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让高三历史复习课“活”起来

让高三历史复习课“活”起来

于学 习 的主体 地位 ,因此非 常感 兴趣 ,上 课 兴致也 很 浓 , 都 跃跃 欲试 地发 表 自己 的见解 ,使得 课 堂气 氛非 常活 跃 。 相 反 ,同一 堂课 的 内容 ,笔 者 在 高 三 (4 1 )班却 用 了传 统 的授 课 方 法来 灌 输 给学 生 。尽 管这 是 比高三 ( 3 1 )班 学 生程 度 要好 的二 类 学 生 ,但 学生 表 现 出来 是 很 明显 的 倦 怠神 情 。可 见 ,只要 教 师 根 据学 生 的情 况来 认 真地 备
课 。学生 在 知识 的 学 习 中处于 接 受 的地 位 。从新 一轮 教
改 来 看 ,新 课 程 的 教 学 应 围 绕 着 学 生 的 主 动 学 习 展 开 ,
这 样 ,通 过 近 一 个 学 期 的 实 践 , 取 得 了 较 明 显 的 效 果 ,
1 实课 堂教学 目标 。教学 目标 是整个 教学 活 动的 出 . 落
发点 ,也是 教 学 的最 终 归宿 ,因此 ,教 学 目标 的 确定 不 是教 学 中的摆 设 ,也不是 抽 象 、概括 的某 种 简单 的描述 ,
它 是 教 师 对 教 学 结 果 的 一 种 真 实 的 感 悟 和 把 握 。 是 贯 穿
整个 教 学过 程 的 活动 主 线 。所 以在 落 实 每 次课 程 的具 体
目标 时 ,笔 者 总 是 特 别 关 注 以 下 三 方 面 的 内 容 :一 是 要 符 合 课 程 标 准 的 总 目标 ;二 是 知 识 与 能 力 、过 程 与 方 法 、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三 维 目标 的 确 定 应 从 学 生 实 际 出 发 。
在此 笔 者就 自己 的复 习实 践 谈几 点 体会 ,希望 能够起 到 抛砖 引玉 的作用 。

高三历史复习课有效教学方法

高三历史复习课有效教学方法

高三历史复习课有效教学方法作者:臧俊改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0年第34期摘要:历史是一门具有家国情怀的并且富有无限魅力的学科,学习好历史的精髓包括以下几点因素:首先需要夯实有关历史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乃是通往成功的阶梯,若是连阶梯都修不好,又何谈接近成功之门?其次便是要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理清历史脉络,从而使得中外古今历史不再是复杂如一团乱线;最后便是要加强学生的训练,在真正的题海中去感受自己的知识去实际运用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使得高三学生在备考中不断提高学科素养,增强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历史却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历史是由人类书写的,更具体的说是由赢家书写的,因此历史也沾染上了人类的意志,仙子所看到的历史文字符号中是夹杂着人类的喜怒哀乐的,而历史存在的最大意义便是以史为鉴,借古论今,向着未来美好生活出发。

高三生在复习历史时就要以人的意志去窥探其中隐藏的情感,感受所谓的学科素养从而做对题目获得高分。

在此本文便以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教学方法为题进行一些有关如何学号历史学科的相关探讨。

一、结合考纲夯实基础知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恢弘浩荡,其中知识点是数也数不清多如繁星,又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上有启蒙历史:人类原始社会;中有发展历史:人类封建社会;下有耻辱历史:近代压迫社会;近有崛起历史:现代自强社会。

短短四十字便概括出中国历史的五个阶段,但是其中一个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时非常多的。

仅仅是封建社会阶段便有连续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朝代更迭以及著名历史人士更是不胜枚举,如何掌握这些庞大的知识呢?首先教师就要为学生大致的将中国历史为学生拉一遍,不用太详细;其次就需要将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进行细节阐述;最后就需要学生在训练中将三个维度结合在一起,实现融会贯通。

