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作为一种全新的外科治疗理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方法、实践及其相关管理指南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推动我国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
加速康复外科强调在围手术期通过一系列优化的处理措施,减少手术应激和并发症,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
这些措施包括术前宣教、营养支持、肠道准备、疼痛管理、早期活动等多个方面,涉及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个学科。
本文首先介绍了加速康复外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然后详细阐述了加速康复外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实践,包括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管理、术中处理、术后监测与康复等方面。
本文还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路径管理指南,包括患者教育、多学科协作、质量控制等方面,以期为我国加速康复外科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掌握加速康复外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二、ERAS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核心理念在于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以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从而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这一理念强调多学科协作,包括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康复、心理等团队共同参与,确保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内得到全面、系统的照护。
术前准备:强调术前宣教,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及可能的康复过程,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同时,优化术前饮食、营养支持、肠道准备等,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手术风险。
术中管理:注重术中保温、减少不必要的液体输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及药物,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同时,提倡微创手术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恢复。
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
共识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为骨科手术后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管理指导。
背景
骨科手术后的康复管理对于患者的愈后恢复至关重要。
然而,
在中国,目前缺乏针对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的明确指导。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制定一套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
专家共识,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管理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方法
我们通过对现有文献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专家讨论
和共识形成的方式,制定了本文档中的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
管理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内容
1. 术前评估: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身体状况、骨折类型和手术难度等,以确定适当的康复管理计划。
2.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以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
3. 早期康复训练:在手术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步态训练和肌力锻炼等,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4. 术后教育和指导: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饮食调整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康复过程。
5. 康复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及时评估康复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康复管理计划。
结论
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对于提升骨科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希望这份专家共识能够在中国的骨科康复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患者的康复带来积极的影响。
请注意:本文档中所述内容仅为专家共识,并不代表法律建议。
《医用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
《医用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专家引言2018年4月《医用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应用的专家共识》在《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发表,同期杂志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邢丹博士、林剑浩教授对此份专家共识进行了深入解读。
由有循证医学背景的临床专家进行共识解读,更好地在方法学层面对其进行客观阐释和说明。
《解读》从临床推荐意见和共识制订方法学两方面对《共识》进行了解读,探讨了共识制订背景、制订方法、细则及相关内容、优势以及局限性,以及对临床实践、指南制订和临床研究的意义。
《解读》认为《医用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版)》在制订共识过程中坚持循证医学的思想,以证据为中心,充分发挥临床专家的作用,通过讨论逐条确定共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医用几丁糖新技术的出现为治疗关节炎带来了新的思路,同时也给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一新型干预措施,需要回答的临床问题很多,比如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患者价值观和偏好等问题。
《解读》认为,在有限循证基础上开展的这一部专家共识,在形成共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以指南制订方法为指引,也能为制订其他有限临床证据相关共识提供方法学参考。
共识解读一解读背景说明作为关节腔注射这类治疗手段中的一种,近年来有关于医用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应用的研究报道[1-2]。
但是,目前在适应证、禁忌证、不良事件处理等方面缺少临床使用规范或临床指南的指引。
2018年4月由中国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制订的《医用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版)》(下述简称“共识”)正式发布,标志着关于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临床指导。
本文将按照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文章的报告清单从临床推荐意见和共识制订方法学两方面对《共识》进行解读。
