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小学教育平等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前小学教育平等状况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1998年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9%,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的比例已达94.3%。我国小学入学及毕业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小学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仍不尽人意。我国小学教育平等现状与问题主要如下:
(一)地域不平等
1. 东西部地区差异引致的教育不平等
首先表现在实际享有的就学机会失衡。1998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东部达到96.47%,西部仅达到42.26%。沿海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时,西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则尚末普及初等教育。2000年全国实现“双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自和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为85%,其中东部为100%,而西部只有71%;全国小学辍学率为0.90%,其中东部平均为0.25%,西部为1.13%,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4.5倍。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02年我国最高、最低省区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相差5倍、7倍、9倍以上,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差距最大竟达17倍。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中西部地区农村的抽样调查小学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占37.8%,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教职工宿舍、办公室有危房的占22.3%,购教具、墨水、纸本、粉笔资金不足的占32.5%。
辍学率折射了教育资源分布的多寡。2000年,全国小学生辍学率为0.27%其中4个西部省区辍学率在1%以上(西藏2.88%、青海1.39%、贵州1.32%、甘肃1.32%)。
2. 城乡差异引致的教育不平等
除东西部地区差异之外,各省、市、自治区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从教育经费来看:2003年农村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为1058.25元,比上年增长了10.97%,也只有全国普通小学生均水平的81.68%。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差异十分显著。2001年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城市是农村的1.86倍,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湖北相差10倍。农村预算内公用经费最低者,小学仅有5元。农村普通中小学基建支出生均只有1.32元,相当多农村地区不具备义务教育办学的基本条件。
(二)阶层不平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梯度发展的经济战略的实施,尽管赢得了效率上的收益,但与此同时导致了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第三季度城乡居民家庭收人的调查结果,如果按户人均收人由低到高将全部调查户五等分分组,其中20%的高收人户占总收人的42.4%;20%的低收人户仅占总收人的6.5%。高收人组和低收人组的户人均收人比为8:1,差距相当大。贫困农民、进城农民工以及下岗职工人群是贫困阶层的主要构成成分。
在己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不均衡、接受好的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不公,受到普遍关注。一方面,私立学校、民办公助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的出现,增加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家长的选择性;与此同时,上好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家长经济实力和社会背景的竞争,这固化和助长了城市社会中业己存在的阶层差别。
经济上的贫困是导致贫困阶层护女教育公平失衡的直接原因。贫困地区农民经济状况差,生活贫困,温饱问题还有待于解决,子女的教育只能放在次要位置。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更是当前义务教育中的一个新难题。城市居民的系列福利制度及政策必然排斥作为城乡边缘人群的“进城农民工”。当地政府可以根据户籍制度理所当然的拒绝为民工子女提供教育服务。根据有关城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学龄儿童按流动人口的2%一3%计算,估计全国约有200万人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儿童不能就地入学。即使通过缴纳一笔不菲的“建校费”进入当地中小学校,但由于缺乏文化上的认同与精神上的不平等待遇,仍然会导
致这一部分入学儿童学业成绩不良。下岗职工子女虽然享受到入学机会的均等对待,但城市中其他相对富裕群体已经将兴趣转移到追求教育的品位上,使其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下岗失业者护女的教育在向实质性平等前进的过程中只能望而却步。例如,择校生的出现,实际上是和学生的家庭收入以及经济状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家庭经济力量不足而失去择校权,就是一种教育的不平等。
(三)性别不平等
女童教育不平等问题是一个全球性教育问题,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我国女童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农村、山区和牧区,表现为女童入学率低于男童,文盲率女性高于男性。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妇女文育、女童失学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女童入学率仍低于男童,在未入学的适龄儿童中,女童占多数,特别是经济发展较慢或地理环境不利的偏僻山区,女童的入学率仍很低,辍学率仍很高。
(四)校际不平等
教育公平的另一制约因素在于同一地区学校间的差异。校际不平等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及师资水平上。
在我国教育中长期存在重点学校制度。除了不同地区存在受教育质量、教育环境等不平等之外,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也会有很大区别。所谓的重点学校,精英班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育的不平等。以拔尖为名在城镇学校设立重点班,小学入学即要求笔试面试等,同时也有学生通过“关系”或交一定的“赞助费”才能进入这些好学校好班级。这就给那些家境一般,才艺一般的学生造成了学习起点不等,所受教育质量与教育环境存在很大差别。同时一般的学校也会由于没有较好的师资与生源逐渐衰落,校际的差别也就越发明显。
总的来说,我国教育改革及教育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小学入学率及受教育权利的提高,但是在地区、阶层、性别、校际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教育不平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