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胡金萍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出现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更有效和安全的药物治疗。
结论和展望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恢复正常心律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和创新将推动 心律失常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常用的心律失常药物介绍
常用的心律失常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地尔硫卓和普罗帕酮等。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疗效和副作用,医生 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的具体效果和注意事项
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律,减少心悸和心跳过速等症状。然而,药物治疗也需要注意副作 用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优缺点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演示将介绍心律 失常药物的现状和前景,以及药物治疗的优缺点。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概述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通过调整心脏电活动来恢复心律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控 制心律失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的心律失常药物类别
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钾通道阻滞剂和钠通道阻滞剂。 每种类别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心律失常流行病学及抗心律失常中成药现状调研报告
心律失常流行病学及抗心律失常中成药现状调研报告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除器质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可合并各种各样心律失常外,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胸、心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等均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并可导致临床症状而需要治疗。
据统计数据表明:在世界发达国家中约有720万心脏疾病患者患有心律失常症,美国患病人群约占30%;每年原发性房颤住院者为21.5万人,继发性房颤已超过140万人次。
我国心律失常患者约占0.9%,患者人数超过1000多万。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后,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快速上升,心律失常发病率相应增高,约占心血管疾病的20%。
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特点,总体上是南低北高,而且已有年轻化和不断增长的趋势,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心脏搭桥手术的年龄已向前推进了5~10岁,非药物疗法中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的迅速发展,对心律失常的治疗虽然具有一定作用,但是药物疗法仍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具有简捷方便、顺应患者心理的特点,能较好的改善与房颤相关的并发症,关键是降低心肌梗塞猝死率。
抗心律失常药特点是:药物研究进展较快,临床药品门类较多,市场上具有卓越业绩的新品甚少。
该类药物通常采用Vaughan Willims分类方法,按其电生理作用不同,分为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四大类,临床应用的药物已近40个品种。
从我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结构看,应用成熟的药品与国外差距较小,治疗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用药中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胺碘酮均具有较高的普及率,控制房颤和房扑心室率的药物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新型第Ⅲ类钾通道阻滞剂已受到业内的普遍关注。
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和新的心律失常,因此抗心律失常西药是把双刃剑。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现代观点及护理讲稿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评价:
单独应用I类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可使病死 率增加。 I类药物的近期疗效还是好的,但长期应用 ,增加病死率。 I类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病死率 。 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奎尼丁后,也 使病死率增加。 国外认为:I类药物是魔鬼,尽量不用或慎用
17
(二)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现代治疗 观点:
Ia类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快速心律失常 ,但预防房扑耐受性不如胺碘酮好. 也可抑制室性心律失常,对于器质性 心脏病患者禁忌使用,因为致心律失常危 险增高. 因此,只作为二线或三线药用来对Af 和其他性快速心律失常长期治疗. Ia类可导致QT间期延长,可能导致Tdp
14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现代治疗观点
28
胺碘酮用于非缺血性(DCM)心肌病,可降低心律失 常病死率,使猝死率下降29%,使总死率下降3% 胺碘酮的副作用:总的来说是安全的
尤其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时,当应用其他AAD有 疑虑时,AM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抗Af抗VT/VF的药物,他的 促心律失常、负性肌力作用均低于其他AAD。 但远期应用心外不良反应表现突出,表现在肺、甲 状腺、肝、神经、皮肤等方面。因此AM选用时需严格 指征和定期随访。
房早,室早,AF,Af, WPW,VT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 动过速
Ib 利多卡 AMI或室速,VF复苏后防止复 因 发
神态改变:意识模糊、谵妄、 昏迷,感觉异常
慢心律
室性心律失常 Ic 心律平 各种类型室上速、室早、难治 性致命性室速
恶心、呕吐、运动失调,低 血压,心动过缓 胃肠道反应,视力模糊,眩 晕,味觉障碍,致支气 管痉挛,致心律失常
Ⅲ类:延长APD药
其他类药:腺苷
胺碘酮、索他洛尔、多非利特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4)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当今的作用与不足(续3)
