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5:古书阅读常识-1古书注释(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阮元等编《经籍纂诂》:收集唐代以前各 种古籍的训诂成说,包括经史子集各部中 重要著作的各家注释,以及汉晋以来各种 字书、韵书的解释。它既集古书传注材料 之大成,又兼有字书、辞书的功用。
• 宗福邦等编《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 2003。
小 结
• 注释源于先秦;两汉时形成大的规模, 体 例上趋于完备、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注 释范畴进一步扩展;唐代步入又一个高峰; 清朝则在注释的范围和方法上都走上了顶 峰。 • 古注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6.清代的古书注释
(1)注释对象 ①整理注释经史子等文献 ②注释传统语言学著作(小学的黄金时代) ③读书札记中的字词句解释及名物制度考证 (2)注释体式:读书札记 (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
(3)清代的注家注本
• “十三经清人注疏”: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孙诒让《周礼正义》、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王先谦《诗三 家义集疏》、洪亮吉《春秋左传诂》„„ • 王先谦《庄子集解》、《荀子集解》、《汉书补注》; 孙诒让《墨子间诂》;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戴震《方言疏证》; 郝懿行《尔雅义疏》;王念孙《广雅疏证》„„ • 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 俞樾《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
2.两汉时期的注释
(1)古注在西汉开始兴起的原因:
①内部因素:语言变化产生解释的需要。 ②外部因素:统治者的提倡。 ③文化因素:经今古文之争。
(2)注释对象:以解经为目的,所注之书大 部分为经部典籍。 (3)注家注本: • 毛亨《毛诗诂训传》; • 郑玄《毛诗笺》、《周礼注》、 《仪礼注》、《礼记注》; • 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 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 (4)注释体式:传注、章句.
• 【笺】
“笺”是表识 的意思。 一般是对原注 隐而不显略而不 详之处加以申发, 或者记下自己的 不同看法。 如: 如: 郑玄《毛诗笺》
章句类
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 句读的意思。 作为一种注释,章句不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 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 汉代一些儒者治学,从辨析章句入手,故章句体 兴于汉。 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章句体虽不以解释词义为主,但它在对句意的串 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这 是应该注意的。
古书阅读常识
古书阅读常识
一、古书的注释 二、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
三、纂集类专书
一、古书的注释
(一)古注对于阅读古书的作用
(二)古书注释的发展概况
(三)古书注释的体式类型 (四)古书注释的内容及注释用语
古人注和今人注
• 古书的注释:
古人注——清代及之前的注释,用文言文 写成,有一定的体例。
今人注——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 通俗。
○“纳徵”者,纳聘财也。徵,成也。先纳聘财,而后 昏成,《春秋》则谓之“纳币”。其庶人则缁帛五两; 卿大夫则玄纁,玄三纁二,加以俪皮;及诸侯加以大璋, 天子加以穀圭,皆具於《周礼》经、注也。○“请期” 者,谓男家使人请女家以昏时之期,由男家告於女家。 何必“请”者,男家不敢自专,执谦敬之辞,故云“请” 也。女氏终听男家之命,乃告之。纳吉、纳徵、请期每 一事,则使者二人行。惟纳徵无雁,以有币故,其馀皆 用雁。○“主人筵几於庙”者,谓行此等之礼。主人, 谓女父母设筵几於祢庙。此等皆据《士昏礼》而知之也。 ○“听命於庙”者,谓女之父母,听受婿之使者之命於 庙堂之上两楹之间也。
5.宋代的古书注释
(1)注释对象:经史子集
(2)注释特点: ①宋代的注释受宋代哲学影响大 ②儒家学说中渗入佛教思想;程朱理学致 力阐述义理;其治经多讲义理。
(3)宋代的注家注本
• “十三经注疏”: 邢昺《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孙奭《孟子疏》+“九经义疏” • 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 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 语集注》、《孟子集注》。
义疏类
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这是一种既释经文, 又兼释注文的注释。 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代又称作“正义”, 也称作“疏”。 义疏类注释常常旁征博引,罗列大量材料,证发 经注,此其长;但有时不免烦琐冗长。 宋代以前,疏和经注是单行成书的。宋代以后, 为方便阅读,才将疏和相应的经注合刊在一起。 所以义疏类注本都含经传原文、注、疏等几部分, 而且排列有定则,有明显的标记相隔。
经 典 古 注 代 表
(三)古书注释的体式类型
• 传注类 • 章句类 • 义疏类 • 集解类 • 音义类
传注类
• 【诂、训】
唐·孔颖达:“诂者,古也,古今异言, 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 告人也。” 黄季刚先生《训诂学定义及训诂名称》: “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 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 谓。”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言‘读若’ 者,皆拟其音也。”又《周礼汉读 考·序》:“‘读如’、‘读若’者, 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
4.唐代的古书注释
(1)注释对象:经史子集 (2)注释体式: ①唐的义疏也叫“正义”。 ②音义类注释体式产生。陆德明《经典释文》 (3)唐代义疏的特点: ①解释词句及考证名物制度较翔实,引证丰富, 保存了汉魏一些经注旧说。 ②唐疏遵守“疏不破注”原则。
(4)隋唐的注家注本
• 孔颖达等编“五经正义”: 《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 《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 • “九经义疏”: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 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 • 《史记》三家注: (裴駰《史记集解》) 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 • 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后汉书注》; • 杨倞《荀子注》;成玄英《庄子疏》; • 李善的《文选注》 。