本《共识》由具有循证医学背景的临床专科医生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在方法学层面对其进行客观阐释和说明。
二共识制定背景这是中国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首次针对几丁糖关节腔应用制订的临床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
围术期失血量平均1000~2000 ml, 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下降30~46 g/L ,术后异体输血率高达45% ~ 80%。
同时,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4%~ 45%,围术期失血和未纠正的术前贫血增加了术后急性贫血的发生率,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脊柱手术术后贫血发生率为51%,髋部骨折术后的贫血发生率高达87%。
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及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
美国外科学会NSQIP数据库227,425例非心脏手术患者随访数据显示,术前轻度贫血依然是术后30日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较高异体输血率不仅增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
随着《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一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和《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一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的发布及推广,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认识到加强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 )是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达到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术后优化造血;②术中减少出血;③ 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④合理异体输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广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好术前和术后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优化造血,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术中坚持微创化理念,优化手术操作技术,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合理输注异体血。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委会共同邀请骨科、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共85位专家参与,复习国内外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和应用。
2018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国专家共识指南(术前)
2018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国专家共识指南(术前)马创◆定义◆背景◆意义◆原则◆核心项目-术前◆展望ERAS定义◆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指在多学科协作基础上通过对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进行优化达到减少创伤应激反应、促进康复的目的,同时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且有助于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意义◆为进一步规范及促进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开展。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组织普外科和麻醉科的数十位专家共同完成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该共识及指南分别对肝胆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手术、结直肠手术等领域的ERAS路径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指导意见对其热点问题的深入评述。
背景-国外◆ERAS理念最早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Kehlet教授于1997年提出。
其基于在结直肠手术中的临床实践。
Kehlet将其定义为“fast track surgery”。
◆2001年欧洲率先成立了协作组。
◆2005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委员会提出“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相关理念与临床路径。
◆2010年欧洲成立ERAS协会该协会至今已出版12部针对不同手术的ERAS指南,另有3部即将出版。
背景-国内◆中国ERAS起步晚于西方国家。
◆2007年由黎介寿院士首次引入,译为“加速康复外科”。
◆ERAS在中国外科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继成立了一ERAS学会。
◆2015年以来以学科为基础出版了《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等一系列共识性文献。
麻醉学界也发表《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国内ERAS发展存在问题◆ 1. ERAS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但共识的制定多在单一学科专家的主导下完成。
形式和内容上缺乏统一性,重复较多且多以综述形式呈现。
部分推荐意见不够明确。
理念更新引领行为进步《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外科部分解读
参考内容二
一、概述
肝胆胰外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治疗过程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手术 和康复过程。为了加速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湖南省的专家们经过深入研 讨,形成了肝胆胰外科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的专家共识。
二、加速康复外科(ERAS)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新型的外科治疗模式,旨在通过优化围手术期 的处理,以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压力,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ERAS的实施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心理 等多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
概述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外科部分主要涉及普外科、 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领域。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评估、 手术方式选择、麻醉及镇痛方式、术后营养支持、康复治疗等方面,旨在使患者 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减轻医疗负担。
更新理念
在ERAS中国专家共识中,更新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围手术期评估:从传统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扩展到包括 功能评估、心理评估和社会评估在内的多维度评估。
