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71、 、皮让肤病破人•损放曲处松禁心用情安刺,激 取奈性适药宜德物体。位。注射液50mg、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
二、适应症
维生素B12注射液、1ml当归注射液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关节炎等等多种疾病。
4、进行骨伤科中医手法整复(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拨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会旋,按摩推拿)。 (2)将外敷中药用水调制好后,先将药膏敷于一层纱布上包装好后再局部外敷。 (3)隔2层棉纸,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 (2)用水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凡士林一起调制或用蜂蜜调制,一般3—5天更换一次。 c、2%利多卡因5毫升,曲安奈德注射液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针刀疗法针具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用具。
5、方法:
• 1、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的目的 及步骤,并取的病人的同意。
• 2、根据X线结果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 3、协助病人选择合适体位,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
开功舒展手法。 • 4、进行骨伤科中医手法整复(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拨
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 顶会旋,按摩推拿)。 • 5、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 6、若需中药外敷,先在患处外敷中药。 • 7、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 8、外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敷于一层纱布上包装好后再局部外敷。 • (3)隔2层棉纸,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 (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 以0.2—0.3cm为宜,大小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 ,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骨科中医护理特色技术项目(新)
骨伤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1.拔罐技术 (2)2.悬灸技术(艾条灸) (7)3.穴位敷贴技术 (10)4.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湿敷) (13)5.耳穴压豆技术 (16)6.中药溻渍疗法 (20)7.中药封包外敷 (23)8.冰硝散外敷法 (27)—1 —拔罐技术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一、适应范围适应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5.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
三、告知1.拔罐的作用、操作方法,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
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
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抽气罐等)、润滑剂、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2 —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
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
6.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
7.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
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传统疗法
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传统疗法
1、坚持中医传统疗法
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对骨伤科常见伤病种制定中医辨证诊疗常规,总结疗效可靠经验方,自制膏、散、酒制剂、熏洗剂等。
应用传统疗法有:推拿手法、正脊手法、敷贴法、熏蒸法、传统骨伤中草药配制的外敷、熏洗、蒸敷药品种。
2、坚持闭合无创疗法
坚持整体观念,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医患结合的骨折脱位闭合疗法。
应用正骨手法、骨折分步复位法,小夹板固定法治疗四肢骨折如:桡骨下端骨折、尺桡骨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上端骨折、胫腓骨双骨折、踝部骨折等,达到先进水平。
3、应用中西医结合微创疗法
应用经皮撬拨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股粗隆间骨折、髌骨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踝部骨折、距骨骨折脱位、跟骨骨折、跖趾骨骨折脱位、掌指骨骨折脱位、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桡骨干骨折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
干骨折并桡骨小头脱位、桡骨小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肱骨内外髁骨折、肱骨上端不稳定骨折、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和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性骨折、四肢开放性骨折。
4、坚持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疑难风湿病
坚持中医辨证施治,按中医思路制定诊疗常规,应用经验方,手法,蒸熏、敷贴、针灸、针刀术、导引、饮食药膳等治疗痛风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坏死,膝骨关节病等,取得较显著的疗效。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乐至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作业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中医骨伤科学调理脏腑提高骨折愈合率
中医骨伤科学调理脏腑提高骨折愈合率在中医骨伤科学的领域中,调理脏腑以提高骨折愈合率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骨折对于患者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更是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大影响。
