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教育传播效果案例

合集下载

传媒教育功能案例(3篇)

传媒教育功能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媒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传媒人才,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新闻传播专业,并积极开展传媒教育。

本文以某知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为例,探讨传媒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传媒人才方面的功能。

二、传媒教育功能案例分析1. 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传媒教育首先应具备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功能。

新闻传播专业涉及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公关学等多个领域,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以下以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等课程为例,说明传媒教育在培养专业技能方面的作用。

(1)新闻采访:通过新闻采访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收集信息、挖掘新闻线索,培养敏锐的新闻嗅觉。

教师可以邀请业界资深记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优秀新闻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新闻编辑:新闻编辑课程使学生了解新闻编辑的基本流程,掌握新闻编辑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编辑实践,提高学生的新闻编辑能力。

2. 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竞争激烈,创新成为传媒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传媒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以下以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为例,说明传媒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1)课程设置: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新媒体、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等新兴课程,使学生了解新媒体发展趋势,培养创新意识。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新媒体创业大赛、新闻作品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 塑造职业素养,提高职业竞争力传媒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传播学第七讲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传播学第七讲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B、趋同心理 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 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案例:卢因“牛杂碎”实验 出租车诈骗案 中坚人物
组织传播
一、组织及其结构特点:组织是个含义很 广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任何由若干不 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组合 而成的统一整体,都可以称为组织。在狭 义上,组织是“一个通过协调活动来达到 个人和集体目标的社会集合体”。
研究表明,群体规范对来自外部的说服活 动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 合,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 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 其次,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 场合,后者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 说服效果发生衰减。
2、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 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 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组织传播的特点: 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 之间或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特点: 传播者是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的。 信息大多是指令性、训导性和劝服性的内 容。 具体活动是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 行的。 传播活动有一定规模。
三、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组织传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 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 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1、组织内传播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两大类: (1)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指信息沿着 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位及隶属 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 其传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纵向传播和横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两类:描述的和命令的。 描述规范指出在某种情境中人们通常做什 么。命令规范规定社会中通常允许什么。 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 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 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思考: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能起到什么 作用呢?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

05教育技术学20052801160 伍小惠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一、拉斯韦尔模式(一)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他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就是回答以下几个问题: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五W传播模式。

如图一所示。

图一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韦尔的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

由于受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

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是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

最后,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二)拉斯韦尔模式在教育中的实例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因其缺乏反馈系统而适用于大众传播。

〔案例一〕在教育中,特别是过去传统的教育中,常常采用的就是这种单向传播模式,也就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中学历史——鸦片战争”的课堂中,教师担任传播者的角色,对传播内容、传播媒体进行控制;学生则是受众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

教育传播学案例分析

教育传播学案例分析

教育传播学案例分析(四)案例:网络中频繁出现的热点词汇成为了新一时代的象征符号。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出现了两个传播学中的关键词——网络与象征符号。

那么接下来的分析,我就从这两方面展开:1)网络传播的盛行案例中简介明了的一句话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网络传播日益盛行的趋势。

而也正是因为网络传播的普及、受众广,才致使一些流行词汇逐渐成为了新一代的象征符号。

首先,网络传播存在哪些特点,使得它在近些年间普遍起来呢?我想,可以归结为六大点:①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和全时性任何传播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效性是网络传播中最突出的特点。

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一条电话线,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出去,实现“我见即你见”。

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发生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帮助人们消除对事物认识的种种不确定性。

它不但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②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开放性每一个网民,当其步入网络领域的起始,就被置于一个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

具有超大储存能力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把人们带进了“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技术使人人都可成为发布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信息的海洋。

在网上什么样的信息,从圣诞老人的住处到核武器的制作,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网络传播内容的海量性还取决于计算机提供的强大的搜索功能,如你可以在单位或在家里,轻松地检索到包括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世界上600多个国家图书馆和400多个专业机构的馆藏目录,以及各种专业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的数据资料、各种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等。

网络传播这种海量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教育传播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策略的选择和实施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教育传播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涉及到信息的传递、接收、理解和应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和价值的传递。

教育传播的策略多种多样,每种策略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首先,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仍然是教育传播中最为常见和基础的策略之一。

教师在讲台上系统地讲解知识,学生在台下倾听和记录。

这种策略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

然而,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参与度和积极性可能不高。

多媒体教学策略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地理知识时,通过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和生动的地理纪录片,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地理现象的奇妙。