2、快速康复: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如疼痛控制、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 疗、早期肠内营养等,以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康复进程。
3、麻醉及镇痛:提倡使用多模式镇痛和超前镇痛,以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5、推广经验:通过分享会、学术会议等方式,推广湖南专家共识的经验和 成果,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肝胆胰外科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的实施。
五、结论
肝胆胰外科疾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和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湖南专家共识 为肝胆胰外科疾病的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实施湖南专家共 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希望广大医务工作疾病治疗水平的提 升。
2018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国专家共识指南(术前)
2018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国专家共识指南(术前)马创◆定义◆背景◆意义◆原则◆核心项目-术前◆展望ERAS定义◆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指在多学科协作基础上通过对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进行优化达到减少创伤应激反应、促进康复的目的,同时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且有助于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意义◆为进一步规范及促进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开展。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组织普外科和麻醉科的数十位专家共同完成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该共识及指南分别对肝胆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手术、结直肠手术等领域的ERAS路径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指导意见对其热点问题的深入评述。
背景-国外◆ERAS理念最早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Kehlet教授于1997年提出。
其基于在结直肠手术中的临床实践。
Kehlet将其定义为“fast track surgery”。
◆2001年欧洲率先成立了协作组。
◆2005年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委员会提出“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相关理念与临床路径。
◆2010年欧洲成立ERAS协会该协会至今已出版12部针对不同手术的ERAS指南,另有3部即将出版。
背景-国内◆中国ERAS起步晚于西方国家。
◆2007年由黎介寿院士首次引入,译为“加速康复外科”。
◆ERAS在中国外科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继成立了一ERAS学会。
◆2015年以来以学科为基础出版了《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等一系列共识性文献。
麻醉学界也发表《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国内ERAS发展存在问题◆ 1. ERAS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但共识的制定多在单一学科专家的主导下完成。
形式和内容上缺乏统一性,重复较多且多以综述形式呈现。
部分推荐意见不够明确。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骨科康复是针对骨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其基本内容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辅助器具使用、营养指导和心理干预等方面[10]。
康复评估是骨科康复的第一步,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康复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训练是骨科康复的核心内容,包括康复体育、康复运动、康复理疗等多种形式,旨在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
康复辅助器具使用是骨科康复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
营养指导和心理干预也是骨科康复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骨科康复的发展方向1.加强骨科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骨科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专业水平,增加康复医师的数量,推广康复医学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2.完善骨科康复服务体系:应加强康复机构建设,增加骨科康复专科医院的数量,提高康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康复医疗的覆盖面和质量。
3.推广骨科康复新技术:应积极推广骨科康复新技术,如运动康复、物理治疗、康复辅助器具等,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效率,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4.加强骨科康复研究:应加强骨科康复研究,探索康复治疗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康复治疗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骨科康复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支撑。
总之,骨科康复是重要的康复医学领域,对于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骨科康复的发展,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当前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骨科康复的目的是通过康复医学手段,改善或代偿患者受损的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尽快、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康复治疗的基本内容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心理治疗、假肢和矫形器辅助等。
骨科医生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都需要关注康复问题,综合管理包括减少创伤、出血、疼痛,预防感染及静脉血栓栓塞等。
骨科康复的一般评定包括疼痛评定、感觉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各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肌肉力量评定、步态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肢体长度/围度测量、平衡功能检查和功能测定等。
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周谋望李建华岳寿伟何成奇张长杰马诚王玉王惠芳宋林牟翔朱珊珊张芳郑光新杨卫新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髋、踝、手、脊柱等关节,亦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等。
骨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骨关节炎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原因不明,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继发性骨关节炎可发生于青壮年,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临床表现与评定一、病史应详细采集病史,了解发病时间、病情演变经过、治疗过程及转归。