而中医通过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从调理脏腑入手,为骨折的愈合开辟了新的途径。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骨折虽然是局部的损伤,但会对整个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产生影响。
反过来,脏腑的功能状态也会直接关系到骨折的愈合进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骨折愈合的生理过程。
骨折发生后,会经历血肿机化期、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气血滋养、良好的代谢环境以及稳定的内分泌调节。
而这些都与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以肾为例,肾主骨生髓。
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坚固。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肾精的充盛与否直接影响着骨质的生长和修复。
如果肾精亏虚,就会导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出现骨不连等问题。
因此,中医在治疗骨折时,常常会采用补肾的方法来促进骨折愈合。
比如,使用熟地、山茱萸、杜仲等补肾填精的中药。
再来说说肝。
肝主筋,藏血。
筋附于骨,骨折后的肢体活动受限,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
同时,骨折后的出血也会导致肝血不足。
肝血充足,筋才能得到充分的滋养,保持其柔韧性和弹性,有利于骨折部位的固定和恢复。
中医会使用当归、白芍等养肝血、柔肝舒筋的药物来调理。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骨折后的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如果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就无法为骨折愈合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因此,调理脾胃也是促进骨折愈合的关键。
常用的中药如白术、茯苓、山药等,可以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保证气血的充足供应。
除了运用中药调理脏腑,中医还有许多其他特色疗法。
比如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脏腑经络的气血运行,促进骨折愈合。
按摩推拿则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骨折的恢复。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肌肉萎缩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肌肉萎缩肌肉萎缩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肌肉萎缩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综合调理,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肌肉萎缩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气血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若气血亏虚,肌肉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就会逐渐萎缩。
其次,经络不通也会导致肌肉萎缩。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若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供应,从而发生萎缩。
此外,肝肾亏虚、脾胃虚弱等脏腑功能失调也可能引发肌肉萎缩。
在中医骨伤科学中,治疗肌肉萎缩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型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八珍汤加减,以益气养血;对于经络不通型的患者,会运用独活寄生汤等方剂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同时,还会根据病情加入一些具有强筋健骨、滋养肌肉作用的中药,如熟地、牛膝、杜仲等。
针灸疗法在治疗肌肉萎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激发肌肉的活力。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
针灸不仅能够直接刺激肌肉,促进其收缩和舒张,还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肌肉的营养状况。
推拿按摩是中医骨伤科学的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手法的推、拿、揉、按等,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增强肌肉的力量。
在按摩过程中,还可以针对萎缩的肌肉进行重点刺激,帮助其恢复功能。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治疗肌肉萎缩中的作用。
患者应多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山药、薏米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功能锻炼也是中医骨伤科学治疗肌肉萎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吞咽困难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神经系统疾病、咽喉部疾病、食管疾病等。
中医骨伤科学虽然主要关注骨骼、关节、肌肉等方面的损伤和疾病,但在治疗吞咽困难方面也有其独特的方法和思路。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吞咽困难的发生可能与气血不畅、经络阻滞、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在中医骨伤科学中,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等手段,可以对吞咽困难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首先,中医骨伤科常用的手法治疗可以帮助改善吞咽困难。
手法治疗包括推拿、按摩、正骨等。
通过对颈部、肩部、背部等相关部位的推拿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受压的情况。
例如,对于因颈椎病变导致的吞咽困难,通过颈椎的正骨手法,调整颈椎的关节位置,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此外,对咽喉部周围的穴位进行按摩,如廉泉、天突、人迎等,能够刺激局部经络气血的运行,缓解吞咽时的不适感。
针灸治疗在中医骨伤科学治疗吞咽困难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常用的穴位有廉泉、风池、翳风、合谷等。
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功能,促进神经修复,改善吞咽相关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
