、简单空气阻力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理解物体下落现象,知道重力的存在,认识到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科学的有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重力概念,认识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
教学重点:观察落体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羽毛、纸片、积木等不同材质的物体;计时器;小黑板。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在教室上方释放小球和羽毛,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关注物体下落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使幼儿了解重力作用,解释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体下落速度,并记录结果。
4. 分析讨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情感教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向下落的物体2. 内容:重力:物体下落的原因不同物体下落速度:小球 > 积木 > 羽毛空气阻力:影响下落速度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记录一个你感兴趣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原因。
2. 答案示例: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作用);树叶飘落(空气阻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继续观察物体下落现象,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有效性6. 板书设计的清晰和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开放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设定(2)重点解析:观察落体现象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基础,通过观察,使幼儿关注物体下落这一日常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五册,第十章“物体与运动”,具体内容为“向下落的物体”。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探索物体下落的现象,理解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以及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物体下落的现象,了解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知道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以及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
2.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下落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挂图、实验器材(小石子、纸片、羽毛等)、计时器。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小石子、纸片、羽毛等)、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窗外树叶飘落、雪花飘落的场景,引导幼儿关注向下落的物体。
2. 讲解概念:通过挂图展示,讲解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介绍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
3. 例题讲解:以小石子、纸片、羽毛为例,讲解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原因。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7. 巩固知识: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向下落的物体2. 内容:(1)物体下落现象(2)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3)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原因。
2. 答案示例:树叶从树上落下,因为受到重力作用,且树叶轻,下落速度较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物体下落现象及其原因,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物体下落现象,探索更多有趣的现象。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向下落的物体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向下落的物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四册第十章,主题为“向下落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索不同物体落地的情况;认识简单机械,如斜面、滑轮等,并观察其在物体下落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物体向下落的原理。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不同物体落地的情况及其原因。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索不同物体落地的情况。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斜面、滑轮、小球、纸张、羽毛、塑料尺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斜面,让小球从斜面顶端滚落,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小球为什么会向下滚动?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使幼儿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解释物体向下落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如纸张、羽毛、塑料尺等)落地的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5.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出示简单机械(如滑轮),让幼儿观察其在物体下落过程中的作用,并进行实际操作。
6. 课后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向下落的物体2. 板书内容: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物体落地的情况简单机械在物体下落过程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向下落物体现象,分析其原理。
2. 答案示例:苹果从树上落下,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重力概念的理解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父母共同完成作业,分享观察到的向下落物体现象,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的科学活动,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科学:向下落的物体(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知道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受到阻力的有关,了解物体受到的阻力与其形状等因素有关。
2、提高动手实验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羽毛、细纸条、沙包、积木(底面积相等,高不一样的积木)、纸
三、活动过程:1、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提问:
——小朋友们,前几天,老师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你们看,我一只手里拿着树叶,另一只手里拿着积木,现在我把它们从一样高的地方忍下去,你们猜猜那样东西啊会掉下去?(幼儿猜测)
——真的是这样么?我们来试试看吧。
大家数1、2、3,我就把它们扔下来。
1、2、3……
——嗯,真的是像大家说的这样呢,是积木先落到地上的。
/啊,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
是积木先落到地上的。
——那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积木会先落到地上呢?(树叶轻,积木重)
——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材料,请大家也去试试看,看看是不是重的东西会先落到地上。
但是去实验之前,我有几个要求,请大家听清楚:1、在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两只手要一样高,能不能一只高,一只低?还有,两只手要同时松开;2、在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用实验的材料乱玩;3、实验结束后,请把材料留在桌子上,然后回到位置上做好。
(幼儿实验)
2、证明物体下落的快慢主要是受阻力的影响。
——现在大家都做过实验了,你们得出的结果和老师的一样吗?请1-2个幼儿分享他们实验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
——大家都说是重的东西落得比较快,现在老师还有另一个实验要做给大家看。
(用底面积相等高不等的两块积木做实验)大家看,这两块积木是哪块先落到地上的?(同时落地)这——是为什么呢?不是打的那块比较重吗?大家也去试试看,看做出来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和老师一样的。
刚刚在实验的时候老师发现了几个问题。
比如……希望大家在这次实验的时候注意,不要犯一样的错误了。
(幼儿实验)
——大家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啊?(同时落地)那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其实啊,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主要是和他们受到的阻力有关的。
(什么是阻力?)比如说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很轻松的骑着自行车向前进,但是当我们迎着风骑车的时候就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骑得动,那个就是因为我们受到了风的阻力,它阻碍了我们的前行。
现在你们明白什么是阻力了吗?现在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发现的身边的阻力。
3、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其所受阻力的大小。
——那阻力的大小又跟什么有关系呢?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实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老师这里有两张一样的纸,他们的质量差不多也是一样的,现在我把其中的一张揉成纸团,把他们从一样的高度扔下去,大家猜猜,哪个会先掉到地上。
——到底是那个会先落地呢?我们来试一试。
大家发现了没,是哪个先落到地上的?(纸团)
——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再来试试看,看看是不是也是纸团会先落到地上(请幼儿尝试)
——物体受到的阻力受到它的形状的影响。
4、总结
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与其所受阻力大小有关,物体的形状是影响阻力的一个因素。
课后
反思: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现在我们选择的内容一般都是照搬教材上的东西,很少对其做一些改动。
殊不知其实教材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它的设计安排也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不一定都是符合我们所面对的那群孩子的需要的。
所以,在选用现成的教材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再一次的加工,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孩子的发展状况,对已有教案做出适当的改动,去除一些不科学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容,也可以用现有的材料替代书中所要求的材料等,从而形成一个更科学地,更符合孩子需要的教案。
其次,在准备实验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材料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够使实验顺利的进行,可以让幼儿明显的看出实验的结果;第二,材料的多样性,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进行探索;第三,材料的充足性,应准备充足的实验,如果是一个人为单位的,就应该确保每一位幼儿人手一份材料。
在这次上课过程中,由于第二个实验的实验材料没有准备充足,出现了幼儿争抢实验材料现象。
再次,实验操作型科学活动应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应给幼儿充足的探索时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判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我在上课过程中,基本都是自己先演示,然后让幼儿再去体验,去验证我发现的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减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过程。
其实可以换成让幼儿自己先去体验,然后,再让他们来分享他们发现了些什么现象,接着才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开展讨论、交流,
引导幼儿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鼓励幼儿解释实验结果。
另外,当幼儿对教师解释的内容感到无法理解时,教师可以适当停顿,选取一些幼儿常见的事例进行补充说明,帮助他们理解而不是一带而过。
上课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无法理解“阻力”的意思,我解释地太过匆忙了。
另外,在上科学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专业”的词语,如:面积,质量等,这些对于幼儿来说过于难理解了,我们可以依据幼儿的理解能力,进行形象的比喻,也可以用一些简单易理解的词汇替代,帮助他们理解。
最后,如果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向园任老师,指导老师寻求帮助。
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