但多媒体教学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视觉和听觉刺激,导致学生忽略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交流、分工合作,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不过,小组合作学习也可能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或者小组之间水平差异较大导致效果不佳的情况。

情境教学策略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学习。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历史事件,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心态。

但情境创设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要求较高。

教育传播策略的选择并非是单一的,而是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比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能更适合采用课堂讲授法;对于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则更为合适;而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情境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可能会更有效果。

第7章 教育传播效果

第7章 教育传播效果
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 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 制约作用,对否定早期"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的效果观起到了重要作 制约作用,对否定早期"子弹论" 皮下注射" 对过分强调大众传播无力的"有限效果论"也是一种有益的矫正。 用,对过分强调大众传播无力的"有限效果论"也是一种有益的矫正。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 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 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 把知识、技能、思想、 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 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育传播有别于大众传播,有自身的特性, 教育传播有别于大众传播,有自身的特性, 从而产生了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
抽象层次原理
抽象是把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掉,取其共同点, 抽象是把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掉,取其共同点,去 代表或说明同一类事物,抽象有不同的层次。 代表或说明同一类事物,抽象有不同的层次。
以苹果为例: 以苹果为例:
放在桌上的那个苹果; 放在桌上的那个苹果; 一般性的苹果; 一般性的苹果; 水果——从苹果 桔子、梨子等抽出来的共同特征; 从苹果、 水果——从苹果、桔子、梨子等抽出来的共同特征; 食物——从水果 蔬菜、肉类等抽出来的共同点; 从水果、 食物——从水果、蔬菜、肉类等抽出来的共同点; 生活程度——从食物 房屋、汽车等抽出来的共同点; 从食物、 生活程度——从食物、房屋、汽车等抽出来的共同点; 经济制度——如生活程度机械化 金融事业等的共同点。 如生活程度机械化, 经济制度——如生活程度机械化,金融事业等的共同点。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教育传播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知识的传递、学生的学习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信息时代,教育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并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教育传播的策略1、多媒体融合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融合起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材料。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引用当事人的音频记录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氛围,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个性化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个性化教学策略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定制教学内容和传播方式。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比如,对于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推理题和案例分析;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多使用图表和图像进行教学。

3、互动式教学策略传统的单向传播教学模式往往效果不佳,互动式教学策略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在线论坛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情境创设策略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比如,在教授数学应用题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运算方法;在学习语言时,可以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5、社交媒体运用策略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传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渠道。

教师可以建立学习群组,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学习资料、布置作业、解答疑问,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帮助。

7第七讲_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7第七讲_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魔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西方社会的社会分工已相当完备,但是其固有的 联系却为工业化体系所分割和打破。
2、交通和通讯工具简单甚至简陋。 3、大众媒介还不发达,报纸远未普及,广播刚刚兴
起。 4、大众 “相互隔绝,孤立无援”。 5、媒介资源稀缺必然造成了大众“经验域” 的狭小,
致使大众缺乏对“经验域”以外事、物的独立判断 能力。 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战和心理战的重要作用。
传播新闻,提供信息
• 人们接触新闻媒体,第一个目的便是获知
信息。没有信息,新闻媒介就没有作用 。
• 新闻评论也有提供信心,沟通情况的作用。
引导舆论,监督社会
• 新闻媒介通过报道营造一定的舆论环境,使新闻收
受者接受“洗礼”,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 新闻媒介被称为“第四势力”,通过舆论又实施监
督社会的职能。监督的主体实质上是社会公众,新 闻监督本质上是社会公众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监督。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1月 上午12时59分20.11.2900:59November 29, 2020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12时59分2秒00:59:0229 Nov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2时59分2秒 上午12时59分 00:59: 0220.11.29
抢占媒介市场,形成媒介风格的一种策略。媒介定 位意味着传播的目标化,它使传播活动的目标更加 具体明晰。
•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筹划新闻
媒介两项最主要的工作。
媒介功能的基本组合方式
媒介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功能,而是有主有次, 有轻有重。基本组合方式:

教育传播效果的概念

教育传播效果的概念


7-2 教育传播效果的概念
大众传播效果
借鉴、 借鉴、启示
教育传播效果 评价标志: 评价标志:传播过程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 有效果的,强效果的。 有效果的,强效果的。
7-2-1 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
三方面:受教育者、时间、规模效益。 三方面:受教育者、时间、规模效益。 受教育者知识、 一、受教育者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 化
7-2-1 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
二、完成这个传播教育过程 所需要的时间 三、规模效益的大小:如使 规模效益的大小: 多少人受到教 育,多少 人获得知识、 人获得知识、能力和行 为的改变。 为的改变。
7-2-1 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
另一种理解——教育的社会效应 教育的社会效应 另一种理解 如:把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工作成绩作为学校的 教育效果 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采用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 成绩等数据来总结其教育效果。 成绩等数据来总结其教育效果。 可以理解为教育传播的远期效果

教育机构引流推广案例(2篇)

教育机构引流推广案例(2篇)

第1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教育机构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有效引流,扩大品牌影响力,成为许多教育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一个成功的教育机构引流推广案例,深入解析其策略和方法。

一、案例背景某在线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在线教育课程。

经过几年的发展,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但如何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提高品牌知名度,成为平台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引流推广策略1. 明确定位,精准定位目标用户首先,平台对自身品牌进行了重新定位,将目标用户定位为追求高质量、个性化学习的职场人士。

针对这一群体,平台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确保课程与用户需求高度契合。

2. 深耕内容,打造优质课程平台注重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邀请行业专家、资深讲师授课,确保课程质量。

同时,平台还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推出定制化课程,满足用户个性化学习需求。

3. 优化用户体验,提升口碑传播平台注重用户体验,不断优化课程界面、播放器等功能,提高用户满意度。

此外,平台还鼓励用户分享学习心得,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

4. 多渠道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1)社交媒体营销:平台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通过发布优质内容、互动活动等方式,吸引潜在用户关注。

(2)KOL合作:平台与知名教育博主、行业专家等合作,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扩大品牌知名度。

(3)线上广告投放:在各大教育论坛、新闻网站、搜索引擎等平台投放广告,提高品牌曝光度。

(4)线下活动:举办线下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吸引潜在用户参与,提升品牌形象。

三、引流推广成果经过一年的努力,平台实现了以下成果:1. 用户规模增长:平台用户规模增长了50%,新增用户中,职场人士占比超过80%。

2. 品牌知名度提升:平台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显著提高,成为用户首选的在线教育平台之一。

3. 课程满意度提高:用户对平台课程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口碑传播效果显著。

传播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3篇)

传播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新媒体技术的崛起,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本文将以一个基于新媒体的互动式学习平台为例,探讨传播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某知名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投入大量资金研发了一套基于新媒体的互动式学习平台。

该平台旨在通过整合网络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案例内容1. 平台功能该互动式学习平台具有以下功能:(1)课程资源库:平台汇集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料。

(2)在线课堂:教师可以在线为学生授课,实现远程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与教师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3)作业与考试:教师可以在线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提交,教师实时批改。

平台还提供在线考试功能,便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讨论区:学生可以在讨论区发表观点、提问解惑,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学习进度管理: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方便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传播策略为了提高互动式学习平台的应用效果,学校采取了以下传播策略:(1)宣传推广:通过校内广播、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互动式学习平台的优势和特点。

(2)培训指导:组织教师参加平台操作培训,提高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3)案例分享:鼓励教师将互动式学习平台应用于教学实践,分享优秀案例,推广成功经验。

(4)技术支持:设立技术支持团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平台稳定运行。

三、案例效果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互动式学习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育传播效果

教育传播效果

第七章 教育传播效果
7-1 传播效果理论简述
有限效果论(最低效果法则)- )-传者 第二节 有限效果论(最低效果法则)-传者 一、社会系统的制约作用
• 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 地位而大受影响。 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 唯一因素。 唯一因素。大众媒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 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第七章 教育传播效果
7-4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
第三节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途径
明确目标 系统分析 科学应用 量体裁衣
最大优化
当我们步入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 以后……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学校的组织以 以后 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学校的组织以 及运动方式, 及运动方式,重新评估教师教学的方法和 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的方法。 ——雷杰卢斯(Charles M.Reigeluth) 雷杰卢斯( M.Reigeluth) 雷杰卢斯
第二节 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与表征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
– (一) – (二) – (三) – (四) 特定的教学目标 特定的教学对象 采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 特殊的效果评价方法
第七章 教育传播效果
7-2 教育传播效果的概念
第二节 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与表征
二、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教育传播阶段性效果的表征: (一)教育传播阶段性效果的表征: –1.达标程度 1 2.教学时间 3.教学规模
第七章 教育传播效果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说明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特点与表征 说明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 方法 陈述在大众传播中,子弹论、 2、陈述在大众传播中,子弹论、有限效果 使用与满足论、采用—扩散论、 论、使用与满足论、采用—扩散论、文化规 范论与强效果论等效果理论的内容 了解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 3、了解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 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 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小代价律与媒 体选择原理等。 体选择原理等。

