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的实验实习报告
血小板计数的实验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血小板的显微镜计数方法,了解血小板计数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提高我们对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血液经一定比例稀释和破坏红细胞后,滴入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血小板数量,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全血、抗凝剂(EDTA-K2)、显微镜、计数板。
2. 仪器:显微镜、计数板、滴管、离心机、血液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新鲜全血样本,加入适量的抗凝剂(EDTA-K2),充分混匀。
2. 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获取血小板计数的初始数据。
3. 取一定量的全血样本,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至适当倍数。
4. 将稀释后的血液样本滴入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5. 按照计数板上的划分,计数一定范围内的血小板数量。
6. 计算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与血液分析仪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
7.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显微镜计数法在血小板计数中的应用价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显微镜计数法与血液分析仪测得的血小板计数数据具有较好的的一致性。
2. 显微镜计数法操作简单,便于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有利于发现血小板的异常变化。
3. 血液分析仪测得的数据受样本处理和仪器性能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4. 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测得的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小板的显微镜计数方法,了解了血小板计数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认识到显微镜计数法在血小板计数中的重要性,以及与血液分析仪相结合的使用价值。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本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实际操作请遵循实验室规定和指导老师的要求。
)。
血小板计数的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小板计数的显微镜操作方法。
2. 了解血小板计数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3. 学会使用计数板和显微镜进行血小板计数。
4. 熟悉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小板计数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板上的血小板数量,根据计数板上的面积和体积换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实验前,血液样本需经过稀释和红细胞破坏处理,以消除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样本、稀释液、血小板计数板、显微镜、吸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计数板、离心机、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血液样本制备:取新鲜血液样本,加入稀释液,混匀后离心去除红细胞。
2. 计数板准备:将计数板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焦距,使计数板清晰可见。
3. 滴加血液:用移液器吸取少量处理后的血液,滴加在计数板的计数室中。
4. 观察计数: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板,记录一定范围内的血小板数量。
5. 计算血小板计数:根据计数板面积、体积和观察到的血小板数量,计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结果在正常范围内。
2. 分析: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注意了稀释比例和计数方法,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计数板的清洁,避免污染。
2. 使用移液器吸取血液时,应避免气泡的产生。
3. 计数时,应选择视野中血小板分布均匀的区域进行观察。
4. 注意显微镜的焦距调整,确保计数板清晰可见。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血小板计数实验,我们掌握了血小板计数的操作方法和原理,了解了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操作细节,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注意细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小板计数法》课件
血小板计数法的缺点
操作繁琐
血小板计数法需要进行样本采集 、稀释、染色和计数等多个步骤
,操作较为繁琐。
对样本要求高
血小板计数法需要采集一定量的 血液样本,且对样本的质量和保
存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误差较大
由于血小板计数法是人工操作, 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有 时需要重复检测以获得准确结果
。
血小板计数法的改进方向
健康体检
用于评估个体健康状况, 预测潜在的疾病风险。
血小板计数法的原理
流式细胞术
利用特定的抗体标记血小 板,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 计数和分析。
光学比浊法
通过测量血液样本在特定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计算 血小板数量。
电化学发光法
利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 血小板,具有高灵敏度和 特异性。
PART 02
血小板计数法实验操作
01
02
03
04
防止污染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 意防止样本和试剂的污染,以
免影响实验结果。
精确计数
在观察和计数血小板时,要保 证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避免误差过大。
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按照 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避免操 作不当导致误差或安全问题。