例如:高中历史教材分为三本必修教材,分别为政治史、经济史以及文化史。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实际上,早在80年代,该模式就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试验。
1982年,杭州的茅蔚然老师提出了“四段式历史教学法”〔3〕。他把45分钟的历史课分成四段来进行。第一段,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新课内容,时间约5—7分钟;第二段,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讲课,约25—28分钟;第三段,师生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教师回答提问,约5分钟;第四段,课堂作业,约5分钟。这一方法明确而具体地安排了各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此后,上海的钱昌明老师将一堂课分为阅读、整理和练习三段,1985年总结为“读、理、练三段式教学法”〔4〕。后来,杭州、兰州等地的历史教师又先后提出了“读、讲、议、看、练”五字三段式教学法和“自学、精讲、练习”三步式教学法等,虽然名称各异,但都具备了自学、辅导和练习的环节,并改变了“讲”的内涵,针对性强,效果好,都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它们都为该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自学——辅导式
自学——辅导式,又称导学式。它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相机点拨的辅导,使自学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教学要素的构成关系,如图(二)所示。
图(二):
附图{图}
错综复杂的教学过程,从理论上可以作这样的剖析:以教师为主体,作用于教材、学生等客体,构成了教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作用于教材、教师等客体,构成了学的过程;教师、学生均具有主客体双重角色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其职业的特点和年龄、智力及知识水平的优势,理应发挥主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即主导作用,主要用于对学生的指导、点拨和引渡上;同理,学生的学习活动也理应接受教师的主导。然而,学习活动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一切都有赖于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去吸收和消化知识,并构建为自己特有的认知结构。“从宏观上看,人的健康成长过程也必然是受动性递减,主动性递增,直至完全能把握自己,达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故学生的主动性必须受到重视和珍重。”〔2〕这样,教的主导性和学的主动性的契合,就构成了“自学——辅导式”的主旋律。显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论是支撑该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2)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把握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

(3)熟悉世界史的基本框架,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

(3)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4)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6)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7)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8)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9)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辛亥革命。

(6)五四运动。

(7)抗日战争。

(8)解放战争。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

3.世界史(1)古希腊罗马文明。

(2)中世纪欧洲。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近现代西方文明。

(5)近现代东方文明。

(6)两次世界大战。

(7)冷战时期。

(8)全球化时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以讲解为主,系统地传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讲解中国古代史(1)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同课型的方法与要求的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同课型的方法与要求的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同课型的方法与要求的一、历史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要求〔新授课〕这是高中历史最基本的课型,也是最常见的课型,即教授新课。

基本方法是采纳“1251”教学模式。

即一堂课45分钟,同学自主学习10分钟,老师精讲20分钟,反思训练5分钟,自主消化10分钟。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10分钟〕1、老师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学问和力量要求,为同学设计自主学习提纲,做到教学目标问题化,并帮助以学案。

同学根据学案,自主完成对课时内容的学习,把握重点学问和主干学问。

2、学案上基本内容的填写以课下为主,课堂上整理记忆学问为主。

〔二〕师生互动,老师精讲,学问梳理,点拨归纳,解决疑难〔20分钟〕1、同学通过分组商量,解决自己不能理解的重点、难点和怀疑问题,重在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同学分组商量时,老师要做好指导。

2、对同学不能理解的学问,老师要精讲,点拨归纳,解决疑难,突破重难点,重在方法的指导上。

3、老师引导同学构建本课学问结构,进行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典例剖析,练习稳固〔5分钟〕1、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同学设计情境新奇、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进行同步目标的稳固训练。

或由同学自己编写训练题,这样,同学的理解和感受会更深,记忆更清楚。

2、同学要完成问题解答,老师要检查练习效果。

3、老师在同学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使同学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

〔四〕自主消化〔10分钟〕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是同学,课堂效率的提升还是要靠同学自己。