二、症状与体征1.关节疼痛及压痛:是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2.关节僵硬:在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有发紧感,常称之晨僵,活动后可缓解。
3.关节肿胀:当骨关节炎合并有急性滑膜炎发作会出现关节肿胀。
4.关节畸形:见于病程较长、关节损害、骨赘增生较严重的患者。
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明显,可出现Heberden结节和Bouchard结节。
5.骨摩擦音(感)及关节弹响: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
6.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行走时软腿或关节绞锁,关节活动障碍。
关节疼痛及长期关节活动受限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
三、实验室检查合并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 rate,ESR)的轻度升高;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可出现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行x线检查,观察有无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精编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医学科与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共识起草小组于2013年进行文献检索和初筛,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再次检索和筛选。
阅读其中具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研究文献,并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形成初稿。
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全体常委审阅,修改后提交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第二届骨科康复论坛,与会专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进行第一次讨论,共识起草小组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对其进行修改。
修改稿再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专委会”全体常委进行审阅、修改,并于2014年12月15日在第三届骨科康复论坛上进行第二次讨论,共识起草小组依据专家意见对专家共识再次进行修改,发给“专委会”的全体常委再审。
2015年7月4日于武汉举行的第四届骨科康复论坛上进行第三次讨论,2015年9月共识起草小组对文献进行补充检索,并根据讨论意见和最新检索结果对专家共识再次进行修改。
修改稿再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专委会”全体常委,并于2016年12月16日在兰州举行的第五届骨科康复论坛上进行第四次讨论,最终由全体与会委员通过。
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The Cochrane Library及UpToDate数据库。
最初设定的主要检索关键词为“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考虑欧美国家对疾病的表述习惯,将“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同样作为主要关键词进行检索。
因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那些能够改善腰痛或坐骨神经痛的措施,具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力。
故我们将“腰痛”(low b ack pain)和“坐骨神经痛”(sciatica)作为次要关键词进行检索,排除明确了非椎间盘源性致痛原因(如椎管狭窄、炎症、肿瘤等)的研究、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资料作为参考。
《医用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
·专家共识·
《医用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应用的专家 共识(2018版)》解读
邢丹 林剑浩
一、解读背景说明 作为关节腔注射这类治疗手段中的一种,近年
来有关于医用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应用的研究报 道 [1-2]。但是,目前 在 适 应 证、禁 忌 证、不 良 事 件 处 理等方 面 缺 少 临 床 使 用 规 范 或 临 床 指 南 的 指 引。 2018年 4月由中国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 牵头组织制订的《医用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应用的 专家共识(2018版)》(下述简称“共识”)正式发布, 标志着关于几丁糖在关节腔注射的应用有了初步的 临床指导。本文将按照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文章的报 告清单从临床推荐意见和共识制订方法学两方面对 《共识》进行解读。本《共识》由具有循证医学背景 的临床专科医生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在方法学层 面对其进行客观阐释和说明。
共识形成的方法:本共识内容通过两轮讨论形 成最终版本。第一轮重点围绕共识要解决的临床问 题或共识的研究范围进行讨论;第二轮重要围绕干 预措施的适应范围、禁忌证、不良事件处理方法以及 干预措施的生物学机制进行讨论。
共识的更新:本共识在正文中明确规定了共识 的更新计划和更新方法,即每两年对现有的证据进 行总结和评价。在新证据可改变现有共识内容的前 提下,对共识进行更新[7]。
DOI: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8.02.027 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 通信作者:林剑浩,Email:linjianhao@pkuph.edu.cn
节疾病患者。虽然该共识没有对其使用环境进行特 别说明,但通常认为其适用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以 及基层医疗机构。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暨路径管理指南(2018)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前部分
4.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 ▪ 术前应采用营养风险评分2002(NRS2002)进行全面的营养风
险评估。当合并下述任一情况时应视为存在严重营养风险:6个月 内体重下降>10%;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5分;BMI <18.5kg/m2;血清白蛋白浓度<30g/L。对该类病人应进行支 持治疗,首选肠内营养。当口服不能满足营养需要或合并十二指 肠梗阻时可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中部分
2. 全身麻醉方法的选择 ▪ 选择全身麻醉或联合硬膜外阻滞,以满足手术的需求并抑制创伤
所致的应激反应;同时,在手术结束后,应使病人快速苏醒,无 麻醉药物残留效应。 ▪ 因此,短效镇静药、阿片类镇痛药及肌松药为全身麻醉用药的首 选,如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肌松药可考虑罗库溴铵、 顺式阿曲库铵等。肌松监测有助于精确的肌松管理。
▪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普及和应用, 在以学科为基础及导向下,相继成立了ERAS相关的学术团体,发表了若 干专家共识,对推动我国ERAS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前言
▪ ERAS临床实践表明,其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 多学科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 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 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 性。