安全防护
实验操作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 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确
PART 04
血小板计数法的优缺点
血小板计数法的优点
准确性高
适用范围广
血小板计数法是一种基于血液样本的 实验室检测方法,其准确性较高,能 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血小板数量。
血小板计数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血液 样本,包括全血、血浆和血清等,适 用范围较广。
标准化程度高
血小板的实验原理
血小板的实验原理
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血液组织细胞,参与了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血小板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评估两个方面。
血小板计数是指通过检测单位体积或单位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目来评估血小板的数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使用血细胞计数仪对稀释后的全血进行计数,得出血小板数目。
间接计数法则是先通过稀释血液,使血小板分散在血液中,然后使用显微镜进行计数,最后通过计算得出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可用于评估血小板的数量,判断出血、出血倾向等疾病。
血小板功能评估是指通过相关实验方法来评估血小板的功能状态。
常用的方法有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凝血时间是指从血液凝固开始到形成凝块的时间,可以通过添加活化因子或添加促进凝血的物质来测试血小板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凝血酶形成所需要的时间,也是评估血栓形成能力的指标。
凝血酶原活动度则是通过检测凝血酶原在血液中的水平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能力。
血小板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评估两个方面,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进行评估,进而判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范围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范围1关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医院检查中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也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指标。
血小板计数是对血中小板(也叫血小板)数量的测定,以细胞计数/μl为单位,是测定人体血液粘稠性和凝血能力的最常用的技术指标之一。
2血小板计数的参考范围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健康管理常规医学检查指标标准》的规定,血小板计数的参考范围为:正常男性参考范围为150-350×10^9/L,女性为140-320×10^9/L。
3血小板低低血小板症(也称为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低于参考范围,较小疾病可达100×10^9/L以下,严重时甚至可达50×10^9/L以下。
血小板减少症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引起,有病毒性(病毒感染时可由毒性引起)、药物原因(如含有镍、钴、铁元素的药物均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免疫原因(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淋巴瘤等)等原因及其他原因。
4血小板高高血小板血症是指血小板在1000×10^9/L以上,也有高血小板性疾病由慢性压力过度刺激和血小板激素过多引起,症状以疲劳、长期紧张和易受伤为主,临床表现多有出血性发热、发热性出血等症状。
5对血小板计数异常的护理血小板计数异常时,必须采取措施积极治疗,减少低血小板带来的出血风险,增强高血小板症带来的压力。
(1)对低血小板症,可根据病因采取对症治疗,一般采用补液、降压、抗病毒等措施,根据严重程度采取血液浆透析、促小板生成、透皮质醇(Prednisone)等治疗;(2)对高血小板症,若为由内分泌介质(如长链碳酸酯酶、松果体激素)疾病引起,可采取降低内分泌血清激素性疾病治疗,若因肿瘤、病毒等原因引起,可用抗病毒、肿瘤杀灭等治疗。
6对血小板计数异常的预防血小板计数异常是多种疾病的重要指标,要有效预防,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血小板计数异常,及早筛查,及早治疗等是预防的关键。
另外,要坚持正常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有效预防血小板计数异常。
血小板计数方法及公式
血小板计数方法及公式
血小板计数是一种用于测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方法,它通常用于诊断和监测与血液凝固相关的疾病,如血友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血小板计数的方法通常包括手工计数和自动计数两种。
手工计数方法:
手工计数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并使用血液计数室或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在显微镜下,血小板通常呈现为小而圆的细胞片状结构,通过仔细观察和计数来确定其数量。
这种方法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且耗时较长。
自动计数方法:
自动计数是利用血液分析仪器进行血小板计数,这些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血小板的数量。
常见的自动计数仪器包括血细胞计数仪和流式细胞仪,它们通过光学或电子学原理来进行血小板计数。
这种方法速度快、结果准确,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操作技能。
血小板计数公式:
血小板计数的公式是指用于计算血小板数量的数学公式。
在手工计数中,公式通常为:
血小板计数(每升)= 平均每个小方格内的血小板数× 10,000 × 稀释倍数。
在自动计数中,公式会根据具体的仪器和原理而有所不同,通常是由仪器内部的算法计算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手工计数还是自动计数,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血小板计数结果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血小板实验报告
血小板实验报告
《血小板实验报告》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主要起着止血和促进血凝的作用。
在临床上,血小板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出血和凝血