164生国缯签丞盍!Q塑堡垒月筮丝鲞筮!翅f望筮!§!翅2垡!i!塑!g竺!!坐i婴』!!翌世:』!塑!Q塑:Y!!:丝盟!:!(墅堂坠!i12・专题笔谈・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4)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当今的作用与不足(续3)黄德嘉摘要一般情况下,心律失常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对患者的治疗应是综合治疗,其中病因治疗是基础。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基本方式。
在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D患者的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②采取何种治疗方式。
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品种有限,有较大副作用,而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在应用时应注意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整体治疗方案中的意义和地位,确定合理现实的治疗目标,选择有效而不干扰整体治疗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急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十分常见,除器质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可合并各种各样心律失常外,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胸、心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等均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并可导致临床症状而需要治疗。
对心律失常来说,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最基本的治疗方式。
根据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在464家医院,155731例心房颤动的住院患者中,44.8%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转复心房颤动或维持窦性心律。
应用最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
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复杂,比其他心脏专科用药更难掌握。
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①目前可供选择的I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品种十分有限,并有较大副作用,特别是在长期和大剂量使用时,而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Ⅱ类(B受体阻滞剂)和Ⅳ类(钙拮抗刺)虽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强度相对较弱;②一般情况下,心律失常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不同患者可能有不同病因,合并疾病的种类、心功能和肾功能状况及年龄差异也很大。
对患者的治疗应是综合治疗,其中病因治疗是基础治疗。
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整个综合治疗方案中的意义和地位,确定合理现实的治疗目标,选择有效而不干扰整体治疗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不仅需要对患者整体治疗全局的准确把握,而且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
Ⅲ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
目前 , 医治 疗 C A方 面 , 嗽 变 异 性 哮 喘 的 误 认 率 及 漏 西 V 咳 诊率 很 高 , 起 原 因 主 要 为 C A症 状 不 典 型 , 层 医 师 认 识 不 究 V 基 够 , 于慢 性 咳 嗽 的 患 者 , 该 按 医疗 程 序 常 规 进 行 肺 功 能 检 对 应 查 、 气 管 激 发 试 验 及 支 气 管 舒 张 试 验 , 要 时 进 行 诱 导 痰 检 支 必 查 及 呼 出气 一 氧 化 氮 检 测 。尽 早 明 确 C A 的 诊 断 并 进 行 规 范 V 治疗 , 防 止 C A 演 变 成 重 症 哮 喘 的 关 键 步 骤 。 中 医 治 疗 是 V C A, 性 化 治 疗 多 , 位 医师 根 据 自己 的 临 床 经 验 进 行 辩 证 分 V 人 每 型 , 乏 统 一 的诊 疗 体 系 , 致 诊 疗 效 果 不 确 切 , 乏 强 有 力 的 缺 导 缺 循 证 医 学 支 持 。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C A, 乏 基 础 理 论 支 持 , V 缺 应 对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C A的 机 制 进 行 深 入 的探 讨 。 V 参 考 文 献 [ ] 克 方 . 性 咳嗽 [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0 8 11 15 1赖 慢 M] 人 20 ,6 — 6 . [ ] 海 珍 . 气 管 激 发 试 验 在 慢 性 咳 嗽 及 咳 嗽 变 异 型 哮 喘 诊 2祁 支
临床治 愈 2 5例 , 效 1 显 4例 , 效 6例 , 效 2例 , 有 效 率 有 无 总 9 .% 。支 艳 [ ] 认 为 气 阴 两 虚 、 虚 内 热 是 本 病 的 基 本 病 57 “等 阴 机 , 张 以 滋 阴 清 热 为 法 治 疗 咳 嗽 变 异 性 哮 喘 。将 6 主 8例 C A V 患 者 随机 分 为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各 3 4例 , 疗 组 予 滋 阴 清 热 饮 治 ( 芩 1g连 翘 1g 知母 1g 北 沙 参 1g 麦 冬 1g 芦 根 1g 。 黄 5、 5、 5、 5、 5、 5 )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9:0票提议FDA同意达比加群用于AF卒中预防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第42页
ROCKET-AF研究设计
房颤(CHADS2高于2分)
利伐沙班
随机/双盲 华法林
当前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应重点使用Ⅲ 类乙胺碘呋酮药品。因这可降低心律失 常病死率及总病死率(后者是由心律失 常病死率降低而下降)。其次为应用β阻 滞剂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第24页
抗心律失常药品应用评价小结
应用ICD治疗心律失常,在降低病死率方面 优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品,但与胺碘酮、 β 阻滞剂基础相同
对冠心病患者应用搭桥手术,是改进心律 失常最好方法,优于抗心律失常药品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第25页
抗心律失常新型药品
抗心律失常新药品 非抗心律失常药品抗心律失常作用 抗心律失常治疗中非抗心律失常药品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第26页
抗心律失常—决奈达隆Dronedarone
结构与胺碘酮类似苯并呋喃衍生物 去掉了碘原子,降低其碘源性器官毒性 在苯并呋喃一侧增加了甲磺酰基,降低了亲脂
结论: 当前不能完全取代胺碘酮 可用于
– 胺碘酮有禁忌症者 – 对胺碘酮不能耐受者
不宜用于
– 严重心衰患者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第32页
抗心律失常—伊布利特(ibutilide)
新型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品
– 1996年美国FDA正式同意使用 – 年中国SFDA正式同意使用
怎样使用?