给同学肯定的时间,让同学自主消化,对本课所学学问进行再梳理,强化学问记忆,沟通学问联系,反思所学,升华熟悉,真正把课本学问变成自己的学问。

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记忆的学问,才能在大脑里留下永久的痕迹。

二、历史导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导读课也即“自学导读课”,是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同学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教学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课教学

高考历史复习课教学

浅谈高考历史复习课教学【摘要】高考复习课堂有别于新课的教学,其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容量大;时间短、任务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考试题的不断创新;只有全面地、目标明确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心准备才能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这是取胜的关键。

【关键词】高考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73-01高考,历来受到全民关注。

如何让考生在考场上淋漓尽致地发挥、取得突出成效,这值得所有的历史老师全力以赴去探讨。

我校的历史复习一般安排两轮进行复习。

第一轮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第二轮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拔高,体系也有一轮的横向、模块式改为纵向的通史进行。

要搞好高考复习任重而道远,因此,如何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本人就本职工作谈几点体会就此请教各位同仁。

一、课前工作准备充分无论是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都要求教师课前工作要特别精心准备,方能使教学方案、目标得以实施,使每一堂复习课都能达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目的。

为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成功总是偏爱有精心准备的人。

历史高考复习课的准备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读考试依据。

历史高考依据包括:高中历史新课标、考试大纲、福建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等高考方向性文件,这是所有的教学工作的指南,须认真研读、体会、分析并在备课的环节就加以贯彻。

认真做好集体备课环节、认真备好学情、认真编写详细教案,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时政,设计导入,以调动学习动机为目的,设计课前复习提问的问题。

(2)梳理知识体系、主干系统整合,合理的板书设计。

(3)选择恰当的材料和图片,突破重难点。

(4)教法、学法的运用和指导与教学设计。

(5)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的要求。

二、全力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是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材料来做“药引”的。

“忆、学、练、导”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忆、学、练、导”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忆、学、练、导”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如果教师授生以“鱼”,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犹如给他们吃“鸡肋”,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学或同伴互助,在自学、互助中思考,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立见解等。

教师退居课堂“二线”,授生以“渔”,作为“专家”引领学生自学和点拨思维。

构建“忆、学、练、导”4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历史学习的“成功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历史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

笔者多次调研历史课堂教学,除了一些表演和做秀成分很重的公开课有亮点外,教师原生态的课堂更多表现为:“注入式”、“牵着走”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教法陈旧,管理过死;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等。

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怎样的?最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摘录如下:“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那么,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怎样才能在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的时间内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

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必须把“一言堂”所夺去的学生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段话概括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体验学习的重要作用。

我反思自己多年来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并广泛吸收教育专家和同行的宝贵经验,提出构建“忆、学、练、导”四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设想。

一“忆、学、练、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规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规程包括4个必要的步骤:第一步是“忆”,即“温故”,也就是回忆和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忆”是“知新”的前提;第二步是“学”,即学习新知识,学生自学或同伴互助;第三步是“练”,即随堂练习,可以检测“学”的效果;第四步是“导”,即教师作为“专家”引领学生自学和点拨思维。

最新历史的复习计划

最新历史的复习计划

历史的复习计划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历史复习工作,充分利用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高三历史组全体教师根据高三文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学期历次月考、统考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往届高三备考经验,特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20xx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理想成绩,为我校文综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题复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深化和提高,通过合理设置专题,对历史知识进行新的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与阶段特征相联系,总体上构建立体知识体系,依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概括归纳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一轮复习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记忆、回答问题的基本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存在问题。

我校高三文科共有6个教学班,文科学生基础较差。

在上学期历次月考、统考中文科班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如: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差,审题不清,缺乏解题方法,书写不够规范等。

当然也反映了教师自身教学的问题,如: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普遍性不够,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够,尤其是落实不到位。

要想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专题复习基本思路1.继续研究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第一,形式小而灵活,视野宽阔;第二,注重对历史学科主体内容的考查,以史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三维目标;第三,呈现出以“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点”为核心内容的价值取向;第四,联系实际,不回避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2.提防专题复习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专题划分不科学,大而空;二是流于重复教学,只简单整合或概括,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三是过多注重教师讲解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与练脱节;四是搞“题海战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五是不能正确处理专题资料与课本的关系,“抓了专题丢了课本”。