功能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进行血小板实验时,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样,然后通过离心分离出血小板。
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来评估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其中,最常用
的检测方法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血小板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血小板功能
是否健康。
如果血小板数量过低,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倾向,而如果血小板功能
异常,也会导致出血和凝血障碍。
因此,通过血小板实验报告的分析,可以及
时发现患者的血液问题,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除了用于临床诊断外,血小板实验报告还在科研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
研人员可以通过大量的血小板实验数据,探索血小板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寻找
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血小板实验报告是临床医学和科研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
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也为
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为医学进步和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范围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范围血小板(简称血板)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细胞,它可以帮助人体抗击伤害和感染。
血板的计数可以帮助诊断病人是否有血小板缺乏、血液凝结障碍等疾病。
因此,对血板计数有一定的参考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血板计数参考范围是指在正常范围内血板的计数结果,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血板计数范围一般在150-400 * 109/L之间,其中150 * 109/L是低血板计数的下限,400 * 109/L是高血板计数的上限。
然而,根据不同的实验室环境和实验条件,血板计数的参考范围也略有不同,一般介于130-440 * 109/L之间。
低于150 * 109/L的血板计数被称为低血板计数,也称为血小板缺乏(也称血小板减少症),这可能是由于血液疾病、细胞损伤、感染和药物毒副作用等原因所致。
如果检测到低血板计数,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确定原因,并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方案。
高于400 * 109/L的血板计数被称为高血板计数,也称为血小板增多症。
高血板计数可能是由于血液疾病、感染、某些炎症疾病和细胞损伤等原因所致。
如果血板计数过高,可能会提高患者出血风险,也可能会增加患者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因此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血板计数的参考范围还取决于被检查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
例如,婴儿出生时血板计数较高,在此情况下正常血板计数范围较高;老年人则可能血板计数较低,此时正常血板计数范围较低。
此外,如果患者有疾病或者正在另外的治疗,也可能会影响血板计数。
因此,血板计数的参考范围不仅受实验室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影响,还受检查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影响,所以血板计数的参考范围会有所不同。
血板计数是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患者是否有低血板计数、血液凝结障碍等疾病,从而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因此,每当患者需要检查血板计数时,最好同时了解参考范围,以便更好地了解检查结果。
临床检验及细胞学综合训练细胞计数 实验8.1 细胞计数
×100%
评价:
白细胞≤ 4×109/L者,
RCS<30%
白细胞在(4.1-14.9)×109/L者 RCS<20%
白细胞≥15 ×109/L者
RCS<15%
超过上述标准者为不合格
二、白细胞计数质控
变异百分数评价法
适用于集体考核 计算公式:
V=|Xm-Xi∣/Xm × 100
V为变异百分率; Xi为被考核者测定值; Xm为靶值
R=∣X1-X2∣/(X1+X2)1/2 质量得分:
计分=100-(R × 20.1) 评价同前
三、脑脊液细胞计数
脑脊液标本
直接 或稀释后
低倍镜计数细胞 总数和红细胞数
脑脊液标本
冰乙酸 破坏成熟红细胞
低倍镜下 计数白细胞数
白细胞>30×106/L
分类计数
成年男性:
成人: (3.5~9.5) ×109/L
(4.0~5.5) ×1012/L
成年女性: (3.5~5.0)
×1012/L
20 四角 四个大方格 N/4×10× 20×106/L
(125~350) ×109/L
二、白细胞计数质控
显微镜计数误差
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正规或器材不精确造成
的误差;这类误差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显著
在不染色标本中血小板在高倍镜下观察为: 有折光性的扁圆形小体,正常时呈双面微凸的 圆盘状,激活后可有伪足伸出
一、血小板计数(显微镜计数法)
定义: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原理: 用血小板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
坏成熟红细胞后,混匀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在 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血小板数,经换算 求得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观察实验报告
血小板观察实验报告1. 引言血小板是一种细小的血细胞,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观察血液中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并探究影响血小板形成和功能的因素。
2. 实验方法2.1 材料准备- 血液样本(新鲜的全血)- 血小板计数盘- 显微镜- 血小板染色剂- 血小板计数仪2.2 实验步骤1. 取一滴新鲜的全血置于血小板计数盘上。
2. 使用血小板染色剂,使血小板染色,增强观察效果。
3. 将盖片盖在计数盘上,轻轻压平,使血液均匀分布在计数盘的凹槽中。
4. 使用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计数盘中的血小板。
5. 通过手动或者自动计数仪统计血小板数量。
3.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血液中的血小板,并统计了其数量。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血小板呈现为细小的圆形细胞,直径约为2-4微米,中央为淡紫色的核。