– 口服无效:生物利用度低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作用于钾通道、钠通道、钙通道等心肌离子通道,以调整心率和心律。
2
神经递质
通过对神经递质的作用,肯定、阻滞神经冲动传导,调节自律神经功能。
3
代谢作用
通过对心肌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调整血流动力学环节,维持身体生理平衡。
注意事项
1 使用指南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示使用药物,按 照剂量和使用时间来服用。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将大幅提高。
•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和生理特征,进行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 • 新型药物:利用多肽、核酸等新型物质研发的药物,具有更好的治疗
效果。 • 数字化医疗: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加科学、智能化的
诊疗流程。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心律失常是指心跳时间或节律的异常,这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演示 将介绍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传统分类
分类方法
心律失常可分为室性、房性、节律不齐等类型。
危害程度
心律失常可能会引发心脏病、心绞痛、中风、猝死 等疾病,并造成生命威胁。
常见症状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胸痛、头晕、失 眠等问题。
医疗需求
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心律失常 药物进行治疗。
主流药物
胺碘酮
胺碘酮是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药物,有良好的 疗效和耐受性。
地高辛
地高辛来自毛地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低 血钾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
索他洛尔
索他洛尔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在降低心律失常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
2 合理搭配
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搭配, 避免产生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物诊疗进展
抗心律失常药物诊疗进展近年来由于射频消融术和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广泛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应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
但不可否认的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最基本的治疗方式[1]。
近年来,其临床应用与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现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标签: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失常;临床治疗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1.1I类药阻断快速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不同程度抑制心肌细胞膜K+、Ga2+通透性,延长复极过程,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性,根据钠通道阻滞药的作用长度,此类药又可分为三个亚类:Ia类钠通道阻滞中等速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Ib类钠通道阻滞快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如美西律、利多卡因、苯妥英钠;Ic钠通道阻滞速度缓慢,减慢传导与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如氟卡尼、恩卡尼、普罗帕酮及莫雷西嗪等[2]。
1.2II类药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索他洛尔等,抑制儿茶酚胺的作用,可减慢传导阻滞起搏点的肾上腺素能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3]。
1.3 III类药阻断钾通道与延长复极,如胺碘酮、索他洛尔。
根据近年的研究,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有两种分类方法:根据阻滞钾电流类型不同和药物研发和临床使用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类。
1.3.1根据阻止不同类型的钾电流分为:①简单型IKR阻滞剂,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为almokalant、索他洛尔等;②简单型IKS通道阻断剂,代表性化合物有苯乙烯-丙烯酸二氮的化合物(L-768673)、Chmmano1293B、HMR-1556等;③复合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物对等离子通道的阻断作用不同,可分为4类:a无钙阻断作用类,如tedisamil;b钙通道阻滞作用类,如azimilide、胺碘酮、CPU-86017、BRL-32872等;cβ受体阻滞剂类,如索他洛尔、胺碘酮CPU-86017等;dα受体阻滞剂类,如CPU-86017、胺碘酮等。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胡金萍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胡金萍发表时间:2016-04-11T15:54:34.3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胡金萍 1 李琳2[导读]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2012级研究生;2青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代治疗心律失常一般采用器械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但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药物治疗。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2012级研究生;2青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摘要:在我国的临床研究治疗中,心律失常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心律失常的病理复杂多变。
常由年高体弱或久病正虚所致瘀阻、寒滞、痰凝、气郁而发病。
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会有很大的不良反应,使用不当,甚至还会诱发心律失常。
自临床使用奎尼丁以来,已经使用了数百年。
现代治疗心律失常一般采用器械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但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药物治疗。
关键词: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
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
