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阳讲记》谈附子的临证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扶阳讲记》谈附子的临证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论坛第四讲
刘法洲老师
从《扶阳讲记》(以下简称《讲记》)附2中指出:《周易》在提示阴阳矛盾的对立、依存和消长转化的运动中,始终强调了“阳主阴从”的两者关系,如《彖传》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谈到“乾元”时则说是“乃顺承天”,其意是说,阳为统辖,阴为顺承。附1中说,“在生理上,维持生命的正常生存是阳气,它关系到生命的强弱与存亡……在兵变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阳气。”说得很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先哲就早已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可惜的是,先哲的话,没有被我们当代人所重视。《讲记·扶阳理路》第二节从八个方面谈了我们当代人,体内阳气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形,讲得很中肯,很深刻。卢崇汉老师说:“卢氏运用附子,没有脱离阴阳学说这一基本理论的指导。”所以在谈附子的临证运用之前,有必要谈谈用现代人的视角如何解读中医的阴阳学说,因为真理有时是需要重新勾勒的。
纪由先生说(《阴阳初探》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版):首先应了解人类所处的空间是属于阳性偏高的场。按照阴阳的本性,在阳性偏高的场区,由于阴少阳多,已经获得阴性中和的阳性,必然把阴性排在内部,这就是阳为表阴为里的根本原因。……这个空间属于阳性的光子还不能完全被淹没,是阳有余而阴不足(P57)。那么,“动属阳就是阳性之间互相排斥争夺阴性的现象。静是阴阳平衡时作用力相互抵消的现象”。“阴性偏少,缺者为贵,来之不易的阴性,只能深藏在内,才不会轻易被夺走。”而‘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的提法,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关系。P58,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度,这个温度本身如果与阴阳完全平衡淹没状态的温度是摄氏零下273度相比,自身已经是阳性偏
高的现象了。”“生命本身就是阴阳的不平衡状态,如果阴阳完全平衡时,各种作用力都被淹没了,生命也就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是阴阳复杂结构既因不平衡不断地进行引、斥、中和(阴阳交感)的规定值。”或者说“阳平阴秘”其实就是“中医中所称的平衡恒定值的维持,是相对的平衡。”以阳为本,重视阳气的“阳主阴从”说之所以是正确的,一方面我们是处于阳性偏高的场中,另一方面,生命以及人类产生的本身,都已经是阳性偏高的现象了。也可以说是适应了这个阳性偏高场的结果。所谓“阴阳失调”,在本质上讲是机体不能适应外界阳性偏高场的各种反应。“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什么叫其气必虚?机体能量低下,阳气不足,不能适应外界阳性偏高的场,就是其气必虚;反过来,能量足,阳气不亏,就是正气存内,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讲记·扶阳理路》第二节中指出:“生命的根本是阳。所以不但是建安纪年来的十年是伤寒十居其七,乃至于今天,将来,依然是伤寒十居其七。”讲得很正确!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只要太阳系还存在,地球还存在,我们人类还存在,那么“阳主阴从”说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内经》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众多的医学流派中,只有最年轻的火神派,“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所以我个人认为,对生命本质的把握,只有火神派才更准确,对疾病的处置只有火神派才更便捷。记得陈瑞春老师在《伤寒实践论》中说:“(目前)中医确实是很难统一,这是一般人的看法,包括中医、西医和老百姓都这么看!……学术争鸣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应当继承和发扬!那么中医的学术有百家争鸣,难道就不能统一吗?不管它千差万别,万事不离其宗,都应当统一到经典著作上来……经典著作是各家学术形成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学术统一到经典著作上来,以经典著作的理论来统一中医学说,就是天经地义的了。”既然火神派继承了《易经》、《黄帝内经》以及《伤寒论》的学术思想且有所发展创新,对生命本质的把握、对疾病的处置,更准确、便捷,那么目前国内的众多医学流派是否应该溶入到火神派之中呢?我想,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辽宁彰存悌老师在《中医火神派探讨》一书中说:“火神派在现代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掘价值……研究和继承火神派,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说法,完全正确,我表示十分赞同。然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火神派中的“伤寒五段论”以及“伤寒恒论”中的一些观点,不
无可商之处。我们学习火神派的重点应该是“重视阳气,擅用附子的风格”。
郑钦安说:“补坎阳之药,以附子为主”什么叫坎阳?水中之阳就是坎阳,这个水不应理解为H2O,而是津和血等有形物质。《讲记》159页传道录食道癌处方中有黄芪60克,当归15克,病人的舌质很淡,苔中根白厚腻,脉右滑尺浮,重取关寸全无,左脉无根,55岁男性。卢师在给改方时,黄芪改为50克,去掉了当归、党参,增加了生晒参、杭巴戟、菟丝子,减干姜加生姜。病人服了七剂,溃处又有明显好转,脓进一步减少,只是疼痛没有改善。卢师在点评时说:“法夏、茯神、党参这些现阶段完全可以不用……力专而效宏。另外,方里加一味当归,就变成往气血上走了,可不可以呢?补益气血对这个病当然会有帮助,但明显地觉得浅了一个层次,浅一个层次挽回的希望就会少去很多。当归去掉换成巴戟、菟丝子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这个点评,我有不同的考虑。从病人的舌、脉、症堪,其气血并不是过剩,而是不足。《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药,血与气耳。附子,能引补气药入气分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不足之真阴”。著名金匮大家何任先生曾说,不断扶正,适时祛邪乃疗癌症之大法。而补益气血失扶正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方中归芪之用乃当归补血之意。前已言及,我们补的是水中之阳,再者卢师前面也承认补益气血对这个病有帮助,既然有帮助,那么挽回的希望怎么会少去很多呢?在气虚不断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再用上附子,恰恰就是“补水中之阳”。简言之,不去当归,减干姜加生姜再加巴戟、菟丝,效果会更加。另外,这个方服了十剂,疼痛没有改善。关于肿瘤疼痛,卢师说:“肿瘤疼痛,关键还是阳气问题,内寒不断,疼痛主因就不断。”随后又说:“标证还是要考虑,固本一段时间后,病情有好转,可以稍稍兼顾一下这个问题。选药尽量选用耗散比较小的,以台乌和元胡来论,可选台乌,因台乌耗气作用要比元胡小一些。我个人认为,对于危难重病,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用耗气药。诚如卢师所言:“若疼痛严重,心神不定,卧起不安,元阳也就无法安住本位,解决了疼痛,也就等于在保命。”那么,具体到这位病人,下一步的疼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药理研究证明,用附子所含的乌头碱0.1mg/kg体重的剂量,其镇痛效果较吗啡6mg/kg体重剂量的作用还强(刘应柯张仲景运用附子法探析(J)国医论坛1998(13),9)。应该说,附子是最理想的止痛药物。既然从精气考虑,从元阳考虑,那么这个方子的改动就不宜用耗气的乌药,而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