在计数盘的显微镜视野中,我们随机选择了5个视野来计数血小板数量,结果如下:视野编号血小板数量-1 2252 1923 1994 2185 205求平均数,得到血小板数量的结果是:207。
所以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平均血小板数量为207。
4. 结果分析根据本实验测得的结果,平均血小板数量为207。
根据常规参考范围,成年人正常血小板数量为150-450 ×109/L,本次实验所得结果在正常范围内。
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可能会导致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
高血小板数量可能与炎症反应、感染、骨髓异常等疾病有关;而低血小板数量可能与贫血、骨髓功能障碍、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只观察了血小板的数量,并未对其功能进行测定。
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血小板的数量检测应结合其他指标和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观察,我们成功地观察了血液中的血小板并统计了其数量。
我们发现血小板呈现为细小的圆形细胞,且数量在正常范围内。
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需要综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
血小板计数 范围 单位
血小板计数范围单位1.引言1.1 概述血小板计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人体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成分,它们参与了止血和凝血过程,对维持血液正常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计数的结果是指人体单位体积内血小板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50到450 ×10^9/L之间。
这个范围是根据大量人群的统计数据得出的,能够较好地反映血小板数量的正常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参考范围,因此,在进行具体检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检验科的专业人员。
血小板计数的单位通常以“×10^9/L”来表示,这是指每升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
此单位的选择是为了方便统计和表达血小板的数量,而且它与其他医学检验项目的计量单位相一致。
在临床应用中,血小板计数往往是判断某些疾病和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可能会偏高或偏低,这可能与机体的状况、某些疾病的存在以及服用药物等因素有关。
因此,对于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指导治疗和判断病情进展。
总之,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重要临床指标。
了解血小板计数的范围和单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检验结果,从而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
对血小板计数的重视和正确理解将对临床工作和患者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血小板计数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中将对血小板计数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血小板计数的定义和意义,包括血小板的基本概念、血小板计数的方法和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同时,也会介绍血小板计数的范围和单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数值的含义和参考标准。
最后,在结论中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血小板计数的重要性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上述结构,本文将从引言到结论,系统地介绍血小板计数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血小板计数的重要性以及其所涉及的范围和单位。
血小板计数 实验报告
血小板计数实验报告引言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元素,主要功能是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展和进展密切相关。
因此,血小板计数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
本实验旨在学习和掌握血小板计数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 血小板计数装置- 血小板计数盘- 血液样本(人体健康者)实验步骤1. 用清洁无菌的针头采集适量血液样本,避免出现空气泡影响结果。
2. 将血液样本滴入血小板计数盘的计数槽中。
3. 将计数盘放入血小板计数装置中,打开电源开关。
4. 调整放大倍数和焦点,使血小板清晰可见。
5. 通过计数盘上的刻度线计算血小板数目。
6.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原理解释血小板计数装置通过光学显微仪的原理来实现血小板计数。
它在显微镜的下方装有一束沿垂直方向向上照射的光源,而显微镜的目镜组装有多个光学透镜和一系列光学器件,使得在显微镜镜筒的视野中同时出现明区和暗区。
当血小板通过计数盘的计数槽时,由于计数盘处于光源的下方,血小板会遮挡住部分光线,使其在显微镜中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这个黑暗区域就是血小板的计数槽。
根据光学原理,当计数盘中的黑暗区域(血小板计数槽)完全位于显微镜视野中时,测量刻度线的数量就可以得到血小板的数量。
通常,计数盘上的刻度线按照特定的比例与血小板数量成正比,因此,通过读取刻度线的数量,我们可以计算出血小板的实际数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步骤,我们成功地获得了血小板计数的实验结果。
以下是我们在多次实验中得到的一组典型数据:实验次数刻度线数量血小板数目1 4 2002 3 1503 5 2504 4 2005 3 150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血小板计数结果在不同实验间有一定的波动性,说明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机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和样本的不完全一致性造成的,因此在进行血小板计数时需要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小误差。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血小板计数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血小板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小板计数的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正确读取和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原理血小板计数是通过血液分析仪自动计数的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在血液凝固、止血和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00~300)×10^9/L。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实验器材:血液分析仪、抗凝管、试管、移液器、计数板、盖玻片、显微镜等。
