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应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应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25•【字号】常政办发〔2021〕28号•【施行日期】2021.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应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常德市“十四五”应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25日目录第一章形势分析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三章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第四章规划实施重点工程第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常德市“十四五”应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建设社会平安的现代化新常德,根据《安全生产法》《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69号)、《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法律和文件规定,结合常德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形势分析(一)取得的进展“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积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大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更加坚实,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成效显著。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3.06.28•【字号】湘建规函[2013]191号•【施行日期】2013.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湘建规函〔2013〕191号)各市州、县市城乡规划局(规划建设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自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12〕30号,以下简称《通知》)下发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基本在全省铺开。
今年5月,我厅对全省特别是34个示范镇的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情况进行了摸底检查,发现望城区乔口镇、临澧县新安镇等一批乡镇编制进度快、质量高,符合编制工作要求,但也还有相当部分乡镇存在不少问题。
现就加快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作进度滞后。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全省各乡镇应在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村镇布局规划,其中,34个示范镇应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
但按照进度检查,全省仍有不少单位领导认识不高,不重视村镇布局规划工作,没有把村镇布局规划当做乡镇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工作来抓,工作进展缓慢,有的至今尚未联系规划编制单位开展前期资料收集工作,直接影响了全省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进度。
2.概念不清晰。
《湖南省村镇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12〕80号)规定,村镇规划主要包括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镇规划包括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和镇区规划,其中镇区规划包括镇总体规划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乡规划包括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和集镇规划;村庄规划应当在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完成后编制。
临澧县新安镇镇域村镇布局规划(2012-2020年)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优化莽山乡乡域村镇空间布局,引导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促进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有序进行,统筹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文本中宋体加粗加下划线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修改。
第二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确定为:2014—2030年近期:2014—2020年中期:2021年—2025年远期:2026—2030年第三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莽山乡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89.0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09);(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关于开展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12]30号);(5)《湖南省村镇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12);(6)《湖南省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导则》;(7)《宜章县村庄布局规划(2008-2030)》;(8)《莽山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9)《莽山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11)《宜章县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平攻坚规划》;(12)莽山乡提供相关设计资料。
第五条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定位;(2)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集约高效;(3)城乡统筹,科学布局、适度超前;(4)生态优先,分类指导,特色突出。
第六条规划内容(1)综合评价乡域发展条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2)分析农村人口转移趋势,预测集镇区和各村庄人口;(3)划定空间管制的范围和界线,处理好乡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4)统筹规划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的空间选址布局,明确集镇区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明确中心村和基层村;(5)对村庄分类控制,按照不同类型提出整治与建设方案;(6)明确防洪、消防等设防标准,制定防灾减灾措施;(7)提出村容村貌建设的整体要求,提出近期建设的内容和实施措施。