同时,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以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对于因寒邪凝滞、经络不通导致的吞咽困难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内服也是中医骨伤科治疗吞咽困难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症状等综合判断,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如果是由于气血不足导致的吞咽困难,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方剂来益气养血;若是由于痰湿阻滞,则可选用二陈汤、温胆汤等祛痰化湿;若是肝郁气滞,则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疏肝理气。
在中医骨伤科学中,还注重患者的日常调理和康复训练。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建议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志过激。
康复训练方面,可以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如空吞咽、吞咽口水、吞咽食物等,逐渐增加吞咽的难度和量。
中医治疗骨伤疾病有独特优势
中医治疗骨伤疾病有独特优势众所周知,中医药在我国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医学上很多的疾病都选择进行中医治疗,尤其是骨伤疾病,对于骨伤疾病来说,中医治疗多以药物、手法整复以及夹板固定为主,在治疗过程中主张动静结合、筋骨并重以及内外兼治,在治疗期间医生与患者要保持高度的配合,这才能让中医治疗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中医治疗骨伤疾病以补泻攻养为主要治疗方式,每种治疗的手段都可以进行独立运作,彼此之间有可以相互协作,最终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1.骨伤疾病类型(1)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此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长时间受到劳累产生损伤,最终导致骨质增生,或者是椎间盘脱出韧带逐渐增厚,最终导致椎体受到压迫,进而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
(2)关节炎以关节痛为主要症状的关节病变。
能够引起关节炎的原因很多,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因素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代谢障碍所致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外伤所致的外伤性关节炎等。
(3)骨质增生,中医又称骨刺。
多发于腰椎部以及膝关节部,除此之外,随着现在女性紧跟潮流的心,很多女人都喜欢穿上高跟鞋一走就是一天,最终导致女性足跟骨刺的发病率增加,成为发病率靠前的骨质增生疾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是由于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入骨络,很容易致气血瘀滞,运行失畅,长期刺激骨体组织,以致骨表增生形成骨刺。
二、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差别中医与西医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近代西医上骨科疾病治疗中手术是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大多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很多的医疗器械对患者的身体都存在伤害,但是西医的治疗时间较短,对患者来说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医的治疗时间较长,但是中医的副作用较小,对患者来说有一定的益处。
中医与西医相比较来讲,中医在治疗骨伤疾病上能够指导患者,注重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主要依靠人体系统内部的动力,西医治疗骨疾则采取一种对抗疗法,被动地由无序到有序。
骨伤科三种中医特色治疗
城步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二甲评审资料汇编重点科室建设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一:中药外敷法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中药外敷是指将中药末加水,或蜂蜜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二、适应症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关节炎等等多种疾病。
三、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消炎肿止痛散等)、竹匙、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1)敷药局部做清洁处理。
(2)将外敷中药用水调制好后,先将药膏敷于一层纱布上包装好后再局部外敷。
(3)隔2层棉纸,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凡士林一起调制或用蜂蜜调制,一般3—5天更换一次。
(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耐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1、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修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坠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避免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8、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二:骨伤科手法整复技术操作规范1.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脱位。
2.适应症:1、骨折。
2、脱臼。
3.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
4.用物准备:治疗床或座椅,棉卷、夹板或石膏、绷带、治疗巾、外敷药等。
5、方法:1、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的目的及步骤,并取的病人的同意。
2、根据X线结果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3、协助病人选择合适体位,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展手法。
中医骨伤治疗脊柱创伤疾病的4个秘方
中医骨伤治疗脊柱创伤疾病的4个秘方一、概述1、脊柱创伤的类型脊柱创伤指的是骨科当中特别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其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神经损伤、软组织损伤、脊柱结构损伤。
2、脊柱创伤的危害脊柱创伤的致病机制为外界强冲击力导致脊柱功能、结构等受到损伤,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会病人的各项机能将会出现障碍,例如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这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3、脊柱创伤的治疗当前,脊柱创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会对病人的机体产生伤害,且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很高。