失衡。不推荐对包括结直肠手术在内的腹部手术病人常规进行机械性肠 道准备,以减少病人液体及电解质的丢失,并不增加吻合口瘘及感染的 发生率。 ▪ 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仅适用于需要术中结肠镜检查或有严重便秘的病人。 针对左半结肠及直肠手术,根据情况可选择性进行短程的肠道准备。
膝骨关节炎阶梯治疗专家共识(2018年版)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9 年 2 月第 13 卷第 1 期 Chin J Joint Surg( Electronic Edition) ,February 2019,Vol. 13,No. 1
·专家共识·
膝骨关节炎阶梯治疗专家共识( 2018 年版)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科学专家委员会
一、共识背景 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 是一种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的关节退行性疾病,而膝骨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KOA) 在临床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膝关 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 科学组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2018 年 6 月发布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版) 》,该指南结合 OA 疾 病特点提出了金字塔型的阶梯化分级治疗策略,将 KOA 的治疗分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修复性治疗 和重建治疗 4 个层次,指导医生根据患者骨关节炎 的不同程度进行相应治疗。 KOA 是发病率最高、临床最常见、对个体和社 会损害最大的 OA 之一。相对而言,KOA 是 OA 的 发生发展阶段性最清晰、相应治疗方法和原则最明 确、最适合阶梯性分级治疗的 OA 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各地区、各级医院骨科 诊疗水平发展不均衡,关节疾病的诊疗水平参差不 齐,对 OA 的诊疗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全面深入的认 识,难以对 OA 患者严重程度进行恰当判断,易导致 不适合治疗或诊疗延误。 有鉴于此,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科学专家委员 会依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制定的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版) 》,汇聚全国关节 外科学、中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们的专 业经验和学识,聚焦对 KOA 的治疗,经过多轮充分 细致、广泛深入、独立客观、科学循证的专题探讨,积 聚共识,制 定 了《膝 骨 关 节 炎 阶 梯 治 疗 专 家 共 识 》。 本共识针对 KOA 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进行了系统的简化总结,着重结合其病理机制特点、 提出了 KOA 分期标准、阶梯化分级治疗策略和参考 性临床路径。本共识为医疗管理机构和各级医务人 员对 KOA 的治疗工作,提供科学、规范、有效的参考 和指导。 本共识分为正文和附件两部分。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最新版】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骨骼肌肉疾病的功能恢复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大量研究证明骨科康复能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其功能得到改善,显著降低致残率。
在人类常见的135种疾病中,有106种与骨关节相关。
骨科疾病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极大负担。
加强骨科疾病的临床及康复治疗,对于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一、骨科康复现状1.国外骨科康复现状:世界先进国家及地区骨科康复实行一体化的团队治疗模式。
政策导向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康复医疗转诊制度引导各类康复机构迅速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康复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得益于诊断相关组计划的实施。
在DRGs实施后10年中,康复病床数量翻了一番,康复专业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机构发展迅速。
2002年1月,以功能相关分类法(FRGs)为基础的预付制正式颁布并实施。
FRGs支付方式能促使医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功能恢复,让患者回家独立生活成为医院治疗的最终目的。
2.国内骨科康复现状:现代康复医学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促使了骨科康复的发展。
但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仍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医疗尚待发展:国内骨科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普遍存在重手术轻康复、手术与康复脱节的现象,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治疗。
(2)康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较发达国家的5/10万相差较远。
康复医疗机构也严重不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多半仍无康复专科医院。
而且我国康复机构大多以神经康复为主,骨科康复仅占其中很小部分。
(3)康复医疗服务体制不够完善:骨科医生的康复意识不强,导致许多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
医保支付基本是医药费用,大部分康复治疗项目未纳入报销范围,康复辅具的费用均是个人承担。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
围术期失血量平均1000~2000 ml,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下降30~46 g/L,术后异体输血率高达45% ~ 80%。
同时,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4%~ 45%,围术期失血和未纠正的术前贫血增加了术后急性贫血的发生率,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脊柱手术术后贫血发生率为51%,髋部骨折术后的贫血发生率高达87%。
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及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
美国外科学会NSQIP数据库227,425 例非心脏手术患者随访数据显示,术前轻度贫血依然是术后30日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较高异体输血率不仅增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
随着《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和《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的发布及推广,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认识到加强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是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达到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术后优化造血;②术中减少出血;③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④合理异体输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广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好术前和术后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优化造血,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术中坚持微创化理念,优化手术操作技术,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合理输注异体血。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委会共同邀请骨科、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共85位专家参与,复习国内外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和应用。