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澧
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澧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六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区域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2)第二章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2)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2)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3)第三节土地规划目标 (3)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4)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4)第三节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5)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用途管制 (5)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7)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7)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8)第三节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8)第六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9)第一节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9)第二节加强生态用地保护 (9)第三节推进土地生态治理 (10)第七章土地整治安排 (11)第一节土地综合整治 (11)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重点工程 (11)第三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11)第八章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与管制 (12)第一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2)第二节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13)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4)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15)第一节控制范围与空间布局 (15)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目标 (16)第三节各街道办事处土地利用调控 (16)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17)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重点 (17)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目标 (17)第三节加强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20)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1)第十二章附则 (22)附表 (23)附表1澧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23)附表22006-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表 (24)附表32006-2020年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25)附表42006-2020年耕地、基本农田情况表 (26)附表5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表 (26)附表62006-2020年土地整治规划表 (27)附表72006-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27)附表82006-2020年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28)附表10澧县各乡镇主要规划目标表 (34)附图:1、澧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2016年修订版)2、澧县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2016年修订版)3、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4、澧县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5、澧县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6、澧县土地整治规划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7、澧县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8、澧县中心城区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2016年修订版)9、澧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前言《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在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增强依法用地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澧县写可行性报告
澧县可行性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澧县的发展前景进行可行性研究,全面评估澧县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以确定澧县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和潜力。
2. 背景分析澧县位于中国湖南省的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澧县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紧密。
同时,澧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具备了发展多个产业的潜力。
3. 资源评估澧县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经过初步调查和评估,澧县的土地资源适宜农业、工业和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方面,澧县拥有丰富的水源,可以满足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需求。
此外,澧县还有一些矿产资源,如煤炭和石灰石,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持。
4. 环境评估澧县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空气质量良好,水质也较为清洁。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因此,澧县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5. 经济评估澧县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以农业为主导。
近年来,澧县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产品加工等方式提升农业产值。