第七讲 传播技巧

第七讲 传播技巧

传 播 技 巧
传播原理 传播知识 传播技术
传播技巧是对信息“包装”传播的技能,对传播原理有很大的依赖性; 传播技术是对信息“原样”传输的技能,对传输装备有很大的依赖 性 传播技术是形成传播技巧的基础,传播技巧是对传播技术的熟练掌握。 因此传播技巧中往往包含着传播技术的使用,但掌握了传播技术的人不一 定同时懂得传播技巧。
1984年,第145页)
《战国策》里有“曾参杀人”和“三人成虎”的故事。德国纳粹 有“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之说。 多说不只是传播者一个人反反复复、连续不断地说,它也包括不同 的人相继重复同一个内容或信息,和使用不同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反复传 播同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
传递技巧之沉默法
传播者出于某种原因、某种需要和某种策略的考虑,在某个问题或 事件上暂时采取不发言、不评论的回避态度,叫沉默法。 “沉默的信息可作为同意,缺乏兴趣,受损害的感情或是轻蔑的表 示。”[美]萨姆瓦等(《跨文化传通》,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46页) 美国学者江奈生在《沉默的功用:传通研究的要求》(1974)一文中 甚至认为:沉默乃是伟人的一种标识。因为“人是由沉默这一性格的基 石和自我控制的美德以及无畏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尊严所造就的。” 总之,沉默像个传播活动中的缓冲体和减压阀。它可以使传播留有 可进可退的余地,保持可伸可缩的弹性,可以使你免入陷阱,摆脱尴尬 的局面,可以使你临危不惧,顺利度过难关。
组构技巧之明示法与暗示法
这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将所要传播的中心思想或基本内容作出 明确的或含蓄的归纳总结。 明示的基础是通过证明和逻辑推理而试图取得接受者对文本主旨的 赞同,暗示的基础则是通过直接移植心理状态的途径让讯息在接受者身 上发生作用。因此,如果说在明示时结论是由传播者预先作出的话,那 么在暗示时结论则由接受者现时独自作出的。所以,明示法主要是明确 的理性的影响,而暗示法则主要是模糊的情绪的影响。 在具体的运用中,传播者的目的在于劝服的,其基本观点宜明示, 目的在于娱乐的,其主题思想宜暗示;属于思想观点上的沟通,其结论 宜明示,属于情感心灵上的联络,其意图宜暗示;一般实用文章的写作, 其中心论点宜明示,文艺作品的创作,其主题思想宜暗示;接受者的阅 听能力若较弱,其思想宜明示,接受者的接受能力若较强,其思想又宜 暗示;权威性较低的传播者,其传播可用明示,权威性较高的传播者, 其讲话可用暗示。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效果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育不仅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基石。

而教育传播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传播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所带来的效果。

一、教育传播的策略(一)多媒体教学策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育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多媒体教学包括使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例如,在讲解地理知识时,通过播放世界各地的风景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地区的地貌和气候;在教授历史事件时,运用动画演示历史进程,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

这种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二)互动式教学策略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

而互动式教学策略则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倾听他人的意见。

通过互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个性化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个性化教学策略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例如,对于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和拓展性的学习资源;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给予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此外,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练习,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四)情境教学策略将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应用和意义。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设置购物、旅游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文学作品中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7章教育传播效果