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并存呼吸系统疾病华西医院多学科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0年12月第13卷第12期Chin J Bone Joint Surg,Dec.2020,Vol.13,No.12∙专家共识∙骨科择期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并存呼吸系统疾病华西医院多学科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马俊1廖刃2倪忠3车国卫4周宗科1徐宏伟2申永春3屠重棋1刘浩1李箭1王光林1陈磊3文富强3*梁宗安3*刘伦旭4朱涛2*刘斌2*裴福兴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骨科,2.麻醉科,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4.胸外科,成都610041)【摘要】年龄大于75岁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症等)或患有影响胸廓运动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胸廓严重畸形、肥胖等)等因素会影响气道、肺通气及血气交换,这些因素导致患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常影响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影响骨科手术加速康复进程。
华西医院骨科从2012年开始,逐渐开展骨科加速康复的各项工作,同时在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的支持下,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并结合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逐步总结经验,最终与华西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及胸外科就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并存呼吸系统疾病形成了华西医院多学科评估和处理专家共识。
该共识包括:老年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存疾病术前控制总体目标,呼吸系统高危因素,术前、术中呼吸系统并存基础疾病评估与处理,以及术后呼吸相关并发症防治等内容,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
【关键词】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呼吸系统;并存疾病Expert consensus on multidisciplinar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existingrespiratory diseases in orthopedics elective surgery patients ofWest China Hospital under ERAS scenarioMA Jun 1,LIAO Ren 2,NI Zhong 3,CHE Guowei 4,ZHOU Zongke 1,XU Hongwei 2,SHEN Yongchun 3,TU Chongqi 1,LIU Hao 1,LI Jian 1,WANG Guanglin 1,CHEN Lei 3,WEN Fuqiang 3*,LIANG Zongan 3*,LIU Lunxu 4,ZHU Tao 2*,LIU Bin 2*,PEI Fuxing 1*(1.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3.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4.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Abstract 】Patients over 75years old,or suffering from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such a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sthma,chronic bronchitis and bronchiectasis,or suffering from diseases that affect thoracic movement,such as anky⁃losing spondylitis,rheumatoid arthritis,severe thoracic disease and obesity,are prone to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nd high mortality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which often affec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ies (ERAS).Th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of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has gradually carried out various tasks of ERAS since 2012.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support of public-benefit spe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safety and effect assessment of joint arthroplasty,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combined with large sample database of the project and gradually summing up our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results,we finally reached an agreement with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anesthesiology and thoracic surgery o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coexisting respiratory disease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orthopedic surgery,and formed the multidisciplinary strategy of West China Hospital.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strategy include:the overall preoperative controlling goal of respiratory system coexisting diseases,high risk factors of respiratory sys⁃tem complication,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e-and intra-operative respiratory diseases,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related complications,etc.We hope this strategy would give some help to orthopedists all around the country in daily routine clinical works.【Key words 】Orthopedics Surgery;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Perioperative Care;Respiratory System;Coexisting Disease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骨科择期手术老年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预计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20年后达到4亿[1],占全国人口28%。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创伤因素所致四肢骨折的患者日趋增多,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也逐年增加,由于患者伤情复杂多变,加上临床医生对患者自身感染高危因素认识的不足,导致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仍缺乏相应的诊疗共识,本着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的原则,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讨论一致通过,制定本共识。