此外,澧县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游客。
然而,澧县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6. 社会评估澧县的社会发展相对稳定,人口结构合理,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完善。
但是,澧县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
因此,澧县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7. 可行性分析综合以上评估结果,澧县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澧县拥有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多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经济发展方面,澧县应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工业发展,同时发展旅游业,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社会方面,澧县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8.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澧县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澧县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和潜力较大的结论。
常德市规划
中心区居住用地规划图
商业金融业用地规划
1、商业金融业用地规模 :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1364万平方米,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1364万平方米,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8.6%,人均8.8平方米。 8.6%,人均8.8平方米。 商业中心 : 商业服务业中心:在中心城区形成两个市级商业服务 业中心,其中人民路商业中心以零售业服务业为主、火车 站商业中心以商贸业和旅馆业为主。 片区级商业中心:在规划的9 片区级商业中心:在规划的9个片区中,除德山东片外 的8个片区均设置片区级中心(已有市级中心的可不设), 为本片区的城市居民提供服务。
工业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规模 : 规划工业用地2300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规划工业用地2300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4.4%, 人均建设用地14.84平方米。 14.4%, 人均建设用地14.84平方米。 工业用地布局 : 引导工业项目向德山开发区集中;对于沅江以北的 工业用地,采取控制和置换的原则,坚决取缔污 染重、效益低的工业项目;江南城区适当控制工 业项目发展,工业项目选址限制在片区的东南, 玉霞路沿线。
常德市城市总体 规划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
1、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为“一主、一副、四轴”。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为“一主、一副、四轴” “一主、一副”分别指常德中心城区和市域北部副中 一主、一副” 心城市(津澧一体化发展); “四轴”包括两条一级发展轴和两条二级发展轴,两 四轴” 条一级发展轴分别是沿张常高速公路和常长高速公路的西 北-东南向发展轴、沿常岳高速公路和常吉高速公路的东 北-西南向发展轴;二级发展轴指沿澧水流域的北部城镇 发展轴,以及沿二广高速和市域南北向高等级公路的中部8万平方米,人均12.50平方米。 规划公共绿地1938万平方米,人均12.50平方米。 规划7个市级公园,15个区级公园。 规划7个市级公园,15个区级公园。 防护绿地 沿高速公路两侧各设置30米的防护绿地; 沿高速公路两侧各设置30米的防护绿地; 沿铁路两侧各设置15米的防护绿地;110kv输 沿铁路两侧各设置15米的防护绿地;110kv输 电线单侧防护绿带不少于10米,220kv输电线 电线单侧防护绿带不少于10米,220kv输电线 单侧防护绿带不少于20米,500kv输电线单侧 单侧防护绿带不少于20米,500kv输电线单侧 防护绿带不少于35米。 防护绿带不少于35米。
澧县县城环卫设施空间规划布局
济的发展 ,环卫基础设施相对其城市功能和定位
而 言有一 定 的差距 ,在 环卫 资源 配置 上存 在较 大
问题 .针 对这 一 现象 ,结合 本地 区的实际情 况 , 探讨 研 究澧县 县城 环卫 设施 的空 问 布局是 城市 环
目前 城 区共 有 垃圾 收集站 9 , O座 属小 型 收集 站 ,以地 坑式 为 主 ,大 多数 附属 于人 流较 集 中 的 主要 沿街 建筑 内 ,对街 道卫 生 和形象 造成 一定 影 响 .收集 站数 目众 多但 不能 满足 市 民 的需 求 ,究 其根 本原 因有 :其 一 ,空 间布局 不合 理 ,从 现状 垃圾 站 布局看 主要 集 中在老 城 区商业 发 达地 区 ,
e u p n h t i h l s t a h u l e l q im e t s o l e r g r e n t e l h f p i cp e f q i me t t a t o d h t t e p b i h at e u p n h u d b e a d d i h i t o rn i l s o c h g m ak t o r e , mmu ia i n a d a mi itai n h ce t c p i cp e h u d b o d ce s t e s n tt n c n c t n d n sr t .T e s i n i rn i l s s o l e c n u t d a h a i i o o i f ao e u p e t i c rid o t t h i s o e r a o a l ln i g a d ly u t t t g t i a d ct q im n s a re u o t e am f t e s n b e p a n n n a o twi s ae e i a m n i h h r c y d v l p n iet ee f c i eo n t t n e u p n e ed ma d o c l e i e t . e e o me t o r s fe t f a i i q i me t o me t h e n f o a sd n s t a h v s a o t t l r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第一部分澧县概况澧县,因澧水流经县境而得名。
地处湘鄂边界,常德地区的北部,东临安乡县,南靠临澧,西接石门,北与湖北省松滋市、公安县接壤。
澧县行政区划面积为2107.3平方公里,现辖15个建制镇(包括澧阳镇)、17个乡。
作为澧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澧阳平原上,南濒澧水,东距津市市8公里。
澧县是位于我国三级经济开发轴线(焦柳铁路线和二广高速)上的节点城市,常德市和荆州市的几何中心。
处于湖南西北部边境,临近中部两大城市群—长株潭“3+5”城市群和武汉“1+8”城市群,处于两大城市群的直接辐射交汇地域的西部。
澧县在湖南自东向西的经济梯度格局中处于第二梯级的位置,并且是环洞庭湖城市群以及我国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必将成为未来湖南省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
澧县经济发展迅速,是个农业大县和资源大县。
20世纪80年代后,澧县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经济实力迅速增加。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08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21568万元,同比增长6.6%;二产业增加值353176万元,同比增长17.3%;三产业增加值334158万元,同比增长15.3%。