第7章教育传播效果
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价研究是一个多维度 的研究。离开具体的教育传播目标和传播过 程所在的社会和文化条件去讨论教育传播效 果是没有意义的。教育传播效果评价的最终 目的是教育的改进。因此,教育传播效果的 评价是教育传播效果优化过程的组成部分。
2021/6/26
7-3-2 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价
教育传播效果评价的两大功能: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传播 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的,为教育传播过程的改 进提供及时地反馈信息。是教育传播项目的开 发者、设计者和实施者进行教育传播过程开发 和改进决策的依据。 2.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教育 传播项目周期结束时所作的关于项目的整体质 量、效果、价值等的评判。是教育传播项目的 潜在用户、赞助者和上级领导等进行相应决策 时采用的重要依据。
2021/6/26
7-4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
各种教育传播媒体的教学功能,多种媒体 优化组合教学的原理和方法,教育媒体的设计 与开发,媒体传播教学的原理与方法,教育传 播效果的评估等等都是当前教育传播效果研究 的重要内容。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历程相似, 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必须 ,也必然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求不断 提出新的课题。其研究成果,将大大的促进教 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教 育传播学科理论。
各种教育传播媒体的教学功能多种媒体各种教育传播媒体的教学功能多种媒体优化组合教学的原理和方法教育媒体的设计优化组合教学的原理和方法教育媒体的设计与开发媒体传播教学的原理与方法教育传与开发媒体传播教学的原理与方法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估等等都是当前教育传播效果研究播效果的评估等等都是当前教育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内容
“子弹论”代表了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期 人 们对大众媒体传播效果的普遍认识。“子弹论 ” 认为大众传媒具有改变和塑造人们的观点、观 念的强大威力。其对人们的作用就像枪弹射向 靶子一样,机枪只要射向靶子,靶子自然而然 地就会倒下。

传播教育观念的案例(2篇)

传播教育观念的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某小学为例,探讨如何传播创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位于我国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以下是该校在传播教育观念方面的具体实践案例。

1. 创设多元化课程体系为了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该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胆改革。

首先,学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课程,确保学生掌握基础学科知识。

其次,学校还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各类社团活动,如篮球、足球、围棋、舞蹈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

2.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了使教师更好地传播教育观念,该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其次,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教师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构建家校合作机制为了使教育观念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该校构建了家校合作机制。

首先,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成果和学生的表现。

其次,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增进家校之间的感情。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家校沟通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 举办特色教育活动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育观念,该校举办了一系列特色教育活动。

例如,学校开展了“科技节”、“读书节”、“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如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5. 创新评价体系为了使评价体系更加符合教育观念,该校对评价体系进行了创新。

教育促进文化传播的案例(2篇)

教育促进文化传播的案例(2篇)

第1篇摘要:教育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例,探讨教育如何促进文化传播,为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知识、技艺、习俗等,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

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例,分析教育如何促进文化传播。

二、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立法、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实际传承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传承人断层、市场萎缩、文化认同感减弱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教育促进文化传播的案例1. 案例一:民间艺术传承以我国剪纸艺术为例,剪纸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

为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纷纷开展剪纸艺术教育,培养剪纸传承人。

(1)课程设置:将剪纸艺术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设剪纸艺术选修课、特色课程等,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技艺、文化内涵。

(2)师资培训:选拔剪纸技艺精湛的传承人担任教师,通过师徒传承、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剪纸比赛、展览、文化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剪纸技艺和审美能力。

2. 案例二:传统节日传承以我国端午节为例,端午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节日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节日教育:将端午节纳入学校教育,开展节日课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

(2)节日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端午节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节日文化。

(3)文化交流:邀请外籍学生参与端午节活动,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学校传播性教育案例(3篇)

学校传播性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性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性教育工作,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学校对性教育的开展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和困难。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学校传播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案例。

二、案例概述某中学是一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等学校,近年来,该校积极开展性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该校传播性教育的具体案例:1. 成立性教育领导小组该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务处、德育处、卫生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性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性教育工作。

2. 制定性教育课程体系该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性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健康、性心理辅导等。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为提高性教育质量,该校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

讲座内容涉及性教育的前沿理论、实践经验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性教育知识。

4.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该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对性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举办性教育知识竞赛、性教育主题班会、性教育电影周等。

5. 建立性教育咨询室该校设立了性教育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健康咨询等服务。

咨询室由专业心理教师负责,为学生解决性心理、性生理等方面的困惑。

6. 家校合作该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推进性教育工作。

学校定期向家长发送性教育宣传资料,邀请家长参加性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对性教育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1.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该校领导高度重视性教育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为性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课程体系完善,内容丰富该校制定的性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丰富,涵盖了性教育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性教育知识。

3. 专家讲座,提高教育质量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性教育知识,提高教育质量。

4. 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参与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性教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