其它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部分病因不明。
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目前我国采用分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采用Williams分类方法,Williams分类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被大部分医疗人员所掌握。
依据Williams分类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分为4大类,第Ⅰ类是快钠通道阻滞剂,依据通道作用动力学和药物的不同还可以分为Ⅰa钠通道阻滞剂、Ⅰb钠通道阻滞剂、Ⅰc钠通道阻滞剂。
Ⅰa 钠通道阻滞剂速度中等,Ⅰb快速,Ⅰc缓慢。
第Ⅱ类是β受体阻滞剂。
第Ⅲ类是钾离子通道阻滞剂。
第Ⅳ类是钙通道阻滞剂。
这个分类方法有缺陷。
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又制订了一种分类方法,叫做西西里策略,依据药物作用的靶点,表述每一个药物作用的离子泵和通道受体,依据心律失常不同的离子流所形成的容易损坏的环节,来选择相对应的药物【1】。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进展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进展治疗观念的变化纠正心律失常应与病因治疗并重。
心律失常的病因有多种,但只要能延缓或逆转重构。
就能减少或防止心律失常复发。
因此一些非经典的AAD[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拮抗剂,甚至他汀类药物]被用于心房颤动(AF)和猝死的防治。
受体阻滞剂用于拮抗交感活性过高诱发的各种心律失常。
CAST试验使我们认识到,药物治疗终点评定不能再以心律失常消失为准,不能以替代指标评价AAD抗心律失常远期效果。
经典AAD都以离子通道为靶点,既可纠正心律失常.又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因此在洽疗上要权衡得失。
药物治疗作用:(1)控制心律失常急性发作;(2)辅助复律治疗,减少电复律后心律失常复发:(3)不接受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消融治疗患者的替代治疗,或已置入ICD或已接受消融治疗者的补充治疗;(4)不危及生命、但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如早搏、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等),采用AAD缓解症状。
AAD虽然种类很多,但常用的不多,一些新型的Ⅲ类AAD在国内尚未应用。
因此关键在于用好现有药物。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早搏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患者(5次/min),曾建议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但效果不佳,20世纪90年代已放弃。
陈旧性心肌梗死单纯室性早搏也不再推荐应用I类AAD。
对心脏结构正常的早搏,现在一般也不主张应用AAD。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为房室结折返(A VNRT)和房室折返(A VRT),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终止发作。
AVNKT应用腺苷6~12 mg静注,也可静注维拉帕米5 mg/5 min:AVRT房室结正向传导,可用腺苷终止。
如已知是A VRT,则改用普罗帕酮。
腺苷可诱发AF。
维拉帕米诱导房室结逆传,形成宽QRS波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较少见,可首选腺苷终止发作,腺苷有禁忌或无效时静注普罗帕酮,后者禁忌时应用胺碘酮。
慢性心房扑动不多见,典型心房扑动低能量电击即可转复。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进展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进展【摘要】药物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迄今仍未找到一种既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又不增加患者死亡率的理想药物。
因此,当前药物治疗的关键是要合理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尽可能发挥药物的治疗效能,降低不良反应。
本文通过综合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评价。
简述了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临床应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合理应用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发展回顾1914年应用奎宁治疗疟疾,发现它纠正了患者合并的心房颤动,于是在1918年确定奎尼丁可用于心房颤动的转复;其后的几十年里,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断问市。
20世纪50年代普鲁卡因酰胺用于抗室性心律失常,60年代利多卡因在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得到广泛的应用;80年代,普鲁帕酮、氟卡尼、恩卡尼等药物相继合成,使Ⅰ类药物发展达到了顶峰,但90年代初,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结果公布,人们发现在心肌梗死后伴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中,应用Ⅰ类药物虽可使室性期前收缩减少,但总死亡率上升。
由此注意到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致心律失常的问题,90年代末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由于对多种离子通道有阻断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强、适用范围广、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的选择热点。
使抗心律失常药明显地从Ⅰ类转向Ⅲ类。
目前仍有许多研究投入到发展新一代更安全有效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2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2.1 胺碘酮具有直接细胞膜效应和抗交感神经作用。
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 D)和有效不应期(ERP),减慢传导,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也可延长旁路传导系统的E RP。
此外尚具有扩张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作用及非竞争性阻断α受体及β受体作用。
静脉注射时可引起低血压和心肌抑制。
口服给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很小,可以安全地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静注10min左右起作用,可维持1~2h。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研究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研究心律失常是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不仅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与心血管病伴发,疾病死亡率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研究力度,致力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治疗心律失常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主要对运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了分析,不仅提出了药物选择的原则,还对常见类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行了研讨和研究,旨在为减少我国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做出重要贡献。