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1.9:35:33.1。
全县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45103万元,增长7.95%。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4315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9815万元。
澧县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焦柳铁路由北向南跨过长江进入湖南。
临澧县新安镇整体规划人口论证报告
目录一、概况 (1)二、论证依据 (1)三、论证原则 (1)四、城镇发展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2)五、城镇规划区范围 (2)六、城镇性质 (2)七、规划期限 (2)八、镇域总人口规模预测 (2)九、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3)十、新安镇区城镇人口规模论证 (5)十一、环境容量验证 (6)十二、城镇用地规模论证 (6)十三、建设用地的评价及选择 (7)十四、占用耕地情况及耕地补偿措施 (7)附表:规划用地汇总表新安镇区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一、概况根据临澧县城镇体系规划,新安镇由原新安镇和官亭乡合并而成,镇政府设原新安镇。
原新安镇位于临澧县北部,澧水中下游,省道S304穿中而过。
西与石门县易市接壤,东接合口镇,南邻杉板乡,北抵官亭乡。
离临澧县城关镇32公里,距石门县城关镇16公里。
原新安古为荆楚之地,明清时期为澧水流域的重镇之一。
早在明天启元年设九溪卫屯署,筑有屯堡,取新近安抚边峦之意,故名“新安”。
清雍正八年设新安巡检司,到清乾隆三十八年撤销改为县属镇。
解放后,新安建立了基层人民政府。
1968年后,几易建制,到1985年9月与洞坪乡合并,实行镇带村,同年12月与新安乡合并。
1999年底,新安镇辖22个村,5个居委会,3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7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42%。
全镇总面积67.32Km2。
其中水田1345.7公顷,旱地829.6公顷,山林1773.7公顷,水面316.1公顷。
有耕地面积32324亩(按农业人口平均0.84亩),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9.3亿元,企业总产值16亿元,财政收入2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城镇居民储蓄6000多万元。
全镇拥有三级企业1000多家,5家年总产水泥70万吨的水泥厂,3家年总产值千万的棉纺厂,1家万吨级轻质碳酸钙厂,1家万吨造纸厂,3家铸造冶炼厂。
官亭乡位于临澧县西北角,处于刻本山下。
全乡辖17个行政村,237个村民小组,6025户,20947人。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解说词)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解说词)一、人口分析与预测县域人口基本分布在县城近郊区几个乡镇,由于地势和经济区位的影响,中心城区周围的人口密度大大超过了县域平均水平。
根据预测:县域总人口2012年为93.5万人,2020年为96万人。
二、村镇规模等级体系全县村镇发展将形成以澧县县城为核心的五级城镇体系。
第一级为县域中心城市,即澧县县城(包括澧南、澧阳镇和澧澹乡部分),人口规模为32万人。
第二级为中心镇:包括甘溪滩、金罗、梦溪、小渡口、大堰垱、王家厂、码头铺七个镇,城镇人口规模要求达到0.30-2.00万人;第三级为一般镇:包括张公庙、火连坡、方石坪、盐井、复兴厂、雷公塔、宜万、官垸、如东九个镇。
城镇人口规模为0.30-1.00万人;第四级为集镇:包括闸口、中武、车溪、道河、双龙、太青、洞市、杨家坊、永丰、涔南、九垸、大坪、澧东;人口规模为0.20-0.50万人;及杨家垱、马溪、毛家岔、荣家河、嘉山、永和、合兴、毕成、余家台(共巴)、凤凰(濠口)、鸟儿洲共二十四个;人口规模为0.10-0.20万人;第五级为中心村。
中心村为2000-5000人。
三、村镇空间布局体系县域村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将以交通轴线扩张为框架,形成“一心四副三轴”的开放型村镇体系空间发展格局。
一心:指以县城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其辐射带动整个县域村镇建设的发展;四副:指甘溪滩镇、金罗镇、梦溪镇和小渡口镇四个经济增长副中心;三轴:1:G207城镇发展轴:复兴厂——梦溪(雷公塔)——澧阳;2:张津公路城镇发展轴:张公庙——澧阳——小渡口;3:S302城镇发展轴:火连坡——金罗——大堰垱——澧阳。
四、村镇职能结构体系结合澧县全县行政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规划将中心村和基层村职能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工矿型、农贸型、商旅型、工交型、边贸型七类。
中心城区澧阳、澧澹属于综合型;在中心镇和一般镇中以工贸型、边贸型、农贸型为主,其中金罗属于工交型,码头铺属于工矿型;集镇以农贸型和边贸型为主;中心村一般属农贸型。
临澧县并村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临澧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县。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村资源闲置和农民收入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临澧县政府决定实施并村方案,通过整合农村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本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农村资源整合,提高农村产业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方案1. 并村选址根据农村资源分布和农民意愿,确定适合并村的目标村庄。
选取条件包括村庄之间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农村产业发展潜力等因素。
并村选址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或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决策。
2. 并村规划根据并村选址结果,制定村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包括村庄整体布局、村庄功能区划、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建设等内容,确保村庄整合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兼顾村民利益和农村环境保护。
3. 农业产业整合通过并村,促进农业产业的整合与升级。
根据各村现有产业的差异和特点,确定合理的产业布局。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4.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并村规划,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5. 农民培训与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加对新产业的了解和理解。
6. 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并村的管理机制,包括村民自治组织、村务公开、决策参与、监督机制等。
通过民主决策和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增强农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确保并村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预期效果和成果1. 农村资源整合通过并村方案,实现农村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减少农村闲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农村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智慧澧州