新课程形势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课堂模式

新课程形势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课堂模式

浅谈新课程形势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课堂模式在新课改形势下,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年我县教育局把实施有效教学作为一个重大事情来抓,我校作为首批试点学校,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高一年级各学科都进行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立项,并积极提倡并推行“30-10-5”课堂教学模式,即老师讲30分钟,学生练10分钟,检测5分钟,彻底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课堂教学模式,从时间分配上看,有“25-15-5”模式(即教师讲解25分钟,学生互动及练习15分钟,最后5分钟当场测试反馈);“30-10-5”模式(即我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三个三分之一”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课时间约为三分之一,学生巩固练习时间约为三分之一,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学生活动时间约为三分之一。

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看,有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讨论式教学,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等。

从师生关系看,有“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模式。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觉得不能用同一的模式去规定,因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主体,具体的情况也就不同,如新课学习、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课型,在时间分配和具体教学方法上,就有所不同,如果用同一模式去规定,势必弄巧成拙。

所以我们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去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

我想,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实现以下五个转变,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定会实现。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只是绝对的顺从,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的是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缺失。

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教学形式。

初中、高中历史课型模式

初中、高中历史课型模式

一、初中历史课型注:以上三种课型主要流程可根据校情、学情等情况,适当变通,灵活使用,只要体现课型流程主旨即可。

二、有关说明与要求:1、关于新授课:“新课导入”要求: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要尽快切入主题,为进入学习主题或本课的核心概念做好铺垫、打好伏笔;“目标认定”要求:具体、简洁、适当;“自主学习”要求:时间充分,方式灵活,重在线索和知识体系的梳理;“展示反馈”要求:展示形式多样,重在构建知识框架;“点拨提升”要求:针对重点,设置问题要突出学生亲历教材文本所蕴含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规律认识、本质鉴定,确保以学生主体身份、活跃的思维参与教学过程。

针对难点,按照最近发展区原理,首先正确判断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目标发展水平的差距,其次在起点与目标之间,教师想法设法对学生思维活动进行引领点拨,减少跨越难度。

而受教学时间等条件限制,教学难点突破要短平快,思维集中,走直线方式跨域(具有一定发散性的集中思维)。

“达标检测”要求:检测题设计要与目标在数量和质量上具有一致性;检测形式尽量采用独立、笔试完成;检测效果要以达标率作为参数(达标人数)。

2、关于复习课与讲评课:总的要求是复习课不是"炒剩饭",不是新授课的再现,讲评课也不是对答案课。

倡导形式多样的复习课和侧重学法指导和解题技巧训练的讲评课。

复习课的“四个侧重”。

即复习过程要侧重知识的重组、整合和学生的自主建构,侧重形式的新颖性、趣味性,侧重能力的培养,侧重学习方法指导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避免以下“三种种象”:一把复习课等同于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课(要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巩固基础知识);二把复习课等同于新授课重难点答案的重复记忆课(在对重难点问题的复习处理上,要充分展示结论形成的过程,重在理解,旨在能力提升);三把复习课等同于做习题课(对习题不精选,盲目地依托某本教辅材料,缺乏个人的理解和整合,没有做到“复习什么,练习什么”的要求,使练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情境·任务·问题”模式下高三一轮复习——以《影响世界的

基于“情境·任务·问题”模式下高三一轮复习——以《影响世界的

基于“情境·任务·问题”模式下高三一轮复习——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作者:何冠彬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第4期2017 年版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和基于史料研习展开教学活动”[1]。

本文将基于新课标的这种精神,创设“情境?任务?问题”模式,由学生主导,以高三一轮复习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进行高中一轮历史复习课的教学实践。