4、中医治疗脊柱创伤传统中医认为脊柱损伤与脾、肝、肾三者有关,通常都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养血柔肝、健脾益肾、补肾填精为治疗的根本,进而缓解脊柱创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二、中医骨伤治疗脊柱创伤疾病1、以“筋骨并重”为治疗理念中医骨伤当中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治疗原则,即“筋骨并重”理念,该理念贯穿于骨伤治疗的整个过程,强调治骨与治筋相结合,注意用筋、护筋、调筋。
治骨必须与护筋相结合,治筋必须与治骨相结合,治骨宜静,治筋则宜动。
筋与骨相互依存,加强肝与肾之间的联系。
肾主骨,肾精充足才能够生髓壮骨达到张筋、连筋的效果;肝主筋,肝血充盈,才能够筋力强健达到束骨的效果。
在治疗脊柱损伤之时,必须关注筋骨与经络、脏腑、气血间的联系,外治筋骨,内治肝肾,筋骨互养,内外兼治。
在脊柱损伤康复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筋骨并重”这一理论,指导病人在病情早期进行“筋”“骨”活动,应用理筋活筋的手法,疏通经络,维持筋骨稳定,防治关节粘连与肌肉萎缩,如此才能够及时治愈。
2、大承气汤治疗脊柱创伤疾病不论是使用各种方式进行治疗,病人在创伤后早期都需要卧床制动,如此才能够提高脊柱康复的质量,以降低脊柱关节愈合出现畸形的概率。
卧床制动通常会对病人的胃肠道功能产生影响,所以病人在此期间很容易出现便秘、腹胀等不良症状,使病人更加痛苦,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目录一、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概述 (3)1.1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定义 (4)1.2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重要性 (4)二、骨伤科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5)2.1 接骨手法 (7)2.1.1 传统接骨手法 (8)2.1.2 创新接骨手法 (9)2.2 治疗方法 (10)2.2.1 中药内服 (11)2.2.2 中药外敷 (12)2.2.3 针灸治疗 (14)2.2.4 拔罐疗法 (15)2.2.5 刮痧疗法 (16)三、骨伤科中医特色护理服务 (17)3.1 一般护理 (19)3.2 特色护理 (19)3.2.1 患者心理护理 (20)3.2.2 骨折康复护理 (22)3.2.3 疼痛管理 (23)四、骨伤科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24)4.1 康复评定 (25)4.2 康复治疗 (26)4.2.1 运动康复 (27)4.2.2 物理康复 (28)4.2.3 职业康复 (30)五、骨伤科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31)5.1 骨伤科中医健康知识普及 (32)5.2 骨伤科中医养生方法推广 (33)六、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与评估 (35)6.1 项目管理 (36)6.2 项目评估 (37)6.2.1 过程评估 (38)6.2.2 结果评估 (39)七、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推广与宣传 (41)7.1 品牌建设 (42)7.2 宣传推广 (43)7.2.1 线上宣传 (44)7.2.2 线下宣传 (45)一、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概述骨伤科作为中医特色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大众提供高质量骨骼疾病诊疗及康复的重要职责。
在当前医疗服务体系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积极引进先进的中医理念和手段,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科服务项目。
本项目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骨伤科服务,涵盖各类骨折、关节损伤、软组织疾病等骨骼健康领域的问题。
结合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我们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神经性疼痛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神经性疼痛神经性疼痛是一种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症状,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神经损伤、神经炎、神经受压等。
在中医骨伤科学领域,对于神经性疼痛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认为,神经性疼痛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密切相关。
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不通、脏腑功能失调等都可能导致疼痛的产生。
在治疗时,中医骨伤科医生会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来调理身体,缓解疼痛。
中药治疗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神经性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气血瘀滞型的神经性疼痛,可能会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桃仁、红花、丹参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瘀滞;对于寒湿凝滞型的疼痛,可能会选用散寒祛湿的药物,如独活、羌活、威灵仙等,以驱散寒湿,通经活络。
针灸疗法在神经性疼痛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阿是穴(疼痛部位)、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
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骨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专业的推拿按摩师通过手法作用于患者的体表,如揉、按、推、拿、捏等,可以疏通经络,松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改善局部的气血循环,减轻神经受压,从而缓解神经性疼痛。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骨伤科还注重患者的日常调理。
例如,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适当进行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
在中医骨伤科的治疗中,还会采用一些特色的外治疗法。
比如中药熏蒸,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疼痛部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还有中药敷贴,将调配好的中药膏贴敷在疼痛处,借助药物的作用和皮肤的吸收来缓解疼痛。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骨伤科疾病是指骨骼和相关结构的疾病,包括骨折、关节脱位、韧带损伤、肌腱炎等。