概述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临床难题之一,原因在于其诊断时常困难,治疗相对棘手,一旦不能及时有效控制感染,极易产生慢性骨髓炎,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同时,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也是灾难性的,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早期准确诊断与合理规范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定义国际上最新研究表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仍缺乏规范统一的概念,既往绝大多数相关研究并未明确给出其定义,而使用一些界定骨折术后感染的关键词,如细菌培养阳性、伤口脓性渗出、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升高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同为内置物,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应将其视为与假体周围感染不同的一类疾病。
建议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定义为:骨折内固定置入术后由于致病微生物污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所致的、与内置物接触的、伴或不伴周围软组织感染的骨组织感染。
分类(一)时间分类根据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3期:早期感染(<2周):多因高毒力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可能已初步形成生物膜,但其尚处于未成熟阶段,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炎症变化并不明显;延迟期感染(2〜10周):多由毒力稍弱的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形成生物膜逐步成熟,对抗生素及宿主免疫有更强的抵抗力,骨组织出现溶解进而不愈合,软组织出现进一步坏死;慢性期感染(>10周):多由低毒力致病菌感染所致,此期骨与软组织感染进一步加重,出现以骨质炎症性破坏伴新骨形成为特点的慢性骨髓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威发布: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骨骼肌肉疾病的功能恢复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大量研究证明骨科康复能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其功能得到改善,显著降低致残率。
在人类常见的135种疾病中,有106种与骨关节相关。
骨科疾病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极大负担。
加强骨科疾病的临床及康复治疗,对于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一、骨科康复现状1.国外骨科康复现状:世界先进国家及地区骨科康复实行一体化的团队治疗模式。
政策导向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康复医疗转诊制度引导各类康复机构迅速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康复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得益于诊断相关组计划的实施。
在DRGs实施后10年中,康复病床数量翻了一番,康复专业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机构发展迅速。
2002年1月,以功能相关分类法(FRGs)为基础的预付制正式颁布并实施。
FRGs支付方式能促使医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功能恢复,让患者回家独立生活成为医院治疗的最终目的。
2.国内骨科康复现状:现代康复医学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促使了骨科康复的发展。
但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仍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医疗尚待发展:国内骨科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普遍存在重手术轻康复、手术与康复脱节的现象,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治疗。
(2)康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较发达国家的5/10万相差较远。
康复医疗机构也严重不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多半仍无康复专科医院。
而且我国康复机构大多以神经康复为主,骨科康复仅占其中很小部分。
(3)康复医疗服务体制不够完善:骨科医生的康复意识不强,导致许多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
医保支付基本是医药费用,大部分康复治疗项目未纳入报销范围,康复辅具的费用均是个人承担。
医保定点医院及医保报销的结算方式等也制约了康复治疗的转诊。
二、骨科康复的基本内容骨科康复是通过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的原理,在患者接受骨科临床诊治及功能评定的基础上,运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假肢矫形及其他辅具等康复医学手段,改善或代偿患者受损的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尽快、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骨科康复治疗的基本内容应包括:配合手术治疗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心理治疗、假肢和矫形器辅助等。
骨科康复包括手术前康复、术中风险控制、术后康复等。
骨科医生不仅要重视手术操作技术,也要关注围手术期康复、综合管理和术后随访等,这是保障术后功能恢复的前提。
综合管理包括减少创伤、出血、疼痛;预防感染及静脉血栓栓塞等。
1.骨科康复一般评定:(1)疼痛评定:视觉模拟评分(VAS)等。
(2)感觉功能评定: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及复合感觉评定。
(3)关节活动度(ROM)评定:了解四肢关节及脊柱的活动范围。
(4)各关节功能评定量表:常用的包括Harris髋关节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量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膝关节损伤和骨性关节炎转归评分等。
(5)肌肉力量评定:徒手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试等。
(6)步态评定:徒手步态检查、步态分析系统。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改良巴氏指数(MBI)。
(8)生活质量评定:健康调查简表(SF-36)、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等。
(9)肢体长度/围度测量。
(10)平衡功能检查:Berg平衡量表、平衡评定仪。
(11)功能测定:计时起立步行试验、五次坐-起试验(FTSST)等。
(12)综合能力评估。