一、何谓“情境?任务?问题”模式所谓“情境?任务?问题”模式,是指创设历史新情景,以新情景为依托设置任务,以任务为目标分解问题,以问题为手段提升核心素养。

(一)历史情境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所谓情境,就是事物发生的环境。

情境包含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人,没有了人就不可能有事情发生,也就没有所谓的情境;另一个要素是与人发生关系,这即包括外部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当事人的心理环境。

情境的新旧是相对于学生而言,某个情境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就是新情境,而学生以前是有所了解的,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旧的……历史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下产生的,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一门天生就跟情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科。

”[2]2017 版新课标强调“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新情境可以有多重类型,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

”[3] 本课针对的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其中设计的情境主要指依托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任务的设置和问题的创设复习课中课堂任务的设置建议以历史情境为依托,以新课标和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在复习课的授课过程中,建议以任务为驱动,通过问题的分解,来完成任务,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目标。

问题的创设,要基于所创设的任务。

2017 版新课标要求“学业质量水平4 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4],所以高三一轮复习课问题的设置要参考学业质量水平3 和4 进行设计。

高中历史三种课型

高中历史三种课型

高中历史学科三种课型模式复习课复习课主要环节:一“知识回扣”,二跟踪检测落实,三方法规律总结。

1、关于知识回扣(1)基础知识再认再现。

将基础知识以五种形式呈现:关键词填充式;提纲引领式;题目带动式;问题提示式;尝试回忆式。

一般几种方式组合使用,或简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

(2)跟踪检测落实。

反馈矫正后,需记忆的要背诵;需深化理解的,用问题或题组为载体,精讲点拨;需迁移运用的设题检测,检测要反馈矫正、甚至变式拓展,强化落实。

2、关于跟踪检测落实:(1)疑难、易错、易混突破。

让学生暴露思障点,抓住关键点,以进行精讲点拨或诱导启发性讲解。

(2)检测巩固落实。

跟踪检测、反馈矫正,甚至变式拓展,强化落实。

3、关于方法规律总结典型例题互动探究,总结方法、思路和规律。

讲评课1、掌握检测数据,简评检测情况,公布各题的通过率或错误率。

2、出示检测题的答案,学生自主、合作解决一般性问题。

3、教师点拨。

对错误严重的题目重点讲评,对体现典型思路、方法和规律的题目重点讲评。

4、强化落实。

属于遗忘的要强化记忆;属于理解问题要针对关键点突破理解;属于应用能力问题,要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集中突破。

后二者要通过题组训练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拓展训练。

对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适当变式训练,以拓展思路、提升能力、巩固落实。

新授课一、课前环节:1、提前一天下发预习任务,学生利用自习时间独立完成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比较明确的知识,需要记忆掌握以备教师上课提问或默写。

2、学生对预习中不能自己独立完成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初步解决,并标出。

3、学情调查:汇总典型突出的问题,设计课堂精讲内容,设计课堂上需要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突出课堂上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

二、课堂环节1、预习评价环节(大约2分钟左右):教师依据批阅预习学案的情况,对预习情况较好的同学提出表扬与鼓励。

同时提出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反馈与矫正环节(根据预习内容的不同,大约控制在5至7分钟左右):根据预习中存在的和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台阶,逐级引导,引导学生初步解决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了解过去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重要工具。

在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复习对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高中历史复习教案,帮助教师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并达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目标。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前置知识回顾: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和问答等方式进行。

2. 重点知识强化:选择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

可以采用知识填空、选择题、解答题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思考。

3. 历史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释其中的历史事件、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 课外阅读推荐: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相关的优秀读物,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或展示一幅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兴趣。

2. 前置知识回顾:教师通过问答、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梳理学生的思维导图,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重点知识强化:教师选择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强化学习。

可以使用教科书、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历史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历史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其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并进行有益的讨论。

5. 课外阅读推荐: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优秀读物,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重要观点。