在中医学中,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注重整体观察和综合治疗,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一、中医理论与骨伤科疾病中医理论认为,骨伤科疾病与脏腑、气血、经络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病人整体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中医能够辨识出骨伤科疾病的具体类型、病因以及病变程度,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主要疗法之一。
中药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等作用,可以促进受伤部位的组织修复和康复。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桑寄生、杜仲等,具体的组方和用药剂量会根据病情而有所不同。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治疗技术,在骨伤科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并促进受伤部位的恢复。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中医常用的手法疗法,通过对特定部位的按摩和揉捏,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加速患处的康复。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推、点、拿等,注意按摩力度和技巧,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或伤害。
4.外治法: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药物熏洗、拔罐、热敷等方法。
药物熏洗是将草药煎煮后,用热气蒸洗患处,这样可以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拔罐则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加负压,吸引皮肤和筋膜向上凸出,以促进经络的通畅。
热敷则是通过将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患处,以达到热疗的效果,舒缓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三、中医治疗在骨伤科疾病中的效果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中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消肿、促进组织修复,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了其疗效的可靠性。
针灸疗法能够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加速痊愈。
推拿按摩则能够按摩患处,改善患处的气血循环,减轻肌肉的僵硬,促进康复。
外治法包括药物熏洗、拔罐、热敷等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加速患处的康复和恢复。
骨伤科护理的中医特色疗法
骨伤科护理的中医特色疗法一、艾灸关元、气海缓解骨科术后癃闭和拔尿管后小便淋沥1、原理:温通经络,益气扶正,改善血液循环,疏通气血而起到调理三焦,温补下元,通阳利尿,增强膀胱气化功能,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以达到术后尿潴留患者小便自利的目的。
2、适应症:骨科术后尿闭之患者、骨科术后留置尿管者拔除尿管后小便不出者。
3、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 灸治的禁忌点:睪丸,大血管的深处部,妊娠五个月以上的女性,高血压及高热度者。
二、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缓解骨折后便秘、大便不畅1、原理:大承气汤具有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和中化食,安和五脏,软坚化燥,泻下清热,理气止痛之功效。
2、适应证:骨折后久卧伤气,肺脾气虚,六腑传导无力致便秘、大便不畅者。
3、禁忌症:急腹症和胃肠道出血,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患,虚症病人,脱症,脑疝患者禁用。
三、开天门缓解骨科患者创伤后精神压力、促进睡眠1、原理:开天门按摩头颈部诸穴,能调整血管的舒缩功能,具有镇静安神、镇惊止痛除烦的作用。
即使无病通过按摩也可以增强体质,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2、适应症:骨科创伤后头痛、头晕、神经衰弱、头胀、失眠。
3、禁忌症:凡有头部外伤、皮疹、血液病患者、过敏的患者禁用。
四、四黄水蜜外敷缓解骨折、筋伤后疼痛1、原理:具有凉血通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2、适应症(1)闭合性骨折后疼痛。
(2)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
(3)各类筋伤。
3、禁忌症:虚证,寒症引发的关节肿痛,孕产妇禁用,皮肤破损禁用。
五、四子散中药奄包热熨缓解骨折后便秘、大便不畅1、原理: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减轻或消除脘腹疼痛等症状,缓解或消除呕吐、腹泻之功效。
2、适应症:骨折后久卧伤气,肺脾气虚,六腑传导无力致便秘、大便不畅者。
3、禁忌症:(1)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损伤早期、溃疡、炎症、水泡等禁用;(2)腹部包块性质不明及孕妇腹部、腰骶部,局部无知觉处或反应迟钝处忌用;(3)麻醉未清醒者禁用。
中医骨伤科学从整体调理着手的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从整体调理着手的治疗在中医的医学体系中,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独具特色且历史悠久的学科。
与现代医学侧重于局部的治疗方法不同,中医骨伤科学强调从整体调理着手进行治疗,这种理念蕴含着深刻的中医智慧和独特的治疗思路。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骨骼或筋肉受到损伤时,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更可能引起全身的气血、经络失衡。
因此,中医骨伤治疗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于受伤的部位,更在于通过整体的调理,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损伤的修复。
以常见的骨折为例,现代医学通常会采取复位、固定和康复训练等方法。
而中医在治疗骨折时,除了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技术外,还会注重整体的气血调理。
骨折会导致局部出血、肿胀,影响气血的运行。
中医会通过内服中药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气血的通畅。
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还会考虑调理脏腑功能,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系统贯穿全身,起着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作用。
骨伤损伤往往会影响经络的气血流通。
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可以刺激经络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加速损伤部位的修复。