(2)实验试剂:抗凝剂、稀释液、清洗液等。
2. 样本采集(1)抽取患者静脉血,注入抗凝管中。
(2)颠倒混匀,防止血液凝固。
3. 血小板计数(1)将抗凝管内的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入计数板中,注意不要让血液溅出。
(2)用盖玻片覆盖计数板,轻轻压紧,确保血液均匀分布。
(3)将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调整焦距,使血小板清晰可见。
(4)按照计数板上的网格,计数一定范围内的血小板数量。
4. 结果计算(1)根据计数板上的网格,计算计数区域内血小板的数量。
(2)根据稀释倍数和计数区域体积,计算出血液中血小板的实际数量。
5. 结果记录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包括血小板计数、稀释倍数、计数区域体积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小板计数:本次实验测得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50×10^9/L。
2. 分析:患者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患者血小板功能正常。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血小板计数实验,掌握了血小板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操作过程中要轻柔,避免血液溅出和凝固。
3. 计数时要仔细观察,避免漏计或重复计数。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血小板计数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判断患者血小板功能奠定了基础。
免疫试验课—血小板计数
【试剂】草酸铵稀释液 • 草酸铵:溶血 • EDTA-Na2:抗凝、防Plat聚集 【标本】 EDTA-K2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
【操作】
• 1. 加稀释液:0.38ml • 2. 取外周血:20ul • 3. 稀释血液:擦净→插入→打出→冲洗→
混匀→静置10min • 4. 充液:擦净→盖上→混匀→充入→静置
10-15min
• 5. 计数 放大倍数:高倍(×40) 范围: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及中央共五个
中方格
顺序、压线细胞计数原则:同WBC • 6. 计算:PLT/L=N×5×10×20×106/L
=N×109/L • 7. 报告:PLT/L=△△△ ×109/L
镜下Plat
WBC
待征:
无色,柔
和折光性
【原理】在37.0℃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 剂)激活因子Ⅻ,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 酶)代替血小板提供的催化表面,再加入 适量的Ca2+即可满足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 件。测定从加入Ca2+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 间即为APTT。
【试剂】APTT试剂盒
• 1.APTT试剂即鞣花酸 (内含脑磷脂、鞣花 酸稳定剂、防腐剂)
【参考值 】 • (100 ~ 300) ×109/L
实验十五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目的】掌握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的试 管法。
【原理】在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 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后 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测定从 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时间,即 为PT。
【器材】 • 1.水浴箱 • 2.试管、试管架 • 3.吸样枪、吸头 • 4.离心机 • 5.秒表
37℃水浴5min • 5.测定参比血浆的PT (1)参比血浆0.1ml 37℃水
实验一 血小板计数
[试剂] 10g/L草酸铵稀释液 (草酸铵,EDTA-Na2 )
[标本] 末梢血
a
8
a
9
a
3
操作步骤
吸取草酸铵 稀释液0.38ml
充池、静置15min
准确采血20ul, 加入稀释液中
室温静置10min
高倍镜下计 数
a
计
算
4
血小板计数区域
0.005mm
P 1/5 mm 1/20mm
PP P
PP
a
0.005mm 1.0mm
5
细胞计数原则
按一定顺序逐格计数, 即呈“弓”字形的移动 视野。对压线细胞按数 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原则,避免漏数或重复 计数。
试剂10gl草酸铵稀释液草酸铵edtana标本末梢血操作步骤吸取草酸铵稀释液038ml准确采血20ul加入稀释液中室温静置10min充池静置15min高倍镜下计血小板计数区域0005mm10mm0005mm120mm15mm细胞计数原则按一定顺序逐格计数即呈弓字形的移动视野
实验一 血小板计数
a
1
原理
a
6
计算和报告
计算公式: PLT/L=5个中方格内PLT数(N)×109/L PLT/L=N×5×10×20×106 /L
报告方式: PLT:XXX ×109/L
a
7
注意事项
1.实验器材必须清洁 2.针刺深度应达3mm 3 .适度混匀 4.充池后应静置15min 5.计数应在1h内完成,否则结果偏低 6.光线不要太强 7 .如成簇分布需重新计数
血小板实验报告
血小板实验报告血小板实验报告引言:血小板是人体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帮助止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来研究血小板的特性和功能。
实验一:血小板计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为了进行血小板计数,我们采用了血细胞计数仪。
通过这种仪器,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实验结果显示,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大约在150至400×10^9/L之间。
实验二:血小板形态观察血小板的形态特征对其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血小板的形态。
结果显示,血小板呈现出椭圆形或椭球形,直径约为2至4微米。
血小板表面有许多突起,称为血小板伪足。
这些伪足可以帮助血小板在血管壁上黏附和聚集,从而促进血液凝固。