标签: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疾病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也是为降低我国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对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医学对心律失常疾病的重视,提高我国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水平和能力,还可以探索出新的疾病治疗方案和正确的药物选择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整体的治疗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研究力度,实现疾病治疗的针对性与个性化,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国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有效率。
1 心律失常的认知心律失常是因为心脏活动的起源或者传导障碍而导致的心脏搏动频率和节律发生异常的疾病,当患者突然发病时,可能会发生猝死的情况。
一般来说,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包炎等,很容易引起心律失常;第二,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等也是形成心律失常的条件之一;第三,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引起心律失常,例如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和氨力农等;第四,在情绪过度激动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在这种情况下,健康的老年人比青年人更容易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它们的临床症状表现也不相同,一般会出现心悸、胸闷、头昏的情况,严重时会出现昏厥甚至猝死。
2 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药物选择原则2.1 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一定要对患者的全身情进行观察和分析,明确使用的药物对患者所产生的作用和副作用。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现状
心律失常的定义
总结词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信号发生异常,导致心脏的节律、速率或收缩顺序出现 异常。
详细描述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的电信号传导系统出现紊乱,导致心脏的节律、速率或收 缩顺序出现异常。正常的心脏电信号传导系统能够保证心脏有规律的、协调的 收缩和舒张,从而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心律失常的分类
总结词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 包括抑制钠、钾、钙等离子的跨膜转 运,调节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从 而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这些药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能够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发挥 有效作用,同时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 应的发生。
新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 包括抑制钠、钾、钙等离子的跨膜转 运,调节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从 而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03 药物治疗现状
CHAPTER
03 药物治疗现状
CHAPTER
药物治疗的种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
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症状的药物,如钠 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 阻滞剂等。
抗凝药物
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 物,如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等。
β受体拮抗剂
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心肌 收缩力和心率的药物,如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等。
05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CHAPTER
05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CHAPTER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
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
目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患者无法得到有效 控制。
副作用明显
现有药物副作用较多,如肝肾损伤、心血管事件等,影响患者生 活质量。
耐药性问题
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降低药物疗效。
心率失常进展
(3)药物作用的靶点和效应 ) ①钠通道,Ina阻滞,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 a、开放态,失活态阻滞 b、使用依赖阻滞 c、病态亲和力增加,IC类应用危险性; d、钠通道阻滞速率,IB、IA、IC。 ②钙通道,Ica-L,Ica-T a、平坦期电滚 b、电机械偶联 c、(SAN)起搏细胞,AVN传导细胞动作电流 d、抗心房肌细胞电重构,Ica-T,有效防治AF ③钙通道,钾流包括Ik,Ik1,Ikatp,Ikach,Ito。
5、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
心律失常种类 机制 易损点 代表药物 β阻滞剂 Na+阻滞剂 M2激动剂 Na+、Ca++ 阻滞剂 Ca++、 Na+阻滞剂 β激动剂, 抗迷走药物, Ca++阻滞剂; Mg++;β阻滞剂
1、不相称窦速 正常自律性增高 降低4相除极 某些特性VT 2、异位房速 异常自律性增高 提高最大舒 张期电位(过极化) 降低4相除极 3、加速性室性 异常自律性增高 降低4相除极 自主节律 4、尖端扭转性 EAD触发活性 缩短APD VT 抑制EAD
(二)、进展