比如,对于腰部扭伤的患者,除了对局部进行推拿按摩外,还可能会选取远端的穴位,如委中穴进行针灸,以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效果。
此外,中医强调“治未病”的思想,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骨伤治疗中,这一思想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损伤后的康复阶段,中医会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预防再次受伤。
同时,还会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给予患者生活起居和饮食方面的建议,如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多食用一些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等。
中医在骨伤治疗中对情志的调理也不容忽视。
受伤后的患者往往会因为疼痛、行动不便等原因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损伤的恢复。
因此,医生会通过心理疏导、中药调理等方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康复。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骨伤科领域,中医药疗法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与应用,包括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认识、治疗理念及常用疗法等。
一、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认识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认识不同于西医的解剖学观点,而是基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骨伤科疾病主要由外邪侵袭、气血不畅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此外,中医还注重疾病的辨证施治,根据病人体质、病程、症状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二、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理念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核心理念是“治以本”,即通过辨证施治,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和谐,恢复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强调“疏通经络”,认为骨伤科疾病的形成与经络的阻塞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疏通经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的循环状况,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和康复过程。
三、中医常用疗法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1. 中药内服治疗:中医常用中药内服治疗骨伤科疾病。
根据不同的病情,中医师会选择具有舒筋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丹参、红花等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2. 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包括拔罐、艾灸、刮痧等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穴位和经络,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的畅通,减轻疼痛和肿胀。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中医常用的疗法之一,在骨伤科疾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揉捏、按摩等手法,可以舒缓疼痛和僵硬的部位,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于骨伤科疾病也有独特的疗效。
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针灸疗法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五、中医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案例1. 中医药治疗骨折:某患者因意外摔伤导致桡骨骨折,经过X光检查确认骨折程度后,采用传统中医药法进行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
中医骨伤科学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
在中医骨伤科学领域,有着丰富多样且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为骨性关节炎患者带来了希望。
中医认为,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劳损及外伤等因素有关。
其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以及风、寒、湿、热、瘀等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因此,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注重整体调理,标本兼治,以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肝肾亏虚型患者,常用的方剂有独活寄生汤,以滋补肝肾、养血通络、祛风除湿;对于寒湿痹阻型患者,常用的方剂有乌头汤,以温经散寒、祛湿止痛;对于湿热痹阻型患者,常用的方剂有四妙丸,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外治法,如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
中药熏洗是将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煎煮后,趁热熏蒸患部,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进行浸泡,能够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药外敷则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于患处,通过皮肤渗透发挥药效。
针灸治疗在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也有着显著的疗效。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等。
针刺时,根据病情的虚实,采用不同的补泻手法。
此外,还可以结合艾灸,增强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艾灸可以选择温和灸、隔姜灸、隔蒜灸等方法,通过热力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手法的推、拿、揉、按、点、拨等,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要注意手法的轻重和力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同时,还可以结合关节的被动活动,如屈伸、旋转等,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药物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一 内治法