分步实施的建设情况
分步实施的次序
•
第二步在应用系统开发上我们以“数字规划”为切入 点,首先建成规划会商系统,实现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度会 商交流、决策;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从而广泛应用到 方案评审、户外广告、视线分析、容积率调整、城市色彩 分析、建筑限高调整等规划管理工作中,真正实现城市规 划的三维可视化管理;跨平台的网上申报系统及基于GIS 的行政审批系统,极大的提高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真正 的便民利民;三维电子地图在线服务系统,让广大社会公 众亲身体验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在“食、住、行、游、购、 娱”方面的巨大变化。
全县土地面积2075平方公里,辖4个办 事处和30个乡镇,总人口约93.16万人。 随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 家战略层面和“津澧融城”战略的实施, 澧县将成为湖南省参与长江开放开发的一 大重要战略要冲,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连 接江南江北、辐射带动湖区的中心城市, 澧水流域的大城市。
建设机遇
前期准备工作
•
2013年,根据澧县常委会议纪要精神,专门成立了澧 县规划信息中心(现为澧县规划局下属的自收自支事业单 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20名专业技术人才,由此拉开 了“智慧澧县”建设的序幕。
前期准备工作
•
在寻求技术合作上,我们先后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地质测绘院组建了 四大合作团队。一是与清华大学智慧城市研究所组建了三 维模型制作团队;二是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组建 了软件系统开发及系统集成团队;三是与同济大学建筑城 规学院组建了城市规划团队;四是与湖南省第二测绘院、 地质测绘院组建了基础地理数据生产团选型上,我们力求高标准、高起点, 先后与多家国内外优秀的基础平台供应商接触,最终我们 选择了国际一流的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79-090临澧行政中心周边区域概念规划说明书
临澧县行政中心周边区域概念规划说明书一、现状条件分析1.区位条件临澧县行政中心周边区域概念规划用地位于临澧县城东部门户,处于新的临澧县行政区中心位置,是典型的城市核心地段,是城市中极为活跃的地段。
它以安福路北侧部分地块(A、B、C号地块),朝阳街南侧部分地块(H、I号地块),泉坪路东侧至临岗公路之间的界定区域(D、E、F、G 号地块)组成,总用地面积约46.6公顷。
安福路东接环城路,西连207国道,朝阳街纵贯东西,农科路从设计范围的中间穿越而过,与市内外均联系便捷,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设计范围地处正在规划之中临澧县行政中心周边区域,属于临澧城市建设东扩的核心地段。
政策的优惠、人气的飙升以及交通的便利使该区极具升值潜力和商业价值。
在临澧城市化进程加剧,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该地段将成为临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建筑质量评定2.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从安福路两厢各用地比例可看出,居住及闲置用地占据区内大量用地,与该区区位价值不符。
其次水塘、菜地等用地间相互混杂,地势低平,可直接利用的自然景观和建设用地和少。
问题1:闲置和未开发用地为主,用地功能单一,开发强度低。
问题2:居民自建房的情况较多,没有统一规划部署,使整个范围内的环境景观呈现单调、零乱、无特征的状态。
问题3:渠道、水塘纵横交错,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处理难度大。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览表2.2交通环境分析安福路两厢属于城市边缘区域,是临澧新城发展方向地段。
在近几年的城市发展中,道路设施建设缓慢。
现状道路未形成流畅的交通网络,支路较窄,施工质量较差。
问题1:现状联系南北的支路过少,造成用地布局的局限。
问题2:各地块间的开发没有以交通规划为前提。
地块间公共出入道没统一考虑。
多种类型的土地开发促使城市设计需加强支路的连接。
2.3建筑质量评定地段内除了在建的福之源居住小区,其余多为周边居民自建房,建筑风格单一,建筑质量低,建筑环境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29•【字号】常政办发〔2021〕29号•【施行日期】2021.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常德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29日常德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一、“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回顾(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以农业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重点,不断壮大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大力推广各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常德农业进入飞速发展时代。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林牧渔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1.0亿元,较2015年增长3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7元,较2015年增长52.9%;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1724万亩,耕地数量、质量全省第一,粮食产量多年来位居全省第一;生猪产值247.42亿元,水产养殖总面积123万亩。
(1)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建成了7个国家级产粮大县,形成了以常德香米绿色稻和有机稻等为主粮,优质玉米、马铃薯、大豆为杂粮的多样化粮食生产体系,粮食作物轻简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覆盖率达85%以上。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公示为积极推进我市新型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组织开展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修编工作。
2010年2月,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经省建设厅审查批准.3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总体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完成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的成果草案。