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可以组织书评或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共享阅读的乐趣并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复习课教学设计
4.第二次鸦片战争: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战争过程、签订的《北京条约》等,分析其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5.甲午战争:阐述甲午战争的起因、战争过程、签订的《马关条约》及其对我国的深远影响。
6.洋务运动: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成果及其对近代化的影响。
7.戊戌变法:阐述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信,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内忧事件以及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外患事件充满好奇,但可能存在对历史事件理解表面化、碎片化的问题。此外,学生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本质,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共同成长,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3.结合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背景,谈谈你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认识,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该如何努力。
4.撰写一篇关于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5.制作一份关于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专题手抄报,内容需包括:重要事件、历史人物、影响及启示等。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晚清时期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问题清单,自主探究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事件,总结相关知识。

高中历史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复习课是高中教学中常见的课型,它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学科知识技能并将其系统化、条理化的必要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弥补教学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

高中历史内容较多、体系复杂,因此,上好高中历史复习课,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历史复习课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复习目的不明确,想到那复习到那,无法完成复习任务;二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新授课的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是只注重知识内容的复习,不重视复习方法的指导。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差。

自从我校推行新课程改革,就致力于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依据学校的师资、生源、管理经验等条件,提出府谷三中“三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学、效率为先,和新授课一样,复习课也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巩固知识,而不是被逼无奈地识记。

二、教学目标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达标为主线思想,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节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部分,具体目标因内容而异,可以教师板书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复习起来有的放矢。

三、操作程序1、导:目标导学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将学生带入复习课,教师板书或由多媒体展示课题及本课详细的知识体系,出示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

2、学:学习探究第一:按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先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

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要求:(1)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2)自学完后,要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技巧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技巧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技巧更好地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的学会学习为标志,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我校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根据校教务处、教科室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研讨,针对我校目前学生的实际,本着从基础入手,从规范入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原则,提出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供本组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复习导入: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要突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检查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

侧重于纵横知识间的联系,古今历史间的情境迁移。

(教师用简洁、精当、新颖的方法,选取最佳途径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导语要巧妙,有趣味性。

课堂导入的要求是:求精、求疑、求巧、求准,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示标自读:教师揭示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时间约3分钟。

教师出示学生自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任务,指导自学方法。

即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结合教师设置的思考题,自己阅读教科书的有关部分。

通过自读,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基本内容,学生自学时,教师要认真巡视,或参与学生讨论。

展示学习目标的方式可以有投影、用小黑板、用学案等等。

学习目标的设计的依据:①课程标准的内容②课标的学习要求③学生的学习基础三、检查自学效果和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教师点拨、归纳、补充、更正,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知识点。

同时探究用图示法构建知识框架,学会学习方法。

基本步骤是:①交流、评判、更正。

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②出示知识网络,了解历史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落实考点。

出示知识框架提纲,依据纲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四、合作探究:教师出示提出一些综合性、开放性思考题,用新情境去呈现考点,同时也完成教材中的动脑筋题、探究题,提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本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范文10篇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范文10篇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范文10篇高中历史复习教案篇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本课的内容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从而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课标理念。

教学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在落实目标1、2、的过程中,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本课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本课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二、说教法探究性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让学生静下心来自主学习,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梳理,找出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供依据。

教师通过给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他们学会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反复整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避免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滑行”,达到查缺补漏、深化提高的学习目标。

三、说学法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刚开始高中学习不久,初高中的过渡尚在进行,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还有待养成。

主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当堂反馈。

简述历史思维的三时态特征,并将学生分为三组让学生分组在课本中找出与各时态相对应的观点提出本课的总问题:为什么同一事件不同的时间人们的看法会有如此差异?分别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例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由共时态思维向即时态思维转化,完成教学目标板书设计: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2。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模板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单元历史知识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尊重历史、传承历史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历史知识点,包括重要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

2. 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历史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复习旧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回顾本单元的历史知识点。

3. 新课学习(1)教师讲解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包括重要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