(一)骨伤内治法 1.损伤三期辨证治法
(1)初期治法
①攻下逐瘀法②行气消瘀法③清热凉血法④开窍活血法
(2)中期治法:
①和营止痛法②接骨续筋法③舒筋活络法
(3)后期治法:
①补气养血法②补益肝肾法③补养脾胃法④舒筋活络法
2.损伤部位辨证治法 (1)按部位辨证用药法 (2)主方加部位引经药
不锈钢丝内固定 螺丝钉内固定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髓内钉内固定
一 外固定
外固定是指肢体损伤后用于体外的一种固定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夹板固定 • 石膏固定 • 牵引固定 • 金属外固定器固定
(一)夹板固定
1 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 (1)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 (2)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3)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
• 可塑性 使用时: 脱水硫酸钙---加水---结晶石膏---凝固 石膏的变化过程: 石膏由粉末状---糊状---面团状---坚固 1.在这一过程中,石膏可任意变形,即塑形 2.这一过程所需时间10~20分钟
静脉损伤者。
3 夹板材料的性能要求 (1)可塑性 (2)韧性 (3)弹性 (4)吸附性和通透性 (5)质地轻 (6)能被X线穿透,有利于及时检查
夹板的基本构造
4 固定垫 固定垫又称压垫,一般安放在夹板与皮肤
之间。利用固定垫所产生的压力或杠杆力, 作用于骨折部,以维持骨折断端复位的良好 位置。并能纠正部分残留移位。
常用规格的夹板
科雷氏夹板
股骨夹板
小腿夹板
(二) 石膏固定
• 石膏的特性 • 1、使用石膏做为外固定材料固定骨折,也
是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 • 2、所选用的医用石膏,为脱水硫酸钙。 • 3、它的制作过程: 天然结晶石膏---经煅烧---脱水---脱水硫酸钙
使用时: 脱水硫酸钙---加水---结晶石膏---凝固---固定
蹬顶
足蹬法用于整复 肩关节脱位,操作时 用足跟蹬于患者腋下, 足蹬手拉,同时使患 肢内收、外旋,足跟 用力向外支撑肱骨头 使之复位。膝顶法用 于肘关节脱位。
杠杆
用杠杆作为支撑 点,使陈旧性关节脱 位复位。
第三节 固 定
固定概述
• 一 外固定
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 牵引固定 金属外固定器固定
• 二 内固定
(二)骨病内治法
1.清热解毒法
2.温阳驱寒法
3.祛痰散结法
4.祛邪通络法
二 外治法
敷贴药
搽擦药
熏洗湿敷药
热熨药
(一)敷贴药
一 药膏 1 药膏的配置 2 药膏的种类 消瘀退肿止痛类 舒筋活血类 接骨续筋类 温经通络类 清热解毒类 生肌拔毒长肉类 3 药膏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二 膏药
膏药古称薄帖,是祖国医 熬膏药肉 • 摊膏药 • 掺药法
2 膏药的种类 • 治损伤与寒湿类 提腐拔毒生肌类
3 膏药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三 药散 分类:
•止血收口类
•生肌长肉类
•祛腐拔毒类 温经散寒类
•散血止痛类
•取嚏通经类
(二)搽擦药
搽擦药可分为
•酒剂
•油膏和油剂
(三)熏洗湿敷药
• 热敷熏洗 • 湿敷熏洗
5 扎带 (1)常用1~2cm布带、或绷带做扎带。 (2)作用:扎带的约束力是夹板外固定力的来
源。 (3)捆扎要求:
①依次捆扎中间、远端、近端。 ②松紧适度。
6 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 (1)选择合适夹板,备好外固定所需器材。 (2)整复复位后,维持对抗牵引; (3)外敷中药; (4)放置压垫,并用胶布固定; (5)放置棉衬垫; (6)放置夹板; (7)捆绑扎带; (8)悬吊伤肢,或配合牵引。
7 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1)抬高伤肢,以利消肿止痛。 (2)密切观察伤肢末稍血运、运动及感觉。 (3)注意经常调节扎带松紧度,及夹板位置。 (4)防止骨突部位发生压疮。 (5)定期X线拍片复查,防止骨折再移位。 (6) 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8 解除夹板固定的日期
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 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四)热熨药
•坎离砂
•熨药
•其他
第二节 手 法
一 正骨手法注意事项
1 明确诊断 2 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 3 掌握复位标准 4 抓住整复时机 5 选择适当麻醉 6 作好整复前准备 7 参加人员精力要集中 8 切忌使用暴力 9 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10 避免X线损伤
二 正骨手法操作要领
拔伸
要领:先顺势牵引, 再 沿肢体纵轴牵 引,力量轻重适 宜,持续稳妥, 避免过牵。
2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骨折。 (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2)四肢开放性骨折。 (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 (3)四肢陈旧性骨折。
禁忌症
(1)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2)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 (3)难以固定的骨折。 (4)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 (5)伤肢远端末稍血运较差,或伴有动
旋转和屈伸
矫正断端的旋转及成 角畸形
要领:旋转时在牵引下沿 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 旋转。屈伸时一手固 定关节近段,另一手 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 轴摆动肢体。
提按和端挤
要领:前后侧移位 用提按手法,医者 两手拇指按突出的 一端向下,两手四 指向医者方向用力 谓之端,用拇指反 相用力谓之挤。
摇摆和触碰
(1)固定垫的种类
• A 平垫 适用于肢体平坦部位,
多用于骨干骨折
• B 塔形垫
适用于肢体关节凹陷处。 如肘、踝关节。
• C 梯形垫
适用于肢体有斜坡处。 如肘后、踝关节
• D 高低垫
• 适用于锁骨骨折,或 尺桡骨骨折。
• E 抱骨垫
适用于髌骨及尺骨鹰嘴 骨折。
• F 葫芦垫 适用于桡骨头骨折
• G 横垫 适用于桡骨下端骨折
• H 合骨垫 适用于下桡尺关节分离。
• I 分骨垫
适应于尺桡骨、掌骨、 趾骨骨折
• J 大头垫 适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
(2)固定垫的使用方法
• 一垫固定法:多用于压迫骨折部位; • 二垫固定法:用于有侧方移位的骨折; • 三垫固定法:用于有成角畸形的骨折。
用于横断、锯 齿型骨折。
要领:术者两手固定 骨折部,由助手在 维持牵引下轻轻地 左右或前后方向摆 动骨折远段。
分骨
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 折。
要领:两手拇指挤食、中、 无名指三指由骨折部的掌 背侧对相夹挤两骨间隙。
折顶和回旋
用于横断或锯 齿型骨折。
要领:在牵引下,两 拇指用力向下挤压 突出的骨折端,加 大成角,而后骤然 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