实验三:血小板功能评估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我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评估血小板的功能。
1. 凝血时间测定:我们使用凝血时间测定试剂盒来测定血小板的凝血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正常成年人的凝血时间大约在6至10分钟之间。
2.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指标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正常成年人的凝血酶原时间大约在10至14秒之间。
3.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我们使用血小板聚集试剂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正常情况下,血小板会在刺激下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小板聚集体,从而促进血液凝固。
4. 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我们使用血小板粘附试剂来评估血小板的粘附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正常情况下,血小板会在血管壁上黏附,从而形成血栓。
实验四:血小板相关疾病血小板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血小板相关疾病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或数量异常。
1.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这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甚至危及生命。
2. 血小板功能障碍:血小板功能障碍是指血小板无法正常发挥其凝血功能的情况。
这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或血栓形成。
血小板计数操作流程
血小板计数操作流程
血小板计数操作流程概述如下:
1. 标本采集:采集静脉全血样本放入含有抗凝剂(如EDTA-K2)的试管中,轻轻颠倒混匀,避免血细胞破裂。
2. 制备血涂片:将血液均匀滴于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待自然干燥后染色(瑞氏染液或Wright-Giemsa 染液)。
3. 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选取适当倍数视野,对血涂片进行计数,通常选取大型血小板聚集区至少三个不同视野进行计数。
4. 计算血小板数量:依据所见血小板数目,乘以相应的校正系数(考虑放大倍数、血涂片面积等因素),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总数。
5. 报告结果:根据仪器法或手工计数的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出具血小板计数报告。
现代实验室多采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其流程更为便捷,包括样本加载、自动分析、结果审核及报告生成等步骤。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1.采集血液样本:采集静脉血样本是血小板计数的常用方法,通常在患者的手臂上绑上一条紧身的橡皮筋,以帮助血管充血。
然后,用一根注射器或针头将血液抽取到试管或血液容器中。
2.血液制备:一旦取得血液样本,需要处理血液以获得适合进行血小板计数的样品。
主要的方法是离心分离,将血液标本以高速离心,将血液液体分为不同层。
血液中的红血球和白血球层沉积于底部,上面是血浆和血小板层。
3.选择血小板计数方法:血小板计数有许多方法,其中包括手工计数和自动计数。
手工计数需要经过专业人员进行血板计数,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相对繁琐和耗时。
自动计数方法则使用自动计数器,可以更快地获得准确的结果。
4.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血小板抗体。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原因,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5.考虑血小板函数:血小板计数虽然对检测患者血小板数量异常非常有用,但血小板的功能也是血液功能的重要指标。
有时候,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出血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必要时需要评估血小板功能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以上是血小板计数的基本参考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些许差异,并且结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抽取血液的技术、储存样本的方式等。
因此,在解读血小板计数结果时应该综合考虑临床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可以根据性别、年龄和一般健康状态的差异而异。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和女性的血小板计数正常值范围为150,000至450,000个/μL,新生儿和儿童的正常范围稍高,为150,000至450,000个/μL。
在特定情况下,如疾病状态或用药后,血小板计数可能会偏离正常范围,因此应将其与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血小板减少或疾病的可能性,例如骨髓抑制、再生不良性贫血、输血后或特定药物的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光线不要太强
7 .如成簇分布需重新计数
实验一 血小板计数
原理
血液经稀释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和破坏RBC后,充
入血细胞计数盘内,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 的PLT数量,经过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PLT的数量。
器材、试剂、标本
[器材] 显微镜、血细胞计数盘、采血针、Hb吸管、 小试管等。 [试剂] 10g/L草酸铵稀释液 (草酸铵,EDTA-Na2 ) [标本] 末梢血
原则,避免漏数或重复
计数。
计算和报告
计算公式: PLT/L=5个中方格内PLT数(N)×109/L PLT/L=N×5×10×20×106 /L 报告方式: PLT:XXX ×109/L
注意事项
1.实验器材必须清洁
2.针刺深度应达3mm 3 .适度混匀
4.充池后应静置15min
5.计数应在1h内完成,否则结果偏低
操作步骤
吸取草酸铵
稀释液0.38ml 准确采血20ul, 加入稀释液中
充池、静置15min
室温静置10min
高倍镜下计 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计
算
血小板计数区域
0.005mm
P
1/20mm
P
1/5 mm
P
P P
0.005mm
P
1.0mm
细胞计数原则
按一定顺序逐格计数, 即呈“弓”字形的移动 视野。对压线细胞按数 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