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适应我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现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草案)予以公示,以更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一、公示内容(详见附件)二、公示时间2010年3月26日——2010年4月26日三、公示意见反馈方式1、信件寄往“常德市规划局总工办”,信封上请注明“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意见”;2、拨打电话至常德市规划局总工办。
电话:联系人:王莉、钟晨附件:1、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草案)2010年3月项目名称: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委托方(甲方): 常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81001)编制阶段:总体规划成果送审单位:常德市政府项目送审专用章: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住房研究所主管所长:卢华翔,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李秋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屈伸,城市规划师李慧轩,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徐素敏,高级工程师伍速锋,工程师,博士刘明喆,工程师刘海龙,工程师张黎明,助理城市规划师陈明,助理城市规划师余猛,助理城市规划师,博士北京大学参加人员:曹广忠,副教授江艺东,硕士研究生袁文旭,硕士研究生白晓,硕士研究生陈义勇,硕士研究生边雪,本科生任帅,本科生李沁,本科生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1。
临澧县并村方案
临澧县并村方案引言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许多地区开始推行农村并村计划,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
临澧县作为湖南省的一个农村地区,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了并村方案,希望通过并村计划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福利提升。
问题背景临澧县位于湖南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县级行政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临澧县的农村经济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许多农民因为收入低、生活贫困而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长受限。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教育等方面的不便也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目标和措施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措施1.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
通过发放农业补贴、推行农村合作社等措施,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农村电商等新型农业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升农村交通、供水、电力、通信、教育等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建设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学校、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等,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3.推行农村土地整治和集约化利用。
利用闲置土地、改造农村房屋,建设农村新型产业园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4.加强对农村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的支持。
开展农民培训计划,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鼓励农民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5.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农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实施计划和预算实施计划•第一年:制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年: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培训农民技能,支持农民就业和创业。
澧县区划改革实施方案
澧县区划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澧县区划改革的实施要求和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澧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澧县位于湖南省,是一个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县级行政区。
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优化人口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澧县的区划调整,实现以下目标:1. 减少政府机构重叠,提高行政效能;2. 优化人口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3.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提高政务服务水平;4. 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 充分发挥澧县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二、调整原则1. 依法行政: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按程序进行区划调整;2. 注重实际情况: 结合澧县的地理、经济、社会等实际情况,合理划定区域界限;3. 人口均衡: 在调整区划时,注重人口的均衡分布,促进人口资源的优化配置;4. 增强行政效能: 减少政府机构重叠,提高行政效能,推动政务服务的改善;5. 优化经济布局: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良性互动。
三、调整方案根据上述原则,澧县划分为A、B、C三个区域,并采取以下调整措施:1. A区:设立县政府驻地和行政中心,统筹协调县级政务事务,并提供相关的政务服务;2. B区:划定为城镇开发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3. C区:划定为农村经济发展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实施措施1. 成立澧县区划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2.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3. 加强宣传工作,对调整方案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4. 做好过渡期工作,确保政务服务平稳过渡,不影响群众正常生产和生活;5. 加强对区划调整后的行政机构调整和编制管理,做好人员调配和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
五、评估和调整1. 实施方案后,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进行适当调整;2. 根据情况发展变化,对调整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澧县县城环卫设施空间规划布局