回顾心律失常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1)心电图解决了心律失常的诊断问题; (2)临床电生理研究解决了心律失常的发生机 制,并带来了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 (3)人工心脏起搏,直流电复律和除颤解决了 药物治疗不能解决的问题; (4)药物治疗是当今心律失常治疗中的薄弱环节; (5)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心律失常,也许 是今后的方向之一,可能为药物治疗带来新 的希望。
IV
Ca++内流阻滞
其它
钾通道开放剂 M2受体阻滞 Na+/K+泵阻滞
缩短 缩短 缩短
Adenosine Atropine Digoxin
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现状及进展
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现状及进展摘要:心律失常已成为急诊中的常见类型,同时也是造成患者猝死的根本因素。
患者以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为临床主要表现。
美托洛尔属于典型的β1受体阻断药,选择性较高。
经研究证实,在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美托洛尔具有显著优势。
此研究从分析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现状入手,并就其治疗机制和进展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美托洛尔;心律失常;现状分析改善血流动力学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传统措施,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完善,神经体液综合调控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措施。
通过对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药物的应用,可有效对神经体液进行综合调控[1]。
此研究以回顾性方式开展,对临床近十年用美托洛尔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价值和意义。
1、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心律失常由膜电位变化异常而引起,导致心动发生过速、过缓或不齐;临床又将心律失常分为快速型、缓慢型。
若治疗效果不理想,极易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患者临床死亡率。
心率失常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儿茶酚胺分泌量的同时致使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上升,进一步对心肌造成损伤[2]。
2、美托洛尔作用机制美托洛尔属于典型的β受体阻滞剂,用药后可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不断完善,所以心功能衰竭患者是禁止使用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的,所以在心律失常的治疗观念和模式上也发生了改变[3-5]。
研究证实,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可有效对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性进行抑制,降低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②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发挥抑制;③有效保护心肌功能的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④有效调节β受体密度;⑤有效抑制心律失常、避免严重心律失常发生[6]。
3、临床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目前美托洛尔已被临床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且大量研究证实: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具有显著作用,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并进行心脏重塑。
2023年我国抗心律失常药物行业需求基数及代表药物市场销售分析 普罗帕酮销售量额明显下降
需求基数分析
1.抗心律失常药行业需求持续增长,普罗帕酮销售量额下滑我国抗心律失常药物行业需求基数持续增长,2017年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6%。其中,代表药物市场销售分析普罗帕酮销售量额明显下降,2021年销售量额分别为2000万支和2.5亿元,同比下降10%和5%。
2.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需求趋势:多元化、个性化与持续增长我国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需求趋势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特点,消费者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耐受性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代表药物市场销售分析
1.抗心律失常药市场持续增长在我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需求基数庞大,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17-2021年我国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已达到303.3亿元,同比增长8.6%。这一趋势反映了我国医疗健康领域对心律失常疾病的日益重视和积极应对。
2.普罗帕酮销售额同比增长10.3%至12.5亿元,领跑抗心律失常市场普罗帕酮作为一种主要代表药物,在市场上的销售表现尤为突出。2021年,普罗帕酮的销售额达到了12.5亿元,同比增长10.3%,在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3.普罗帕酮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普罗帕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副作用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普罗帕酮销售量在疫情下大幅下滑,预计2021年恢复增长普罗帕酮的销售量额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但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销售量额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随着疫情的控制和疫苗的普及,预计普罗帕酮的销售量额将在2021年开始恢复。
代表药物市场销售分析
普罗帕酮销售量额明显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胡金萍
发表时间:2016-04-11T15:54:34.3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胡金萍 1 李琳2
[导读]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2012级研究生;2青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代治疗心律失常一般采用器械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但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药物治疗。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2012级研究生;2青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摘要:在我国的临床研究治疗中,心律失常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心律失常的病理复杂多变。