2.骨科康复特殊评定:(1)骨折固定稳定性评定;(2)骨折愈合程度评定;(3)脊柱稳定性评定;(4)脊髓损伤程度的评定(AIS);(5)尿动力学评定;(6)神经电生理的评定。
3.术前康复:(1)术前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医学知识宣教,使其主动配合完成术前术后康复训练。
(2)术前评估:对患者的生理机能及心理状态进行充分评估以便确定其能否耐受骨科手术及配合完成术后康复治疗。
(3)术前康复指导:术前有计划地进行功能训练,让患者适应并学会康复训练动作。
如踝泵、ROM、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肌力训练等;辅助行走器具(如助行器、拐杖)的配制及使用;气道准备,如术前雾化、咳嗽及排痰训练,改善心肺功能;床上大小便训练,预防术后尿潴留等。
(4)术前营养不良、贫血的处理:对营养不良的择期或限期手术患者,术前即需行营养支持治疗。
对贫血患者首先治疗原发疾病;同时进行贫血治疗。
(5)减少禁食时间:患者在术前8h前可进食固体食物;手术2~3h前可清流饮食;鼓励患者在术前晚和2~3h饮用适当的高碳水化合物饮料。
(6)睡眠管理:失眠症状的改善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早期下地活动及功能锻炼,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加速快速康复。
4.术中减少损伤: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微创是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
小切口和肌肉间隙操作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患者功能恢复快。
术中同时关注麻醉方式选择、体温控制、液体管理、预防感染。
5.术后康复:(1)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康复医师及治疗师及早介入术后功能训练。
择期手术(如关节置换术)者可在术后当日开始。
急症手术(如骨折)可在复位、固定后,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及早开展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挛缩。
(2)疼痛管理:其内容包括:疼痛宣教、合理疼痛评估、超前镇痛、麻醉术后处理;多模式镇痛药使用,个体化镇痛、尽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并发症的预防;冰敷等。
(3)水肿处理:肿胀常会影响伤口愈合,一般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加压包扎、冰敷、制动、抬高患侧肢体。
必要时给予消肿药物治疗。
(4)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基本预防措施:手术操作尽量轻柔、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规范使用止血带;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多饮水,避免脱水;常规宣教,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等。
物理预防措施:患者主动踝泵练习、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等,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对患侧肢体无法或不宜采用物理预防措施的患者,可在对侧肢体实施预防。
药物预防措施:临床常用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Xa因子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等。
(5)预防术后感染。
(6)术后液体管理及引流管优化。
6.出院处理:(1)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或社区医院康复。
(2)随访管理:术后2~3周随访:检查切口,拆线,评定关节功能状况,治疗疼痛、睡眠障碍及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内容包括功能量表测定、影像学评价、并发症处理等。
7.康复器具的应用:假肢、矫形器、助行器及轮椅等。
三、常见骨科疾病的康复治疗建议1.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1)术前康复治疗:待手术关节周围肌肉力量、ROM训练;教会患者术后功能训练的方法及正确使用助行器、腋杖和手杖等。
(2)术后康复治疗:①术后第一阶段(术后1周内)康复目标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疼痛及肿胀;独立转移(床-轮椅-厕所)。
注意事项及禁忌动作: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后外侧入路);避免手术侧卧位;仰卧、健侧卧位时双膝之间放置垫枕;仰卧位时避免将垫枕置于膝关节下方以防止髋关节屈曲性挛缩;若同时行截骨术的患者,应减轻负重至20%~30%体重。
②术后第二阶段(术后第2~6周)康复目标是无辅助装置下独立步行,步态正常;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注意事项: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超过中线、内旋超过中立位(后外侧入路);避免久坐(>1h);避免疼痛下进行治疗性训练及功能性活动。
康复内容:继续前期肌力、ROM、平衡及本体感觉训练;髋周肌肉力量强化训练;步态训练;前向上台阶练习(从10cm、15cm到20cm);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穿脱裤子、袜子、捡拾地上的物品等);有条件可进行水疗。
③术后第三阶段(术后第7~12周)康复目标是可上下台阶;独立完成穿脱裤子及鞋袜;定时起立行走、单腿站立等功能测试结果达到相应年龄组正常范围;恢复特殊的功能性活动。
注意事项:避免在疼痛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和治疗性训练;监控患者活动量,避免再损伤。
康复内容:继续髋周肌肉力量练习,方法逐渐过渡至渐进性抗阻训练;继续步态练习、前向上台阶练习;开始前向下台阶练习(从10cm、15cm到20cm);有条件可进行水疗。
(3)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①伤口不愈合/感染:术后早期康复过程中一定要查看伤口情况,若局部出现炎症表现,必须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联系手术医师,商讨下一步处理方案。
②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抬高患肢,及早开始肢体远端踝泵等主动训练、气压式血液循环助动仪等物理治疗,必要时给予抗凝药物治疗。
③关节脱位:一旦出现关节脱位,必须立即与手术医师联系,以进行手法复位或麻醉下复位。
④异位骨化:一旦发现异位骨化,必须立即评估其处于进展期抑或是静止期。
进展期的异位骨化,在进行康复治疗时一定要保证无痛,以避免过度刺激导致骨化范围扩大。
2.四肢创伤骨折术后康复建议:康复治疗是在骨折整复和固定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确保骨折愈合的情况下,针对可能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的因素,例如肿胀、粘连、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采取相应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矫形器等手段,使肢体损伤部位恢复最大功能,以适应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
骨折术后康复分三阶段:(1)早期康复:纤维骨痂形成期(第0~4周):①急性期(术后48h内)康复目标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内容:保护患肢、局部制动、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
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
非损伤部位开展早期康复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
②亚急性期康复(术后48h~4周):患处肿胀和疼痛较前明显好转,是开展康复的重要时期。
康复目标是逐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训练、重建神经-肌肉控制及心肺功能。
康复内容:患肢抬高,保持正确的体位;等长收缩训练;受伤部位远侧及邻近关节的活动范围训练;物理治疗:可选用脉冲电磁疗、低强度脉冲超声、电刺激治疗。
(2)中期康复:骨痂形成期(第5~12周)康复目标是消除残存肿胀;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恢复肌肉的协调性。
康复内容:①继续加大ROM训练,直至恢复全关节活动范围。
②骨折愈合后关节出现伸直或屈曲挛缩,可做伸直或屈曲牵引。