澧县县城环卫设施空间规划布局
王大志;肖伟
【期刊名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通过对澧县县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布局的研究,探讨了城市环卫设施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认为环卫工程设施和环卫公共设施的兴建应考虑市场原则、交通原则以及行政原则。
澧县县城在投资建设环卫设施时应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并从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合理规划,提高环卫设施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王大志;肖伟
【作者单位】澧县规划局,湖南澧县415500;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3
【相关文献】
1.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下城市环卫设施布局规划思考r——以六盘水环卫设施规划为例 [J], 孙增峰;曾有文
2.城市环卫设施布局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基于宁波的规划实践 [J], 叶晓东;胡红;黄叶华
3.县城水系绿廊开敞空间规划布局研究--以庐江县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为例 [J], 陈
玉锡
4.历史城镇环卫设施空间布局途径探讨r——以河北省浚县中心城区为例 [J], 罗永嘉;王玉;高峰;林彬
5.美丽临澧幸福家园——湖南临澧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巡礼 [J], 鄢宣舫; 涂运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第一部分澧县概况澧县,因澧水流经县境而得名。
地处湘鄂边界,常德地区的北部,东临安乡县,南靠临澧,西接石门,北与湖北省松滋市、公安县接壤。
澧县行政区划面积为2107.3平方公里,现辖15个建制镇(包括澧阳镇)、17个乡。
作为澧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澧阳平原上,南濒澧水,东距津市市8公里。
澧县是位于我国三级经济开发轴线(焦柳铁路线和二广高速)上的节点城市,常德市和荆州市的几何中心。
处于湖南西北部边境,临近中部两大城市群—长株潭“3+5”城市群和武汉“1+8”城市群,处于两大城市群的直接辐射交汇地域的西部。
澧县在湖南自东向西的经济梯度格局中处于第二梯级的位置,并且是环洞庭湖城市群以及我国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必将成为未来湖南省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
澧县经济发展迅速,是个农业大县和资源大县。
20世纪80年代后,澧县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经济实力迅速增加。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08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21568万元,同比增长6.6%;二产业增加值353176万元,同比增长17.3%;三产业增加值334158万元,同比增长15.3%。
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1.9:35:33.1。
全县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45103万元,增长7.95%。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4315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9815万元。
澧县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焦柳铁路由北向南跨过长江进入湖南。
G207国道线和省道S302线、S304线是澧县境内的主要对外交通线路。
澧水通过洞庭湖水系可直达长沙、沙市、武汉及上海等地。
县域内沿澧水有黄沙湾、羊湖口两个货运码头。
县域内河网纵横,有大小河流56条,大小湖泊38个,拥有水面13.7万亩,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
全县水能蕴藏量为17.3万千瓦。
澧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已探明储量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石膏、大理石、重晶石、铁矿、陶土、盐卤、芒硝等24种,其中芒硝储量2636万吨,在中南五省储量最大、品位最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澧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
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的地区有天供山森林公园、百岛湖、嘉山、木溪浴、彭山、王家厂水库、太青山、刻木山、老木寨等地区。
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地区有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八十当古文化遗址、澧州古城墙、澧州文庙、花瓦塔、余家牌坊、遇仙楼(八方楼)、洗墨池、多安桥、松竹桥、蜚云塔、李群玉故里、蒋翊武雕像等。
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353833户,总人口919493人。
其中:男性人口464938人,女性人口454555人。
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49824人,非农业人口169669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5‰。
第二部分规划背景与规划思想一、规划背景1.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国家对城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颁布与实施,要求城乡规划与管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城乡发展条件产生重要变化,需要对城市发展进行重新定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结构快速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逐步明朗。
随着东部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提出和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日益成为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澧县处于这种变化背景之中,需要调整发展思路与发展定位,以适应新的形势。
3.区域交通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目前,澧县境内二广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动工建设,其中常荆段将从澧县城区东侧穿过,这将使澧县的对外交通方式由主要依赖于普通公路、铁路,转向依托高速公路,实现真正的快速交通,将极大地改善沿路地区的投资环境,并带动澧县旅游业、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必将对城市空间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4.澧县自身发展的要求澧县与周边城市(津市、临澧)发展呈现出的新局面,城市的发展方向(东接、南拓)和用地结构随之将发生重大调整。