夸大,不合实际;
共22 8
戈培尔:纳粹宣传大师


戈培尔,1897年出身于德国一个天主教家庭,腿部有残疾。曾 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文学和历史,于192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次 年加入纳粹党。1926年被任命为柏林--勃兰登堡区纳粹党首领, 深得希特勒赏识。1929年被任命为纳粹党宣传机构的领导人, 在纳粹竞选和希特勒夺权中起了重要作用。1933年担任国民教 育与宣传部长。1933年发动“焚书”运动,烧毁犹太和马克思 主义的书。戈培尔擅长编造谎言,以蛊惑煽动著称。他吹捧希特 勒,宣扬种族主义,鼓吹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鼓动 群众进行战争,在战争后期宣扬“不是胜利便是毁灭”,拒不投 降。1945年4月纳粹垮台前一直在“元首地下室”陪伴希特勒并 为之证婚。希特勒自杀前曾被任命为总理。5月1日,戈培尔毒死 自己的6个孩子后让党卫军开枪将他和他的妻子击毙。 他认为:“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为真理了” 。
他们是怎么“起作用”的?
专家广告?
医疗广告 千面专家 身份曝光
一、传播效果理论简述

整个的大众传播研究,完全建立在 大众媒体具有明显效果的假设上。 —— Denis McQuail
让我们看看不同时期的发展路线…
共22
7
(一)早期传播效果理论 (P155)

子弹论:又名皮下注射论,是指传
播媒介具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左 右行动(唯意志论): 传销与洗脑
—纽曼《重归大众传播的强效力论》
共22
14
二、教育传播效果 的特征与表征(P163)
特征:

表征:

特定教学目标 特定教学对象 多种教传媒体 特殊效果评价方法
阶段性:


达标程度 教学时间。。。 毕业生工作性质 工作能力 工作成果。。。
15

远期效果:

共22
三、教育传播效果 的测量和评价(P164)

12
3、创新推广论
[美]新事物“五阶段论” 罗杰斯“五阶段论” 感知阶段; 获知; 兴趣阶段; 说服; 分析阶段; 决定; 实验阶段; 实施; 采用阶段; 确定;
接纳新事物的斜“S”曲线
共22 13
(三)强效果论(P160)
产生强效的三因素:

累积性:问答游戏; 普遍性:一窝蜂; 和谐性:众口铄金;
()
会说话的力量: “生意是怎么做成的”




爹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儿子说,可我愿意 自己找! 爹说,但这个女孩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儿 子说,要是这样,可以。 然后他爹找到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个老公。 比尔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爹说,可是这个小 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比尔盖茨说,这样,行! 最后,爹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说,我给你推荐一 个副总裁!总裁说,可是我有太多副总裁了,多余了 !爹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婿! 总裁说,这样呀,行!

产生重要社会效果的条件:


单一观点垄断所有媒体; 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较小的、目标明确的改变; 辅以“面对面”的媒体宣传;
共22 11
2、使用与满足论

受众使用媒体来满足自己各种不同的 需要,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大众媒体缓和社会局势和紧张关系; 媒体提供信源来觉察和认识新问题; 大众媒体提供辅助、补充或替代服务; 大众媒体加速价值观的确定或加强; 大众媒体提供社会成员所需的支持; 。。。。。。 共22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 (二)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价
共22
16
(一)测量方法

结果表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性与定量;

测量内容:

达标程度测量、教学时间测量、 教学规模测量;
作业、提问、试卷、观察 讨论、量规等;
共22

测量工具:

(二)效果评价



诊断性(diagnostic)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 置评价,了解学生学习前水平和困难。(事前调查 、问卷等) 过程性(formative)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为引 导教学前进和完善教学而对学生进行的评定。 (单元小测验) 总结性(summative)评价:也称事后评价,在教 学活动结束时为把握最终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期未考/高考)
为什么?
“我是陈阿土!”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 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 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 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 “GOOD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 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 于是陈阿 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 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 SIR!”而陈阿 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 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 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 SIR!”是什么 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 陈 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 ,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 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第七讲
教育传播效果
胡小勇
温故知新
1. 理解教育传播环境及其影响因素()
2. 感知网络传播环境及其教育应用()
3. 了解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4. 了解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 5. 了握教育传播环境的评价()
学习目标与知识要点
1. 2. 3. 4. 5. 了解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的变迁() 掌握子弹论,有限效果论,强效果论() 了解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与表征() 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和评价() 掌握常见的五种教育传播效果优化原理
(二)有限效果论(P156)

传播效果是大众传媒和社会文化 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社会系统的制约作用; 使用与满足论; 创新推广论; 文化规范论;

共22 10
1、社会系统的制约作用

拉扎斯菲尔德:媒体具有三方面社会效果:

提高社会声望和地位:如“造星运动”; 增强社会规范:“舆论的力量”; 用作社会麻醉剂:“媒体既按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