(2)结合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等。

(3)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探究活动(1)教师布置探究任务,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完成探究报告。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6. 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2)强调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7. 课堂练习(1)教师出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练习,解答学生疑问。

8.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2.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参与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历史复习四步法史实_史通_史论_史感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历史复习四步法史实_史通_史论_史感素材

历史复习四步法:史实—史通—史论—史感历史课如何复习,向来是老师学生都感到困惑的问题。

单纯的强化训练,未免枯燥;一味的读书背记,难免单调。

我们探索出历史复习四步法,即“史实→史通→史论→史感”。

具体而言,即以章为一个复习单元,以训练为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四个步骤,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形成系统的历史时空观,并让历史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第一步:“史实”——知识整合历史复习的第一步,要梳理该章主要大事,归纳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

这就要求学生对基本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必须准确、全面,要建构清晰完整的历史体系。

复习时,要快速阅读,迅速翻检,准确勾勒历史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概括历史阶段特征。

如“国共十年对峙”这一章,可以概括三条线索,即:国共两党由对峙对抗到合作和平;中日民族矛盾由不断上升到形成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第二步:“史通”——联系比较联系与比较,触类旁通,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形成立体思维。

这一步要求学生不能拘泥于本章的内容,而要以本章知识为主要出发点,前后联系,能力迁移。

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就跨越两章内容,涉及两个阶段十件大事。

历史复习的第二步显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宽历史视野,善于纵横联系,这就要求历史复习不能支离破碎,要有通概的眼光。

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

第三步:“史论”——史论结合。

运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对历史现象进行探索质疑,科学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使历史学习上升到较高理论层面。

历史科《考试说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项10条中,明确提出“史论结合”,这就要求历史阐释时要论从史出,立论鲜明,要把基本的理论观点溶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评价之中,既不能把理论像标签样贴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论加史事搞成拼盘状。

第四步:“史感”——感受历史。

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和复习,感受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形成全新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新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三历史复习课中要打破复习课旧课重讲、题海战术等传统模式,根据学生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模式,为了强化有效教学学,提升课堂效率,我们历史组认为高效复习课堂应分三个模块:1“自主建构”——强调由学生自主建构基础知识体系(25-30分钟),2“主导探究”——由教师对学生实行建构的知识中出现的知识难点、重点实行突破(10分钟左右),3“智能检测”——即多元方式的检测(5-10分钟),为了落实教学效果。

其中也能够贯穿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多元展示、问题学习等教学活动。

具体操作如下:
(1)检查回顾:用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是复习课的首要环节,能起到督促学生课下即时温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之后老师针对性的点评,纠正,补充。

(2)复习导入:教师用简洁、新颖的方法,很快的导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3)考点解读:教师用概括的语言介绍本节课在考试说明上的相关内容,确定所要复习掌握的重点知识与教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

(4)点拨复习:
A:指导学生的学习:如让学生自读,列出提纲,对知识实行系统化,揭示和总结规律。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深刻化,使知识体系进一步条理化,促动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B:教师讲解:①知识的串讲与渗透,注意知识间的联系,讲要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讲联系、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要有针对性,有新意。

②把握关键的知识点,要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④重视并合理利用相关信息。

(5)达标检测:教师出示提出一些针对高考的综合性、开放性思考题,提示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水平。

练习题要注意基础性、典型性、层次性、综合性。

要体现新课程、高考命题改革的精神,要增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要重视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练要规范、准确和熟练,要定量限时。

即时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归纳、练习分析两个环节。

对学生存有的问题,特别是隐性错误,要注意点拨、矫正,必要时再练习。

(6)板书知识体系
这个环节让学生来做,让学生写出本课的知识体系,找两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系统掌握课本知识。

应向学生点明,如能准确写出本课知识体系的学生,说明对本课掌握地不错,复习起来会很轻松;若不能准确写出,甚至不能写出的学生,课下老师实行个别性的辅导。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们历史组做法,有一些还停留在尝试阶段,还是十分粗浅的。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还望领导和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