二、规划指导思想1.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科学编制方法。
2.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县域村镇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县域基础设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3.以城镇化发展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发展和完善城乡居民点空间体系;村镇体系在区域上尽可能紧凑,以有利于基础设施配置,促进人口集聚,构建高质量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新乡村社区,建设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环境。
4.坚持“工业立县、民营富民”的指导思想,把县城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把澧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良,以建材、食品、医药化工、电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城市。
第三部分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一、人口分析与预测县域人口基本分布在县城近郊区几个乡镇,由于地势和经济区位的影响,中心城区周围的人口密度大大超过了县域平均水平。
根据预测:县域总人口2012年为93.5万人,2020年为96万人。
二、村镇规模等级体系全县村镇发展将形成以澧县县城为核心的五级城镇体系。
第一级为县域中心城市,即澧县县城(包括澧南、澧阳镇和澧澹乡部分),人口规模为32万人。
第二级为中心镇:包括甘溪滩、金罗、梦溪、小渡口、大堰垱、王家厂、码头铺七个镇,城镇人口规模要求达到0.30-2.00万人;第三级为一般镇:包括张公庙、火连坡、方石坪、盐井、复兴厂、雷公塔、宜万、官垸、如东九个镇。
城镇人口规模为0.30-1.00万人;第四级为集镇:包括闸口、中武、车溪、道河、双龙、太青、洞市、杨家坊、永丰、涔南、九垸、大坪、澧东;人口规模为0.20-0.50万人;及杨家垱、马溪、毛家岔、荣家河、嘉山、永和、合兴、毕成、余家台(共巴)、凤凰(濠口)、鸟儿洲共二十四个;人口规模为0.10-0.20万人;第五级为中心村。
中心村为2000-5000人。
三、村镇空间布局体系县域村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将以交通轴线扩张为框架,形成“一心四副三轴”的开放型村镇体系空间发展格局。
一心:指以县城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其辐射带动整个县域村镇建设的发展;四副:指甘溪滩镇、金罗镇、梦溪镇和小渡口镇四个经济增长副中心;三轴:1:G207城镇发展轴:复兴厂——梦溪(雷公塔)——澧阳;2:张津公路城镇发展轴:张公庙——澧阳——小渡口;3:S302城镇发展轴:火连坡——金罗——大堰垱——澧阳。
四、村镇职能结构体系结合澧县全县行政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规划将中心村和基层村职能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工矿型、农贸型、商旅型、工交型、边贸型七类。
中心城区澧阳、澧澹属于综合型;在中心镇和一般镇中以工贸型、边贸型、农贸型为主,其中金罗属于工交型,码头铺属于工矿型;集镇以农贸型和边贸型为主;中心村一般属农贸型。
五、县域空间管制规划本规划主要从建设的引导和环境的控制的角度提出管制的要求,将整个区域划成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
第一,禁建区包括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范围;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绝对保护范围;重点建设工程区域,地下矿产资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
第二,限建区包括二级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主要河流两侧、生态林地;城市生态隔离绿带、一般农业区以及山体,限制采矿区。
第三,适建区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范围。
六、县域综合交通规划1.公路1.1公路网络结构第一层次——交通主干道:(1)二广高速常荆段:在县城、复兴厂设两处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方便各乡镇交通联系;(2) G207:途径复兴厂——梦溪——澧阳——张公庙一级公路;(3) S302线:火连坡(边山河)——金罗——澧阳线(金罗——中武——大堰垱——车溪——澧阳(黄桥))二级公路;(4) S304:澧县大坪——张公庙——慈利三级公路。
第二层次——交通次干道:主要指澧县各乡镇内外联系的县道,对其按技术标准进行提质改造。
(1)曾家河至大堰垱三级公路、群星至杨板三级公路。
(2)谭家铺经盐井至蔡家坡四级公路、梦溪至梅家港四级公路、宜万至郑家四级公路、盐井至官桥四级公路、如东至杨家垱四级公路。
第三层次——乡村公路:规划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发展目标,并按相应等级技术要求进行改造和新建。
1.2 公路站场规划新建汽车东站、北站,搬迁现湘运汽车站。
改造提升金罗、小渡口、甘溪、宜万、双龙、方石坪等乡镇客运站。
加强农村公共客运交通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公共汽车或班车,各乡镇设置汽车站,占地面积约为1公顷,各村设置标准停靠站。
2.铁路2.1 铁路线路澧县境内有铁路15公里,内有国家铁路干线焦柳铁路,它从北向南经过县域3个镇。
国家规划将对焦柳铁路进行电气化和复线改造。
2.2 铁路站场焦柳铁路在澧县境内只有一个停靠站—澧县站。
澧县站位于金罗镇,距县城20多公里,现为四级车站。
规划将提升澧县火车站为三级站。
3.水运3.1 水运线路水上货物运输在县域运输中仍占有一定地位。
规划将加强对澧水河道疏竣,实施滟洲至羊湖口河道疏竣15公里。
3.2 码头对黄沙湾进行改建达到500吨级码头,用地3.0公顷,新建羊湖口500吨级码头,用地2.9公顷。
七、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规模加快全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城镇供水问题,进一步提高城镇供水能力,水源主要来自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太青水库、赵家峪水库、盐井水库以及地下水。
达到供水规模34.1万吨/日。
综合用水指标近期为每人150L/d,远期为每人200L/d。
2.水厂规划县城总日供水规模20万吨以上。
水源主要来自澧水,地下水为备用水源。
对已有的大堰垱水厂和张家滩水厂进行改扩建,其他中心镇和一般镇均规划一个水厂,水厂规模按每个城镇的人口规模确定,水源主要为地表水。
八、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县域各城镇现有排水系统基本无组织排水,且排水沟多为简陋的明沟,或与道路两侧的排水边沟合为一体,就近排入水体。
各建制镇就将原有的排水系统改造成分流式或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同时各建制镇建设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必须经排水系统汇集至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处理方可排入水体。
2.污水处理厂规划在县城规划区内规划有一个规模为18.00万吨/日的澧县十回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动工建设。
九、电力工程规划1.供电规划加强电源保障,坚持以大电网供电为主,以110KV、35KV主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配电网改造,为工农业生产、电力排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电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