• 【传】
“传”是传述的意思。“传”原本指解释儒家六 经的书。 《论衡·正说》:“圣人作其经,贤者作其传。” 颜师古注《汉书》曰:“传谓解说经义者也。” 如: “春秋三传”、《毛诗诂训传》
到后代,传也做一般的注释名称,如朱熹《诗集 传》,就与集注相似。
• 【注】
“注”是注释的通称。 注的本义是灌注。古代经书多难懂,好象 水道阻塞,必须灌注才能疏通,所以把对 经文的解释也叫做注。 古代经与注本分离,东汉以来,始经、注 合载,就经下注。 如:郑玄“三礼”注
《论语集解序》元盱郡覆宋本
论 语 集 解
荀 子 集 解
音义类
音义是一种注音释义的著作,兴起于魏晋,另有 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 名称。 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由《周易音义》、《尚 书音义》、《毛诗音义》、《周礼音义》等十四 部典籍的音义组成,是音义类注释的代表作。 这类著作以注音为主,有时兼有简单释义,或指 出经典不同版本的异文现象。音义书在给多音多 义的词注音时,注音本身即暗含着释义,这是应 该注意的。
集解类
集解类注释是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意见的 一种注释。它包括集注、集传、集释等。 如: 何晏《论语集解》 郭庆藩《庄子集释》 朱熹《孟子集注》 王先谦《荀子集解》 读集解类注本应先读其序,因为所集各家 的姓名在书的序言中已作交待,以便了解 本书集有几家之说。集解类注释所引各家 之说一般按时代先后排列。
3.魏晋南北朝的注释
(1)注释对象:注释范围扩大,除儒家经典 外,史、子、集部的古书均有注释;小学著 作。 (2)注释体式 ①受佛学讲佛经方式影响,古书注释产生“义 疏”体式。 ②兼采前人各家之说解,产生“集解”体式。
(3)注家注本:
• • • • • • • • 何晏《论语集解》;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韦昭《国语解》; 王弼、韩康伯《易注》; 裴骃《史记集解》; 皇侃《论语义疏》; 郦道元的《水经注》 ; 郭璞的《尔雅注》、《方言注》。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如《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
《左传· 庄公十年》: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 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当代大型辞书的许多解释也是从古注而来, 有时读古注比查工具书更能解决问题。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辞源》: 1.增加;2.超越;3.侵凌;4.安放;5.担任。 • 《辞海》增补: 6.算法之一;7.戴上;8.施及。
• 杜预注:“祝辞不敢以小为大,以恶为美。”
(二)古书注释的发展概况
先 秦 两 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宋 代
清百度文库代
1.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礼记·乐记》:“《诗》云:‘肃雍和鸣, 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 以和,何事不行。”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 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解字词——注音
• 古书注音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多音多 义词。
• 注音的方法常用反切和直音,有时也 以“读若”、“读如”、“如字”等 用语指出读音。例如:
例如:
《诗·秦风·黄鸟》:“黄鸟,哀三良 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 也。”郑笺:“三良,三善臣也,谓奄 息、仲行、鍼虎。从死,自杀以从死。” 音义:“行,户郎反,下皆同。鍼,其 廉反,徐又音针。从死,上才容反。”
听命,谓主人听使者所传壻家之命。○昏者,一本作“昏 礼者”,婚礼用昏,故经典多止作昏字。合,如字,徐音 閤。好,呼报反。采,七在反,采择也。期,徐音情,又 如字。筵音延。使,色吏反。传,直专反。 【疏】“昏礼”至“礼也”。○正义曰:此一节总明昏 礼之义,而拜迎於门外,揖让而升,自从始至终也。 ○“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云:“下达,纳 采,用雁也。”必用雁者,《白虎通》云:“雁,取其随 时而南北,不失节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 也。”○“问名”者,问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故《昏礼》 云“谓谁氏”,言母之女何姓氏也。此二礼一使而兼行之。 ○“纳吉”者,谓男家既卜得吉,与女氏也。
从时代上说,古注更接近古书的文本, 从语感各方面都能体会得更为真切。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叔武将沐,闻 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 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 •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译 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 尸枕其股。”
《 经 典 释 文 春 秋 左 氏 音 义 》 ·
《 经 典 释 文 礼 记 音 义 》 ·
《 十 三 经 注 疏 礼 记 正 义 》 ·
(四)古书注释的内容及常用术语
1.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
解字词 释文句
2.非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
诠释成语典故 考证名物制度
语言文字方面的注释
• 解字词:包括注音、释义、破读、文 字校勘等四方面内容。 • 释文句: 通常做的工作有串讲句意, 指出言外之意,指出比喻意义,归纳 章指,分析句读,讲解语法等。
(一)古注对于阅读古书的作用
• 首先,古注是阅读古文的阶梯和桥梁。 • 其次,古人注释,接近实际,较为可靠。
• 再次,读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问题。
古注常涉及字词意义的演变和古代社会文化 知识。要真正读懂古书,就必须依靠古注。 《礼记正义· 昏义》: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 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 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 主人筵几於庙,而拜迎於门外,入揖让而 升,听命於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