常由年高体弱或久病正虚所致瘀阻、寒滞、痰凝、气郁而发病。
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会有很大的不良反应,使用不当,甚至还会诱发心律失常。
自临床使用奎尼丁以来,已经使用了数百年。
现代治疗心律失常一般采用器械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但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药物治疗。
关键词: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
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
其它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部分病因不明。
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目前我国采用分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采用Williams分类方法,Williams分类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被大部分医疗人员所掌握。
依据Williams分类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分为4大类,第Ⅰ类是快钠通道阻滞剂,依据通道作用动力学和药物的不同还可以分为Ⅰa钠通道阻滞剂、Ⅰb钠通道阻滞剂、Ⅰc钠通道阻滞剂。
Ⅰa 钠通道阻滞剂速度中等,Ⅰb快速,Ⅰc缓慢。
第Ⅱ类是β受体阻滞剂。
第Ⅲ类是钾离子通道阻滞剂。
第Ⅳ类是钙通道阻滞剂。
这个分类方法有缺陷。
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又制订了一种分类方法,叫做西西里策略,依据药物作用的靶点,表述每一个药物作用的离子泵和通道受体,依据心律失常不同的离子流所形成的容易损坏的环节,来选择相对应的药物【1】。
2胺碘酮的应用
胺碘酮是一种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是非竞争性的钾通道阻滞剂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的功能主要是抑制钙通道、钾通道,使得动作电位时间达到延长,致使房室结和窦房结的功能起到降低作用、减缓心率和延缓房室的传导,从而最终的目的是起到抗心律失常的效果。
胺碘酮具有较轻的负性肌力作用,可以降低外周血管和主动脉的阻力,起到维持心脏的稳定输血功能,减少心脏的负荷,对于钾通道和钙通道以及钠通道起到阻滞作用,对于B受体也会起到阻滞作用。
3房性和心房重构心律失常
还有一种自我延续的心律失常叫做心房颤动,心房颤动会造成房颤。
心房颤动导致结构重构和心房电重构。
结构重构和心房电重构可以采用血管紧张素Ⅱ进行治疗。
当下,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可以显著治疗心房纤颤。
心房或者是房颤快速刺激致使心房肌肉动作有效不应期和电位时间产生缩短,造成兴奋传导波长降低,最终导致房颤非常容易诱发。
权威资料显示,房颤电重构的始动原因是Ca2+超负荷。
坎地沙坦和卡托普利可以有效防止快速心房起博。
氯沙坦不仅可以阻断RAS的生物活性物质AngⅡ的作用,还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变心肌细胞,改变DNA表达来起到作用,就可以降低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内胶原蛋白的浓度【2】。
4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当下,我国常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索他洛尔和胺碘酮,但是索他洛尔和胺碘酮都不是单纯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索他洛尔具有β受体阻滞剂作用,胺碘酮作用非常复杂,具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
现在出现了新型的单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例如多通道阻滞剂和选择性阻滞快速钾通道阻滞剂。
多通道阻滞剂有Tedisami药物l和Azimilide药物。
Tedisamil药物用来阻滞Lks,没有负性肌力作用,血压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存在心动过缓作用,可以非常快速的转复房颤,还可以防止后期的复发。
Azimilide药物可以阻滞慢速钾通道和快速钾通道,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同时,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概率非常低【3】。
快速钾通道阻滞剂有Ibutitlide药物、Dofetilide药物。
Ibutitlide药物通过延长心肌复极的时间来进行快速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但是Ibutitlide药物有诱发多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延长QT时间周期的风险,所以,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监督使用。
Dofetilide药物没有钙拮抗作用和β受体阻滞剂作用,所以,就没有负性肌力作用,治疗心脏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Dofetilide药物作用于Purkinje纤维,同时,本药物50%的有效浓度只有心室肌的10%。
抗心律失常药物一定要纠正产生心律失常的机制,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要具有特异性,并且,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毒性【4】。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其治疗目的主要是纠正和治疗复极异常和传导异常导致的心律失常。
致使心律失常新的机制是伸展激活通道。
短暂膜除极会引起短暂瞬间的扩张心室所导致的心律失常,就是伸展激活心律失常,所以,只要有一种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滞伸展激活通道,就可以治疗伸展激活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邹根兴,赵步长,南景一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102例[J].中医杂志,2012,43(9):689-690.
[2]赫军,李海波,孙锐,等.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左室重构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67—68.
[3]Sidorov VY,Uzelac I,WikswojP.Regional increase of extrac ellularp otassiumleads to electricali nstability and reentry occurrence throught hes patial heterogeneity of APD restitu tion[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11,301(1):209-220.
[4]ong js,Jing L.Glutamine induces heat shockp rotein70 expressionv ia O-GlcNAcm odification and subsequent increased express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ity of Heat shock factor-1[J].Minerva Anestesiologica,2011,5:48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